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說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的大變革
原因:
春秋戰國時期,舊制度、舊統治秩序被破壞,新制度、新統治秩序在確立,新的階級力量在壯大。隱藏在這一過程中並構成這一社會變革的根源則是以鐵器為特徵的生產力的革命。生產力的發展最終導致各國的變革運動和封建制度的確立,也導致思想文化的繁榮。
春秋戰國時期具體的變革有以下方面:
1、從國家政局看:國家由分裂逐步走向統一。
2、從社會性質看:井田制的瓦解、土地私有制的興起預示著中國社會由奴隸社會逐步向封建社會過渡。
3、從生產力和生產方式看: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表明生產力的顯著提高,中國歷史由青銅時代進入鐵器時代;耕作動力由人力轉向畜力;耕作方式由商周時期的大規模簡單協作轉向以戶為單位,以男耕女織為特點的家庭個體經營。
4、從民族關系看:諸侯爭葫和兼並戰爭直接推動了中原華夏族與周邊少數民族的交往,我國歷史出現了第一次民族融合。
5、從思想文化看,呈現出繁榮景象: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其中儒家的「以德治民」,法家的「以法治國」,道家的「無為而治」,墨家的「兼愛」、「尚賢」等思想主張,不僅在當時具有進步意義,而且對當今構建和諧社會也具有重大的現實借鑒意義。
介紹:
春秋戰國時期,連年征戰,社會動盪,經濟、政治、文化等各個領域都發生了急劇的變革。政治上:列國紛爭,大國兼並小國,西周的「封邦建國」體制崩潰,逐漸形成了秦的中央集權大一統體制;各國以富國強兵為目的進行改革。經濟上:鐵制農具用於農業生產,出現犁耕技術,耕地面積擴大,土地買賣、獎勵農耕的政策,促進自耕農和新興地主的產生;私人手工業、商業活躍。社會呈現追逐利益、實力競爭的新局面。文化上:出現百家爭鳴的局面,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儒家、法家、道家,在中國乃至世界古代學術思想史上留下最為燦爛的一頁。所以說,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個重大的社會轉型時期。
2. 為什麼說春秋戰國是中國古代歷史上一個重大的社會轉型時期
春秋戰國(公元前5~3世紀)
總體特徵:中國社會經歷著大變革。
具體而言:1、從國家政局看:國家由分裂逐步走向統一。2、從社會性質看:井田制的瓦解、土地私有制的興起預示著中國社會由奴隸社會逐步向封建社會過渡。3、從生產力和生產方式看: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表明生產力的顯著提高,中國歷史由青銅時代進入鐵器時代;耕作動力由人力轉向畜力;耕作方式由商周時期的大規模簡單協作轉向以戶為單位,以男耕女織為特點的家庭個體經營。4、從民族關系看:諸侯爭葫和兼並戰爭直接推動了中原華夏族與周邊少數民族的交往,我國歷史出現了第一次民族融合。5、從思想文化看,呈現出繁榮景象: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其中儒家的「以德治民」,法家的「以法治國」,道家的「無為而治」,墨家的「兼愛」、「尚賢」等思想主張,不僅在當時具有進步意義,而且對當今構建和諧社會也具有重大的現實借鑒意義。
另外高二歷史上的答案是這樣寫的:
「為什麼說春秋戰國是中國古代歷史上一個重大的社會轉型時期?
