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郵政歷史介紹

中國郵政歷史介紹

發布時間:2021-02-26 12:51:53

A. 簡述下中國郵政的發展歷史

郵政起源存在三種觀點

「到底中國郵政歷史應該從何時起算,業界專家分為三派。」天津市郵政函件局綜合辦公室主任季文軍告訴記者,這三派的觀點分別為天津起源說、上海起源說和北京起源說。

據市郵政文史中心專家魏普金介紹,業界專家之所以形成三個派別,主要基於三個事件:第一是1878年3月23日,天津開始試辦郵政,國家首次收寄普通百姓的信件,這是中國郵政史上的里程碑;第二是1878年7月,發行了清代海關試辦郵政時期的第一套郵票——大龍郵票,這套郵票由天津發行、上海印刷;第三是1896年3月20日(清光緒二十二年二月初七),光緒皇帝批准開辦國家郵政,這一天即「奉旨成立」的日期。

從這次發行郵票的年份看,國家郵政總局是以1896年皇帝下詔作為中國郵政歷史的開端,而這在業界專家中再次引發爭議。

「官辦官民共用」即郵政開端

據史料記載,清光緒二年(1876年),中國海關總稅務司赫德請設送信官局,總理衙門就此致函北洋大臣李鴻章徵求意見。李鴻章隨即向總理衙門建議並獲同意,由赫德主持,在北京、天津、煙台、牛庄(營口)、上海五處海關仿歐政辦法,試辦郵政。1878年春,赫德指派天津海關稅務司德璀琳以天津為中心,在上述五處海關實施該項計劃。3月23日,德璀琳率先在天津發布公告,開始收寄華洋公眾信件,又先後組織了以天津為樞紐的海運和陸運郵路。1878年7月,天津發行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套郵票——大龍郵票。

「可以說,中國郵政天津起源有兩層意思,一是說1878年3月23日是我國近代郵政之起源;二是說天津是創辦近代郵政的五處海關之首。」魏普金告訴記者,其實早在此之前,當時的海關內部就已經開始辦理郵政業務了。清同治五年(1866年),北京、上海、鎮江、天津海關先後設立郵務辦事處,開始只收寄各國駐華使館的文件和海關本身的公私信件。1868年1月7日,天津郵務辦事處開始收寄外僑的信件。但由於這段時期並沒有收寄普通百姓的信件,因此業界認為這不屬於近代郵政的開端,近代郵政的開端應該是「官辦官民共用」。

12月30日,我國將發行《中國郵政開辦一百一十周年》紀念郵票1套1枚,面值1.2元。這枚郵票的發行再次引起了業界專家的關注——中國郵政歷史到底該從什麼時候開始計算?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作為中國郵政歷史的發源地,天津專家更堅持「中國郵政歷史應該提前18年」的觀點。

B. 中國郵政事業發展史(從古至今,簡略回答,只需列出來就可以了)

在中文裡,抄「郵票」一詞最早見清光緒14年(1888年)3月12日台灣郵政總局(由清廷首任台灣巡撫劉銘傳於台北設立)頒布的《台灣郵政總局告示》和同時發行的《台灣郵票》上,此後「郵票」一詞便流傳至今,成為中文裡的標准譯名。而在郵票傳入早期還有「信票」、「信印」、「信資圖記」等對英文

中國的郵票在清代與中華民國在大陸時期多由外國代印。清代郵票曾在日本築地活版印刷所、英國倫敦華德路公司、英國倫敦威爾金生公司、德國許萊謝蘭特公司等處印製;民國郵票曾在英國倫敦華德路公司、美國鈔票公司等處印製。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全部郵票在國內印製,由北京印鈔廠、北京人民印刷廠、上海市印刷一廠,華東稅務司署造冊廠、華東郵政南京印刷廠、上海商務印書館、上海大業工業公司、大東書局上海印刷廠等承辦。其中1959年7月開始投產的北京郵票廠負責了絕大部分的郵票印製任務。

C. 中國郵政的歷史由來和發行

政起源存在三種觀點

「到底中國郵政歷史應該從何時起算,業界專家分為三派。」天津市郵政函件局綜合辦公室主任季文軍告訴記者,這三派的觀點分別為天津起源說、上海起源說和北京起源說。

據市郵政文史中心專家魏普金介紹,業界專家之所以形成三個派別,主要基於三個事件:第一是1878年3月23日,天津開始試辦郵政,國家首次收寄普通百姓的信件,這是中國郵政史上的里程碑;第二是1878年7月,發行了清代海關試辦郵政時期的第一套郵票——大龍郵票,這套郵票由天津發行、上海印刷;第三是1896年3月20日(清光緒二十二年二月初七),光緒皇帝批准開辦國家郵政,這一天即「奉旨成立」的日期。

