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歷史從炎黃部落到

中國歷史從炎黃部落到

發布時間:2021-02-27 06:47:09

Ⅰ 歷史上真的有炎黃么

有,炎帝神農氏,發源於廣東廣西一帶,是東亞人種的始祖.炎帝、黃帝均為太昊伏羲氏的後代。

太昊伏羲氏在距今約6000年前生於渭水中游的天水(今甘肅省東部)境內,其部落後東徙定居並建立政權於古陳倉(今陝西省寶雞市)。

炎帝、黃帝均為部落首領。歷史上以炎帝神農氏和黃帝軒轅氏稱謂載入典籍的各有8代,而最早的炎帝神農氏和黃帝軒轅氏為親兄弟,均生於今寶雞境內。其中炎帝生於今寶雞市南郊的姜水,黃帝生於今寶雞市境內岐山縣一帶的姬水(又稱岐水),這在海內外學術界看法基本上是一致的。


(1)中國歷史從炎黃部落到擴展閱讀

「炎黃」分別指中國原始社會中兩位不同部落的首領。炎帝姓姜,是炎帝族的首領。他們自西方游牧進入中原,與以蚩尤為首領的九黎族發生長期的部落間沖突。最後被迫逃避到涿鹿(今河北省)。得到黃帝族援助,攻殺蚩尤。黃帝姓姬、號軒轅氏。

後來炎黃兩族在阪泉(據說,阪泉在河北懷來縣)發生了三次大沖突。黃帝族打敗了炎帝族,由西北進入了中原地區。

黃帝與炎帝,又與居住在東方的部落、南方的部落的一部分逐漸融合,形成了春秋時期的華族,漢以後稱為漢族。在當時中原地區的民族和部落中,黃帝族的力量較強,文化也較高,因而黃帝族就成為中原文化的代表。炎黃二帝就成為漢族的始祖。

也被人們稱為中華民族的始祖。因而,人們往往稱中華民族是「炎黃子孫」或黃帝子孫。炎黃的子孫就成了中華民族的代名詞。

在有關大量的神話傳說故事中,本領最大、發明最多的人是黃帝。傳說他發明了車、船、鍋、鏡子,製造了弩。又傳說黃帝讓倉頡創造文字,伶倫製作樂律,大撓制定甲子,岐伯寫了醫書。

據說,黃帝族和炎帝族,最早居住在陝西。黃帝族最後定居在河北涿鹿附近。炎帝最後到達今山東地區。蚩尤是九黎族的首領。九黎族活動的地區,主要在今山東、河南和安徽一帶。

相傳炎帝族和九黎族為了爭奪黃河流域一塊肥沃的土地,發生了一次戰爭。炎帝族戰敗,向黃帝族求援。黃、炎兩族合並。

根據以上的神話傳說,可以看到,黃帝族、炎帝族和九黎族三個部落,逐步以黃帝族為主,相互融合,黃帝就成了中國多民族國家的共同祖先。後來,各族都認為是黃帝的後代,稱為「炎黃子孫」。

Ⅱ 炎黃部落結盟後形成了日後的即今天什麼的前身

炎黃部落結盟後形成了日後的(即今天的)華夏民族或中華民族。

黃帝 與炎帝 ,又與居住在東方的部落、南方的部落一部分逐漸融合,形成了華夏族,漢以後稱為漢族。在當時中原地區的民族和部落中,黃帝族的力量較強,文化也較高神農,因而黃帝族就成為中原文化的代表。炎黃二帝就成為漢族的始祖。因而,人們往往稱漢民族是「炎黃子孫」或黃帝子孫。炎黃的子孫就成了漢民族的代名詞。

炎黃子孫,也稱黃帝子孫,是漢民族的自稱,被稱為華夏兒女.

