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初三世界歷史學習方法,從課前,課中,課後等方面介紹下,越詳細越好,謝謝。
到這個份上了,別管什麼課前,課中,課後了,照自己的進度來,把初中所有的歷史知識,按年份,自己回整理份,熟記歷史答書上黑體字出現的年份,所對應出現的人物,事件,如果你是成績拔尖的,要想與別人拉開差距的,那就再熟記的基礎之上,多做練習題,別急著看答案,也別急著整張試卷做完,可以今天先做選擇,完了再做材料,大題,別忘了做題要放個計時器,對比一下,時間和效率(選擇和大題)查漏補缺,對付考試肯定沒問題了.
② 請問學習歷史有哪些正確的學習方法急。。。。。。。(我是用來演講的,請詳細回答)
學習方法
(一)抓好預習環節
預習,即課前的自學。指在教師講課之前,自己先獨立地閱讀新課內容。初步理解內容,是上課做好接受新知識的准備過程。有些學生由於沒有預習習慣,對老師一堂課要講的內容一無所知,坐等教師講課。老師講什麼就聽什麼,老師叫干什麼就干什麼,顯得呆板被動,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些學生雖能預習,但看起書來似走馬觀花,不動腦、不分析。這種預習一點也達不到效果。
1.預習的好處
(1)能發現自己知識上的薄弱環節,在上課前補上這部分的知識,不使它成為聽課時的「拌腳石」。這樣,就會順利理解新知識。
(2)有利於聽課時跟著老師講課的思路走。對聽課內容選擇性強。明確哪些知識應該放上主要精力,加強理解和消化;哪裡應該重點記筆記,做到心中有數。
(3)預習有利於弄清重點、難點所在,便於帶著問題聽課與質疑。注意力集中到難點上。這樣,疑惑易解,聽起來輕松、有味,思起來順利主動,學習效果高。
(4)預習可以提高記筆記水平。由於課前預習過,講的內容和板書,心中非常清楚。上課時可以不記或少記書上有的,著重記書上沒有的或自己不太清楚的部分,以及老師反復提醒的關鍵問題。從而可以把更多的時間用在思考理解問題上。
2.預習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1)預習時要讀、思、問、記同步進行。對課本內容能看懂多少就算多少,不必求全理解,疑難也不必鑽深,只需順手用筆作出不同符號的標記。把沒有讀懂的問題記下來,作為聽課的重點。但對牽涉到已學過的知識以及估計老師講不到的小問題,自己一定要搞懂,以消滅「攔路虎。」
(2)若以前沒有預習的習慣,現在想改變方法,先預習後上課,但不能一下子全面鋪開,每門功課都搞提前預習。這樣做會感到時間不夠用。顯得非常緊張,不能達到預習效果。因此,剛開始預習時,要先選一兩門自己學起來感到吃力的學科進行預習試點,等到嘗到甜頭,取得經驗後,並在時間允許的條件下,再逐漸增加學科,直到全面鋪開。
(3)預習應在當天作業做完之後再進行。時間多,就多預習幾門,鑽得深一點;反之,就少預習幾門,鑽得淺一點。切不可以每天學習任務還未完成就忙著預習,打亂了正常的學習秩序。
(4)學習差的學生,課前不預習,上課聽不懂,課後還需花大量的時間去補缺和做作業,整天忙得暈頭轉向,擠不出一點時間去預習。其實,這種學生差的根本原因就在不預習上。學習由預習、上課、整理復習、作業四個環節組成。缺了預習這個環節就會影響下面環節的順利運轉。這些學生必須作好在短期內要多吃點苦的思想准備。在完成每天的學習任務後,要安排一點時間預習。這樣做雖然費了時間,但上課能聽得懂,減少了因上課聽不懂而浪費的時間,同時,還可以減少花在課後整理、消化、作業上的時間。時間一長,運轉正常了,學習的被動局面也就會改變,就再也不需加班加點了。
3.預習的要求
(1)要注重講究實效,不搞形式。要根據學習計劃安排時間,不能顧此失彼。預習一般要安排在新課的前一天晚上進行。這樣,印象會較深。新課難度大,就多預習一些時間,難度小就少預習一些時間。應重點選擇那些自己學起來吃力,又輪到講授新課的科目進行預習,其他科目只需一般性的預習。某些學科,也可以利用星期天,集中預習下一周要講授的課程,以減輕每天預習的負擔。
