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古典舞的歷史是什麼

中國古典舞的歷史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1-02-27 01:55:28

A. 中國古典舞的概述

中國古典舞(Chinese classical dance),起源於中國古代,歷史悠久,博大精深,它融合了許多武術版、戲曲中的動作和權造型,特別注重眼睛在表演中的作用,強調呼吸的配合,富有韻律感和造型感,獨有的東方式的剛柔並濟的美感,令人陶醉。中國古典舞主要包括身韻、身法和技巧。身韻是中國古典舞的內涵,每個舞蹈的韻味不同,兩個人跳同樣動作,韻味都不同。身法則是指舞姿還有動作。根植於中國傳統文化沃土的古典舞蹈非常強調 「形神兼備,身心互融,內外統一」的身韻。神韻是中國古典舞的靈魂。神在中而形於外,「以神領形,以形傳神」的意念情感造化了身韻的真正內涵。
中國古典舞的音樂大多採用中國特有的民族樂器演奏的樂曲,如古箏、二胡、琵琶等。中國古典舞服裝古色古香,根據舞蹈的具體要求也各有特色,漢唐舞大多採用傳統的漢服。

B. 中國古典舞發展史

古典舞的起源 舞蹈的萌芽和形成時間可以遠溯到人類發展的洪荒時內期,遠遠超出了人類的記容憶范圍。中國古典舞作為我國舞蹈藝術中的一個類別,是在民族民間傳統舞蹈的基礎上,經過歷代專業工作者提煉、整理、加工、創造,並經過較長期藝術實踐的檢驗流傳下來的具有一定典範意義的古典風格的特色舞蹈。它本身就是介於戲曲與舞蹈之間的混合物,也就是說還未完全從戲曲中蛻變出來,稱它為戲曲,它已去掉了戲曲中最重要的唱與念;說它是舞蹈,它還大量保持著戲曲的原態。戲曲中的歌也好,舞也好,是為了讀故事服務的。即便是不唱不白的武戲也還是戲,其舞對角色行當的從屬性也是十分鮮明的。 古典舞從其源來說,是古代舞蹈的一次復甦,是戲曲舞蹈的復甦,是幾千年中國舞蹈傳統的復興。十分明顯,它的審美原則不是什麼新發明,而是幾千年中華文化的流傳和延續,是用一根長線從古串到今的,這些原則非但在戲曲中可見,在唐宋樂舞中,在漢魏「舞戲「中,甚至在商周禮樂中,都能見其蛛絲馬跡它的文化特徵,就其流來講,它是在原生物上生成的一個嶄新的藝術品類,這是一個可以和芭蕾舞、現代舞相媲美的新的舞蹈種類,這個衍舞種是地道的中國貨。

C. 中國古典舞的發展經歷了大致幾個時期~~~在線等~~

參考《抄五十年不輟,關於中國古典舞的爭論》

http://tieba..com/f?kz=758861281

D. 誰知道中國古典舞發展史

古典舞在節奏上特點也很突出,這與我們民族音樂的特點是分不開的,我們民族音樂很少象西洋音樂那樣強弱相同、有規律的勻速、脈動式的節奏,一般表現為彈性節奏和點線結合的特點。體現在節奏上多為附點(抻——趕)或切分(趕——抻)或是兩頭抻中間趕,或是兩頭趕中間抻,或是緊打慢做,或是慢打緊做等等。因此,所形成的動作的內在節奏,諸如則柔、動靜、緩急、放收、吞吐……抑揚頓挫、點線結合等,從而產生我們特定的動律特點和韻律感.
身段課提煉的身法韻律是我們基訓課必須加以貫穿的,而且要從基訓的風格性、身體藝術表現力和技巧的民族性的高度在基訓課中加以結合和運用,並逐漸形成基訓教材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比如在動作中貫穿提、沉、沖、靠、含、腆、移、旁提的動律元素;貫穿呼吸的要求;貫穿節奏特點的要求;貫穿手、眼、身、法、步的要求。例如對手的要求包括指、腕、肘、臂、肩的訓練;一個是能力、幅度上的提、拉、抻、拔的功能素質訓練;一個是意念、感受上的藝術素質訓練。只有這樣才能體現民族舞的「神、氣、韻」,才能打破基訓廛的芭蕾化傾向的體操、雜技化的傾向;才能改變基訓課在訓練上的純功能化和僵、死、板的傾向。同時也解決了組合的語言性,以及讓身法與民族技術、技巧的能力、素質訓練結合起來。

