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歷史上的貪官
1.清朝第一貪和珅,富可敵國
2.秦朝郎中令趙高
3.西漢武帝時期丞相田蚡
4.唐朝唐玄宗後期宰相李林甫、楊國忠
5.北宋宋徽宗太師蔡京
6.南宋權臣秦檜、賈似道
7.明朝中期大貪官嚴嵩父子 等等
歷史上九大「著名」貪官:猶以和珅所貪數額最大
★梁冀(?—159),東漢外戚,順帝時任大將軍,專斷朝政近20年。聚斂財富,大肆搜刮,並向求官者收取賄賂。建私家林苑,方圓近千里。桓帝治其罪,被迫自殺。其家產沒收變賣合30餘萬萬,相當於東漢政府一年租稅收入之半。
http://ke..com/view/54329.htm
★楊國忠(?—756),唐蒲州永樂(今山西永濟)人,玄宗時任吏部尚書。因其妹楊貴妃有寵而權傾中外。結黨營私,賄賂公行,選任官吏均於私第暗定。安祿山以「討國忠」為名發動叛亂,隨玄宗奔蜀時,被士兵殺死。
http://ke..com/view/21937.htm
★朱勔(1075—1126),北宋蘇州(今屬江蘇)人。因獻媚蔡京、童貫而得官。投徽宗所好,以承辦「花石綱」為名,撈取錢財,以至家藏甚富,置田30萬畝。凡諂事之人即得官,不附己者則罷去,時稱「東南小朝廷」。欽宗繼位,被罷官處死。
http://ke..com/view/418896.htm
★陳自強,南宋寧宗時做到了右丞相,他依仗著曾經做過實權人物韓侂胄啟蒙老師的資歷,貪贓枉法,什麼事都干。凡是求官的人,他都派人談好價錢,一切辦妥後再 「光明正大」地授官。地方官送公文到京城,封函上一定要註明「某物多少一起獻上」。凡是沒寫的,就根本不打開。後來,韓侂胄北伐失敗失去了權勢,陳自強失去了靠山,又因謊報軍情被朝廷罷免,最終死於流放地。
網路沒有介紹
★劉觀,雄縣人,明太祖朱元璋對貪官污吏的懲治十分殘酷,貪污60兩銀子的官員就要被剝皮,在皮囊里填草後放在衙門公座旁以警誡繼任者。此法在當時收到一定效果。可是到了明朝中後期,貪污已成了風氣。到了明宣宗時,最大的貪污犯竟是經歷了四代皇帝、資歷高深的最高司法官左都御史劉觀。劉觀執法犯法,大肆貪污受賄。在他影響下,御史們個個貪婪無比。宣德三年六月罷朝後,宣宗召大學士楊士奇、楊榮至文華門詢問,現在朝廷里哪個官員最腐敗?楊榮毫不猶豫地說是劉觀。宣宗立即下詔,命劉觀巡視河道,實際上把他調離了御史位置。嗅覺靈敏的御史們立即聞風而動,紛紛彈劾劉觀及其子劉輻。宣宗大怒之下准備處死劉觀父子,後在楊士奇等人的一再求情下,改貶二人到遼東戍邊。劉觀最後死在遼東。
http://ke..com/view/212036.htm
★王振(?—1449),明山西蔚州(今河北蔚縣)人,永樂時入官為宦官。英宗時因受寵而擅權,成為明代宦官專權之始。大興土木,廣收賄賂,操縱官吏選拔、升遷。土木之變,策動英宗親征,於土木堡兵敗,為亂軍所殺。
http://ke..com/view/95001.htm
★嚴嵩(1480—1565),明江西分宜人,弘治年間進士,嘉靖時任內閣首輔。與其子嚴世蕃狼狽為奸,貪財納賄,賣官鬻爵,結黨營私,禍國殃民。後被彈劾罷官,抄其家所得金銀、珍寶、字畫,數以百萬計。
http://ke..com/view/28663.htm
★噶禮(?—1714),清滿洲正紅旗人,由蔭生任吏部主事,後升任兩江總督。搜刮民財,廣收賄賂,在江南有貪婪之名。康熙五十一年,因江南科場案發,事涉受賄被革職。
http://ke..com/view/1023543.htm
★和珅(1750—1799),清滿洲正紅旗人,生員出身。因辦事干練,深得乾隆皇帝信賴,倚為腹心,任軍機大臣20多年。專擅弄權,控制官員升遷,大肆貪污。嘉慶四年(1799)定其20大罪狀,賜死。查沒金銀、珍寶極多,時有「和珅跌倒,嘉慶吃飽」之諺。
2. 中國歷史上的貪官奸臣有那些
