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世界歷史謀士排行榜

世界歷史謀士排行榜

發布時間:2021-02-26 15:50:00

A. 世界軍事史上十大優秀參謀長是誰

第一位——成吉思汗(中國)

這個世界上有人不知道成吉思汗的名字么?沒有。成吉思汗,冷兵器時代閃電戰的英雄。

他的蒙古騎兵讓歐洲的基督教世界、西亞的伊斯蘭教世界全部心驚膽寒。他生平爭戰無數,滅國百餘,兵威之勝無人能及。他的子孫建立起的蒙國帝國更是世界上最大的帝國。人們稱他們為「世界的征服者」。成吉思汗,輕騎兵之王。

第二位——亞歷山大(馬其頓)

一直感覺亞歷山大是個傳說中的神話人物。伊蘇斯一役,他以四萬餘人對抗波斯大流士的十六萬人。以五千人傷亡的代價擊斃敵軍十萬。在高加米拉之戰中,更是一舉打敗波斯軍20餘萬人(有史料稱:大流士集結了來自24個部族的軍隊約100萬人),而自己僅傷亡數百。這一切都太讓人無法相信了。他的戰爭的觸角一直到達印度。有時候想一想,如果那個時候,他的軍隊繼續前進,前進,最終到達中國,將會是怎樣一副情況。中國的戰國名將能敵得過他么?

第三位——漢尼拔(迦太基)

如果有人問我在世界歷史上你最喜歡的將領是誰?我會毫不猶豫的說出漢尼拔這個名字。他是一個孤膽的英雄。在與羅馬的戰爭中,他率領六萬人插入羅馬境內,孤軍奮戰,屢創奇跡。坎尼一役更是把他的生命推上的巔峰。但是,愚蠢的迦太基的權貴們卻斷送了這個上帝賜給他們的天才。漢尼拔最終成了一個失敗者,但是,他的名字比任何一個勝利者都讓人尊敬。

第四位——拿破崙(法國)

在世界近現代史上,有誰能和拿破崙相提並論?拿破崙,這個差一點就成了全歐洲大皇帝的人,是世界軍事史上的一大奇才。土倫戰役拿破崙初露崢嶸。之後,他在軍事上的成就簡直讓人無法相信。試問有誰還能像他那樣取得那麼多場輝煌的勝利?試問有誰能像他那樣讓整個歐洲都為之顫栗?他是法國人心中永遠的驕傲。整座阿爾卑斯山都在我的腳下!」

第五位——儒略·凱撒(古羅馬)

凱撒大帝,古羅馬的象徵。同時他也是一位極會用兵的人物。

他征戰高盧,積累了足夠的實力。後來,他與龐培爭雄,在法薩羅一戰以弱勝強,一舉擊潰龐培。其後兵鋒指處,無人能敵。小亞細亞、北非、西班牙,一次次戰爭中,凱撒幾乎成了勝利的代名詞。

第六位——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德國)

你知道坦克戰么?你知道閃電戰么?如果是,那你一定聽說過古德里安這個名字。因為他是坦克之父,因為他是閃電戰英雄。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堪稱二戰中陸地上最優秀的統帥。初戰波蘭,閃電戰粉墨登場,一舉擊潰了堅強的波蘭人。再戰法蘭西,他在兩周之內橫掃法國。他的進攻速度不僅令對手,甚至令他的上級和希特勒都感到心驚膽寒。三戰蘇聯,他更是將閃電戰發揮至極詣。在五個月內,連戰連捷,兵鋒所指,擋者披糜,戰車直逼莫斯科城下,俘虜蘇軍幾達兩百萬人。雖然德國戰敗了,但請你記住這個人的名字——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

第七位——亞歷山大·瓦西里耶維奇·蘇沃洛夫(俄羅斯)

蘇沃洛夫,俄國歷史上的第一名將。他是西方戰爭史上罕見的用兵奇才。他在俄土戰爭中屢建奇功,他在遠征義大利時大敗法軍。他是拿破崙時代唯一一個能於拿破崙相匹敵的統帥。可歷史卻遺憾地沒有能給他們正面交鋒的機會。

第八位——卡立德(阿拉伯)

每一個民族都有他們的英雄。阿拉伯民族也不例外。在公元七世紀阿拉伯民族的擴張中涌現出了無數的名將。卡立德便是其中之一。他被阿拉伯人驕傲地稱為「安拉之劍」。他率阿拉伯大軍在雅穆克戰役中大破東羅馬軍。他使得當時另一傑出人物東羅馬皇帝希拉克悲哀地和敘利亞告別:「美麗的敘利亞,永別了!」

第九位——隆美爾(德國)

很小的時候就聽說過隆美爾這個名字。當時一下子就記住了這個人,因為他有一個美麗的外號「沙漠之狐」。他是二戰中最出色的將領之一。法蘭西戰役中他率領的第七裝甲師贏得了「魔鬼之師」的稱號。該師殲滅敵人之多、自身損失之少、運行速度之快、挺進距離之遠都讓人無法相信。在北非的戰爭中,他更是屢屢以弱勝戰,創下無數輝煌戰績。他強悍勇猛,如同下山之虎;他狡詐多智,如智,如同機警之狐。他是勇敢和機智的夢幻組合。丘吉爾曾這樣評價隆美爾:「盡管我們在戰爭浩劫中相互撕殺,請准許我說,他是一位偉大的將軍」。

第十位——李舜臣(朝鮮)

是朝鮮歷史唯一一個拿得出手的人物。他是百年難得一見的海戰奇才。很難相像在朝鮮壬辰衛國戰中沒有了他會是一個什麼樣的情況。鳴梁海峽之戰中,他以十二艘戰艦擊退倭艦三百三十餘艘更是創下了世界海戰史上的一個奇跡。

B. 春秋戰國時期謀士排行榜

.春秋戰國時來期是中國歷史上自最著名的群雄紛爭、百家爭鳴的時代,謀臣策士在這種錯綜復雜的政治、軍事、外交斗爭中大顯身手。
第一、孫武。憑一部《孫子兵法》便可排行第一,經過兩千多年,歷代都有研究,被翻譯成數十種語言,世界廣泛傳播,對後世影響之深遠,可謂後無來者!
第二、趙奢。秦國進攻趙國閼與(今山西和順),趙王問廉頗:「可以去救援嗎?」廉頗說不能,又問樂乘,回答與廉頗一樣,後問趙奢,趙奢說:「閼與交戰如兩只猛虎打架,兇猛的那個可以得勝。」於是趙王拍趙奢去援救。
第三、李斯。戰國末期著名謀士,從底層一步步爬上政治頂峰,輔佐嬴政登上大位,後勸說秦王滅諸侯、成帝業,在秦王滅六國的事業中起了較大作用。秦朝統一後,傳國玉璽上的「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字就李斯親自刻上去的。
第四、蘇秦。是合縱六國的主要人物,曾獨自游說諸國,說韓、說魏、說齊、說楚、憑著自己一張嘴,攪得天下大亂,改變當時世界的格局走勢,是著名的縱橫家、外交家和謀略家。

C. 歷史上有名的「謀士」,除了三國時的諸葛亮,還有哪幾位

說起謀士,人們通常都會想到的是三國時期的諸葛亮,但是浩瀚的中華民族,有很多不輸於諸葛亮的謀士,比如和諸葛亮同時期的謀士有賈詡,楊修,李榷,龐涓,徐庶,周瑜,陸遜,魯肅,司馬懿等等,玩過三國殺都知道,這些人都很有名。

在戰爭時期,謀士就是軍師,羽扇綸巾指揮千軍萬馬,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在非戰時,謀士就是政治家,為主公治理疆土,促進國家發展。可以說,正是這些謀士,推動了中華民族的大發展,使中華民族始終屹立在世界之巔,而他們也給我們留下來非常深厚的寶貴財富,讓我們享受現在這個生活。

D. 世界第一的謀士是誰

如果在世界范圍內選,我覺得是薩拉丁。

——富於騎士精神 慷慨對待財富
少年老成,埃及主政
全名為:薩拉丁·尤素福·本·阿尤布·本·沙迪·本·馬爾旺·艾勒-阿尤比 阿拉伯語:صلاح الدي يوسف بن أيوب بن شادي بن مروان الأيوبي‎
伊斯蘭教歷史上的英雄薩拉丁(1138—1193)是庫爾德人。他的父親艾尤卜早年從第比利斯(今喬治亞)舉家遷到今伊拉克北部的提克里特,受塞爾柱蘇丹馬立克沙之封,成為當地的統治者。1138年,艾尤卜被解職,被迫投奔摩蘇爾的贊吉王朝。這一年,他的兒子尤素福在提克里特誕生。他為兒子取了「薩拉丁」的名字。
8歲的時候,薩拉丁跟著父親來到了大馬士革,在那裡度過了青少年時代。動盪的生活促使薩拉丁變得少年老成。

