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標志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近代

標志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近代

發布時間:2021-02-26 12:10:13

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近代化運動是指什麼哪一事件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

中國第一次近代化運動是戊戌變法,又被稱為百日維新。因頑固保守勢力的阻撓,干擾,破壞已失敗告終。辛亥革命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

❷ "被稱為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巨變 "的是記住:是近代第一次!

中國近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爆發,止於1949年南京國民黨政權覆亡,歷經清王朝晚期、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時期、北洋軍閥時期和國民政府時期,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漸形成到瓦解的歷史。

❸ 中國近代史開始的標志

中國近代史開始的標志是鴉片戰爭。

中國近代史是從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年到1949年南京國民黨政權遷至台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歷史。歷經清王朝晚期、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時期、北洋軍閥時期和國民政府時期,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漸形成到瓦解的歷史。

(3)標志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近代擴展閱讀

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國政府以林則徐虎門銷煙等為借口,決定派出遠征軍侵華。1840年6月,英軍艦船47艘、陸軍4000人在海軍少將懿律(Anthony Blaxland Stransham)、駐華商務監督義律(Charles Elliott)率領下,陸續抵達廣東珠江口外,封鎖海口,鴉片戰爭開始。

鴉片戰爭以中國失敗並賠款割地告終。中英雙方簽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中國開始向外國割地、賠款、商定關稅,嚴重危害中國主權,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並促進了自然經濟的解體。同時,鴉片戰爭也揭開了近代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歷史新篇章。

鴉片戰爭使清政府開始一步步成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隨著中國的領土、領海、司法、關稅和貿易主權開始遭到嚴重破壞,中國逐漸由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

鴉片戰爭的勝敗反映了當時東西方科技以軍事為主的巨大差距,打破了清政府「天朝上國」的美夢,內憂外患紛至沓來,封建社會危機四伏,促使一批政治眼光比較敏銳的封建知識分子,進一步去探索和尋找中國社會擺脫困境與危機的良策。

他們以傳統經學為依託,以匡時救世為己任,對內主張整飭吏治,改革弊政;對外提倡學習西技,抵抗侵略,從而逐漸在地主階級中形成一股經世致用的社會思潮。許多有學之士如林則徐、魏源等,開始對於西方科技的進步注意,並著書介紹西方事物。

然而包括朝廷在內的絕大多數人,並沒有因鴉片戰爭而改變對西方的看法,更不用說對於向來所輕視的「夷人」學習。清廷的戰敗並沒有使其進行改革,反而繼續行保守的閉關政策,引致後來的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才出現洋務運動等的自強救國運動。

❹ 中國近代史上的」第一次」

1840年6月到1842年8月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

1842年8月中英簽定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上海海關成為中國第一個半殖民地性質的海關

太平天國運動後期提出了第一個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方案——《資政新篇》

林則徐是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1861年初設立的總理衙門是中國近代第一個常設的外交機構

戊戌變法是近代中國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1894年孫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了中國資產階級第一個革命性質的團體興中會

中國同盟會是第一個全國性的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

1919年五四運動期間工人階級第一次登上歷史舞台

1920年秋,中國共產黨第一個早期組織在上海成立

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秘密舉行

1924年初,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

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

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克思主義原理

1939年初,國民黨五屆五中全會確定了反動方針,不久就出現了第一次反共高潮

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國人民一百多年來第一次取得反對外來侵略斗爭的完全勝利

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在北平隆重舉行

1949年10月1日,中國人民政府舉行第一次全體會議,國家領導人宣布就職,中國人民共和國成立

1954年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這部憲法是新中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

80年代初,鄧小平第一次提出了「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並第一次在香港問題上得到成功的運用

1954年在日內瓦國際會議上,新中國第一次以世界上五大國的地位參加了會議

1966年第一顆導彈發射成功,1967年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1999年我國第一艘「神舟」號宇宙試驗飛船安全返回

把分給我,謝謝o(∩_∩)o...