E. 古典舞的由來和發展史 。

古典舞的起源
舞蹈的萌芽和形成時間可以遠溯到人類發展的洪荒時期版,遠遠超出了權人類的記憶范圍。中國古典舞作為我國舞蹈藝術中的一個類別,是在民族民間傳統舞蹈的基礎上,經過歷代專業工作者提煉、整理、加工、創造,並經過較長期藝術實踐的檢驗流傳下來的具有一定典範意義的古典風格的特色舞蹈。它本身就是介於戲曲與舞蹈之間的混合物,也就是說還未完全從戲曲中蛻變出來,稱它為戲曲,它已去掉了戲曲中最重要的唱與念;說它是舞蹈,它還大量保持著戲曲的原態。戲曲中的歌也好,舞也好,是為了讀故事服務的。即便是不唱不白的武戲也還是戲,其舞對角色行當的從屬性也是十分鮮明的。
古典舞從其源來說,是古代舞蹈的一次復甦,是戲曲舞蹈的復甦,是幾千年中國舞蹈傳統的復興。十分明顯,它的審美原則不是什麼新發明,而是幾千年中華文化的流傳和延續,是用一根長線從古串到今的,這些原則非但在戲曲中可見,在唐宋樂舞中,在漢魏「舞戲「中,甚至在商周禮樂中,都能見其蛛絲馬跡它的文化特徵,就其流來講,它是在原生物上生成的一個嶄新的藝術品類,這是一個可以和芭蕾舞、現代舞相媲美的新的舞蹈種類,這個衍舞種是地道的中國貨。

F. 中國古典舞從什麼時期開始

中國有著悠久和燦爛的舞蹈歷史和文化,對於中國舞蹈的歷史而言,不論在歷史文物,文字史料到戲曲的中國古典舞具體表演形式中,都有大量的記載和遺存,在中國舞蹈史書中就系統地論述了從原始舞蹈「舞」的起源,到歷代舞蹈的表演形式、舞目、功能、思想內容等。 中國古典舞有著極為悠久的歷史。它的淵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宮廷舞蹈或更為遙遠時代的民間舞蹈。至周代開始,到漢、兩晉乃至唐代五代宮廷設立專門的樂舞機構,集中和培養專業樂舞人員,並對流行於民間自娛性舞蹈和宗教舞蹈乃至外邦舞蹈進行了整理、研究、加工和發展,形成了宮廷舞蹈。其中如周代的《六代舞》(包括《雲門》、《咸池》、《大韶》、《大夏》、《大菠》、《大武》六個樂舞),唐代的《九部樂》、《十部樂》、《坐部伎》、《樂部伎》、《大麴》等,異彩紛呈,各領風騷。中國宮廷舞蹈,是歷代統治者愉悅享樂、歌功頌德的一種重要工具,以女樂為主。由於宮廷舞蹈以統治者的審美情趣而創作,其一部分作品不可避免地存在著風格上的綺糜、內容上的消極;但大部分還是多由藝人們在中國民間舞蹈基礎上創作出來的,所以不乏中國傳統藝術的精美之處。宋元之後,由於戰亂頻繁,文化受到破壞,舞蹈的發展也受到影響,漢唐時代的許多著名舞蹈競相失傳了。