答:春秋戰國時期,連年征戰,社會動盪,經濟、政治、文化等各個領域都發生了急劇的變革。政治上:列國紛爭,大國兼並小國,西周的「封邦建國」體制崩潰,逐漸形成了秦的中央集權大一統體制;各國以富國強兵為目的進行改革。經濟上:鐵制農具用於農業生產,出現犁耕技術,耕地面積擴大,土地買賣、獎勵農耕的政策,促進自耕農和新興地主的產生;私人手工業、商業活躍。社會呈現追逐利益、實力競爭的新局面。文化上:出現百家爭鳴的局面,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儒家、法家、道家,在中國乃至世界古代學術思想史上留下最為燦爛的一頁。所以說,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個重大的社會轉型時期。
探索與爭鳴:
(該題是開放性的問題,可以有不同的答案,言之有理即可。本題關鍵是強調「當時背景」,以及適應社會發展趨勢。以下意見供參考)
各家學說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從當時的背景來看,「封邦建國」體制崩潰,舊貴族的衰落、新興地主產生,法家正面肯定這種激烈的社會變革,主張實行君主集權制度,廢除世卿世祿、獎勵耕戰、富國強兵,受到當政者的歡迎,也符合歷史發展的趨勢,因而比較合理。」
本人認為第一種答案較好些,但是如果是考試第二種能拿分。
3. 中華上下五千年朝代排序
1、夏朝:約公元前2029年-約公元前1559年,共計:年
2、商朝:約公元前1559年-約公元前1046年,共計:438年
3、周朝:約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分為西周、東周,東周又分為春秋、戰國,共計:867年
4、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六國,首稱皇帝,共計:16年
5、西楚: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項羽,共計:5年
6、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漢高祖劉邦,共計:210年
7、新朝:公元8年臘月-公元23年10月6日,新太祖建興帝王莽,共計:16年
8、玄漢:公元23-25年,漢更始帝劉玄,共計:3年
9、東漢:公元25-220年,漢光武帝劉秀,共計:196年
10、三國:公元220-280年,魏、蜀、吳三足鼎立,共計:61年
11、晉朝:公元265-420年,分為西晉(265-316年)、東晉(317-420年) ,共計:156年
12、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共計:170年
13、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楊堅,共計:38年
14、唐朝:公元618-907年,唐高祖李淵,共計:290年
15、五代:公元907-960年,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共計:54年
16、十國:公元891-979年,共計:89年
17、宋朝:公元960-1279年,分為北宋(公元960-1127年)、南宋(公元1127-1279年),共計:320年
18、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元太祖孛兒只斤·鐵木真,共計:98年
19、明朝:公元1368-1644年,明太祖朱元璋,共計:277年
20、清朝:公元1644-1912年,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共計:268年
(3)春秋戰國上下五百餘載是中國歷史上擴展閱讀:
朝代資料:
1、秦朝
秦朝(前221—前207)是由戰國時期的秦國發展起來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人的祖先大費是黃帝之孫顓頊的後裔,舜賜其嬴姓。
秦穆公時,任賢使能,虛心納諫,滅國十二,開地千里,國力日盛。前361年,秦孝公繼位,重用商鞅兩次變法,使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諸侯國。
秦王政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完成統一大業。前221年,秦王政稱帝,史稱「秦始皇」。
秦朝在中央設三公九卿,管理國家大事;地方上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實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對外北擊匈奴,南征百越,築長城以拒外敵,鑿靈渠以通水系。
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奠定中國2000餘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奠定中國大一統王朝的統治基礎,故稱「百代都行秦政法」。
秦朝結束了自春秋戰國以來五百年來諸侯分裂割據的局面,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多民族共融的中央集權制國家。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
前210年,秦始皇巡遊途中病死於沙丘(今河北省廣宗縣西北)。其子胡亥即位,為秦二世。秦王朝雖在歷史上擁有巨大影響,但濫用民力,統一僅十餘年。
前209年,陳勝、吳廣斬木為兵,揭竿而起,天下響應,劉邦、項羽起兵江淮共抗秦。前207年,秦亡。
2、漢朝
漢朝(前202年-8年,25年-220年)是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主要分為西漢、東漢時期,共歷29帝,享國四百零五年。
