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歷史上中國因為毒品只爆發過一次鴉片戰爭嗎
共有二次鴉片戰爭。
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年月~1842年8月)。是中國歷史上劃時代的大事。自乾隆後期中國就因「閉關鎖國」落後於世界大潮。在於外貿易時處於優勢地位,使英國極為不安。鴉片戰爭始於1839年六月的虎門銷煙,隨後英國發動侵略戰爭。後因戰事不利道光帝派直隸總督琦善與英國議和,簽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鴉片戰爭是中國軍民抗擊西方資本主義列強入侵的第一次戰爭,廣大官兵英勇抗戰,表現出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但是,由於清廷和戰不定,決策多變,將帥不善指揮,戰法呆板,加之武器裝備落後,終為英軍所敗。鴉片戰爭的實踐表明,落後的封建軍隊已不能戰勝初步近代化的資本主義軍隊。中國開始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第二次鴉片戰爭[1]是1856年至1860年間發生於中國本土,英國與法國聯手進攻清朝的戰爭,又名「亞羅號戰爭」、「英法聯軍之役」(可拆分為「第一次英法聯軍之役」與「第二次英法聯軍之役」)或「第二次中英戰爭」。因為這場戰爭可以看作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延續,所以稱「第二次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迫使清政府先後簽訂《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等和約,列強侵略更加深入。戰爭中沙俄出兵後以「調停有功」自居,並脅迫清政府割讓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至今,從而成為最大的贏家。
② 我們中國一共被侵略過多少次而且每一次都是什麼戰爭(要名字)
在中國歷史上,世界列強有過16次侵華記錄:
1、第一次是日本侵華。明朝中期,海防鬆弛,日本武士、商人和海盜,經常騷擾我國沿海地區,造成了倭寇之患。明政府調集軍隊到沿海地區剿滅倭寇。
1561年抗倭英雄戚繼光領導的「戚家軍」在人民群眾的支持下,在浙江一帶九戰九勝,盪平了浙江的倭寇。後又平息了福建、廣東等地的倭寇,到1565年,東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肅清。
2、第二次是葡萄牙侵華。16世紀開始,一些歐洲殖民者相繼來到我國沿海地區,進行侵略活動。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國廣東澳門的居住權。1557年以後,他們在澳門私自擴展土地,建築炮台,設立官署,開始了對澳門的長期占據。
3、第三次是荷蘭侵華。1624年,荷蘭殖民者侵佔中國台灣西南海岸安平灣一帶,修築了赤嵌城(今日台灣台南),後來進一步侵佔了整個台灣。
殖民者向當地人民徵收沉重賦稅,並把大批台灣人掠賣到海外當奴隸。1661年,鄭成功帶領戰艦從金門出發,橫渡台灣海峽,在當地人民支持下,打敗了盤踞台灣38年的荷蘭殖民者。第二年初,荷蘭殖民者向鄭成功投降,台灣回到了祖國懷抱。
4、第四次是沙皇俄國侵華。16世紀後期,沙俄越過烏拉爾山向東擴展,它乘清軍入關之際,強佔了雅克薩和尼布楚等地。沙俄侵略者燒殺擄掠,無惡不作。
1685年和1686年,康熙帝命令清軍兩次進攻侵佔雅克薩的沙俄軍隊,使俄軍傷亡慘重,被迫同意談判解決東段的邊界問題。
5、第一次鴉片戰爭。19世紀初,以英國為首的西方列強向中國販賣鴉片,毒害中國人民,遭到中國的反對,禁煙浪潮席捲東南沿海。1840年6月,英國艦隊駛進廣東海面,封鎖珠江口,進行挑釁,鴉片戰爭開始。 1841年初,英軍擴大侵華戰爭。
在一年多時間里,英軍侵佔了廣東香港島,又攻佔了中國東南沿海的一些城市。廣州三元里人民奮勇抗英,給英軍重創,但清政府組織清軍抵抗不力,戰事節節失利。1842年8月,英國軍艦駛抵南京下關江面,列隊架炮,揚言攻城。清政府屈服求和,鴉片戰爭宣告結束。
