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查世界歷史資料

查世界歷史資料

發布時間:2021-02-26 20:45:07

『壹』 世界歷史

1919年1月 德國柏林起義
1919-1922年 土耳其基馬爾資產階級革命
1919年3月1日 朝鮮"三。一"人民起義
1919年3月 埃及人民武裝起義
1919年3月-8月 匈牙利蘇維埃共和國時期
1919年3月 共產國際成立
1919年1月-6月 巴黎和會
1921年 蘇共第十次代表大會通過過渡到新經濟政策的決議
1921年7月1日 中國共產黨成立
1921年11月-1922年2月 帝國主義爭奪遠東和太平洋地區的華盛頓會議
1922年10月 義大利墨索里尼上台
1922年12月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成立
1923年10月 土耳其共和國成立
1926年10月 洛加諾會議
1929年-1933年 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
1931年9月18日 日本開始侵略中國東北地區
1932年4月 朝鮮抗日游擊隊誕生
1933年1月 德國希特勒上台
1933年3月 羅斯福就任總統,實行"新政"
1935年10月-1936年5月 衣索比亞反義大利侵略的民族解放戰爭
1936年7月-1939年3月 西班牙反法西斯的民族革命戰爭
1937年七月七日 中國全面抗日
1938年9月 英法德意宰割捷克斯洛伐克的慕尼黑會議
1939年9月3日 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1940年 法國投降
1940年9月 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簽定
1941年6月22日 蘇聯衛國戰爭開始
1942年7月-1943年2月 蘇聯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1943年12月1日 中美英發表"開羅宣言"
1943年11月-12月 蘇英美德黑蘭會議
1944年6月6日 諾曼底登陸,歐洲第二戰場開辟
1945年2月 蘇英美雅爾塔會議
1945年5月8日 德國簽定無條件投降書
1945年7月-8日 蘇美英舉行波茨坦會議
1945年9月2日 日本簽定無條件投降書
1945.10聯合國建立
1948 美國開始實行「馬歇爾計劃」
1949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立
1949.10.1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貳』 想了解世界歷史看什麼書最好

建議你看美國著名歷史學家斯塔夫里阿諾斯的《全球通史》 全球通史(上下第7版) (美)斯塔夫里阿諾斯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5-01出版)

全球通史全書材料新、范圍廣,除了政治、經濟外,還涉及軍事、文化、教育、宗教、科學技術等各個方面,並吸收了20年來世界歷史學研究諸領域的新成就,有強烈的現實感。自問世以來,贊譽如潮,被譯成多種語言流傳於世,可謂經典之中的經典。作者文筆雋永、筆力深厚、才思橫溢,整部著作前後一貫。這部通史被認為是第一部由歷史學家運用全球觀點囊括全球文明而編寫的世界歷史。
本書是斯塔夫里阿諾斯最重要的一部著作,分為《1500年以前的世界》和《1500年以後的世界》兩冊。作者採用全新的史學觀點和方法,將整個世界看做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的統一體,從全球的角度而不是某一國家或某一地區的角度來考察世界各地區人類文明的產生和發展,把研究的重點放在對人類歷史事件和它們之間的相互關聯和相互影響上,努力反映局部與整體的對抗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全書材料新、范圍廣,除了政治、經濟外,還涉及軍事、文化、教育、宗教、科學技術等各個方面,並吸收了20年來世界歷史學研究諸領域的新成就,讀來頗覺新穎,有強烈的現實感。所以,本書在20世紀中期一問世便立即被譯成多種文字,頗受好評。 美國許多大學已把《全球通史》作為大學基礎課程的教材,甚至連美國的許多軍校也把此書作為教材,規定每個學生在畢業前都要修這門課。這部通史被認為是第一部由歷史學家運用全球觀點囊括全球文明而編寫的世界歷史。 在今天這個時代,歷史可說已成為一個有機整體。因此,要對歷史的全貌有一個實際認識,不能不說個別的歷史已用處甚微。只有將各事件與總體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系一起揭示出來,指出其相似點和不同點,才有可能認識歷史的全貌;才能在研究歷史時,不僅得到樂趣,且有所裨益。

作者簡介
斯塔夫里阿諾斯是美國加州大學的歷史學教授,享譽世界的歷史學家,曾獲得過古根海姆獎、福特傑出教師獎秒各克菲勒基金獎等一系列學術榮譽。 雖然他以《全球通史》享譽世界,但實際上他著述頗豐,還有大量其他傷口為學術界稱道。 除《全球通史》外,斯塔夫里阿諾斯的作品還包括《1453年以來的巴爾干各國》 、《奧斯曼帝國:它是歐洲的病人嗎?》、《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歷史進程》和《源自我們過去的生命線:新世界史》等。

而且既然是通史,那就是按照時間順序來的,知識連貫,應該符合你的要求。

『叄』 在哪能查到各國的詳細歷史

《歐洲史》和《來亞洲史》挺不錯的自
齊世榮老爺子寫了本《15世紀以來世界九強的歷史演變》
你要的這幾個國家除義大利都有。
15世紀以來世界九強的歷史演變
作 者:齊世榮
出版社:廣東人民出版社
日 期:2005年8月
開 本:32 版 次:1次
頁 數:0頁
裝 幀:平裝
ISBN :7218049265

中共中央政治局進行第九次集體學習,聽取本書作者齊世榮教授就「15世紀以來世界主要國家發展歷史考察」這一題目進行講解。
教授就9個國家的發展歷程及國家興衰經驗、教訓進行了講解。這9個國家是: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前蘇聯、美國。
學習結束後,胡錦濤發表講話說:「我們要更加重視學習歷史知識,善於從中外歷史上的成功失敗、經驗教訓中進一步認識和把握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規律,認識和把握時代發展大勢,提高治國理政的才幹。」

『肆』 哪裡能看到各國解密的歷史檔案

1)樓主要是會翻牆的話,你可以上美國的國家歷史檔案館這個網站。裡面的版資料很全,有很權多解密文件。關鍵是你要能看懂。

2)如果不會,而你又是在北京那你就幸運了,你可以直接去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申請看解密文檔。如果你不在北京而在南京,那你也很幸運,你可以去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去申請看解密文檔。

3)如果都不是以上情況,那麼樓主你可以努力成為一名黑客,那麼你想看哪過文件就看哪國文件,不管他有沒有被解密,你都可以直接搞定!

樓主!加油!希望你能夠成為第三種!