贊吉王朝牢牢地控制著伊拉克北部和敘利亞,它最主要的敵人是控制著巴勒斯坦沿海地區的基督教十字軍和以埃及為中心、奉什葉派為國教的法蒂瑪王朝。年輕的薩拉丁立志要在埃及恢復遜尼派的統治,以及推進對十字軍的聖戰。26歲時,他受贊吉王朝蘇丹的派遣,跟隨自己的叔父施爾科出征埃及。盡管將近3年的征戰以失敗告終,但他第一次在戰場上得到了鍛煉。
1168年,十字軍耶路撒冷國王阿馬利克率兵進攻埃及。應埃及的請求,贊吉王朝派施爾科和薩拉丁叔侄馳援。1169年1月,獲勝的施爾科被法蒂瑪王朝哈里發阿迪德任命為宰相。兩個月後,施爾科暴斃身亡,他所率領的敘利亞軍隊陷入爭吵之中。阿迪德選擇薩拉丁繼任宰相。
1171年,薩拉丁在埃及站穩腳跟,開始籌劃改變埃及什葉派佔主導的局面。他將什葉派的法官換成遜尼派,清除埃及本地的將領。9月10日,他在開羅的清真寺里開始以阿拉伯帝國第二王朝哈里發阿拔斯的名義講道。第二天,他在開羅舉行了盛大的閱兵,共有147個方陣接受檢閱。史書記載:「看過的人都認為,沒有一個伊斯蘭的國王擁有可與之匹敵的軍隊。」兩天後,法蒂瑪王朝的末代哈里發阿迪德病逝,法蒂瑪王朝就此終結。
此時的薩拉丁仍然保持著贊吉王朝附庸的地位。1174年春,他的宗主努爾丁派人到埃及清查賬目、收繳貢賦。薩拉丁向努爾丁的使節出示了整個軍政機構的詳細賬目,表示維持這樣一個機構需要大量的金錢,因此無法向努爾丁繳納貢賦。惱怒的努爾丁准備對薩拉丁發起進攻,卻突發急病去世。薩拉丁擺脫了宗主的陰影,並取而代之,成為抗擊十字軍的領袖。
進軍敘利亞,兩度遇刺殺
繼承努爾丁的是他年僅11歲的兒子薩利赫,贊吉王朝處於分裂之中。薩拉丁開始向敘利亞和伊拉克擴展勢力。敘利亞地區的眾多將領邀請薩拉丁赴敘利亞主政。10月,薩拉丁從埃及來到大馬士革南方的門戶布斯拉。
布斯拉地方長官沙姆斯丁認為薩拉丁帶的人太少。他對薩拉丁說:「只要大馬士革的駐軍抵抗你1個小時,周圍的村民們就能把你幹掉。但是如果你帶著錢,事情就簡單了。」薩拉丁的隨從回答:「我們帶了5萬第納爾。」10月28日,薩拉丁兵不血刃進入大馬士革。途中大批的大馬士革守軍出城加入他的隊伍。薩拉丁為了安撫大馬士革而花了大量的錢財。據他手下的大臣法迪勒說,他把埃及的錢全花在征服敘利亞上了。
薩拉丁一路北上,先後佔領了霍姆斯和哈馬,12月30日抵達重鎮阿勒頗城下,薩利赫就在城裡。
阿勒頗人出錢請著名的殺手集團阿薩欣派暗殺薩拉丁。一天晚上,薩拉丁在軍營和諸將進餐,13名阿薩欣派殺手突然出現。由於眾將保護,薩拉丁安然無恙。
一年後薩拉丁再次遭到阿薩欣派的襲擊。一名殺手刺中了薩拉丁的臉頰,但隨即被薩拉丁的部將劈死。另外幾名殺手則被剁成肉醬。薩拉丁胸前的鎧甲被刺穿,臉頰淌著血走回自己的帳篷。
1181年,據守阿勒頗的薩利赫病死,薩拉丁加緊了圍攻。1183年,薩拉丁與守城的將領贊吉談判,提出用5座城市交換阿勒頗。6月11日的夜晚,阿勒頗打開了城門。薩拉丁讓守軍帶走了所有的財寶,自己則表示只要阿勒頗的石頭。他將阿勒頗視為「大地的鑰匙」。在給弟弟圖格特勤的信中,他說:「阿勒頗是敘利亞的眼睛,阿勒頗城堡則是她的瞳孔。」他嘲諷放棄阿勒頗的贊吉說:「我拿了一枚金幣,給了他一枚銀幣。」1174年薩拉丁進兵敘利亞的時候,認為可以像擠奶一樣輕取阿勒頗(阿勒頗在阿拉伯語中是「鮮奶」的意思)。這個願望歷經8年半才得以實現。
赫淀大捷,克復聖城
佔領阿勒頗使得薩拉丁可以集中精力對付巴勒斯坦地區的十字軍。在他看來,敘利亞和埃及就像兩個磨盤,會把夾在中間的十字軍磨成齏粉。
1187年,薩拉丁集結力量進攻十字軍中最強的耶路撒冷王國。7月3日,薩拉丁在太巴列湖西岸附近的赫淀包圍了十字軍。阿拉伯軍隊點燃十字軍營地周圍的灌木叢,濃煙熏得十字軍喘不過氣來。十字軍沒有水喝,極度乾渴。太巴列湖雖近在咫尺,但是他們卻無法沖破阿拉伯軍隊的包圍。在盛夏的酷熱中,大批十字軍戰士渴死和熱死。
4日清晨,十字軍將領雷蒙率領騎士發起沖鋒,薩拉丁命令軍隊留出一條縫隙,讓他們逃走,然後再合圍,將全部耶路撒冷步兵包圍起來。最後,耶路撒冷的十字軍幾乎被全殲。
耶路撒冷王國已經無力抵擋薩拉丁。經過13天的圍攻,耶路撒冷投降。薩拉丁選在登霄節這一天進入耶路撒冷,以紀念先知穆罕默德在耶路撒冷登霄。
與88年前十字軍攻克耶路撒冷時大開殺戒形成鮮明的對比,薩拉丁進入耶路撒冷沒有殺一個人,沒有燒一棟房子。根據受降時簽訂的協議,耶路撒冷每個男人要繳納10第納爾贖金,每個女人繳納5第納爾,兒童1第納爾;無力繳納的人則成為奴隸。薩拉丁免去了7000窮人的贖金。薩拉丁的弟弟向薩拉丁要了1000名奴隸,隨即將他們釋放。耶路撒冷主教也隨即效仿,向他要了700名奴隸然後釋放。最後,薩拉丁自己宣布釋放了所有戰俘,不要一分贖金。
在十字軍佔領期間,阿克薩清真寺被改為聖殿騎士團的總部,磐石清真寺成了教堂。薩拉丁將它們恢復為清真寺。磐石清真寺金頂上的十字架被拆除,宣禮的聲音再次回盪在阿克薩清真寺的上空。有人向他建議拆毀耶路撒冷的聖墓大教堂,薩拉丁沒有同意。相反,他將耶路撒冷的聖地向所有宗教開放。
給對手贈馬送葯
薩拉丁佔領耶路撒冷的消息震動了歐洲。教皇烏爾班三世聞訊後驚愕得心臟停止了跳動。繼任教皇格利高里八世呼籲採取行動。十字軍的熱情再次被激發起來,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紅鬍子」腓特烈一世、英格蘭國王「獅心王」理查、法蘭西國王菲利普發動了第三次十字軍東征。
十字軍將主攻目標選在阿卡。1191年6月,理查抵達阿卡。對阿卡的圍攻已經持續了兩年。十字軍建造了3座巨大的移動攻城塔,用拋石機攻城。從貝魯特趕來的穆斯林支援艦隊被理查的大帆船擊沉。7月12日,阿卡守軍投降。由於俘虜交不出20萬金幣的贖金,理查命令將2700名戰俘全部斬首。
向耶路撒冷進軍非常困難,理查曾經發誓在征服耶路撒冷之前絕不看它一眼。一次他偶然在山丘上看到了聖城的城牆,只好用盾牌遮住臉,以免背誓。1192年,雙方在雅法大戰,不分勝負。戰場上,理查的馬摔倒在地,具有騎士風度的薩拉丁讓弟弟阿迪勒給他送去兩匹好馬。
大戰之後,薩拉丁和理查都病倒了。薩拉丁派人給自己的死對頭理查送去了水果,還派去了醫生。雙方簽訂和約,穆斯林佔有巴勒斯坦內地,基督教徒佔有海岸,耶路撒冷向朝覲的基督教徒開放。理查隨即離開巴勒斯坦回國。
1193年2月20日,薩拉丁在大馬士革感染了傷寒。他精神恍惚,神志不清,只是偶爾清醒一會兒。恐懼開始在大馬士革傳播開來,人們都盯著薩拉丁的親信大臣法迪勒的臉色,以判斷薩拉丁的病情。3月3日深夜,薩拉丁病情惡化。法迪勒卻不能整晚陪著他,因為如果他沒有像往常那樣晚上從薩拉丁的城堡回家,大馬士革立刻就會陷入猜測和混亂之中。4日清晨,一位宗教學者在薩拉丁的床前誦讀《古蘭經》。當念到「他是我的主,除他之外,絕無應受崇拜的。我只信託他」時,薩拉丁臉上露出平靜的微笑,溘然長逝。
薩拉丁為人慷慨,從不吝惜錢財。他去世的時候,只留下1枚金幣和47枚銀幣。他的敵人卻發現,他的慷慨也是一種武器。提爾(黎巴嫩南部城市)的威廉說:「薩拉丁睿智、勇敢、慷慨無比。正因為如此,我們有遠見的貴族都不相信他。要贏得下屬的心,沒有什麼比慷慨的賞賜更有效的手段了。」薩拉丁非常懂得財富的價值,他用埃及的財富征服了大馬士革,用大馬士革的財富征服了阿勒頗,用阿勒頗的財富征服了耶路撒冷。
薩拉丁不僅是伊斯蘭的英雄,在西方也被視為騎士精神的楷模。為了紀念這位浪漫的英雄,普魯士國王為大馬士革薩拉丁墓贈送了一座大理石棺。
薩拉丁城堡
薩拉丁城堡位於開羅東郊穆卡塔姆山腳下,是埃及蘇丹薩拉丁為抗擊十字軍東侵而在1183年建造的。雖歷經戰爭,且一角已毀,但整個城堡至今仍十分堅固。1946年,英國軍隊曾在這里與埃及軍隊交戰。城堡上建有宏偉的穆罕默德·阿里清真寺,極富土耳其風味。它建於1803年,其外形乃埃及標記之一,可在銀幣及紙幣上看到。城堡外有很大的薩拉丁廣場,12至19世紀這里是舉行馬球比賽、集會和行刑的地方。穿過廣場,有蘇丹·哈桑清真寺與城堡相對,登上城堡可俯瞰開羅全景。城堡在法老王朝時期是個大監獄,現開放為游覽地。城堡內還有較小的清真寺和一座博物館。

