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的歷史對婚俗的影響

中國的歷史對婚俗的影響

發布時間:2021-02-27 05:40:14

❶ 中國古代婚俗的從古至今婚姻的習俗

又據史料記載,兩漢之際,已經有了賀婚的習俗和新婚之夜聽房的習俗。據《漢書·宣帝紀》記載:「五鳳二年詔曰:『夫婚姻之禮,人倫之大者也。酒食之會,所以行禮樂也。今郡國二千石或擅為苛禁,禁民嫁娶不得具酒食相賀召,由是廢鄉黨之禮,令民無所樂,非所以導民也。」漢宣帝這一詔書的目的,就在於提倡老百姓在婚禮上設酒宴慶賀。又據《漢書·袁隗妻傳》記載:袁隗與妻子進入洞房後,夫妻倆在說悄悄話:
隗又曰:「弟先兄舉,世以為笑。令處姊未適,先行可乎?」對曰:「妾姊高行殊邈,未遭良匹,不似鄙薄,苟然而已。」又問曰:「南郡君學窮道奧,文為詞宗,而所在之職,輒以貨財為損,何邪?」對曰:「孔子大聖,不免武叔之毀;子路至賢,猶有伯寮之 。家君獲此,固其宜耳。」隗默然不能屈。帳外聽者為慚。
可證漢代已有聽房的習俗。 聘書:訂親之書,男女雙方正式締結婚約。納吉(過文定)時用。
禮書:過禮之書,即禮物清單,詳盡列明禮物種類及數量。納征(過大禮)時用。
迎親書:迎娶新娘之書。結婚當日(親迎)接新娘過門時用。
納采:古時婚禮之首,屬意女方時,延請媒人作媒,謂之納采,今稱 「提親」。
問名:男方探問女方之姓名及生日時辰,以卜吉兆,謂之問名,今稱 「合八字」。
納吉:問名若屬吉兆,遣媒人致贈薄禮,謂之納吉,今稱 「過文定」或「小定」。
納征:奉送禮金、禮餅、禮物及祭品等,即正式送聘禮,謂納征,今稱 「過大禮」。
請期:由男家請算命先生擇日,謂之請期,又稱 「乞日」、今稱 「擇日」。
親迎:新郎乘禮車,赴女家迎接新娘,謂之親迎。
2.換庚譜
媒人提親後,若男女雙方八字相合,沒有相沖,便互相交換兩家的庚譜,作為訂親的最初憑據。
3.過文定
為 「過大禮」之前奏,通常在婚禮前一個月舉行。男家擇定良辰吉日,攜備三牲酒禮至女家,正式奉上聘書。 擇定良辰吉日,在婚禮前數天由好命佬將新床搬至適當位置。然後,在婚禮之前,再由好命婆負責鋪床,將床褥、床單及龍鳳被等鋪在床上,並撒上各式喜果,如紅棗、桂圓、荔枝幹、紅綠豆。安床後任何人皆不得進入新房及觸碰新床,直至新人於結婚當晚進房為止。
結婚當晚,新人進新房後可讓小孩在床上食喜果,稱為 「壓床」,取其百子千孫之意。
新郎的同輩兄弟可以鬧新房,古時認為 「新人不鬧不發,越鬧越發」,並能為新人驅邪避凶,婚後如意吉祥。 男女雙方在婚禮前夕,擇定良辰(男方要比女方早半個時辰,即一小時前),進行上頭儀式。這種儀式須由 「好命佬」及「好命婆」(分別是男女雙方的長輩或親友,擇父母子女健在,婚姻和睦者)在男女雙方各自家中舉行。
一對新人均要穿上睡衣,女方應選擇一個看見月亮的窗口案上,燃起龍鳳燭,點起清香一炷,連同蓮子、紅棗、湯丸三碗,每碗六個或九個、生果、燒肉及雞心向天參拜。男女雙方並要准備尺、鏡、剪刀、即所謂 「龍頭鏡、較剪尺」,取其光明繼後之意,讓「好命佬」及「好命婆」替新人梳頭,一面梳,一面說: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發齊眉,三梳梳到兒孫滿地,四梳梳到四條銀筍盡標齊。
上頭象徵一對新人已步入 「成人」階段,並祝福他們同偕白首。 現今,接新娘是整個婚禮的一大高潮。新郎在戥串石的陪同下,攜著花球迎接新娘。當抵達女家後,第一關便是 「入門」。若要順利接得美人歸,必須經過一連串智力及體能測試,必要時還加上歌情話,但最重要的還是豐厚的「開門利是」,眾姊妹滿意後才開門。入門後須留意的地方包括:
姊妹接過開門利是後,應從中抽出一成至五成封回利是給男家兄弟,上寫 「姊妹茶點金」。
新郎應以花球迎娶新娘(新娘不可自製花球)。
新郎順利入門後,姊妹應以茶點招待兄弟。
開門後,新娘應由大姐或伴娘帶領出來交給其父親,再由父親交給新郎,正式行夫妻見面禮。
新人先拜天地,再拜祖先。
新人再向雙親奉茶跪拜(若依照舊式俗例,新人未到男家拜見翁姑之前,不可跪拜。即是新人應站著奉茶給岳父岳母。不過現時已沒有這么講究,想跪便去跪,以示心意)。
新娘准備兩封利是,分別為威旺金及滿堂利是,過門後交予家姑。 在露天地方,由大姐或伴娘撐起紅傘護著新娘,意指開枝散葉。 大姐及眾姊妹一邊行,一邊向上空、傘頂及花車頂撒米(可加紅綠豆),用來 「喂金雞」,意思指雞啄米後便不會啄新娘。
吉時,女子出門時須由大姐背著上花轎,據說新娘雙足是不可沾地的,否則便會帶來麻煩。但現時即使有大姐陪同,也是自行步上花車的。最後上花車前,新娘子應向送行的親友鞠躬,以示謝意。
出門後,如果在送親的路上,遇到了另一拔新娘,無論門第貴賤,這兩個新娘必交換手帕,結拜為姊妹,其時,鞭炮齊鳴,賀之,謂為緣分。 三朝回門指在婚後第三天,新婦由夫婿陪同下,帶備燒豬及禮品回娘家祭祖,甚至小住一段日子,然後再隨夫婿回家。

