❶ 中國古代報紙起源,你知道多少
唐代的進奏院狀報
到了唐朝,我們知道,這是我國封建社會時期空前繁榮強大的一個朝代。它採取了一種與前朝不同的行政制度——藩鎮制度。我們在中學歷史中已經學到,藩鎮割據的形勢是我國歷史上一個重要的現象。隨著藩鎮勢力的日益發展,各藩鎮的辦事代表「節度使」紛紛在京都設立自己的辦事機構,叫做「邸」,後來又改叫做「上都知進奏院」,簡稱「進奏院」。這里的負責人也就叫做「邸吏」或者是「進奏官」。他們的工作是為所代表的地方長官呈遞章奏,下達文書,辦理需要和政府中樞各部門請示匯報、聯系交涉的各項事宜,也為地方了解、匯集和通報各項政治消息。其中,我們注意到,由邸吏或者是進奏官們,為地方長官了解、匯集和通報各項政治消息而傳抄的報告,已經不同於以往的詔書性質的文件,詔書是有強制性的行政公文,而這些報告,卻顯然不具備這樣的功能,僅僅是提供了信息,因此它是一種專門用來傳遞新聞的渠道。而「邸」或「進奏院」這樣的機構,也就成為藩鎮首領們設在首都的、了解朝廷和全國情況的信息中心。只是這些報告在當時沒有固定的稱呼,有稱「進奏院狀報」的,也有稱「狀報」或「報狀」的,還有稱「留邸狀報」的等等。因此,可以這么說,如果唐代確實存在「進奏院狀報」的話,那麼它將是我國最早的報紙。
❷ 中國近代報刊產生的歷史背景
歷史背景:世界報業開始向商業報刊階段邁進,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突飛猛進地發展。隨著全球擴張行為,西方殖民者不僅攜帶本國報紙進入殖民國家,還在所到之處創辦具有宗主國色彩的報紙。
鴉片戰爭前期,中國處於睡獅狀態,停而不前,中國的古代報紙在清前中期已到達頂峰,但卻沒有直接演進為近代報紙。隨著西方腳步的一步步邁近,在中國掀起殖民擴張的熱潮,隨即外人在華辦報開始出現並延續。
外國人創辦的近代報紙最先用中文出版的近代報紙和最先在中國境內出版的近代報紙,都是外國人首先辦起來的。19世紀,外國人在中國一共出版了一百多種中外文報刊,占當時中國報刊總數的一半以上。
外國人創辦的第一份中文報紙,是1815年8月5日在馬六甲創刊的《察世俗每月統記傳》,創辦人是英國倫敦佈道會傳教士馬禮遜(1782~1834)和米憐(1785~1822),月出一冊,一些外國人相繼在中國辦報。
1827年創辦了《廣州紀錄報》,1833年創辦了《東西洋考每月統記傳》。前者是中國境內的第一份英文報紙,後者是中國境內的第一份中文報紙,均在廣州出版。其主編人德國傳教士郭士立(1803~1851)、美國傳教士裨治文(1801~1861)等,都是當時著名的「中國通」。
中國早在唐朝就開始有報紙,當時稱為「進奏院狀報」、「報狀」、「邸報」或「雜報」,是一種由官府發行的公報。北宋起,民間開始有報紙,稱為「小報」或「新聞」,但受到當時官府的查禁。
明朝中葉以後,北京、南京等地獲准成立民辦報房,選錄內閣發布的官文報,印刷成冊,公開出版,稱為「京報」。
這些報紙除照錄上諭、奏摺、皇帝起居及官吏任免獎懲消息外,沒有自己采寫的新聞,沒有評論、廣告及其他副刊文字,不同於近代的報刊。中國近代形式的報刊誕生於鴉片戰爭前夕。到1911年止,共出版約五百種報刊,出版地點遍及全國各地。
❸ 中國報紙的歷史
《中國近代現代史》的康,梁成立的報社。中華民國的成立政府成立以前的《同盟會》的報社。以及共產黨成立的報社。我只記得這些。給你個建議,去書店看看《中國近代現代史》的高中教材吧,不一定要買。
❹ 中國歷史上第一張報紙是
我國近代的報業
第一份官方報紙———《北洋官報》(1902年,天津設立總局全國發行)
第一份中文商業報紙———《香港中外新報》(1858年,香港)
第一份商業性報紙———《香港船頭貨價紙》(1857年,香港)
第一份我國境內出版的中文報刊———《東西洋考每月統記傳》(1833,廣州)
第一份英文報紙———廣州記錄報(廣東記事報)(1827年,廣州—英文)