❺ 中國近代史上所有標志性事件

1、林則徐禁煙、虎門銷煙及鴉片戰爭、簽定《南京條約》
2、第二次鴉片戰爭、專火燒圓明園
3、左宗棠收復新疆
4、洋屬務運動、建立北洋水師
5、太平天國運動
6、甲午戰爭、簽定《馬關條約》、北洋水師覆滅、洋務運動破產
7、戊戌變法
8、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簽定《辛丑條約》、義和團運動
9、辛亥革命、清政府滅亡、中華民國建立
10、袁世凱復辟、辛亥革命不完全勝利、各地軍閥割據
11、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
12、國共第一次合作、北伐戰爭、蔣介石、汪精衛發動反革命政變,北伐戰爭失敗、內戰開始
13、九一八事變
14、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被迫長征、遵義會議
15、長征勝利、西安事變、國共再次合作
16、七七事變、南京大屠殺
17、平型關戰役、台兒庄戰役、百團大戰
18、抗戰勝利
19、重慶談判
20、蔣介石撕毀《雙十協定》,發動內戰
21、挺進大別山
22、三大戰役、渡江戰役、南京國民政府倒台
23、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

❻ 標志中國近代史的開端的歷史事件是什麼

近代史的開端:(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

❼ 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近代化運動是什麼

洋務運動
洋務運動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近代化運動,它拉開了中國近代化的序幕,推動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洋務運動"的三十年,對中國社會各方面的影響是深遠的.盡管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洋務運動的歷史意義沒有得到客觀的認識,但其對中國近代化的推動作用應該...中華民族歷史上名將如璀璨星宿一樣,何其多也!有專家認為,
我國最能打鬥的勇士產生於春秋戰國時代和楚漢時期。由於人類的進
化,從體力講此
中華民族歷史上名將如璀璨星宿一樣,何其多也!有專家認為,我
國最能打鬥的勇士產生於春秋戰國時代和楚漢時期。由於人類的進化,
從體力講此時發展到了最高峰時期,戰斗的技藝也由陣戰發展到面對
面的格殺,由車戰發展到騎戰和步戰,這一時期的武士都非常強悍,
因而最易產生勇將和猛士,再者多戰亂,戰爭年代也容易產生勇士。
這里列舉其中最強十人,以下說明幾點:
一,這里指的只是【純武力】。二,這里以力量,武藝(包括箭法,
暗器等),體力(耐力,作戰持久力),裝備(武器,鎧甲,坐騎)四項為勝
負因素,每項總分100分,加起來以總分排名,由於裝備沒發比較了,
故此項不作比較。三,中國歷史上不乏武術大師,也不討論,只討論
帶兵打仗的,如金台,張三豐,孫祿堂等人。四,歷史上不存在的,
只出現在演義和小說中的人物也不討論,如兀突骨,李元霸,宇文成
都,裴元慶,高寵,陸文龍等。五,可能還有不弱於這幾人,像歷史
上沒記載的,記載不詳或較少的也無法討論。
以下排名,歡迎指正修改錯誤之處。
第十,神箭手一一一養由基
綽號:又號「養一箭」
養由基,姬姓,養氏,名由基,一作繇基,春秋戰國時期。他雙手
能接四方箭,兩臂能開千斤弓,人稱神箭手,又號養一箭,意思是一
箭就足以制勝了。他年輕時,庄王要考他,讓他射一隻蜻蜓,要活的,
不得射中要害,他剛好射掉一片翅翼。《戰國策*西周策》記載:「楚有

❽ 對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近代化運動你是如何理解的

導語:中華民族歷史上名將如璀璨星宿一樣,何其多也!有專家認為,
我國最能打鬥的勇士產生於春秋戰國時代和楚漢時期。由於人類的進
化,從體力講此
中華民族歷史上名將如璀璨星宿一樣,何其多也!有專家認為,我
國最能打鬥的勇士產生於春秋戰國時代和楚漢時期。由於人類的進化,
從體力講此時發展到了最高峰時期,戰斗的技藝也由陣戰發展到面對
面的格殺,由車戰發展到騎戰和步戰,這一時期的武士都非常強悍,
因而最易產生勇將和猛士,再者多戰亂,戰爭年代也容易產生勇士。
這里列舉其中最強十人,以下說明幾點:
一,這里指的只是【純武力】。二,這里以力量,武藝(包括箭法,
暗器等),體力(耐力,作戰持久力),裝備(武器,鎧甲,坐騎)四項為勝
負因素,每項總分100分,加起來以總分排名,由於裝備沒發比較了,
故此項不作比較。三,中國歷史上不乏武術大師,也不討論,只討論
帶兵打仗的,如金台,張三豐,孫祿堂等人。四,歷史上不存在的,
只出現在演義和小說中的人物也不討論,如兀突骨,李元霸,宇文成
都,裴元慶,高寵,陸文龍等。五,可能還有不弱於這幾人,像歷史
上沒記載的,記載不詳或較少的也無法討論。
以下排名,歡迎指正修改錯誤之處。
第十,神箭手一一一養由基
綽號:又號「養一箭」
養由基,姬姓,養氏,名由基,一作繇基,春秋戰國時期。他雙手
能接四方箭,兩臂能開千斤弓,人稱神箭手,又號養一箭,意思是一
箭就足以制勝了。他年輕時,庄王要考他,讓他射一隻蜻蜓,要活的,
不得射中要害,他剛好射掉一片翅翼。《戰國策*西周策》記載:「楚有