以下中華民族並不包括所有56個民族,只為敘述方便稱中華民族。

傳說中,炎帝與黃帝都被視為華夏民族的始祖。《國語·晉語》載:「昔少典娶於有蟜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今陝西關中漆水河)成,炎帝以姜水(今陝西關中清姜河)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二帝用師以相濟也,異德之故也。」這是我們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記載炎帝、黃帝誕生地的史料。

因此,他們是起源於陝西省中部渭河流域的兩個血緣關系相近的部落首領。後來,兩個部落展開阪泉之戰,黃帝打敗了炎帝,兩個部落漸漸融合成華夏族,華夏族在漢朝以後稱為漢人,唐朝以後又稱為唐人。炎帝和黃帝也是中國文化、技術的始祖,傳說他們以及他們的臣子、後代創造了上古幾乎所有重要的發明。

後來的傳說的幾位古帝王一直到夏商周帝王,都被認為是黃帝的直系子孫,連蠻、夷也被納入這個系統。後世的帝王也聲稱他們是黃帝的後裔。幾乎所有的姓氏都將自己的遠祖追溯到炎帝、黃帝或他們的臣子。而接受了華夏文化的少數民族(如匈奴、鮮卑等等)也聲稱自己是黃帝子孫、炎黃子孫。

遼朝大臣耶律儼《皇朝實錄》稱契丹為黃帝之後。《遼史·太祖紀贊》和《世表序》主張契丹為炎帝之後。在雲南發現的契丹遺裔,保存有一部修於明代的《施甸長官司族譜》,卷首附一首七言詩,詩曰:「遼之先祖始炎帝……」。這些契丹人也自認為契丹是炎帝苗裔。

在清朝末年,這個觀念隨著中國民族主義的建構更加廣泛地流傳。清末反抗滿族統治的早期革命黨人,即用「炎黃子孫、黃帝子孫」做口號取得漢人的支持,激進的革命派認為「炎黃之裔,厥惟漢族」。而溫和的改良派則認為「我國皆黃帝子孫」。面對西方列強的侵略和蠶食,包括少數民族人士在內的有識之士號召打破族群界限,以「炎黃子孫」為旗幟凝聚中華。 章太炎《國學略論》:「湯斌、楊名時、陸隴其輩,江鄭堂《宋學淵源記》所不收,其意良是。何者?炎黃之胄,而服官異族,大節已虧,尚得以理學稱哉!」

在面對外國強敵侵略而處於亡國亡種的危機下,「炎黃子孫、黃帝子孫」的概念,成為以祖先崇拜為基本文化的中國人構建民族凝聚力的符號。抗日戰爭時期,「炎黃子孫」的稱謂在抗敵烽火中定型為中華民族的指代符號,成為號召與激勵海內外華人共同抗戰的一面旗幟。在中華民國時期,「中華民族之全體,均皆黃帝之子孫」,全體中國人皆為炎黃子孫已成為共識。