在傳統舞蹈 基礎上形成的宋代舞蹈,以戲曲的形成和發展逐步代替了歌舞藝術。元代,宮廷樂舞與民間歌舞,乃至「白戲」、「滑稽戲」、「角抵戲」等相結合,逐漸形成了戲曲藝術形式。戲曲藝術要求唱、念、做、打相結合,具有舞蹈、音樂、美術、雜技、文學、說白等多種因素,是一種綜合性的藝術形式。戲曲中的舞蹈,含有中國傳統舞蹈的精華,它根據人物情節需要,吸收了某些生活動作,並加以改造,加強和豐富了舞蹈的表現力。元、明、清三代以後,社會矛盾相對復雜,復雜的社會生活提供了許多素材,使舞蹈進一步得到發展。 新中國成立以後,五十年代初期,舞蹈工作者為發展、創新民族舞蹈藝術,從蘊藏豐富的中國戲曲表演中提取舞蹈素材,借鑒中華武術進行了研究、整理、提煉,並參考芭蕾訓練方法等,建立起一套中國古典舞教材。同時,編排演出了《寶蓮燈》、《小刀會》、《春江花月夜》等一系列具有中國古典舞風格的舞劇和舞蹈。伴隨八十年代的開放政策,中國古典舞也不斷地發生了變化,開始從外形到內蘊地向新空間拓展。一方面,舞蹈家們突破了僅僅局限於研究戲曲舞蹈的范疇,涉足到古代的石窟壁畫以及各種出土文物中國古典舞中的舞蹈形象的資料之中,從而整理和創作出許多別具一格的古典舞和古典舞劇,如《絲路花雨》、《編鍾樂舞》、《仿唐樂舞》、《銅雀伎》等等,這些復古樂舞突出了雍容大度、精確嚴謹、清晰明麗的風格特點。另一方面是舞蹈教育家唐滿城、李正一的中國古典舞身韻理論的革新、創造和實踐。唐滿城教授說:「『身韻』從擺脫戲曲的行當、套路出發,從中國的大文化傳統,包括書法、武術來探索它的『形、神、勁、律、氣、意』的審美規律,提煉它的元素,總結古典舞運動的路線、法則和陽剛、陰柔、節奏的內涵,從而使之不再有戲劇化、比擬化、行當化的痕跡,走向了舞蹈的主體意識和動作符號化的抽象功能。」他們把以往古典舞蹈中的動作規律,提煉總結為若干以腰部為中心、進行圓運動的基本動作,極大地拓展了中國古典舞的運動空間。由此實踐並產生了以《黃河》、《江河水》、《木蘭歸》、《梁祝》等為代表的一大批優秀舞蹈作品。在《黃河》中,使脫胎於戲曲舞蹈的中國古典舞,突破了戲曲常規的局限,不再是戲曲行當的翻版,而是以大幅度的身體運動,把古典舞翻新成可以揮灑自如的表現思想和激情的人體語言,「從而使中國古典舞不僅從外形上而且從內在神韻上都找到了中國傳統文代精神相一致的東西,從而使中國古典舞形成細膩圓潤、剛柔相濟、情景交融、技藝結合,以及精、氣、神和手、眼、身、法、步完美結合與高度統一的美學特色。」《黃河》的成功標志著中國古典舞的發展到了一個嶄新的階身。

