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歷史上有幾次滅佛事件
有四次,分別是北魏太武帝滅佛、北周武帝滅佛、唐武宗滅佛、周世宗滅佛。
1、北魏太武帝滅佛
太武帝的廢佛行動,始自太平真君五年(444年)的彈壓沙門,他下令上自王公,下至庶人,一概禁止私養沙門,並限期交出私匿的沙門,若有隱瞞,誅滅全門。
翌年,盧水的胡人蓋吳在杏城(陝西黃陵侯庄鄉故城村)起義,有眾十餘萬人。七年,太武帝親自率兵前去鎮壓,到達長安時,在一所寺院發現兵器,懷疑沙門與蓋吳通謀,大為震怒,下令誅殺全寺僧眾。
崔浩趁機勸帝滅佛,於是太武帝進一步推行苛虐的廢佛政策:誅戮長安的沙門,焚毀天下一切經像。一時之間,舉國上下,風聲鶴唳。
2、北周武帝滅佛
建德二年(573年),宇文邕決定三教先後,以儒為先,道次之,佛教最後。建德三年(574年)五月十五日,周武帝不怕死後下地獄的威脅下詔「禁佛、道二教,經書、佛像盡毀,並令沙門、道士還俗為民。
並禁諸淫祀,禮典所不載者,盡除之。」一時間,北周境內「融佛焚經,驅僧破塔……寶剎伽蘭皆為俗宅,沙門釋種悉作白衣。」各地的佛寺都被拆毀,僧人都被勒令還俗。
建德六年(577年),北周滅北齊後,針對繼續發展的佛教實體,立即推行滅佛政策,毀寺4萬,強迫300萬僧、尼還俗。
相當於當時總人口數十分之一的人重新成為國家編戶,使寺院佔有的大量人口開始向國家納稅服役,這對急需兵源和財力的封建朝廷來講,其意義之重要不言而喻。而在宇文邕禁止佛教之外,起初亦禁止道教。
3、唐武宗滅佛
唐中葉以後,諸帝大都信佛,憲宗遣使赴鳳翔法門寺迎佛骨還京,更轟動朝野,瞻禮者萬人空巷。
惟唐自安史亂後,藩鎮連年混戰,均田制破壞,中央財政日匱,百姓之賦役相對加重,由是百姓借寺院以逃稅者漸多.唐代寺院擁有大量土地,貴族擴充庄園,多與寺院僧人相結,如此則不利於國家經濟收入。
武宗即位後即親信道士趙歸真,對佛及其餘宗教皆頗有不滿.此外,武宗亦欲借沒收僧尼產業以裕國家財政.於是於會昌五年下詔禁道教以外的所有宗教,佛教首當其沖被禁.總計其時拆寺院四千六百餘所,被迫還俗僧尼亦多達二十六萬多人。
4、周世宗滅佛
五代後周世宗(954—959在位)限制佛教發展,裁減寺院,嚴禁私度。
顯德二年(955)四月下詔曰:「自今不許私度僧尼,及親無侍養者不許出家。無敕寺舍並須停廢」。
此年廢寺三千三百三十六所,存者為二千六百九十四所,以所毀銅佛像鑄錢
(1)中國歷史上尊佛的皇帝6擴展閱讀:
北周武帝滅佛運動確立了沙門必須尊重皇權的政治的原則,斷絕了佛教寺院與平民政府分權抗議,發展成為政教合一政權的可能,確立了中國皇朝政教分離的傳統,使中國在此後近一千年的時間里得以在國家制度上保持了相對於其他地區的優勢。
在周武帝廢佛以後,部份僧侶混跡民間,或逃匿山林,另有部份僧人則南渡陳朝,因此促進南北朝佛教的交流。
唐武宗滅佛,佛教寺院財產被剝奪,僧尼還俗,寺廟遭廢,經籍散佚,佛教宗派因失去繁榮的客觀條件,從此也由極盛而走向衰微了。但是大量僧尼還俗,寺廟土地與財富受過政府所有,客觀上也減輕了人民供養僧尼的經濟負擔。
魏太武與周武帝滅佛僅限於北方,南方佛法依然大熾。周世宗時也未統一天下,勢力有所不及。但經歷這些大規模的滅法運動,中國佛教的兩大重要支派(南傳佛教、西傳佛教)受到嚴重打擊,此後再也不復國教氣象。
中國佛教的大量文化遺產、藝術作品也在這些運動中毀滅。禪宗佛教因其特殊的教規(自耕自食),在這些運動中損失最小。此後迅速成為中國佛教的重要宗派,與此後隨蒙古、滿清入主中原而來的藏傳佛教,隱然並駕齊驅。
三武一宗的教難,雖然使得佛教幾經摧殘而致衰微不振,但佛教自東漢末年傳入以後,思想已深植社會民心,因此,在遭受重重打擊之後,卻始終屹立不搖,並很快地復興佛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三武滅佛
❷ 中國有哪些皇帝信佛
南朝的宋、齊、梁、陳的皇帝,幾乎都信!南朝四百八十寺…