『伍』 找歷史資料

馬背民族與中原政權

一說到中國歷史,大家就會想起黃河,長江,中原,江南,確實,中國歷朝歷代或者說中國的文明便是圍繞著這些江河地域發展起來的。但是,我們不能忘記西北的草原大漠,不能忘記東北的白山黑水,畢竟,在那裡的馬背民族一直影響著中國大地。

和中原的農耕民族不同,塞外還有關外的經濟是建立在馬背上的,游牧或游獵是他們的基石。這就決定了兩者的不同發展,農耕民族經濟穩定,適合聚居,這樣才能建立起真正的文明,古代文明大都是農耕民族建立起來的,他們種下莊稼,有了穩定的收成,有了積蓄,甚至不需要所有的人都去種田,於是產生了技工,產生了商人,甚至產生了貴族,城市也建立起來了。而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不同,他們以放牧為生,經濟極不穩定,一場普通的自然災害都能使一個部落陷入毀滅的邊緣,他們人口稀少,事實上他們的經濟也難以養活象農耕民族那樣的人口。以現代的角度看,那些游牧民族最好的選擇是放下牧羊的鞭子,拿起鋤頭,這也確實是早期人類發展的歷程。但是,還是有許多人沒有走向田園,而是留在了草原之上,繼續做著牧民。

現代有沙塵暴,而古代草原上也不是風調雨順,沙暴,雪災,瘟疫,隨便的一場災害就能使得游牧部落陷入絕境,即便沒有這些災害,他們的生活比起城中的貴族,田間的農民還是困苦的,草原只能生產馬,羊,牛,這些或許可以解決吃穿的問題,但是不能解決更多的需要,草原上沒有茶葉,沒有布料,沒有金屬。這些只有那些建立了文明的城裡人才有,他們需要那些,但是城裡人對草原上的東西並沒有那麼渴望,交換還是進行了,但是卻很不公平,至少牧民們是這樣覺得的,城裡的人欺騙了自己。這就好象工業文明產生後,第三世界國家面對發達國家一般。而且問題還要嚴重,現在的第三世界國家可以不進口發達國家的東西,還不至於餓死,而牧民們卻不能不要城裡的東西。牧民越來越窮,他們覺得城市裡的人實在太姦猾了,而當實在無法忍受的時刻,牧民終於沖向了城裡,沖向了農耕文明的地方。和現代發達國家和第三世界國家不同,古代的經濟和軍事卻是相反的,農耕文明經濟發達,軍事卻遠不如游牧民族,尤其是游牧民族的騎兵們。

好了,還是回到我們中國的話題上來,中國文明的發源地中原地區離草原並不遠,沒少受游牧民族的侵擾,甚至連周王朝的都城也被犬戎攻破過,真是糟糕的不得了,中原的統治者一直頭疼,游牧民族騎兵的戰鬥力是要高於農耕民族的,拿鋤頭的手比不上揮鞭子射箭的手,相對富裕的生活使得無論體質還是進取心上農民都比不上為了生存而戰的游牧民族,即便是由農民和貴族精選出來的士兵也一樣。事實上,早期的貴族便是專門作戰的戰士,但即使是這些戰士,也無法與游牧民族相比,只有憑借技術上的優勢,比如游牧民族沒有的兵器如弩,精製鎧甲,這樣才能佔得些許上風,但是這樣的上風很不穩固,游牧民族全民皆兵,而且全是騎兵,行動相當快速,而要農耕民族建立起專門與之作戰的部隊,人數上要佔優勢,是要花費足夠多的時間來訓練,甚至還要花費重金飼養和購買馬匹。這樣需要強大的經濟和組織作為保證。

幸好,農耕文明對於游牧部族還是有優勢的,這並不是體現在戰鬥力上,而是體現在組織制度上,畢竟,農耕文明在人數和經濟上遠遠占優,只需要一個組織制度來統合。

傳說中中國文明是在治水,對了,就是大禹治水中合力協同,形成了組織,而後的家族繼承製使得制度開始確立,在我們現在看來,那種制度自然是很過時的,但是在當時,那樣的制度能保證一個國家同心協力,一致抗外,而不用每次前一個國君死亡,為了爭君位先打一場內部混戰。而這點就是游牧民族最缺乏的。

中原文明尤其是秦始皇之後的中原文明,建立了一個相當有體系的組織制度,君王的權力不單是武力上的掌握,還有思想上制度上的支持,尤其是後者,是游牧民族所最缺乏的。游牧民族信奉的是:拳頭就是一切,武力決定一切的做法。他們的力量更多的消耗在爭奪內部的權力之中,而中原文明也樂見其成,因為游牧民族精力在內耗上,對中原的威脅就越來越小。匈奴的分裂,突厥的分裂,漢朝和唐朝都是下了不少工夫的,即便在其他各代,統治者也是採用這種做法來防止草原的威脅。(這也不單是中國,古羅馬對蠻族也是採用這種方式。)

先從漢朝說起吧,每次中原內耗作戰時,便是游牧民族整頓發展的最好時期,強大的秦朝滅亡,北方的游牧民族在幾場大規模戰爭之下,終於被匈奴統合,強大的匈奴帝國建立了,這是一個有史以來第一個對於中原占據優勢的草原帝國,這個帝國控制著整個中亞,漢朝對她也不得不低下高傲的頭顱,用和親這樣的方式來巴結。

萬幸的是,這個匈奴帝國統治基礎是薄弱的,整個匈奴帝國臣服於單於一人之下,但是此外並沒有確立完整的組織結構,一旦單於死亡,單是誰來繼承就要經過一番爭斗,而且匈奴自身也沒有確立完整的文化。假如匈奴當時滅了漢朝,也是無能力統治中原大地的,最有可能的是使中原象羅馬帝國一樣分裂,而自身也慢慢分裂,溶於各族之中。最典型的例子便是匈奴在歐洲,沖垮了羅馬帝國,但是卻建立不了自己的帝國,阿提拉死後馬上便分裂,相信在中國也是會如此。

匈奴帝國是建立在搶奪別人的勞動果實上的,他自身建立不了文明,這是一個悲哀,當然,這不代表他不能毀滅別人的文明,就象他們毀滅了古羅馬的文明一樣,幸好,他們面對的是漢朝。

現在說起中國強盛時期,那就要說到漢唐,盡管我認為從實際作戰能力上看,宋明並不很差,但是也確實要承認,漢朝那時的戰鬥力是極強的。

前文說到貴族其實是由戰士演變而來的,確實如此,春秋時期,作戰主要在貴族之間進行,為了體現自己的勇武和統治地位,或者說貴族的榮譽。(有點象日本武士和歐洲的騎士)貴族是不畏生死,奮勇無比的,而戰國時期戰斗已經以平民為主,但是這種精神還是保留下來了,之後的秦更是以尚武雄霸六國,而漢朝緊隨秦後,要論尚武精神,漢朝可不是安逸的宋明甚至唐可比擬的。(尚武精神在一定意義上就象徵著榮譽和紀律,象德國這樣的國度也是極度尚武的,德國的奇跡不能不說是有這種精神的關系,不過尚武精神和平民文化有點格格不入,畢竟兩者價值觀是不同的。)

不單是精神層面,漢朝時期中原的武器裝備科技水平也遠遠超過匈奴,匈奴的科技水平落後,許多物品需要從中原進口。漢朝和匈奴一開戰就禁止鐵器輸入匈奴,這一招相當靈驗,匈奴的裝備只能靠搶奪和從走私商人那高價贖買,這大大削弱了匈奴的戰鬥力。(實際上這一招歷代都用,一和外族交惡便禁止進出口,搞貿易禁運,屢試不爽,每次游牧民族和中原開戰後的和約都要求開互市之類的貿易場所。這和現在發達國家對不發達國家搞禁運是一樣的道理。)

即便如此,匈奴也是一個超級強國,事實上,這是蒙古崛起前中原政權所面對的最強大的敵國,就連唐朝的突厥也無法與之相比,滿洲更不值一提。而且游牧民族全民皆兵的優勢使得與之作戰的國家要付出巨大的代價,訓練裝備一個漢朝士兵的花費是無法與匈奴士兵比擬的。