6、第二次鴉片戰爭。第一次鴉片戰爭後,法、美兩國借口《黃埔條約》、《望廈條約》有12年後修約的規定,英國援引「最惠國待遇」利益「一體均沾」的條款,共同向清政府發難。
提出「修約」要求,企圖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英、法、美的「修約」要求,被清政府拒絕,使三國惱羞成怒,公開叫囂「只能在炮口上才有外交」,「必須教訓中國人」。
1856年秋,英國借口「亞羅」號事件,悍然出動軍艦襲擊廣州城;法國借口「馬神甫事件」,同意和英國共同出兵,於是,英法發動侵略中國的戰爭爆發了。這次侵略戰爭實際上是鴉片戰爭的繼續,所以被稱為第二次鴉片戰爭。
7、沙皇俄國侵佔我國大片領土。從19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俄國趁火打劫,先後強迫清政府簽訂了大量的不平等條約,共侵吞了我國北方150多萬平方公里領土。
8、浩罕國侵略新疆。1865年,中亞地區浩罕國的軍事頭目阿古柏率軍侵入新疆,佔領了喀什噶爾,不久占據了天山南北的廣大地區。
9、俄國侵略新疆伊犁。1871年,俄國借口「安定邊境秩序」,派兵侵佔新疆伊犁地區,對當地各族人民進行殘酷的殖民統治。1881年,中俄簽訂《伊犁條約》,中國收回伊犁,但仍喪失了一些領土。
10、日本侵略台灣。1874年,日本軍隊在美國的支持下侵略我國領土台灣,遭到台灣人民的頑強抗擊。後來,在英美等國的所謂「調停」下,日本向清政府勒索白銀50萬兩後,才從台灣撤軍。
11、中法戰爭爆發。1883年底,中法戰爭爆發,到1885年,法國先後侵犯了我國馬尾軍港、台灣、浙江、諒山等地,中國軍民奮起反抗,法軍大敗。然而軟弱的清政府卻向法國求和。1885年夏,李鴻章和法國公使巴德諾在天津簽訂了《中法新約》。
條約規定:清政府承認法國對越南的殖民統治;在中越邊界開辟商埠;中國日後在廣西、雲南修築鐵路應與法國商辦;法國從基隆和澎湖撤軍。從此,法國侵略勢力伸入我國雲南、廣西,中國西南的門戶被打開。
12、英國入侵西藏。1888年,英國派兵進攻西藏南部邊境。後又強迫清政府開放西藏的亞東為商埠。從此,英國勢力侵入西藏。
13、中日甲午戰爭爆發。1894年7月,日本海軍在朝鮮豐島海面襲擊中國的運兵船,不宣而戰。8月,清政府被迫對日宣戰。至此,中日甲午戰爭爆發。
甲午戰爭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展開了平壤戰役、黃海戰役;第二階段展開了遼東戰役、威海戰役。清政府的北洋艦隊全軍覆滅。戰爭的結局以中國的失敗而告終。
14、世界列強群起瓜分中國。《馬關條約》後,世界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紛紛劃分「勢力范圍」。德國強迫租借膠州灣,把山東劃為「勢力范圍」;俄國強迫租借旅順和大連地區。
把長城以北和新疆劃為「勢力范圍」;法國強迫租借廣州灣,把廣東、廣西劃為「勢力范圍」;英國強迫租借新界和威海衛,把長江流域、雲南、廣東劃為「勢力范圍」;日本割佔台灣和澎湖列島,把福建劃為「勢力范圍」。
15、八國聯軍入侵中國。1900年6月初,英國、俄國、德國、法國、美國、日本、義大利、奧地利組成八國聯軍,由英國海軍中將西摩爾率領,從天津向北京進犯。6月中旬,大批八國聯軍在大沽口登陸,攻陷大沽炮台,向天津進犯。
義和團同守衛天津的清軍英勇抗擊,清軍將領聶士陣亡。7月14日,天津淪陷。8月初,八國聯軍在德國元帥瓦德西的統領下,由天津進犯北京。不久,北京淪陷。
慈禧太後倉皇出逃。途中,她命令清軍「鏟除」義和團。清政府的腐敗,中國的落後,導致了中國必敗。
16、日本人全面侵華戰爭,目前1937年被認為是日本全面侵華的開始,但實際上日本侵華從清朝末期便已開始。
(2)中國歷史上因鴉片發生過幾次戰爭擴展閱讀:
英國侵略中國兩次鴉片戰爭:
1、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年6月~1842年8月。
2、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年10月~1860年10月。兩次鴉片戰爭使舊中國逐步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