❾ 中國近代歷史經歷哪幾個時期 標志是什麼 時間

中國近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爆發,止於1949年南京國民黨政權覆亡,歷經清王朝晚期、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時期、北洋軍閥時期和國民政府時期,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漸形成到瓦解的歷史。

19世紀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強接連發動了侵略中國的戰爭,中國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不斷遭到破壞,西方列強與中華民族的矛盾激化。70年代以後,列強對華侵略加劇,中華民族危機日益深重。

中國人民為反抗列強侵略,爭取民族獨立,進行著英勇的斗爭,開始了救亡圖存的探索。以「自強」「求富」為目的的洋務運動客觀上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資產階級維新派為了挽救民族危亡,發展資本主義,進行了維新變法運動。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新文化運動沖擊了封建主義的思想、道德和文化,開啟了思想解放的閘門。中國在飽受列強欺凌、被迫開放的環境中不斷進行著經濟、政治和思想文化的變革,中國的近代化艱難起步,社會結構開始逐步從傳統社會向近代社會轉型。

1919年爆發的五四愛國運動,標志著資產階級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結束和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第一次國共合作推動了國民革命運動的高漲。國共合作破裂後,中國共產黨為反抗國民黨統治,進行工農武裝革命,開始了中國革命道路的艱難探索。

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中華民族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全國抗日救亡運動不斷高漲。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七七事變,中華民族全面抗戰從此開始。中國人民經過八年浴血奮戰,終於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來反侵略戰爭的徹底勝利。

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面臨著兩種命運、兩個前途的決戰。中國共產黨為爭取和平民主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是國民黨政府在美帝國主義支持下悍然發動內戰。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了三年多的解放戰爭,推翻了國民黨在中國大陸的統治,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