E. 中國古代十大謀士排行傍是誰

中國歷史上十大謀士

Top1 韜略鼻祖、兵家之宗——呂尚(姜子牙)

【人物簡介】姜子牙(公元前1156__公元前1017年),姜姓,呂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單呼牙,也稱呂尚。漢族,先後輔佐了六位周王,因是齊國始祖而稱「太公望」,俗稱姜太公。西周初年,被周文王封為「太師」(武官名),被尊為「師尚父」,輔佐文王,與謀「翦商」。後輔佐周武王滅商。
姜子牙是齊國的締造者,因功封於齊,成為周代齊國的始祖。周文王傾商,武王克殷的首席謀主、最高軍事統帥與西周的開國元勛,齊文化的創始人,亦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影響久遠的傑出的韜略家、軍事家與政治家。歷代典籍都公認他的歷史地位,儒、道、法、兵、縱橫諸家皆追他為本家人物,被尊為「百家宗師」。
【主要功績】姜子牙在世的年代,正是殷商走向衰亡、地處商朝西的一個屬國周逐漸上升的時期。姜子牙聽說周伯姬昌施行仁政經濟發達政治清明社會穩定大得人心便很想為興周滅商一展雄才大略而此時姬昌也正在為治國興邦而廣攬人才於是姜太公便下定決心,離開了商朝,不辭勞苦,來到了周的領地渭水之濱,終日以釣魚為生,其實是在觀察世態的變化,尋找大展宏圖的機會。據說,姜子牙釣魚用的是直釣,魚當然釣不上來,所以才有「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的說法。
姜子牙用了幾十年的功夫,勤學苦讀,孜孜不倦地研究探索,可謂上通天文,下通地理,學識淵博。尤其對歷史和時勢的研究更是駕輕就熟如今當了姬昌的太師可以說是厚積薄發運籌而游刃有餘對內他幫助姬昌制定了一系列發展經濟的政策如:實行「九一租稅制」,即農人租用公田,只繳納九分之一租稅的低稅制度;給大大小小的官吏「分地」,作為官吏的奉祿,而且子孫可以承襲等。這樣,就調動了農人在官田上努力生產、官吏們自覺地搞好本人分地生產的極性,極大地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為有朝一日興兵伐紂奠定了穩固的經濟基礎。對外,姜子牙協助姬昌實行光養晦薄禿孤立瓦解的政策對商王他表面上表現得謙和恭順一心事殷使商王誤以為周是最可靠的屬國姬昌是位忠心的伯而在暗中卻採取種種手段,拉攏爭取殷商王朝的其他屬國使殷商越來越孤立結果許多諸侯國和部落陸陸續續地棄殷而投周,到了後來,殷商雖名為天子,而真正附屬於他的屬國、部落卻連三分之一都不足了。這樣,就又為最後消滅紂王,創造了有利的外部條件。
可惜的是,姬昌未能實現滅紂的願望,便撒手歸西了。姬昌死後,他的兒子姬發繼位,這就是周武王(姬昌死後被追封為周文王)。姬發繼位亦繼志繼續為興周滅商而努力他拜姜子牙為國師並號稱為師尚父姜子牙也不改初衷,繼續全力輔佐姬發以圖大業。武王姬發慎於刑賞,力求令行禁止,使周朝的政治更加清明,背叛殷商而依附周室外的人越來越多,出師伐紂的日子已經指日可待了。
這時周朝已羽翼豐滿國勢日隆而殷商王朝已出現了土崩瓦解之勢。特別是殷商王朝統治集團內部發生了內忠臣良將被殺的被殺被囚的被囚外逃的外逃降周的降周姜子牙審時度勢,認為伐紂的時機已到便親任主帥統領大軍以弔民伐罪為號召,聯合諸侯各國出兵直取商都。經過牧野一戰,大敗商軍,迫使商紂王連夜出逃,與妃子妲已投火自焚於鹿台。中國歷史上的殷商王朝至此也便宣告滅亡了,姜子牙終於完成了扶周滅商的宏圖大業。
由於姜子牙在興周滅商中建有殊功,武王姬發把姜子牙封到了齊地,成為周代齊國的始祖。姜子牙勵精圖治,終將齊國治理成為春秋戰國時期五霸七雄中的強國之一而由於姜太公的雄才偉略更被後人稱為中國謀略家的開山鼻祖司馬遷就曾說後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為本謀。」(《史記·齊太公世家》)

Top2 春秋第一霸的主謀者——管仲

【人物簡介】管仲(公元前723-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謚敬,被稱為管子、管夷吾、管敬仲,漢族,潁上(今安徽省潁上縣)人,東周春秋時代齊國的政治家,哲學家,周穆王的後代。春秋時期齊國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周穆王之後代。管仲少時喪父,老母在堂,生活貧苦,不得不過早地挑起家庭重擔,為維持生計,與鮑叔牙合夥經商;後從軍,到齊國,幾經曲折,經鮑叔牙力薦,為齊國上卿(即丞相),有「春秋第一相」之譽,對內政外交政策進行全面的改革,制定了一系列富國強兵的方針策略,被齊恆公任為上卿,尊稱「仲父」。執政四十年,因勢制宜,分設各級官吏,選拔士子,賞勤罰惰,征賦稅,統一鑄造、管理錢幣,制定捕魚、煮鹽之法;對外採取「尊王攘夷」的外交策略,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時代的第一個霸主,所以又說「管夷吾舉於士」。他秉政三年,齊國大治,成為「五霸之首」。後人將其著作收編成書,名為《管子》共24卷,85篇,內容極豐,包含道、名、法等家的思想以及天文、輿地、經濟和農業等方面的知識,是古代典籍中不多見的經濟文作,對生產、分配、交易、消費、財政、等均有論述,是研究中國先秦農業和經濟的珍貴資料。
【主要功績】管仲出身於破落名門之後。青年時期的管仲,一方面受其曾顯赫輝煌一時的家族史的影響,超凡脫俗,志存高遠,具有干一番轟轟烈烈大事業的意識。另一方面家境的貧困,謀生的坎坷,使管仲具有了堅韌不拔的進取精神;亂世的紛爭,時局的動盪,鍛煉、鑄就了管仲明察世態、洞悉時局的能力。他為了實現功名顯於天下的志向,學先賢、習武藝、交友共勉、調查實踐,多方吸納齊家、治國、平天下之道,為其後來能成為治齊賢相、稱霸諸侯、建立偉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管仲早期的個人奮斗是不順的:經商賠本、做官被逐、打仗敗北、輔佐公子糾淪為階下囚。但是這些磨難正豐富了他的閱歷,磨練了他的意志,積累了他的處世經驗,提高了他的政治素質,於是才有了他後來的抓住機遇,一舉功成。
管仲從階下死囚犯一躍而為齊相的直接原因是其知心好友鮑叔牙的推薦。當齊桓公欲委相於鮑叔牙時,鮑叔牙以國家社稷為重,力薦管仲:「治理國家的大事,不是我能勝任的,只有管夷吾才行。我有五個方面不如管夷吾:寬厚惠民,我不如他;治國不失權柄,我不如他;忠信以交諸侯,我不如他;制定禮儀示範於四方,我不如他;披甲擊鼓,立於軍門,使士氣倍增,我不如他。管夷吾猶如人民的父母,治理兒子,不能不用他們的父母。」(《管子·小匡》下注只書篇名。)然而到後來管仲與齊桓公臨終論相的時候卻沒有推薦鮑叔牙,而是推薦了隰朋,這同樣是體現了以國家社稷為重。可見,被世人稱頌的管鮑之交是建立在以國家社稷為重的共同志向基礎上的友誼。
齊桓公棄一箭之私仇,任用管仲為相,管仲報知遇之恩,輔佐齊桓公圖霸,真乃賢相遇明君,明君逢賢相,君臣知遇,相得益彰!管仲憑借自己非凡的政治才能贏得了齊桓公的重用,先拜為相,又拜為「仲父」,幾近言聽計從,使管仲的經天緯地之才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他知人善任,舉薦了大批的賢能之士;他改革內政,穩定了齊國的社會秩序;他發展經濟的富民政策,使齊國國力大增,民富國強;他修治甲兵,壯大了軍事力量;他「尊王攘夷」,擴大了齊國的政治影響;他禮法並用,確立齊國的霸主地位。管仲輔佐齊桓公近40年,把一個原來「地舄鹵、人民寡」的齊國治理得國富兵強,成為春秋時期的第一霸主,功高當世,影響深遠。
公元前645年,管仲逝世,他的死引起了齊國朝野上下的悲痛,人們把他安葬在齊國都城臨淄城南的牛山上,為他樹立了高大的石碑,永遠紀念他對後世的功德。管仲輔佐齊桓公稱霸一個世紀後,孔子曾贊嘆管仲的功績說:管仲輔佐齊桓公,稱霸諸侯,挽救周室,使百姓受惠至到現在。