從這次發行郵票的年份看,國家郵政總局是以1896年皇帝下詔作為中國郵政歷史的開端,而這在業界專家中再次引發爭議。

「官辦官民共用」即郵政開端

據史料記載,清光緒二年(1876年),中國海關總稅務司赫德請設送信官局,總理衙門就此致函北洋大臣李鴻章徵求意見。李鴻章隨即向總理衙門建議並獲同意,由赫德主持,在北京、天津、煙台、牛庄(營口)、上海五處海關仿歐政辦法,試辦郵政。1878年春,赫德指派天津海關稅務司德璀琳以天津為中心,在上述五處海關實施該項計劃。3月23日,德璀琳率先在天津發布公告,開始收寄華洋公眾信件,又先後組織了以天津為樞紐的海運和陸運郵路。1878年7月,天津發行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套郵票——大龍郵票。

「可以說,中國郵政天津起源有兩層意思,一是說1878年3月23日是我國近代郵政之起源;二是說天津是創辦近代郵政的五處海關之首。」魏普金告訴記者,其實早在此之前,當時的海關內部就已經開始辦理郵政業務了。清同治五年(1866年),北京、上海、鎮江、天津海關先後設立郵務辦事處,開始只收寄各國駐華使館的文件和海關本身的公私信件。1868年1月7日,天津郵務辦事處開始收寄外僑的信件。但由於這段時期並沒有收寄普通百姓的信件,因此業界認為這不屬於近代郵政的開端,近代郵政的開端應該是「官辦官民共用」。

12月30日,我國將發行《中國郵政開辦一百一十周年》紀念郵票1套1枚,面值1.2元。這枚郵票的發行再次引起了業界專家的關注——中國郵政歷史到底該從什麼時候開始計算?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作為中國郵政歷史的發源地,天津專家更堅持「中國郵政歷史應該提前18年」的觀點。

