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金融歷史大事件
2006中國金融歷史大事件:中國全面履行金融開放承諾 、外資全面進入中國市場專 、政策性銀行改革啟動 、郵屬政儲蓄銀行破題 工行完成A+H上市 農行改革引起大討論 中行A股上市 招行赴港上市 廣發行非典型重組 兼並收購硝煙起 大規模高層換帥
2. 中國金融市場的發展歷史
看貨三 (貨幣戰爭) 可解決你的疑問 看作者講歷史蠻好 不過書中的觀點不能盡信
3. 求中國金融發展歷史故事 急!!! 謝謝_(:△」∠)_
我正在總結各種泡沫歷史,感興趣可以關注 淘金經濟史 公眾號,里邊有詳細內介紹
1636年鬱金香泡沫
1719年密容西西比泡沫
1720年南海泡沫
1929年美國股市泡沫
1987年香港股市泡沫
1990中國長春君子蘭泡沫
1991年日本房地產和股市泡沫
1992年海南房地產泡沫
1997年亞洲金融泡沫
2000年互聯網泡沫
2007年美國次貸泡沫
2015年中國股市泡沫
等等
4. 中國銀行的發展歷史
經過大清銀行南北方商股的充分醞釀籌劃,大清銀行「商股聯合會」於1912年1月初正式上書孫中山,建議「就原有之大清銀行改為中國銀行,重新組織,作為政府的中央銀行。
1912年 中華民國順勢成立,中國銀行應運而生 1912年—1928年 中國銀行成為南京臨時政府和北洋政府的中央銀行 1916年 抗拒袁世凱政府停兌令,全力維護中行信用 1916年-1923年 中行歷近十年之久,全面整理京鈔問題 1917年 則例之爭——官商爭奪中行領導權的斗爭 1927年 武漢國民政府集中現金,漢口中行損失慘重 1928年 中行重要轉折點——改組為國際匯兌銀行 1930年-1937年 興建外灘中行大廈,抗衡上海外資銀行 1932年 發起成立中國徵信所,開創中國徵信事業 1929年-1936年 中行開設海外機構,拓展我國外匯業務 1929年-1936年 擴大貸款規模,轉變貸款結構,支持國內生產發展 1931年 組建中國保險公司,推動保險業務發展 1932年 平息公債風潮,推動整理公債 1933年-1935年 世界銀市劇烈動盪,中行力阻白銀外流 1932年-1933年 中國銀行力主廢兩改元,積極參與幣制改革工作 1935年 國民政府壟斷金融,強迫中行再次改組 1939年 南京政府成立四聯總處,調整四行分工 1938年-1942年 加強鈔券調運,供應抗戰需要 1939年-1941年 平衡上海匯市,全力維持匯價 1939年-1943年 堅持進行貨幣斗爭,抵制日偽金融侵略 1939年-1945年 努力爭取僑匯,積極支持抗戰 1946年-1949年 「粒米百元」——惡性通貨膨脹給中行帶來嚴重影響 1947年-1948年 南京政府勒令外匯移存,中行迫於壓力抵制未果 1949年 各地職工迎接解放,中行被順利接管 1949年-1952年 承擔外匯經營管理工作,成為我國外匯專業銀行 1949年-1950年 積極穩定金融物價,促進國民經濟恢復 1950年-1952年 反封鎖、反禁運、反凍結,促進對外貿易發展 1964年-1976年 加強外匯資金運用,支持遠洋運輸船隊建設 1968年-1976年 試用人民幣計價結算,實現出口收匯保值 1973年 加強調研工作,按時完成陳雲同志布置的十個調研專題 1978年 順應改革開放需要,開創中國信用卡先河 1979年-1980年 中國銀行進行體制改革,國家外匯管理總局成立 1979年-1989年 加強外匯管理,發行外匯兌換券 1979年 解決中美凍結資產問題,促進中美金融合作發展 1979年-1992年 加大外資利用,發行國際債券 1979年-1980年 恢復國際金融組織合法席位,支持國內經濟文化建設 1987年-1992年 取得港幣澳門幣發行權,利於港澳經濟繁榮穩定 1994年 中國銀行改為國有獨資商業銀行 中國銀行奧運存摺