Top3 奇謀成霸業、經商成巨富——范蠡

【人物簡介】范蠡(lǐ),字少伯,漢族,春秋時期楚國宛地三戶邑(今河南淅川縣)人。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謀士和實業家。後人尊稱「商聖」。他出身貧賤,但博學多才,與楚宛令文種相識、相交甚深。因不滿當時楚國政治黑暗、非貴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國,輔佐越國勾踐二十餘年。幫助勾踐興越國,滅吳國,一雪會稽之恥,功成名就之後激流勇退,化名姓為鴟夷子皮,變官服為一襲白衣與西施西出姑蘇,泛一葉扁舟於五湖之中,遨遊於七十二峰之間。後至齊,父子戮力耕作,致產數十萬。齊人聞其賢,使為相。范蠡辭而不受,後遷往陶地(今山東肥城湖屯鎮陶山,幽棲寺本名「陶公幽棲寺」,俗稱西幽寺,始建於宋代,緊鄰范蠡墓。)經商積資巨萬,世稱「陶朱公」。期間三次經商成巨富,三散家財,乃中國儒商之鼻祖。世人譽之:「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主要功績】范蠡出身卑寒,但其年少時便顯露才華,無所不精,可惜在當時政治混亂的楚國不為世人所賞識。在吳國與越國連年征戰之時,范蠡把目光瞄準了越國的勾踐。在夫椒之戰,勾踐戰敗,率殘兵敗將約5000逃入會稽山。此時,時年25歲的范蠡趁機說服當時為宛令的好友文種一起投奔了窮途末路的勾踐。可惜在17年之後范蠡42歲時勾踐才識其才,一起重用了范蠡與文種,並聽取范蠡的建議,到吳國為奴,乞吳存越,以圖轉機。於是,在范蠡的陪伴下,與勾踐夫婦「屈身以事吳王」三年,力盡艱辛。歸國後,范蠡與文種一起擬定滅吳「九術」,建議「十年生聚」,最後滅掉了吳國。為了表彰范蠡滅吳的功績,勾踐封范蠡為「上將軍」。范蠡在輔助勾踐的過程中,知勾踐「為人可與同患,難與處安」,便修書辭職,與家人及弟子「乘舟浮海以行,終不反」。
范蠡知趣離開越國之前,寫信告誡文種::「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後文種被人巫告作亂,勾踐賜劍,被迫自殺,果然像范蠡所言。
范蠡向勾踐辭官後,隱名埋姓在齊國從商,自謂「鴟夷子皮」。范蠡父子及其弟子致富能力實在令人驚奇,又得到齊國人垂青,聘為相。在齊國做相不久,范蠡又掛相印而去,並把他的財產分給了親朋好友及鄰居們,攜帶家人及弟子到了一個名叫「陶」的地方,繼續置產從商,過了不久,「則致貲累巨萬」,可見范蠡的經商才華實在高超,於是被人稱為「陶朱公」。

Top4 計關秦王朝興衰成敗——李斯

【人物簡介】李斯(約前280年-前208年),秦朝丞相,河南駐馬店上蔡縣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千古一相。李斯協助秦始皇統一天下;秦統一之後,李斯參與制定了秦朝的法律和完善了秦朝的制度,力排眾議主張實行郡縣制、廢除分封制,提出並且主持了文字、車軌、貨幣、度量衡的統一。李斯政治主張的實施對中國和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李斯貢獻巨大,但是害死了韓非,後被趙高所害。
【主要功績】李斯生於戰國末年,年輕時做過掌管文書的小吏。李斯想干出一番事業來,到齊國求學,拜荀卿為師。李斯學完之後,經過對各國情況的分析和比較,他認為楚王無所作為,各國也在走下坡路,決定到秦國去。
李斯到了秦國以後,很快就得到秦相呂不韋的器重,當上了秦國的小官,後得到了秦王的賞識,因而被提拔為長吏。李斯勸秦王派人持金玉去各國收買、賄賂,離間六國的君臣,果然也收到了效果,他又被封為客卿。
一、富有遠見的傑出政治家和軍事戰略家
一是上《諫逐客書》,為秦留住了大量人才。李斯寫了他那篇傳世名作《諫逐客書》:「……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向西,裹足不入秦,此所謂藉寇兵而齎盜糧者也。」一語中矢,道出逐客之誤,等於是把武器借給了敵寇,把糧食送給了盜賊,減少自己的人民來增加敵人的力量。逢此歷史轉折的關健,其蘊含的深刻政治意義,為秦以後統一六國起到了具有決定性的主導作用。
二是在軍事戰略上,李斯進一步推動並深化了呂不韋等人的「武力統一論」。他早在呂不韋舍下「任以為郎」時,就向秦王闡明了自己的戰略主張:「……夫以秦之強,大王之賢,由灶上騷除,足以滅諸侯,成帝業,為天下一統,此萬世之一時也。今怠而不就,諸侯復強,相聚約從,雖有黃帝之賢,不能並也。」遂又向秦王獻策「陰遣謀士齎持金玉以游說諸侯。諸侯名士可下以財者,厚遺結之;不肯者,利劍刺之。離其君臣之計,秦王乃使其良將隨其後。」加劇了各國的內部矛盾,為加速統一步伐的進程做了良好的鋪墊。
在統一策略上,著名的軍事戰略家尉繚曾向秦王提出過:「毋愛財物,賂其豪臣,以亂其謀,不過亡三十萬金,則諸侯可盡」的計策,並被秦王採納。需要說明的是,這一策略雖為尉繚所出,秦王採用,實則「李斯方主持國政,一切決大疑、辨大難,皆須斯從中參贊擘劃,方能成為國事,因此……以明茲事之實行,全系斯用事之力。」至於頓弱的「王資臣萬金而游,聽之韓魏,入其社稷之臣於秦,即韓、魏從,韓、魏從,而天下可圖也」雲雲(《戰國策。秦策四》);也與李斯的支持有著莫大關系。
三是在秦王朝建立了封建的中央集權之後,為使帝國版圖得以拓寬「外攘四夷,斯皆有力焉」。在他的出謀劃策下,歷三載而定百越。但對於秦始皇「務戰不休,欲攻匈奴」的軍事方針,李斯出於「匈奴無城郭之居,委積之守,遷徙鳥舉,難得而制也」的實際考慮,是否認「輕兵深入」的。實事證明,李斯的「備胡利越」之策,在當時是務實之舉。其後,在李斯的積極匡扶下,大秦帝國達到了中國歷史上絕無前例的版圖。疆域之廣袤,東至東海,西到隴西,北至長城,南至南海,人口達兩千餘萬。不僅是我國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在當時,也是罕見的世界大國。
二、創立帝業體制,全謀帝業發展
秦統一後,先是在李斯等人的建議下,奉王為「泰皇」、命為「制」、令為「詔」、天子自稱「朕」(秦始皇改「泰皇」為皇帝)確定了帝制。為了秦王朝的萬世基業,李斯又以強烈的歷史使命感,高瞻遠矚,駁斥了以王綰為首諸大臣的師古「分封」之說。認為「諸侯初破,燕、齊、荊地遠,不為置王,毋以填之,請立諸子」的看法是荒謬的。一針見血的指出:「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眾,然後屬相遠,相攻擊如仇讎,諸侯更相誅伐……置諸侯不便。」由始廢除分封,確立了「使秦無尺土之封不立子弟為王,功臣為諸侯者」的郡縣制。隨後,為全面鞏固帝業體制,保障社會穩定「使後無戰攻之患」,李斯建議「收天下兵,聚之咸陽,銷以為鍾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於宮中。」並全力協助秦始皇「勤勞本事,上農除末,黔首是富;」進一步推行了「百姓當家則力農工」的重農政策。以新興的「土地私有制」,改革了奴隸社會的舊禮制,在當時極大的促進了農業生產和農業發展。
限於戰國之亂,秦統伊始,錢幣異常混亂。為了鞏固政權,李斯奏請秦始皇廢除諸幣。規定幣分二等:黃金以「溢」為名,上幣;銅錢質如周錢,文曰半兩,重如其文,為下幣。諸如其它「珠、玉、龜、貝、銀、錫」之舊幣,僅為「器飾寶藏」所用,不得為幣。經過貨幣的統一和流通,有力增強了各地的經濟聯系,對全國各民族的融合起了很大的紐帶和橋梁作用。為了在全國建立統一的賦稅標准,便於官吏的俸祿制度管理,更有效的防禁官場上的尋私舞弊,李斯擬議並主持了度量衡的統一完善工作。取秦為准,余者盡廢。緊接著李斯還建議秦始皇興修水利,車塗同軌,在全國范圍內修築起了「東窮燕、齊,南極吳、楚,江湖之上,瀕海之觀畢至。道廣五十步,三丈而樹,厚築其外,隱以金椎,樹以青松」(《漢書。賈山傳》)的大規模馳道工程。被後人認為「是現代高速公路的先驅,是中國交通史上的偉大創舉。」
三、彪炳千古的「李斯文化」
一是《諫逐客書》的文學價值及社會意義。李斯的《諫逐客書》,無論是思想性還是藝術性,都有著較高的文學價值和借鑒意義。時至今日,仍膾炙人口,廣為傳誦。「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江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的「惜用人才論」,既為哲理,又是真理。對後世社會如何全方位的引入、留住和促進人才,都有著深刻的涵蓋性。
二、書同文字,舉創小篆的先河人物。秦始皇初兼天下,和貸幣、度量衡一樣,當時以大篆為范疇的文字亦甚繁亂。李斯倡議,首創並主持的文字統一工作,史稱「書同文字」,故小篆又名「秦篆」。小篆的問世,意義極為深遠。它以一種簡單化、定型化、省略和改換偏旁的新格局,為「方塊字」的形成奠定基礎。
四、功逾其過,「千古一相」永耀青史
應當承認,在人類發展史上,任何一個偉大的人物,都或多或少存在著所處時代的歷史局限。說起李斯之過,不外有四:一、妒嫉同窗,陷殺韓非;二、惑主焚書,首導浩劫;三、貪居爵祿,廢嫡立庶;四、邀媚取寵,上《論督責書》。針對其一,凡閱史人皆知,韓非入秦「實為弱秦」,「因其與李斯、姚賈之計劃,針鋒相對,故斯、賈不得已而共請殺之。此事關系秦之統一事業,至為巨大,非尋常嫉賢害能者可比。其二之焚書,也重在禁,而不在焚,是在「五帝不相復,三代不相襲」的前提下,才對儒家」復古分封「採取的打擊。第三點沙丘之變,一定程度上是因李斯私慾之故,算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敗筆和歷史污點。至於《論督責書》斥其「阿意求容」之說,對李斯未免苟求過甚。

