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軍隊演變歷史

中國軍隊演變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26 06:59:25

『壹』 中國軍隊名稱的演變。簡潔點,要名稱和各自的時間

就說一下共產黨的軍隊
中國工農革命軍:1927年8月下旬——1928年5月25日;

中國工農專紅軍:1928年5月25日—屬—1937年8月22日;

八路軍(國民革命第八路軍,由紅軍主力構成):1937年8月22日——1937年9月11日;

第十八集團軍:1937年9月11日——1948年11月1日;

新四軍(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由原南方八省十四個地區的紅軍游擊隊改編而成):1937年10月12日——1948年11月1日;

中國人民解放軍:1948年11月1日,全軍進行了統一整編。從此,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稱謂一直沿用至今。

『貳』 中國軍隊稱謂演變過程先後順序

我軍在歷史上先後使用過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中國工農革命軍、中國工農紅軍、八路軍、新四軍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等名稱。

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1927年,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發動和領導了「八一」南昌起義,起義部隊沿用了原國民革命軍番號,編成「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賀龍任總指揮,葉挺任前敵總指揮。起義失敗後,這一番號即自行消失。

中國工農革命軍——1927年9月9日,湖南省委和中央特派員毛澤東發動和領導了湘鄂贛邊界秋收起義。參加起義的有盧德銘任團長的原武漢國民政府警衛團,平江、瀏陽的農民自衛軍,安源煤礦工人糾察隊,還有羅榮桓領導的鄂南農民武裝,共計五千餘人。以毛澤東為書記的前敵委員會把這幾支武裝力量編為「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盧德銘任軍長,余灑度任師長。這是我黨第一次公開打出「工農革命軍」旗幟,此後,各地黨領導的起義武裝大多數使用這個名稱。

中國工農紅軍——1928年4月下旬,朱德、陳毅等率領南昌起義的余部和湘南起義的農軍,轉戰到井岡山,同毛澤東領導的部隊會師。5月4日,合編為「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朱德任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後改稱政治委員)。1928年5月25日,黨中央發出第51號通報,規定各地工農革命軍一律改稱「中國工農紅軍」。1931年11月,第一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通過決定,設紅軍總司令,由朱德擔任。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期間,中國工農紅軍先後建立過3個方面軍(第一、二、四方面軍),11個軍團(第一至第十和第十五軍團),59個軍。最盛時期紅軍曾發展到30萬人。

八路軍、新四軍——1937年「七七」事變後,根據黨的洛川會議決定和我黨同國民黨達成的協議,中國工農紅軍主力於1937年8月改編為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第八路軍(又稱第十八集團軍),朱德任總司令,彭德懷任副總司令。根據國共兩黨1937年10月2日達成的協議,紅軍主力長征後留在南方8省的紅軍游擊隊,於1938年1月6日改編為中國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葉挺任軍長,項英任副軍長。經過8年抗戰,我軍發展到120萬人。

中國人民解放軍——1946年6月下旬,國民黨公開撕毀國共兩黨達成的《停戰協定》,向我解放區發動進攻,內戰全面爆發。1946年9月中旬起,我軍正式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朱德任總司令,彭德懷任副總司令。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正式成立,彭德懷任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正副總司令的職稱自行撤銷。

『叄』 中國軍隊的稱謂演變過程

中國工農紅軍,八路軍,新四軍,中國人民解放軍.
還有特殊時期的(中國人民志願軍)

『肆』 中國軍隊的發展歷史

1、創建了中共部隊: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葉挺、朱德、賀龍等 在江專西南昌領導發動了「八一屬南昌起義」,打響 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創建了中共部隊。

2、秋收起義:1927年9月9日,毛澤東領導國民革命軍 起義部隊在湖南和江 西發動了秋收起義。

3、井岡山會師:1928年4月,朱 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部隊到達井岡山, 與毛澤東領導的工農革命軍會師,合編為 工農紅軍第四軍。

4、接受改編:1937年8月22日,國 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正式宣布紅軍改編為國 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簡稱「八路軍」。