給你舉一個例子石崇王愷比富 晉武帝司馬炎統一全國後,自認為功勞巨大,因此生活荒淫、花天酒地,志滿意得,完全沉湎在荒淫生活里。在他帶頭提倡下,朝廷里的大臣把擺闊氣當作體面的事。他手下的大小官員們更是吃喝玩樂、無所顧忌。 在晉朝的京都洛陽,當時有三個出名的大富豪:一個是掌管禁衛軍的中護軍羊琇,一個是晉武帝的舅父、後將軍王愷,還有一個是散騎常侍石崇。 羊琇、王愷都是外戚,他們的權勢比石崇來得大,但是在豪富方面卻比不上石崇。 《世說新語·汰侈》,中對當時達官顯貴窮枉奢侈的描繪,足以令當今的暴發戶們瞠目結舌,最著名的莫過於石崇與王愷鬥富的故事,石崇在首都洛陽建造了豪華庄園,僅妻子就有100多個,每人頭上和手上金尤閃爍,王愷是骨武帝司馬炎的舅父,靠與皇帝的裙帶關系貪污受賄成了超級富豪。兩人互不服氣,各顯神通,公開鬥富:王愷用麥芽糖涮鍋,石崇就用蠟燭當柴燒:王愷在40里的路段上用綢緞作屏風,石崇就把50里道路圍成錦綉長廊;王愷用花椒面泥房子,石崇就用赤石脂作塗料…… 石崇的錢到底有多少,誰也說不清。這許多錢是哪兒來的呢? 原來石崇曾任過幾年荊州刺史。荊州是個大城市,又是水陸交通要道,南來北往的客商很多,石崇在荊州當了幾年的刺史,在這期間,他除了加緊搜刮民脂民膏之外,還干過骯臟的搶劫勾當。還縱容手下搶劫財物,強取豪奪。有些外國的使臣或商人經過荊州地面,石崇就派部下敲詐勒索,甚至像江洋大盜一樣,公開殺人劫貨。這樣,他就掠奪了無數的錢財、珠寶,成了當時最大的富豪。為了炫耀自己的豪富,石崇特地派人到全國各地採集珍貴的異花奇草,在住宅的邊上造起了一個有鮮花簇擁著的金谷園,園里又造起了一座精緻的綠珠樓,裡面有他用五斗珍珠買來的歌女。石崇的一個朋友,叫劉實,有一次去拜訪石崇,突然感覺肚子痛,連忙去上廁所,一進廁所,見裡面有一隻大床,掛著漂亮的紗帳,鋪著華麗的墊子。兩個侍女各立一旁,手裡拿著香囊。劉實連忙退出來,連說:「對不起,對不起,我不小心進了你的卧室。」石崇聽了,哈哈大笑道:「你進去的正是廁所啊。」 而王愷則仗著自已是皇帝的親戚,更是搜刮民財,作威作福。因此獲得財產無數,成了洛陽城裡數一數二的大富戶。 石崇到了洛陽,一聽說王愷的豪富很出名,有心跟他比一比。他聽說王愷家裡洗刷鍋子用飴糖水,就命令他家廚房用蠟燭當柴火燒飯菜,還用香料來粉刷牆壁,壓過王愷。 王愷豈肯認輸,為了炫耀自己富,又在他在家門口兩旁,夾道四十里,用珍貴的細紫絲線編織成屏障。誰要上王愷家,都要經過這足足有四十里長的紫絲屏障。這個奢華的裝設,把洛陽城轟動了。 石崇聽說後,成心壓倒王愷。為了顯示自己的富有,他便命人在家門前的大路兩旁,用比紫絲貴重的彩緞,鋪設了長五十里屏障,比王愷的屏障更長,更豪華。人們要上石崇家,就必須走過這道長長的錦緞做的屏欄。這件事一傳開人家都說石崇家比王愷家闊氣。 王愷又輸了一著,這才知道厲害。但是他還不甘心罷休,只得向他的外甥晉武帝請求幫忙。晉武帝聽說舅舅在與石崇比富,覺得這樣的比賽挺有趣,就派人把宮里收藏的一株珍貴的兩尺多高的珊瑚樹抬了出來,那珊瑚紅中帶粉、晶瑩透亮、枝條勻稱、稜角分明,是珊瑚中的上品。晉武帝把它賜給王愷,好讓王愷在眾人面前誇耀一番,大大地出出風頭。 有了皇帝幫忙,又討得救兵,王愷比闊氣的勁頭更大了。得了珊瑚樹後,如獲至寶,連忙發出請帖,特地請石崇和一批文武官員到家裡吃飯。 宴席上,王愷故作神秘地說:「我家有一件罕見的寶貝,平時不輕易讓人觀看,今日乘大家高興,有意讓大家觀賞一下,不知各位意下如何?」 大家當然都想看一看,都問是什麼寶貝。酒醉飯飽後,王愷才得意地對大家說:「我家有一件罕見的珊瑚,請大家觀賞一番怎麼樣?」 大家都說「快請快請」,於是王愷命令侍女把珊瑚樹捧了出來。只見兩個侍女小心翼翼地捧出一株高大的珊瑚樹來,眾人只覺眼前一亮,不覺連連稱贊。那株珊瑚有兩尺高,長得枝條勻稱,色澤粉紅鮮艷。大家看了贊不絕口,都說真是一件罕見的寶貝。 只有石崇在一邊冷笑,他看到案頭正好有一支鐵如意(一種器物),順手抓起,走近珊瑚樹旁,慢慢湊上前去,好似在仔細觀看,王愷在一旁得意地眯起了眼睛。 說時遲,那時快,只見石崇隨手操起從桌旁拿的那一件鐵如意裝飾品,朝著那大珊瑚樹的正中心上重重一擊,「克朗」一聲,那株珊瑚樹立即粉身碎骨,散落一地。 見一株珊瑚被砸得粉碎,周圍的官員們都大驚失色。主人王愷更是滿臉通紅,氣急敗壞地責問石崇:「你……你這是干什麼!」 