Top5 輔佐劉邦創建西漢王朝的謀略家——張良

【人物簡介】張良(約公元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漢族,潁川城父(今河南省寶豐縣李庄鄉古城村)人。漢高祖劉邦的重要謀臣,與韓信、蕭何並列為「漢初三傑」。他以出色的智謀,協助漢高祖劉邦在楚漢戰爭中最終奪得天下,被封為留侯。他精通黃老之道。不留戀權位,晚年據說跟隨赤松子雲游。張良去世後,謚為文成侯。《史記·留侯世家》專門記載了張良的生平。漢初高祖劉邦在洛陽南宮評價他說:「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主要功績】張良的一生可以分為三個重要階段:為韓滅秦、擁劉反項、鞏固漢室。
【後世評價】張良雖系文弱之士,不曾揮戈迎戰,卻以軍謀家著稱。他一生反秦扶漢,功不可滅;籌劃大事,事畢竟成。歷來史家,無不傾墨書載他那深邃的才智,極口稱贊他那神妙的權謀。北宋政治家王安石曾寫詩贊道:「漢業存亡俯仰中,留侯於此每從容。固陵始義韓彭地,復道方圖雍齒封。」《水龍吟》當年博浪金錐,惜乎不中秦皇帝,咸陽大索,下邳亡命,全身非易。縱漢當興,使韓成在,肯臣劉季?便論功三傑,封侯萬戶,都未是平生意。
司馬光在《資治通鑒》對張良的評價。臣光曰:夫生之有死,譬猶夜旦之必然;自古及今,固未嘗有超然而獨存者也。以子房之明辯達理,足以知神仙之為虛詭矣;然其欲從赤松子游者,其智可知。夫功名之際,人臣之所難處。加高帝所稱者,三傑而已。淮陽誅夷,蕭何系獄,非以履盛滿而不止耶!故子房托於神仙,遺棄人間,等功名於外物,置榮利而不顧,所謂明哲保身者,子房有焉。

Top6 輔佐二主建立蜀漢霸業——諸葛亮

諸葛亮(181-234),字孔明、號卧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追謚忠武侯,東晉政權特追封他為武興王。諸葛亮為匡扶蜀漢政權,嘔心瀝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於234年在五丈原(今寶雞岐山境內)逝世。諸葛亮在後世受到極大尊崇,成為後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成都、寶雞、漢中、南陽等地有武侯祠,杜甫作《蜀相》贊諸葛亮。

Top7 唐太宗的治國媒臣——魏徵

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漢族,唐巨鹿人(今河北邢台市巨鹿縣人,又說河北晉州市或河北館陶市)人,唐朝政治家。曾任諫議大夫、左光祿大夫,封鄭國公,謚文貞,以直諫敢言著稱,是中國史上最負盛名的諫臣。著有《隋書》序論,《梁書》、《陳書》、《齊書》的總論等。其言論多見《貞觀政要》。其中最著名,並流傳下來的諫文表---《諫太宗十思疏》。他的重要言論大都收錄在唐時王方慶所編《魏鄭公諫錄》和吳兢所編《貞觀政要》兩書里。為凌煙閣二十四功之一。

Top8建立北宋的第一功臣——趙普

趙普(公元922~公元992),字則平,出生於幽州薊縣(今北京),後先後遷居常山(今河北正定)、洛陽(今河南洛陽)。北宋初期的傑出政治家,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謀士。他15歲隨父遷居洛陽,自幼學習吏治,是趙匡胤「黃袍加身」的預謀者、「杯酒釋兵權」的導演者,三度為相,為一代名臣,從政50年,終年71歲。普智謀多,讀書少,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趙普聲名並非顯赫,他並不是常出現在前台,而只是輔助君主在幕後出謀劃策。然而,他所參與制訂的重要方針,政策,卻一直影響著宋朝三百年的統治狀況,關繫到國運民命的大問題。

Top9 輔佐朱元璋登上皇位的第一謀士——劉基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溫,謚曰文成,元末明初傑出的軍事謀略家、政治家、文學家和思想家,明朝開國元勛,漢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屬青田)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謚號文成,後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劉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並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後人比作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中國民間廣泛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他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於世。劉伯溫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傳奇人物,至今在中國大陸、港澳台乃至東南亞、日韓等地仍有廣泛深厚的民間影響力。

Top10 兼仕兩朝功勞卓著的謀士——洪承疇
洪承疇(1593~1665年),字彥演,號亨九。先仕明於松山之敗後降清,是明末叛臣之一,但也是清朝定鼎中原的重臣。出生於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九月二十二日,福建泉州府南安縣二十七都英山霞美鄉(今英都鎮良山村霞美)人。康熙四年(1665年)去世,享年73歲。贈少師,謚文襄,賜葬京師,立御碑。他的墓地在北京海淀區車道溝。乾隆因洪承疇為叛明降清的人,列於貳臣甲等列入《清史·貳臣傳》。洪承疇於崇禎年間,曾輯有《古今平定略》12冊。後人又輯有《洪承疇章奏文冊匯輯》及《經略紀要》24卷。

F. 歷史上的十大謀士和武將

僅僅列中國歷史上的,西方人認為中國人利用謀略是一種卑鄙的行為,自專然無法對比
按照時間屬排列

春秋孫子,兵聖
秦蒙恬,「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抱怨」
西漢韓信,開國大將
北齊高長恭,蘭陵王,北齊江山不倒盡屬其功
唐李靖、李績,大唐雙李,戰功赫赫縱貫高祖太宗高宗三朝
宋曹彬,太祖雲「曹彬第一潘美(就是《楊家將》里潘仁美的原型)第二」
元哲別,能打到俄羅斯烏克蘭的估計歷史上也沒幾個了
明徐達,常勝將軍未嘗敗績;袁崇煥,努爾哈赤的死對頭

殷商伊尹,計滅夏桀
周姜尚,輔佐武王伐紂
春秋范蠡,輔佐勾踐滅吳
西漢張良,漢初三傑
曹魏郭嘉,看看演義和正史都會這么覺得
前秦王猛,如果王猛不早逝,淝水之戰結果未知
唐房玄齡,追隨李世民從平定天下到玄武門之變
宋趙普,國卿治國
明劉基,太祖開國功臣;姚廣孝,成祖的和尚軍師

傳說中的就不寫了,風後應龍力牧什麼的玄之又玄的不知道怎麼寫
其實中國古代名才輩出,非得弄個十大基本不可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十大,比如沒寫的趙充國、岳飛什麼的。

G. 世界歷史上的十大軍事家有誰

1 亞歷山大大帝
亞歷山大大帝(公元前356年7月20日或日或22日- 前323年6月22日)是古代馬其頓國王,世界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是歐洲歷史上最偉大的四大軍事統帥之一,他足智多謀,先是確立了在全希臘的統治地位,後又滅亡了波斯帝國。在橫跨歐、亞的遼闊土地上,建立起了一個西起古希臘、馬其頓,東到印度恆河流域,南臨尼羅河第一瀑布,北至葯殺水的以巴比倫為首都的疆域廣闊的國家。創下了前無古人的輝煌業績,促進了希臘古文化的繁栄和發展、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經濟的發展,對人類社會文化的進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2 拿破崙
拿破崙·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1769年8月15日-1821年5月5日),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執政、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出生在法國科西嘉島,是一位卓越的軍事天才。1804年5月18日,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拿破崙·波拿巴稱帝。他多次擊敗保王黨的反撲和反法同盟的入侵,捍衛了法國大革命的成果。他頒布的《民法典》更是成為了後世資本主義國家的立法藍本。他執政期間多次對外擴張,形成了龐大的帝國體系,創造了一系列軍事奇跡。1812年兵敗俄國,元氣大傷;1813年被反法聯軍趕下台。1815年復辟,隨後在滑鐵盧之戰中失敗,被流放到聖赫勒拿島。1821年病逝,1840年屍骨被迎回巴黎隆重安葬在塞納河畔。
3 帖木兒
帖木兒,1336年生於撒馬爾罕以南的碣石(今沙赫里薩布茲)。其祖先做過察合台汗國的大臣,父親死後繼為碣石的一名封建城主。雖然帖木兒是突厥化蒙古人,但由於當地自古以來的波斯文化遺留,帖木兒在文化意識上傾向波斯文化。
1362年,帖木兒在故鄉附近起義。與蒙古人作戰時,被打傷成了瘸子。因此敵人稱為跛子帖木爾。後來,為了鞏固政權,採取婚姻關系,將西察合台汗國後王的公主納為妻妾,成了察合台汗國的駙馬。所以又稱為駙馬帖木爾。1360年,河中地區大勢底定,禿忽魯帖木兒控制了大部分地區,但帖木爾實際上控制了河中族。其腿傷亦在此時期受創。在1364年帖木爾終於扶持海珊成為可汗。但在1369年,他殺死情同手足的西察哈台汗海珊,建立了帖木兒帝國。
後人所知的帖木爾的傳奇歷史,絕大部分來自《勝利書》、《帖木兒自傳》。其後裔巴布爾在征服了印度之後有《巴布爾回憶錄》流傳於世。
4 韓信

