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太空梭發射歷史

中國太空梭發射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26 13:49:56

㈠ 中國火箭發展史

火箭是以熱氣流高速向後噴出,利用產生的反作用力向前運動的噴氣推進裝置。它自身攜帶燃燒劑與氧化劑,不依賴空氣中的氧助燃,既可在大氣中,又可在外層空間飛行。火箭在飛行過程中隨著火箭推進劑的消耗,其質量不斷減小,是變質量飛行體。現代火箭可用作快速遠距離運送工具,如作為探空、發射人造衛星、載人飛船、空間站的運載工具,以及其他飛行器的助推器等。如用於投送作戰用的戰斗部(彈頭),便構成火箭武器。其中可以制導的稱為導彈,無制導的稱為火箭彈。

大家知道中國是火葯的故鄉,也是火箭的祖先。中國人發明火箭這樣一個事實已經被世界所公認。中國早在三國時期就開始使用火箭,不過當時這個火箭還不是採用噴氣推進的,而是在箭桿上綁上柴草、棉布。澆上油,點燃用弓箭射出去。到了唐朝末年和宋朝初年的時候,這個時候火葯替代了早期的易燃物,就成為了真正利用噴氣推進的火箭。當時火箭用於戰爭,就是這個,左邊帶著箭頭就是飛槍劍,右邊這個帶了一個刀,就叫飛刀劍。宋朝的時候出現了很多煙花爆竹,這些爆竹也是噴氣的原始火箭。明朝時期的毛元儀在他的著作裡面就記載了30多種火箭的基本原理和結構,像其中有飛火飛天、火龍出水等。中國是從明朝開始發射火箭的,大明史嘉靖年間,萬戶進行最早的火箭升空試驗,成為現代載人飛行先驅,現在月球和火星均有以其名字命名的環形山。全世界最早的宇航員,他那次升天中壯烈殉職。最後在189米高空中爆炸。啟動裝置為36筒火箭,外置安全帶和座椅,4個氣球,這是人類歷史上最震撼的場面!可以這樣說古代火箭的基本結構和原理,為現代火箭的設計和製造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奠定了世界火箭的起跑線!
從1970年4月,長征一號火箭成功發射東方紅1號衛星開始,到今年10月底,我國已經完成研製生產並正式發射過的長征運載火箭的型號有9種,它們是:長征一號,長征二號,長征二號丙/長征二號丙改,長征二號丁,長征二號捆,長征三號,長征三號甲,長征三號乙,以及長征四號。其中,長征二號丁和長征四號由上海航天局研製,其他7種火箭都是由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研製的。長征火箭已經累計發射了49次,成功42次,兩次由於星箭協調原因而失敗,總成功率為87.75%。


一、 長征一號

長征一號是為發射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而研製的三級運載火箭。它的一、二級火箭採用當時的成熟技術,並為發射衛星做了適應性修改,第三級是新研製的以固體燃料為推進劑的上面級。1970年4月24日,長征一號火箭首次發射,將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順利送入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1971年3月3日,長征一號火箭第二次發射,把實踐一號科學試驗衛星准確送入軌道,又一次取得圓滿成功。相對於70度傾角、440公里高的圓軌道,長征一號火箭的運載能力為300公斤,此火箭共進行了兩次發射,均獲得成功。長征一號的研製成功,揭開了我國航天活動的序幕。


二、 長征二號

隨著推力為120噸的YF-100液氧煤油發動機和推力為50噸的YF-77氫氧發動機先後完成長程試車,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基地審批立項,中國新一代、組合化的運載火箭系列長征-5 號的研製也進入關鍵階段。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系列以120噸和50噸兩種發動機為基礎,構成5米直徑、3.35米直徑和2.25米直徑三種模塊,形成「通用化、系列化、組合化」的新一代運載火箭系列。其中5米模塊包含兩個50噸級的YF-77發動機,3.35米模塊則包含兩個120噸級的YF-100發動機。模型便是長征-5號運載火箭系列中最為強大的型號,以5米模塊(2個50噸YF-77)為芯級,以4個3.35米模塊(2個120噸YF-100)為助推器。