本來,漢朝有一次快速解決戰斗,瓦解匈奴政權的大好時機。那便是馬邑伏擊,假如這次伏擊成功,就算不能全殲匈奴主力,只要能把單於這樣的統治核心一網打盡,那就可以了,這樣匈奴內部便會發生混亂,自己四分五裂,漢朝再分化利誘,打起來就方便多了,就象唐朝突襲東突厥,生擒頡利可汗,一舉搞定西疆一樣。可惜這次伏擊失敗,(第一次消滅單於那要等到陳湯的那次突襲了,所以陳湯對漢朝之功絕不亞於霍,衛這兩位名將。)使得匈奴和漢朝發生了大規模的全面戰爭,就象現代的總體戰,漢朝完全是依靠整體國力的優勢壓倒了匈奴。

不單如此,漢朝,無論是西漢還是東漢,他們都採用以夷制夷,分化打擊匈奴殘部和西域各政權,終漢一朝,西疆再也不能為禍中原,這是以後各朝包括唐朝也沒有作到的。

事實上,即便到了魏,中原也對西部游牧占據著完全的優勢,晉朝早期也是如此,著名的五胡亂華與其說是游牧民族攻入中原,還不如說是因為八王之亂造成中原權力發生真空,而把游牧民族吸引過來的。這次,是中原的組織結構發生了問題。

但是,即便如此,游牧民族的組織結構也沒有作好入主中原的准備,在進入中原的各游牧民族中,匈奴是最有組織,漢化最久的,也正是匈奴的主導擊垮了西晉,但是即便匈奴自身也不得不用「漢」這樣自欺欺人的政權稱號。(不過匈奴領袖自己都用「劉」這樣徹頭徹尾的漢姓,真難想像他們還有多少匈奴傳統。)

匈奴入主中原,但是他本身並沒有作好統治中原的准備,他根本無法象當年匈奴帝國那樣控制下面的戰士,所以等西晉滅亡後,五胡內部就開始分裂,自相殘殺了。

在歷史上,東晉是個常被忽視的時代,但是實際上我們要好好的感謝東晉,要不是東晉和之後的南朝支持這么多年,中原文明很可能就象古羅馬文明一樣被毀滅了。

實際上,東晉能支持這么多年,確實是一個奇跡,尤其東晉的戰鬥力令人吃驚,之後南宋號稱歷代最富的時期,但是對北方的金蒙都處於劣勢,但是東晉卻在一定程度保持著對北方的優勢,祖逖,桓溫,劉裕的北伐成果都是相當輝煌的。須知就在不久前的三國時期,東吳對北方還是以自保為主。

這其中自然有東晉在戰鬥力上和之前相比並沒有退步的關系,但是更重要的原因還是東晉在組織制度上的優勢,雖然東晉政權也不安定,屢有叛亂,皇族勢力不強,(每次北伐都有異心,祖逖除外。)但是以司馬氏為首,各士族為基礎的組織結構還是確立下來了,基本上還是一個穩定的政權,從一個程度上,還是一個占據正統的政權,(十六國涼這樣地處邊遠的國家都尊奉東晉為正統,早期的鮮卑慕容也尊東晉為主,就算前秦時期苻堅的大臣們都認為天命在東晉。)而北方一片混亂,各族爭斗不止,在這樣的情況下,才使得勢力並不強大的東晉每次北伐都能獲得豐厚的戰果,實際上幾次北伐都有恢復全部失地的時機,只是因為各種關系而沒有成功。(東晉的士兵還是以步兵為主,但是即便如此,比起宋朝的步兵也要強,所以說單純把宋打不過遼金蒙歸結為步兵對騎兵的弱勢是不對的。)

到了苻堅統一北方,這樣的實力可比東晉強得太多了吧。但是王猛臨死前對苻堅說:「東晉雖然遠在江南,但是它繼承晉朝正統,而且現在朝廷內部相安無事。我死之後,陛下千萬不要去進攻晉國。我們的敵手是鮮卑人和羌人,留著他們總是後患。一定要把他們除掉,才能保障秦國的安全。」

王猛是個相當傑出的政治家,看事物比較清楚,他很清楚看到雖然前秦統一北方,但是並不穩定,苻堅善待各族這是他個人的風度,但是這也造成內部復雜的勢力關系,內部各族都有異心,組織機構並不平衡,只是因為前秦一帆風順才被壓制下來。而這點恰好是東晉的優勢,東晉雖然實力不強,但是組織結構經過一段時期已經穩定下來了。(從這點上說,稱東晉為正統也沒有錯)假如在沒有整合的情況下和東晉對抗,就算戰勝,也很可能引發內部各族的野心,紛紛自立。

淝水一戰在戰役上有一定的僥幸成分,但是之後前秦的崩潰卻是自己造成的,拿淝水一戰和赤壁一戰比較就可知,單純從軍事角度上看赤壁戰敗曹操損失不亞於淝水的苻堅,但是曹操的北方並沒有受到很大影響,很快恢復了實力。而前秦因為一戰就分崩離析,這可見前秦是一個相當脆弱的組織。(之後中國歷代都有這樣的敗仗,但是敗國都沒有這樣的後果,尤其是在主攻的情況下。)

北方真正把組織完善那要等到北魏建立,然後全面漢化,採用漢族統治制度,這樣才慢慢統合了自己的組織結構,之後東西魏還有北齊北周的對抗那就是組織內部為了霸權而發生的戰爭了,並不影響他們組織結構的基礎,不過那時的北方已經不能稱之為游牧民族了,已經完全的漢化了。(不過即便這樣,北朝的組織結構也不能稱完全優於南朝,雖然宋代東晉後,實力日益下降,真正北方實力完全高於南方那要等到侯景亂梁,梁朝的基礎士族在這一仗中完全毀滅,梁朝被陳代,梁朝皇族後人投奔北方,這時北方已經對南方占據了絕對優勢,不過就算這樣,隋文帝對陳還是小心謹慎,不過那時陳還以正統居之,以外藩看待北方的隋,那就有點不識時務了。)

經過幾百年的戰火,隋唐皇朝建立了,這是一個混血的皇朝,但是在組織結構和文化上看,這是一個完全繼承了漢晉的中原王朝,而此時,中原文化還是要面對游牧民族的挑戰,不過現在的游牧民族不再是匈奴,而叫做突厥。

在開始前,讓我們先來看看組織制度的問題,有很多人有這樣的迷惑,為什麼少數民族如蒙古滿洲幾十萬幾百萬人能奴役漢族這么多年,為什麼人口眾多的中原政權要以全力應付草原上幾十萬邊疆牧民,為什麼當年南京無數平民戰俘自己被殺害,卻不起來反抗。其實道理很簡單,問題就在於組織的問題。

人類生活在群體中,在群體中,個人的能力是渺小的,傳說中的「萬人斬」只能在小說里出現,一般人能對付幾個人就很不錯了,不過,假如群體沒有組織,只是一般的烏合之眾,那力量不會疊加而是銳減的。軍隊是人類社會最有組織和效能的群體,在有組織的軍隊面前,一般的平民無組織的行動完全是做無用功,所以中原政權龐大的人口基數只能作為經濟實力和後備軍的象徵,其戰鬥力和游牧民族的幾十萬戰斗群體比起來高不到哪裡去。