秦末天下大亂,劉邦在推翻秦朝後被封為漢王。公元前202年,楚漢之爭獲勝後稱帝建立漢朝,史稱西漢;定都長安。
漢文帝、漢景帝推行休養生息國策開創「文景之治」;漢武帝即位後開辟絲路、攘夷拓土成就「漢武盛世」;至漢宣帝時期國力達到極盛。公元8年,王莽廢西漢末帝,定都常安,史稱新朝,西漢滅亡。
公元25年,劉秀統一天下後,仍沿用漢作為國號,史稱東漢。定都洛陽,統一天下後息兵養民,史稱「光武中興」;漢明帝、漢章帝沿襲輕徭薄賦,開創「明章之治」;漢和帝繼位後大破北匈奴、收復西域,開創「永元之隆」,東漢國力達到極盛[。
公元184年爆發黃巾起義,雖剿滅民亂卻導致地方擁兵自重,董卓之亂後東漢名存實亡。公元220年曹丕篡漢,東漢滅亡,中國進入三國時期。
3、三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
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歷史正式開始。次年劉備在成都延續漢朝,史稱蜀漢。222年劉備在夷陵之戰失敗,孫權獲得荊州大部。
223年劉備去世,諸葛亮輔佐劉備之子劉禪與孫權重新聯盟。229年孫權稱帝,國號「吳」,史稱東吳,至此三國正式成立。
此後的數十年內,蜀漢諸葛亮、姜維多次率軍北伐曹魏,但始終未能改變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後期的實權漸漸被司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馬昭發動魏滅蜀之戰,蜀漢滅亡。
兩年後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建國號為「晉」,史稱西晉。公元280年,西晉滅東吳,統一中國,至此三國時期結束,進入晉朝時期。
4、南北朝
南北朝(420年—589年 )是南朝和北朝的統稱。南北朝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也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民族大融合時期,上承東晉十六國下接隋朝,由公元420年劉裕代東晉建立劉宋始,至公元589年隋滅陳而終。
南朝(420年—589年)有劉宋、南齊、南梁、南陳四朝。北朝(386年—581年)則包含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和北周五朝。南北兩方雖各有朝代更迭,但長期維持對峙形勢,故稱為南北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歷史朝代
4. 為什麼說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的大變革時代
(1)經濟:春秋戰國時期,鐵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廣,標志著社會生產力的顯著提高.我國的封建經濟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尤其北方成就更為突出.生產力的飛躍引起了生產關系的革命.春秋戰國時期, 井田制(公田)逐漸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並最終通過各國變法確立了下來.
(2)政治: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爭霸戰爭破壞了奴隸制的舊秩序,給人民帶來了災難和痛苦.但戰爭的結果加快了統一進程,促進了民族融合,也加快了變革的步伐.隨著新興地主階級力量的壯大,他們在各諸侯國先後開展了變法運動,新的封建制度終於建立起來.變法最徹底春秋戰國之交,神州大地掀起了一場社會大變革的風暴.
在這場摧枯拉朽、勢不可擋的大變革中,舊的奴隸主階級沒落了,新的地主階級興起了;舊的奴隸制度和道德倫理觀念,被新的封建制度和意識形態取代了;一部分農民獲得較多的自由,社會的生產關系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階級矛盾尖銳激烈,兼並戰爭連年不斷,整個社會呈現出紛繁復雜的大動盪大改組局面.
在這個時期,一個新的社會階層應運出現了,這就是士.他們來自社會的各個方面,地位雖然較低,但很多是有學問有才能的人,有的是通曉天文、歷算、地理等方面知識的學者,有的是政治、軍事的傑出人才.其代表人物如孟子、墨子、莊子、荀子、韓非子、以及商鞅、申不害、許行、陳相、蘇秦、張儀等,都是著名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或科學家.至於一般的出謀劃策、談天雕龍之流,以及擊劍扛鼎、雞鳴狗盜之徒,更是人數眾多.
由於士的出身不同,立場不同,因而在解決或回答現實問題時,提出的政治主張和要求也不同.他們著書立說,爭辯不休,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形成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陰陽家、名家、縱橫家、雜家、農家、小說家等許多學派.其中比較重要的是儒、墨、道、法四家,而《論語》《孟子》《墨子》《老子》《莊子》《荀子》《韓非子》則是這四家的代表著作.其中,《論語》《孟子》和《莊子》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
的秦國,成為各諸侯國中實力最強者,後來發展成統一的核心力量.
(3)文化上:文化是一定時期的政治、經濟的反映.春秋戰國時期,經濟的發展,推動了科學技術的進步;社會的變革,促成了思想的空前活躍和文學藝術的繁榮.
小結:春秋戰國時期,舊制度、舊統治秩序被破壞,新制度、新統治秩序在確立,新的階級力量在壯大.隱藏在這一過程中並構成這一社會變革的根源則是以鐵器為特徵的生產力的革命.生產力的發展最終導致各國的變革運動和封建制度的確立,也導致思想文化的繁榮.