❷ 古代婚禮六禮指什麼 中國古代婚禮習俗分享

古代婚禮六禮指什麼
古代婚姻中的「六禮」,最早是在西周時期的周禮里制定的,周禮對中國歷史的影響巨大,而關於婚姻方面的規矩,也是一直延續了很長時間。六禮分為六個方面,也是婚姻的六個程序。
(1)納采:這是議婚的第一階段,男方請媒提親後,女方同意議婚,男方備禮去女家求婚,禮物是雁,雁一律要活的。為何用雁?雁為候鳥,取象徵順乎陰陽之意,後來又發展了新意,說雁失配偶,終生不再成雙,取其忠貞。
(2)問名:是求婚後,托媒人請問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准備合婚的儀式。
(3)納吉:是把問名後占卜合婚的好消息再通知女方的儀禮。又叫「訂盟」。這是訂婚階段的主要儀禮。古俗,照例要用雁,作為婚事已定的信物。後發展到用戒指、首飾、綵綢、禮餅、禮香燭、甚至羊豬等,故又稱送定或定聘。
(4)納征:是訂盟後,男家將聘禮送往女家,是成婚階段的儀禮。這項成婚禮又俗稱完聘或大聘、過大禮等。後來,這項儀式還採取了回禮的做法,將聘禮中食品的一部或全部退還;或受聘後,將女家贈男方的衣帽鞋襪作為回禮。聘禮的多少及物品名稱多取吉祥如意的含意,數目取雙忌單。
(5)請期:送完聘禮後,選擇結婚日期,備禮到女家,徵得同意時的儀式。古俗照例用雁,禮品一般從簡,請期禮往往和過聘禮結合起來,隨過大禮同時決定婚期。
(6)親迎:就是新婿親往女家迎聚的儀式。這項儀禮往往被看做婚禮的主要程序,而前五項則當成議婚、訂婚等過渡性禮儀。這些形式中有一部分出於社交關系的需要,如女家的「添妝」,到男家時的「開揖」、「鬧洞房」等,都是確立社會關系的儀禮。純屬親迎部分的儀式,一般用花轎,分雙頂或單頂,扶親婦上轎的「送親嫂」,陪新郎至女家接人的「迎親客」,都各有要求,起轎、回車馬、迎轎、下轎、祭拜天地、行合歡禮、入洞房……每一過程又都有幾種到十幾種形式,大多表示祝吉驅邪。親迎的季節,一般選在春天,州以農立,適逢農閑,豐收為是,正好婚配。
在每一個程序中,男方都要送去一隻大雁,因為大雁是候鳥,所以守時講信用,而且大雁忠貞不二,喪偶的都獨身。原來公卿送羊羔,大夫送大雁,士送雉,後來都統一為大雁,如果想多送錢物,可以在納征時多送,其他程序中送大雁只是象徵意義。
六禮的婚姻程序很復雜,一般百姓沒時間也沒有財力承擔,所以只有官員貴族才這樣嚴格遵守。但民間風俗也以此為參考,把一些程序合並,如第一和第二就可以一次完成,第三第四也可以合並,到現在民間的婚俗還可以看到西周時期六禮的影響。
新娘按「六禮」被接到男家後,還要舉行正式結為夫婦的儀式——拜堂、合巹是其中最重要的。拜堂又名拜天地,新人拜天地神祇,求得人倫之義,拜列祖列宗,拜尊親,拜花燭,夫妻交拜,女子才成為男方家族的一員。
把一個瓠分成兩個,然後再組合起來成為一個新的容器,就是合巹。新人會用這個容器來裝酒漱口,同一個瓜分成兩個部分,中間有線連著,暗示婚禮把兩個人合到了一起,成為一體。用瓠裝酒會讓酒產生苦味,比喻兩個人願意同甘共苦。