第一份國內現代報紙(也是第一份外文報刊)———《蜜蜂華報》(1822年,澳門—葡萄牙文)
第一份近代華文報刊(也是第一份宗教報刊)———《察世俗每月統記傳》(1815年,新加坡)
早在距今2000年前,中國就出現過類似的文書抄本。它是當時的官府用以抄發皇帝諭旨和臣僚奏議等文件及有關政治情況的刊物,稱為《邸報》。它具有報刊的某些特點。可認為是最早形式的 「政府公報」。原藏於敦煌莫高窟的唐代《進奏院狀》,是中國已知的最早的一份手抄邸報,距今已有1000多年了。
使用印刷術印報大約出現在1450年的歐洲。報道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經歷的報紙出現在1493年,是羅馬當時印製的第一份報紙。當時的報紙並非天天出版,只是在有新的消息時才臨時刊印。
1609年,索恩在德國出版了《艾維蘇事務報》,每周出版一次,這是世界上最早定期出版的報紙。不久,報紙便在歐洲流行起來,消息報道的來源一般都依賴於聯系廣泛的商人。
❺ 報紙的歷史
一)
我們知道,現代意義上的報紙,是指刊載新聞為主的面向公眾定期連續發行的印刷出版物。也就是說,這種報紙應該具備幾個基本特徵:1、刊載新聞為主;2、定期連續印刷出版;3、面向公眾發行。正是這幾個基本特徵,使它完全不同於邸報之類的古代報紙,並為世界報業史的主體。
國際新聞界一般把17世紀初西歐出現的幾種定期出版物,視為最早的符合上述基本特徵的報紙,因而把17世紀初視為世界報業史的起點。至於威尼斯小報,具備刊載新聞的特徵,這是沒有疑問的,但它是不是印刷而又定期連續出版的呢?如果是,它便是世界上最早的報紙,為此,世界報業史的起點至少要提前半個世紀;如果不是,那它只是報紙的雛形和先驅,而不是近代報業的正式起點。
對於這一問題,1990年出版的《中國大網路全書·新聞出版卷》,是持肯定態度的。該書在「報紙」這一條目下寫道:「隨著社會對新聞需求量日益增長,以及資本主義生產力的發展,……促使定期印刷報紙產生。最早的印刷報紙,是1566年在義大利單張印刷出版的《威尼斯公報》,因每份售價為威尼斯一枚硬幣『格塞塔』(Gazetta),以致這個詞後來成為西歐『報紙』的同義詞。」該書在卷首有關新聞學的概觀性文章中也曾提到這一論斷,認為「最早的印刷報紙是義大利1566年出版的單張印刷出售的《威尼斯公報》」。⑵
1993年出版的甘惜分教授主編的《新聞學大辭典》沿襲了上述說法,在「報紙」條目下寫道:「1566年,由於訂數增多和對新聞信息需求的增加,原先手抄的《威尼斯新聞》改為單頁印刷出版,成為最早的印刷報紙。」同時,在「印刷新聞」的條目下。也含有「1566年義大利出現單面印刷的報紙《威尼斯新聞》」的說法。⑶
當然,我國新聞界對此並不是都持相同觀點的。在此之前出版的陳力丹編著的《世界新聞史綱》(1988年)、筆者編著的《西方新聞事業概述》(1989年)、《外國新聞事業史》(1992年)等書就採用了另外的說法。但是,鑒於《中國大網路全書》和《新聞學大辭典》的權威性,筆者重新查閱了史書,作了進一步的分析、研究、考證。研究的結果使我更加感到這兩本辭書的論斷大可商榷。
(二)
下面將一些重要史作及辭書對威尼斯小報的敘述作一番比較。
日本著名新聞史學家小野秀雄在他1961年出版的《內外新聞史》中寫道:「威尼斯城居地中海貿易中心,與地中海沿岸諸港及德國商業都市連絡頻仍,成為集中世界各地新聞的都市。因此,威尼斯市除了個別的通訊業者外,又產生了一種以抄寫並販賣新聞為業的人。當時稱為Gazette。最初的Gazette於1536年發行,逐漸流傳到羅馬、德國及義大利的其他都市。學者稱為手抄新聞。」⑷
法國學者阿爾貝等人所著的《世界新聞簡史》在談到報紙起源時有一段是專講義大利的:「手抄新聞……『新聞傳播者」(義大利人稱menanti)組織起來,為王公貴族或者商人定期提供手抄新聞稿。當時,人們往往把這類手抄新聞稱為『威尼斯札』,因為當時義大利的威尼斯既是重要的商業中心,也是這些新聞稿的主要集散地,手抄新聞稿曾經流傳到整個歐洲。到16世紀,手抄新聞業獲得了長足的進展。」⑸