石崇嬉皮涎臉地說:「您用不到生氣,我還您就是了。」 王愷又是痛心,又是生氣,不由分說,一把揪住石崇要他賠,連聲說:「好,好,你還我來。」 石崇仰天大笑說:「好好好,我賠我賠。」,立刻叫他隨從的人回家去,把家裡的珊瑚樹多拿幾棵來,讓王愷挑選。 不一會,一群隨從回來,把石崇家的珊瑚樹統統給拿過來了,這一下足足搬來了幾十株珊瑚樹。只見棵棵高大挺秀,晶瑩剔透;株株條干挺拔,光彩奪目。比起王愷的那棵,更要勝上幾倍。這些珊瑚中,三四尺高的就有六七株,大的竟比王愷的高出一倍,至於像王愷家那樣的珊瑚,那就更多了。 周圍的官員都看呆了。圍觀的人指指這棵,看看那棵,目不暇接。王愷這才明白,石崇家的財富,比他不知多出多少倍,自己家的財寶確實敵不過他,也只好作罷認輸。 這場比闊氣的鬧劇就這樣結束了。石崇的豪富就在洛陽出了名,他平時生活,「絲竹盡當時之精,庖膳窮水陸之珍」,招待客人,以錦圍步幛五十里,以蠟燒柴做飯,眾達官富豪自嘆不如。 石崇不過是晉國的一個中斂官僚(散騎常侍),就如此縱欲浪費,宰相級別的高級官員就更不用說了。宰相何曾每天要吃掉上萬錢、還總埋怨沒有可口的萊。以當時的購買力,一萬錢相當於一千個平民百姓一個月的伙食費。 晉武帝司馬炎有次駕臨駙馬王濟家,王濟盛宴款待,用的都是琉璃器具,100多名美女穿著綾羅綢緞,手托著食物列隊伺候。這還不算什麼,王濟喜歡遭馬,就在地皮最貴的北氓山下買了一大片地方作跑馬場,用編織起來的金錢鋪滿界溝,時人稱之「金溝」。 當時有一個大臣傅咸,上了一道奏章給晉武帝。他說,「這種嚴重的奢侈浪費,比天災還要嚴重。現在這樣比闊氣、比奢侈,不但不被處罰,反而被認為是榮耀的事;這樣下去怎麼得了」。 晉武帝看了奏章,根本不予理睬。他跟石崇、王愷等人一樣,一面加緊搜刮,一面窮奢極侈。 通常歷史上的大一統王朝在開創之初,君臣群策群力,富有進取開拓精神,總能夠為王朝的長治久安打下深厚的根基。但西晉王朝卻是例外,晉武帝君臣在天下一統後,不是把富餘的精力用於開疆拓土、勵精圖治上,而是一面驕奢淫逸,縱欲享受,一面崇尚虛無,清談玄遠。 西晉緣何迅速覆亡?西晉王朝一開始就這樣腐敗,上上下下如此窮奢極侈、荒淫腐敗,江山怎麼會長久呢!這就註定要發生大亂了!
採納哦
3. 新中國歷史上反腐一次行動中抓鋪人數最多的記錄是多少
腐敗人員,級別從村級到省級的那種案子。
4. 中國歷史上著名貪官污吏的故事
1、趙高
原籍趙國,是趙國王族遠支族屬。後來趙高之父犯了罪,被判處宮刑,趙高弟兄數人也一律處以宮刑,在秦國王宮做了奴隸。秦始皇聽說趙高能力強,精通刑獄法令,便提拔他擔任了中東府令,兼行符璽令,成了掌管皇車馬和能自由出宮的官吏。
趙高利用手中的職權,一方面對關系國計民生的各項經濟事務橫加干涉,侵奪民田,操縱賦稅,控制國庫。幾年的時間,趙高就成了財富難以計數的富翁,其爪牙也大發橫財,國家的財力卻日趨薄弱。
趙高入秦宮20多年,依靠弄虛作假,弄權不止,貪欲不足,終得報應。他通過發動兩次宮廷政變,陷害了無數無辜,加速了秦朝的滅亡。
5、陳自強
陳自強,南宋寧宗時做到了右丞相,他依仗著曾經做過實權人物韓侂胄啟蒙老師的資歷,貪贓枉法,什麼事都干。凡是求官的人,他都派人談好價錢,一切辦妥後再 「光明正大」地授官。
地方官送公文到京城,封函上一定要註明「某物多少一起獻上」。凡是沒寫的,就根本不打開。後來,韓侂胄北伐失敗失去了權勢,陳自強失去了靠山,又因謊報軍情被朝廷罷免,最終死於流放地。
5. 中國歷史上十大貪官
和珅
和珅,生於乾隆十五年(1750年),原名善寶,字致齋,鈕祜祿氏,滿洲正紅旗二甲喇人。住西直門內的驢肉胡同。《清史稿》等書載稱,和珅「少貧無籍」,即貧窮低微,這種說法是錯誤的,與歷史實際相差太遠。