(2)預習的任務是通過初步閱讀,先理解感知新課的內容(如概念、定義、公式、論證方法等),為順利聽懂新課掃除障礙。具體任務是:①復習、鞏固和補習有關已學的舊知識,找出新課中自己不理解的問題,並把理解不透的記下來。②初步弄清新課中的基本內容是什麼?這些知識內容在原有的基礎上向前發展了什麼?並找出書中的重點、難點和自己費解的地方。③預習時要看、思、做結合進行。看:一般是把新課通讀一遍,然後用筆勾劃出書上的重要內容。需要查的就去查一查;需要想的就應該認真想一想;需要記的就應該記下來。思:指有的時候要想,做到低頭看書,抬頭思考,手在寫題,腦在思考。做:在看的過程中,需要動手做的准備工作以及對課本後的練習題要進行嘗試性的做一做。問答題答一答。不會做,不會答可以再預習,也可以記下來。等教師在授課時集中注意聽講或向老師提出。預習以後,還要合上書本,小結一下。這樣做能使自己對新教材有更深刻的印象。
(二)注重聽課環節
學生的大部分時間是在課堂中度過的。因此,聽課是學生接受教師指導,掌握知識,發展智力的中心環節。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是保證高效率學習的關鍵。聽課時,有的學生全神貫注,專心聽講;有的分心走神,萎靡不振,打瞌睡。有的像錄音機,全聽全錄;有的邊聽邊記,基本上能把教師講的內容都記下來;有的以聽為主,邊聽邊思考,有了問題記下來;有的乾脆不記,只顧聽講;有的邊聽邊劃邊思考。思考時,有的思考當堂內容,有的思考與本課相關的知識體系,有的思考教師的思路,有的拿自己的思路與教師的思路比較。
那麼,怎樣才能達到聽好課的目的呢?總的要求是要抓住各學科的不同特點,帶著問題聽,聽清內容,記住要點,抓住關鍵,著重聽老師的講課方法與思路,釋疑的過程與結論。具體要求:
1.要充分認識老師在上課時的重要作用。因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起著主導的作用。他在課堂中的分析講解遠比課後輔導要詳細得多,這也是學生自已看書無法比較的。課堂教學是老師指導學生掌握知識的一條最簡捷的路。因此,每個學生都應該虛心向老師學習。在老師的啟發誘導下上好每一節課。
2.要集中注意力,全神貫注地聽老師講解,跟著老師的講課思路走,千萬不能思想開小差。如果在老師啟發下,自己有了比較好的想法,可以在筆記本上記下來,等下課後再去深入思考或請教老師和同學。總之,課堂上的「分心」,是學習的大敵。
3.聽課中可以嘗試在老師沒有作出判斷、結論之前,自己試作判斷、試下結論。看看自己想的與老師講的是否一致。找出對與不對的原因。
4.要力求當堂理解。理解是掌握事物本質、內部聯系及規律的思考過程。那麼,怎樣才能做到當堂理解呢?在課堂上,你想的應與老師講的統一,你思考的問題應與老師講的問題統一。在教師的啟發下,你要始終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如果在思考中出現不理解或理解不透的地方,應舉手提出問題。如果課堂上老師沒有時間解答你的問題,應繼續聽老師的講解。課後再去請教老師。
5.要跟著老師的思路跑。聽課是為了增長知識和發展智力。因此,不能把知識聽懂了就算課聽好了等同起來。高水平的聽課應該不僅注意老師傳授的具體知識,更應該注意老師講課的思路。追著老師的思路跑,目的在於把老師講課過程中運用的各種思維方式,思維過程搞清楚。學習老師是如何進行周密科學思考的,從而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和智力水平。有的學生不注意老師的講課思路,而偏重於記憶老師的推導,總結出來的公式或結論,認為這是聽課的主要目的。其實,這樣掌握的知識,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死知識。這種死知識忘得快,又不能用於解決實際問題,更談不上發展智力。