D. 郵政的歷史

編輯本段郵政介紹
郵驛
郵政在古代是郵驛,為中國古代官府設置驛站,利用馬、車、船等傳遞官方文書和軍情,可上溯到三千年前,是世界上最早的郵政雛形。
編輯本段現代郵政
英國於19世紀前期在主要城市設置郵政機構,採用郵票形式作為郵資(寄遞費用)已付的憑證,為大眾寄遞各種郵件,是現代郵政的開始。
編輯本段郵政公司
隨著社會的進步在商業競爭不斷擴大下國家利益不斷被商業利益取代,商業利益逐漸成為各國郵政不得不考慮的生存法則,由此而運營了郵政公司。郵政涉及的不僅僅是商業 中國郵政
,從長遠考慮公司化經營必然會使得各國郵政秩序不斷混亂,從而造成各國其他民生領域矛盾激化,公司經營應只是短暫行為。
編輯本段中國近代郵政發展歷史瞬間
郵政除了在業務上積極拓展,大清郵政也不斷地在全國各地延伸網路、增設郵局,逐漸開始與世界性郵政組織有了一定的聯系,大清政府曾派代表列席第五屆「萬國郵聯大會」。 在激烈的歷史競爭中,閉關自守的大清王朝逐漸退出了歷史的舞台,隨之,大清郵政也完成了她的歷史使命,隨之而來的是「中華郵政」和「革命時期郵政」的產生和發展。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大清郵政更名為中華民國郵政,並頒布了郵政法,提出了「以法治郵」的思想,法制化管理下的中華郵政成績顯著,獲得了世界的認可,在1914年3月1日,加入了萬國郵政聯盟,從此開始參與國際郵政事務。 同一時期,中國的土地革命在南方轟轟烈烈的展開,在第一個革命根據地,郵政通信組織也應運而生,「革命時期郵政組織」主要負責黨內機關單位的文件傳遞。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的郵政事業翻開了暫新的一頁。同年11月1日,「郵電部」成立,朱學范任部長。一個月後「第一次全國郵政工作會議」召開,確立了新中國郵政的發展框架。在拓展網路、增設局所的同時,50年代初期的郵政主要形成了四項基本業務——函件,包裹,匯款,報刊發行。並在1952年提出了「迅速、准確、安全、方便」的八字服務方針,並一直延用至今。 1971年,隨著聯合國恢復了中國的合法席位之後,1972年4月13日,萬國郵政聯盟恢復了中國的合法席位,新中國郵政重新回到了世界郵政的大家庭,郵政事業蓬勃發展著。 1980年初,中國郵政發行了歷史上首張生肖郵票——《庚申年》郵票(即我們常說的金猴票),由此揭開了中國生肖郵票系列的序幕。 1998年郵電分營,國家郵政局成立,它標志著近50年「郵電合一」體制的結束,這為郵政走向市場、搞活經營、發展壯大提供了歷史性的機遇。 郵政車
1999年,中國郵政承辦首次世界郵展。同年,在北京召開了第22屆萬國郵政聯盟大會,這意味著中國郵政在國際郵政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強。 2007年郵政實施政企分開,中國郵政集團公司成立後,將原有的四項基本業務重組,逐步建成集信息流、資金流和實物流為一體的現代化郵政企業。 2008年8月8日,舉世矚目的北京奧運會盛大召開,中國郵政承辦的首屆「奧博會」在北展同期開幕,奧委會主席羅格、名譽主席薩馬蘭奇出席並給予充分好評。
編輯本段發展歷程
中國郵政,自1840年鴉片戰爭後經歷了半封建半殖民的郵政、中華民國時期的中華郵政、中國革命戰爭時期的人民郵政、新中國建立以來為人民郵電事業及國民經濟發展做出貢獻的郵政、為適應新時期國民經濟發展需要而改革的郵政及未來與民生發展密切相關的郵政! 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郵政通信網的基礎很差,網點稀少,設備陳舊。1949年底,全國(除西藏和台灣)只有 郵電局所26328個,每個郵電局所平均服務面積364.6平方公里,平均服務人口2.1萬人,業務種類僅有函件、包件、匯票等幾種,每人平均函件量僅有1.1件,全年郵政業務總量1.35億元,郵政業務收入6208.4萬元。 周總理題字「傳郵萬里國脈所系」。
建國以後,特別是國家實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郵政持續、快速、健康發展,郵政網路四通八達,覆蓋全國、聯通世界,整體實力不斷增強,逐步走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郵政發展道路。主要表現在:通信能力明顯增強、技術裝備水平明顯提高、業務經營工作成效顯著、服務水平不斷提高、對外合作交流日益增強。截止目前,中國已經基本形成了航空、鐵路、公路多種運輸形式綜合利用,連接城鄉、覆蓋全國、通達世界的現代郵政網路。真正實現了周恩來總理所期望和那樣--「傳郵萬里,國脈所系」。 《國務院郵政體制改革方案》第一句話就指出:「郵政業是國家重要的社會公用事業,郵政網路是國家重要的通信基礎設施」。這一定位,已經非常清楚地界定了郵政業所具有的公共服務屬性。

E. 誰知道中國郵政的發展史

1866年,來海關兼辦郵政;1878年源7月發行第一套郵票「大龍郵票」;1896年改為大清郵政官局;1905年清政府成立郵傳部;1911年辛亥革命成立中華民國,改為中華郵政「現台灣當局現任稱為中華郵政」;1949年新中國成立郵電部,下轄中國郵電郵政總局,和中國郵電電信總局;1998年郵電分營,成立國家郵政局,和中國電信集團公司;2007年1月29日,中國郵政集團公司與國家郵政局掛牌成立,中國郵政政企分開。

F. 說下中國郵政的歷史

1995年10月4日,原抄郵電部郵政總局正式注冊為法人資格,即「中國郵電郵政總局」,簡稱「中國郵政」。 2007年1月29日,中國郵政集團公司與國家郵政局掛牌成立,中國郵政政企分開。統稱「中國郵政」。2009年,中國郵政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上最大的郵政網路,創造了多項世界之最、中國之最。
國家郵政局同國家民航總局改由交通運輸部領導,國家郵政局成為副部級的郵政行業監管機構。中國郵政集團公司則暫由財政部代表國務院履行出資人義務,中國郵政集團作為全國各地經營性郵政局(所)的中央機構,也在國家工商總局注冊800億元人民幣,成為國有獨資的副部級重點中央企業。
至此,中國郵政政企分開的大幕拉開,但郵政改革的大潮並未停止。