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漢族,淮陰(原江蘇省淮陰縣,今淮陰區)人,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傑出的軍事家,與蕭何、張良並列為漢初三傑。
早年家貧,常從人寄食。秦末參加反秦斗爭投奔項羽,後經夏侯嬰推薦,拜治粟都尉,未得到重用。蕭何向劉邦保舉韓信,於是,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韓信對劉邦分析了楚漢雙方的形勢,舉兵東向,三秦可以奪取。劉邦採納了這一建議,立即作了部署,很快佔取了關中。在楚漢戰爭中,韓信發揮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平定了魏國,又背水一戰擊敗代、趙。之後,他又北上降服了燕國。漢四年,韓信被拜為相國,率兵擊齊,攻下臨淄,並在濰水全殲龍且率領援齊的二十萬楚軍。於是,劉邦遣張良立韓信為齊王,次年十月,又命韓信會師垓下,圍殲楚軍,迫使項羽自刎。漢朝建立後解除兵權,徙為楚王。被人告發謀反貶為淮陰侯,後呂後與相國蕭何合謀,借口韓信謀反將其騙入長樂宮中,斬於鍾室,夷其三族。韓信是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被蕭何譽為"國士無雙",劉邦評價曰:"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韓信是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被後人奉為"兵仙"、"戰神"。"王侯將相"韓信一人全任。"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是楚漢之時人們對其的評價。作為統帥,他率軍出陳倉、定三秦、擒魏、破代、滅趙、降燕、伐齊,直至垓下全殲楚軍,無一敗績,天下莫敢與之相爭;作為軍事理論家,他與張良整兵書,並著有兵法三篇 。
5 愷撒
蓋烏斯·尤利烏斯·愷撒(拉丁文:Gaius Julius Caesar,前100年7月13日-前44年3月15日),羅馬共和國末期的軍事統帥、政治家,儒略家族成員。出身貴族,歷任財務官、祭司長、大法官、執政官、監察官、獨裁官等職。公元前60年與龐培、克拉蘇秘密結成前三頭同盟,隨後出任高盧總督,花了八年時間征服了高盧全境(大約是現在的法國),還襲擊了日耳曼和不列顛。公元前49年,他率軍佔領羅馬,打敗龐培,集大權於一身,實行獨裁統治。制定了《儒略歷》。公元前44年,愷撒遭以布魯圖所領導的元老院成員暗殺身亡,享年58歲。
6 朱可夫

格奧爾吉·康斯坦丁諾維奇·朱可夫(1896年12月1日-1974年6月18日)蘇聯著名軍事家,戰略家,蘇聯元帥。
1896年12月1日出生,1943年1月18日,朱可夫被授予蘇聯元帥軍銜,是蘇德戰爭中繼斯大林後第二位獲此殊榮的蘇軍統帥,因其在蘇德戰爭中的卓越功勛,被公認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優秀的將領之一,也因此成為僅有的四次榮膺蘇聯英雄榮譽稱號的兩人之一,深受俄羅斯人民的擁戴和敬愛。逝世於1974年6月18日,享年78歲。
7 鐵木真
孛兒只斤·鐵木真(1162年5月31日(農歷四月十六)—1227年8月25日),蒙古帝國可汗,尊號「成吉思汗」,意為「擁有海洋四方的大酋長」。世界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1162年(宋高宗紹興三十二年,金世宗大定二年)出生在漠北草原斡難河上游地區(今蒙古國肯特省),取名鐵木真。1206年春天建立大蒙古國,此後多次發動對外征服戰爭,征服地域西達中亞、東歐的黑海海濱。1227年在征伐西夏的時候去世。至元二年(1265年)十月,元世祖忽必烈追尊成吉思汗廟號為太祖,至元三年(1266年)十月,太廟建成,制尊謚廟號,元世祖追尊成吉思汗謚號為聖武皇帝。
8 李靖

衛國景武公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字葯師,雍州三原(今陝西三原縣東北)漢人。隋末唐初將領,是唐朝文武兼備的著名軍事家。後封衛國公,世稱李衛公。李靖善於用兵,長於謀略,原為隋將,後效力李唐,為唐王朝的建立發展立下赫赫戰功,南平蕭銑、輔公祏,北滅東突厥,西破吐谷渾。去世後謚曰景武,陪葬昭陵。著有數種兵書,惟多亡佚。
在李靖的戎馬生涯中,他指揮了幾次大的戰役,取得了重大的勝利,這不僅因為他勇敢善戰,更因為他有著卓越的軍事思想與理論。他根據一生的實踐經驗,寫出了優秀的軍事著作。
9 曼施泰因
埃里希·馮·曼施坦因(德語:Erich von Manstein,1887年11月24日-1973年6月10日),是一名終身從軍的職業軍人,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脫穎而出,成為納粹德國德意志國防軍中最負盛名的指揮官之一。盡管他從未成為納粹黨的一員,他卻被授予了陸軍元帥的軍銜。盡管他從不質疑希特勒對於德國軍隊的絕對指揮權,但是卻以敢於在許多問題上當眾反駁希特勒而聞名。在通常情況下這將導致丟官罷職,但曼施坦因卻可以在希特勒面前用事實證明自己。最終,因為和希特勒在戰略上的分歧導致了他在1944年3月被解職。戰後,他被英國軍事法庭於1949年以戰爭罪判處18年監禁,但是4年後他就因為健康原因被釋放了。隨後他成為了西德政府的高級顧問,並成為其名譽參謀長。
10 粟裕
粟裕(1907年8月10日-1984年2月5日),幼名繼業,學名多珍,字裕,以字行,湖南會同人,侗族後代。中國現代傑出軍事家、革命家、戰略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要領導人。1955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軍銜,位於開國十位大將之首,並被同時授予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和一級解放勛章。粟裕曾就讀於湖南省立第二師范學院,後加入中國共產黨與中國工農紅軍,參與南昌起義、湘南起義,之後進入井岡山,參與全部五次反圍剿戰爭。接連指揮蘇中戰役、宿北戰役、魯南戰役、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豫東戰役、濟南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上海戰役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中央軍事委員會常務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副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副院長、第一政治委員,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等職務。粟裕於1958年軍委擴大會議期間受到極不公正的批判,直至其去世十年後的1994年方才被完全平反。

