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一本書是哪一本
圖版算不算是古代中國人製造出來的書呢?據我目測,《河圖》算是最早的古書,然後專是河圖洛書等刻屬像符號,然後再是陶文字甲骨文字竹木娟帛文字等刻畫符號,然後再是金文石鼓文等刻銘符號,然後再是篆書隸書行楷魏碑等筆走龍蛇符號。有了介質和工具箱,才有典謨訓誥的書籍形式。因此,撇開介質與工具箱論述哪本書最早,恐怕難於服眾,尤其是國際友人之眾。
2. 中國最早的一部歷史書叫什麼
紀錄中國歷史的最早的書是《尚書》
《尚書》是中國古代最早的一部歷史文獻匯編。最早時它被稱為 《書》,到了漢代被叫做《尚書》,意思是「上古之書」。漢代以後,《尚書》成為儒家的重要經典之一,所以又叫做《書經》。這部書的寫作和編輯年代、作者已很難確定,但在漢代以前就已又了定本。據說孔子曾經編纂過《尚書》,而不少人認為這個說法不可靠。
中國最早的書是
在殷商時期,人們也把文字刻在竹簡或木簡上,並把許多簡編串在一起,稱為「策」或「冊」,這就是簡冊書籍。周朝時期,又把絲織品用作書寫材料,所以古人說:「著於竹帛,謂之書」。帛,就是絲織品。如果說,這是我國成冊書籍的起源,那麼,我國的書至少有3200多年的歷史了。
《易經》是中國第一部經書,被尊為"五經"之首.西周初年寫的.
《周易》古經為出於文王、周公之手
《山海經》是我國最早富有神話傳說的一部地理志,應該是奴隸社會以前的作品
《穆天子轉》是我國最早的一部歷史小說,年帶久遠
另外,我國最早的詩歌是上古時代的<彈歌>
第一部詩歌集是春秋時代的<詩經>
據記載倉頡為黃帝史臣,是文字的創造者。還傳說倉頡與沮誦專門負責記錄黃帝的言行,倉頡專記黃帝之言,沮誦專記黃帝之行!
黃帝的時代大約是在五千年前
3. 如果想詳細的了解中國的歷史,應該從那本書開始看起
上下五千年
4. 中國最早的書籍是什麼
中國最早的書籍是:三墳,五典,八索,九丘.這些書籍都是昆侖文明消失之後首批出現的歷史記錄.
三墳:估計就是對昆侖文明的昆侖金字塔的記錄.墳,古義是高地的意思.
五典:是敘述的是原始公社的簡單的生活制度.典就是道理,常理,原則的意思.
八索:有人指的就是八卦.可能沒有錯.它是易經的原型.索的意思在古代指粗繩.古人有結繩記事的習慣.昆侖字的演化到甲骨文的產生,可能就是在八索的基礎上產生的.它大概就是一種卜筮之書.
九丘:有人指九洲.也有人指被滅亡的九個國家.大概就是被洪水毀滅的九個發達的石器文明.河圖,洛書:是以上書籍之後產生的.他記錄古代的數學和圖形之類的東西.
根據昆侖文明的歷史變遷,後人得出結論.天,的存在,中國人的循環觀念.天下神器,不可為也.祖先崇拜.