❸ 乾隆三十五年,乾隆皇帝60大壽的時候宮廷批量造了多少尊無量壽佛,然後乾隆二十六年,乾隆皇帝母後孝聖
上圖為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為孝聖憲皇太後的七十歲大壽,命造佛處督造之無量壽佛像。
❹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皇帝滅佛古代滅佛產生的影響
「三武滅佛」,指的是北魏太武帝滅佛、北周武帝滅佛、唐武宗滅佛這三次事件的合稱。這些在位者的謚號或廟號都帶有個武字。若加上後周世宗時的滅佛則合稱為「三武一宗滅佛」。
北周武帝滅佛運動確立了沙門必須尊重皇權的政治的原則,斷絕了佛教寺院與平民政府分權抗議,發展成為政教合一政權的可能,確立了中國皇朝政教分離的傳統,使中國在此後近一千年的時間里得以在國家制度上保持了相對於其他地區的優勢。在周武帝廢佛以後,部份僧侶混跡民間,或逃匿山林,另有部份僧人則南渡陳朝,因此促進南北朝佛教的交流。
唐武宗滅佛,佛教寺院財產被剝奪,僧尼還俗,寺廟遭廢,經籍散佚,佛教宗派因失去繁榮的客觀條件,從此也由極盛而走向衰微了。但是大量僧尼還俗,寺廟土地與財富受過政府所有,客觀上也減輕了人民供養僧尼的經濟負擔。
魏太武與周武帝滅佛僅限於北方,南方佛法依然大熾。周世宗時也未統一天下,勢力有所不及。但經歷這些大規模的滅法運動,中國佛教的兩大重要支派(南傳佛教、西傳佛教)受到嚴重打擊,此後再也不復國教氣象。中國佛教的大量文化遺產、藝術作品也在這些運動中毀滅。禪宗佛教因其特殊的教規(自耕自食),在這些運動中損失最小。此後迅速成為中國佛教的重要宗派,與此後隨蒙古、滿清入主中原而來的藏傳佛教,隱然並駕齊驅。
三武一宗的教難,雖然使得佛教幾經摧殘而致衰微不振,但佛教自東漢末年傳入以後,思想已深植社會民心,因此,在遭受重重打擊之後,卻始終屹立不搖,並很快地復興佛法。
❺ 中國古代滅佛的皇帝有哪幾位
北魏太武帝(423~452)「滅佛」,是中國歷史上發生的第一次國家鎮壓、取締佛專教事件。
北周武屬帝(561~578)統治時期,北方佛教勢力急劇膨脹,僧尼人數達到200萬,佛寺3萬多所。由於僧尼享受免稅賦徭役的特權,武帝要富國強兵以統一北方,就必然採取「求兵於僧眾之間,取地於塔廟之下」的措施。周武帝首先削減僧尼和寺院數量,又多次召集名儒、名僧和名道,共同討論儒釋道三教的優劣。
唐武宗(841~846)即位時由於唐代前中期的帝王基本都支持佛教發展,促使佛教勢力急劇膨脹,激化了佛教僧侶階層與國家和世俗地主階級的矛盾,終於爆發了唐武宗時期的毀滅佛法運動。
後周世宗(954~958)被列為最後一個「滅佛」的皇帝,與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相提並論。實際上,他只是力度比較大地整頓和限制佛教,並沒有計劃完全廢除佛教。
五代十國,顯德二年(955),是中國歷史上分裂戰亂的年代。周世宗即位之後,在挫敗北漢和契丹聯合進攻的同時,對佛教採取大規模壓縮的措施。詔令禁止私度僧尼,嚴禁奴婢、罪犯等出家,廢除所有無敕額寺院。不允許新建任何大小寺院。他沒有勒令所有僧尼還俗,但是鼓勵僧尼還俗。
稱為「三武一宗」
❻ 中國歷史上的菩薩皇帝是誰
是梁武帝
菩薩皇帝
歷史上有過「三武一宗」(北魏太武宗、北周武帝、唐代武宗、五代周世宗)滅佛,但也有過梁武帝、武則天、唐中宗那樣忠實的佛教信徒。其中以「皇帝菩薩」(大臣們在奏章中這樣稱呼)梁武帝蕭衍最為突出。
佛祖沒有保佑這位忠實的信徒,太清三年(549年),侯景發動政變,攻克建康,菩薩皇帝被俘,後來被活活餓死。