㈡ 中國航天發展史

中國航天發展史
要中國航天事業自1956年創建以來,經歷了艱苦創業、配套發展、改革振興和走向世界等幾個重要時期,迄今已達到了相當規模和水平:形成了完整配套的研究、設計、生產和試驗體系;建立了能發射各類衛星和載人飛船的航天器發射中心和由國內各地面站、遠程跟蹤測量船組成的測控網;建立了多種衛星應用系統,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建立了具有一定水平的空間科學研究系統,取得了多項創新成果;培育了一支素質好、技術水平高的航天科技隊伍。
空間技術
1. 人造地球衛星。中國於1970年4月24日成功地研製並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獨立自主研製和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截至2000年10月,中國共研製並發射了47顆不同類型的人造地球衛星,飛行成功率達90%以上。目前,中國已初步形成了四個衛星系列——返回式遙感衛星系列、「東方紅」通信廣播衛星系列、「風雲」氣象衛星系列和「實踐」科學探測與技術試驗衛星系列,「資源」地球資源衛星系列也即將形成。中國是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衛星回收技術的國家,衛星回收成功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中國是世界上第五個獨立研製和發射地球靜止軌道通信衛星的國家。中國的氣象衛星、地球資源衛星主要技術指標已達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期的國際水平。近幾年來,中國研製並發射的6顆通信、地球資源和氣象衛星投入使用後,工作穩定,性能良好,產生了很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運載火箭 。
中國獨立自主地研製了12種不同型號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適用於發射近地軌道、地球靜止軌道和太陽同步軌道衛星。「長征」系列運載火箭近地軌道最大運載能力達到9200千克,地球同步轉移軌道最大運載能力達到5100千克,基本能夠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自1985年中國政府正式宣布將「長征」系列運載火箭投入國際商業發射市場以來,已將27顆外國製造的衛星成功地送入太空,在國際商業衛星發射服務市場中佔有了一席之地。迄今,「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共實施了63次發射;1996年10月至2000年10月,「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已連續21次發射成功。
3.航天器發射場。
中國已建成酒泉、西昌、太原三個航天器發射場,並圓滿完成了各種運載火箭的飛行試驗和各類人造衛星、試驗飛船的發射任務。中國航天器發射場既可完成國內發射任務,又具有完成為國際商業發射服務和開展其他國際航天合作的能力。
4. 航天測控。
中國已建成完整的航天測控網,包括陸地測控站和海上測控船,圓滿完成了從近地軌道衛星到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從衛星到試驗飛船的航天測控任務。中國航天測控網已具備國際聯網共享測控資源的能力,測控技術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載人航天
中國於1992年開始實施載人飛船航天工程,研製了載人飛船和高可靠運載火箭,開展了航天醫學和空間生命科學的工程研究,選拔了預備航天員,研製了一批空間遙感和空間科學試驗裝置。1999年11月20日至21日,中國成功地發射並回收了第一艘「神舟」號無人試驗飛船,標志著中國已突破了載人飛船的基本技術,在載人航天領域邁出了重要步伐。
參考資料:
1.人造地球衛星。中國於1970年4月24日成功地研製並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獨立自主研製和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截至2000年10月,中國共研製並發射了47顆不同類型的人造地球衛星,飛行成功率達90%以上。目前,中國已初步形成了四個衛星系列——返回式遙感衛星系列、「東方紅」通信廣播衛星系列、「風雲」氣象衛星系列和「實踐」科學探測與技術試驗衛星系列,「資源」地球資源衛星系列也即將形成。中國是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衛星回收技術的國家,衛星回收成功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中國是世界上第五個獨立研製和發射地球靜止軌道通信衛星的國家。中國的氣象衛星、地球資源衛星主要技術指標已達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期的國際水平。近幾年來,中國研製並發射的6顆通信、地球資源和氣象衛星投入使用後,工作穩定,性能良好,產生了很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㈢ 中國航天史上,一共發射了多少次載人航天飛行