幸好的是,中原政權一直在一般的組織制度上佔有優勢,先說說一般的組織制度,其實很簡單,我們有了工作進了公司,都要受老闆管轄,假如公司規模很大,那就要分層次,比如經理管多少人,主管管多少經理,總經理管多少主管,一層層上去,這樣才能保證公司的整體一致,中原政權在這點通過制度和文化將整個民族統合起來,這是優於游牧民族的地方。游牧民族大都是部落聯盟,鬆散的組織不能和中原政權相比,而匈奴帝國和突厥帝國雖然能用強力統合起來,但是沒有經濟和文化制度的保證,很容易被分化。

為什麼說很容易被分化呢,這和游牧民族的經濟有關,游牧民族大都散居,必要時才聚集起來,這樣分散的游牧方式始終讓游牧民族分成無數個部落,而各個部落都有其獨立性,除非用強力,否則很能使他們統合在一起。而中原政權農耕文化聚居方式適合管理。所以,游牧民族只要在草原上便不能改變他那種方式,而同樣的是,中原政權也無法使自己的統治方式用到草原上,漢朝用屯田屯軍的方式來保證自己的制度,那是算最有效的了,但是只要游牧民族還是游牧著的,他們就不可能漢化。而相對,他們來到了中原,農耕經濟決定了他們只有漢化才或者說中原化能生存下來。當然,這漢化有多有少,蒙古少一些,滿洲多一些。不過一般而言,中原的制度是比游牧民族制度先進,以前在草原是沒有施行的環境,到了中原還不用就是統治者有問題了。(此外,匈奴突厥不穩定的繼承製度也是其容易分裂的問題之一,而其根源便是他們分散的實力使得一人不能繼承全部力量,不過之後的契丹女真解決的比較好。)

也正是如此,當契丹得到了幽雲十六州,那就不單單是地理那麼簡單了,也等於和平完整的接受了中原的組織制度,尤其這個組織制度是得到幽雲十六州的經濟基礎支持的,這和以前歷代不同,以前歷代要不就是進入不了中原,根本受不到中原經濟影響,要不就是以戰爭的形式進入,經濟遭到極大的破壞,而游牧民族進來後進行漫長的重建,也就是漫長的漢化過程,而契丹卻和平接受了這一切。這使得他可以將自己的游牧民族和中原的制度文化慢慢融合起來,他的南院制度就是為了保持幽雲十六州的漢化本質,不單如此,契丹的繼承製度也開始漢化。從這刻開始,命運的天平向游牧民族傾斜了。

這時我們也許想,為什麼幽雲十六州的人民不起來反抗,可以用游擊戰爭呢,其實這和之後金,蒙古,清入侵時是一個道理,便是沒有組織。蒙古,清勝利的標志是什麼?不是他們消滅了所有反抗的人,而是消滅了宋明政權這樣有組織的反抗。要統治接手一個國家,並不是要把他們所有的人民殺死,這樣的做法就算再強的兵士也沒用,而是摧毀他們原來的組織核心力量,而建立自己的核心力量,比如說,一個公司,假如董事以上的領導層全部辭職,那公司會一下陷入混亂,而此時銀行或其他人接手只需要處理好中間階層的關系就行了,而不必要和所有的員工都一個個談心。也是這樣,蒙清只需要解決宋明的核心階級再用原來的制度接手,保證中間階層的管理就行了。所以,表面上是蒙清幾十萬人取代宋明幾千萬,其實就是核心階層換了而已,(而且少數民族是全族共治,這幾十萬的統治階層可比漢族的皇族多多了,)

這也是游擊戰打不起來的原因,試想,假如抗戰時國民政府和延安都被消滅了,那誰來領導那些游擊隊?只能各自為戰等著被消滅。而且游擊戰需要現代通訊技術的支持,古代只需要一個謠言,就能讓大家軍心渙散了。

不過,游牧民族的加強,並不一定要求中原政權的崩潰作為代價,假如中原的政權能夠保持原來漢唐的強勢,可惜,宋朝矯枉過正了。

唐朝的藩鎮割據實在影響太大,宋朝的建立者決心要用一個完善的制度來解決這樣的分裂情況,一定要把權力集中到中央手中。

中華大地能人何其多也,很快宋朝便找到了這個葯方,便是:重文輕武,壓制軍人,以文官治天下。

說實在話,這個葯方確實也不錯,假如沒有強大的外族,那這個方式確實可以保證國內政局以良好的文人政治繼續下去。問題的關鍵就是這個強大的外族從宋建立初始就存在並一直折磨著宋朝。

宋朝的單兵戰鬥力比起漢唐並不弱多少,現在常說騎兵拖了宋軍的後腿,但是問題便是,宋朝並不是因為財政困難到組建不起騎兵的程度,尤其在西夏建立之前,宋軍並沒有缺少馬匹的來源,何況宋軍以步兵為主並不意味著沒有騎兵。而且宋軍的軍事技術上占據著相當的優勢,那宋軍為何面對遼,金,宋卻屢戰屢敗呢?

問題在於在於宋朝的體制,因為唐朝藩鎮割據的問題,所以宋朝便限制軍人的權力,這確實沒錯,但是限制一旦成為了壓制便有問題了。你可以控制軍餉,限制軍人干政,限制軍隊隨意擴張,但是你絕對不能打擊軍人,讓軍人處於低人一等的地位。本來軍人這活就不是隨便就能做的,累死累活,還有生命危險。漢唐兩代軍人地位頗高,戰爭賞賜豐厚,而宋朝軍人地位一落千丈,宋朝軍隊龐大,技術精良,但是卻沒有戰鬥力。「好男不當兵,」社會精英都聚集到文人那邊,而且宋朝招募軍隊還有一大用處,便是收羅流散失業人員,怕他們惹事,等於花錢把他們養起來,而且還喜歡在小兵臉上刻印,這分明是把士兵看作小偷一般。而在組織核心的軍官方面,殺敵再多也比不過金榜題名,戰功好還要受猜疑,反是庸庸碌碌來的輕松,組織核心如此,還能指望軍隊有多強的戰鬥力?對付國內的盜賊或許還可以,遇到真正意義上的軍隊就不堪一擊了。

這時,遼國被金所滅,遼國的滅亡和北宋與金結盟倒確實關系不大,就算兩者不結盟,遼國也要被金滅亡,只是時間問題。不過,一個比遼國還要強大的帝國出現在宋面前了。

金崛起於東北,這個帝國的崛起實在令人眩目,其戰鬥力之強大令人吃驚,遼國當時並沒有太大的衰弱,完全是金的力量太強的關系,這其中女真人強大的學習力令人吃驚,和西北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不同,它是如此之快的吸收和消化著比自己先進的文化,要知道他們起兵前不久還是處於原始部族時代,前文說到遼國已經漢化程度極高,但是和金比,那又是差的遠了,彷彿來自東北高山黑水的他們比來自草原的游牧民族更容易接受外來文化。隨便開個玩笑,據說女真族是游獵為生,那這樣可比有時還牧羊的游牧民族更加厲害了,哈哈。

女真族擁有游牧民族的戰鬥力,又善於吸收別人的文化,尤其是他們的組織能力令人吃驚,金國和後來的清國的組織制度看起來並不完善,就拿八旗制度來說,各旗主的實力是相對獨立的,這很容易造成前代統治者死後內部分裂,金國初期的合議制度也是如此,但是他們居然都度過了這樣的難關,而且迅速漢化了自己的組織結構。當然,正如前文所說,來到中原後他們的經濟基礎改變決定了他們漢化的命運,而且漢族制度確實有利統治。