炎黃子孫之義

1.炎黃二部族聯合,占據中原地區並不斷繁衍,形成華夏主體,炎帝,黃帝被尊奉為華夏民族的人文始祖。

2.炎黃的文化文明影響了周圍的部落,使它們不斷融合,形成了華夏民族的雛形。

3.「炎黃子孫」包括漢族(含新中國進行民族認定之前屬於漢人的族群),以及散居於世界各地的華裔。

Ⅲ 說說中國的歷史,寫寫從炎黃部落到中國的歷代的朝代和朝代的歷代的皇帝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中國歷史年代總表 華 公元前2697----2070年 共627年 公孫軒轅(黃帝) 夏 公元前2070----1600年 共470年 姒啟(夏啟) 商 公元前1600----1046年 共554年 子成湯(商湯) 周 公元前1046----256年 共790年 西周 公元前1046----771年 共275年 姬發(周武王) 東周 公元前770----256年 共515年 姬宜臼(周平王) 春秋 公元前770----475年 共295年 戰國 公元前475----221年 共254年 秦 公元前221----206年 共15年 嬴政(秦始皇) 西楚 公元前206----202年 共4年 項羽(西楚霸王) 南越 公元前203----111年 共93年 趙佗(南越王) 漢 公元前206----公元220年 共426年 西漢 公元前206----公元8年 共214年 劉邦(漢高祖) 新 公元9----23年 共13年 王莽 更始 公元23----25年 共2年 劉玄(更始帝) 東漢 公元25----220年 共196 年 劉秀(光武帝) 三國 公元220----280年 共60 年 魏 公元220----265年 共46年 曹丕(魏文帝) 蜀 公元221----263年 共43年 劉備(漢昭烈帝) 吳 公元222----280年 共59年 孫權(吳大帝) 晉 公元265----420年 共156年 西晉 公元265----317年 共53年 司馬炎(晉武帝) 東晉 公元317----420年 共104年 司馬睿(晉元帝) 十六國 公元304----439年 共136年 漢.前趙 公元304----329年 共25年 漢 公元304----319年 共15年 劉淵 前趙 公元319----329年 共10年 劉曜 成.漢 公元304----347年 共43年 成 公元304----338年 共34年 李雄 漢 公元338----347年 共9年 李壽 前涼 公元314----376年 共62年 張軌 後趙 公元319----350年 共31年 石勒 前燕 公元337----370年 共33年 慕容皝 前秦 公元351----394年 共43年 符洪 後秦 公元384----417年 共33年 姚萇 後燕 公元384----409年 共25年 慕容垂 西秦 公元385----431年 共46年 乞伏國仁 後涼 公元386----403年 共17年 呂光 南涼 公元397----414年 共17年 禿發烏孤 北涼 公元397----439年 共42年 沮渠蒙遜 南燕 公元398----410年 共12年 慕容德 西涼 公元400----420年 共20年 李暠 夏 公元407----431年 共24年 赫連勃勃 北燕 公元409----436年 共27年 馮跋 代 公元315----376年 共61年 拓跋猗盧 冉魏 公元350----352年 共2年 冉閔 西燕 公元384----403年 共19年 慕容泓 仇池 公元196----552年 共356年 楊騰 翟魏 公元388----392年 共4年 翟遼 西蜀 公元405----413年 共8年 譙縱 南北朝 公元420----589年 共170年 南朝 公元420----589年 共170年 宋 公元420----479年 共60年 劉裕(宋武帝) 齊 公元479----502年 共24年 蕭道成(齊高帝) 粱 公元502----557年 共56年 蕭衍(梁武帝) 陳 公元557----589年 共33年 陳霸先(陳武帝) 後梁 公元555----587年 共33年 蕭詧 北朝 公元386----581年 共196年 北魏 公元386----534年 共149年 拓跋珪(北魏道武帝) 東魏 公元534----550年 共17年 元善見(孝靜帝) 西魏 公元535----556年 共22年 元寶炬(文帝) 北齊 公元550----577年 共28年 高洋(文宣帝) 北周 公元557----581年 共25年 宇文覺(孝閔帝) 隋 公元581----618年 共37年 楊堅(隋文帝) 唐 公元618----907年 共290年 李淵(唐高祖) 武周 公元684----705年 共21年 武曌(武後) 渤海 公元689----公元926年 共237年 大祚榮(渤海王) 南詔 公元738----902年 共165年 皮羅閣(南詔王) 五代 公元907----960年 共54年 後梁 公元907----923年 共17年 朱溫(後梁太祖) 後唐 公元923----936年 共14年 李存勖(後唐庄宗) 後晉 公元936----946年 共11年 石敬瑭(後晉高祖) 後漢 公元947----950年 共4年 劉知遠(後漢高祖) 後周 公元951----960年 共10年 郭威(後周太祖) 十國 公元892----979年 共87年 吳 公元892----937年 共45年 楊行密 南唐 公元937----975年 共38年 李升 吳越 公元893----978年 共85年 錢鏐 楚 公元896----951年 共55年 馬殷 閩 公元909----945年 共36年 王審知 南漢(越) 公元917----971年 共54年 劉龑 前蜀 公元903----925年 共23年 王建 後蜀 公元933----965年 共22年 孟知祥 荊南(南平) 公元924----963年 共39年 高季興 北漢 公元951----979年 共28年 劉崇 宋 公元960----1279年 共320年 北宋 公元960----1127年 共168年 趙匡胤(宋太祖) 南宋 公元1127----1279年 共152年 趙構(宋高宗) 契丹.遼 公元907----1211年 共305年 契丹 公元907----947年 共41年 耶律阿保機(遼太祖) 遼 公元947----1125年 共178年 耶律阮(遼世宗) 西遼 公元1124----1211年 共88年 耶律大石 金 公元1115----1234年 共120年 完顏阿骨打(金太祖) 西夏 公元1038----1227年 共189年 李元昊(西夏王) 大理 公元937----1253年 共316年 段思平(大理王) 蒙古.元 公元1206----1636年 共430年 蒙古 公元1206----1271年 共66年 孛兒只斤鐵木真(成吉思汗,元太祖) 元 公元1271----1368年 共98年 孛兒只斤忽必烈(元世祖) 北元 公元1371----1636年 共236年 孛兒只斤妥懽貼睦爾(元順帝) 明 公元1368----1644年 共276年 朱元璋(明太祖) 後金.清 公元1616----1911年 共295年 後金 公元1616----1644年 共28年 愛新覺羅努爾哈赤(清太祖) 清 公元1644----1911年 共267年 愛新覺羅福臨(清世祖) 太平天國 公元1851----1864年 共13年 洪秀全(天王) 中華民國 公元1911----1949年 共38年 孫中山 中華人民共和國 公元1949年成立 毛澤東