❸ 中國古時候的婚禮習俗和來源

來源於中國五千年文化歷史,可以看到中式婚禮的很多習俗都是有良好寓意的。

❹ 中國傳統婚俗的十大禁忌是什麼

結婚,是人一生中的「終身大事」,其在人生過渡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所以古今中外都非常重視這一人生儀禮。 中國傳統的婚俗主要是指中國漢族長期以來的婚俗習慣,有諸多講究。 1、出嫁時間的禁忌: 出嫁的時間要盡量避開這三個月份:六月、三月和七月。傳統習俗認為在農歷六月完婚的新娘又稱「半月妻」,因為六月是整年的一半,六月新娘即等於半個新娘。相當於有前無後,夫婦婚後容易離異。倘若家中突然有直系親屬辭世,那麼該年均不宜辦喜事也不宜去婚姻登記,否則是「生入死出」的沖犯。另外農歷的三月和七月是鬼魂多出沒的日子。對長輩來說,以上這幾個特殊月份完婚意頭都不太好,所以要盡量避開。 完婚後三日,新郎陪同新娘回娘家,俗稱「回門」,回門當天須在日落前趕回夫家,如果實在來不及,新人在女方家留宿,切記不可同房,必須要分開睡,以免因此給娘家人造成晦氣。除此之外,新人最好不要在外過夜。新婚的四個月內也禁止參加任何的婚喪喜慶。 2、出嫁儀式的禁忌: 安新床後到新婚前夜,準新郎最好找個未成年的男童一同睡新床,否則犯了睡空床的禁忌,所謂〝困空鋪,不死尪,亦死某″,認為是凶兆。新郎到新娘家中迎娶新娘,新娘離家時應喜極而泣,且哭的越快越大聲越好,這叫留下「水頭」旺女家,有越哭越發之意。如若在迎親途中遇上另一隊迎娶車隊,這情況叫「喜沖喜」,會抵消彼此的福份,所以必需互放鞭炮,或由雙方媒人交換事先預備好的花朵來化解。當新娘步入男家時,翁姑二人以及孕婦和守孝之人要做迴避,以防相沖。 3、出嫁時細節要注意: 安新床時要把床置放正位,不要與桌子衣櫥或任何物件的尖角相對。新床也需放置一些吉利好兆頭的物品在床上,例如百合、紅棗、蓮子,意喻百年好合,早生貴子等。新娘進男方家門時,如有門檻,要跨過去,還要小心不要踩到新郎的鞋子。結婚當天直到晚上就寢前,任何人都不準接觸新床。新娘當天更不可碰到床邊。