一共是五次。

神舟五號 2003年10月15日 首次載人飛行,承載的宇航員是楊利偉,成功圍繞地球十四圈。

神舟六號 2005年10月12日 首次進行多人多天的航天飛行,承載的宇航員是費俊龍和聶海勝。

神舟七號 2008年09月25日 首次承載三名宇航員進入太空,承載的宇航員是翟志剛、劉伯明和景海鵬, 成功進行出艙活動(又稱太空行走)。

神舟八號 2011年11月01日 由改進型「長征二號」F遙八火箭順利發射升空。2011年11月3日凌晨,與組合天宮一號成功實施首次交會對接任務,成為中國空間實驗室的一部分。

神舟九號 2012年6月16日下午 首次載人交會對接任務3名航天員進入太空,景海鵬、劉旺和劉洋(中國首位女航天員)。6月18日下午,神舟九號成功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實現自動交會對接。6月24日,航天員劉旺操作飛船順利完成於天宮一號的手控交會對接。標志著中國完全掌握了載人交會對接技術。

神舟十號 2013年6月11日17時38分搭載三位航天員飛向太空, 將在軌飛行15天,並首次開展我國航天員太空授課活動。飛行乘組由男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和女航天員王亞平組成,聶海勝擔任指令長

(3)中國太空梭發射歷史擴展閱讀:

載人航天是一項異常龐大復雜並帶有很大探險性的活動。美、蘇實施各自的載人航天工程以來,在地面試驗、訓練、發射、在軌運行、返回地面的時候,都曾發生過重大災難性事故,

為此付出了15名航天員的生命和其他政治、經濟上的巨大代價。與載人飛船試驗訓練有關而死亡的航天員8名,其中地面模擬訓練死亡1人,地面試驗死亡3人,返回死亡4人。

就飛行安全性來說,1961~1998年年底,共有268名航天員起航,安全返回地面的264名,安全生還率達到98.9%。

為了將人類送上太空,實現世世代代的夙願,無數科學家、工程技術專家以自己的智慧和辛勤的勞動,建造了載人飛船、太空梭、空間站。

直接參加飛行活動的航天員,更是以其高度的智慧、敢於探險的膽識、熟練的駕駛技術,開拓了人類從未進行過的偉大事業。

他們在航天活動中的事跡,永遠值得後人稱頌。載人飛船的航天活動,自1961年4月12日加加林上天開始,至1998年年底,短短的37年中,進行了共6種型號119次載人飛船飛行任務。其中114次飛行任務取得成功,成功率達到95%。

㈣ 中國航天歷史

1956年10月8日,中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製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錢學森任院長。

1964年7月19日,中國第一枚內載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廣德發射成功,中國空間科學探測邁出了第一步。

1968年4月1日,中國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成立,開始選訓宇航員和進行載人航天醫學工程研究。

1970年4月24日,隨著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1號在酒泉發射成功,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發射衛星的國家。

1975年11月26日,首顆返回式衛星發射成功,3天後順利返回,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衛星返回技術的國家。

1988年9月7日,長征4號運載火箭在太原成功發射了風雲1號A氣象衛星。

1990年4月7日,「長征3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美國研製的「亞洲1號」衛星,中國在國際商業衛星發射服務市場中佔有了一席之地。

1990年7月16日,「長征」2號捆綁式火箭首次在西昌發射成功,為發射載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礎。

1992年,中國載人飛船正式列入國家計劃進行研製,這項工程後來被定名為「神舟」號飛船載人航天工程。

1999年11月20日,中國成功發射第一艘宇宙飛船--「神舟」試驗飛船,飛船返回艙於次日在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地區成功著陸。

2001年1月10日,中國成功發射「神舟」2號試驗飛船,按照預定計劃在太空完成空間科學和技術試驗任務後,於1月16日在內蒙古中部地區准確返回。

2002年3月25日,中國成功發射「神舟」3號試驗飛船,環繞地球飛行了108圈後,於4月1日准確降落在內蒙古中部地區。

2002年12月30日,中國成功發射「神舟」4號飛船。

載人航天工程又稱「921工程」,是黨中央國務院1992年1月做出決策並開始實施的重大工程。1999年月11月成功發射了第一艘無人飛船,隨後又成功發射了3艘無人飛船,2003年10月15日,航天英雄楊利偉乘坐神舟5號飛船勝利完成了我國首次載人飛行,實現了中華民族「飛天」的千年夢想。

2005年10月12~17日,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圓滿完成神舟六號飛行任務,中國載人航天實現了2人5天、航天員直接參與空間科學實驗活動的新跨越,中國成為繼俄羅斯和美國之後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