G. 中國郵政的歷史

一、我國古代的郵驛與烽火台通信
我國最早關於通信的記載,是來自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殷即商代,亦稱殷商。殷的故都在今河南安陽小屯村,清光緒年間,在此掘得龜甲獸骨,上刻文字,後稱甲骨文。甲骨文中記載著殷商盤庚年代(公元前1400年左右),邊戌向天子報告軍情的記述,有「來鼓」二宇。經考證,「來鼓」即類似今天的偵察通信兵。在古書《詩經》中,也有「簡書」的記載,『簡書」就是用獸骨刻上文字,由通信兵傳遞的官府緊急文書。「簡書」出於殷末周初(公元前12世紀一11世紀),這也就是郵驛的前身。
郵驛與烽火台通信,都源於奴隸制國家在政治和軍事方面對通信的需要。據歷史記載,在兩千七百年前的周幽王時代,就有了利用烽火台通信的方法。關於烽火通信有個叫「千金一笑」的故事。故事的大意是說:周幽王有個愛妃褒姒,她雖長得很美,但輕易不肯一笑。為此,周幽王使出了 個賞格:「誰要能叫娘娘一笑,就賞他一千斤金子」(當時把銅叫金子)。於是有人想出了一個點起烽火戲諸侯的辦法,想換取娘娘一笑,一天傍晚,周幽王帶著愛妃褒姒登上城樓,命令四下點起烽火。臨近的諸侯看到了烽火,以為西戎(當時西方的一個部族)來犯,便領兵趕到城下救援,但見燈火輝煌,鼓樂喧天。一打聽才知是周幽王為了取樂於娘娘而乾的荒唐事兒,各諾侯敢怒不敢言,只好氣憤地收兵回營。襲姐見狀,果然淡然一笑。但事隔不久,西戎果真來犯,雖然點起了烽火,卻無援兵趕到。原來各諸侯以為周幽王又是故技重演。結果被西戎攻下城堡,殺了周幽王,從此滅了四周。這個歷史故事不僅生動的描繪了當時利用烽火台通信的情況,同時也告戒後人,不企是什麼人和什麼時候,都不能拿通信當兒戲。
利用烽火台傳遞信息,雖然較快,但只能起到報警的作用,很難滿足掌握敵情,指揮作戰的需要。所以,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政治軍事上的需要,從殷商時代的「來鼓」到了周代已逐步形成了傳送官府文書的更加嚴密的郵驛制度,並與烽火台互為補充,配合使用。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公元前221年),在全國修馳道,「車同軌、書同文」,建立了以國都咸陽為中心的繹站網,制訂了郵驛律令,如竹簡怎樣捆紮、加封印泥蓋印以保密;如何為郵驛人馬供應糧草;郵驛怎樣接待過往官員、役夫等,形成了我國最早的郵驛法。
漢代郵驛繼承秦朝制度,並統一名稱叫「驛」。規定五里一亭,十里一亭,三十里置驛。郵驛還隨著「絲綢之路」的形成而通達印度、緬甸、波斯等國。到了唐代,郵驛大大發展,全國共有陸驛、水驛及水陸兼辦郵驛1600多處,行程也有具體規定,並訂有考績和視察制度,驛使執行任務時,隨身攜帶「驛卷」或「信牌」等身份證件。
宋代由於戰爭頻繁,軍事緊急文件很多,要求既快又安全,因而將由民夫充任的驛卒改由士兵擔任,增設「急遞鋪」,設金牌、銀牌、銅牌三種,金牌一晝夜行五百里,銀牌四百里,銅脾三百里。實行每到一站換人換馬接力傳遞。到了元代,由於軍事范圍和疆域擴大,僅在國內就有驛站1496處,並將郵驛改稱為驛站。
明代在沿襲舊制的基礎上,由於海上交通日漸發達,隨著鄭和七下西洋,還開辟了海上郵驛。清初有官辦驛站1600餘處,驛卒七萬余名,驛馬四萬多匹,歸兵部主管。19世紀中葉以後,驛站經費多被官吏貪污中飽,驛政廢馳。到了清朝末年,近代郵政逐步興起,驛站的作用日漸消失,於是,1913年1月,北洋政府宣布全部撤銷驛站。
郵驛制度起源於奴隸制度的國家,盛行於封建社會,並隨著封建制度的衰亡而告終結。郵驛與烽火台通信雖系歷代封建王朝的御用工具,但同時也是我國進入有組織的進行通信工作的開始。它不僅在我國郵政通信史上佔有一定的地位,同時也為促進社會的進步、人類的文明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二、我國古代民間的通信組織
驛站是官府的通信組織,只傳遞官府文書。一般老百姓傳遞信息,只有託人捎帶,然而輾轉傳遞,緩不濟急,且易延誤遺失。我國古書中記載著不少有關「鴻雁捎書」一類的故事,可見古代人民通信多麼艱難。而今天人們依舊把鴻雁作為郵政通信的象徵,又可見人民群眾對郵政通信所寄於的厚望。