和珅的先祖,居住在英額峪,與同一姓氏的清開國元勛私毅公額亦都同居一地。英額峪離清太祖努爾哈赤居住的赫圖阿拉不遠,努爾哈赤起兵以後,和珅的九世祖噶哈察鸞及其子達古山巴顏等弟兄子侄,皆投歸太祖,此後不少人擔任文官武將。和珅的五世祖即高祖父尼雅哈納,行伍出身,在太宗時從征,「過北京,征山東,梯攻河間府,首先登城,克之,賜巴圖魯號,授三等輕車都尉」。輕車都尉是公、侯、伯、子、男這五等封爵之下的世職,相當於官階正三品。尼雅哈納之孫阿哈碩色襲祖世職後,又兼任佐領,並於和通泊征准陣亡,被追贈一雲騎尉(官階正五品)。尼雅哈納的曾孫也就是噶哈察鸞的九世孫常保(和珅的父親),襲曾祖父的三等輕車都尉和阿哈碩色的一雲騎尉世職,並在八旗軍內任職,當上了副都統。副都統,官階正二品,是軍界高級將領,每年俸銀155兩、米155石,還有養廉銀500兩。父親常保襲職後,由於常保堂叔啊哈頓色在跟隨康熙皇帝征准噶爾時英勇陣亡,追敘軍功,常保受贈一等去騎尉。至乾隆時兼任福建都統。從和珅的高祖父尼雅哈納起,到父親常保,皆是有世職的官宦之家,尤其是其父是二品大員副都統,怎能說他是出身低微,「家貧無籍」!
常保中正平和,為官清廉,在京待的極少,多征戰 戍邊在外,為國而少顧家,因此家裡沒有什麼產業,乾隆二十五年常保病逝於福建,和珅家境陷於窘迫中。
和珅有弟和琳,小和珅三歲,與和珅是一母同胞,生下不久母親病逝。和珅兄弟如寒澤孤雁,披風淋雨甚是凄苦。但二人向來和睦、相依為命,更有家人劉多方奔走照應,兄弟二人雖若荒山竹筍,飽受風吹雨打,但卻更見茁壯成長。
和珅十多歲後進入皇宮西華門內的咸安宮官學讀書,「少小聞詩達禮」。由於與繼母的關系不好,少年時期他的經濟條件比較差,但是,他18歲與官階正二品的內務府總管大臣英廉的孫女結婚,20歲時又襲了高祖父尼雅哈納的三等輕車都尉世職,處境就顯著地好了。因為,三等輕車都尉的歲俸為白銀160兩,還有80石米,比巡撫、布政使的俸銀還多一點。和珅有了這筆可觀的固定收入,就可以安享中等以上的生活水平了。
更為重要的是,這一世職給和珅帶來政治上的更大好處,為他提供了一條接近萬歲爺的捷徑,使他於乾隆三十七年,即22歲時,當上了官階正五品的三等侍衛,並隨即充任粘桿處侍衛。粘桿處,即尚虞備用處。清朝制度,「選八旗大員子弟之獧(juàn)捷者為執事人」,負責皇帝巡狩之時扶輿、擎蓋、罟雀之事。粘桿處三等侍衛經常隨侍皇帝出巡,就有了與皇帝回奏、回答的機會,從而為和珅的飛黃騰達創造了十分有利條件。史籍載稱,乾隆四十年的一天,和珅隨駕出宮。「上偶於輿中閱邊報,有奏要犯脫逃者,上微怒,誦《論語》『虎兕(sì)出於柙』之語」,扈從校尉不知此系何意,和珅卻立即對答說:「爺謂典守者不得辭其責耳。」乾隆聽後很高興,問和珅:「讀過《論語》?」和珅說,讀過。「又問家世、年歲,奏對皆稱旨」。乾隆「見其儀度俊雅,聲音清亮」,「矯捷異常」,十分贊賞,「自是恩禮日隆」。和珅以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善於臨機應變,博得了皇上的歡心,青雲直上,立即於閏十月遷乾清門侍衛,十一月升御前侍衛,授正藍旗滿洲都統。此後,他不斷升遷,兼任多職,封一等忠襄公,任首席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兼管吏部、戶部、刑部、理藩院、戶部三庫,還兼任翰林院掌院學士、《四庫全書》總裁官、領侍衛內大臣、步軍統領等等要職,為皇上寵信之極,官階之高,管事之廣,兼職之多,權勢之大,清朝罕有。他還是皇上的親家翁,其子豐紳殷德被指定為皇上最寵愛的十公主之額駙。
為什麼和珅會受到乾隆帝如此特殊寵信和委以大權,成為主持朝政的宰相?是因為他滿腹經綸,學富五車,才華橫溢,文武雙全,諸葛孔明再生嗎?不是。不錯,和珅確實精明能幹,敏捷異常,善於臨機應變,文化水平也相當高,記憶力特別好,還精通滿文漢文,會蒙文和藏文,有處理政務的一定能力,但離真正的善理國政的名相和指揮三軍克敵制勝的名帥,還相距甚遠。論才學,和珅僅系一個名落孫山的小小文生,談不上才華橫溢,一代才子。談治政,不管是破除舊的陳規積弊,建立新的重要制度,還是除大奸,薦大賢,他都沒有大的建樹。講武略,他的水平更是低下。和珅與阿桂奉旨統軍征剿甘肅蘇四十三起義,阿桂正在督辦河工,和珅先到軍前,欲於阿桂到來之前撲滅起義,建立殊功,分兵四路進擊,卻失敗了,勇將總兵圖欽保陣亡。和珅不僅沒有奏報自己指揮不當以致失利的過錯,還隱瞞了圖欽保捐軀之事,並顛倒是非,彈劾勇將海蘭察、額森特的先戰取勝是導致清軍受挫的原因,遭乾隆帝嚴厲斥責,將其降三級留任。阿桂趕到軍營後,問失利之因,和珅諉過於「將帥傲慢」,不聽調度。阿桂「令將帥於次日晨集轅前」。「每呼一將入,輒命和坐其側」,阿桂「有所調撥,及命屯戍處,其人輒應如響,如是者數,和坐上甚恚(huì)憤」。阿桂「問和雲,諸將初不見其慢,尚方劍不知誅誰之頭耶」。和珅「戰栗無人色」。阿桂即命和珅離開軍營,回到京師。
