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社會主義改造的背景是什麼
社會主義改造的背景
我國的社會主義改造從1949年開始到1956年結束,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起步和准備階段。用了3年時間,從1949年到1952年,恢復國民經濟,完成民主革命的遺留任務;沒收官僚資本,完成新區的土地改革,統一財經管理。第二階段,從1953年開始,全面展開社會主義改造。
在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和土地制度改革完成以後,國內的主要矛盾轉為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社會主義道路和資本主義道路之間的矛盾。國家需要資本主義工商業有一定的發展,因為它有有利於國計民生的一面;但資本主義工商業又存在著不利於國計民生的一面,這就出現了限制和反限制的斗爭。為了把原來落後、混亂、畸形發展的資本主義工商業逐步引上社會主義改造的道路,中國共產黨決定在全國范圍內果斷地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了大規模的社會主義改造。
1952年底,黨中央按照毛澤東的建議,提出了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即:「黨在這個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是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並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對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這條總路線是照耀我們各項工作的燈塔,各項工作離開它,就要犯右傾或『左』傾的錯誤。」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其實質就是要改變生產關系,即解決所有制問題,擴大國有制,新建、改建、擴建國營企業;將勞動人民的和資產階級的兩種私人所有制,經過公私合營,改變為集體所有制和國營企業,以提高生產力,完成國家工業化。
從1953年開始,社會主義改造全面展開。到1956年底,用了4年時間,基本完成 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任務。中國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是一場深刻的社會革命。中國共產黨把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與中 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創造性地開辟了一條適應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在一個幾億人口的大國中比較順利地實現了如此深刻 和復雜的社會變革,這是一個偉大的歷史性勝利。
Ⅱ 中國社會主義改造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第一,社會主義公有制已成為我國的經濟基礎。三大改造的勝利完成,使我國的所有制結版構發生了根本變化。權
到1956年,
在國民經濟中,國營經濟佔32.2%,
合作社經濟佔54.4%,公私合營經濟佔7.3%,資本主義經濟下降到0.1%,個體經濟則下降到7.1%。總之,在整個國民經濟中,公有制(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經濟佔92.9%,這表明,幾千年來以生產資料私有制為基礎的剝削制度已被消滅,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制度已經建立。
第二,剝削階級作為階級已經被消滅或正在消亡。
三大改造勝利完成帶來的社會經濟制度的根本變化,必然引起階級關系的根本變化。在建國初期完成民主革命遺留任務的過程中,帝國主義勢力、官僚資產階級和封建地主階級已被消滅。剩下的剝削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和富農階級,由於失去了賴以剝削他人的制度,也正處在消亡的過程中。工人階級已成為國家的領導階級。農民已經由個體農民轉變為合作化的農民。
第三,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基礎已經初步奠定。三大改造的勝利完成,使生產關系更加適合生產力水平,極大地解放了生產力。特別是第一個五年計劃提前完成,改變了國民經濟結構,奠定了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初步基礎。
Ⅲ 三大改造的時代背景
1952年9月,毛澤東在一次中央會議上提出:「我們現在就要開始用10年到15年的時間,專基本上完成到社會主義的屬過渡。」第二年9月,中共中央公布了過渡時期總路線,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逐步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這是總路線的主體;一是逐步實現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這是總路線的兩翼。1952年下半年至1956年,新中國僅僅用了4年時間,就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實現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使中國從新民主主義社會跨入了社會主義社會,我國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從此,進入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
Ⅳ 社會主義改造理論形成的歷史背景
社會主義的改造理論是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內容之一,毛澤東領導我們黨,依據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所創造的向社會主義過渡的經濟政治條件,採取社會主義工業化和社會主義改造同時並舉的方針,實行逐步改造生產資料私有制的具體政策,從理論和實踐上解決了在中國這樣一個佔世界人口近1/4的、經濟文化落後的大國中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艱難任務。
