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歷史上兩個皇帝墳

中國歷史上兩個皇帝墳

發布時間:2021-02-26 23:02:09

⑴ 唯一的兩個皇帝合葬陵墓在那裡是哪兩個皇帝大神們幫幫忙

是唐朝高宗皇帝和周皇帝武則天的陵墓 位於中國西部陝西省渭河以北的乾陵,是中國兩千多年封建歷史中唯一的兩個帝王合葬的陵墓。墓中所葬唐 朝皇帝李治和周皇帝武則天,既代表了兩朝帝王,又是夫妻。位於乾縣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距西安城85公里。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的一生充滿了傳奇,她死後,在陵前立了一塊巨大的石碑,上面卻沒有一個文字,被稱作「無字碑」。目前,乾陵正在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唐代是繼秦漢以後中國第二次陵墓建設高潮。包括武則天在內唐共21帝,除武氏與高宗合葬,末代的兩位皇帝葬在河南、山東外,其餘都在陝西渭水北岸,號稱"關中十八陵"。 唐代帝陵大都"依山為陵",就是利用自然孤山穿石成墳,其氣勢磅礴,較之人工封土還要超過。如高宗和武則天合葬的乾陵,以梁山主峰為陵山,高出陵前神道約70米,較之秦漢一般只高約二三十米的"方上"要雄偉得多。各陵以層巒起伏的北山為背景,南面橫亘廣闊的關中平原,與終南、太白諸山遙相對望。渭水遠橫於前,涇水縈繞其間,近則淺溝深壑,前望一帶平川,黍苗離離,廣原寂寂,更襯出陵山主峰的高顯。唐陵繼承了漢陵四向開門的傳統並更加發展,形成表徵帝居的宏偉構圖:在陵丘四周建方形圍牆,稱為內城,四面正中為門,設門樓,四角設角樓;南門朱雀門內建獻殿,舉行大祭典禮;朱雀門外是長達三四公里的神道,最南端以一對土闕開始,闕後為門,由此向北離朱雀門約數百米至一公里是第二對土闕及第二道門,再由此門通向朱雀門前的第三對土闕。在第一、二重門之間的廣大范圍分布眾多的陪葬墓,太宗昭陵的陪葬墓最多,達167座。整個陵區范圍十分宏大。昭陵和宣宗貞陵的范圍周達60公里,超過了長安郭城。乾陵次之,周40公里,相當於長安。以下各陵周10公里至30餘公里不等,各陵以乾陵保存最好。唐陵的石刻也很精采:在神道兩側列石刻,以乾陵為例,由第二道門向北,自南而北列華表一對、翼馬一對、浮雕駝鳥一對、石馬各附牽馬人五對、石人十對。此外,乾陵在石人和第三道闕之間還有無字碑、述聖記碑各一通,在第三道闕和闕北朱雀門前石獅之間左右共列六十一王賓石像。內城東、西、北三門與南門一樣,門外也有石獅一對、土闕一對。北門土闕外又加立馬三對,號為"六龍",表明是帝宮的內廄。陵區廣植松柏槐楊,將石刻襯托出來。這些石刻無疑豐富了陵區內容,擴大了陵區控制空間,對比出陵丘的高大,對於渲染尊嚴和崇高的氣氛起了很大作用。

⑵ 我國古代有兩個皇帝葬在了一起,其中一個是武則天,還有一個是誰葬在哪裡為什麼

唐高宗李治。
武則天和唐高宗,它們本就是夫妻,而後合葬在了乾陵,是中國乃內至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一座兩朝帝容王、一對夫妻皇帝合葬陵。裡面埋葬著唐王朝第三位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於公元684年,歷時23年才修建完成。