和珅既在文治方面無甚建樹,也無武功,資歷又淺,還不是科舉出身,威望自然不高,且在大學士、軍機大臣中,相當長時間僅只名列第三位第四位,同僚阿桂、嵇璜、王傑、福康安等,皆系多年軍國重臣,論軍功、政績、資歷、門第、威望、才乾和人品,哪一位都比和珅強。尤其是阿桂,文武雙全,軍功政績皆有,是當時眾所公認的超出任何大臣的名帥名相,乾隆四十一年起任軍機大臣,四十二年任大學士,在四十六年至嘉慶二年去世之前,連任16年首席大學士和領班軍機大臣。可是,在乾隆四十六年以後,特別是五十一年以後,在寵任和委以大權上,這四位大學士沒有一位比得上和珅。出現這種特殊局面,完完全全是因為乾隆中了和珅的圈套,錯愛了和珅。
和珅雖不會治國統軍,無甚功業,但卻特別擅長於揣摩帝意,迎合君旨,玩弄權術,還會為皇上聚斂銀錢,供皇上支付各種不便公開動支國庫的費用,故能博取皇上歡心。這在乾隆四十六年廢除「名糧」,增補綠營兵額,給武職養廉銀上,表現得非常清楚。這時,乾隆乾隆八十大壽時以國庫充盈,下詔要取消武將「名糧」,改為給與養廉銀,增補綠營兵,每年要增加軍費白銀300萬兩。乾隆帝詢問阿桂有何意見,阿桂奏稱,費銀太多,不應增補。乾隆不聽其言,下諭說,現在國家「財賦充足」,「戶部庫銀尚存七千餘萬兩」,支付這新增的300萬兩,綽綽有餘。著大學士會同九卿科道詳議。和珅深知皇上必欲實行此法,故極力贊成。乾隆遂下諭批准大學士九卿等的復議,每年增支軍費銀300萬兩。
正因為和珅擅長逢迎,摸透了也迎合了乾隆晚年志得意滿、好大喜功、愛聽諛言、文過飾非、自詡明君的心理,按其旨意辦事,又善於斂財以供皇上享用,所以受到特別寵信,成為乾隆帝的惟一心腹和代理人。
有了皇上的寵信和庇護,和珅身兼多職,位極人臣,基本上掌握了用人、理財、施刑、「撫夷」等方面大權,他便肆無忌憚地攬權索賄,亂政禍國。
和珅聚斂財富的主要方式是任用官員索取賄銀。內而九卿,外而督撫司道,不向和珅納銀獻寶,不是和珅親友,是很難當上官的,從而形成了「和相專權,補者皆以貲進」,「政以賄成」,禍國殃民的嚴重局面。以乾隆最關心的河工而言,就敗壞得不像個樣子。史稱:「乾隆中,自和相秉政後,河防日見疏懈。其任河帥者,皆出其私門,先以巨萬納其帑庫,然後許之任視事,故皆利水患充斥,藉以侵蝕國帑」,「至竭天下府庫之力,尚不足充其用,……而庚午、辛未高家堰、李家樓諸決口,其患尤倍於昔,良可嗟嘆」。
和珅聚斂財富之多,在歷代文武大臣中當首屈一指,他的確是中國古代最大最富的貪官。關於和珅究竟有多少財產,確實數目是難以知曉了,但從他被嘉慶帝親政後勒令自盡和抄沒家產入官,可以知道大概情形。嘉慶四年正月初三日,乾隆帝逝世,初八日嘉慶帝下諭宣布,革和珅職,下獄問罪,抄沒家產。正月十一日,嘉慶下諭,定了和珅20條大罪,其中講道和珅的財產有:夾牆私庫有金32000餘兩,地窖內埋藏銀300餘萬兩。另外,檔案記載,和珅還有取租之地1260餘頃、取租之房1000餘間,以及大量珠寶玉器衣服書籍等等,數量之巨大,前所未有。至於私人的筆記和野史,更把抄沒和珅的家產說得多得不得了。有的說,抄沒清單所列106號中的25號,即折算成銀2
6. 中國歷史上的十大貪官是
1、劉瑾:明代正德朝大宦官 《亞洲華爾街日報》列為世界級富翁。其收受賄賂所得據說合為33萬公斤黃金、805萬公斤白銀,而李自成打進北京時收繳崇禎一年的全國財政收入僅為白銀20萬公斤,此人不選,是無天理。
2、和珅:清代乾隆時大貪官 入選《亞洲華爾街日報》世界級富翁行列。其事跡不再贅述,僅提一句,嘉慶抄家時所獲財產相當於乾隆盛世18年的全國賦稅收入,難怪時諺要說「和珅跌倒,嘉慶吃飽」了。此人不選,此評當廢!