Ⅳ 炎黃從什麼時間開始的

其年代應從公元前6000年左右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對於文明的標准,不能一刀切。商代生產工具據考古發現主要是石器。以至曾有「商代為原始社會」的結論。相反,距今七、八千年前精美的有特別意義的玉器、陶器、骨器完全有充當祭祀和王權重器的可能。印加帝國採用結繩記事,沒有通行的文字,但這絲毫不影響其國家的性質。中國地域廣大,各地各部族進入文明時代的時間不同步,有5000年前確已建立國家的例子,也有50年前仍處在原始社會的例子。仰韶文化早期已出現父系社會萌芽,中、晚期為父系社會,與神農氏世系為父系傳承一致,炎帝末期的軒轅仍處在母系社會末期,及遷到美洲保留母權制遺風,足證不同部族發展的不同步性。

文明的發展是漸進的過程。距今8000年左右太昊、伏羲時代應該是較低級的文明。據賈湖文化、老官台文化、興隆窪文化、裴李崗文化、後李文化、彭頭山文化、河姆渡文化等考古文化顯示,各地文化面貌不一。興隆窪文化有了世界最早的服飾,最早的玉器,最早的村落。興隆重窪早期聚落約2.4萬平方米,集中在近似圓形、周長約570米的環壕內。共8排房子,每排10座左右,一般房屋面積50-80平方米,中部兩座房子各約 140平方米。大房子是公共活動場所,這已體現出母系社會繁榮的情形。賈湖文化,有的仍稱為裴李崗文化的一期,則更具體地揭示出當時社會生活的全貌,包括宗教活動的詳細場景。這里已有了父系社會的萌芽。
「炎黃大戰」論證摘要:渭水流域半坡類型華縣元君廟、華陰橫陣多人二次葬為炎黃聯合殺蚩尤所致,略晚的渭南史家、姜寨二期多人二次葬為炎黃之戰所致。半坡類型為炎帝文化、廟底溝類型為黃帝文化,後崗類型為蚩尤族從渭水流域逃至豫北冀南與土著文化相融而成,西水坡45號墓為蚩尤墓。

零口文化為少典娶有蟜氏合婚生炎帝、黃帝時期,有蟜氏應來自白家村文化,少典可能來自裴李崗文化裴李崗類型。炎黃聯合殺蚩尤後,半坡類型、東庄類型(前廟底溝類型)、後崗類型各自分道揚鑣,但炎黃兩族仍有混居。

神農相當於裴李崗時期,無確鑿的考古學文化可指。伏羲早於神農,距今約一萬年前,其時已產生太極八卦、參歷、十月太陽歷,可能有一種考古學文化與之相關。裴李崗文化賈湖類型為太昊文化。神農與炎帝合並、伏羲與太昊合並是為了突出黃帝為「中央天帝」之需。

大司空村類型為共工文化,大河村類型前段(閻村類型)為顓頊文化,大河村類型後段(秦王寨類型)為祝融文化,大汶口文化前期(泰山南北區)為少昊文化、後期(皖北、豫東、魯西南區)為帝嚳文化,長江流域苗蠻與後崗類型、秦王寨類型南下有關。

傳說時代(正統)歷史在夏商周時期記錄下來,夏商周皆源於黃河流域遠古文化,所以「三皇五帝」古史體系與渭水流域、黃河中下游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非常吻合。也許正是炎、黃、蚩大戰導致和深化了這種深刻的民族和歷史記憶。