2004年 中國銀行穩步推進股改工作,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2004年-2008年 百年奧運,百年中行——北京奧運會唯一銀行合作夥伴 2006年 中行實現精彩上市,開啟百年歷程新篇章 2009(第六屆)中國25家最受尊敬上市公司全明星榜 新出爐的「2009中國25家最受尊敬上市公司全明星榜」,更好地體現了今天的中國上市公司所面臨的競爭環境。這次調查共涉及17個行業,457 家候選公司。中銀行憑借良好的信譽度入選明星榜。 2010年 在《巴菲特雜志》、《世界經濟學人周刊》和世界企業競爭力實驗室聯合舉辦「巴菲特雜志年度金融大獎」評選中,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入圍「2010年(第七屆)中國25家最具投資價值上市公司」,位列第7位。 2011年 國際金融監督和咨詢機構金融穩定理事會在法國戛納發布全球29傢具有系統性影響力的銀行名單,中國銀行成為中國乃至新興經濟體國家和地區中唯一入選的機構。
5. 中國金融市場發展歷史
我國從明朝開始就出現了資本主義制度的萌芽
也就是從那時候開始就有了資本市場 也就是金融市場 但是都是萌芽階段
真正的資本市場應該是從民國開始的
6. 金融業的歷史發展是什麼
金融業起源於公元前2000年巴比倫寺廟和公元前 6世紀希臘寺廟的貨幣保管和收取利息的放款業務回。公元前答5~前3世紀在雅典和羅馬先後出現了銀錢商和類似銀行的商業機構。在歐洲,從貨幣兌換業和金匠業中發展出現代銀行。最早出現的銀行是義大利威尼斯的銀行(1580)。1694年英國建立了第一家股份制銀行──英格蘭銀行,這為現代金融業的發展確立了最基本的組織形式。此後,各資本主義國家的金融業迅速發展,並對加速資本的積聚和生產的集中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19世紀末20世紀初,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進入壟斷資本主義階段。以信用活動為中心的銀行壟斷與工業壟斷資本相互滲透,形成金融資本,控制了資本主義經濟的命脈。 中國金融業的起點可追溯到公元前 256年以前周代出現的辦理賒貸業務的機構,《周禮》稱之為「泉府」。南齊時(479~502)出現了以收取實物作抵押進行放款的機構「質庫」,即後來的當鋪,當時由寺院經營,至唐代改由貴族壟斷,宋代時出現了民營質庫。明朝末期錢庄(北方稱銀號)曾是金融業的主體,後來又陸續出現了票號、官銀錢號等其他金融機構。
7. 金融業的發展歷史
現代金融業是從11世紀之後慢慢發展起來的,起源是從一個叫「聖殿騎士團」的機構開始的。
中世紀時,歐洲基督教的地盤被伊斯蘭教佔領了。到了11世紀,教皇進行十字軍東征,很快就解放了基督教的聖地耶路撒冷,然後把它開放給歐洲各地的朝聖者來朝拜。聖殿騎士團就是為了保護這些朝聖者而建立的。
但是很快地,這些騎士團的人就發現了:保護朝聖者可以作為一門生意來做。因為朝聖的路途很遙遠,朝聖者帶很多財物不安全,需要一個異地託管財物的體系。但是,歐洲當時小國林立,壁壘重重,不可能由哪一個國家建立這樣一個跨國的異地財務託管體系,只有像聖殿騎士團這樣遍布歐洲的武裝軍事力量才能幹這件事。
所以聖殿騎士團發現開展這樣的業務既方便,也特別賺錢:朝聖者可以在歐洲存錢,然後在耶路撒冷取用,跨國異地的匯兌就變得特別流行。很快地,這種業務就超出了保護朝聖者的范疇,在整個歐洲擴展開來。
在財務託管、貨幣匯兌的基礎上,騎士團發現原來金融業務才是最賺錢的業務,所以他們就拓展了業務:替英國國王保管他的王冠,替英國國王徵收稅費,替英國和法國經營皇室的債務、債券,還替各國的貴族進行信託理財。
擁有了資金實力以後,當各國國王交戰需要用錢的時候,騎士團就會給他們貸款。所以聖殿騎士團的勢力就越來越大,到14世紀,這些匯款、存貸、理財、支付等標準的信用中介業務已經隨著聖殿騎士團的拓展在整個歐洲流行起來,不單單是國王貴族,很多的普通百姓也開始在聖殿騎士團這里做儲蓄理財業務。