3、宋子文:《亞洲華爾街日報》列為世界級富翁。出身、事跡不再贅述,據說在任民國財政部長期間,靠壟斷美國對華軍援物資業務,其財富在當時早已首屈一指。「十大」應佔一席。
4、伍秉鑒:商名伍浩官。清代廣東十三行怡和行之行主。憑與英國東印度公司走私鴉片迅成巨富。1834年已宣稱有資產2600萬元(一說為2600萬兩)。 西方學者稱其為「世界上最大的商業資財,天下第一大富翁」。1843年清政府令行商償還《南京條約》規定的300萬元外商債務,他獨自承擔100萬。同年在廣州病逝。
5、鄧通:西漢文帝寵臣。憑借與漢文帝的特殊關系,壟斷當時鑄錢業,廣開銅礦,富甲天下。景帝即位,旋失寵,被收。限於名氣之大,想不入選都難。
6、梁冀:東漢外戚。兩個妹妹皆為皇後,廣斂財富,鴆殺皇帝,時稱「跋扈將軍」。漢桓帝時被收,繳得家財30億多。曾擠身於《亞洲華爾街日報》評選的中國巨富行列,合當入選。
7、呂不韋:戰國時期陽翟大商人 史載「往來販賤賣貴,家累千金」,但一生最得意的一筆大買賣卻是:結識秦流亡公子贏異人並資助其回國即位,從而成功實現個人由商從政的歷史性轉變,據說連秦始皇都是其「掉包」的私生子,應該說,憑此傳奇業績擠身「十大」次席當之無愧!
8、石崇:西晉著名富翁。其財富來源系任荊州刺史時攔劫沿途客商而得。最經典的故事是與晉武帝的舅舅王愷鬥富大獲全勝,可謂「富可敵國」也毫不誇張。蓋因不懂「外不露富」的古訓,終為一才妓綠珠破財,最後連命也搭上。限於名氣之大,當然獲選。
9、沈萬三:名富。元末明初江南巨富。曾助朱元璋修南京城,個人承包三分之一工程費用。其孫捲入藍玉之案被充軍雲南,財產沒收。其財富來源一說為海上貿易所得,可能算是歷史上最早得國際貿易商人。建議入選。
10、陶朱公:春秋末期人 即助越王勾踐一戰滅吳的大智者范蠡,堪稱歷史上棄政從商的鼻祖和開創個人致富記錄的典範。《史記》中載「累十九年三致金,財聚巨萬」,當然入選,推薦為「中國十大富豪」之首。
不好意思是從小排到大的!
7. 那些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貪官,他們到底貪了多少錢
秦朝以前,因為實行分封制,權力分散在各諸侯國,因為權力分散以及制度約束,還有周朝禮教的洗禮,貪污和腐敗的土壤不肥沃,因此大貪巨貪幾乎沒有。但自秦漢以後,中國成為了中央集權國家,權力的高度集中,加上監督機制的弱化,體育活動便有了肥沃的土壤,大貪巨貪如雨後春筍般「茁壯成長」,歷代以來,「蔚然成風」。秦朝以後,都涌現了哪些最著名的貪官呢?撿名頭最響、影響最大的說說:
.
7、清朝和珅:和珅(1750—1799),鈕祜祿氏,原名善保,字致齋,滿洲正紅旗二甲喇人。乾隆帝對其寵信有加,曾擔任和兼任了清王朝中央政府的眾多關鍵要職,主要包括內閣首席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吏部尚書、戶部尚書、刑部尚書、理藩院尚書,兼內務府總管、翰林院掌院學士等數十個重要職務。嘉慶上台後,給和珅治罪,涉及和珅家財包括:夾牆私庫有金32000餘兩,地窖內埋藏銀300餘萬兩。另外,檔案記載,還有取租之地1260餘頃、取租之房1000餘間,以及大量珠寶玉器衣等等,數量巨大。有的說,抄沒清單所列106號中的25號,即折算成銀22億余兩。有的說,有赤金元寶100個,每個重1000兩,赤金580萬兩,元寶銀940萬兩,白銀583萬兩,蘇元銀315萬兩,當鋪75座,本銀3000萬兩,玉器庫兩間,田地8000餘頃,估銀800萬兩。和珅堪稱中國歷史上曠古絕今的最大貪官!