我國台灣新聞史學者李瞻在所著《世界新聞史》中寫道:「威尼斯手抄新聞(Notizie Scritte)發行於1566年。這是一種正式的單張新聞紙。最初這種新聞紙張貼於公共場所,凡閱讀者須付一枚小的銅元,叫做『Gazzetta』。以後這個名詞即當做報紙的名稱,故威尼斯『手抄新聞』在有些英文書籍中,亦稱威尼斯公報(Venice Gazette)。」⑹
《不列顛網路全書》在「報紙出版」詞條中談及「報紙的先驅者」時寫道:「重要的商業中心威尼斯,也是新聞信的重要中心。在1563年同土耳其交戰時,威尼斯政府發行定期的通告紙(fogli davvisi),即手寫的新聞紙,在公共場所宣讀。由於聽取宣讀的入場費是一個『格塞塔』(gazeta),於是這個詞便成為這類官方新聞紙的常用名稱,即使後來新聞紙印刷出版並公開發售了,仍然使用這樣的名稱。」在同一詞條的另一段中,該書還提到:報紙的另一種先驅者是印刷出版的新聞書或新聞傳單(Printed news book or news pamphlet),其中有1513年在英國、1566年在斯特拉斯堡、巴塞爾出現的這類出版物;但是這一段落內並無一字提到威尼斯小報。這本網路全書認為最早的真正意義上的報紙,出現在1605-1610年間,其中最早的要算安特衛普的Nieuwe Tijdinghen。⑺
《蘇聯大網路全書》在「報紙」條目中,說及早期報紙起源時寫道:「16世紀威尼斯開始建立了採集信息的機構,出現了新聞寫作者的職業。這些人編寫有關法庭、城市動態、以及貿易的手抄新聞通報(Рукописные сводки сообщений)。這種手抄新聞通報通常每份一個銅幣,於是銅幣名稱gazzetta就成了報紙(Гаэета)這個詞的本源。」該書接著指出,資本主義興起以後,報紙才有了印刷出版的形式,在17世紀初報紙才開始定期出版。⑻
總之,以上幾種頗具權威和影響的辭書都明確指出威尼斯小報是一種「手抄新聞」、「手寫新聞紙」、「手抄新聞通報」,而不是印刷報紙。
但是,《美國網路全書》的說法有些不同。該書「報紙」條目談到報紙的起源時寫道:「16世紀初期,手寫的新聞紙在威尼斯流行起來。1562年首次出現了印刷新聞紙(Printed news-sheet),即每月出版的《手抄新聞》(Notizie Scritte)。《手抄新聞》每份售價一個銅幣,報紙的稱呼之一gazette,可能就來源於此。」⑼
令人不解的是:義大利文Notizie Scritte的本意是「手抄新聞」,可又為什麼說是printed news-sheet?筆者先後兩次去信請教這一條目的作者。該條目的作者,1981年版本為理查德•特里爾·貝克,1985年版本為約翰·麥里爾。貝克教授抗戰時期曾在我國重慶工作過,執教新聞學,可惜已在 1981年去世。他的夫人在回信中表示自己無法回答這一問題(我十分感謝這位年事已高的外國友人對學術交流的重視,並親筆給我這個遠在萬里的陌生人回信)。至於麥里爾,現任路易斯安那和米蘇里一哥倫比亞大學教授,他在回信中是這樣說的:「據我理解,1562年的Notizie Scritte是印刷出版的(活字印刷)。可能我理解錯了,而它是印刷體寫的(hand-printed)。可能義大利詞語Scritte只是『寫』(written)的意思,而不一定是『手寫』(handwritten)。也可能蘇聯大網路全書的說法是對的,16世紀人們把法院新聞抄寫匯集成冊。……你的問題很好,但我目前無法回答。」看來,這位網路全書條目的作者對自己的說法也無法提供什麼確鑿的史料依據。
應該認為,關於這一問題,來自威尼斯小報故土的義大利史學家更有發言權。下面就讓我們研究一下《義大利網路全書》的有關敘述。