6.要抓住一節課的知識內容和學科特點的關鍵。知識內容的關鍵一般指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關系式以及公式、定義。當老師講解這些關鍵知識時,你一定要特別注意,抓住不放。同樣,不抓住學科特點的關鍵學習,也會影響你的學習效果。實際上,各門學科的內容體系、發展思路、訓練要求以及教的方法各有特點。學習中非抓住這些特點不可。如物理、化學、生物課要特別注意觀察和實驗,在獲得感性知識的基礎上,通過思考來掌握科學概念和規律。數學要通過大量演算,證明等練習獲得數學知識,培養出數學思維能力。語文和外語在聽課時,主要抓住字、詞、句、篇等方面的知識點,並且通過聽、說、讀、寫來提高閱讀和寫作能力。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語言和文字。
(三)緊抓復習環節
復習是對前面已學過的知識進行系統再加工,並根據學習情況對學習進行適當調整,為下一階段的學習做好准備。因此,每上完一節課,每學完一篇課文,一個單元,一冊書都要及時復習。若復習適時恰當,知識遺忘就少。早在1885年,德國的心理學家艾濱浩斯,通過實驗發現剛記住的材料,一小時後只能保持44%;一天後能記住33%;兩天後留下的只有28%;六天後為25%。所有的人,學習的知識都會發生先快後慢的遺忘過程。一些記性好的學生是因為能經常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次上進行復習,做到「每天有復習,每周有小結,每章有總結」,從而形成了驚人的記憶力。因此,很多學生對所學知識記不住,並不是腦子笨,而是不善於復習,或復習功夫不深。
1.復習的要求
(1)課後應及時把老師講的和板書的知識像放電影一樣,在腦子里過一遍。看看能想起多少,忘了多少。然後翻開筆記,查找漏缺。
(2)看教材時,應邊看邊思,深思重點、難點。分析疑點、深化理解。
(3)看閱必要的參考書,充實課堂所學的內容。
(4)整理與充實筆記,對知識進行歸類,使知識深化、簡化、條理化,並按規律去加強記憶。
(5)加強練習。練習一般應在復習後進行,也可邊復習邊練習。在復習過程中,加強練習,能提高復習效果。
(1)及時復習。當天學的知識,要當天復習清,決不能拖拉。做到不欠「帳」。否則,內容生疏了,知識結構散了就要花費加倍時間重新學習。要明白「修復總比重建倒塌了的房子省事得多」。
(2)要緊緊圍繞概念、公式、法則、定理、定律復習。思考它們是怎麼形成與推導出來的?能應用到哪些方面?它們需要什麼條件?有無其他說法或證明方法?它與哪些知識有聯系?通過追根溯源、牢固掌握知識。
(3)要反復復習。學完一課復習一次,學完一章(或一個單元),復習一次。學習一階段系統總結一遍。期末再重點復習一次。通過這種步步為營的復習,形成的知識聯系就不會消退。
(4)復習要有自己的思路。通過一課、一節、一章的復習,把自己的想法,思路寫成小結、列出圖表、或者用提綱摘要的方法,把前後知識貫穿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網。
(5)復習中遇到問題,不要急於看書或問人,要先想後看(問)。這對於集中注意力、強化記憶、提高學習效率很有好處。每次復習時,要先把上次的內容回憶一下。這樣做不僅保持了學習的連貫性,而且對記憶有很好的效果。
(6)復習中要適當看點題、做點題。選的題要圍繞復習的中心來選。在解題前,要先回憶一下過去做過的有關習題的解題思路,在這基礎上再做題。做題的目的是檢查自己的復習效果,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做綜合題能加深知識的完整化和系統化的理解,培養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四)獨立完成作業環節
獨立完成作業是深化知識,鞏固知識,檢查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復習與應用相結合的主要形式。然而,有些學生沒有真正利用好這個環節。他們一下課就搶著做作業,作業一完,萬事大吉。更有些學生課上根本沒聽懂,下課後也不問,作業抄襲後向老師交差完事。其實,做好作業有以下意義:
1.可以檢查自己的學習效果。通過做作業可以發現問題,以便及時補救。
2.通過做作業時的思考,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把易混淆的概念搞清楚,把公式的變換搞熟練。總之,有利於把書本上的知識轉化成自己的知識。