5. 中國上下5000多年的歷史`經過了多少個朝代是哪些
23個,分別是夏、商、西周、東周、秦、西楚、西漢、新莽、玄漢、東漢、三國、西晉、東晉十六國、南北朝、隋、唐、武周、五代十國、北宋、南宋、元、明、清。
1、夏
夏朝(約前2070~前1600 )是中國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朝代。 夏時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數量的青銅和玉制的禮器,年代約在新石器時代晚期、青銅時代初期。
根據史書記載,禹傳位於子啟,改變了原始部落的禪讓制,開創中國近四千年世襲的先河。因此中國歷史上的「家天下」,從夏朝的建立開始。
夏族的十一支姒姓部落與夏後氏中央王室在血緣上有宗法關系,政治上有分封關系,經濟上有貢賦關系,大致構成夏王朝的核心領土范圍。
夏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東至河南省、山東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處,南達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這個區域的地理中心是今河南偃師、登封、新密、禹州一帶。
一般認為,夏朝共傳十四代,十七後(夏朝統治者在位時稱「後」,去世後稱「帝」),延續約471年 ,為商朝所滅。後人常以「華夏」自稱,使之成為中國的代名詞
2、秦
秦朝(前221—前207)是由戰國時期的秦國發展起來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人的祖先大費是黃帝之孫顓頊的後裔,舜賜其嬴姓。秦穆公時,任賢使能,虛心納諫,滅國十二,開地千里,國力日盛。
前361年,秦孝公繼位,重用商鞅兩次變法,使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諸侯國。秦王政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完成統一大業。
前221年,秦王政稱帝,史稱「秦始皇」。秦朝在中央設三公九卿,管理國家大事;地方上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實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
對外北擊匈奴,南征百越,築長城以拒外敵,鑿靈渠以通水系。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奠定中國2000餘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奠定中國大一統王朝的統治基礎,故稱「百代都行秦政法」。
秦朝結束了自春秋戰國以來五百年來諸侯分裂割據的局面,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多民族共融的中央集權制國家。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
前210年,秦始皇巡遊途中病死於沙丘(今河北省廣宗縣西北)。其子胡亥即位,為秦二世。秦王朝雖在歷史上擁有巨大影響,但濫用民力,統一僅十餘年。
前209年,陳勝、吳廣斬木為兵,揭竿而起,天下響應,劉邦、項羽起兵江淮共抗秦。前207年,秦亡。
3、新
新朝(8年—23年),是繼西漢之後由西漢外戚王莽建立的朝代。公元8年臘月,王莽廢漢孺子(劉嬰)為安定公,改國號為新,建都常安(今西安漢長安城遺址),史稱新莽。
王莽稱帝後進行了多項改革,包括:推行王田制,限制私有土地持有,超出部分為國有,無土地者由國家分配,一夫百畝,目的是解決西漢後期以來土地兼並嚴重的問題,但是完全無法執行;
禁賞奴婢;推廣國營事業;改革幣制等。唯新朝政令繁瑣,且朝令夕改,改革最終失敗,導致新朝急速滅亡。
地皇四年(23年),新朝被綠林軍推翻;共1帝、15年國祚。
新朝開創了中國歷史上通過禪讓稱帝成功的先河,因為傳統史觀相對於通過戰爭革命取得政權,比較鄙棄禪位這種移轉政權的方式,所以王莽一直被中國史學家誤認為是「偽君子」。
中國古代史學家對新朝的評價幾乎都是負面的,尤其是《漢書》視王莽為逆臣賊子。後世亦是按漢書觀點評價王莽,直到清末之後,評價才有所改變。
4、元
元朝(1271年—1368年),由蒙古族建立,是中國歷史上首次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定都大都(今北京),傳五世十一帝,歷時九十八年。
1206年,成吉思汗鐵木真統一漠北建立大蒙古國後開始對外擴張,先後攻滅西遼、西夏、花剌子模、東夏、金等國。蒙哥汗去世後,引發了阿里不哥與忽必烈的汗位之爭,促使大蒙古國分裂。
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建元「中統」。1271年,忽必烈取《易經》「大哉乾元」之意改國號為「大元」,次年遷都燕京,稱大都 。
1279年(至元十六年),元軍在崖山海戰消滅南宋,結束了長期的戰亂局面。 之後元朝持續對外擴張,但在出海征伐日本和東南亞諸國時屢遭失利,如元日戰爭、元越戰爭、元緬戰爭、元爪戰爭等。元中期政變頻繁,政治始終未上正軌。
後期政治腐敗,權臣干政,民族矛盾與階級矛盾日益加劇,導致元末農民起義。1368年,朱元璋稱帝建立明朝,隨後北伐驅逐元廷攻佔北京。此後元廷退居漠北,史稱北元。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奪政權建立韃靼,北元滅亡。
5、明