日本侵略中國:
1、甲午中日戰爭
2、1931-1945侵華戰爭
3、美國侵略越南、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亞,伊朗。
③ 兩次鴉片戰爭簡介
第一次鴉片戰爭(First Opium War)英國經常稱第一次英中戰爭(First Anglo-Chinese War)或「通商戰爭」,是1840年至1842年英國對中國發動的一場戰爭,也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閉關鎖國後的清朝逐步落後於世界大潮,但是在外貿中,一直處於貿易順差地位。 為了扭轉對華貿易逆差,英國開始向中國走私毒品鴉片,獲取暴利。
1838年(道光十八年)冬,道光帝派湖廣總督林則徐為欽差大臣,赴廣東查禁鴉片。林則徐到任後,嚴行查繳鴉片2萬余箱,並於虎門海口悉數銷毀。為打開中國市場大門,英國政府以此為借口,決定派出遠征軍侵華,英國國會也通過對華戰爭的撥款案。
1840年6月,英軍艦船47艘、陸軍4000人在海軍少將懿律(Anthony Blaxland Stransham)、駐華商務監督義律(Charles Elliott)率領下,陸續抵達廣東珠江口外,封鎖海口,鴉片戰爭開始。 雖然這場戰爭只是鴉片戰爭的一部分,但有時也經常把它稱作鴉片戰爭。
這場戰爭一直是斷斷續續進行,其間的一系列戰斗和軍事行動相互之間並無關聯。
戰爭前期中國軍民奮起抵抗,沉重打擊英國侵略者,但是腐朽的封建制度抵抗不住英國的侵略,戰爭以中國失敗並賠款割地告終。簽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中國開始向外國割地、賠款、商定關稅,嚴重危害中國主權。
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並促進了自然經濟的解體。同時揭開了近代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歷史新篇章。
第二次鴉片戰爭是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聯合發動的侵華戰爭。是英國與法國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在華侵略利益、趁中國太平天國運動之際,以亞羅號事件及馬神甫事件為借口,聯手進攻清朝政府的戰爭。
因為英法分別以亞羅號事件及馬神甫事件為借口發動戰爭,所以被英國人稱為「亞羅號戰爭」(The Arrow War)。又稱「英法聯軍之役」(Anglo-French expedition to China)或「第二次中英戰爭」(Second Anglo-Chinese War)。
同時因為這場戰爭可以看作是第一次鴉片戰爭(即鴉片戰爭,相對於第二次而言)的延續,所以也稱「第二次鴉片戰爭」。
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了北京,清帝逃往承德,英法聯軍闖入圓明園並掠奪珠寶、將其焚毀。戰爭中沙俄出兵後以「調停有功」自居,並脅迫清政府割讓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從而成為最大的贏家。戰爭以清政府被迫簽訂《北京條約》結束。
第二次鴉片戰爭迫使清政府先後簽訂《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中俄《璦琿條約》等和約,列強侵略更加深入。中國因此而喪失了東北及西北共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戰爭結束後清政府得以集中力量鎮壓了太平天國,維持統治。
(3)中國歷史上因鴉片發生過幾次戰爭擴展閱讀:
第二次鴉片戰爭影響
1、政治上,它使中國損失了更多的主權和領土,中國喪失了1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中俄北京條約還為沙皇俄羅斯更多地割佔中國西部領土製造了條件。
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進一步加深;清朝統治者投靠外國侵略者,開始成為他們的附庸與工具,中外反動勢力公開勾結,共同鎮壓中國人民的反抗。