所以說,歐洲在14世紀的時候,整個社會已經有比較強的金融意識,而聖殿騎士團所扮演的正是「銀行」的角色,而且扮演了一個歐洲金融啟蒙者的角色。
14世紀之後,隨著英國、西班牙、法國幾個大國的興起,騎士團慢慢衰落下去。它衰落以後,歐洲還是有一個社會結構上的真空地帶,接著,其他的信用機構就發展起來,取代了它的地位。
一開始,義大利北部的銀行業興起,在地中海地區取代了聖殿騎士團的作用,為各國貴族和平民提供金融服務。到16世紀,西歐小國荷蘭的股票證券票據市場也開始崛起,成為歐洲的票據結算中心。17、18世紀之後,英國、法國的銀行業也慢慢開始發展,尤其是倫敦的債券交易所很快成為歐洲乃至全球的債券交易中心。
這一系列的金融業務,都延續了聖殿騎士團的金融遺產,在這個基礎上,歐洲就逐漸形成了以「銀行為中心」的、「分權制衡」下的信用體系,我把它稱為歐洲的「銀行貨幣信用體系」。這個體系,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歐美金融市場的雛形。
8. 近代歷史上都發生了哪些金融
概述中國金融市場的發展歷史:
中國金融業的起點可追溯到公元前 256 年以前周代出現的辦理 賒貸業務的機構,《周禮》稱之為「泉府」。南齊時(479~502)出現了以 收取實物作抵押進行放款的機構「質庫」,即後來的當鋪,當時由寺院 經營,至唐代改由貴族壟斷,宋代時出現了民營質庫。明朝末期錢庄 (北方稱銀號)曾是金融業的主體,後來又陸續出現了票號、官銀錢 號等其他金融機構。 中國明朝時出現資本主義萌芽,但發展比較緩慢,其中出現的各 大商幫為中國金融市場的發展做出了貢獻。出現的著名的有徽、晉、 陝、魯、閩、粵、寧波、洞庭、江右、龍游等十大商幫,其中以徽商 和晉商規模最大、實力最為雄厚,縱橫商界500 年,最後卻在清末民 國時期,被寧波幫後來居上、取而代之。晉商在中國經濟發展史上的 地位:它綿延繁榮達500 年之久;商路蹤跡遍布全國和近鄰俄羅斯、 日本、蒙古等國;從晉商中產生的金融機構票號,執晚清中國金融牛 耳百餘年,號稱「匯通天下」 。十大商幫中最早崛起的就是山西、陝 西商人。明洪武(1368-1398)初年為了供應北部邊防糧食供應而實施納 糧中鹽的開中法,山西商人憑借地理之便迅速崛起。明代山西商人主 要活動在黃河流域、各大鹽場及四川地區。隨著清代國家的統一,版 圖的拓展,山西商人的活動范圍更加擴大,成為東北、蒙古、新疆的 主要商人力量,其活動范圍甚至遠至西藏,山西商人還壟斷了對俄國 恰克圖的貿易,並從事東南、兩湖至西北的長途販運貿易。山西商人 除經營鹽業外,還經營茶、糧、棉、布、絲綢及高利貸等,晉商的典 當業及高利貸很有名,被稱為「西債」。明清商人積累了巨額財富,據 說明代徽商的資產達到百萬兩,山西商人之富超過徽商,清代山西不 但「百十萬家資者,不一而足」,資產達到千萬兩的也不乏其人。道光 年間山西商人創造出經營匯兌業的票號,匯通天下,顯赫一時。但票 號在晚清的晉商行業中幾乎是一枝獨秀。由於晚清金融倒帳風波不 斷、票號頑固守舊,加之辛亥革命中戰亂的影響,票號在辛亥革命後 不久徹底衰敗。明中期至清中葉,徽州商幫稱雄華夏商界三百餘載, 處於發展的黃金時代。當是時,黃山白岳間十室九商,巨商顯宦迭出, 自然美景、人文情態、商業經濟交相輝映,盛極一時。接下來,清末 社會動盪、朝廷政策變更、資本主義興起,然而徽商們由於自身原因 未能及時實施經營轉型,沒有搭乘中國近代資本主義發展的航船,無 可挽回地從巔峰摔到谷底,徽州隨之頓陷窘境。龍游商幫是指以浙江 衢州府龍游縣為中心的衢商集團,它萌發於南宋,興盛於明代中葉, 以經營珠寶業、販書業、紙張業著名。明萬曆年間(1573—1602),它 於徽商、晉商以及江右商人在商場中角逐,稱雄一時,故有「遍地龍 游」之諺。它以一府一縣之地為基礎,聚集了大量資金,而成為中國 十大商幫之一,至清代逐漸為寧紹商幫所替代。 毫無疑問,中國的商幫不僅對中國經濟起到促進的作用,而在發 展過程中對中國金融市場的一種開發的能力,工具的使用的確促進中 國金融市場的發展。 