3.可以培養思維能力。因為作業中提出的各種問題,必然會促使自己積極思考,增強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做完作業後,不能把它一扔了事,而應當定期進行分類整理,為總復習積累資料。復習時,翻閱一下記錄的作業,既方便省事,又印象深刻。
做作業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1.審題。審題是做作業十分重要的一步。拿到一個題目,首先應判斷它屬於哪一類,難易的程度如何?分清題目的條件和要求。已知條件是什麼?從題目提供的信息中還能挖掘出什麼條件?它的要求是什麼?同時要讓自己的思路順著題目的路子思考。通過思考、准確、透徹地理解題目的意思,分清已知條件有哪些,題目要求的結論是什麼。在審題過程中,還要注意哪些地方沒有直接用語言表示出來,而隱含在題目中的其他形式條件,即注意隱含條件的挖掘。
2.尋找解題途徑。方法一般有三種:一種是「由因導果」,可以表述為:「已知→可知→可知……」,最後到達結論。第二種是「執果索因」,即結論←需知←需知←……」。這樣一層一層的追下去,直到追到已知條件全部有了為止。這樣。已知條件和要求結論之間的道路就打通了。第三種是對於一些比較復雜的題目,就需要我們用前兩種的綜合辦法,以盡量縮短條件與結論的距離。即一方面從已知條件推出一些可知的中間結果,另一方面根據題目的要求分析出一些需知的中間結果。需知與已知一旦統一,則可得到解題的途徑。
在尋找解題途徑中,要廣泛聯想與這些條件和結論有關的概念、公式、法則和方法等。聯想過去是否解過和與此相同或相近的題目。那時是怎樣解的?如果能聯想起有關的舊知識,即與此題相應的規律原理、原則、公式就會浮現在腦海中,使解題的思路更加開闊。聯想越廣,跨度越大,得到的解題效果也越佳。
有時因為題目較復雜,為了思考方便,也可以把審題的過程畫成簡圖。這實際上是一個運用學過的知識,把題目加工、改造的過程。經過加工,思路明了,解題捷徑就會出現在眼前。
3.正確解題,經過①②兩個步驟,已經尋得解題的途徑,判定了解題的方案。但在實施時還要注意解題的保質保量。要做到這點,解題的步驟必須按部就班,一步步演算。書寫規范化,格式明了,表達准確。要做到這點,必須要有扎實的基礎。除此以外,在解題中,重要的知識點應寫出來,繁題要簡寫,簡題要詳寫。
4.注意檢查。就是回過頭來再檢查一遍,看看是否題目要求的解都求出來了,有沒有漏解。是否求出的解均符合題目的要求,有沒有錯解。檢查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重要一環。檢查的方法很多。①步步檢查法。即從審題開始,一步步檢查。這種方法可以檢查出計算、表達上的錯誤。②重做法。即重做一遍,看結果是否一樣。③代入法。將計算結果代入公式或式子看看是否合理。同時,還要注意鍛煉一題多解、一題多想。比較歸類的解題習慣,不斷提高自己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認真記好課堂筆記
記筆記是為了學,為了懂,為了用。記筆記的原則是以聽為主,以記為輔。簡練明白,提綱挈領,詳略得當。難點不放過,疑點有標記。不亂,不混,條理明。對聯想、發現的問題,要及時記。筆記要留有空白處,便於復習時補缺。
筆記的主要內容有:
1.記講課提綱,解題思路,難於理解的重點及難點以及自己悟出的重要體會。
2.老師解決問題時提出的觀點、論據與推導論證過程。精、巧、新的解題方法。
3.課堂上沒有解決的疑難。新知識和舊知識的聯系或結合點。容易發生錯誤和混淆的概念。
4.記要點,書上有的不必多記,可在筆記上留下空白,課後補記或對照課本復習。
5.預習時發現的問題、體會,自己掌握不好的舊知識。
6.摘錄參考書上對課本內容有針對性幫助的材料。
記筆記的好處有:
1.思想不易開小差,因上課時要邊聽邊記邊思考。能保持注意力集中、持久,加強對知識的接受與理解。
2.記筆記要手、眼、耳、腦並用,使感覺器官和思維得到綜合訓練,提高學習能力.