民間通信組織的形成,大約始於唐朝。當時主要由於社會經濟的發展,特別是經商貿易的需要。首先在長安與洛陽之間,有了為民間商人服務的「驛驢」。當時還有一種叫「飛錢」的辦法,就是各地商人把在長安販賣貨物所得的錢,存入各地方政府駐長安的辦事機構,然後再憑收據到各地方官府如教取回,這也就是今天匯兌業務的萌芽。到了明朝才出現了專為民間傳遞信息的民信局。在西南各省也曾有「麻鄉約」探親帶信的出現。相傳湖北麻城縣孝感鄉被遷往四川開墾的農民,由於思念家鄉,相約每年推派代表回鄉探望,往返時帶些土產和信件,而後逐漸形成民信局。
民信局開始出現於交通方便、貿易發達的沿海城市,以後逐漸發展到內地。民信局由私人經營,以謀利為目的。他們一方面是哪裡有利就在那裡辦,偏僻地區無人管;另一方面,他們為了招攬生意,相競為主顧提供方便,如派人上門收取信件、匯款,收費也可以記帳,等等,促使民信局得到了迅速發展。到了清同治年間(公元1821年到1874年)是民信局的最盛時期,全國大小民信局已達數千家之多。有的在商業中心上海設總店,各地設分店和代辦店,民信局之間互相聯營,構成了民間通信網。
自宋、元以來,廣東、福建、浙江等沿海一帶的貧苦人民,有的為了謀生,被拐騙國外做苦工,這些旅居國外的僑胞,要與祖國親友通信,或將物品和匯款寄回祖國,「僑批局」便應時而生。「僑批局」 實際上就是僑信局,因為福建方言把「信」 叫「批」,所以把為華僑通信服務的僑信局習損稱為僑批局。由於僑批局對華僑服務周到,信譽卓著,幾乎壟斷了華僑寄信和匯款的業務。
自從外國資本主義入侵中國以後,封建統治階級任憑侵略者侵奪我國郵權,並夥同洋人利用亦官亦洋的特殊權利,採取強令民信局登記,接受海關郵政領導,限制民信局向輪船發運郵件,並採用資本主義的競爭手段,將大部分民信局置於無法經營的境地。到1935年,民信局已被國民黨強迫停辦,而僑批局一直到解放前夕尚有100多家。
三、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郵政 自1840年鴉片戰爭後到1949年全國解放前夕止,在長達100多年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歲月中,我國郵權同遭喪失,形成了郵驛、民信局、僑批局、客郵、海關郵政、大清郵政等相繼並存的混亂局面,
(一)「客郵」
自1840年中國封建王朝閉關自守的大門被資本主義侵略者打開後,中國便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首先是英國在中國領土上任意開辦英國郵局,接踵而來的是法、美、德、俄、日等國也在中國領土開辦起他們自己的郵局,而清政府把這些掠奪中國郵權的外國郵局美其名為「客郵」。這些所謂的「客郵」,從沿海到內地,直至邊遠地區的新疆、內蒙等地,幾乎遍布全國。帝國主義列強在中國設立「客郵」的目的,並非為了方便我國人民使用郵政,而是為了對我國進行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方面的侵略目的而服務的。有些國家還利用「客郵」大量販運鴉片、嗎啡等毒品,走私漏稅。「容郵」實際上是掠奪我國財富、毒害我國人民的場所。直到1921年在美國召開的九國太平洋會議和限制軍備會議上,才通過撤銷「在華客郵案」,但日本在東北和英國在西藏的「客郵」,都賴著不撤,印度獨立後繼承了英國在西藏的「容郵」,直到1954年4月1日才移交我國。
(二)海關郵政與大清郵政
海關兼辦郵政也是中國淪為半殖民地的產物。1861年,原由各國使館自派專差傳送文件的辦法,因其感到不便,故要求清政府「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相當於今天的外交部)代收代寄郵件。清政府承擔不久,由於北方捻軍和南方太平天國農民起義,總理衙門怕負責任,便想推給海關辦理,而當時海關的總務司(相當於今天海關總署署長)英人赫德,對中國的郵權早已垂涎三尺,此舉正中下懷,便於當年(1866年)移交海關兼辦郵政。1878年7月發行了第一套大龍郵票;並於次年將所辦郵局命名為殖民地色彩的「海關撥駟達」。(撥駟達是英文郵政一POST的譯音)。
公元1896年,雖將海關撥駟達改稱為大清郵政官局,但郵政大權仍然操縱在英法等外國人手中。1905年清政府成立郵傳部(相當於交通部,主管鐵路郵電),直至1911年海關才將郵政移交給郵傳部。移交時,海關當局還向清政府索取了所謂辦理郵政墊款、白銀184萬余兩,由清政府逐年計息歸還。同時,依舊容許外圍人擔任各級領導職務,實際上郵權並未全部收回。