北方的紅山文化因受仰韶文化影響而與傳說歷史相關,紅山文化之前的歷史文化沒有進入傳說時代古史體系;長江中游因蚩尤、祝融部南下而進入古史體系,但大溪文化之前的歷史文化沒有進入古史體系;長江下游因「禹殺防風」而進入古史體系,但良渚文化(防風氏)之前的歷史文化沒有進入古史體系。

中國古人將天上與人間對應起來,人死後即上天(當然是統治者)成神,並照管後人,而天上的星象也與人間禍福相依,星(包括太陽)神即祖神。所以神即是祖先,祖先都是天神。神的歷史即祖先的歷史,神的關系即祖先的關系,中國神話就是中國的遠古歷史。

如果沒有神話傳說,史前考古只是挖出一個陌生世界
如果沒有史前考古,神話傳說永遠都是那麼荒誕不經

Ⅳ 炎黃聯盟是什麼時期

簡介
炎黃二帝(yán huáng èr dì):指炎帝和黃帝,他們是中國原始社會中兩位不同部落的傑出首領。更是中華人文始祖。
《國語》:「昔少典氏娶於有蟜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國語解》:少典,乃黃帝、炎帝之先,但非黃帝、炎帝之父。《史記》:「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解詁》:「赤帝者,炎帝神農之後也」。赤、炎義通,神農以來至軒轅之時炎帝世朝已歷五百年。炎黃中的炎帝,實乃最後一代炎帝。神農、少典,皆炎、黃之先。《易傳》:「包犧氏沒,神農氏作」,「神農氏沒,黃帝堯舜氏作。」 炎黃二部落聯合形成了以黃帝為首的華夏族,並奠定了了華夏文明的基礎。
炎帝
炎帝是傳說中中國上古時代神農部落首領的名稱,從神農開始至其後裔子孫,也是各部落聯盟公推的天下共主,因以火德王,故稱炎帝。
神農部落末代首領炎帝,姜姓,烈山氏,距今三千年以上生於烈山(今湖北隨縣烈山)。以後炎帝和黃帝兩大部落融合,形成華夏族。黃帝之妻嫘祖之父孫姜雷為神農氏的第十一世孫(被封為六合方山侯,方山即今江蘇南京六合方山,姜雷以山為姓,改名方雷)。
黃帝
黃帝為《史記》中的五帝之首,遠古時期中國神話人物,中國歷代皇帝多為黃帝設廟祭陵等來取得象徵的統治正當性,是中國文化的重要標志性人物,被稱為中華民族的祖先;有學者以文獻證據認為是始於晚清知識分子的推動下,從中國傳說時代的三皇與五帝中脫穎而出,成為漢民族以至為中華民族的祖先。
炎帝和黃帝曾有姻親關系,為神農之後。據載,「昔少典氏娶於有蟜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炎帝部落在黃河中下游流域發展,而當時在今陝西與河南交界處,居住著以蚩尤為首的九黎族(有說獨苗族),雙方因部落發展而發生長期沖突,炎帝不敵而退。
據說因「炎帝欲侵淩諸侯」,後又與軒轅氏族姬姓之黃帝進行三次激烈的戰役,這是中國歷史上流傳記載下來的第一場大規模的戰爭,稱為阪泉之戰。面對著統領熊、羆、貔、貅、䝙、虎為圖騰部落的強大對手,炎帝終告不敵,與之結盟並歸順之,黃帝代炎帝而為天子。
炎黃聯盟不斷擴展,歸順之部落越來越多,但蚩尤始終不服,雙方勢同水火,蚩尤帶領著九黎,與聯盟大戰於涿鹿(今河北省涿鹿村),是為傳說時代的第二場戰爭,稱為涿鹿之戰。最後蚩尤被打敗。從此姜氏族便與黃帝在中原安定下來了。「炎黃子孫」一詞是中國學者對中華文明的始祖炎帝和黃帝的追溯和尊奉。
炎帝相傳姓姜,這或許顯示其曾以羊為主要肉食(有說因為生於姜水),並顯示仍依存有母系社會的傳統,羊加女合二為一(另姬、姒、姚、嬴都有此特徵)。炎帝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之一。《帝王世紀》雲:『神農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蟜氏女,名女登;為少典婦,游於華陽,有神龍首,感生炎帝。人身牛首,長於姜水。有聖德,以火得王,故號炎帝。初都陳,又徒魯。又曰魁隗氏、連山氏、列山氏。』可見炎帝部落是以牛為圖騰崇拜。
據《山海經·海內經》:「炎帝之妻,赤水之子聽訞生炎居,炎居生節並,節並生戲器,戲器生祝融。祝融降處於江水,生共工。共工生術器,術器生方顛,是復土壤以處江水。共工生後土,後土生噎鳴,噎鳴生歲十有二。」炎帝是農神,始教天下播種五穀,嘗遍五穀,這是炎帝與神農氏淵源;炎帝又是火神、灶神,始教人民摩擦生火而熱食,用火來鑄造金屬器具,因此炎帝的後代後祝融這樣的火神。
據《山海經·北山經》,白嘴赤足的精衛鳥是炎帝的小女兒女娃所變。據《路史·後紀四》,蚩尤也是炎帝後裔,並驅逐炎帝及其後裔榆罔,並與黃帝大戰於涿鹿。不死戰神形象的巨人刑天,是炎帝的部屬。