2、經濟上,外國侵略勢力擴張到中國沿海各省,並伸向中國內地,方便了列強傾銷商品,掠奪廉價原材料和勞動力,使中國受到資本主義經濟的侵略性沖擊。
3、鴉片貿易合法化、華工出國及允許外國人前往內地傳教,都使中國的社會矛盾更加激化。
4、外國公使駐京加強了對清政府的影響和控制。
5、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佔領京城,火燒圓明園,對中國文化和心理都造成了沉重打擊,地主階級分化,部分滿清統治者痛定思痛,決定「師夷長技以制夷」,從而開始了「洋務運動」,迎來了迴光返照的同治中興。
6、喪失大片領土。 割讓給英國的九龍半島只是彈丸之地,而割讓給沙俄的領土則前後達150萬平方公里之巨,奠定了後來中華民國的版圖基礎。
7、戰爭結束後,清政府得以騰出手來鎮壓太平天國,勉強維持了其統治。《北京條約》剛一簽字,英、法、俄等公使就立即表示,只要清政府認真「履行條約」,就可以得到「任何援助」。1861年1月,清政府設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
1862年1月,清政府對太平天國事件確立了「借師助剿」的方針,引用外國軍隊來幫助其鎮壓內亂。在鎮壓太平天國運動之後,清政府的統治得以繼續維持.第二次鴉片戰爭,清政府再一次向外國侵略者屈服,造成了極為嚴重的後果,中國在半殖民地道路上陷得更深了。
但是,廣大中國人民反抗外國侵略的斗爭從未停止過。他們在英法聯軍所到之處,奮起進行保衛祖國的斗爭,顯示了中國人民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
④ 歷史上中國因毒品發生過幾次戰爭
兩次,1840年的第一次鴉片戰爭和1856-1860年的第二次鴉片戰爭
⑤ 鴉片戰爭之後又發生了哪些歷史上有名的戰爭
對於中國來說,第二次鴉片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中國對印反擊自衛戰、中國對越反擊自衛戰
⑥ 近代中國發生過兩次鴉片戰爭,是哪兩次
第一次鴉片戰爭
基本信息
日期:1840年月28日 - 1842年8月 。
地點:廣州 珠江口。鴉片戰爭(11張)
結果:英國勝利 。
直接原因:林則徐領導的禁煙活動。
根本原因:英殖民主義為了開辟殖民地市場,掠奪發展中國家廉價的工業原料。
導火線:虎門硝煙。
英國勝利以後的要求: 簽訂《南京條約》,條約內容規定: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允許英國在通商口岸派駐領事。
賠款2100萬銀元。(1西班牙銀元在中國白銀7錢2分和3分之間)
割讓香港島給英國。
英商進出口貨物需繳納的關稅,中方應與英國協商。
影響:1、使中國從獨立的封建國家逐漸變成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是中國近代史開始。 2、中國被迫捲入資本主義市場,獨立發展的道路被迫中斷。
3、戰後的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遭到破壞。
1840-1842年的鴉片戰爭,是封建的中國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的轉折點。
第二次鴉片戰爭
簡介
是英法資產階級第一次聯合侵略中國的戰爭。1856~1860年(咸豐六年至十年)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聯合發動的侵華戰爭。因其實質是鴉片戰爭的繼續和擴大而得名,亦稱英法聯軍之役。
結果
俄國自以「調停」有功,逼迫奕欣於11月14日訂立中俄《北京條約》,割占烏蘇里江以東約四十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並為進一步掠奪中國西部領土製造條約根據。1864年,俄國據此強迫清政府簽訂《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又割占巴勒喀什池以東以南四十四萬多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