G. 中國古典舞的歷史

中國有著悠久和燦爛的舞蹈歷史和文化,對於中國舞蹈的歷史而言,不論在歷史文物,文字史料到戲曲的具體表演形式中,都有大量的記載和遺存,在中國舞蹈史書中就系統地論述了從原始舞蹈「舞」的起源,到歷代舞蹈的表演形式、舞目、功能、思想內容等。
中國古典舞有著極為悠久的歷史。它的淵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宮廷舞蹈或更為遙遠時代的民間舞蹈。至周代開始,到漢、兩晉乃至唐代五代宮廷設立專門的樂舞機構,集中和培養專業樂舞人員,並對流行於民間自娛性舞蹈和宗教舞蹈乃至外邦舞蹈進行了整理、研究、加工和發展,形成了宮廷舞蹈。其中如周代的《六代舞》(包括《雲門》、《咸池》、《大韶》、《大夏》、《大菠》、《大武》六個樂舞),唐代的《九部樂》、《十部樂》、《坐部伎》、《樂部伎》、《大麴》等,異彩紛呈,各領風騷。中國宮廷舞蹈,是歷代統治者愉悅享樂、歌功頌德的一種重要工具,以女樂為主。由於宮廷舞蹈以統治者的審美情趣而創作,其一部分作品不可避免地存在著風格上的綺糜、內容上的消極;但大部分還是多由藝人們在中國民間舞蹈基礎上創作出來的,所以不乏中國傳統藝術的精美之處。宋元之後,由於戰亂頻繁,文化受到破壞,舞蹈的發展也受到影響,漢唐時代的許多著名舞蹈競相失傳了。在傳統舞蹈
基礎上形成的宋代舞蹈,以戲曲的形成和發展逐步代替了歌舞藝術。元代,宮廷樂舞與民間歌舞,乃至「白戲」、「滑稽戲」、「角抵戲」等相結合,逐漸形成了戲曲藝術形式。戲曲藝術要求唱、念、做、打相結合,具有舞蹈、音樂、美術、雜技、文學、說白等多種因素,是一種綜合性的藝術形式。戲曲中的舞蹈,含有中國傳統舞蹈的精華,它根據人物情節需要,吸收了某些生活動作,並加以改造,加強和豐富了舞蹈的表現力。元、明、清三代以後,社會矛盾相對復雜,復雜的社會生活提供了許多素材,使舞蹈進一步得到發展。
新中國成立以後,五十年代初期,舞蹈工作者為發展、創新民族舞蹈藝術,從蘊藏豐富的中國戲曲表演中提取舞蹈素材,借鑒中華武術進行了研究、整理、提煉,並參考芭蕾訓練方法等,建立起一套中國古典舞教材。同時,編排演出了《寶蓮燈》、《小刀會》、《春江花月夜》等一系列具有中國古典舞風格的舞劇和舞蹈。伴隨八十年代的開放政策,中國古典舞也不斷地發生了變化,開始從外形到內蘊地向新空間拓展。一方面,舞蹈家們突破了僅僅局限於研究戲曲舞蹈的范疇,涉足到古代的石窟壁畫以及各種出土文物中的舞蹈形象的資料之中,從而整理和創作出許多別具一格的
古典舞和古典舞劇,如《絲路花雨》、《編鍾樂舞》、《仿唐樂舞》、《銅雀伎》等等,這些復古樂舞突出了雍容大度、精確嚴謹、清晰明麗的風格特點。另一方面是舞蹈教育家唐滿城、李正一的中國古典舞身韻理論的革新、創造和實踐。唐滿城教授說:「『身韻』從擺脫戲曲的行當、套路出發,從中國的大文化傳統,包括書法、武術來探索它的『形、神、勁、律、氣、意』的審美規律,提煉它的元素,總結古典舞運動的路線、法則和陽剛、陰柔、節奏的內涵,從而使之不再有戲劇化、比擬化、行當化的痕跡,走向了舞蹈的主體意識和動作符號化的抽象功能。」他們把以往古典舞蹈中的動作規律,提煉總結為若干以腰部為中心、進行圓運動的基本動作,極大地拓展了中國古典舞的運動空間。由此實踐並產生了以《黃河》、《江河水》、《木蘭歸》、《梁祝》等為代表的一大批優秀舞蹈作品。在《黃河》中,使脫胎於戲曲舞蹈的中國古典舞,突破了戲曲常規的局限,不再是戲曲行當的翻版,而是以大幅度的身體運動,把古典舞翻新成可以揮灑自如的表現思想和激情的人體語言,「從而使中國古典舞不僅從外形上而且從內在神韻上都找到了中國傳統文代精神相一致的東西,從而使中國古典舞形成細膩圓潤、剛柔相濟、情景交融、技藝結合,以及精、氣、神和手、眼、身、法、步完美結合與高度統一的美學特色。」《黃河》的成功標志著中國古典舞的發展到了一個嶄新的階身。

H. 中國古典舞的起源

中國古典舞從其源來說,是古代舞蹈的一次復甦,是戲曲舞蹈的復甦,是幾版千年中國舞蹈傳統權的復興。十分明顯,舞」的起源,到歷代舞蹈的表演形式、舞目、功能、思想內容等。中國古典舞有著極為悠久的歷史。它的淵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宮廷舞蹈或更為遙遠時代的民間舞蹈

