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歷史上哪個朝代的謀士和武將最多都有誰
所謂的謀士和武將都是大爭之世的產物,沒有戰爭,謀士和武將就難以發揮他們的價值,也就不可能有青史留名的機會。所以在春秋戰國時期這個大動盪時代的謀士和武將是最多的。
此時期著名武將有:
春秋時期
1、先軫:《左傳》第一名將。城濮之戰是中國最早的誘敵深入的戰例,淆之戰是最早的包圍殲滅戰。晉國百年霸業的奠基人,先軫是中國兵家謀戰的祖師。
2、荀罃:春秋中期難得的名將,晉悼公復霸的頭號功臣。三駕服楚,是晉對楚優勢最明顯的時期。
3、伍員、孫武:這兩人實在不好分開。五戰拔郢,千里閃擊,3W破20W,這樣的戰例在中國是空前的。其中,孫武著有《孫子兵法》,被奉為「兵聖」
戰國:
1、吳起:戰國第一牛人。軍政一把抓,到哪個國家哪個國家強大,哪個國家失去他就要元氣大傷好一陣。吳起歷來和孫武齊名,被奉為「亞聖」
2、白起:戰國殲滅戰第一人,殺人克敵無數,但沒有打出過明顯的以弱克強、以少克多的戰例,稍遜吳起,政治能力也比不上吳起,屈居第二。
3、樂毅:以微弱之燕下齊70餘城。諸葛亮的偶像。
4、孫臏:經典的「圍魏救趙」,對手龐涓也絕對不弱。圍魏救趙,幾千年後來看依然是完美無暇的策略,難怪毛主席評:「圍魏救趙,千古高手」
5、廉頗:老廉頗確實很厲害,攻必克戰必取。長平之戰後,靠著趙國殘余的兵力竟然可以打到燕國國都!很厲害。
6、李牧:這個人應該很熟了吧。用奇計破匈奴十餘W,然後數次打敗強秦,是戰國後期優秀的將領。
7、魏無忌:無忌公子兩次合縱,讓六國滅亡的時間推遲幾十年。
著名謀臣有:
1寧越
戰國時齊人攻打廩丘,趙國派孔青率領死士前往救援,抵禦齊人,結果大敗齊軍,俘獲齊軍戰車兩千輛,將三萬具齊軍的屍首葬成兩座大墳。
寧越對孔青說:「這些車輛、屍首若不加利用太可惜了。不如把齊兵的屍首還給齊人,在齊國境內再發動一次無形的戰役,讓戰車能發揮另一種運輸的功能,而齊國的府庫就會因掩埋這些屍首而耗竭。」
孔青說:「萬一齊人拒絕收屍,那該怎麼辦?」
寧越說:「率軍出征作戰,不能得勝,是罪一;只准百姓出征,不準百姓返國,這是罪二;不肯接納戰死沙場百姓的屍首,這是罪三。有這三罪,百姓就會怨恨君主,無心盡忠君主,君主無法驅使百姓效力,這就叫二次進攻。」
寧越可算是個文武雙全的人,用武能以力取勝,用文能以德取勝。
2蘇秦
效力於 昭王,表面上主張合縱,聯合了除秦外的各國,實際上是挑撥各國與齊國的關系,長期蒙蔽齊愍王,挑唆齊國滅宋,消耗國力,最終導致樂毅聯軍伐齊成功,但他在伐齊前事情敗露而被殺。《戰國策》中涉及的36篇。
3杜赫
《戰國策》中關於杜赫的文章有5篇。
杜赫想讓東周重用景翠,就對東周君說:「您的國家很小,傾盡您的珍寶侍奉顯赫諸侯的籠絡人心的方法,不是太適合,應該好好反思一下。比如張網捕鳥,把網設在沒有鳥的地方,永遠也不會捕到鳥;把網設在鳥多的地方,容易使鳥驚覺,又會把使鳥驚飛。只有把網設在有鳥而鳥不多的地方,才會捕到很多鳥。如今您把錢花在聲名顯赫的人身上,可這些人卻瞧不起您;把錢花在普通人身上吧,您對這些人指望不了什麼、無所企求,又浪費錢財。君王只有把錢花在暫時窮困潦倒,現在並不顯赫,將來一定成大器的人身上,才能實現自己的願望。
4齊名
東周臣,後來到楚、秦、韓尋求發展,縱橫家。《戰國策》中涉及的5篇。
5周最
周公子,侍奉秦昭王。其能力較強,但私慾也很重,時刻不忘為自己謀利,所以成不了大事。《戰國策》中涉及的21篇。