首先,經過三年艱苦奮斗,國民經濟已基本恢復。這就要求國家社會形態應擺脫新民主主義社會這種過渡性質,而逐步進入社會主義社會。
其次,國內主要矛盾的變化,客觀上要求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改造。工人階級與民族資產階級的矛盾逐漸成為中國的主要矛盾,它們之間的斗爭日趨激烈,這就需要國家進行適當的政策調整,在保證工人階級利益的前提下,有步驟地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從而徹底解決工人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的這種矛盾。
最後,這也是新民主主義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新民主主義經濟中既包含了社會主義經濟的因素,又包含了非社會主義的因素。但總體來說,具有社會主義性質的國營經濟和具有半社會主義性質的合作社經濟在新民主主義經濟中占據了領導地位,它們決定了新民主主義經濟的發展方向;相反,資本主義性質的經濟則是國營經濟和合作社經濟的有益的補充,居於次要的地位。總之,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是中國社會發展大勢所趨。
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也是切實可行的,這是由民族資產階級和中國共產黨這兩個方面因素決定的。
第一,民族資產階級具有兩面性。在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轉變時期,雖然民族資產階級受追逐高額利潤本能的驅使,經常置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於不顧,干出許多違法亂紀的事情,但是另外一方面他們還是擁護黨的領導和新民主主義政策的,也願意為新中國建設服務。這就為改造資本主義工商業和民族資產階級提供了可能,即中國共產黨可以通過正確的政策,利用民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本主義積極的方面,克服其消極的一面,最終引導他們走上社會主義改造的道路。
第二,最關鍵的因素在執政黨——中國共產黨,這需要他們制定正確的改造方針和政策。為此,中國共產黨採取了一系列「利用、限制、改造」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正確政策。同時,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是通過一系列從低級到高級的國家資本主義形式逐步實現的,這也使民族資產階級最終接受了和平贖買。根據材料可以知道,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精神是:對他們的改造是由新民主主義走向社會主義的必經之路;改造必須堅持黨的領導,穩步前進;不能急於求成,要有對他們進行長期改造的耐心;樹立改造必定成功,社會主義一定實現的信心。
國家資本主義是中國共產黨人和人民政府利用和限制資本主義工商業、將資本主義工商業逐步納入國家計劃軌道、改造使它逐步過渡到社會主義的主要形式,也是利用資本主義工商業來訓練幹部、改造資產階級分子的主要環節。國家資本主義作為改造和過渡作用的集中體現是:
其一,國家資本主義經濟具有社會主義性質,它向前邁進一步就是社會主義;
其二,國家資本主義是資本家最能夠接受的走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形式,而且也是工人階級可以參與資本家企業管理的最有效形式。
其三,國家資本主義的高級形式——公私合營是民族資產階級最後的陣地,它可以讓民族資產階級和平地交出生產資料的所有權,也使中國最終走向社會主義社會。
Ⅳ 社會主義改造的背景
首先,經過三年艱苦奮斗,國民經濟已基本恢復。這就要求國家社會形態應擺脫新民主主義社會這種過渡性質,而逐步進入社會主義社會。
其次,國內主要矛盾的變化,客觀上要求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改造。工人階級與民族資產階級的矛盾逐漸成為中國的主要矛盾,它們之間的斗爭日趨激烈,這就需要國家進行適當的政策調整,在保證工人階級利益的前提下,有步驟地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從而徹底解決工人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的這種矛盾。
最後,這也是新民主主義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新民主主義經濟中既包含了社會主義經濟的因素,又包含了非社會主義的因素。但總體來說,具有社會主義性質的國營經濟和具有半社會主義性質的合作社經濟在新民主主義經濟中占據了領導地位,它們決定了新民主主義經濟的發展方向;相反,資本主義性質的經濟則是國營經濟和合作社經濟的有益的補充,居於次要的地位。總之,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是中國社會發展大勢所趨。
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也是切實可行的,這是由民族資產階級和中國共產黨這兩個方面因素決定的。第一、民族資產階級具有兩面性。在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轉變時期,雖然民族資產階級受追逐高額利潤本能的驅使,經常置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於不顧,干出許多違法亂紀的事情,但是另外一方面他們還是擁護黨的領導和新民主主義政策的,也願意為新中國建設服務。這就為改造資本主義工商業和民族資產階級提供了可能,即中國共產黨可以通過正確的政策,利用民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本主義積極的方面,克服其消極的一面,最終引導他們走上社會主義改造的道路。第二、最關鍵的因素在執政黨——中國共產黨,這需要他們制定正確的改造方針和政策。為此,中國共產黨採取了一系列「利用、限制、改造」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正確政策。同時,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是通過一系列從低級到高級的國家資本主義形式逐步實現的,這也使民族資產階級最終接受了和平贖買。
根據材料可以知道,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精神是:對他們的改造是由新民主主義走向社會主義的必經之路;改造必須堅持黨的領導,穩步前進;不能急於求成,要有對他們進行長期改造的耐心;樹立改造必定成功,社會主義一定實現的信心。