I. 中國古典舞的發展主線是什麼

古典舞作為我國舞蹈藝術中的一個類別,是在民族民間傳統舞蹈的基礎上,經過歷代專業工作者提煉、整理、加工、創造,並經過較長時期藝術實踐的檢驗流傳下來的具有一定典範意義的和古典風格特色的舞蹈。古典舞創立於五十年代,曾一度被一些人稱作「戲曲舞蹈」。它本身就是介於戲曲與舞蹈之間的混合物,也就是說還未完全從戲曲中蛻變出來,稱它為戲曲,它已去掉了戲曲中最重要的唱與念;說它是舞蹈,它還大量保持著戲曲的原態。戲曲中的歌也好,舞也好,是為了演故事服務的。即便是不唱不白的武戲也還是戲,其舞對角色行當的從屬性也是十分鮮明的。
古典舞從其源來說,是古代舞蹈的一次復甦,是戲曲舞蹈的復甦,是幾千年中國舞蹈傳統的復興。十分明顯,它的審美原則不是什麼新發明,而是幾千年中華文化的流傳和延續,是用一根長線從古串到今的,這些原則非但在戲曲中可見,在唐宋樂舞中,在漢魏「舞戲」中,甚至在商周禮樂中,都能見其蛛絲馬跡它的文化特徵;就其流來講,它是在原生地上生成的一個嶄新的藝術品類,這是一個可以和芭蕾舞、現代舞相媲美的新的舞蹈種類,這個衍舞種是地道的中國貨。
中國古典舞現在仍未渡過它的童年,其自身還在成長發育中。但是身韻的創建,使它的審美內核已趨穩定,其理論基礎也已比較扎實,運動系統已經形成,我們完全有理由說它已擺脫戲曲的原形,向真正舞蹈的范疇邁進。
產生於八十年代初的中國古典舞《身韻》課,經過十多年的實踐,已逐漸為中外舞蹈界和學術界所認識。1993年,它被國家教育委員會列為優秀教學成果而獲得獎勵。北京舞蹈學院李正一和唐滿城兩位古典舞老教授,毅然整理、創建了古典舞「身韻」課,它使中國古典舞重振雄風,使古典舞事業曙光再現。李正一教授在詮釋「古典舞」時這樣講道:「名為古典舞,它並不是古代舞蹈的翻版,它是建立在深厚的傳統舞蹈美學基礎上,適應現代人欣賞習慣的新古典舞。它是以民族為主體,以戲曲、武術等民族美學原則為基礎,吸收借鑒芭蕾等外來藝術的有益部分,使其成為獨立的、具有民族性、時代性的舞種和體系。」

J. 古典舞的起源、發展和現狀

古典舞作為我國舞蹈藝術中的一個類別,是在民族民間傳統舞蹈的基礎上,經過歷代專業工作者提煉、整理、加工、創造,並經過較長時期藝術實踐的檢驗流傳下來的具有一定典範意義的和古典風格特色的舞蹈。古典舞創立於五十年代,曾一度被一些人稱作「戲曲舞蹈」。它本身就是介於戲曲與舞蹈之間的混合物,也就是說還未完全從戲曲中蛻變出來,稱它為戲曲,它已去掉了戲曲中最重要的唱與念;說它是舞蹈,它還大量保持著戲曲的原態。戲曲中的歌也好,舞也好,是為了演故事服務的。即便是不唱不白的武戲也還是戲,其舞對角色行當的從屬性也是十分鮮明的。

古典舞從其源來說,是古代舞蹈的一次復甦,是戲曲舞蹈的復甦,是幾千年中國舞蹈傳統的復興。十分明顯,它的審美原則不是什麼新發明,而是幾千年中華文化的流傳和延續,是用一根長線從古串到今的,這些原則非但在戲曲中可見,在唐宋樂舞中,在漢魏「舞戲」中,甚至在商周禮樂中,都能見其蛛絲馬跡它的文化特徵;就其流來講,它是在原生地上生成的一個嶄新的藝術品類,這是一個可以和芭蕾舞、現代舞相媲美的新的舞蹈種類,這個衍舞種是地道的中國貨。

中國古典舞現在仍未渡過它的童年,其自身還在成長發育中。但是身韻的創建,使它的審美內核已趨穩定,其理論基礎也已比較扎實,運動系統已經形成,我們完全有理由說它已擺脫戲曲的原形,向真正舞蹈的范疇邁進。

產生於八十年代初的中國古典舞《身韻》課,經過十多年的實踐,已逐漸為中外舞蹈界和學術界所認識。1993年,它被國家教育委員會列為優秀教學成果而獲得獎勵。北京舞蹈學院李正一和唐滿城兩位古典舞老教授,毅然整理、創建了古典舞「身韻」課,它使中國古典舞重振雄風,使古典舞事業曙光再現。李正一教授在詮釋「古典舞」時這樣講道:「名為古典舞,它並不是古代舞蹈的翻版,它是建立在深厚的傳統舞蹈美學基礎上,適應現代人欣賞習慣的新古典舞。它是以民族為主體,以戲曲、武術等民族美學原則為基礎,吸收借鑒芭蕾等外來藝術的有益部分,使其成為獨立的、具有民族性、時代性的舞種和體系。」