影響
1、它使中國損失了更多的主權和領土,向半殖民地道路又前進了一步。 2、外國侵略勢力擴大到沿海各省並深入到長江中下游地區。 3、其中鴉片貿易合法化、華工出國及允許外國人前往內地傳教,都使中國的社會矛盾更趨激化; 4、外國公使駐京加強了對清政府的影響和控制。 5、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⑦ 歷史上的鴉片戰爭一共爆發過幾次每一次戰爭的意義是什麼
兩次鴉片戰爭後,中國社會政治結構、經濟結構、思想文化等方面發生全方位的劇版變。
(1)政治上,鴉片戰權爭前,中國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封建國家。戰後,中國的領土、領海、司法、關稅、貿易等大量主權喪失,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革命任務、革命性質都發生了變化,中國歷史從此進入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在社會矛盾方面,由於巨額的賠款,勞動人民負擔加重,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的聚合而導致了太平天國運動的爆發,並由此把舊式的農民戰爭發展到最高峰,同時賦予新的時代內容。
(2)經濟上,中國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逐步解體,西方列強利用侵略特權,瘋狂向中國輸出商品和掠奪原料,進行早期資本輸出,沿海和長江流域直接受到列強經濟入侵,中國被動地捲入世界資本主義市場,開始納入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
(3)在思想觀念方面,封建傳統觀念受到沖擊,對「夷夏」關系有了新的認識。鴉片戰爭首先使一些愛國的地主階級知識分子從「天朝上國」的夢幻中驚醒,開始關注世界,學習西方,萌發了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潮。顯示了「向西方學習」思想觀念的變化和「西學東漸」的趨勢,開啟了學習西方的腳步。
⑧ 中國發生過幾次"鴉片戰爭"
兩次
1840-1842 第一次鴉片戰爭
1860-1864第二次鴉片戰爭
⑨ 從鴉片戰爭到新中國成立(1840年——1949年),在中國近代史上發生了多次的戰爭,這些戰爭有外國侵略戰爭,
1840-1841年 鴉片戰爭 外國的資本主義國家打開中國閉關鎖國的大門。
1853年太平天國運動 主要代表人物:洪秀全 結果戰爭失敗,失敗的原因:沒有清楚的認識當時中國的社會本質,被外國侵略和清政府聯合絞殺,後期太平天國領袖的腐朽,1856年天京陷落標志著天平天國運動的失敗。
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 義和團運動 發起者:山東人民 性質:農民反帝愛國運動 教訓:落後就要挨打,愚昧不能救國 失敗原因:中外勢力的聯合導致了義和團運動的失敗。是自發的群眾性活動,沒有先進的政黨領導,沒有科學理論指導;行動上具有盲目性,缺乏目的性;.沒有嚴密的組織形式;義和團提出的「扶清滅洋」,容易放鬆對清統治者的警惕,也帶有盲目排外性質,表現了農民階級的局限性。
1856年—1860年 第二次鴉片戰爭 結果:
中英《天津條約》 1858年6月26日簽訂。主要內容是: 1、英國公使得駐北京,並在通商港口設領事館。 2、增開南京、台南、漢口、九江等九個通商口岸。 3、英國人可以往內地游歷、通商。 4、英國商船可以在長江各口往來。 5、中國給英國賠償白銀四百萬兩等。 中法《天津條約》 1858年6月27日簽訂。使法國除取得英國上述特權外,又規定: 1、允許天主教入內地自由傳教。 2、法國兵船可以在通商口岸停泊。 3、中國給法國賠款白銀二百萬兩。 中俄《璦琿條約》 1858年5月簽訂。主要是: 1、中國將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的大片領土割讓給俄國。 2、烏蘇里江以東至海的中國土地改由中俄共管。 中俄《天津條約》 1858後6月13日簽訂。主要是: 1、允許俄國在上海、寧波、福州、廈門、廣州、台南、瓊州七口通商。 