㈤ 中國航天火箭發射失誤 歷史上還哪些航天發射失敗記錄

1、1967年1月:格里索姆、查菲和懷特3名美國宇航員在卡納維爾角進行阿波羅號飛船模擬發射時,因飛船失火而喪生。

2、1980年3月18日:前蘇聯東方號運載火箭在普列謝茨克發射場進行燃料加註時發生爆炸,45名技術人員當場被炸死,另有5人在送往醫院後死亡。這次事故直到1989年才有了報道。

3、1986年1月28日:美國挑戰者號太空梭從卡納維拉爾角升空72秒後爆炸,包括一名教師在內的7名美國宇航勇士喪生。

4、1986年4月18日:據信攜帶著軍事偵察衛星的一枚美國大力神34D運載火箭從加州范登堡空軍基地起飛8.5秒後發生爆炸。

5、1986年5月3日:攜帶有價值5700萬美元的一顆氣象衛星的美國德爾它運載火箭從卡納維拉爾角起飛71秒後主發動機突然熄火,90秒時自毀。

6、1990年2月22日:歐洲阿里安運載火箭在發射兩顆日本衛星時,在從法屬蓋亞那庫魯發射場起飛1分40秒後發生爆炸。這是阿里安火箭的第36次發射。

7、1990年9月7日:美國一枚大力神火箭的部分箭體在愛德華茲空軍基地從吊車上墜地,引發的大火火焰高達45米,造成至少1人死亡。

8、1990年10月4日:蘇聯一枚天頂號火箭在拜科努爾發射電子偵察衛星時於起飛幾秒後發生爆炸,發射設施遭受嚴重損壞。

9、1991年6月18日:攜帶有美國航宇局及幾所大學的10個試驗件、高15米的勘探者火箭在從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後因偏離正常飛行路線而被自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航天災難

㈥ 關於中國太空梭的科學技術史

1987年,在原國防科工委的組織下,組建了「863計劃航天技術專家委員會」和主題項目專家組,對發展我國載人航天技術的總體方案和具體途徑進行全面論證。
「863—204」專家組在1987年4月發布《關於大型運載火箭及天地往返運輸系統的概念研究和可行性論證》的招標通知,以招標方式選擇在技術方面有優勢的單位,按要求各自論證載人航天方案。航天部、航空部、國家教委、中科院、總參謀部、國防科工委等系統60多家科研單位參加了這場大論證,僅航天部所屬的單位就有一、三、五、八等四家研究院分別參加了投標。由於是科學界里的技術概念論證,沒有太多的行政干預,所以這番討論思想相當解放,視野相當開闊,是中國航天技術發展史上前所末有的。
在不到2個月的時間里,各競標單位提出了11種技術方案。「863—204」專家組篩選出6種方案,要求他們在1988年6月底前,完成技術可行性論證報告,以便參加高層專家的評審。雖然1987年的方案距今已有18年之久,但是我們今天翻看它們,仍然不得不為我國科學家的大膽和卓識油生敬意。

方案一: 航天部五院508所提出的載人飛船方案。這個方案看起來不那麼時髦,似乎有些落伍。它用火箭把飛船發射升空,飛船靠降落個定點返回,類似蘇聯使用的聯盟號飛船。論證方認為,飛船是一種經濟、技術難度都不很大的運輸器,在時間上能保證21世紀初期投入使用,經費上不會突破國家2000年前投資的總盤子。根據我國的國情,在很長時間內航天運輸的規模不會很大,使用一次性飛船的投資效益比會比可重復使用的太空梭好的多。飛船可為空間站和太空梭進行技術探路,空間站建成後還可作為太空救生艇,即使太空梭、空天飛機研製成功,飛船也可以與其大小搭配,成為其有益的補充。(神舟的雛形?)