齊國派周最出使韓國,脅迫韓國任命韓擾為相國,罷免公叔。周最為此很苦惱,他說:「公叔和周君的關系很好,派我出使韓國,使韓國廢掉公叔而立韓擾為相。俗話說:『人在家裡生氣,一定會把怒容在大庭廣眾之下表露出來。'如果公叔怨恨齊國,那是沒有辦法的事,可是他一定會和周君絕交從而痛恨於我呀。」史舍勸道:「您就去吧,我會讓公叔尊重您的。」
周最來到了韓國,公叔非常憤慨。史舍見公叔說:「周最本來不想出使韓國,是我私下裡強迫他來的。周最不想來,是為了您好;我強迫他來,也是為了您好。」公叔說:「請您說說您的理由。」史舍回答道:「齊國一個大夫養了一條很兇猛的狗,不能呵斥,呵斥它就要咬人。有一位客人想試試,先小心地盯住它,輕輕地呵斥,狗沒有動;又大聲呵斥它,狗竟沒有了咬人的意思。周最以前有幸能夠侍奉您,這次不得已才出使韓國。他將按照禮節慢慢地陳述齊國的要求,韓王一定以為齊王並不急於這樣做,一定不會答應這個要求。如果周最不來,別人一定也會來出使的。來的人和您沒什麼交情,又想要討好韓擾,出使肯定會很快,說話的口氣一定很急切,那麼韓王一定會答應他。」公叔說:「好。」於是就很敬重周最。韓王果然沒有讓韓擾取代公叔為相。
6陳軫
原先效力於秦惠王,但是幾乎沒有為秦國出過什麼力,總是與張儀作對而對秦國不利,被逐後仕楚懷王,多次高瞻遠矚識破張儀計謀,卻不被懷王採納,是能力強而未能發揮效用的人。《戰國策》中涉及的19篇。
陳軫離開楚國來到秦國,張儀就對秦惠王說:「陳軫身為大王的臣子,竟然經常把秦國的國情瀉露給楚國。我不願跟這樣的人同朝共事,希望大王能把他趕出朝廷。如果他要想重回楚國,希望大王殺掉他。」惠王說:「陳軫怎麼敢去楚國呢?」
秦惠王召見陳軫並詢問他說:「寡人願意尊重賢卿的意見,只要賢卿說出要到哪裡,寡人就為你准備車馬。」陳軫回答說:「我願意去楚國!」惠王說:「張儀認為你必然去楚國,而寡人也知道你將去楚國,何況如果你不去楚國,又將在哪裡安身呢?」陳軫說:「如此我離開秦國以後,必然故意要去楚國,以順從大王和張儀的策略和判斷,而且可以表明我與楚國的真正關系。楚國有一個人娶了兩個妻子,有人去勾引他年老的妻子,年老的就罵起來明確拒絕;勾引年輕的妻子時,她就欣然順從了。沒有多久,這個擁有兩個妻子的男人死了,有個客人問勾引者說:『在這兩個寡婦當中,你是娶那個年老的還是年輕的?』勾引者回答說:『我娶年老的!』客人問:『年老的曾經罵過你,而年輕的卻服從了你,你為什麼反倒喜歡年老的呢?』勾引者說:『當他們做別人妻子時,我希望她們接受我的勾引;反之,如果做了我的妻子以後,我就喜歡當初不接受我勾引的那個。』現在楚王是位賢明君主,而宰相昭陽也是一位賢明的大臣。我陳軫身為大王的臣子,如果經常把國事泄露給楚王,那麼楚王必定因為上述的道理不收留我,而昭陽也不願意跟臣同朝共事。我如果離秦去楚完全可以表明我到楚國去不是要幫助他們。」
7昭滑:楚國謀士,較有遠見,不知為何得到賈誼的特別推崇。《戰國策》中涉及的3篇。
8蘇厲
事跡不如兩位兄長多,但是由於三蘇(蘇秦,蘇代,蘇厲)被後世稱道,也同樣聞名遐邇,也可能含有蘇氏家族雄辯才能遺傳因素的影響,主要為齊國服務。《戰國策》中涉及的8篇。9樂毅
昌國君樂毅為燕昭王率五國軍隊攻打齊國,攻下七十多座城邑,並把這些地方全部作為郡縣劃歸燕國。只剩三座城沒有攻下,燕昭王就死了。10張儀:效力於秦惠文王,主張連橫,主要貢獻是聯合魏國等弱小投向秦國,破壞合縱,敗壞楚國和齊國的關系,兩欺楚懷王,個人品德遭到非議,惠王死後被排擠出秦國。《戰國策》中涉及的53篇。