希望對你有幫助
還有下面的這些觀點:
一、關於「中國近代」的概念嚴格說來,「近代」這個詞,並不是社會發展史上指稱某一確定歷史時期的科學概念。使用上很不統一。一般而言,就歐美目前來說,是把它進入資本主義社會時期作為「近代」的開始。所以世界歷史是把最早的資 產階級革命爆發(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作為「近代」歷史開端的標志。但中國情況不同。在中國歷史上,沒有像歐美國家那樣獨立的資本主義社會時期。我們把1840年作為中國近代歷史的發端,並不是由於這個時候中國社會內部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成熟到了要求取代的封建生關系的程度,因而導致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就像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那樣。而主要是由於外來的侵略。引起中國社會內部的變化,把中國推到一個與過去不同的歷史時期,也就是半封建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時期。這個社會雖然後來也產生了資產階級,也曾有過資產階級掌握政權的階段,但是難以說它是一個完全的資 本主義社會。只是從中國歷史發展階段來說,它約略地相當於資本主義社會的范疇。這樣說來,就是把半殖民半封建的一個社會歷史階段作為「中國近代」歷史。當然,國外有的歷史研究者不這樣看,他們把中國近代的起點上推到十七世紀中葉清朝建立的時候,一方面強調與西歐歷史分期的對應性,另一方面又是意在把中國近代史的主題說成好像是中國國內的民族矛盾。這是不科學的,我們還是著眼中國社會的特點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歷史階段作為中國近代。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歷史,從1840年開始,一直到1949年新中國建立才告結束。那麼是不是應該把整個這一時期都算作「中國近代」史呢?從科學意義上講,應該是這樣。這一觀點,早在上個世紀50年代就有人提出(例如榮孟源在1956年寫的「關於近代史分期問題」一文,就明確表示贊同中國近代史的斷限從1840年起到1949年9月止的意見)後來為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到現在看來,應該說得到了基本公認。但是從教學習慣上,一般還是以1919年五四運動為界,把這段歷史劃開,前半段作為「中國近代史」。後半段歸入「中國現代史」。也就是說,只把舊民主主義階級歸入「中國近代史」,而把新民主義革命階段歸入中國現代史。雖說這兩個階段確有不同的特點(主要是革命領導力量不同),但社會性質並沒有變,都應劃在中國近代歷史時期。這是我們要了解的第一個問題。二、中國近代歷史發展的特點和中國古代歷史相比較,中國近代歷史發展的特點是什麼呢?第一,它的歷史變化非常迅速和劇烈中國古代歷史時間漫長,內容豐富,但從歷史發展的宏觀方面,也就是生產方式、政治體制和社會意識形態等方面看,應該說是處於長期相對停滯的狀態,變化非常緩慢,外國一些學者對此大感驚異不解。例如:大文豪雨果感嘆「中國真是保存胎兒的酒精瓶」。而大名鼎鼎的黑格爾曾這么說:「中國歷史本身沒有什麼發展,因此我們不必再與聞該歷史的各個細節方面。」當時德國還有學者說:「在我們面前的中國它沒有過去,而是一個我們古代就認識它,今天依然一模一樣存在的國家。」德國著名的歷史學家朗克(1795-1886)的說法更典型:「中國人民永遠靜止的人民」(見《中外文化交流史》頁118-119)當然,這種看法存在著很大的歷史偏見,但確也反映出,與外國古代歷史相比,中國古代歷史變化較小。中國近代歷史就不一樣了。算到新中國成立也不過110來年的時間,而歷經新舊民主革命兩個歷史階段,可以說是飛躍式的變化。除了社會性質,革命階段的變化之外,在其他多方面也表現出來,譬如,單說我們要講的近代80年中,就發生了不下十餘起震盪全國甚至有國際影響的戰爭、事變以及人民反抗的重大斗爭。社會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各方面都發生了前所未有的巨變,對中國近代歷史的變化之劇烈,我們學習當中應注意體察。第二,它的社會變化非常復雜這種復雜性主要源於它不是一個完整的、單一的社會形態。它的表現可以分這么幾點來大致看一下:(1)表現在生方式上。中國近代始終處於舊的生產方式衰敗而末死亡,新的生產方式產生而末壯大的狀態。封建經濟,在鴉片戰爭後呈衰敗趨勢,但封建經濟的基石,小農業和家庭手工業密切結合的自然經濟,始終沒有完全瓦解,相當一部分窮鄉僻壤,甚至直到解放初,這種痕跡仍比較明顯,而應該作為社會上新的生產方式的資本主義近代工業生產,卻主要又不是來源於明末清初以來曾經孕育於封建社會內部的資本主義萌芽(這種萌芽在外國資本主義入侵後,幾乎都被摧殘殆盡),而是由依附於洋務派所辦的民用企業的商股和較小規模的商辦企業,在帝國主義壓迫和封建主義束縛的夾縫中產生和發展的,很有限,在社會生產中始終未能佔主導地位。而外國資本則比民族資本要強得多。這樣,中國近代的社會經濟就有地方經濟、小農經濟、不同成份的資本主義等經濟多種形態。總之在近代中國始終是多種經濟並存,並不是一種生產方式出現就代替了舊的生產方式那麼單純。(2)表現在階級結構上。正是基於上述一點,各種經濟成份交錯並存,相應,也就造成多種階級力量並存,階級關系錯綜復雜的狀況。我們知道。在中國封建社會是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是最基本的階級。而中國近代情況就不同了,因為半封建、半資本主義並存,所以主要就存在有四大階級:地主階級、農民階級、資產階級、無產階級(另外,還有個別少數民族地區有奴隸主和奴隸、農奴主和農奴的存在,不佔主要地位)。而這四個階級各自內部情況又比較復雜且處於劇烈的分化變動之中。