金國的南侵或許是蓄謀已久,或是臨時起意?這很難說,金國在滅了遼國之後,按理應該先消化自己的成果一段時期,而且完顏阿骨打在世時期金國對宋一直保持著友好的態度,直到阿骨打死後,金宋交惡。

宋朝對外族入侵方面,體現了他的組織制度應對危機的不完善,各臣各執一詞,互不相讓,甚至是為了爭吵而爭吵,陷入完全的黨爭而非對現實的考慮中去,為了擁護自己的主張,不惜拖別人的後腿,這就象以前的游牧民族一樣,內部首先分裂了。我們看看漢朝時期,漢武帝考慮和匈奴作戰時,許多大臣也是紛紛反對,但是一旦正式開戰,沒有埋怨的,全體投入對匈奴的作戰。比如韓安國,當年反對與匈奴開戰甚烈,但是一旦開戰,仍舊沖在前線作戰奮勇殺敵。

或許還是重文輕武惹的禍,朝廷政策由文人制定,但是一旦作戰,殺敵的有功的都是將領和支持開戰的大臣,而且戰爭的勝利還標志著自己的失勢,而且宋朝文人不會帶兵,不象漢唐文武相差不大,許多人都是能文能武,就算自己政見不被用,依然可以戰場殺敵立功,而宋朝文人一旦自己的政見不被用就可能淪落一輩子,為了防止這樣的情況,寧願拖別人的後腿。北宋末期,政局尤其混亂,指揮也混亂不堪,使得被金兵輕易攻破開封。

從金兵的行動中我們可以見到組織核心的重要性,金兵將大多數的宋朝皇族俘虜,以至高宗無後還要從太祖一脈尋找繼承人,假如高宗沒有逃出,那被公認的組織核心便沒有,之後各立山頭,被金國各個突破的可能性就很大了。而且高宗初年的組織能力確實不錯,南宋得以保持,高宗功不可沒。

從另一邊說,金國也沒有作好完全接管宋國的准備,他們後來扶植傀儡政權也是為了自己的漢化和全面接管做准備。(記得抗戰時期的傀儡政權嗎?兩者極為相似。)

這時,宋軍被限制的戰鬥力便體現出來了,金兵短時期不能控制所有的地區,給了宋軍組織的時間。宋軍其實並沒有受到太大的打擊,關鍵是統治核心的消失一時間群龍無首,南宋政權的建立,使得宋軍有了統一的組織,可以對金軍反擊,而在此時,私兵的組織力量體現出來。

原來的宋軍,將兵是分離的,而且兵源很差,良莠不齊,這樣再好的裝備給一群臨時組織起來的烏合之眾也是糟蹋,而南宋初年的混亂後重整,各路將軍有了組織和訓練軍隊的權力,兵源因為反擊的號召也得到極大的改進,軍隊組織得到了很大改進,象岳飛、韓世忠、劉琦這樣的軍隊戰鬥力就是很強的。其實終南宋一代,有戰鬥力的大都是私家兵。(即自己招募組織的兵。)不過南宋的整體組織一直沒有改進,大戰役的組織混亂還是一直存在,無論是對金還是對蒙古。

女真族是個奇怪的民族,一方面極快的漢化,另一方面極力保持自己和漢人的區別,或許是認為這樣就能保持自己的獨立性吧,不過他對西邊的統治則和中原政權沒什麼兩樣,就是分而治之。不過到了蒙古崛起後,這招就不靈了。