四、中華郵政
1911年辛亥革命雖然推翻了清朝,將大清郵政的招牌換成了中華郵政,但郵政大權依舊操縱在帝國主義者手中。例如,當時的郵政總辦法國人帛黎,對辛亥革命競宣布「臨時中立」,還在大清郵票上加印「臨時中立」字樣,經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外交部、交通部聯合提出抗議後,又加印了「中華民國」四個宇,成為「中華民國臨時中立」的怪郵票。由此可見一斑。
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後,從此反帝、反封建的斗爭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走上了一個新的歷程。1924至1927年,爆發了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在全國反帝、反封建的斗爭中,全國郵政職工也捲入了革命洪流,在全國范圍內,掀起了撤銷洋人郵務長、收回郵權、組織工會、要求改善職工生活待遇等一系列的斗爭。這場斗爭眼看就要取得勝利,但由於蔣介石的背叛而告失敗。
蔣介石在1927年背叛革命,建立起他的反動獨裁政權後,把軍統、中統特務插進郵局,檢扣進步報刊和郵件,同時摧殘和鎮壓郵政職工的反抗運動。到了民國後期,中華郵政雖日具有一些現代通信事業的基礎,但由於國民黨的腐敗和破壞,當1949年回到人民手中時,已變成了一個殘破不全、連職工工資也無錢發放的爛攤子。
五、中國革命戰爭時期的人民郵政
中國工農紅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首先開辟了井崗山革命根據地。當時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為了革命的需要,創立了一種叫「步遞哨」的通信組織。其通信方法是由黨組織指定部分群眾,負責一村傳一村,一站傳一站的把各村連成一個通信網。後來為了適應反圍剿斗爭的需要,又將這種群眾性的「步遞哨」發展成「傳山哨」。傳山哨也是群眾性通信組織,以農村赤衛隊為基礎,指定若干哨員,每個哨員有一定哨點,平時在山頭放哨,發現敵情,用信號將敵人人數、武器種類、行動方向等傳給鄰村。
另外,革命根據地和國民黨統治下的部分地區,還設立了地下交通站,來往傳遞信息,護送幹部和運送物資。
1928年5月湘贛邊區工農民主政府,在江西永新縣成立了中華赤色郵政湘贛省總局,並於次年發行了郵票。圖案是空心五角屋,中有鐮刀和錘子。1932年3月成立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郵政總局。赤色郵政對紅軍指戰員及其家屬互寄的信件免費優待,黨政軍各單位的通信實行貼票制度,對中華郵政發來的郵件,代收代投。1935年10月紅軍長徵到陝北,成立陝甘寧蘇維埃,備省設蘇維埃郵政分局,縣設郵局。1936年在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西北辦事處內務部領導下,成立了中華蘇維埃西北郵政總局。
在抗日戰爭時期,各解放區內、從邊區到各行署、專區、縣,甚至各樹庄都設有通信組織。如陝甘寧邊區即設有通信總站,在各重要地區設有分站,各縣設有縣站,各區設有聯絡站,各村還有沿村傳遞的農村通信站。其他各根據地的通信組織也大體相同。由於各根據地經常處在戰爭環境中,各機關團體經常移動,有時一天之內要轉移三四個地方,但我們的交通站仍能保證各級黨組織直到黨中央以及各地區彼此間的聯系。當時的口號是:「一處通,百處通;這里不通,那裡通」 ;「縣不出縣,區不出區」 ,堅守崗位,頑強戰斗。為了通過敵偽封鎖線,還在各交通要道組織了「武裝交通隊」 。當時京漢、京包、京津各個鐵路沿線,敵軍都在鐵路兩旁挖了深達兩三丈的壕溝,溝外築起高牆,牆上架著鐵絲網,鐵絲網上還掛著鈴和燈,每隔不遠就有座崗樓,由敵偽軍守望。我們的交通站既是在這樣艱難的條件下完成通信任務的。
在抗日根據地的交通站,不但傳送黨政軍民的公文和信件,還發行抗日報刊。交通員們把抗日報刊傳播到各個根據地的每個角落,鼓舞了廣大幹部和人民群眾的抗日斗爭意志。有時還把報紙貼到敵人的據點里和崗樓上,甚至貼到敵人盤據著的城門上,對鼓舞人民鬥志、瓦解敵偽軍心也起了很大作用。