③ 世界歷史學習方法與技巧有哪些
給你提供一種學習的抄思路,希望對你的學習有些幫助。
世界歷史不是中國歷史,區域就局限在這么一個區域,它的范圍是整個世界,但是有時又不是在這么大的世界范圍內,而是在幾個國家或地區。找准影響世界歷史大發展的幾個轉折點,我個人這么認為:1.地理大發現2.第一次工業革命3.第二次工業革命4.第一次世界大戰5.第二次世界大戰.把握住這幾個主要點,圍繞這幾個點把世界歷史就可以串起來,同時對這幾個點的背景,條件,產生,過程,影響,反思展開來學習思索。那麼腦海里大致的世界歷史框架就會有了。然後要做的就是細心去把已有的架子上放上各式各樣的書(指各種小知識點)了。
④ 歷史學習方法
首先是歷史記憶法: 歷史難記,容易忘記,這是同學們在學習歷史中的普遍反應。因此,要想學好歷史,必須根據歷史學科的知識特點,掌握科學記憶的方法。 1.必須在理解上下功夫。歷史學習中要想記得多、記得牢,關鍵在於理解,因為只有真正理解了的知識才不會忘記。上歷史課和上其他課一樣,一定要專心聽講。有些同學認為上課聽不聽無所謂,反正課文內容都看得懂,只要考試前去背背,同樣可以應付,這種想法是十分錯誤的。盡管有些簡單內容可以死記硬背,但復雜一些的內容光靠死記是不行的,有許多歷史知識必須弄明白這個知識是什麼,為什麼會是這樣,意義何在,有什麼影響等等。所以一定要抓住歷史現象的因果關系和來龍去脈;如果上課不專心聽老師分析講解,自己也不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幻想考試前去突擊硬背,臨場時必然會顛三倒四或張冠李戴,有的則束手無策,不知所雲。 2.善於化繁為簡,化難為易。有些歷史事件和現象比較復雜,光靠硬記是記不住的,我們可採取一些有效方法,盡量化繁為簡,才能熟記,主要方法有: (1)公式記憶法。在回答一些復雜的歷史問題時,如同解數學習題一樣,可以總結歸納出一些基本公式,然後按公式來記憶和解答。如歷史事件=時間+地點+人物+簡單過程+結果+意義。經過=准備+發生+結果。意義=作用+特點+影響。人物=姓名+時代+事跡(包括思想、活動或著作)+影響。作品=作者+成書年代+內容+意義(或影響)。用這種方法可將復雜的內容進行簡化概括,形成網路記憶。也就是抓住幾個要點作為支點,然後進行擴充,就能較快地熟記基本內容。掌握這個方法,在巧記重大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古今中外名著方面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比較記憶法。人類歷史遵循著一定規律向前發展,在其發展過程中,各種歷史事件或現象之間有著一定的聯系,同時又受到時間和空間的制約,使其具有各自的特點。比較記憶法就是把兩個以上具有一定聯系的事件或人物進行歸類比較,找出它們之間的異同點,這樣可防止張冠李戴。比較記憶法是歷史學習中一個重要的記憶方法,具體做法有以下幾種:①把性質相同而特點不同的歷史現象進行比較,如秦、隋相比,漢、唐之比較等。②把某些表現相似而性質不同的歷史現象進行比較,分清不同性質,形成不同概念。③把性質相同但發生在不同時期的歷史事件加以綜合比較,區分異同。如中國近代許多不平等條約及其對中國社會的影響等。④中外比較。如世界上最先進入奴隸社會的四個國家之比較,中國與西歐進入封建社會之比較,中國古代經濟、科技發展與西方之比較等。 (3)列表圖示法。列表圖示法是:根據歷史事件的特點,用表格圖示形式使同類知識前後連貫起來,形成一個系統,使眾多史實、紛繁內容脈絡分明、條理清晰,收到化繁為簡效果的一種方法。列表法最大優點是簡明、醒目,是幫助記憶的一個有效方法,尤其在記憶復雜史料方面作用更明顯。如古代政治改革(變法)、重大戰役、科技文化成就;近代史上外國侵略者五次侵華戰爭,中國現代史上黨的兩次重要會議;世界史里的三大宗教,資產階級革命,兩次世界大戰等等。 (4)聯想法。可分為縱向聯想和橫向聯想兩種。縱向聯想就是抓住某一歷史知識要點,使其前後連貫起來,即以某一史實為基點,既可涉及它前面發生的歷史事件,又可聯繫到後面發生的事件,從點擴展到線,便可記住有關這一歷史知識的前後內容。如講到《馬關條約》中日本割佔中國領土台灣時,我們可上溯到公元230年孫權派衛溫去夷洲(即台灣),隋煬帝三次派人去台灣,元設澎湖巡檢司,鄭成功收復台灣,到清設台灣府,從這一系列事件中得出一個結論:台灣自古是中國領土。再簡要提一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開羅宣言》中明確規定日 本必須歸還侵佔的中國領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後,台灣才回歸祖國,日本侵佔中國台灣達50年之久。這樣將有關台灣的歷史知識就前後貫通起來了。橫向聯想法,就是把中外發生在相同時期的不同歷史事件,或不同時期的同類歷史事件聯系起來。初中《社會》第三、四冊,將中外歷史放在一起學習,這就要求我們以中國歷史為重點,將中外歷史知識聯系起來。