2.古典舞身韻及其審美

「身韻」即「身法」與「韻律」的總稱。「身法」屬於外部的技法范疇,「韻律」則屬於藝術的內涵神采,它們二者的有機結合和滲透,才能真正體現中國古典舞的風貌及審美的精髓。換句話說「身韻」即「形神兼備,身心並用,內外統一」這是中國古典舞不可缺少的標志,是中國古典舞的藝術靈魂所在。身韻,雖然風格源是明顯的,但它已不能再冠以「戲曲舞蹈」之名,它的從戲至舞的蛻變已基本完成。它已擺脫原戲曲舞蹈對角色行當的千變萬化,然而不管怎樣變,又是萬變不離其宗,這個「一」和這個「變」都是一種藝術難得的性格,也是一門藝術的美學的要義。

一個成熟的民族舞演員在舞台上展現的動作之所以具有審美價值和藝術魅力,是因為體現了「形、神、勁、律」的高度融合,這正是中國古典舞身韻的重要表現手段。「形、神、勁、律」作為身韻基本動作要素,高度概括了身韻的全部內涵。形,即外在動作,包含姿態及其動作連接的運動線路。神,即神韻、心意,是起主導支配作用的部分。勁,就是力,包含著輕重、緩急、強弱、長短、剛柔等關系的藝術處理。律,也就是動作本身的運動規律。這四大動作要素的關系,是經過勁與律達到形神兼備,內外統一。其規律是「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力與形合」。這都是精闢的概括與提煉。而這些文字又與元素性動作高度統一、諧調,構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舞蹈美學理論。

1、形

形是指形體外部的動作。它表現為形形色色的體態,千變萬化的動作及動作間的連接。凡是一切看得見的形態與過程都可以稱之為「形」。形是形象藝術最基本的特徵,是古典舞舞魅之依附,是古典舞之美的傳達媒介。

眾所周知,通過對傳統藝術在審美特徵和各種典型舞姿的剖析,得出了在「形」上必須 首先解決體態上「擰、傾、圓、曲」的曲線美和「剛健挺拔、含蓄柔韌」的氣質美。中國舞在人體形態上強調「擰、傾、圓、曲」,仰、俯、翻、卷」的曲線美和「剛健挺拔、含蓄柔韌」的內在氣質。從出土的墓俑和敦煌壁畫中不難看出這一點是由古至今一脈相承而不斷發展演變的。如秦漢舞俑的「塌腰蹶臀」、唐代的「三道灣」、戲曲舞蹈中的「子午相」「陰陽面」「擰麻花」,中國民間舞「膠州秧歌」的「輾、擰、轉、韌」,「海洋秧歌」的「攔、探、擰、波浪」和「花鼓燈」的「斜塔」,武術中的「龍形猿步」、「八卦」等無一不貫穿著、人體的「擰、傾、圓、曲」之美。掌握體態及造型的曲線美還需要具有相應的素質能力。因而它也是一種技法,人體的「擰、傾、圓、曲」是整體的形象。從局部來看「頭、頸、胸、腰、胯」,「肩、肘、腕、臂、掌」,「膝、踝腳、步」都有其特定的要求。

2、神

這是泛指內涵、神采、韻律、氣質。任何藝術若無神韻,就可以說無靈魂。在中國文藝評論中,神韻是一個異常重要的概念。無論談詩、論畫、品評音樂、書法都離不開神韻二字。在古典舞中人體的運動方面,神韻是可以認識的,是可以感覺的。而且正是把握住了「神」,「形」才有生命力。

在心這一概念中,身韻強調內涵的氣蘊、呼吸和意念。強調神韻,強調內心情感。在形與神的關系中,把神放在了首位,「以神領形,以形傳神」正是這此意念情感造化了身韻的「韻」。可以說,沒了韻就沒了中國古典舞。沒了內心情感的激發和帶動,也就失去了中國古典舞最重要的光彩。