從事革命通信工作的前輩們,都是忠心耿耿,把一切獻給了黨和人民的通信事業。他們在遇到敵人的時候,不措「與文件共存亡』,用生命來保住黨的重要文件,寫下了無數可歌可頌的光輝篇章。
在解放戰爭中,組織和擴大了隨軍郵政機構來支援戰爭。在各野戰軍政治部之下都建立了軍郵總局,在各兵團、縱隊和師團中設立了許多軍郵分局、支局和軍郵站,組成了一個完整的軍郵通信系統。
大家知道,當時我軍採用的是運動戰,一支部隊常常一天轉移幾次。可是我們的軍郵局卻有辦法使各部隊和後方的郵件隨時都能交流.當時,我們軍郵局的交通員們一般還都是肩背步行,往往白天跑七八十里路,晚上又跟著部隊行軍。有時在特殊情況下,部隊一晝夜行軍二三百里路,軍郵員也要在這二三百里路上帶著郵件一站一站的跟著跑。有些軍郵員往往連續十天半月行軍,幾天幾夜不睡覺,而且在長途跋涉之後又立即投入線前戰地的通信工作。他們把後方報刊和指成員們的家債,一直送到前沿陣地,大大鼓舞了士氣,支援了解放戰爭。
六、建國以來人民郵電事業的發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我國郵電通信事業得到了迅速發展。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和廣大人民群眾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各類郵政業務量都有大幅度增長。1988年與1949年比較,郵政業務總量由69500萬件發展到了3149900多萬件,增長了44倍,業務收入達323000多萬元增長了35培。其中:函件由59000萬件發展為5970O0萬件,增長了9倍;包件由277萬件發展到10500萬件,增長了37倍;匯票由447萬張發展到17500多萬張,增長了38倍;報刊發行由建國初期實行郵發合一時的8900萬份,發展到25160O0多萬份,增長了280多倍。近幾年還陸續開辦了特快專遞、電子信函、郵政快件業務和恢復開辦了郵政儲蓄業務,深受廣大用戶歡迎。
在國際郵政通信方面也有很大發展。目前,我國已與世界12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直接通郵關系,年收寄國際函件8200多萬件,包件近60萬件。中國集郵總公司還向8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中國郵票,我國郵政還同16O多個國家交換郵票。
40年來,郵政固定資產由5億元增加到20億元。改革開放的十年郵政基本建設投資相當於前30年的總和。郵政服務機構達52800處,比建國初期增加了一倍,其中農村地區佔80%以上,增加了60多倍,從而基本上改變了舊中國廣大農村和邊疆地區不通郵的局面。
全國郵路總長度達150多萬公里,比建國初期增加了7倍.目前,具有自備火車郵箱500多輛,郵運汽車9600多輛,機動郵船15艘,加上委託民航運郵,在全國范圍內基本形成一個水陸空郵政運輸網。
隨著社會主義電通信事業的發展,郵電職工隊伍已由1949年的103000人發展到1989年的1028000人。他們在參加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中,自覺地接受黨的部導,熱愛社會主義制度,發揚「人民郵電為人民」的優良傳統,以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嚴格的通信紀律、在社會上贏得信譽,人民群眾親切地稱呼郵遞員為「綠衣使者」 。
在郵電企業管理方面,經過長期反復實踐,初步取得了適合我國具體情況的社會主義管理體制和制度,從而使郵電企業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各個進程中,基本上適應了黨和國家以及人民群眾對通信的需要。
在黨的對外實行開放,對內搞活經濟,加快「四化」建設的方針指引下,被列入先行行列的郵電通信事業將隨著國民經濟的騰飛而得到進一步的發展。為了充分發揮郵電通信在國民經濟建設中「先行官」作用,保證到2000年使我國國民生產總值翻兩翻的宏偉目標,屆時我國將建成一個以郵區中心局為基礎以縮短傳遞時限為目標的水、陸、空多層次、多渠道、綜合利用、四通八達的郵政通信網。