梁武帝是一個多才多藝學識廣博的學者。他的政治、軍事才能,在南朝諸帝中可以說是堪稱翹楚,不在另三位開國皇帝之下。他在學術研究和文學創作上的成就,則更為突出。史書稱他:「六藝備閑,棋登逸品,陰陽緯候,卜筮占決,並悉稱善。……草隸尺牘,騎射弓馬,莫不奇妙。」 他很好學,從小就受到正統的儒家教育,「少時習周孔,弱冠窮六經」,即位之後,「雖萬機多務,猶卷不輟手,燃燭側光,常至午夜」。這種刻苦學習的精神,為他的學術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學術上,梁武帝以經學、史學的研究為卓著。在經學方面,他曾撰有《周易講疏》、《春秋答問》、《孔子正言》等二百餘卷,可惜大都沒有流傳下來。天監十一年(512年),又製成吉、凶、軍、賓、嘉五禮,共一千餘卷,八千零十九條,頒布施行;在史學方面,他不滿《漢書》等斷代史的寫法,認為那是割斷了歷史,因而主持編撰了六百卷的《通史》,並「躬制贊序」。他對此書頗為自負,曾對臣下說:「我造《通史》,此書若成,眾史可廢。」可惜,此書到宋朝時即已失傳,這實在是一件很遺憾的事情。a
他又傾注大量精力研究佛學,著有《涅萃》、《大品》、《凈名》、《三慧》等數百卷佛學著作。對道教學說,他也頗有研究。在此基礎上,他把儒家的「禮」、道家的「無」和佛教的「因果報應」揉合在一起,創立了「三教同源說」,在中國古代思想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梁武帝的詩賦文才,也有過人之處。齊武帝永明年間(484——493年),詩壇創作風氣大盛,很多文人學士都聚集在竟陵王蕭子良的周圍,各逞其能,施展他們的詩歌創作才華。在這些文人學士中,比較著名的有八位,如謝眺、沈約、任眆、范雲等人,時人稱之為「竟陵八友」。蕭衍也是「竟陵八友」中的一位。他的很多詩歌都是在這一時期寫的。建梁稱帝後,他素性不減,經常招聚文人學士,以賦詩為樂。他的文學創作,推動了梁代文學風氣的興盛。
梁武帝現存詩歌有80多首,按其內容、題材可大致分為四類:言情詩、談禪悟道詩、宴遊贈答詩、詠物詩。)梁武帝的言情詩集中在新樂府辭中,又稱擬樂府詩,數量幾乎佔了其全部詩作的一半。樂府是古代專門掌管音樂的官署。據學者研究,至遲在周代便設有樂官,稱為大司樂,以樂府為音樂官署的名稱,則始於秦。到了漢代,漢惠帝時有樂府令一職。漢武帝時,樂府的性質和規模與以前有很大不同。那時,樂府除製作樂章、訓練樂工之外,還廣泛採集民間歌謠配樂演唱。凡由樂府機構製作和採集的歌辭,以及文人以樂府題寫作的詩,後世皆稱為「樂府詩」或「樂府」。其中,民歌是樂府詩中最有生氣的部分。I
魏晉時,樂府停止了採集民歌的工作,當時的樂府詩也出現了日趨雅化的傾向。到了南朝,江南新異風格的民歌再次受到了上層社會的重視,通過樂府機構的採集、演唱,對文人的詩歌創作產生了很大影響。由於江南民歌言情的題材、內容,及其纖弱綺麗的風格特點,適應了當時統治階級對聲色的愛好,因而被廣泛模擬創作。
蕭衍任雍州刺史駐居襄陽時,就非常喜好當地的民歌,他的許多擬樂府詩,如《芳樹》、《有所思》、《臨高台》等,便是在此時創作出來的。即使在稱帝以後,蕭衍對樂府詩的興趣也仍然不減當年。在天監十一年(512年),他親自動手改西曲(南朝樂府民歌分為吳歌和西曲兩大部分。前者產生於建康周圍,此地相襲稱為吳地,故其民間歌曲稱為吳歌;後者產生於江、漢流域的荊、郢、樊、鄧幾個主要地區,是南朝西部軍事重鎮和經濟文化中心,故其民間歌曲稱為西曲),制《江南上雲樂》十四曲、《江南弄》七曲,可見其愛好沉迷的程度。
和樂府民歌一樣,蕭衍的樂府擬作也是情歌,主要以女性為詠唱對象。他的大多數詩作都是描摹女子對愛情的殷盼,為離別相思所苦的情態,感情纏綿,風格綺麗,語言平易,具有濃郁的江南民歌風味。如「一年漏將盡,萬里人未歸。君志固有在,妾驅乃無依。」(《子夜四時歌。冬歌》);「草樹非一香,花葉百種色。寄語故情人,知我心相憶。」(《襄陽蹋銅蹄歌》)等。鄭振鐸先生認為,「蕭衍新樂府辭最為嬌艷可愛」。此話確有一定的道理。
❼ 歷史上有哪些皇帝信奉佛教
道安大師曾說過:「不依國主法事難立!」。的確如此,佛教的發展與帝王的推崇是分不開的。那中國歷史上有哪些帝王曾經信推崇過偉大的佛教呢?