這本共有30來卷的煌煌巨著,在「報紙」條目中有一大段文字介紹中世紀末期義大利盛行的「商業通信」(lettere mercantili),指出當時有一批消息靈通和精明能乾的人專門撰寫這種通信,藉以謀生。接著該書寫道:「大約自1536年起,威尼斯共和國出現了專門撰寫商業通信的人,在反蘇里曼二世的戰爭中出現了更多的撰寫新聞的人,他們在政府的指使下寫作,稿子先要送到政府那裡。
「在16世紀,這些通信除了註明『通告』(avvisi)或『格塞塔』(gazzette)字樣外,還註明新聞(notizie)或手抄紙(fogli alla mano)的作者姓名。它們的形式當然是相當不完善的。
「這些手抄新聞式通信,通過它們的作者即所謂gazzettieri之手,產生了意想不到的影響,成了有力的傳播媒介。這些作者都寫上『新聞傳播者』或『新聞報道員』的字樣,這些手抄新聞有二頁或四頁,內有日期、出版地點、新聞項目,每項一節,若干行,但沒有標題。
「印刷術的發明提供了最好、最快的傳播工具,但是在報業領域的應用卻是相當遲緩的。很長一個時期還是繼續使用『通告』(avvisi)或『手抄紙』(fogli alla mano)。特別是手抄的 gazzette在威尼斯、法蘭西相當流行。當時在英國流行的叫做Mercurio(信使)或Novelle(故事,它的第一頁為新聞紙)。只是在17世紀,報紙才開始印刷出版。
「第一張近代意義上的報紙出現在1609年,是約翰·卡羅勒斯在斯特拉斯堡和奧格斯堡出版的每周一期的《通告一報道或新聞報》(Aviso-Relation Zeitung)。」⑽
義大利網路全書的敘述清楚地表明:16世紀威尼斯的 Gazzette正處於新聞信和新聞報的過渡時期,為手抄發行,並非印刷出版。這就明確排除了它是印刷報紙的可能性。
(三)
根據對以上材料的比較分析,同時參照其他一些史書的內容,筆者認為可以得出這幾點結論:
(1)16世紀的威尼斯小報是一種手抄新聞,不是新聞學意義上的報紙,不是定期連續出版的新聞印刷品。有關它是最早的印刷報紙的說法,缺乏必要的根據。
(2)我們不能排除當時的威尼斯有不定期出版的新聞印刷品的存在,不過許多辭書,包括《不列顛網路全書》、《蘇聯大網路全書》、《義大利網路全書》都沒有說到這點。美國出版的《科利爾網路全書》在這方面有所涉及,它認為谷登堡發明金屬活字印刷之後的一個世紀內,「開始出現了有關新聞事件的不定期的印刷報道(occasional printed reports)。最早一批印刷報道中有 Notezie Scritte(1566年威尼斯)、Gazetta(1570年威尼斯)、Mercurius Gallo-Belgicus(1594年科隆)。」⑾從當時的歷史條件以及手抄新聞的演進邏輯來看,這是可能的。但是「不定期的印刷報道」畢竟不是真正的報紙。
(3)當時的手抄新聞或不定期新聞印刷品,都曾用過Gazzette的名稱。由於以後Gazzette成了「報紙」的同義詞,所以人們往往把當年那些Gazzette也理解為「報紙」,尤其在翻譯成中文時,往往把Gazzette不加區別地都譯為「報紙」。例如,本文前面引述的《不列顛網路全書》那段文字中出現過fogli davvesi 和gazzeta字樣,可是我國出版的有關中譯本竟一律譯為「報紙」⑿。其實16世紀威尼斯的Gazzette有它特有的含義,只是到了17世紀,一些國家的Gazzette(如法國 1631年創刊的那份《Gazzette》)才是名符其實的「報紙」。對Gazzette一詞的理解誤差,可能是我國某些詞書誤把威尼斯小報認為是印刷報紙的的重要原因。
(4)世界上最早的定期連續出版的印刷報紙出現於17世紀初。上面所引的這些具有世界權威的辭書幾乎都肯定這一點。還有,著名的德國貝特爾斯曼網路大詞典在「報紙」(Zeitung)條目中並未提到威尼斯小報,但它指出:「在印刷報刊出現之前,早就存在著各種形式的新聞報道。Zeitung這個詞的本義便是新聞報道。專門採集並以較快速度連續印刷出版的新聞報道,這種含義的Zeitung,是在1609年出現的,這一年出版了《報道》(Relation,斯特拉斯堡)、《通告》(Aviso,沃爾芬比特爾)。」⒀看來,17世紀初出現了最早的印刷報紙,這是各國許多新聞史學家的共同看法,迄今為止還沒有什麼材料足以改變這一共識。