H. 誰能給我三國歷史上謀士排名

三國時期所謂的謀士就是為君主設謀獻計的人。他們通常以謀略幫助君主出奇制勝,所以那些能獨自帶兵打仗的統帥不在謀士的范疇之內。例如:諸葛亮、周瑜、司馬懿、陸遜、呂蒙、姜維等人,他們都是傑出的統帥,盡管這其中也有為君主出謀劃策的,但從廣義的角度來講不能將他們例為謀士。
三國是個人才輩出的時代,多少英雄豪傑從這里展露鋒芒又從這里黯然消逝,而那些熟悉的名字卻永遠被人們廣為流傳。豪傑猛將的英姿縱然使我們嘆為觀止,但真正主宰三國的卻是那些在君主背後默默奉獻的謀士們。現在我們就來看看三國中「運籌帷幄之間,決勝千里之外」的謀士們他們的實力究竟如何。TOP10
【吳】魯肅-子敬
許多人受了三國演義的影響,認為魯肅只是個仁厚老實甚至庸腐無能的人。其實不然,歷史上的魯肅是個十分傑出的戰略家、政治家。魯肅早在公元200年的時候就向孫權提出了東吳版的「隆中對」魯肅說:「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為將軍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規模如此,亦自無嫌。何者?北方誠多務也。因其多務,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也。」這里就說的很明確了,這個東漢是再也扶不起來了,而曹操呢也不是一時半會就能消滅的。所以我們就要休養生息等待時機,等到曹操那裡出問題了,就可以先消滅劉表和黃祖,然後就可以利用長江的天險建立國家和曹操分庭抗衡了。這段話無疑證明了魯肅過人的戰略眼光,他清晰的指出當前的局勢變化,為孫權將來的前途做了規劃。而後的赤壁之戰前,也是魯肅極力鼓舞舉棋不定的孫權,才使孫權昂揚了鬥志,決心聯合劉備共同抵抗強大的曹操。TOP9
【群】沮授-公與
沮授原本是韓馥手下的別駕,後來袁紹奪取冀州時沮授就投靠了袁紹。他多次為袁紹出謀劃策,但均不被袁紹採納。官渡之戰一開始,沮授就提出了正確的戰勝曹軍的辦法,這就是打消耗戰,因為袁紹軍隊的糧草要比曹操軍隊多得多,只要一堅守下來,曹軍將不戰自亂。沮授的這種戰術和後來諸葛亮與司馬懿的方法是極其相似的。可惜袁紹當時躊躇滿志,聽不進意見,最終沮授被無情的關入大牢,才有了官渡之戰袁紹大敗。資治通鑒就說「使紹能用授言,曹其殆乎!」也就是說如果袁紹能聽見沮授的意見,那麼官渡之戰就要扭轉局勢了,即使失敗也不會如此狼狽不堪。後來曹操大勝知道沮授很有才華,就把沮授從牢中放了出來,但是沮授忠於袁紹,多次企圖逃跑。曹操沒有辦法,只能將他殺了。雖然沮授多謀,但卻不能識其主,實在是非常可惜。TOP8
【群】田豐-元皓
田豐和沮授有著許多相似之處,首先他們都足智多謀,但也都不能看清他們的主公。孫盛就說:「觀田豐、沮授之謀,雖良、平何以過之?故君貴審才,臣尚量主;君用忠良,則伯王之業隆,臣奉闇後,則覆亡之禍至:存亡榮辱,常必由茲。」田豐在三國志的評價中說他「天姿緓傑,權略多奇」可見是個奇才,田豐也多次向袁紹進諫,可也都不被採納。建安5年曹操東征劉備,田豐就鼓動袁紹偷襲曹操後方,可是袁紹卻說小兒子生病,沒心思去打仗了。於是田豐舉杖擊地說道:「夫遭難遇之機,而以嬰兒之病失其會,惜哉!」後來官渡之戰,田豐因觸怒了袁紹而被打入大牢。曹操聽說田豐不在軍中時就高興的說這仗袁紹一定會輸,可見曹操也是相當害怕田豐的才智的。荀彧曾經評價田豐「剛而犯上」,果不其然,田豐多次進諫惹惱了袁紹,最後被賜死獄中。如果袁紹能夠聽進田豐和沮授的話,任用有才能的人,那麼恐怕歷史就要改寫了。TOP7
【魏】程昱-仲德
相比田豐和沮授,程昱就能很好的看清他的主公是否值得他去投效。當時兗州刺史劉岱辟召程昱為用,程昱不應命出任。後來曹操兵臨兗州,辟召程昱,程昱一口答應。昱將行之時,他的鄉人十分疑惑,說他:「怎麼你前後的行為相背如此?」程昱卻只笑而不應。程昱笑這是因為他看清了誰是能成就霸業的人,誰是外強中乾的人。所以說選擇一個好老闆也是謀士們必須先學習的。荀彧評價程昱說:「程昱有謀,能斷大事。」當初呂布進攻兗州,多個群縣都叛變了只有程昱與荀彧堅守。程昱以過人的膽識和智慧激勵守將,內外協謀最終平定了叛亂。官渡之戰時程昱只有七百兵守著鄄城,曹操知道危急,命人告訴程昱,欲加二千兵前往鄄城助守。程昱不肯接受,說道:「袁紹擁兵十萬之眾,自以為所向無前。他若見昱領兵少,必不敢輕易來攻。但如果增加了我的士兵,過多則不可不攻,要攻之必克,只會兩損其勢。願公不要懷疑!」袁紹聞程昱兵少,果然不敢進兵。曹操就對賈詡等人稱贊道:「程昱之膽,過於賁、育。」三國志說:「程昱,世之奇士,雖清治德業,殊於荀攸,而籌畫所料,是其倫也。」TOP6
【魏】荀攸-公達
荀攸是荀彧的侄子,被稱為曹操的「謀主」,擅長靈活多變的克敵戰術和軍事策略。董卓之亂的時候,荀攸與議郎鄭泰、何顒、侍中種輯、越騎校尉伍瓊等商量刺殺董卓,荀攸說:「董卓無道,甚於桀紂,天下皆怨之,雖資強兵,實一匹夫耳。今直刺殺之以謝百姓,然後據餚、函,輔王命,以號令天下,此桓文之舉也。」後來事情被發覺,有的人畏懼自殺,可是荀攸卻言語飲食自若,董卓看到後就赦免了他的死罪,讓他在帳下做官。連董卓這樣的殘暴之君都能對荀攸感到敬配,可見荀攸才智令人折服。曹操得知荀攸才華,於是召見了他,和他初次談話後曹操就對其他人說:「公達,奇人也,吾得之於之計事,天下當何憂哉?」建安三年征討張綉時,荀攸對曹操說:「張綉與劉表相比,張綉強,然張綉以游軍效力劉表,劉表不能供也,必然分離。不如緩軍以待之,誘敵前來;若急之,其勢必相救。」曹操沒有聽他的,後來劉表果然率軍救援張綉。曹操後悔的說道:「果然如你所說」於是設下伏兵才戰勝了張綉。官渡之戰時屢獻奇計、知人善用幫助曹操奪得勝利。論功行賞的時候曹操說:「忠正密謀,撫寧內外,文若是也。公達其次也。」可見在曹操帳下荀攸起著非同一般的作用。TOP5
【蜀】龐統-士元
龐統被稱為「鳳雛」是和諸葛亮齊名的人物。龐統小時候看上去很遲鈍樸素,沒什麼人認識他,只有司馬徽說他不是一般人。赤壁之戰後龐統去投靠劉備,卻不被重用。魯肅和諸葛亮都寫信給劉備,說龐統不是百里之才,於是劉備和他談話,才發現龐統是個人才,便任命他為軍師中郎將。法正勸劉備奪取益州時劉備猶豫不決,是龐統給劉備下了決心,還為劉備制定了奪下益州的一系列策略。然而在攻打雒城的時候卻被流矢所中,陣亡。龐統在三國時期出場的時間並不多,但他幫助劉備取得了益州這塊天府之地。不難想像,若龐統還能活著,那麼諸葛亮的隆中對就很有可能實現了,至少也不會輕易使荊州失陷。TOP4
【魏】賈詡-文和
賈詡無疑是眾謀士中最低調的一個,這恐怕也是他沒辦法的。賈詡在投效曹操之前一直在土匪和強盜的窩子里鬼混,他既沒什麼人幫他做宣傳也沒什麼政治關系,只能靠著他的智謀才華混一天是一天,最後在曹操那裡混了個高官厚祿、壽終正寢實在是不容易。所以易中天就評論說:「賈詡能在亂世中審時度勢,自己是活得時間最長的,還保全了家人。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賈詡可能是三國時期最聰明的人。」賈詡在謀略上也經常奇謀百出、算無遺策,當時人稱他為「毒士」。曹操在征討張綉的路上聽聞冀州田豐勸袁紹偷襲許昌,於是立刻率軍返回。張綉便要追擊,賈詡說不可,張綉不聽,結果大敗。此時賈詡又對張綉說:「促更追之,更戰必勝。」張綉就覺得奇怪了說道:「之前不聽您的勸告,追擊曹軍結果失敗了,現在怎麼又叫我去了呢?」賈詡就說了:「兵勢有變,亟往必利」也就是說他看清了時況,避開曹操的鋒芒,襲擊曹操的弱處,果然張綉追擊取得了勝利。後來又勸張綉主動投降曹操,果然等到了很好的待遇。賈詡一生可以說都在為自己著想。他勸李傕攻呂布、張綉降曹操很大程度上不是為他的君主在考慮,而是在為自己考慮。賈詡認為自己非曹操舊臣,卻策謀深長,所以怕曹操猜嫌。於是採取自保策略「闔門自守,退無私交,男女嫁娶,不結高門,天下之論智計者歸之。」在後來的太子爭奪戰中,賈詡多次為曹丕出謀畫策,所以曹丕繼位後為報賈詡之恩,封賈詡為太尉,進爵魏壽鄉侯。在亂世之中能做到如此,絕非一般謀士可及。TOP3
【蜀】法正-孝直
法正原本是劉璋的幕僚,他看出劉璋是暗弱無能之人,常常感概自己的遭遇,於是把自己的前途交給了劉備。法正、張松、孟達等與劉備里應外合為奪下益州做出了極大的貢獻。這在一般人看來法正有點吃裡爬外,但這也是時事造成的,即適者生存。不過也因此,法正得到了劉備的百般信賴,這樣的信賴幾乎要超過關羽、張飛、龐統等人。就連諸葛亮都拿法正沒辦法。當時蜀中平定,劉備任命法正為蜀郡太守,於是法正就開始有仇報仇有恩報恩。過去請過他吃飯的、和他白過眼的他都一個個的回報,有人就對諸葛亮說法正太過猖獗,要諸葛亮制止他一下。諸葛亮就說:「法正乃社稷之重臣,智謀過人,勞苦功高,忠於劉備,深得信任。」所以也就不來過問了。公元217年法正獻計與劉備,認為曹操一舉降伏張魯,卻不繼續進攻益州,而留下夏侯淵、張郃駐守漢中,一定是內部動亂,而夏侯淵、張郃的才能不足以守住漢中,應該立即發兵奪取漢中。劉備聽從,於是率領諸將進攻漢中。219年正月,法正選准時機勸劉備進攻,劉備夜襲夏侯淵,大破夏侯淵,夏侯淵被黃忠斬殺,劉備於是占據了漢中之戰的主動權。曹操親征,聽聞此計也感慨不已。陳壽在為法正做傳的時候就說法正的才智可以與魏國的郭嘉、程昱相比,可見法正實力非同一般。法正死後劉備悲痛不已,連連哭了數日。法正也是劉備時代唯一一位有謚號的大臣。夷陵之戰時蜀軍大敗,諸葛亮就說如果這時法正還在的話一定能阻止主上東征,即使東征也不至於輸成這樣啊!TOP2
【魏】荀彧-文若
荀彧被時人稱為「王佐之才」曹操第一次見到荀彧時就說:「吾之子房也!」荀彧作為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戰略上為曹操制定並規劃了統一北方的藍圖和軍事路線,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戰略方針而得到曹操的贊賞;戰術方面曾面對呂布叛亂而力卒兗州三城,奇謀扼袁紹於官渡,顯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奇襲荊州等諸多建樹;政治方面為曹操舉薦了鍾繇、荀攸、司馬懿、郭嘉等大量人才,功績可謂是無人能及。曹操外出作戰時時荀彧就在朝廷中把持朝政。因其任尚書令,居中持重達十數年,被人敬稱他為「荀令君」。曹操每每出征有問題時總會寫信回來征詢荀彧的意見。而荀彧也多次鼓勵曹操,為曹操做出規劃和建議。
在三國之中唯一能和諸葛亮相媲美的人只有荀彧,我們不能把荀彧當做一般的謀士來看待。一般的謀士多以君主的理想為理想,為君主的設身處地著想。而荀彧和諸葛亮一樣,他們都是有自己理想的人。荀彧的理想就是輔佐一位亂世英雄框扶天下、掃清四海賊寇、重振漢室。可惜的是他的理想最終破滅了,最後在憂郁中離開了這個世界。TOP1
【魏】郭嘉-奉孝
郭嘉出身寒門,自幼胸懷大志。自20歲起便暗中交結有識之士,不與世俗之士交往。郭嘉起先投靠過袁紹,但只待了幾天郭嘉就看出袁紹終不能成就大事,於是他對同在袁紹帳下當謀士的辛評、郭圖說:「夫智者審於量主,故百舉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機。多端寡要,好謀無決,欲與共濟天下,大難,定霸王之業,難矣!」於是離開了袁紹。當時曹操的謀士戲志才病故,曹操便寫信給荀彧說:「自志才亡後,莫可與計事者。汝、穎固多奇士,誰可以繼之」荀彧就推薦了郭嘉。曹操將郭嘉接入自己的營帳,兩人相談許久後,曹操贊嘆道:「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郭嘉對曹操的氣度留下了深刻印象,也非常高興地說:「真吾主也!」郭嘉對一個個敵手心理狀態的准確判斷,常常成了曹操獲勝的關鍵。官渡之戰時,曹操擔心孫策偷襲許昌,郭嘉說來不了;北征烏丸時,曹操擔心劉表受劉備鼓動來襲擊後方,郭嘉說不會來,結果都和郭嘉說的一樣。郭嘉神機妙算、當機立斷、出奇制勝、隨機應變、料事如神、敢出險招,是個軍事天才。就是因為他看透了所有的人,包括他的敵人和自己的主人,所以他才敢屢出險招。而曹操也就敢聽郭嘉的,這樣的君臣關系可謂是世間難得的,就好像劉備和諸葛亮一樣。
有很多人認為諸葛亮才智在郭嘉之上,其實並非如此。諸葛亮確實是天才,而郭嘉則是鬼才。天才是按照常規出牌而打的比一般人好的,而鬼才則是不按常規出牌一樣能打的一手好牌。如果用分數來衡量的話,大多數天才都能在90分到60分之間,鮮有低於60或高出90的。而大多數鬼才也都在90分到60分之間,然而鬼才只要一有成就便能輕易突破90分。郭嘉恰恰就是突破90分的鬼才,當之無愧的天下第一。
令人惋惜的是這樣一個天生奇才卻在他三十八歲那一年不幸辭世,曹操也是痛心不已。赤壁之戰時曹操就說:「若郭奉孝還在決不使吾有此失!」確實,如果郭嘉當時還活著就一定能化險為夷、出奇制勝、扭轉局勢。