Ⅵ 中國歷史上的炎黃是什麼人是一個還是兩個

炎黃是華夏文明始祖,是兩人,炎帝和黃帝。

「炎黃」是傳說中上古中國的兩個部落領袖。炎是炎帝,黃是黃帝。炎黃被認為是華夏文明始祖,而漢族(漢朝前為華夏族)則稱為炎黃子孫。

炎帝姓姜、是炎帝族的首領,黃帝姓公孫、號軒轅氏。他們居住在中原。與以蚩尤為首領的九黎族發生長期的部落間沖突,最後被迫逃避到涿鹿。

得到黃帝族援助,攻殺蚩尤。炎帝黃帝族聯盟打敗了蚩尤族,正式定居中原地區。而漢族為炎黃子孫。

(6)中國歷史從炎黃部落到擴展閱讀:

人物資料:

1、炎帝

炎帝,是中國上古時期姜姓部落的首領尊稱,號神農氏,又號魁隗氏、連山氏、列山氏,別號朱襄(尚有爭議,也有說朱襄氏部落曾有三代首領尊號炎帝)。

相傳炎帝牛首人身,他親嘗百草,發展用草葯治病;他發明刀耕火種創造了兩種翻土農具,教民墾荒種植糧食作物;他還領導部落人民製造出了飲食用的陶器和炊具。

至於炎帝的出生地,至今沒有定論,事實上炎帝是一個神化了的人物,它代表的是遠古人類在與大自然的斗爭中改造自然集體智慧的集中體現。

在今天,「炎帝」和「黃帝」作為中華五千年文明的象徵被載入世界文明的史冊,中國人也稱為「炎黃子孫」。

2、黃帝

黃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華夏部落聯盟首領,中國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 。被尊為中華「人文初祖」。

據說他是少典與附寶之子,本姓公孫,後改姬姓,故稱姬軒轅。居軒轅之丘,號軒轅氏,建都於有熊,亦稱有熊氏。也有人稱之為「帝鴻氏」。

史載黃帝因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黃帝以統一華夏部落與征服東夷、九黎族而統一中華的偉績載入史冊。黃帝在位期間,播百穀草木,大力發展生產,始制衣冠、建舟車、制音律、創醫學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炎黃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黃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炎帝