注釋:
⑴Venice Gazette(Gazzette),有人譯為「威尼斯公報」、「威尼斯新聞」、「威尼斯信札」等,實際上這是一個泛指的名詞,盡管官方公報用過它,但是使
❻ 報紙發展史
早期
早在距復今2000年前,中國就制出現過類似的文書抄本。它是當時的官府用以抄發皇帝諭旨和臣僚奏議等文件及有關政治情況的刊物,稱為《邸報》。它具有報刊的某些特點。可認為是最早形式的 「政府公報」。
唐代
唐《開元雜報》是開元年間發行的邸報,該報系雕版印刷,質量不是很高。本身原無報名,因其發行時的年號是在開元年間,後人便稱其為《開元雜報》。
宋代
宋代的報紙稱謂很多,有「邸報」、「朝報」、「邸抄」、「進奏院狀」、「狀報」等,「邸報」是其中最通用的稱呼。「邸報」的內容主要地皇帝的詔書命令、起居言行、中央政府的法令、公報,官吏任名賞罰的消息和大臣的章奏文報。
清代
「邸報」普遍採用活字版印刷。因為用木活字印刷,印刷質量不佳,有的字體歪斜、墨色漫漶,校對也不夠精確,錯字較多。
(6)中國歷史報紙史擴展閱讀:
報紙的優點:
1、可隨時閱讀,不受時間限制,不會如電視或電台節目般錯過指定時間報導的訊息;
2、互相傳閱,讀者人數可以是印刷數的幾倍;
3、即使閱讀或理解能力較低的人,亦可相應多耗時間, 吸收報章的訊息;
4、網際網路崛起,網上版報紙的傳閱力較傳統印刷品報章強。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報紙
❼ 報紙的發展歷史
1、來歷來
公元前60年,古羅馬自政治家愷撒把羅馬市以及國家發生的事件書寫在白色的木板上,告示市民。這便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報紙。漢代的邸報是中國最早的報紙,但目前爭論很大,還有周朝和唐朝之說,還有東晉說等,尚無定論。
2、報紙newspaper(s)是以刊載新聞和時事評論為主的定期向公眾發行的印刷出版物。是大眾傳播的重要載體,具有反映和引導社會輿論的功能。
3、報紙之最
英國倫敦不列顛圖書館藏有我國的敦煌唐歸義軍《進奏院狀》,該報被認為是現存世界上最早的報紙。
在我國出版的第一張漢文日報,是1858年在香港創辦的《外中新報》。林則徐,現代有人說他是清王朝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所辦的《澳門新聞紙》,是我國最早的譯報。《澳門新聞紙》和《澳門月報》(魏源在《海國圖志》中所用名)雖然名為報紙,但不公開發行。
1872年廣州出版的《羊城采新實錄》,是我國內地出版的第一家近代化報紙。
《昭文新報》:1873年艾小梅、漢口創辦,國人自辦的第一家近代報紙。
❽ 報紙的歷史由來
1、來歷
公元前60年,古羅馬政治家愷撒把羅馬市以及國家發生的事件書寫在白版色的木板權上,告示市民。這便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報紙。漢代的邸報是中國最早的報紙,但目前爭論很大,還有周朝和唐朝之說,還有東晉說等,尚無定論。
2、報紙newspaper(s)是以刊載新聞和時事評論為主的定期向公眾發行的印刷出版物。是大眾傳播的重要載體,具有反映和引導社會輿論的功能。
3、報紙之最
英國倫敦不列顛圖書館藏有我國的敦煌唐歸義軍《進奏院狀》,該報被認為是現存世界上最早的報紙。
在我國出版的第一張漢文日報,是1858年在香港創辦的《外中新報》。林則徐,現代有人說他是清王朝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所辦的《澳門新聞紙》,是我國最早的譯報。《澳門新聞紙》和《澳門月報》(魏源在《海國圖志》中所用名)雖然名為報紙,但不公開發行。