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共傳十六帝,享國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爆發紅巾起義,朱元璋加入郭子興隊伍。1364年稱吳王,史稱西吳。 1368年初稱帝,國號為大明,定都於應天府;1420年朱棣遷都至順天府,以應天府為陪都。
明初歷經洪武之治、永樂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政治清明、國力強盛。中期經土木之變由盛轉衰,後經弘治中興、嘉靖中興、萬曆中興國勢復振,晚明因東林黨爭和天災外患導致國力衰退,爆發農民起義。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帝自縊,明朝覆亡。明朝宗室在江南建立南明,隨後清朝擊敗大順、大西、南明弘光、隆武、紹武等諸政權。1662年永曆帝被殺,南明覆滅。1683年清軍攻佔台灣,奉明正朔的明鄭覆滅。
明代疆域囊括漢地,明初東北抵日本海、外興安嶺,後縮為遼河流域;北達陰山,後撤至明長城;西至新疆哈密,後退守嘉峪關;西南臨孟加拉灣,後折回約今雲南境;並在青藏地區設有羈縻衛所 ,還曾收復安南。
明代手工業和商品經濟繁榮,出現商業集鎮和資本主義萌芽,文化藝術呈現世俗化趨勢。據《明實錄》所載人口峰值為7185萬,但大部分學者認為實際逾億,也有學者指出晚明人口接近兩億 。
明朝是繼漢唐之後的黃金時期。無漢之外戚、唐之藩鎮、宋之歲幣,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清朝康熙皇帝對明太祖評價為「治隆唐宋」,《明史》評價明成祖為「遠邁漢唐」。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歷史朝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夏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秦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新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元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明朝
6. 為何春秋戰國是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時期
我國擁有五千多年的歷史,其中經歷了各個朝代,有很多朝代其實並不為人所知,但如果提起春秋戰國時期那幾乎沒一個人不知道的。由此可見春秋戰國時期的影響力還是挺大的,很多人都會發出疑問,那麼多朝代為什麼只有春秋戰國時期顯得格外重要?其實這與它的歷史背景以及它所造成的各方面的影響是分不開的。
所以說中國春秋時代被很多專家認為是中國最偉大的時代是有跡可循的,因為它不僅定型了整個中華民族的思想和傳統,而且打破了腐朽陳舊的封建制度,促進了我國古代文明的進步。
7. 中國上下五千年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啊
上下五千來年是從上古時期開始自記算的 因為前2000多年的歷史沒有人記錄,只有傳說。所以詳細的是從夏商周開始並不是從秦始皇開始的。但這個只是傳統的說法,事實中華文明不止五千年,一般來說這個五千年是從大禹治水那時算起的。大禹治水的時間根據目前的考證應在公元前2200多年。一共有三十個朝代。結束於清朝。
(7)春秋戰國上下五百餘載是中國歷史上擴展閱讀:
夏商周,是即中國夏朝、商朝、周朝三個朝代的簡稱。夏朝是中國第一個世襲王朝。
商朝(約公元前1600年—約公元前1046年),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朝代,是中國第一個有直接的同時期的文字記載的王朝。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國歷史上繼商朝之後的第三個王朝。周亦為「華夏」一詞的創造者與最初指代。
春秋戰國歷史時期是一個大動盪的年代,諸侯爭霸戰亂不休最後被秦統一。歷史上產生春秋五霸與戰國七雄。
歷史上人們習慣將秦始皇嬴政與漢武帝劉徹相提並論,其中原因就是秦皇和漢武所做的事都具有開創性,是前所未有的,都對後世產生了極深遠的影響。
8. 春秋戰國時期是什麼朝代
春秋戰國:春秋戰國(公元前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東周在戰國後期(公元前256年)被秦國所滅,所以春秋戰國時期在時間上並不全然包含在東周王朝裡面。
西周時期,周天子保持著天下共主的威權。平王東遷以後,東周開始,周室開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義,而無實際的控制能力。中原各國也因社會經濟條件不同,大國間爭奪霸主的局面出現了,各國的兼並與爭霸促成了各個地區的統一。
因此,東周時期的社會大動盪,為全國性的統一準備了條件。
春秋戰國分為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其分水嶺是在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滅掉智氏,瓜分晉國為標志。
9. 春秋戰國是不是中國歷史上最精彩的一段時期
文化領域肯定算是了,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各種思想應運而生。另外這個時期也誕生了各種英雄春秋五霸戰國七雄 戰國四公子,四大名將,還有蘇秦張儀等縱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