東晉孝武帝司馬曜信奉佛教,曾立精舍於宮殿內,並讓沙門居住在宮內,以方便禮佛。從此佛教在東晉開始興盛。
後秦皇帝姚興信奉佛教,邀請龜茲高位鳩摩羅什大師到長安逍遙園中,組織三千人翻譯佛經四百多卷。在鳩摩羅什大師的影響下,後秦國人十有八九都信奉佛法,對佛教的傳播普及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今天的西安戶縣草堂寺即是昔日譯經之地。
南朝梁武帝蕭衍更是一名佛教徒,即位就率僧侶二萬人重雲殿親自製文發願,捨身歸佛。晚年身穿布衣,日只一食,早晚到寺院禮佛,講演佛經。並三次捨身同泰寺,群臣只好以巨資將其從寺院贖回。下令祭廟時不得用牲畜,以免殺生;官服上不得織仙人鳥獸圖案,以免剪裁時有失仁恕之心。
南朝陳武帝陳霸先,出身寒微,崇信佛法。永定二年,臨大庄嚴寺捨身,歸依佛門,群臣曾三次請回宮。
北魏宣武帝元恪也好佛法。養西域僧人三千,常親自給眾僧及朝臣講經文,貴族竟相仿效。佛教大興,洛陽城內造寺院五百餘所,州郡有寺院一萬三千餘所。其妃胡氏也信佛,遍造佛寺、佛塔、佛窟。著名的龍門石窟即盛於當時。
隋文帝楊堅、隋煬帝楊廣父子二人也喜佛法。楊堅滅陳後,下旨各地高位大德到長安弘楊佛法,又在全國廣造佛寺,建佛塔,供奉舍利,一時佛教大興。楊廣建立譯經館,組織僧人翻譯佛經,大造佛寺、浮屠。著名的山東歷城柳埠村西門塔就是湯帝大業年間修建的國內現存最早最大的單層石塔。
唐太宗李世民親自批准玄奘法師譯經召集人才,又為玄奘法師所譯經書寫序,即為著名的「大唐三藏聖教序」。此碑與唐高宗李治撰寫的「大唐三藏聖教序記」碑分立在西安大雁塔下塔門兩邊牆上。又讓玄奘法師任慈恩寺住持。
女皇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也中唯一的女皇帝,也信奉佛法。當政期間,全國佛寺、塔和石窟遍布,使佛教得到空前傳播,曾禁天下屠宰牲口,捕食魚蝦洛陽龍門石窟中奉先寺就是開鑿於武則天統治時期。
五代閩國王王審知,出身布衣,卻信奉佛教,在他統治時,大興寺院,詔請各地僧尼廣為弘法,曾鑄銅佛高一丈六尺;鑄銅菩薩像二尊,高一丈三尺。
遼道宗耶律洪基,契丹族重儒信佛,廣修寺院,廣造寺塔,一日出家三千人,一年供奉僧人資財多達三十六萬,僧人園釋、法鈞官拜司空。
元仁宗崇尚佛法,皇慶二年下令寺修佛事,改原用羊為用蔬食,後又給銀三千兩寫佛經,末幾,再增九百兩。佛事名目由成宗時的五百多項,猛增數倍。
明武宗朱厚照好佛事,自稱「大慶法王西天覺道圓明自在大定慧佛」。並遣人去烏斯藏迎活佛。
清康熙、乾隆兩帝也崇奉佛教,在其統治間,也大造佛寺和佛塔,如承德市避暑山莊周圍外八廟,皆為康熙五十二年至乾隆四十五年期間陸續建造,並有朝廷派駐喇嘛。北京西黃寺石塔也建於乾隆年間,乾隆也曾奉母上五台山進香。康熙帝在位六次南巡,乾隆也是六次南巡,七次東巡,五次西巡,足跡遍布大江南北,很多時候駐蹕在寺院與寺僧談佛說法。江南許多寺院匾額,檻聯都出自兩位皇帝之手,靈隱寺康熙題為「雲林禪寺」就是一例。神州各地的寺院能保存至今,大都在康乾時期重修或重建的。