H. 中國郵政的介紹

中國郵政集團公司,簡稱中國郵政,是一個現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代表國務院履行出資人職責的中央管理國有獨資公司,負責中國內地的郵政業務。現「政企分開」並接受國家郵政局的業務監管。11995年10月4日,原郵電部郵政總局正式注冊為法人資格,即「中國郵電郵政總局」,簡稱「中國郵政」。 2007年1月29日,中國郵政集團公司與國家郵政局掛牌成立,中國郵政政企分開。統稱「中國郵政」。2009年,中國郵政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上最大的郵政網路,創造了多項世界之最、中國之最。國家郵政局同國家民航總局改由交通運輸部領導,國家郵政局成為副部級的郵政行業監管機構。中國郵政集團公司則暫由財政部代表國務院履行出資人義務,中國郵政集團作為全國各地經營性郵政局(所)的中央機構,也在國家工商總局注冊800億元人民幣,成為國有獨資的副部級重點中央企業。至此,中國郵政政企分開的大幕拉開,但郵政改革的大潮並未停止。2016年3月20日,中國郵政迎來開辦120周年。2為紀念中國郵政開辦120周年,在2015年世界郵政日之際,由經濟日報、光明日報、中國郵政集團公司主辦的「我與郵政」全國徵文大賽正式啟動,面向全國徵集優秀原創作品。

I. 中國郵政的發展歷史是怎樣的

我國郵復政的發展由古代的郵驛與烽制火台通信到古代民間的通信組織,再到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郵政 ,以及全國解放前郵驛、民信局、僑批局、客郵、海關郵政、大清郵政等相繼並存的混亂局面。清朝統治結束後由中華郵政到中國革命戰爭時期的人民郵政,最後由建國以來人民郵電事業發展至。

J. 郵政的發展歷程是怎麼樣的

1980年7月15日,開辦國際郵政特快專遞業務,開創了我國快遞業。
1984年4月,開辦國內特快專遞業務。
1985年12月3日,中國速遞服務公司成立,成為我國第一家專業快遞企業。
1987年5月,開啟與國際非郵政快遞公司合作,誕生「中速快件」業務。
1994年1月18日,在全國首家實現郵件網上跟蹤查詢,從此邁入信息化時代。
1995年11月26日,中國郵政航空公司成立,是國內第一家全貨運航空公司。
1997年,開辦郵政代收貨款業務。
1999年,發起設立萬國郵聯EMS(全球特快專遞)合作機構,並擔任理事至今。
2000年,開辦直遞業務,進入物流領域。
2001年8月1日,開辦國內快遞包裹業務,提供陸運快遞服務。
2002年,與國際EMS市場最大的五個國家(地區)郵政發起創立卡哈拉合作組織,統一國際EMS服務標准。
2003年1月18日,成立中郵物流有限責任公司,成為國內最早從事合同物流的企業之一,兼營快貨和國際貨代業務。
2003年,開通物流集散網,開辦中郵快貨業務和冷鏈物流業務。
2004年,物流開始提供VMI倉儲增值服務。
2004年8月19日,郵政航空公司開辦全夜航,成為國內唯一一家夜航公司,推出一、二線城市次晨達、次日遞業務。
2005年起,「飛人」劉翔成為EMS形象大使。
2005年7月25日,與卡哈拉合作組織成員共同推出中國、美國、澳大利亞、日本、韓國、香港間國際時限承諾服務。
2006年5月26日,規模排名亞洲最大、世界第三的南京郵政速遞物流航空集散中心正式落戶南京。
2006年8月3日和12月19日,郵政航空公司開通北京—韓國首爾、上海-日本大阪國際航線,實現韓國、日本主要城市次日遞。
2007年,合同物流服務延伸至港澳等亞太地區。
2007年1月10日和8月28日,正式開辦國內電子商務速遞業務和經濟快遞業務。
2008年,進入供應鏈金融服務領域,開始提供Milrun巡迴取貨服務。
2008年12月19日,全國速遞、物流完成整合,成立中國郵政速遞物流公司。
2009年,開始提供保稅倉儲服務。
2009年2月26日,推出100個重點城市間的國內時限承諾服務。7月8日,國際承諾服務進軍歐洲,推廣至英國、西班牙。
2010年6月10日,中國郵政速遞物流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造,成立「中國郵政速遞物流股份有限公司」。
2010年12月31日,中國郵政速遞物流收入突破200億元大關。

閱讀全文

與中國郵政歷史介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