由於長期的封建統治,現代銀行在中國出現較晚。鴉片戰爭以後, 外國銀行開始進入中國,最早的是英國麗如銀行(1845)。隨後又相繼 設立了英國的麥加利銀行(即渣打銀行)和匯豐銀行、德國的德華銀 行、日本的橫濱正金銀行、法國的東方匯理銀行、俄國的華俄道勝銀 行等。中國人自己創辦的第一家銀行是1897 年成立的中國通商銀行。 辛亥革命以後,特別是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以後,中國的銀行業開始 有較快的發展,銀行逐步成為金融業的主體,錢庄、票號等相應退居 次要地位,並逐步衰落。中國銀行業的發展基本上是與民族資本主義 工商業的發展互為推進的。這表明了金融業與工商業之間的緊密聯 系,及其對國民經濟的重要影響。中國在清朝的時候山西晉商雖然構 建起過覆蓋國內諸多省份金融體系,但這一金融體系的功能主要局限 在存取、承兌方面,沒有多少投資因素在內,還不能看作是金融市場 的出現。而辛亥革命後,中國銀行業與證券業的發展真正開啟了中國 金融市場發展的大門。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金融業始創於革命根據地。最早的金融機構是 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在廣東、湖南、江西、湖北等地的農村信用 合作社,以及1926 年12 月在湖南衡山柴山洲特區由農民協會創辦的 柴山洲特區第一農民銀行。隨著革命戰爭的發展,各革命根據地紛紛 建立起農村信用合作社和銀行。1948 年12 月1 日,中國人民銀行在河 北石家莊市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革命根據地和解放區的銀 行逐步並入中國人民銀行。政府沒收了國民黨的官僚資本銀行,並對 私營金融業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在此基礎上建立起高度集中統一的 國家銀行體系。同時,政府在廣大農村地區,發動和組織農民建立了 大批集體性質的農村信用合作社,並使它們發揮了國家銀行在農村基 層機構的作用。高度集中的「大一統」國家銀行體系與眾多的農村信用 合作社相結合是50~70 年代中國金融業的最顯著特點。 從 1979 年起,中國開始對金融業進行體制改革。中國人民銀行 擺脫了具體的工商信貸業務,開始行使中央銀行的職能;國家專業銀 行逐一成立;保險公司重新成立並大力發展國內外業務;股份制綜合 性銀行和地區性銀行開始建立;信託投資機構大量發展;租賃公司、 財務公司、城市信用合作社、合作銀行、證券公司、證券交易所、資 信評估公司、中外合資銀行、外資銀行等都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形 成一個以專業銀行為主體,中央銀行為核心,各種銀行和非銀行金融 機構並存的現代金融體系。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各種新型的金融工具開發出來,世界性 的金融中心出現,都極大的促進了中國金融市場的發展。現在中央政 府提出建設上海為國際金融中心,以及創業板的開設,股指期貨的推 出,都利於中國金融市場的長遠健康的發展,利於資本市場的流通融 通。
9. 中國金融市場的發展歷史
金融市場是一個現代經濟概念,中國在清朝的時候山西晉商雖然構建起過回覆蓋國內諸多省份金融體答系,但這一金融體系的功能主要局限在存取、承兌方面,沒有多少投資因素在內,還不能看作是金融市場的出現。中國金融市場的真正形成應該從民國時期現代銀行業和證券業的出現算起。嗣後國內戰亂不斷,政權更替頻繁,在加上計劃經濟時期對資本的排斥,因此國內金融市場的發展非常緩慢。從目前國內金融市場的成熟程度來看,國內金融市場尚屬初級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