1872年廣州出版的《羊城采新實錄》,是我國內地出版的第一家近代化報紙。
《昭文新報》:1873年艾小梅、漢口創辦,國人自辦的第一家近代報紙。
❾ 中國古代報紙誕生發展的歷史軌跡
中國古代報業
新聞出版業認為「邸報」是我國最早的報紙。「邸」本來是指古代朝覲京師的官員在京的住所,早在戰國時就出現了,也有人說始於西漢。 顏師古說:「郡國朝宿之舍,在京師者率名邸。邸,至也,言所歸至也。」「邸」後來作為地方高官駐京的辦事機構,為傳遞溝通消息而設,由此而有「邸報」之稱。「 邸報」又稱「邸抄」,另有「 朝報」、「條報」、「雜報」之稱,是用於通報的一種公告性新聞,專門用於朝廷傳知朝政的文書和政治情報,屬於新聞文抄。
唐代
唐《 開元雜報》是開元年間發行的邸報,該報系雕版印刷,質量不是很高。本身原無報名,因其發行時的年號是在開元年間,後人便稱其為《開元雜報》。「雜報」是邸報的別稱。
宋代
宋代的報紙稱謂很多,有「邸報」、「朝報」、「邸抄」、「進奏院狀」、「狀報」等,「邸報」是其中最通用的稱呼。「邸報」的內容主要地皇帝的詔書命令、起居言行、中央政府的法令、公報,官吏任名 賞罰的消息和大臣的章奏文報。「邸報」的發布要受中央政府的嚴密控制。宋朝的「邸報」大部分都是手抄的,宋代周麟之著《海陵集·論禁小報》對此有相關描述。
明末
明末,活字印刷術開始用於「邸報」印刷。清初顧炎武說:「憶昔時『邸報』,至崇禎十一年(1638年)才有活版。」
清代
「邸報」普遍採用活字版印刷。因為用木活字印刷,印刷質量不佳,有的字體歪斜、墨色漫漶,校對也不夠精確,錯字較多。但因內容新穎,銷量居然不錯,西方印刷術傳入後,我國遂改用鉛字版印刷。
中國近代報業
中國印世界第一份報紙——天寶四年(公元745年)
第一份官方報紙———《北洋官報》(1902年,天津設立總局全國發行) 第一份中文商業報紙———《香港中外新報》(1858年,香港)
第一份商業性報紙———《香港船頭貨價紙》(1857年,香港)
第一份我國境內出版的中文報刊———《 東西洋考每月統記傳》(1833,廣州)
第一份英文報紙———廣州記錄報(廣東記事報)(1827年,廣州—英文)
第一份國內現代報紙(也是第一份外文報刊)———《 蜜蜂華報》(1822年,澳門—葡萄牙文)
第一份近代華文報刊(也是第一份宗教報刊)———《 察世俗每月統記傳》(1815年,新加坡)
❿ 中國古代報紙的發展
中國古代報紙的發展是中國報紙發展史上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階段。因此,對中國古代報紙的發展的綜述顯得尤其重要。
要綜述中國古代報紙的發展,首先要知道中國古代報紙是什麼,有何特徵。中國古代報紙是指在唐代出現的有確證的專門用以傳播新聞的媒介而其特徵包括以下三個方面:內容,形式和發行與傳遞不同於現代報紙。
中國古代報紙的發展始於唐代的「報」與「狀」至清代報紙。總括一千二百多年,其中既有相當發達的宋代報紙,也有尚存疑的元代報紙,明清兩代的報紙各具特色,但都更加趨於為統治者服務
(一)中國最早的報紙——唐朝的官報中國古代的報紙起始於唐朝。最先問世的是唐朝政府發行的官報(內容是宮庭動態,讀者是首都官吏)。「開元雜報」出版於唐玄宗開元年間,是已知的最早的一份官報。唐人孫樵所寫的《讀開元雜報》一文,是關於這份古代官報的最早的記載。英國倫敦不列顛圖書館收藏的「敦煌邸報」(內容是通報歸義軍節度使的使臣到朝廷索要符節的經過情節),發行於唐僖宗光啟三年(公元887年),1900年在敦煌莫高窟被發現,是我國現存的最古老的報紙,也是世界現存的古老的報紙。
(二)宋朝的「邸報」和「小報」