11公孫衍:可以說是戰國最早的縱橫家,起先侍奉秦惠王,地位被張儀取代後到魏國,受到陳軫觸動而發動五國攻秦,一度號稱掌五國相印,惠王死後企圖回秦國任相而失敗。《戰國策》中涉及的32篇。
12甘茂:主要侍奉秦武王,聰明才智超過了號稱「智囊」的樗里子和前輩公孫衍,而且很會「留一手」,多次戰勝政敵,而且善於用兵,最終武王的逝世也結束了他在秦國的大好前程,卻能借蘇代的光而重獲富貴。《戰國策》中涉及的24篇。
3甘羅:繼承了祖父的聰慧特質,年僅十二就善於用發問誘導等辦法說服呂不韋、張唐,被少年所推崇。《戰國策》中涉及的1篇。
14淳於髡:侍奉齊威王,他博辯而不逞辯,舉動反常而淡言微中,而且巧設懸念,一語千鈞,繼承了滑稽派進諫的良好傳統,有一批後繼者。《戰國策》中涉及的5篇。
5芒卯:能使詐,侍奉弱小的魏國,能在危險時刻挽回局面,或許還能獲得小利。《戰國策》中涉及的4篇。
16觸龍:得見的僅《說趙太後》一篇,但一篇足以顯示其高超的因應能力,和誘導分析能力,姜還是老的辣。《戰國策》中涉及的1篇。
17魯仲連:在比春秋還禮崩樂壞的戰國,他顯得那麼的特立獨行,只有那麼少的幾個人能像他那樣深持高義,正是他的高義感化眾人,得以不帝秦。《戰國策》中涉及的5篇。
18李斯:他侍奉秦始皇,出了名的善於察言觀色,極力逢迎主上的心意,深受始皇寵信,但是最後死於趙高手中,罪有應得。事跡不在《戰國策》中。
19樓緩:前後侍奉趙武靈王和秦昭王兩位著名的君王,活動時間跨度有四五十多年,多次損害趙國,將趙王的愚蠢暴露無遺。《戰國策》中涉及的10篇。
20齊貌辨:善於諷諫的家臣,侍奉靖郭君使之重得厚待。《戰國策》中涉及的1篇。
21鄒忌:曾利用鼓琴、照鏡諷諫齊威王,任齊相多年,後與田忌不和。《戰國策》中涉及的6篇。
22虞卿:曾任趙相,能言善辯。《戰國策》中涉及的7篇。
23范雎:能抓住秦昭王內心的突破口,廢四貴以自貴,但太重私人恩怨,導致任人不當而死。《戰國策》中涉及的16篇。
24蔡澤:他一樣能利用時機尋找到對方的突破口,用日常比喻獲得說服的成功,然而威望不足。《戰國策》中涉及的2篇。
25呂不韋:以商人的眼光窺視這個時代,成敗都因其貨可居,也是雜家的代表人物。《戰國策》中涉及的8篇。
26公仲侈:任韓相多年,為了這個弱小的國家能夠在列強中苟延殘喘費盡了心思,當然也有失誤,但這怎能責怪一位國君並不言聽計從的大臣呢?《戰國策》中涉及的30篇。 27泠向:侍奉秦國,罕見的智者。《戰國策》中涉及的7篇。
28昭奚恤:楚國著名辯士,能在這個腐壞的國家有所作為很難,受到他人攻訐是一定的。《戰國策》中涉及的8篇。
29惠施:魏國的相國,也是名家中惠家創始人,主張「大同異」。《戰國策》中涉及的9篇。
30墨翟:墨家的創始人,這位哲學家兼工程師本不該被定為辯士,但誰讓他耐不住去止楚攻宋呢?《戰國策》中涉及的1篇。
2. 中國古代哪個朝代的名將最多
三國的名將最多,常山趙子龍、關羽關雲長、張飛、周瑜、張遼、黃忠、馬超、呂布、典韋、徐晃、呂蒙、甘寧、鄧艾、姜維、黃蓋、凌統、徐盛、陸遜、龐統、許褚、太史慈、於禁、李典、夏侯惇等等。。。。。
3. 中國歷史上哪個皇帝在位時期出現的名人最多