如講中國的甲骨文明,就把埃及的象形文字,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歐洲的拉丁文字聯系起來。 (5)串字法。對有並列關系的事件或人物可用串字法來記憶,即將有關內容按課文前後順序串聯起來,只記住其每一內容的第一個字即可。如王安石變法的五項內容可簡化為「青、募、農、方、保」;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四次重要的國際會議,按前後可簡化為「開、德、雅、波」。用這種簡化法可較快地記住課文內容。 3.巧記人名、地名、年代。歷史知識的重要特點是需要記憶的人名、地名、年代較多,去掉這些也就不成為歷史了。學習歷史,記人名、地名、年代是不可缺少的基本功,自然要下一番苦功夫,但並不是光靠死記硬背,同樣有比較可行的科學記憶方法。 記人名。記歷史上一些重要人物的姓名,可抓住一些人物的特徵來加強記憶。如兩漢
⑤ 世界現代史的學習方法、學習思路、學習困惑
關於歷史學習方法的內容可以到網路貼吧「高效學習法」吧交流討論,裡面有很多值得借鑒學習的內容。下面給你分享我的高效學習方法,希望對你有借鑒意義。
在歷史學習中閱讀能力和記憶力非常重要,首先我練習掌握速讀記憶(快速閱讀和記憶)的能力。快速閱讀是一種高效的學習方法,它培養學生直接把視覺器官感知的文字元號轉換成意義,消除頭腦中潛在的發聲現象,形成眼腦直映,結合記憶訓練,用以提高學習效率。有學者推薦「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作為假期學生學習計劃,用軟體練習30個小時就能使閱讀速度提高5-10倍左右,學習每天練習1-2個小時,兩個星期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記憶力、注意力、思維等方面也相應的快速提升。目前我們學校很多班級開展的假期速讀速記訓練課程,用的就是精英特快速閱讀記憶訓練系統。
把時間階段性的細分(主要是課余的,上課跟著老師走就可以了,認真聽講,別忘了做筆記,註:課堂筆記不是要你一味的記,而是重點以及你不懂的,書本上有的,標注一下就可以了,沒有的簡單的記錄下來,課後再系統的整理,不要為了做筆記而影響聽課)。每個時間段要做什麼,可以是長期的,也可以是短期的,都要有。規劃時間的過程也就是確定學習目標的過程,必須重視。
⑥ 歷史的學習方法有哪些
對於歷史,我想說的是:關鍵在平時,臨時抱佛腳是沒有用的。尤其對考小綜版合或大綜合的同權學來說,平時的基礎是決定勝敗的關鍵。我自己就曾經吃過這樣的虧。教我歷史的魏獻策老師是一位非常盡職盡責的好老師。他的課彷彿有一種魔力能把你緊緊地吸引住,浩浩歷史長河在他的講解下彷彿一下子就與我們拉近了。更重要的是,他總能引導我們透過紛繁復雜的歷史現象去思考它們背後的聯系與實質。這是學習歷史的最重要的方法。在他的指導下,高一時我的歷史學得很順利。也許是讓勝利沖昏了頭腦,高二時我開始偷懶了,不再注重基礎知識的及時掌握。只是到了考試前才臨時背一背。到高三下學期總復習時,我才發現自己是多麼愚蠢。高一的知識由於有扎實的基本功,我不用再費多少力就能輕松地回憶起全部內容。而高二的課文我即使讀了好幾遍還是有忘的可能。我這才知道為什麼老師總讓我們「抓基礎、重平時」。
⑦ 學習歷史的學習方法有哪些
聽課方法
分為「聽」「思」「記」三個方面。
所謂「聽」,即在聽課時要抱著認真的學習態度,集中注意力,及時和准確地吸收教師所講的內容,尤要關注要點,把握重要之處。
所謂「思」,即在聽課時要主動進行思考,一方面要對聽到語音、語義等進行辨識,對所傳達的信息及時作出反應;一方面還要對信息加以篩選,以吸收有價值的信息:聽課的思考也包括考慮是不是聽懂了,有沒有疑問等自我質疑。
所謂「記」,是指在聽講的過程中在筆記本上做聽課筆記。初中階段的歷史課堂筆記,一般是記錄板書提綱、基本概念、重要觀點等;除了這些,還可對教師講述的內容選擇記錄,尤其是一些補充性的內容。筆記的書寫要整潔、快速,以便於整理、復習。
閱讀教材方法
這里說的教材,是指與歷史學習有關的材料,包括歷史教科書、歷史資料、歷史讀物等。
預習方法
第一步:課前認真預習首先,通讀兩遍課文。對於一些史料中不認識的字一定查字典,要明白這些字在課文中的含義。
第二步:根據課文內容,寫出比較詳細的提綱。提綱的格式可以模仿老師上 課時的板書,試著體現出歷史事件的時間、人物、地點、事件的名稱、原 因、經過、結果和影響。這樣既有助於課堂學習,又有助於分析能力的提高。
第三步:把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以及把自己要提的問題也寫出來,以便在老師講課時獲得解答或者課下向老師提問。
這樣預習與課堂學習相結合,會收到很好的學習效果,就能學好歷史這門課程。
⑧ 學習歷史的學習方法
主要是有個結構框架,以年份為線索進行記憶。
年份、重要的事件、人物、地點、意義、影響
就這樣記,就可以了!