「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力與形合」。所謂 「心、意、氣」,正是「神韻」之具體化。人們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眼睛是傳神的工具」、而眼神的「聚、放、凝、收、合」並不是指眼球自身的運動,而恰恰是受內涵的支配和心理的節奏所表達的結果,這正是說明神韻是支配一切的。「形未動,神先領,形已止,神不止。」這一口訣形象的、准確的解釋了形和神的聯系及關系。

人們長期為中國古典舞的內在韻律感到神秘,雖然一個「圓」字是早被人們公認的,但它究竟是怎樣的運動規律,身體及手臂的運行軌跡是怎樣的了這是從事古典舞的人們長期困惑的問題。身韻創建者提出了「三圓運動」的理論。他們認為中國古典舞身體運動過程是沿著三個圓形在運動。這就是立圓、橫圓、8字圓。令人吃驚的是這個擾人已久的問題竟是這樣輕而易舉地被破譯了。而且又是如此准確而簡明。它立刻讓人想到拉班的「球體運動」理論。它們有很近似的思路,又各自解釋了各自的規律。原來真理是很單純的。科學都是經歷了「由淺入深」到「深入淺出」的過程。單純的真理是艱苦探尋的結果,是長期積累,偶然得之。

3、勁

「勁」即賦予外部動作的內在節奏和有層次、有對比的力度處理。比如運動時「線中的點」即「動中之靜」)或「點中之線」(即「靜中之動」),都是靠「勁「運用得當才得以表現的。中國古典舞的運行節奏往往和有規則的2/4,3/4,4/4式的音樂節奏不大相同。它有更多的情況是在舒而不緩、緊而不亂,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的自由而又有規律的「彈性」節奏中進行的。「身韻」即要培養舞蹈者在動作時,力度的運用不是平均的,而是有著輕重、緩急、長短、頓挫、符點、切分、延伸等等的對比和區別。這些節奏的符號是用人體動作表達出來的,這就是真正掌握並懂得了運用「勁」。「勁」不僅貫穿於動作的過程中,在結束動作時的勁更是十分重要的。無論戲曲、芭蕾舞、武術套路都是十分重視動作結束前的瞬間節奏處理,中國古典舞更不例外,它有如下幾種典型的亮相勁頭:「寸勁」一一體態、角度、方位均已准備好,運用一寸之間的勁頭來「畫龍點睛」。「反襯勁」——給予即將結束的體態造型的一個強度很大的反作用力,從而強化和烘托最後造型。「神勁」——一切均已完成,而用眼神及肢體作延伸之感,使之「形已止而神不止」。除此之外,還有「剛中有柔」、「韌中有脆」、「急中有緩」等勁的區別。

4、律

「律』這個字它包涵動作中自身的律動性和運動中依循的規律這兩層含義。一般說動作接動作必須要「順」,這「順」是律中之「正律」,動作通過「順」似乎有行雲流水,一氣呵成之感。「反律」也是古典舞律動中十分重要的因素,如「雙晃手」,當臂向左晃時,身要有向右拉之勢,才能顯示動作的圓潤與韻味。「不順則順」的「反律」,可以產生奇峰疊起、出其不意的效果。一個動作和動勢的走向分明是往左,突然急轉直下往右,或者由向前突變向後等等均是。這種「反律」是古典舞特有的,可以產生人體動作千變萬化、撲朔迷離、瞬息萬變的動感。從每一具體動作來看,古典舞還有「一切從反面做起」之說,即「逢沖必靠、欲左先後、逢開必合、欲前先後」的運動規律,正是這些特殊的規律產生了古典舞的特殊審美性。無論是一氣呵成、順水推舟的順勢,還是相反相成的逆向運勢,或是「從反面做起」,都是體現了中國古典舞的圓、游、變、幻之美,這正是中國「舞律」之精奧之處。

3.古典舞身韻課程的特點

身韻的出現做為一項重要的中國古典舞教學成果,使中國古典舞的訓練走向自身形式的規范化、舞種化。它不僅是完整的訓練體系,而且是訓練與創作、表演相互統一的中國古典舞審美特徵的體系。就目前的教學而言,對古典舞神韻的作用與價值的認識,應該說在觀念上仍然處在模糊的狀態,在教學中還沒能擺正它的位置,更沒有在教學的每一個過程、每一個細節中將「身韻」的教學滲透到基訓課的「骨髓」中,真正的將其作為古典舞的「核」來加以正確對待。

閱讀全文

與中國古典舞的歷史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