中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擁有幾千年不間斷歷史的國家,在長達數千年時間里涌現了無數風雲人物。那麼問題來了,究竟哪個時期出現的歷史名人最多呢?有人認為是春秋戰國時期,有人認為是三國時期,還有人認為是隋末唐初時期……這些觀點都有各自的道理,所以很難客觀評價說哪個時期稱得上這個「最」字。然而如果要把范圍縮小到哪個皇帝在位時期出現的歷史名人最多,那麼答案確定無疑就是北宋的宋仁宗在位時期(1022年-1063年)。
首先我們這里所說的名人應該是那些在歷史上家喻戶曉的人物。所以一些雖擁有一定歷史地位,但並非婦孺皆知的人物應該排除在外,比如宋仁宗時期的宰執之臣呂夷簡、富弼、韓琦、文彥博等等,畢竟每個時代都有類似這樣的人物,如果把他們也全都囊括進來,那爭論就無休無止了。
宋仁宗在位時期家喻戶曉的歷史名人還有北宋中期唯一的名將狄青、妙筆寫下「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的婉約派詩人柳永、發明活字印刷術的畢升、從小砸水缸出名的《資治通鑒》作者司馬光……
上述介紹的都是在歷史上知名度極高的名人,而且都活躍在宋仁宗執政期間。如果去掉家喻戶曉這幾個字,或是算上仁宗朝登上歷史舞台但還未默默無聞的人物,那就更是不勝枚舉。
宋仁宗執政能力一般,甚至在守成之君里也不算出眾。但他待人寬厚,以仁治天下,所以他在位期間才會成為中國歷史上英才輩出的時代,從這一點來說,宋仁宗功不可沒。
參考文獻:《宋史》
4. 哪個朝代的名將最多(列舉下)
三國時期,有關、張、趙、馬、黃、魏延、許褚、典韋、呂布、張遼、嚴良、文丑、黃蓋、周瑜、呂蒙。。。等等
5. 中國古代哪個朝代的名將最多
戰時頻發的朝代名將就多!尤其是亂世,多個朝代並存的時候。像春秋戰國、三國、南北朝、五代十國。
6. 中國古代哪個朝代名將名相最多
還用說嗎,肯定是周朝啊,你想想周朝800年,春秋戰國400多年,那麼多國家,那麼多諸侯,名臣將相奸佞市儈隱士,百家爭鳴!而且【史記】可是二十五史之首啊!
7. 中國歷史上武將地位最高的朝代是哪個
這個話題很有意思,不過樓主沒有說清楚,不知問的是哪方面?如果單純比武力,著實會有一番爭論,因為要把不同朝代的武將放到一起一決高下是不可能的,如果單從影響力,名氣方面比較,不同人會有不同的觀點;另一方面,作為武將,很重要的是保家衛國,或者征戰沙場,和哥們弟兄一起打天下,從這方面考慮將會有另一個不同的結果。由於本人對此比較感興趣,固分別從兩個方面闡述個人觀點。 首先單從武力(武力的定義只能與當時人比較其各自的影響力和名氣)而言,大家會同樣受三國演義的影響,不約而同的想到一個時期---三國,時勢造英雄,當時的環境決定了定時名將輩出,由於其他時期武將之間無法比較,而三國時期猛將如雲,又方便比較,故此只列舉三國時期的名將,以下是個人的一點看法: 1、呂布 馬中赤兔人中呂布不是吹的,論武力估計三國時期無人能敵此人,其他名將多有能與其爭斗百回合著,但是想在武力上超越此人恐怕沒人能做到,盡管其人有勇無謀,實是一屆莽夫,但是其武力當屬第一 2、趙雲 此人雖然官職不大,功績並不卓著,多半時間是隨劉皇叔家眷東奔西走,但是長坂坡一戰實在驚天動地,可以說一戰成名,百萬軍中來回穿插,而且斬殺曹將大小50餘員,而且陣奪青罡劍,關鍵是力保後主不失,實在是忠勇狹義的化身。更為重要的是此人勇謀兼備,很少打敗仗,唯一一次是年老時輸給了姜維。而且此人有政治遠見,並深明大義,不貪財不好色,實在是可敬可佩! 