『陸』 世界按年份歷史事件詳細資料

世界歷史大事年表
14-15大約三百萬年前 地球上出現人類
公元前3100年左右 埃及形成統一的奴隸制國家
公元前3000年左右 兩河流域出現奴隸制城市國家
公元前3000年代中期 印度河流域哈拉帕文化
公元前2100年左右 埃及奴隸河貧民大起義
公元前1894年 古巴比倫王國建立
公元前1000年左右 努比亞建立奴隸制國家
公元前594年 雅典的梭倫改革
公元前六世紀 居魯士統一波斯,佛教在印度產生
公元前539年 波斯佔領巴比倫
公元前525年 波斯滅埃及
公元前509年 羅馬成立貴族專政的奴隸制共和國
公元前330年 波斯被馬其頓滅亡
公元前三世紀 摩揭陀國統一印度大部分地區
公元前73-71年 斯巴達克起義
公元前27年 屋大維建立羅馬的元首制,共和國轉為帝國
公元前後 朝鮮半島出現高句麗奴隸制國家
公元初 東非阿克蘇姆奴隸制國家興起
公元一世紀 基督教產生
公元三世紀 日本大和奴隸制國家興起
313年 基督教在羅馬取得合法地位
四世紀 北非發生"阿哥尼斯特"運動
378年 西哥特人在阿德里亞堡擊敗羅馬軍隊
395年 羅馬分裂為東西兩部
410年 西哥特人一度佔領羅馬
476年 西羅馬帝國滅亡,西歐奴隸制度崩潰
六世紀初 法蘭克王國建立
622年 穆罕默德從麥加出走麥地拉,伊斯蘭教紀元
八世紀中葉 阿拉伯帝國形成
646年 日本大化改新
676年 新羅統一朝鮮
九世紀早期 英吉利王國形成
843年 查里曼帝國分裂,法蘭西、德意志、義大利雛形產生
九世紀 封建制度在西歐確立
962年 神聖羅馬帝國建立
1054年 基督教會分裂
1066年 法國諾曼底公爵征服英國
十一世紀中葉 迦納王國全盛時期
1192年 日本幕府政治建立
十三世紀 衣索比亞封建國家興起
十四世紀 馬里王國全盛時期,義大利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14世紀末朝鮮王朝建立
14-17世紀世紀歐洲文藝復興運動
1337年 英法百年戰爭開始
1358年 法國農民起義
1381年 英國瓦特。泰勒起義
1453年 東羅馬帝國滅亡,英法百年戰爭結束 1487-1488迪亞士遠航到達非洲南部沿海
1492哥倫布遠航到達美洲
1497-1498達伽馬遠航到達印度
1519-1522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
16世紀早期印度莫卧兒帝國建立
1520-1570西歐宗教改革
1566-1581尼德蘭革命
1600英國東印度公司建立
17世紀初期荷蘭侵入印度尼西亞,法,英,荷開始在北美掠奪殖民地;德川幕府開始統治日本
1640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
1688英國光榮革命,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統治確立
17世紀英法成為販賣奴隸的主要國家
1689俄國彼得一世開始改革
17時機後半期法國路易十四開始改革
17時機後半期牛頓力學體系確立
18世紀中期普魯士腓特烈二世改革
18世紀中後期奧地利特雷西亞女皇和約瑟夫改革
18世紀60年代英國工業革命開始
1775-1783北美獨立戰爭
1776北美大陸會議發表《獨立宣言》,宣布美利堅合眾國獨立
1785瓦特的改良蒸汽機投入使用
1789.7法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
1792.9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成立
1793.6-1794。7法國雅各賓派專政
1794法國熱月政變
1799拿破崙發動「霧月政變」
1804海地宣布獨立
1804拿破崙稱帝,法蘭西第一帝國開始
1810-1826拉丁美洲反對西班牙殖民統治的獨立運動
1815維也納體系的確立
1830法國七月革命
1831,1834法國里昂工人起義
19世紀30年代法拉第證明了電磁感應現象
1836-1848英國憲章運動
1844德意志西西里工人起義
1848.2《共產黨宣言》發表
1848-1849 1848年歐洲革命
1853-1856克里米亞戰爭
1857-1859印度民族大起義
19世紀中期達爾文創立生物進化論學說
1861俄國農奴制改革
1861-1865美國內戰
1864第一國際成立
1868日本明治維新開始
1870-1871普法戰爭
19世紀70年代初義大利統一最終完成
1871德意志統一最終完成
1871.3-5巴黎公社
19世紀70年代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
1881-1899蘇丹馬赫迪反英大起義
1882德意奧三國同盟形成
19世紀80年代法國最終確立了對越南的統治
1889第二國際建立
19世紀末20世紀初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完成向帝國主義過渡
20世紀初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形成
20世紀初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
1903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
1905-1908印度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漲
1907英法俄協約的最後形成
1910日本正式吞並朝鮮
1910-1917墨西哥資產階級革命
1914-1918第一次世界大戰
(20世紀初到20世紀90年代)
1917.11.7(俄歷10月25日)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
1918.11德國十一月革命爆發
1918-1922印度民族解放運動高漲
1919-1922土耳其凱末爾革命
1919.3.1朝鮮三一運動
1919.3匈牙利蘇維埃共和國建立
共產國際建立
1919.1-6巴黎和會
1921.11-1922。2華盛頓會議
1922.10墨索里尼在義大利上台
1922.12蘇聯成立
1925.10洛迦諾會議
1929-1933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
1931.9.18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九一八事變
1933.1希特勒在德國上台
1933.3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實行新政
1935共產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
1935-1936衣索比亞抗擊義大利侵略的民族解放運動
1936-1939西班牙反對法西斯的民族革命戰爭
1937.7.7中國全面抗日戰爭的開始
1938.9慕尼黑會議
1939.8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1939.9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1940.6法國投降
1940秋不列顛之戰
1940.9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簽訂
1941.6蘇德戰爭爆發
1941.12太平洋戰爭爆發
1941秋大西洋憲章
1942初《聯合國家宣言》形成反法西斯同盟
1942莫斯科保衛戰
1942.6中途島戰役
1942.7-1943。2斯大林格勒戰役
1943.12.1中美英發表《開羅宣言》
1943.11-12蘇美英舉行德黑蘭會議
1944.6美英軍隊在諾曼底登陸,歐洲第二戰場開辟
1945.2蘇美英舉行雅爾塔會議
1945.5.8德國簽訂無條件投降書
1945.9.2蘇美英舉行波茨坦會議日本簽訂無條件投降書
20世紀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開始
1945.10聯合國建立
1947美國提出杜魯門主義
印巴分治,印度,巴基斯坦獨立
1948以色列建立,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
美國開始實施馬歇爾計劃
1949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建立
1949.10.1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
1950-1953美國侵略朝鮮戰爭
20世紀50年代初-70年代初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史上的黃金時期
1954《關於恢復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內瓦協議》簽字
1955亞非國家召開的萬隆會議
華沙條約組織成立
1956波蘭波茲南事件,匈牙利事件
第二次中東戰爭(蘇伊士運河戰爭)
1959古巴革命取得勝利
1960非洲有17個國家獨立,這一年被成為「非洲獨立年」
20世紀60年代初不結盟運動形成
20世紀60年代初-1973美國侵略越南的戰爭
20世紀60年代中期七十七國集團產生
20世紀六七十年代亞洲出現經濟發展迅速的國家和地區
1967歐洲共同體成立
1968蘇聯出兵佔領捷克斯洛伐克
1971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地位得到恢復
1972.2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上海公報發表
1973美國在《關於在越南結束戰爭,恢復和平的協議》上簽字
第四次中東戰爭
1979中美建交
20世紀80年代末東歐劇變
1991蘇聯解體
1992北美自由貿易區形成
1993歐洲聯盟建立
1994北美自由貿易區正式成立
1997東南亞爆發金融危機
1999北約轟炸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
2003美國入侵伊拉克

『柒』 急需歷史資料

1640(崇禎十三)年,浙江省景寧知縣徐日隆督導,在縣治磊石為城,周二里余,開行內春、小容東、大南、小南、西門、承恩六門。
1641年是一個平年,是農歷庚辰年,是龍年。年號:明思宗崇幀十四年。它的第一天在星期二開始。以下為本年發生大事
http://ke..com/view/2227441.htm
1642年http://ke..com/notexists?word=1642%C4%EA
在網路和維基里輸入年份查找,這300多年的世界大事都有。

『捌』 【100分】求一些可以查閱中世紀歐洲歷史的資料網站。

查資料一般鳥文維基網路就很全。
純資料發現一家叫戰爭歷史的網站也不錯(historyofwar.org)。
其他討專論軍事的壇子就是飛揚或者超大之類的,米爾軍情網也不錯。屬
還要更多你就看他們下面的友情鏈接好了。

『玖』 從哪裡能查到詳細的歐洲歷史

歐洲中世紀簡介- -

中世紀(約395年—1500年),是歐洲歷史上的一個時代(主要是西歐),由西羅馬帝國滅亡開始計算,直到文藝復興之後,極權主義抬頭的時期為止。「中世紀」一詞是從15世紀後期的人文主義者開始使用的。這個時期的歐洲沒有一個強有力的政權來統治。封建割據帶來頻繁的戰爭,造成科技和生產力發展停滯,人民生活在毫無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紀或者中世紀的早期在歐美普遍稱作「黑暗時代」,傳統上認為這是歐洲文明史上發展比較緩慢的時期。

另外一種觀點認為:一直到公元九世紀,絕大多數的近古(Late Antiquity)學者都按照聖奧古斯丁的觀點,認為人類是處於歷史的第六個階段也是最後一個階段,即《聖經》在「啟示錄」里預言的「末日」,故而有黑暗之意;一個被歷史學家普遍接受的說法是,「中世紀黑暗時代」這個詞,是由十四世義大利文藝復興人文主義學者彼特拉克所發明的。他周遊歐洲重新發掘和出版經典的拉丁和希臘著作,志在重新恢復源本羅馬古典的拉丁語言,藝術和文化,對自公元四一零年羅馬淪陷以來的變化與所發生的,認為不值得研究。人文主義者看歷史並不按奧古斯丁的宗教術語,而是按社會(學)的術語,即通過古典文化,文學和藝術來看待歷史;所以人文主義者把這九百年古典文化上發展的停滯時期稱為「黑暗的時期」。

彼特拉克把歐洲歷史分為兩個階段:一是古羅馬與古希臘時期;二是「黑暗時期」。人文主義者們也相信,總有一天羅馬帝國會再次興起,重新恢復古典文化的純潔性。十四世紀末與十五世紀初,人文主義者們認為一個現代時期(Modern Age)已經開始了,所以從邏輯上來講,一個「中世紀」已經形成了。