記得採納哦!
Go on!
⑨ 關於歷史有效的學習方法
高中歷史跟初中歷史差別很大的。初中歷史一般考的是最重大的歷史史實,而且考史實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措施,這些死記硬背就可以了,即使考影響,也是用課本上的敘述答題,背下課本上的影響就考得好,而試題中引入的材料一般很短且容易理解,大多考這段材料所代表的事件,只要你知道這是哪件事,就可以結合課本的敘述回答其他諸如事件原因、事件人物、事件影響等提問。
但高中試題不是這樣的。高中也會考重大歷史事件,但到高考的時候可能會考一些課本上敘述不多甚至沒有敘述過的歷史事件,要求你結合所給的材料,再結合課本上與之相關的史實,分析這件事發生的原因和影響,還要你得出某些規律性的認識,因而你只背課本是不夠的。高中的歷史學習除了背書,更重要的是理解、記憶歷史階段特徵和歷史概念。
比如:中國史可分為先秦時期、秦漢時期、魏晉南北朝時期、隋唐時期、宋元時期、明清時期、清朝後期、民國初期、抗戰時期、國共內戰時期、新中國建國初期、左傾錯誤時期、改革開放新時期,將中國的重大歷史事件放到這些歷史階段里記憶,以理解各階段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特徵。世界史可分為古希臘和古羅馬時期、資本主義興起時期、兩次工業革命時期、兩次世界大戰時期、二戰後時期,也是將重大歷史事件放到這些歷史階段里記憶,以理解各階段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特徵。當掌握了這些階段特徵後,做原因、背景、影響、後果題就容易了。
歷史概念有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代議制、君主立憲制、責任內閣制、共和制、兩黨制、自然經濟、市場經濟、計劃經濟等等,就不一一列舉了。只有準確把握了這些歷史概念,你的選擇題正確率才高。
不過,我舉的這些歷史階段特徵和歷史概念不是一天兩天就學得好的,要經過三年慢慢積累才能掌握。總而言之,高中學歷史一定要記要背,但只記只背是遠遠不夠的,上課一定要聽課,聽老師是如何分析歷史事件的前因後果的,這樣你會懂得將相關事件聯系起來考慮,這個能力非常重要。然後有時間多看下課本,高一高二階段還是以記憶為主,多記史實,高三做題才心裡有底。
⑩ 歷史學習方法有哪些
學文課的,應來該比較源喜歡文學吧
把歷史就當小說看就是了,從秦開始讀小說,文科不需要你記什麼,方法其實很簡單,你對什麼感興趣就一直發展下去。
比如,我喜歡讀宋史,多讀宋史,然後去解決你突然想到一個問題,比如南宋是蒙古滅的,那麼世界上有哪些比較有名的草原民族。
問題想到漢朝的時候匈奴給大漢王朝帶來不少麻煩,但在漢武帝的時候給匈奴人重大的打擊,為什麼會這樣
問題延續到經濟決定軍事勢力,打仗就是打錢么,誰有錢誰就能豪到最後,那三國是不是這樣的?
東漢被三分後開始攻勢最積極的是蜀漢,因為諸葛亮的經濟策略得當,後來姜維打仗已經不考慮經濟了……就這樣,不要給自己任何思維的范圍,想到哪就把問題解決到哪,這樣你解決的問題都是你感興趣的,比死看書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