3、關羽 此人眾所周知,不應贅述,簡單說一下事跡(以三國演義為准)溫酒斬華雄,斬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單刀赴會,水淹七軍,生擒於禁陣斬龐德,這些事件都是對形勢發展起到關鍵作用的大事。。。。。。 4、典韋 許褚 兩員虎將 5、張飛 馬超 個人認為馬超應在張飛之上,無奈此人心無鬥志,沉迷酒色,過逝太早了 6、張遼 徐晃 張合 此三人相當於劉備手下的趙雲,勇謀兼備,不過勇則勇矣,某則略輸子龍 7、甘寧甘興霸 太史慈 孫權手下首屈一指的大將,不過其實孫權之兄孫策實在是牛逼,可惜早早就被人幹掉了,否則可與呂布一拼 8、曹仁曹洪之流 9、三國後期的姜維關興張苞鄧艾鍾會等 10、可能受傳統思想的影響,作者把魏延寫的有點窩囊,總是戰敗即逃 簡略的列舉了三國時期的一些名將,大概分了一下級別,但是很多名將沒有列出,想馬岱,夏侯敦,夏侯仁,夏侯淵,李典,黃忠,周武 潘障 樂進等等都沒有列出來,不是說這些人不如上面的將領,而是這些人個性相對弱於上述人員,至於武力也是參差不齊,大家根據自己的愛好隨心分級吧 其次我想說的是按照功績而言排列的十大將領,這些人多是元帥級人物,通常不是開國元勛就是保家衛國的名將,可以說是各有千秋,非要將他們分出高下是不可能也是沒有意義的,本人列舉的順序按照時代縱向開列 1、項羽 雖是敗將但不失為一代霸王 2、韓信 助漢高祖劉邦開國,建立大漢王朝,功績卓著 備選霍去病,李陵,周亞夫,灌英,衛青等等 3、李靖 平定邊疆助唐太宗立威定國者是也 備選薛仁貴 4、岳飛 此人不用多講了吧 備選韓自忠 梁紅玉(女) 5、忽必烈 太多了,哲別,拖雷,鐵木真等等 6、徐達常遇春 7、戚繼光 乾死小日本 8、多爾袞 助福臨(順治帝)進關,與皇兄(皇太極)爭奪老婆(也就是孝庄太後)者 9、張作霖 他可能沒打過什麼大仗,而且作為割據一方的軍閥,也參與了好多混戰,弄的民不聊生,但是這不是他的錯誤,是當時那個時代的產物。但是他作為一方皇帝,沒有屈膝於外族,在那樣的困難時期,能夠活下來,並且一步一步走向成功,而且富貴之後沒有忘記窮苦的老百姓,沒有出賣祖國,我想應該位列名將 10、粟裕 此人雖為大將,實在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帥才,而且之所以是大將而不是大帥全是因為自己的一再謙讓,舉例說有點像三國時期的趙雲。不過此時期名將太多,而且各有千秋,之所以選擇粟裕是綜合各個方面的考慮。為人謙遜禮讓,作為將軍做到這一點著實不易,可見其胸懷;作為將軍,敢打無人敢打之戰,國軍著名將領張靈甫就是死在粟裕之手,林彪雖然能打仗,但是自己的鬼心眼太多,而且他不敢太冒險,7分把握才敢打,而粟裕4、5分把握就敢幹。有些人可能會說那是粟裕的運氣,其實不然,運氣不是天天有的,粟裕之所以有所謂的運氣是建立在對敵軍的充分了解之上的。 備選 林彪,陳賡,彭德懷,賀龍,劉伯承,葉挺,徐向前等等 說了這么多僅供參考,一家之言而已。謝謝
8. 中國歷史上,哪個姓氏的名將最多
應該是姓李的吧。
李是中國的大姓,甚至是朝鮮和越南的大姓。由於李姓開創的唐朝文治武功,許多名將被賜姓李,歷史上李姓名將數量應該是最多的,但在僅僅是個人觀點。
在唐朝,李淵開創了唐朝,主要依靠的是兩個能文能武的兒子,李建成和李世民,他們都有將人之才。唐朝還有有大批功臣和少數民族將領賜姓李,如李子和、李忠臣、李抱玉、李國臣、李寶臣、李光進、李光弼、李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