I. 中國歷史上的十大謀士都有誰

伊尹
伊尹(?前1713),商初大臣,名伊(另說名摯),尹為官名,今莘縣人.傳說他為了見到商湯,遂使自己作為有莘氏女的陪嫁之臣,說湯而被用為「小臣」.後為成湯重用,任阿衡,委以國政,助湯滅夏.他為商朝理政安民60餘載,治國有方,權傾一時,世稱賢相,3代元老.伊尹的整個思想體系是為神權政治服務的唯心主義,但其更重視個人道德修養,以「眷求一德」以求天佑,以求民歸於一德的思想,在當時是具有進步意義的.
姜太公
姜子牙,姜姓,呂氏,名望,字子牙,號飛熊,也稱呂尚或姜尚.商朝末年人,其始祖四岳伯益佐大禹治水有功而被封於呂地,因此得呂氏.姜太公是齊國的締造者,周文王傾商武王克殷的首席謀主、最高軍事統帥與西周的開國元勛,齊文化的創始人,亦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影響久遠的傑出的韜略家、軍事家與政治家.歷代典籍都公認他的歷史地位,儒、道、法、兵、縱橫諸家皆追他為本家人物,被尊為「百家宗師".
管仲
管仲( 約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漢族,名夷吾,又名敬仲,字仲,春秋時期齊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潁上人.管仲到齊國,幾經曲折,經鮑叔牙力薦,為齊國上卿,被稱為「春秋第一相」,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的第一霸主,所以又說「管夷吾舉於士」.孔子曾稱贊管仲:「微管仲,吾其被發左衽矣.」意思是:管仲輔助齊桓公做諸侯霸主,一匡天下.要是沒有管仲,我們都會披散頭發,左開衣襟,成為蠻人統治下的老百姓了.
伍子胥
伍子胥(?公元前484) 春秋末期吳國大夫,軍事家、謀略家.名員(音雲,yun第二聲),字子胥.春秋時楚國人.屬今監利縣人,縣城大車站外有其雕像.也有一說在襄樊市谷城冷集區沈灣(原系光化富鄉村,1949年劃歸谷城)人封於申地,故又稱申胥.伍子胥的父親叫伍奢,伍員的哥哥叫伍尚.稱:伍子胥是姑蘇城的創建者.他的祖父叫伍舉,因為侍奉楚莊王時剛直諫諍而顯貴,所以他的後代子孫在楚國很有名氣.
范蠡
范蠡(前536-前448年)字少伯,春秋末期的政治家、軍事家和經濟學家.楚國宛人,范蠡一生雖有輝煌業績,然終因棄官經商的經歷使他無緣與歷史名人共同載入史冊.公元前四九六年入越,輔助勾踐廿余年,終於使勾踐於公元前四七三年滅吳.范蠡以為大名之下,難以久居,遂乘舟泛海而去.范蠡辭去相職,定居於陶,經商積資巨萬,稱「陶朱公」.范蠡既能治國用兵,又能齊家保身,是先秦時期罕見的智士,史書概括其平生「與時逐而不責於人」.
李斯
(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08年)李斯,名斯,字通古,秦代政治家,戰國末年楚國上蔡人.他勸說秦王政滅諸侯、成帝業,任為長史.秦王採納其計謀,遣謀士持金玉游說關東六國,離間各國君臣,又任其為客卿.在秦王政統一六國的事業中起了較大作用.秦統一天下後,與王綰、馮劫議定尊秦王政為皇帝,並制定有關的禮儀制度,被任為丞相.他以卓越的政治才能和遠見,順應歷史發展的趨勢,佐助秦王政制定了吞並六國,實現統一的策略和部署,並努力組織實施.
張良
張良(?—前186)字子房,漢族,漢初三傑之一,安徽亳州市東南人.秦末農民起義中,率部投奔劉邦,不久游說項梁立韓貴族成為韓王,為韓司徒.後韓王成被項羽殺害,復歸劉邦,為其重要謀士.楚漢戰爭期間,提出不立六國後代,聯合英布、彭越,重用韓信等策略,又主張追擊項羽,殲滅楚軍,劉邦西入武關後,在嶢下用計破敵;鴻門宴上幫助劉邦脫離險境;「為漢王請漢中地」;在楚漢戰爭中「長計謀平天下」,都為劉邦所採納.漢朝建立,封留侯.
諸葛亮
諸葛亮(181.4.14~234.8.28),字孔明,號卧龍,琅邪陽都人,漢族,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蜀漢丞相,謚曰忠武侯.人稱「卧龍」.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在三民主義之民權主義中稱贊諸葛亮:「諸葛亮很有能,所以在西蜀能夠成立很好的政府,並且能夠六齣祁山去北伐,和吳魏鼎足而三.」.清朝康熙帝:「諸葛亮雲: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人臣者,惟諸葛亮能如此耳.」
徐茂功
徐茂功,名懋,先後出任瓦崗寨大魔國軍師、十八國聯盟都軍師、西魏國軍師以及後來大唐朝軍師,長期出任軍師之職.徐茂功是文職的將官,和魏徵還略有不同,徐茂功是指揮軍馬的軍師,而不是純粹的文職行政.徐茂功有先見之明,能夠看到瓦崗山占盡天時地利人和,所以順說瓦崗寨,和小霸王翟讓合兵一處,建立混世魔王大魔國.
劉伯溫
劉伯溫(1311-1375年),名劉基,字伯溫,以字行.對天文、地理、兵法、術數之類更是潛心研究,頗有心得.1360年義軍統帥明太祖兩次向隱居青田的劉伯溫發出邀請,劉伯溫經過深思熟慮之後,終於決定出山輔助明太祖,希望通過助朱氏打江山來實現自己治國平天下的宏偉大志.他不但是一位謀略大師,也是一位著名的學者和文人,他的著作很多.

閱讀全文

與世界歷史謀士排行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