另外,唐中宗、唐代宗、唐宣宗、南唐李後主等帝王都信奉佛法,造寺建塔,為佛教文化作出了貢獻。
❽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皇帝超級信佛
1、漢明帝劉庄
隨著對外交往的正常發展,佛教已在西漢末年開始傳入中國。有一次,劉庄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見一高大的金人,頭頂上放射白光,降臨在宮殿的中央。劉庄正要開口問,那金人又呼的一聲騰起凌空,一直向西方飛去。夢醒後,百思不得其解。
第二天朝會時,他向群臣詳述夢中所見,大多數人都不知其由。後來他有個博學的大臣說那可能是西域的佛陀,明帝聽說西域有神,其名曰佛陀,於是派使者赴天竺求得其書及沙門(沙音娑,亦作娑門,亦譯作桑門),並於洛陽建立中國第一座佛教廟宇——白馬寺。
2、梁武帝蕭衍
梁武帝蕭衍歲數大了,開始信佛了,有一天突發奇想,跑到寺廟去了。黃袍一脫,非要當和尚。本來以前的和尚吃飯上沒有什麼忌諱。偏偏這個蕭衍,自己不吃肉,還要逼著人家跟他一起茹素。而且從那以後,和尚不能吃肉的規則也就傳了下來。蕭衍前前後後一共出家了四次。
3、隋文帝楊堅
隋文帝嬰兒時期的第一聲啼哭,就是在寺廟中響起的。因為從小生長的環境所致,楊堅是一個特別堅定的佛教徒。等到他和獨孤皇後肩並肩一起打下了江山後,楊堅也不忘初心,建了很多舍利佛塔和寺塔。上行下效,皇帝這么熱衷佛教,如此虔誠,隋朝的臣民們,也都開始以佛教為信仰。
(8)中國歷史上尊佛的皇帝6擴展閱讀:
其他和佛教有關的皇帝:
1、大周女皇武則天
武則天曾經當過尼姑,《舊唐書》是這樣介紹武氏當尼姑這段歷史的:「初,則天年十四時,太宗聞其美容止,召入宮,立為才人。及太宗崩,遂為尼,居感業寺。大帝於寺見之,復召人宮,拜昭儀。」
2、唐宣宗李忱
信奉道教的唐武宗李炎對佛教就十分感冒,在政時發生了「會昌滅佛」事件,崇尚道教,掀起了一股毀廟還俗運動:除保留部分寺院外,絕大部分都被拆毀了,僧侶被迫還俗。
但李炎的接班人、唐宣宗李忱在李炎死後,重新提倡佛教,還擊道教,處絕了李炎生前寵信的劉玄靖等12位道士,佛教又得以復興起來。
❾ 中國歷史上有幾次滅佛事件
中國歷史上有四次滅佛事件:
1、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滅佛事件;
2、北周武帝宇文邕滅佛事件;
3、唐武宗滅佛;
4、後周世宗滅佛.
❿ 古代一君王在位僅6年,為何被後人尊為千古明君,死後無一人指責
後周世宗柴榮在位僅僅6年,但是他在位期間國內大力發展農業,裁減冗官,對外不斷征戰統一天下,可惜他在位時間太短,不然他極有可能會統一天下,雖然他在位只有六年,但是後人對他的評價特別好,被尊為千古明君。
可惜上天沒有給他這個機會,他在位僅僅6年便病逝,當時趙匡胤創建北宋之後,大致也是按照他這個三十年的政策,所以北宋才會這么富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