⑶ 目前中國還有幾個皇帝墳沒被盜

秦始皇自13歲即位就開始為他在驪山修建陵墓,統一六國後,又從各地征發了十萬多人繼續修建,直到他50歲死去,共修了37年。 據史書記載,秦始皇陵挖至泉水之下,然後用銅汁澆鑄加固。墓宮中修建了宮殿樓閣和百官相見的位次,放滿了奇珍異寶。為了防範盜竊,墓室內設有一觸即發的暗箭。墓室彎頂上飾有寶石明珠,象徵著天體星辰;下面是百川、五嶽和九州的地理形勢,用機械灌輸了水銀,象徵江河大海川流不息,上面浮著金制的野雞;墓室內點燃著用鯨魚油製成的」長明燈」。陵墓周圍布置了巨型兵馬俑陣。陵墓的設計,處處體現了這位始皇帝至高無上的權力和威嚴。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暴死於沙丘平台(今河北平鄉)。死後2個月,屍體運回咸陽,舉行喪葬儀式。人葬時,秦二世胡亥下令,將秦始皇的宮女一律殉葬,修造陵墓的工匠也一律殉葬墓中。 秦始皇陵以其規模宏偉、空前的厚葬而聞名。每位關心秦始皇陵的人都對它是否被盜十分關心。從整個中國古代史來看,每個朝代的末年都是最混亂的時期,群雄爭霸,盜匪橫行,整個社會處於無政府的狀態。而此時正是盜墓者掘墳挖墓的大好時機,歷代王朝的陵墓幾乎都是在這個時候被盜的。 項羽對秦始皇陵的破壞 據《漢書》和《水經注》記載,秦始皇陵於公元前206年被項羽鑿毀。北魏酈道元在其《水經注》中說,項羽人咸陽之後,以30萬人運了30天還沒有把東西運完。以後,關東盜賊又將銅棺竊去。 後又有牧羊人因尋找遺失的羊,持火把迸人墓穴,不慎失火,將陵墓徹底燒毀, 說大火延續燒了90天都沒滅。據說,方圓數十里的陵區地面,也隨著一些陪葬坑和陪葬墓的坍塌而下陷了好幾米。這樣使秦始皇陵的地面建築盪然無存,地下埋藏也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壞。這些記載都被當今考古發現所佐證。秦始皇陵發現的陪葬坑、陪葬墓幾乎都遇到過被盜和火焚的破壞。 經過四年楚漢戰爭,劉邦打敗了項羽,建立了西漢王朝。為了籠絡人心,公元前195年,劉邦下令對秦始皇陵妥為保護,安排20戶人家住在秦始皇陵附近,作為守陵人看管秦始皇陵。此後,各朝各代的統治者對秦代帝王陵墓,也都下令保護。宋太祖開寶三年(公元970年),曾令臨潼縣保護和修整秦始皇陵。清朝的陝西巡撫畢沅,還曾為秦始皇陵立碑。 但是秦始皇陵埋藏豐富,必然會引起各種人物的覬覦。據記載,東漢末年赤眉起義軍、魏晉後趙時期統治者石勒和石季龍、唐朝末年黃巢起義軍等都盜掘過始皇陵墓地下宮殿可能沒有被盜已出土的兩乘銅車馬位於秦始皇陵封土下面地宮西墓道的耳室里。有史料記載秦始皇陵地宮普遭火焚和洗劫,如果真是這樣,那墓道旁的隨葬品應該首先遭到破壞。 鑽探資料表明,秦始皇陵地宮四周均有4米厚的宮牆,宮牆還用磚包砌起來,並且找到了若干個通往地宮的甬道,發現甬道中的五花土並沒有人為擾動破壞的跡象。只發現兩個直徑1米,深度不到9米的盜洞,但這兩個盜洞均遠離地宮,尚未進入秦始皇陵地宮之內。此外,秦始皇陵地宮中存在大量水銀的事實,更是其未遭到盜掘的有力證據。因為地宮一旦被盜,水銀就會順盜洞揮發掉。由上述理由可以推斷,秦始皇陵地宮可能沒有被盜。隨著最新科技手段的運用,地宮是否被盜掘和焚毀的真相將會大白於天下。 但也有人認為司馬遷寫《史記》,距秦始皇人葬僅百餘年。司馬遷《史記》中有專門篇章論述秦始皇,但對陵墓被毀一事,卻隻字未提,而六百年後的酈道元卻做了詳細記述。這不能不令人生疑。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考古工作者對秦始皇陵進行了探察,尤其在秦兵馬俑發現之後。考古工作者在地宮周圍打了兩百多個探洞,只發現了2個盜洞,一個在陵東北,一個在陵西側,盜洞直徑約 90厘米,深達9米,但離陵中心還差250米,都沒進入地宮。現在,這兩個盜洞部己被探埋地層之中,表面完全看不出來了。至於封土層,除當年國民黨軍隊留下的幾個戰壕外基本完整。考古工作者還用先進的儀器探測到地下確有大量的水銀和金屬存在。 根據封土層未被掘動、地宮宮牆無破壞痕跡以及地宮中水銀有規律分布等情況,可以得出地宮基本完好、末遭嚴重破壞和盜掘的結論。班固、酈道元所說的項羽掘墓、地宮失火之說是不可靠的。據估計,當年項羽盜毀的可能是陵園的附屬建築。如確實如此,始皇陵又將是一座舉世無雙的地下宮殿,對秦始皇屍體能起防腐作用,但由於秦始皇死後屍體已經腐爛,我們不能見到他的面目了!