8. 中國歷史上四大貪官是那些
中國古代四大貪官
東漢外戚梁冀家財三十億
梁冀是東漢安定烏氏(今甘肅平涼西北)人,做過大將軍。在朝廷里橫行二十幾年,人稱「跋扈將軍」。
正直大臣李固、杜喬等人多次彈劾梁冀,但他們最後都被梁冀殺害了。公元158年,已經26歲的恆帝為了奪回大權,在宦官單超、具瑗和司隸校尉張彪等人的幫助下先發制人,包圍了梁冀的住宅,逼迫梁冀夫婦自殺。遭處置的梁冀黨羽達300多人,一段時間里,朝廷幾乎沒人上朝了。梁冀被抄家後,恆帝把他的財產進行拍賣,得到30多億銀錢,相當於當時國家稅收的一半。
南宋權臣陳自強斂財高明
陳自強在南宋寧宗時做到了右丞相,他依仗著曾經做過實權人物韓胄啟蒙老師的資歷,貪贓枉法,什麼事都干。凡是求官的人,他都派人談好價錢,一切辦妥後再「光明正大」地授官。地方官送公文到京城,封函上一定要註明「某物多少一起獻上」。凡是沒寫的,就根本不打開。後來,韓胄北伐失敗失去了權勢,陳自強失去了靠山,又因謊報軍情被朝廷罷免,最終死於流放地。
明朝御史劉觀執法犯法
明太祖朱元璋對貪官污吏的懲治十分殘酷,貪污60兩銀子的官員就要被剝皮,在皮囊里填草後放在衙門公座旁以警誡繼任者。此法在當時收到一定效果。可是到了明朝中後期,貪污已成了風氣。到了明宣宗時,最大的貪污犯竟是經歷了四代皇帝、資歷高深的最高司法官左都御史劉觀。劉觀執法犯法,大肆貪污受賄。在他影響下,御史們個個貪婪無比。宣德三年六月罷朝後,宣宗召大學士楊士奇、楊榮至文華門詢問,現在朝廷里哪個官員最腐敗?楊榮毫不猶豫地說是劉觀。宣宗立即下詔,命劉觀巡視河道,實際上把他調離了御史位置。嗅覺靈敏的御史們立即聞風而動,紛紛彈劾劉觀及其子劉輻。宣宗大怒之下准備處死劉觀父子,後在楊士奇等人的一再求情下,改貶二人到遼東戍邊。劉觀最後死在遼東。
和紳跌倒嘉慶吃飽
清前期沿用明制,官員實行低俸制,地方官吏還要承擔辦公開支,當官可以說是入不敷出。雍正當朝,決心通過提高俸祿制止貪污。由於執法比較嚴格,當時起到一定效果。可到乾隆中期以後,官場上下幾乎人人貪污,僅一個浙江平陽知縣黃梅在8年任期內就貪污20多萬兩白銀。
而同當時最大的貪官和相比,黃梅實在只是個「小巫」。滿族人和因溜須拍馬、辦事利落得到乾隆的歡心,官至兵部尚書,和非常貪財,他奉旨去雲南,雲南總督沒有送重禮賄賂,他就將其革職;南方各省和海外諸國進獻給皇帝的珍寶,他總是想方設法先弄到手。
乾隆去世後,嘉慶下詔令和自盡,並抄了和紳的家財。有人估計,和家產值8億兩白銀,超過朝廷十年收入的總和,所以民間有「和跌倒,嘉慶吃飽」的說法。(據《周末》)
9. 中國歷史上的廉政
反腐倡廉的政治智慧
歷史是在辯證中發展前進的。有腐敗,必然有反腐敗的思想與制度。我們的祖先在創造政治文明的同時,從很早開始就著手反腐倡廉的制度建設,也積累了豐富的思想經驗;歷代政治家、思想家等統治階級中有識之士的思考總結,人民群眾對腐敗的嫉惡及其所表現出來的爆發力,是我國歷史上反腐倡廉政治智慧賴以產生的源泉。正因為此,歷代涌現出許多品德高尚、勤政愛民的廉吏。他們的事跡,與腐敗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他們的行為,是中華優秀廉政文化的組成部分。
(一)反腐倡廉的思想。自古及今,人們都深刻認識到腐敗的危害性。早在先秦時期,我國思想家就將「廉」放在「政之本」的位置上來看待,同時也認為,廉不僅僅是個人的品德,還應包括多方面的為政能力。為政必須「以廉為本」,這就是《周禮》一書及其注家提出的「六廉」說,突出反映了我國歷史上關於官僚隊伍廉潔從政的整體要求。如何做到廉潔為政,思想家們從理論思想、道德修養、制度建設諸多層面都作了深入思考。
廉潔政治的本質目的是為了服務人民、造福人民。因此,民本思想是我國傳統政治思想中的珍貴遺產,也是我國歷史上統治階級宣揚反腐倡廉的一種手段。統治階級重視民本思想的本質當然是為了維護剝削制度的長治久安,論證其統治的合法性。但民本思想中所強調的國以民為本、施行仁政、順應民心,主張輕徭薄賦、節儉慎刑、勤政愛民等等內容,也因儒家主流意識形態地位的確立而滲透到政治文化與社會文化的方方面面,成為歷代廉政政策、行為產生的重要理論基礎。盡管歷史上的統治階級不可能真正做到以民為本,但民本思想所蘊含的憂患意識、重民意識,塑造出許多受人民尊敬傳頌的清官廉吏,也鞏固了統治政權的基石。