封建官報在宋朝有了較大的發展,當時稱為「邸報」、「朝報」、「邸鈔」、「進奏院狀」、「狀報」,「邸報」是其中最流行的稱呼。「邸報」的發行機構是各地派駐首都的進奏院。「邸報」的發行制度:門下省編定,給事中判報,通過進奏院的各地進奏官「報行天下」。「邸報」的內容主要是皇帝的詔書命令,皇帝的起居言行,封建政府的法令、公報,有關官吏任免賞罰的消息和大臣的章奏文報(重大軍情)。「邸報」的新聞發布工作受到封建政府當權派的嚴密控制。宋朝的新聞檢查制度:「定本」制度。(新聞檢查制度。公元999年。為控制新聞發布,進奏院要把編好的樣本送樞密院審查,通過的樣本叫「定本」)宋朝的「邸報」大部分是手抄的,其中的小部分可能使用雕板印刷。
「小報」起始於北宋末年,流行於南宋,被當時的讀者隱稱為「新聞」,是一種非官方的報紙。「小報」的內容以「邸報」所不載的大臣章奏和官吏任免消息為主,也發表過一些要求抵禦金兵入侵的議論。「小報」的發行人是一部分進奏官,中央部門的中下級官員和書肆的主人。它的出版,受到當時政府的查禁。
(三)明清兩朝的官報和民間報房所出版的報紙
明朝的官報由通政司負責傳發,清朝的官報由通政司和提塘官負責傳發,官報的內容經常受到皇帝和當權大臣的控制。清朝末年,通過官書局等單位,創辦了一批近代化的政府官報,其中主要的有《官書局報》、《政治官報》等。16世紀中葉以後,明朝政府允許民間自設報房,在封建政府的監督下,編選一部分從內閣有關部門抄來的一部分邸報的稿件公開發售,這一類報房大多設在北京。它們所發行的報紙,通稱「京報」(有時也混稱「邸報」。報房在京城,又從京城向外傳發。內容由皇帝諭旨,朝廷政事,官吏的奏摺三部分組成)。報房出版的「京報」有報頭。崇禎十一年(公元1638年)以後,普遍使用活字印刷(明末邸報的活字印刷是我國新聞傳播技術一大進步)。出版和派送京報,從明朝中葉起,成為一項公開的職業。明末的「京報」曾經刊載過社會新聞。但在官方的嚴密控制下,清朝的大部分「京報」只能刊載一些官方允許發布的文件和消息。清朝入關後,北京的報房曾經達到十家以上,它們所出的報紙仍稱「京報」。內容與明朝後期的「京報」相近。(清末《京報》和近氏報有相似處)
根據已經掌握的材料,我們分別對唐代,宋代,明代及清代初期中期報紙的幾點認識可以分別概括為以下幾點:
關於唐代報紙的幾點認識
(一)唐代是中國開始有新聞事業的朝代.中國早期的報紙,始見與唐代.和現代的詞義已經十分接近的"新聞"①,"編輯②"等新聞事業的常用詞彙,也都始於唐代.
(二)出現與唐代是最早的報紙,是地方諸道和各藩鎮派駐朝廷的邸吏向地方傳發的一種報狀.
(三)由諸道邸吏向地方傳發的時事報狀,其起始時間,大約不晚於唐玄宗開元初年,即公元8世紀初.
(四)唐代已經具備印刷報紙的條件,德宗,文宗前後,不少時憲書及日歷等,都已廣泛地使用雕版印刷.
(五)唐代的報狀,是一種從官文書游歷出來的原始狀態的報紙.
(六)唐代的報狀,作為一種新聞傳播媒介,從一開始就為封建統治階級所控制,是後者協調封建中央和地方關系,維護封建王朝統治秩序的重要工具.
關於宋代報紙的幾點認識
(一)宋代是中國封建社會新聞事業進一步發展的時代.封建官報的發行體制,在宋代得到了進一步完善.
(二)宋初的進奏院報狀,由各路州郡自行委派長駐首都的進奏官分別向地方傳發,其性質和發報的體制和唐代相同.
(三)邸報這一名稱開始見於宋代公私文獻,成為當時社會上對封建官報最流行的稱呼.
(四)小報起始於北宋,風行於南宋,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民辦報紙.
關於明代報紙的幾點認識
(一)中國封建社會的新聞事業到明代發展到了新的階段,封建官報的發行體制更加完善.淵源於宋代小報的民辦報紙獲准公開出版,辦報成為社會上的一項公開職業,並且出現了使用活字印刷的報紙.
(二)明代官報的抄傳發行活動,經過通政司,六科,提塘等三個環節.
(三)明代中葉以後明間的報房獲准公開營業,社會上開始出現了以"送邸報為業"的人和以辦報博錙銖之利的"報房賈兒".
(四)明代邸報的讀者,主要為朝野的士大夫知識分子.
(五)明代的封建統治者主要通過限制抄傳這個環節實行對邸報的控制.