因此,自起人文主義者起,歷史學家們對「黑暗的時期」和「中世紀」也多持負面觀點。在十六與十七世紀基督教新教徒的宗教改革中,新教徒們也把天主教的腐敗寫進這段歷史中。針對新教徒的指責,天主教的改革者們也給出了一幅與「黑暗的時期」相反的圖畫:一個社會與宗教和諧的時期,一點也不黑暗。而對「黑暗時期」許多現代的負面觀念是來自於,十七與十八世紀啟蒙運動中的康德和伏爾泰的作品中。

十九世紀初, 浪漫主義運動轉變了這種對「黑暗的時期」負面一邊倒的趨勢。它給出了一幅祥和的圖畫:社會和環境的和諧,紮根於大自然的生活;同時也回應啟蒙運動中的理性主義以理性完全超越感性的作法,以及由正在興起的工業革命所帶來的環境破壞與污染。浪漫主義者對待「黑暗時期」的觀點,仍可以在今天的一些慶祝那個時期文化活動與節日中,通過所展示出來的風俗與發生的歷史事件中看到。

浪漫主義運動後的十九世紀下半個世紀,考古學取的了很大的進展,許多不為以前的學者所知的歷史文獻與文物被挖掘和整理出來。而1939年發現的公元六二五年代的薩頓骺(Sutton Hoo)寶窟,以及中世紀研究的著名學者查理哈斯金(Charles H. Haskins)的研究發現,使得「黑暗時期」看上去不再是一個合適的詞彙。二戰以後,在英語國家中的專業學者文獻里,「黑暗時期」這個詞漸漸地消失。

查理哈斯金寫道:「歷史的連續性排除了中世紀與文藝復興這兩個緊接著的歷史時期之間有巨大差別的可能性,現代研究表明,中世紀不是曾經被認為的那麼黑,也不是那麼停滯;文藝復興不是那麼亮麗,也不是那麼突然。義大利文藝復興運動之前,有一個類似的運動,即便它不是那麼廣傳。

所以,原來的「中世紀黑暗時期」現被改為專指公元四一零年(或四五五年)到公元七五四(或八零零年)這段歐洲歷史。

歷史

中世紀的城堡隨著西羅馬帝國被日耳曼人所滅,相繼出現了一批蠻族國家。先後有法蘭克、倫巴德、奧多亞克、勃艮第、汪達爾-阿蘭、東哥特、西哥特、盎格魯·薩可遜等王國建立。王國之間戰爭不斷,其中盎格魯·薩可遜、法蘭克王國存在的時間比較長。

作為日耳曼人一支的法蘭克人,在486年打敗高盧軍隊,由克洛維建立起墨洛溫王朝的統治。克洛維通過和羅馬梵蒂岡的聯合,佔領了羅馬帝國在高盧的全部領土。隨著法蘭克王國不斷的擴張,到了6世紀中葉,征服了勃艮第、圖林根、巴伐利亞和薩可遜的一些部落,成為當時西歐最強大的國家,並建立了封建采邑制。751年,宮相矮子丕平成為法蘭克國王,建立了加洛林王朝。在查理大帝統治期間國力達到最盛,吞並了倫巴德王國,奪取西班牙邊區,佔領東巴伐利亞,征服阿瓦爾汗國,西歐的大部分土地都成為了法蘭克王國的領土。查理大帝死後,法蘭克王國發生兄弟戰爭而分裂,在843年8月簽訂《凡爾登條約》經國家分為西法蘭克王國、東法蘭克王國和義大利王國,現代的法國、德國和義大利的疆域就是以這個條約為基礎的。

日耳曼人的另外一支盎格魯人、薩克遜人、朱特人在5世紀中葉進入大不列顛群島,在6世紀末,7世紀初,形成了7個王國,英國歷史上稱為七國時代。829年,威塞克斯王國吞並了其他6個王國,從此誕生了英格蘭(England)。1066年,法國諾曼底公爵威廉以親屬關系要求繼承王位,遭到拒絕後,以武力奪取了英王之位,稱為「征服者威廉」(即威廉一世),建立了諾曼底王朝,但是這也造成了日後百年戰爭的根源。在亨利一世(1100年 - 1135年)統治時期,隨著王權的加強,社會矛盾激化。1215年約翰(無地王)被迫簽署《自由大憲章》。1264年的內戰期間,亨利三世被西門·德·孟福爾俘虜。1265年孟福爾召集國會,成為英國議會的開端。從1343年起,貴會分成了由貴族組成的上院和代表騎士、市民的下院,確立了議會君主制。與此同時,西法蘭克王國演變成了法蘭西王國,並加強了王權,羅馬梵蒂岡被迫遷往法國南部的阿維農,並自上而下召開三級會議(一級為高級教士,二級為貴族,三級為富裕的市民),也形成了議會君主制。

德國的前身東法蘭克王國地方政權很強大。911年加洛林王朝結束後,國王由地方權貴選出,但更多是名譽,國王的權利和地方諸侯平等。這個特點被歷史學家認為是其熱衷於對外擴張的原因。951年,奧托一世率軍佔領了倫巴德地區,其後的奧托二世進軍羅馬。1155年腓特烈一世攻佔米蘭,教皇為其加冕,成為神聖羅馬帝國,全盛時領土包括了德意志全境,義大利中、北部,西西里島,捷克、瑞士、愛沙尼亞、普魯士。在腓特烈一世遭到15個城市聯合抵抗(即倫巴第聯盟),並被打敗。腓特烈一世在第三次十字軍東征時溺水而死,佔領區也紛紛獨立。

文化
義大利一直不能統一,羅馬教皇為了保持自己的獨立地位,建立了教皇國,並且偽造了《君士坦丁贈禮》文件,聲稱當年君士坦丁大帝把羅馬城,拉特蘭宮等地交給了教皇。教會統治非常嚴厲,並且控制了西歐的文化教育。教士不能結婚,主張禁慾,要求人們將一切獻給上帝才能死後上天堂,另一方面聖職買賣現象又很嚴重。宣揚三位一體、原罪說等經院哲學,嚴格控制科學思想的傳播,並設立宗教裁判所懲罰異端,學校教育也都是為了服務於神學。在教皇格高列里一世(590年 - 604年)時期,古羅馬圖書館也被付之一炬。

在德國宗教改革後,義大利產生了文藝復興運動,並擴展到歐洲很多國家。這是涌現出了許多哲學家、文學家、藝術家和科學家,像但丁、薄伽丘、列奧納多·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馬基雅維利、莎士比亞、塞萬提斯、哥白尼、布魯諾、伽利略、開普勒、哈維、弗蘭西斯·培根等等。

經濟

12世紀波恩市的建設情景。(現藏於波恩市立圖書館)中世紀時的經濟主要是封建制的庄園式自然經濟。出現了一批商業城市:巴黎、里昂、都爾奈、馬賽、科隆、特里爾、斯特拉斯堡、漢堡、威尼斯、熱那亞等等,形成了一個以地中海為中心的貿易區。16世紀以後,興起了工場手工業,最初是佛羅倫薩,隨後是佛蘭德爾,而圈地運動使英國迅速發展。這種經濟模式加速了貿易,從而發生了地理大發現,發現了美洲新大陸。工場手工業也使進行戰爭的武器產生了飛躍,火炮和毛瑟槍逐漸代替了騎士的刀劍,也使舊式的城堡喪失了防禦能力。而工場手工業業催生了資本主義經濟。
宗教信仰