㈦ 中國航天的發展歷程

1956年10月8日,中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製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錢學森任院長。
1964年7月19日,中國第一枚內載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廣德發射成功,中國空間科學探測邁出了第一步。
1968年4月1日,中國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成立,開始選訓宇航員和進行載人航天醫學工程研究。
1970年4月24日,隨著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1號在酒泉發射成功,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發射衛星的國家。
1975年11月26日,首顆返回式衛星發射成功,3天後順利返回,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衛星返回技術的國家。
1988年9月7日,長征4號運載火箭在太原成功發射了風雲1號a氣象衛星。
1990年4月7日,「長征3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美國研製的「亞洲1號」衛星,中國在國際商業衛星發射服務市場中佔有了一席之地。
1990年7月16日,「長征」2號捆綁式火箭首次在西昌發射成功,為發射載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礎。
1992年,中國載人飛船正式列入國家計劃進行研製,這項工程後來被定名為「神舟」號飛船載人航天工程。
1999年11月20日,中國成功發射第一艘宇宙飛船--「神舟」試驗飛船,飛船返回艙於次日在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地區成功著陸。
2001年1月10日,中國成功發射「神舟」2號試驗飛船,按照預定計劃在太空完成空間科學和技術試驗任務後,於1月16日在內蒙古中部地區准確返回。
2002年3月25日,中國成功發射「神舟」3號試驗飛船,環繞地球飛行了108圈後,於4月1日准確降落在內蒙古中部地區。
2002年12月30日,中國成功發射「神舟」4號飛船。
載人航天工程又稱「921工程」,是黨中央國務院1992年1月做出決策並開始實施的重大工程。1999年月11月成功發射了第一艘無人飛船,隨後又成功發射了3艘無人飛船,2003年10月15日,航天英雄楊利偉乘坐神舟5號飛船勝利完成了我國首次載人飛行,實現了中華民族「飛天」的千年夢想。
2005年10月12~17日,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圓滿完成神舟六號飛行任務,中國載人航天實現了2人5天、航天員直接參與空間科學實驗活動的新跨越,中國成為繼俄羅斯和美國之後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

㈧ 中國人太空梭發展史

㈨ 中國火箭歷史發展

1964年6月29日,中國自行研製的中近程火箭繼1962年3月21日首次試驗失敗之後再次發射試驗,獲得成功;

1966年11月,「長征一號」運載火箭和「東方紅一號」衛星開始立項研製;

1966年12月26日,中國研製的中程火箭首次飛行試驗基本成功;

1970年1月30日,中國研製的中遠程火箭飛行試驗首次成功,使中國具備了發射中低軌人造衛星的發射能力;

1970年4月24日,「東方紅一號」衛星在甘肅酒泉航天發射基地由「長征一號」火箭發射成功;

1980年5月18日,中國向太平洋預定海域成功地發射了遠程運載火箭,標志著中國具備了發射高軌道人造衛星的發射能力;

1981年9月20日,中國用一枚運載火箭發射了三顆科學實驗衛星,這是中國第一次一箭多星發射,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一箭多星發射技術的國家;

1990年4月7日,中國自行研製的「長征三號」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基地,把美國製造的「亞洲1號」通信衛星送入預定的軌道,標志著中國航天發射服務開始走向國際市場;

1990年7月16日,「長征」2號捆綁式火箭首次在西昌發射成功,其低軌道運載能力達9.2噸,為發射中國載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礎。

(9)中國太空梭發射歷史擴展閱讀:

1980年5月18日,我國向太平洋預定海域發射的第一枚運載火箭獲得了圓滿成功。這枚運載火箭在高空中順利完成了火箭級間的分離、發動機關機和火箭頭體分離等一系列程序,精確地沿著預定軌道飛完全程,最後在預定區域准確入海。

這次運載火箭的發射成功,是繼我國進行原子彈、氫彈、導彈核武器研究和發射人造衛星成功後,在尖端科學技術領域里取得的又一項重要成就。

我國運載火箭發射成功後,逐步實現了系列化、通用化和商業化,還開始為國外用戶提供服務。「七五」期間,我國共成功地發射了14顆人造地球衛星,其中12顆是通過運載火箭發射完成的。

1990年4月,長征三號火箭將「亞洲一號」衛星送上天,使我國的運載火箭正式進入國際發射市場。1992年,長征火箭又成功發射了「澳星」和「瑞星」,進一步增強了我國航天技術參與國際競爭的實力。

㈩ 太空梭的發展史

閱讀全文

與中國太空梭發射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