❺ 中國古代婚禮習俗到現在應該繼承和發展

個人認為老祖宗的東西應該繼承好。
婚禮的產生、延續,與婚禮的社會功能是分不開的。舉行了祭敬祖先神靈和取得
社會認可的婚禮之後,婚姻關系就神聖化、公開化了。而這會產生一種心理效應:它
使男女當事人感受到一種強大的約束力,後來聘娶婚的聘財和妝倉等經濟利益關系,
又強化了泛卜,約束力。它使婚姻關系較為穩定,不像不舉行婚禮的婚姻那樣易於離散。
這樣,婚禮又間接地產生了一些重要的社會功能,即通過婚姻關系的穩定,促進生產的
發展和社會的安定團結。因為,男女間的勞動分工乃是早期人類社會生產所必需的,
這是形成家庭的機制,而家磨一旦建立,又會促進生產的發展。同時,婚姻關系的穩
定,也減少了因不斷爭奪性伴侶造成的社會騷亂和對生產的影響。而且,不舉行婚
禮,頻繁更換性伴侶的婚姆,還易使性病和婦女病流行,不利於婦女、兒童的健康和
種族繁衍。
婚禮的積極的社會功能,證明婚禮是婚姻文化進步的產物,這使它具有頑強的生
命力,自產生後盛行不衰。
禮儀繁蕪的婚禮,既耗時勞神,又浪費貨財,即使對富人也是個沉重負擔。
傳統婚禮中還有前述許多迷信和反映男女不平等的習俗。文明婚禮中,這些陋習消失
了。影響所及,一些地方的婚禮「力趨簡約,凡舊日習尚稍涉迷信者,均不襲用「一
廢除九叩跪拜禮,取消蓋頭布,就在院內假作禮堂,由賓相導引,行公開的夫婦相見禮,
再轉面拜賓客,繼與翁婆相識,只數點首,而萬事畢矣」。「更有家中不結一彩,不懸一
燈,一切布置統假城內飯庄為之,尤為便利」。「亦有不備酒筵,但以茶點款客者」。不
過,富者結婚之日,不僅「門首懸旗結綵」,「更有花坊」,「迎娶不用喜轎儀仗,而改為
汽車結綵,導以軍樂」。就整個婚禮而言,「通常只分為訂婚與結婚二事.訂婚為婚
姻之准備,結婚為婚姻之完成』。「男女交換戒指,即為訂婚證物(亦有於結婚日交
換者)。」結婚「一日即可了事,至多不過二日」。這比舊式傳統婚禮,「賀喜有延至十數
日者,送飯有延至六日或九日者。男女兩家置酒款客,纏綿不絕」進步得多了。
以文明婚禮的出現為標志,我國婚禮開始進入了新的歷史階段。
未來,隨著社會和人自身的發展以及生活方式的豐富多彩,婚禮將日益多樣、新
穎和更加文明。同時,舉行婚禮和不舉行婚禮(只進行結婚登記)的婚姻可能長期並
存,那種以行政命令頒行的單調、統一的婚禮模式,將永遠消失。
周代,六禮是士以上等級的婚禮,庶人不行。在士以上各級貴族中又有等差,「婚
禮者,天子、諸侯、大夫皆異也。」如「士妻始嫁,乘夫家之車「…國君之禮,夫人始
嫁,自乘其家之車」,「大夫以上,其嫁,皆有留車、反馬之禮」,士則無此禮。秦漢
以後,皇帝、太子、親王、公主以及不同官階的品官的婚禮,在聘禮、禮服衣飾、乘
輿、儀仗以及禮儀程式、婚宴規格上,均有等差。總的來說是「大夫以上禮多』。漢
至明清,雖在官制婚禮中等級差異逐漸有所縮小,但仍嚴禁膺越。文明婚禮則不論身
分等級,以當事人財力為豐儉。過去那種「雖有其財,而無其尊,不得逾制』,的婚
禮等級制解體了。
雖然說取精華棄糟粕,但根據各地的風俗習慣而異吧。
最近在網上看到的某些地方結婚的怪異習俗,實在不應在提倡之列,想來也不是古代婚禮習俗的內容。