拒絕腐敗,廉潔從政必須要樹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具備為政的能力。我國歷史上反腐倡廉思想中有許多關於正身律己、公私分明、勤儉節約的內容,是傳統優秀廉政文化價值觀的集中體現。正身律己是典範。孔子多次說過「政」與「正」的關系,「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為政者應當有「自省」、「見賢思齊」的精神,用自身的表率和楷模作用引導廉潔政風的形成。公私分明是原則。一個公私不分的人絕對談不上廉潔為政。我國歷史上的公私觀很復雜,這里不作討論,但在個人、家庭之私與國家、社會之公的關繫上有嚴格區分。這種區分認為,無論君主還是普通官吏,都應當「任公而不任私」、「居官無私」。「公廉」一詞,自秦漢以後逐漸形成。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蜀國丞相諸葛亮,就是這樣一位公私分明、公廉的典範。勤儉節約是美德。我國歷史上的思想家將「儉」視為德的普遍表現形式,強調「成由勤儉敗由奢」、「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樸素真理。為官者僅有儉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勤和能。周公「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劉晏「質明視事,至夜分止,雖休沐不廢。事無閑劇,即日剖決無留」,司馬光「欲以身殉社稷,躬親庶政,不舍晝夜」,他們都以勤奮的精神和傑出的才能為國家作出了貢獻。我國歷代的官箴家訓中,除去其落後腐朽的部分,也保留著很多為官勤政的內容。
「國家之敗,由官邪也。」廉潔政治的推行離不開用人和管理。我國歷史上的「尚賢」與「循名質實」思想,與反腐倡廉有著內在的緊密聯系。尚賢就不能任人唯親,賢能之才猶如珍寶,要把他們辨識出來。圍繞如何選拔賢能之人,思想家們提出了德、才與功、能的標准,總結出傾聽民眾輿論與在實踐中考察的方法,提出了知人善任、用人所長與不拘一格的建議。當然,無論何時,為官者都不可能全是賢能之人。循名質實就是要對選拔出來的官吏進行管理,嚴格考核,反對圖慕虛名、名實不符。根據考核結果,依據能力大小分配權力與責任。
(二)反腐倡廉的制度建設。我國歷史上反腐倡廉思想主要形成於先秦時期,秦漢以後這些思想逐漸豐富,並隨著中央集權官僚制度的建立而向制度層面轉化,構成制度設計的深層次文化背景。將廉政道德訴求由思想文化向制度的轉化,是反腐倡廉的歷史性進步。漫長的中國封建社會里,在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與人民群眾的共同作用下,構建出頗具特色,而又較為嚴密、系統的我國歷史上反腐倡廉體制機制。自秦及清,雖然有一朝一姓的興亡變革,但這種體制的基本精神沒有變化。
從官吏選拔任用上看,以察舉、九品中正、科舉為代表的選拔制度確立並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用人中的散漫與唯親;用人必須德才並重,以德為先的歷史經驗,被貫徹到實際選拔制度中;基層經歷在任職中受到重視,輿論評價也影響到被選拔者的政治命運;選人不再是個人的隨意好惡,選舉不實要承擔法律連帶責任。選拔與任用的分離,顯示出用人上的慎重;任用中的避籍、避親、避近原則,一定程度上防止了親屬、同鄉、同僚對政務的干擾。
從官吏管理上看,秦漢以後,部門考課、中央對地方考課制度化。專門的考課機構和條例形成。考課的具體細密是歷代顯著特點。考核的結果與官吏的獎懲有直接關系。加強考課是我國歷史上整頓吏治的有效方式之一。道德考課與能力考課並行,道德考課重於能力考課,是用人德才觀在管理上的反映。
從監察監督上看,與行政相分離的監察監督制衡制度,自漢代中期已經形成。監察機構的專門化、監察條規的產生及其指向性、監察官選用的慎重與重用,在很多時期有效地遏止了官吏濫用職權、貪贓枉法與胡作非為。我國歷史上的許多監察官以天下為己任,剛直高節,志在奉公,其出行「動搖山嶽,震懾州縣」,是弘揚正氣的代表,其事跡在民眾中廣為流傳。
從法律制度上看,我國歷史上反腐倡廉的法律建設起步早,內容細致完善。這些法律對官吏的日常行政與日常行為規定細密、審計嚴格,對貪污行賄受賄懲罰嚴厲;既用「身死而家滅」的高壓使官吏「不敢為非」,同時也通過法律告訴他們不應該做什麼。
我國歷史上反腐倡廉的政治智慧豐富多彩,也由此形成了較為濃厚的反腐倡廉社會氛圍。廉潔高尚,貪腐可恥,淡泊明志,視富貴如浮雲,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基本理念,深入到社會大眾和日常生活。在制度文化、思想文化、社會文化的共同作用下,曾經出現過許多循吏廉吏群體。他們發展生產,造福百姓;賑災濟貧,為民解難;蠲除苛政,為民請命;興辦學校,傳播文化;鋤強扶弱,保民平安。不僅被歷代統治階級樹為楷模,也得到人民的擁護愛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