⑷ 中國歷史上最常見的是一帝一墓,為何還會出現兩個帝王合葬一墓的情況

中國歷史上最常見的是一帝一墓,其實還出現兩個帝王合葬一墓的情況。

⑸ 我國唯一的兩個皇帝和葬在一起是

唐高宗跟武則天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執政女皇,是中國封建社會一內位傑出的女政治家,同時容又是對唐文化發展極有貢獻的詩文兼長的文學家,堪稱女才子。
武則天被唐太宗選召入宮時年僅14歲。貞觀二十三年(649)太宗駕崩,高宗接位。
高宗母親長孫氏是北鮮卑族拓跋氏之女。鮮卑族保留了父死子可妻其後母的收繼婚制。高宗便為此由將武媚娘接回宮中,封為昭儀,深受高宗寵幸。
永徽六年(655),被立位皇後。
武則天位居皇太後,親朝稱制。第二年廢中宗立睿宗。690年,為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有廢睿宗改國號為周,自稱「聖神皇帝」,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執政的女皇。
武則天在位期間共使用了17個年號,是中國歷史上使用年號最多的皇帝。

武則天死後謚則天皇後,葬於乾陵,並於高宗葬在一起,這座墓也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兩個皇帝的合葬墓。
陵墓前有無字碑。無字碑乃紀念武後之碑。
據說武後曾遺言,墓碑不立文字,功過由後人評說。但歷經一千二百多年之後,墓碑已被後人刻滿。
歷來對武則天的評價褒貶不一,但無字碑卻又是一大獨創。
武則天不僅是傑出的政治家,在文學上也可稱為大家。作為帝王,她對文化事業所作的貢獻是誰以否定的

⑹ 唯一的兩個皇帝合葬陵墓在什麼地方

是唐朝高宗皇帝和周皇帝武則天的陵墓
位於中國西部陝西省渭河以北的乾陵,是中國兩千多年封建歷史中唯一的兩個帝王合葬的陵墓。墓中所葬唐 朝皇帝李治和周皇帝武則天,既代表了兩朝帝王,又是夫妻。位於乾縣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距西安城85公里。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的一生充滿了傳奇,她死後,在陵前立了一塊巨大的石碑,上面卻沒有一個文字,被稱作「無字碑」。目前,乾陵正在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唐代是繼秦漢以後中國第二次陵墓建設高潮。包括武則天在內唐共21帝,除武氏與高宗合葬,末代的兩位皇帝葬在河南、山東外,其餘都在陝西渭水北岸,號稱"關中十八陵"。

唐代帝陵大都"依山為陵",就是利用自然孤山穿石成墳,其氣勢磅礴,較之人工封土還要超過。如高宗和武則天合葬的乾陵,以梁山主峰為陵山,高出陵前神道約70米,較之秦漢一般只高約二三十米的"方上"要雄偉得多。各陵以層巒起伏的北山為背景,南面橫亘廣闊的關中平原,與終南、太白諸山遙相對望。渭水遠橫於前,涇水縈繞其間,近則淺溝深壑,前望一帶平川,黍苗離離,廣原寂寂,更襯出陵山主峰的高顯。唐陵繼承了漢陵四向開門的傳統並更加發展,形成表徵帝居的宏偉構圖:在陵丘四周建方形圍牆,稱為內城,四面正中為門,設門樓,四角設角樓;南門朱雀門內建獻殿,舉行大祭典禮;朱雀門外是長達三四公里的神道,最南端以一對土闕開始,闕後為門,由此向北離朱雀門約數百米至一公里是第二對土闕及第二道門,再由此門通向朱雀門前的第三對土闕。在第一、二重門之間的廣大范圍分布眾多的陪葬墓,太宗昭陵的陪葬墓最多,達167座。整個陵區范圍十分宏大。昭陵和宣宗貞陵的范圍周達60公里,超過了長安郭城。乾陵次之,周40公里,相當於長安。以下各陵周10公里至30餘公里不等,各陵以乾陵保存最好。唐陵的石刻也很精采:在神道兩側列石刻,以乾陵為例,由第二道門向北,自南而北列華表一對、翼馬一對、浮雕駝鳥一對、石馬各附牽馬人五對、石人十對。此外,乾陵在石人和第三道闕之間還有無字碑、述聖記碑各一通,在第三道闕和闕北朱雀門前石獅之間左右共列六十一王賓石像。內城東、西、北三門與南門一樣,門外也有石獅一對、土闕一對。北門土闕外又加立馬三對,號為"六龍",表明是帝宮的內廄。陵區廣植松柏槐楊,將石刻襯托出來。這些石刻無疑豐富了陵區內容,擴大了陵區控制空間,對比出陵丘的高大,對於渲染尊嚴和崇高的氣氛起了很大作用。

閱讀全文

與中國歷史上兩個皇帝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