Ⅶ 傳說中國歷史分三大部落,炎帝,黃帝和蚩尤部落。那麼應該說現在是炎黃尤子孫才對吧

應該是因為在部落紛爭中炎帝部落服軟了…被兼並或者說是招安了…就給他點面子…蚩尤部落不服軟…看他不爽…基本上被全滅了…成王敗寇吧

Ⅷ 從炎黃到西漢跨度多少年

炎黃的所處年代今天仍然沒有定論,約在公元前28世紀前後。西漢所處年代為公元前3世紀末到公元初年,二者的時間間隔約為2500年。

黃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大致時間):古華夏部落聯盟首領,中國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為中華「人文初祖」。據說他是少典與附寶之子,本姓公孫,後改姬姓,故稱姬軒轅。居軒轅之丘,號軒轅氏,建都於有熊,亦稱有熊氏。也有人稱之為「帝鴻氏」。
史載黃帝因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黃帝以統一華夏部落與征服東夷、九黎族而統一中華的偉績載入史冊。黃帝在位期間,播百穀草木,大力發展生產,始制衣冠、建舟車、制音律、創醫學等。
炎帝,是中國上古時期姜姓部落的首領尊稱,號神農氏,又號魁隗氏、連山氏、列山氏,別號朱襄(尚有爭議,也有說朱襄氏部落曾有三代首領尊號炎帝)。
傳說姜姓部落的首領由於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所以稱為炎帝。從神農起姜姓部落共有九代炎帝,神農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氂,氂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傳位五百三十年。
炎帝所處時代為新石器時代,炎帝故里目前有六地之爭,分別是:陝西寶雞、湖南會同縣連山、湖南株洲炎陵縣、湖北的隨州、山西高平、河南柘城[。炎帝部落的活動范圍在黃河中下游,在姜水(一說是今寶雞市渭濱區的清姜河,一說是今寶雞市岐山縣的岐水。)一帶時部落開始興盛,最初定都在陳地,後來又將都城遷移到曲阜。
相傳炎帝牛首人身,他親嘗百草,發展用草葯治病;他發明刀耕火種創造了兩種翻土農具,教民墾荒種植糧食作物;他還領導部落人民製造出了飲食用的陶器和炊具。
傳說炎帝部落後來和黃帝部落結盟,共同擊敗了蚩尤。
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12月),又稱前漢,與東漢合稱漢朝,是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共歷十四帝及一位傀儡皇太子孺子嬰,享國二百一十年。

Ⅸ 炎帝黃帝堯舜禹大致生活在什麼時間,從黃帝到啟我國社會心態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炎帝黃帝大概生活在4000多年前
黃帝和炎帝都生活在距今4000多年前中國原始社會後期,是兩個部落的首領.當時,黃帝部落和炎帝部落都居住在現在陝西省境內的黃河邊上.後來,又先後沿黃河兩岸向東部遷移.為了爭奪一塊土地,炎帝族同住在中國東部的九黎族發生了戰爭.九黎族的首領蚩尤打敗了炎帝族.炎帝族向黃帝求援,他們聯合起來打敗了蚩尤.九黎族失敗後,一部分逃到了南方,另一部分加入了炎黃二族.後來,炎帝族和黃帝族也發生了沖突,炎帝族失敗後,加入了黃帝部落,黃帝族的力量就更大了.從此,黃帝族、炎帝族和九黎族的一部分在黃河流域定居下來,繁衍生息,構成了華夏族的主幹.他們共同開發了黃河中下游地區,使這里成為中國古代文化的搖籃.從此,這些原來不同部落的居民,都認為自己是黃帝和炎帝的後代,稱自己為「炎黃子孫」.
黃帝以後,黃河流域部落聯盟的傑出首領,先後有堯(y2o)、舜(sh)n)、禹(y().那時候,部落聯盟首領由推選產生.堯年老了,召開部落聯盟會議,大家推舉有才德的舜為繼承人.堯死後,舜繼承了堯的位置.舜年老了,也採取同樣的辦法把位置讓給治水有功的禹.這種更替首領位置的辦法,歷史上叫作「禪讓」.
相傳,堯很節儉.他住在茅屋裡,吃糙米飯,喝野菜湯,身上穿著麻布襖.舜品德也好,能以身作則.他在歷山耕田,歷山的人不再爭田界,互相很謙讓.人們都願靠近舜居住.舜在一個地方住上三年,那裡就成了村落.他博得百姓普遍贊揚.堯舜時候,水患嚴重.舜命禹去治水.禹用疏導的方法,把水引入大海.他一心治水,前後13年,風里來雨里去,三過家門而不入.洪水終於止住,百姓過上了安寧的生活.禹在人民心中樹立了威信.

黃帝到啟,社會的經濟,農業等科技都發生了巨大的改善.

Ⅹ 夏的國都以及炎黃部落的發源地(具體到陝西哪個市區)

大夏國都統萬城的西外廓城城垣在陝西省靖邊縣
炎黃族是黃河流域最早發展版起來的部落,是由炎權帝和黃帝兩個農耕部落組合而成,活動范圍以黃河的支流洛水、伊水為中心...東向泰山,西向關中,北向太行山,東麓平原及汾河下游平原,這個范圍,古代稱為「中原」,是中國文化的發源地.

閱讀全文

與中國歷史從炎黃部落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