2、准許在中國設領事,並派兵船在通商口岸停泊。 3、准許俄國教士入內地自由傳教。 4、日後中國若給其它國家以通商等特權,俄國得一律享受。 中美《天津條約》 1858年6月18日簽訂。主要是: 1、美國公使駐北京。 2、增開潮州(汕頭)、台南通商。 3、擴大最惠國待遇等。 中英《北京條約》 1860年10月24日簽訂。又增加: 1、開天津為商埠。 2、准許英國招募華工出國。 3、割佔九龍司地方一區。 4、增加賠款為八百萬兩。 中法《北京條約》 1860年11月2日簽訂。又增加: 1、開天津為商埠。 2、准許法國招募華工出國。 3、任法國傳教士在各省租買土地,建造自便。 4、增加賠款為八百萬兩。 中俄《北京條約》 1860年11月2日簽訂。增加: 1、中俄共管的烏蘇里江東至海的大片中國領土劃給俄國; 2、規定蒙、新西北邊界,割占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的大片中國領土; 3、開放喀什噶爾為商埠等。 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 是19世紀末日本侵略中國和朝鮮的戰爭.甲午戰爭的失敗,客觀地宣告了洋務運動的失敗!中國簽訂了不平等條約《馬關條約》。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結果失敗 :導致簽署《辛丑條約》中國清朝政府與英國、美國、日本、俄國、法國、德國、義大利、奧匈、比利時、西班牙和荷蘭在義和團運動失敗、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後簽定的一個和平協定。條約共有12條正文和19個附件,主要內容是:
①中國賠款4.5億兩白銀,以關稅、鹽稅和常關稅作擔保,分39年還清,年息4厘,本息共9.8億兩。
②在北京東交民巷設立使館區,由各國駐軍把守,中國人一概不準在內居住。
③拆除大沽炮台和北京至海通道的各炮台;在天津周圍20里內不得駐扎中國軍隊,列強可以在北京駐扎防守使館的衛隊,並在京榆鐵路沿線包括山海關在內的12個要地駐扎軍隊;至少兩年內禁止中國進口軍火和製造軍火的材料。
④永遠禁止中國人成立或參加"與諸國仇敵"組織,違者處死;各省官吏必須保護外國人的安全,否則即行革職,永不敘用;懲辦贊助過義和團運動的"首禍諸臣",在外國人"遇害被虐"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試五年"。
⑤中國將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改為外務部,"班列六部之前",並指定皇族親貴擔任外務大臣。
1900年中國爆發反對帝國主義列強的義和團運動。為鎮壓義和團並進一步加強對中國的侵略和掠奪,英、美、日、俄、法、德、意、奧於同年6月組成八國聯軍發動侵華戰爭,8月攻佔北京(見抗擊八國聯軍入侵戰爭)。12月22日,上述11國公使團提出所謂"議和大綱十二條",清政府被迫全部接受。但列強在"懲凶"和"賠償"問題上發生爭吵,翌年9月才正式簽訂本條約。該條約是帝國主義列強強加給中國的又一奴役性條約。它的簽訂進一步加強了帝國主義對中國的全面控制和掠奪,標志著中國已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911年辛亥革命 武昌起義 代表人物:孫中山 性質:民族資產階級革命 結果失敗根本原因: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性(或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環境)主觀方面:第一,沒有提出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第二,不能充分發動和依靠人民群眾。第三,不能建立堅強的革命政黨,作為團結一切革命力量的強有力的核心。教訓: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資本主義的建國方案是行不通的。還有好多啊,先寫這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