國家資本主義是中國共產黨人和人民政府利用和限制資本主義工商業、將資本主義工商業逐步納入國家計劃軌道、改造使它逐步過渡到社會主義的主要形式,也是利用資本主義工商業來訓練幹部、改造資產階級分子的主要環節。國家資本主義作為改造和過渡作用的集中體現是:其一,國家資本主義經濟具有社會主義性質,它向前邁進一步就是社會主義;其二,國家資本主義是資本家最能夠接受的走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形式,而且也是工人階級可以參與資本家企業管理的最有效形式。其三,國家資本主義的高級形式——公私合營是民族資產階級最後的陣地,它可以讓民族資產階級和平地交出生產資料的所有權,也使中國最終走向社會主義社會。
Ⅵ 社會主義改造的歷史經驗
在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向社會主義過渡的進程中,中國共產黨積累了豐富的歷史經驗:
一、堅持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與社會主義改造同時並舉。實踐證明,黨堅持社會主義改造與社會主義工業化同時並舉的方針,對於在深刻的社會變革中保持社會穩定,促進生產力發展,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推動社會進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採取積極引導、逐步過渡的方式。我國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都採取了區別對象、積極引導、逐步過渡的方式。
在農業社會主義改造方面,及時總結農民的實踐經驗,創造出互助組、初級社、高級社等過渡形式。
在手工業改造方面的逐步過渡,不僅保護和促進了手工業生產的發展,而且為手工業逐步進行技術改造創造了條件。
在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中,創造出從初級到高級的各種國家資本主義的過渡形式,實現了對資產階級的和平贖買,避免了在改造期間可能發生的劇烈的社會震盪和經濟破壞。
三、用和平方法進行改造。無論是資本主義工商業,還是農民和手工業者的個體所有制,都具有私有制的性質。對其進行改造,屬於社會主義革命性質。
(6)中國社會主義改造的歷史背景擴展閱讀
歷史背景
1952年9月,毛澤東在一次中央會議上提出:「我們現在就要開始用10年到15年的時間,基本上完成到社會主義的過渡。」第二年6月,中共中央公布了過渡時期總路線,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逐步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這是總路線的主體;二是逐步實現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這是總路線的兩翼。
1952年下半年至1956年,新中國僅僅用了4年時間,就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實現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使中國從新民主主義社會跨入了社會主義社會,我國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從此,中國進入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
Ⅶ 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建立的歷史背景在線等(急!)
1.中國人民共和國成復立。2.1956年底中國基制本上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使生產資料私有制變為了社會主義公有制,從而實現了生產資料所有制的深刻變革。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基本上建立起來。
Ⅷ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中國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國內外背景.
一、社會主義性復質的制國營經濟力量相對來說比較強大,它是實現國家工業化的主要基礎二、資本主義經濟力量弱小,發展困難,不可能成為中國工業起飛的基礎。三、對個體農業驚醒社會主義改造,是保證工業發展、實現國家工業化的一個必要的條件。四、當時的國際黃精也促使中國選擇社會主義
Ⅸ 三大改造的歷史背景
1952年9月,來毛澤東在一次源中央會議上提出:「我們現在就要開始用10年到15年的時間,基本上完成到社會主義的過渡。」
第二年6月,中共中央公布了過渡時期總路線,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逐步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這是總路線的主體;二是逐步實現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這是總路線的兩翼。
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由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三個行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我國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 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在理論上和實踐上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極大地促進了工、農、商業的社會變革和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實現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 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任務。
政治上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在我國初步建立;經濟上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在我國基本確立;為我國的 社會主義工業化開辟了道路;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