(六)明代的起義農民曾經利用揭貼,旗報,牌報等新聞傳播手段來傳遞信息,進行對敵斗爭.這些新聞傳播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類似報紙的作用.
關於明代報紙的幾點認識
(一)中國封建社會的新聞事業到清代發展到了最後的階段,走完了它的最後一段歷程.封建官報的發行體制趨於定型.
(二)清代官報的抄傳發行活動和明代一樣,經過通政司,六科,提塘等三個環節.
(三)提塘在清代的新聞事業中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四)清代的民間報房主要集中在北京.
(五)除北京外,清代地方各省會的新聞事業也有一定的發展.
(六)清廷對提塘和民間報房的發報活動進行了嚴密控制:禁止傳報未經批發的奏章,禁止探聽寫錄科抄以外的新聞,禁止不實報道,禁止偽造題奏和御批.目的都是為了的防止朝廷機密外泄和維護封建治體.嚴密的控制使各類報房所辦的報紙日益僵化,缺少生機,在與近代化新報的激烈競爭中逐漸趨於沒落.
綜上所述,有必要對中國古代報紙作一個歷史評價: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中國的先民們曾經為世界物質和精神文明的發展做出過傑出的貢獻,和現代新聞事業有著密切關系的造紙術和印刷術,就首先發明於中國.世界新聞事業(特別是其中的報刊部分)得以發展的物質條件是中國人首先提供的.
世界新聞事業史上最早的報紙也出於中國.最早的寫在紙上的報紙和印刷在紙上的報紙都誕生於中國.唐玄宗開元年間(公元713年--742年)出現的開元雜報,不僅是中國新聞史上最早的報紙,也是世界新聞史上最早的報紙.北宋末年(公元11,12世紀)出現的印刷報紙,不僅是中國新聞史上最早的印刷報紙,也是世界新聞史上最早的印刷報紙.中國新聞事業歷史的悠久,內容的豐富,是任何西方國家都難以比肩的.
中國古代的報紙產生於中國的封建社會時期,是封建地主階級及其政治代表占統治地位的封建自然經濟通過新聞手段的反映.在漫長的封建社會時期,中國古代的報紙,不論是官方的邸報,還是民辦的小報和京報,都必然要和當時的封建統治者保持一定的聯系,受他們的制約.官方的邸報固然是封建統治階級的喉舌和御用的宣傳工具,民辦的小報和京報也只能在封建統治階級的控制下活動,不能越雷池一步.封建統治者絕不允許可以自由報道一切消息和自由發表一切意見的報紙存在.中國古代的報紙在為當時的讀者提供朝野政治和社會信息方面確實起過一定的作用,但始終沒有擺脫統治階級的掌握.中國古代報紙的歷史,基本上是一部封建統治階級掌握傳播媒介,控制輿論工具,限制言論出版自由的歷史.
中國古代的邸報有1200年左右的歷史.小報有近千年的歷史.民間報房出版的邸報,京報有近400年的歷史.它們從誕生到結束,持續的時間都不算短,但發展不快,形式內容的變化不大.在消息量和新聞的實效等方面,都難以和近代從西方引進的新型報紙相比.這些報紙之所以發展緩慢,固然受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及各王朝限制報紙出版的文化政策,但最根本的原因還在於封建自然經濟的制約.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小國寡民生活,安土重遷分散經營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秦人視越人之肥的封閉式的人際關系和社會心理狀態,都不利於新聞事業的發展.在這樣的土壤上,很難產生對信息的數量和實效要求較高和商品化的程度較高的報紙.民末清初,受資本主義經濟萌芽的影響,一度出現過這類報紙的契機,但很快就在日益激化的階段和民族矛盾面前被當是的封建統治者扼殺了.
古代報紙長期發展不快變化不大的狀態,直到鴉片戰爭爆發,中國的封建自然經濟被迫瓦解,封建政府的閉關鎖國政策被迫取消,商品經濟有了較大幅度的發展以後才有所改變.但當時,舊式的邸報和京報從形式到內容都已完全僵化,適應不了改邊的要求.正像人是猴子變的,而今天的猴子卻不能再變成人一樣,它們已經無力實現這一歷史的變革,它們只能逐漸地為近代化的新型報紙所取代.這就是中國古代報紙的最後結局.
① 參見姚福申:《唐代孫處玄使用「新聞」一語的考辨》,刊於1989年2月號《新聞大學》。
② 編輯一詞始見於初唐人李延壽所寫的《南史·劉苞傳》:「家有舊書,手自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