歐洲最主要的宗教是基督教,它分為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三大派。基督教在公元之初誕生於西亞,當時處於羅馬帝國境內,由於基督教教義鼓吹入與人之間的忍耐和寬容,符合帝國統治者的利益,因此逐漸得到羅馬帝國統治者的承認和支持。至公元4世紀,基督教已成為羅馬帝國的統治宗教。

1054年,基督教分裂為東西兩派:一派是由羅馬教皇直接控制的、以拉丁語地區為中心的天主教;另一派是由拜占庭為中心的東正教。

東正教自稱正教,在宗教儀式中使用希臘語(但也允許使用地方民族語言),所以又稱希臘正教。見世紀末,莫斯科都主教宣布脫離君士坦丁堡,成為使用古斯拉夫語的俄羅斯正教。18世紀時,東歐一些國家的正教也陸續脫離君士坦丁堡而自主。

16世紀時,天主教再度分裂。這次宗教分裂是以新興資產階級反對封建制度為背景,實質上包含有政治內容。1517年德國人馬丁·路德發表了《九十五條論綱》,抨擊教皇出售贖罪券,成為這場宗教改革運動的標志。從此宗教改革運動在歐洲迅速蔓延開,嚴重地打擊和動搖了羅馬教廷的統治。

路德教派是16世紀宗教改革運動的前驅,但它屬於運動中的溫和派,在德國及北歐各國廣為流傳。15—16世紀,由於德國農民、手工業者不堪忍受封建諸侯和教會的專橫統治與殘酷剝削,甚至一些中產階級和下層教士也瀕臨破產,終於在1524—1525年爆發了史稱「德國農民戰爭」的農民大起義,以閔采爾為代表的下層教士積極參加起義,除提出廢除農奴制、減輕稅賦和德役以及歸還過去奪自村社的土地、森林和牧場外,還提出農民有權選舉本教區的牧師等。可是,當農民起義嚴重地打擊了封建專制統治和動搖了教會地位的時候,以馬丁·路德為首的宗教改革運動的鼓吹者們卻公然站到諸侯、貴族方面,支持他們對起義農民進行殘酷鎮壓。

法國人加爾文也是16世紀歐洲宗教改革家,並成為加爾文派的創始者。該派代表新興資產階級的利益,是宗教改革運動中的激進派。宣稱做官執政、蓄有私產、經商贏利、放債取息同擔任教土職務一樣,均可視為受命於上帝。主張建立新教教會,廢除主教制度,用資產階級共和式的、政教合一的長老制度來代替。認為人有了信仰才能得救,聖經是唯一的准則。宣揚上帝預定說,認為自人類始祖亞當犯罪後,整個人類的本性都已敗壞,人類自身無力自拔,由上帝預先安排好人類的命運。加爾文主義得到日內瓦資產階級的擁護,因為他的主張和信條符合當時資產階級激進派的要求,改革將使教會實權脫離封建主的控制而落入資產階級手中。此後,加爾文派廣泛傳播於瑞士、法國、荷蘭和蘇格蘭等地。

宗教改革運動中從天主教中游離出來的第三個新教宗派是英國的聖公會。16世紀前半葉,英國國王亨利八世為了加強王權,對羅馬教皇干預英國事務日益不滿。新興資產階級和開明新貴族也渴望削弱教會特權,剝奪教會財產。與此同時,英國和西班牙正在爭奪海上霸權,出於政治需要,亨利八世決定廢黜原系西班牙公主的王後,而羅馬教皇需要得到西班牙王室的支持,因此不準亨利離婚。以此為借口,1533年亨利八世與羅馬教皇決裂,下令禁止英國教會向羅馬教廷繳納歲貢。1534年又促使英國國會通過「至尊法案」宣布英國教會不再受羅馬教廷統治,國王為英國教會的最高首腦,擁有任命神職人員、決定教義的權利等。但初期仍保留了天主教的大部分重要教義、主教制度和宗教儀式。17世紀以來,受到加爾文派的較大影響。

目前,除羅馬尼亞人外,歐洲羅曼語民族的義大利人、法蘭西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弗留利人、瓦隆人、普羅旺斯人、加泰隆人、加利西亞人、瑞士義大利人等多信奉天主教,日耳曼語民族中的奧地利人、荷蘭人、佛拉芒人。部分德意志人、盧森堡人信仰天主教,斯拉夫語民族中的波蘭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克羅埃西亞人、斯洛維尼亞人、多數西烏克蘭人和部分白俄羅斯人也信仰天主教。此外,在愛爾蘭人、布列塔尼人、巴斯克人、部分匈牙利人、部分拉脫維亞人、立陶宛人和部分阿爾巴尼亞人中也流行天主教。

東正教流行於東南歐。希臘人、羅馬尼亞人和南部斯拉夫人中的保加利亞人、塞爾維亞人、馬其頓人、黑山人以及少數阿爾巴尼亞人信奉東正教。原蘇聯歐洲部分的多數居民,如俄羅斯人、烏克蘭人、大部分白俄羅斯人、莫爾多瓦人、馬里人、部分愛沙尼亞人、部分拉脫維亞人、部分楚瓦什人、摩爾達維亞人信奉東正教。

新教主要流行於北歐、中歐和大不列顛。瑞典人、挪威人、芬蘭人、丹麥人、冰島人、蘇格蘭人、大部分德意志人、部分拉脫維亞人和部分愛沙尼亞人信奉路德派;荷蘭人、瑞士人和德意志人信奉加爾文派;英格蘭人信仰美國國教(聖公會)。

此外,歐洲只有一小部分人,如歐洲部分土耳其人、撥超人、波斯尼亞人、部分阿爾巴尼亞人、部分保加利亞人和部分吉卜賽人信奉伊斯蘭教。

歐洲的猶太人仍然保持猶太教的信仰。

上述情況只能說明現代宗教分布的一般情況,事實上,在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宗教信仰都不是單一的。即使某些國家基本上屬於單一民族的國家,絕大多數居民都信仰某一相同的宗教,也往往有少數人信仰其他宗教,總之,宗教信仰的分布是十分復雜的。

今天,同世界上許多地區一樣,歐洲人中也有越來越多的人放棄了宗教信仰,這在東歐國家尤為明顯,許多人都已成為無神論者。在歐洲其他地區,宗教影響也日趨下降,連在天主教統治占絕對優勢的義大利,做彌撒已成為中老年人的事,許多青年人對繁瑣的宗教儀式不再感興趣(不過大多數婚禮仍在教堂里舉行)。又如在荷蘭,1971年進行人口普查時,大約有20%的居民承認自己是無神論者,其首都阿姆斯特丹有50%的人自稱沒有宗教信仰。在英國和法國也約有1/3的居民不再傳教。

『拾』 什麼網站可以查到比較全的世界歷史,而且查找過程簡單的

冬瓜切碎丁復放入砂鍋,再倒制入1:1的黃酒和水,將冬瓜煮爛後撈出,晾涼之後用紗布包裹濾出汁液,再將汁液倒回鍋中熬制,變稠以後即可。每晚洗臉後塗抹,晾乾之後不要洗掉直接睡覺,第二天早晨再清洗。 只要堅持用冬瓜面膜二十多天就可以見效,到時候細嫩白皙就非您莫屬了

閱讀全文

與查世界歷史資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