❻ 中國古代婚俗「六禮」對當代社會有沒有正面的意義

指從議婚至完婚過程中的六種禮節,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這一娶親程式,周代即已確立,最早見於《禮記·昏義》。以後各代大多沿襲周禮,但名目和內容有所更動。
一、納采
六禮之首禮。男方欲與女方結親,請媒妁往女方提親,得到應允後,再請媒妁正式向女家納「采擇之禮」。《儀禮·士昏禮》:「昏禮,下達納采。用雁。」古納采禮的禮物只用雁。納采是全部婚姻程序的開始。後世納采儀式基本循周制,而禮物另有規定。
二、問名
六禮中第二禮。即男方遣媒人到女家詢問女方姓名,生辰八字。取回庚貼後,卜吉合八字。《儀禮·士昏禮》:「賓執雁,請問名;主人許,賓入授。」鄭玄註:「問名者,將歸卜其吉凶。」賈公彥疏:「問名者,問女之姓氏。」
三、納吉
六禮中第三禮。是男方問名、合八字後,將卜婚的吉兆通知女方,並送禮表示要訂婚的禮儀。古時,納吉也要行奠雁禮。鄭玄註:「歸卜於廟,得吉兆,復使使者往告,婚姻之事於是定。」
四、納征
亦稱納成、納幣。六禮中第四禮。就是男方向女方送聘禮。《禮記·昏義》孔穎達疏:「納征者,納聘財也。征,成也。先納聘財而後婚成。」男方是在納吉得知女方允婚後才可行納征禮的,行納征禮不用雁,是六禮唯一不用雁的禮儀,可見古人義禮之分明。歷代納征的禮物各有定製,民間多用首飾、細帛等項為女行聘,謂之納幣,後演變為財禮。
五、請期
又稱告期,俗稱選日子。六禮中第五禮。是男家派人到女家去通知成親迎娶的日期。《儀禮·士昏禮》:「請期用雁,主人辭,賓許告期,如納征禮。」請期儀式歷代相同,即男家派使進去女家請期,送禮,然後致辭,說明所定婚期,女父表示接受,最後使者返回復命。
六、親迎
又稱迎親。六禮中第六禮。是新郎親自迎娶新娘回家的禮儀。《詩經·大雅·大明》:「大邦有子, 天之妹,女定闕祥,親迎於渭。」親迎禮始於周代,女王成婚時也曾親迎於渭水。此禮歷代沿襲,為婚禮的開端。親迎禮形式多樣。至清代,新郎親迎,披紅戴花,或乘馬,或坐轎到女家,儐相贊引拜其岳父母以及諸親。岳家為加雙花披紅作交文,御輪三周,先歸。新娘由其兄長等用錦衾裹抱至轎內。轎起,女家親屬數人伴送,稱「送親」,新郎在家迎侯。
聘娶六禮中,雁是最重要的禮品。後漢班固在《白虎通·嫁娶》對用雁作為禮品作了解釋:「《禮》曰:女子十五許嫁,納采、問名、納吉、請期、親迎,以雁為贄。納徵用玄熏,故不用雁也。贄用雁者,取其隨時而南北,不失其節,明不奪女子之時也;又是隨陽之鳥,妻從夫之義也;又取飛成行,止成列也,明嫁娶之禮,長幼有序,不相逾越也。又昏禮贄不用死雉,故用雁也。」古人以雁為禮,一取雁是候鳥,每年秋分時節南去,春分時節北返,來往有時,從不失信。喻男女婚前互守信約,婚後夫妻堅貞不渝。二取雁是隨陽之鳥,喻婦人出嫁從夫;三取雁行有序,飛時成行,止時成列,遷徙中老壯雁率前引導,幼弱雁尾隨跟緊,井然不紊,喻嫁娶之禮,長幼有序,不相逾越。由於雁是飛禽,很難捕捉,後人以鵝代雁,謂之「雁鵝」。
經過此「六禮」,婚姻正式成立。如此復雜漫長的過程,都是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從中牽引,而真正結婚的男女雙方都未直接參與,只有在結婚完成之後才見對方模樣。如此玄妙的結合,是謂千里姻緣一線牽,男女之間的姻緣,要經過媒人的物色,經過生辰八字批合吉凶,就彷彿兩個今生素不相識的人,不知經過幾世的修緣,今生在出生之時,就以定下姻緣,共度一生。

❼ 急求!! 關於中西婚禮習俗的融合,尤其是中國文化對西方婚俗的影響!!

你是研究什麼專業的啊?要寫論文嗎?

我沒太怎麼看到西方影響,比如放鞭炮回這種奇怪的與結婚感覺沒答啥關系的舉動,純屬當今許多中國人的喜好(這種喜好從滿清時代就有了,但在古代卻是奏樂的。),比如提出錢款金額,有討價的,有還價的,增加了熱鬧度。國人喜歡熱鬧啊!

西方人(不是印度人或者什麼……)結婚也有不同的類型。有教堂型的(分普通的、豪華的、簡易的),有世俗型的。有簡單的,有復雜的。
最簡單的,只要上法院/婚姻登記處登記就行了。教堂型最簡單的,只要有一名神父、兩名證人/觀眾就行了。
有的人在小旅店租間房,若幹人吃吃喝喝,聊天,唱歌跳舞,熱鬧通宵。
有的人在大酒店,穿名貴婚紗,大擺酒宴。
哦,這些你都知道。

沒有影響也沒辦法,人家不喜歡放鞭炮,不喜歡索款,新娘不喜歡把眼蓋起來,只喜歡把紗戴在頭上,比較象魏晉人。如果你非要寫論文的話就寫魏晉人婚俗對西方婚俗的影響吧,雖然其實沒有影響。

中國婚俗受西方影響也沒啥奇怪的,本來也是一變再變,如果把現代老百姓的婚俗與周朝貴族對比,那就天壤之別了,你不會相信的。

閱讀全文

與中國的歷史對婚俗的影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