例如官僚、買辦、商人等形成的資產階級,許多人前身就是地主,甚至一身兼地主、資本家二任。農民和工人階級又有著天然的聯系,就是破產農民中的一部分人流入城市,充當了無產階級的後備軍,成為工業無產者。就單說資產階級吧,階層十分復雜,可分為官僚買辦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兩大部分,而民族資產階級之中,又明顯地表現出上層和中下層的階層的分野。總之,中國近代的階級狀況是很復雜的。(3)表現在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錯綜交織。中國封建社會,社會主要矛盾比較單純,就是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之間的矛盾,而到了中國近代,不但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之間的矛盾依然作為社會主要矛盾存在,而且又加上了資本-帝國主義與中華民族這對主要矛盾,中國人民肩負了反帝、反封建的雙重任務,而中國封建統治者與外國侵略者之間的關系又是微妙的,即有矛盾沖突的一面,又有勾結聯合的一面,具體情況又因時因事而異,所以,近代中國的反侵略反封建斗爭的格局就十分復雜。(4)還表現在中國是列強共同控制、侵略的半殖民地這樣一種特別狀況。近代中國既不象獨立的國家那樣,也不象被某一個帝國主義國家控制的完全殖民地那樣,它是被列國諸國共同宰割的半殖民地。列強各國的社會特點、地理環境、國力強弱。在國際政治舞台上的地位等條件不同,因而侵略中國的手法、特點也不完全一樣,但它們又都力圖控制和影響中國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各自挾持一派或幾派政治勢力。在侵略當中既相勾結又相爭奪,都想盡多地攫取侵略權益,但又不能獨吞中國這塊肥肉,不能不保持一定均勢將中國置於半殖民地狀態。這也增加了近代中國社會歷史的復雜性。(三)中國近代歷史的分期和基本線索問題。關於中國近代史的分期問題,是胡繩同志於1954年在該年度《歷史研究》第1期上發表的一篇文章首先系統地提出的,該文題目就叫《中國近代歷史的分期問題》。在此以前,中國近代史著作一般沒有作明確的歷史分期,多是「紀事本末體」,就是:以重大事件為主幹,分若干章分別交待各事件的來龍去脈,評述其成敗利鈍和歷史意義等(像范老的《中國近代史》上冊基本就是這樣)。這種體裁、體例的優點是能使讀者對某一特定史事的全過程有較完整的了解,但由於一般是以政治事件的始未為主題,從而易於忽略與此事件相聯系的經濟、文化、思想等方面的內容,且不易顯示整個中國近代歷史的發展線索和規律。自胡繩同志發表《中國近代史的分期問題》,引起了一次卓有成效的關於中國近代史分期問題的大討論,結果 ,胡繩同志在其文中提出的「三次革命高潮說」為學術界所公認,幾成定論。所謂「三個高潮說」,是基本上用階級斗爭的表現來做劃分時期的標志,據此,從中國近代歷史劃出三次革命高潮時期:第一次是1851-1864年的太平天國時期;第二次是甲午戰後的幾年,也就是戊戌變法運動和義和團運動時期;第三次是由1905年同盟會的成立到辛亥革命時期;三次革命高潮構成了中國近代歷史演進的基本線索。據此分別以每一次高潮為一個中心,將整個中國近代史劃分為從時間上能夠銜接起來的三個段落:一是1840-1864年;二是1864-1901年;三是1901-1919年,多年間不管是教科書還是中國近代通史著作,一般都是這個模式。隨著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思想解放運動的發展,從80年代初開始,中國近代史學界就中國近代史的基本線索問題展開了第二次大討論。這次討論是以李時岳同志在《歷史研究》1980年第一期上發表的一篇題為《從洋務、維新到資產階級革命》的文章為起點的。這篇文章是主張按照如其標題所示來認識中國近代史的基本線索的,旨在把資產階級運動的發生、發展認定為中國近代史的基本線索,有人將這種觀點概括為「三個階梯說」。不過,文章中也把太平天國農民戰爭作為中國近代歷史基本線索中的最初一階。李時岳同志對將他的觀點概括為「三個階梯說」也表示不同意(主要是不同意數碼「三」,至於「階梯」之喻,他表示很欣賞),故我們不妨稱之為「四個階梯說」。「三個階梯」也罷,「四個階梯」也罷,反正是突出資產階級運動這條線索,這一點很明顯,這和「三次高潮說」大不相同,是對「三次高潮說」的挑戰。具體歷史事件上,兩者的分歧和差異主要在於:在「三次高潮說」中,沒有洋務運動的歷史地位而突出了義和團運動的歷史地位(是第二次革命高潮的主要標志);在「四個階梯說」中,有洋務運動的歷史地位而排去了義和團運動。

❿ 中國近代史上的標志、第一件事

中國近代史的開端是中英的第一次鴉片戰爭,它標志著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內封建社會。
鴉片戰爭,1840~容1842年間,中國軍民抗擊英國借口中方銷毀鴉片而派兵入侵的戰爭, 第一次。
1856—1860年 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聯合發動的侵華戰爭,第二次。
中國近代(公元1840-1949年)
中國近代史從1840年開始到1949年結束。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19年"五四"運動前夕,是舊民主主義革命階段;從1919年"五四"運動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整個中國近代史是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會的歷史。

閱讀全文

與標志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近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