(4)中國自動化歷史出自那本書擴展閱讀
伏羲、神農、黃帝之書,謂之以《三墳》,可作古書解釋。
5. 我想全面了解中國歷史,應該先看哪幾本書
1、《國史大綱》:《國史大綱》是一部中國通史,力求簡要,舉其大綱,刪其瑣節。回在不到答1000頁的篇幅里,其人物之詳、事業之備,又顯示了作者駕馭繁復歷史的偉力,整書綱舉目張,簡繁得當。
2、《明朝那些事兒》: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於明朝的一些事情,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並加入了小說的筆法,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
3、《天朝的崩潰》:鴉片戰爭在中國近代史上影響重大,有關著述已出版不少。這本書的研究可謂推陳出新,作者一系列獨到創見可能在學術界引起爭議,相信這種爭議將有助於深化中國近代史研究。
4、《萬曆十五年》:本書是一部改變中國人閱讀方式的經典。作者用近乎平淡的筆觸分析一個皇朝從興盛走向衰頹的原因,而這些平淡的敘述自有力量,他淡然勾勒出的人生困境,即便是對歷史學不感興趣的讀者,也心有戚戚焉。
5、《中國通史》:本書分上、下兩冊。上冊分門別類地敘述社會經濟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學術的發展情況,內容包括婚姻、族制、政體、兵制、住行、教育、語文、學術、宗教等十八類;下冊按歷史順序敘述了政治歷史的變革。
6. 中國的歷史發展要從哪本書開始看
先看中國通史抄吧、不行就上下五千年,這本最簡單了。
其次要看正史的話,從《史記》開始看,接著就是漢書、後漢書、三國志等二十四史和資治通鑒。還有清史稿。其實能看懂三國演義的文言文水平,就可以看二十四史了。不難。
7. 中國歷史全史從那本書找的到
《中國人史綱》,《本草春秋》. 第一卷, 通史」.繹史(全四冊),資政通鑒(全5 ... 本書,《桃花扇》、《老殘游記》,中國古內代史參考圖錄.孟憲實講唐史,陳甲林的《天台山游覽志》,中國 歷史故事,《中國歷朝通俗演義》,《中國古代史參考圖錄》《容在陽台上讀的中國歷史:誰殺死了秦帝國?》,中國人史綱(全三冊) - 漂流書,中國史論集(合編本)《中蘇關系史綱》,《葛劍雄寫史——中國歷史的十六個片斷》,《長城萬里行》, 《中國歷史地名大辭典(上、下)》《中國紀事》史事考訂,《中國全史》,史記(全十冊)/司馬遷,「二十四史全譯」,
8. 中國十本最好的歷史書
克雷格《哈佛極簡中國史》 以「極簡」為名的歷史書最近幾年在國專內泛濫起來,起始屬於那本《你一定愛讀的極簡歐洲史》。事實上在西方寫「極簡歷史」的傳統已經延續很久,這種史書的寫作也自成體系,和大部頭的多卷本通史有很大...
2.
三 錢穆《國史大綱》《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讀中國史,錢穆好像已經成了跳不過去的
9. 中國歷史書籍有哪些
有《春秋》、《史記》、《資治通鑒》、《三國志》、《左傳》等。
1、《春秋》
《春秋》,即《春秋經》,又稱《麟經》或《麟史》,中國古代儒家典籍「六經」之一。也是周朝時期魯國的國史,現存版本由孔子修訂而成。
《春秋》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經典之一且為十三經中篇幅最長的,在四庫全書中列為經部。記述范圍從公元前722(魯隱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魯哀公二十七年)
2、《史記》
《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
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馬遷開始了《太史公書》即後來被稱為《史記》的史書創作。前後經歷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記》全書包括十二本紀(記歷代帝王政績)、三十世家(記諸侯國和漢代諸侯、勛貴興亡)、七十列傳(記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跡,主要敘人臣,其中最後一篇為自序)。
十表(大事年表)、八書(記各種典章制度記禮、樂、音律、歷法、天文、封禪、水利、財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餘字。
3、《資治通鑒》
《資治通鑒》(常簡作《通鑒》),由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共294卷,歷時19年完成。
主要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寫起,到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筆,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
在這部書里,編者總結出許多經驗教訓,供統治者借鑒,宋神宗認為此書「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即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鑒誡來加強統治,所以定名為《資治通鑒》。
4、《三國志》
《三國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記載中國三國時期的魏、蜀、吳紀傳體國別史,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當時魏、吳兩國先已有史,如官修的王沈《魏書》、私撰的魚豢《魏略》、官修的韋昭《吳書》,此三書當是陳壽依據的基本材料。
蜀國無史官一職,故自行採集,僅得十五卷。而最終成書,卻又有史官職務的因素在內,因此《三國志》是三國分立時期結束後文化重新整合的產物。
三國志最早以《魏書》、《蜀書》、《吳書》三書單獨流傳,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三書才合為一書。
5、《左傳》
《春秋左氏傳》(Zuo』s Commentary),原名《左氏春秋》,漢代時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內傳》,漢代以後才多稱《左傳》。
《左傳》相傳是春秋末年魯國的左丘明為《春秋》做註解的一部史書,與《公羊傳》、《穀梁傳》合稱「春秋三傳」。是中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體史書,同時也是傑出的歷史散文巨著。
該書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經典之一且為十三經中篇幅最長的,在四庫全書中列為經部。記述范圍從公元前722(魯隱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魯哀公二十七年)。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史書
10. 現存的最早中國歷史的書是哪一本
類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