5、

『伍』 中國軍事發展史

信息化戰爭形態對我軍結構性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新中國成立後,我國國防和軍隊建設的立足點是在國土實施積極防禦,或者說在大陸本土實行人民戰爭。這就決定了我軍陸戰型的機械化半機械化軍隊的結構模式。隨著新軍事變革的推進,我軍的結構性矛盾變得十分突出。信息化戰爭形態對我軍力量結構提出了3個方面的要求:一是信息火力配套。未來戰場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主要是以機械化武器裝備提供的火力和一定的信息戰力量相結合的綜合力量進行作戰活動,但最終將經歷火力信息戰—信息火力戰—信息戰的演變過程。二是多維力量一體。信息化戰爭的力量結構將是空、地、海、天、電多維力量聯合的作戰體系,各力量元素在不同的戰爭階段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別是信息網路戰力量與航天力量等新型力量元素的地位正在崛起。三是戰略機動力強。分兵把口部署兵力的機械化戰爭模式在戰場透明、打擊精確的非接觸、非線式作戰環境下已嚴重滯後,將逐漸被以信息網路為支撐的機動式力量部署所取代。戰略投送特別是空中投送力量直接影響和制約整體戰略力量的效能。

軍事高技術加速發展使我軍武器裝備建設面臨嚴峻挑戰。高新技術的加速發展和在軍事領域的廣泛應用使武器裝備的作戰效能發生了質的飛躍,在戰爭舞台上展示出新的面貌。一是武器系統的一體化能力顯著增強。覆蓋空、地、海、天、電的C4 ISR系統將信息化作戰平台與精確打擊的智能化火力緊密結合起來,使武器裝備系統實現了信息火力一體,達成作戰效能的倍增。二是攻防能力呈現配套和兼備的發展趨勢。由開始注重發展導彈等進攻型武器,轉變為強調發展攻防兼備的武器裝備體系。特別是美國、俄羅斯和以色列等國在進攻性武器裝備發展到較高水平的情況下,都開始積極研發反導防禦系統。各國發展的很多單一武器也體現出攻防兼備的趨勢。三是機動裝備的地位和性能大幅提升。規模投送和遠程投送的機動裝備地位崛起,載運能力、航程和速度大大提高。核潛艇能夠繞地球數周航行。飛機飛行的速度達到3倍音速,戰斗機的航程超過5000公里,戰略轟炸機超過1.6萬公里,如果有空中加油機等裝備可以跨洲際甚至全球投送。四是大量新型武器研製成功或取得重大技術突破。武器裝備發展進入航天、信息等新的領域。武器裝備發展的迅猛勢頭使我軍武器裝備更新的形勢非常嚴峻。

『陸』 中國軍隊的發展歷史是什麼

前身:

1、創建了中共部隊: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葉挺、朱德、賀龍等 在江西南昌領導發動了「八一南昌起義」,打響 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創建了中共部隊。

2、秋收起義:1927年9月9日,毛澤東領導國民革命軍 起義部隊在湖南和江 西發動了秋收起義。

3、井岡山會師:1928年4月,朱 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部隊到達井岡山, 與毛澤東領導的工農革命軍會師,合編為 工農紅軍第四軍。

4、接受改編:1937年8月22日,國 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正式宣布紅軍改編為國 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簡稱「八路軍」。

5、1945年8月15日,八路軍山東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羅榮桓等提出部隊番號改稱「人民解放軍」,山東軍區機關稱山東解放軍總部。

6、1946年,解放戰爭爆發,解放區各部隊由八路軍、新四軍、東北民主聯軍等陸續改稱人民解放軍,編成了五大野戰軍。經過數年的解放戰爭,推翻了國民政府的統治,後又進駐西藏,統一了中國大陸。

解放軍成立後:

1、1949年11月11日,成立了空軍領帶機關1950年4 月14日,成立了海軍領導機關。

2、1950年5月1日, 成立了軍委通訊部。

3、 1950年8月,成立了炮兵司令部。

4、 1950年9月,成立了裝甲兵司令部。

5、 1950年11月8日,成立了公安部對領導機關。

6、 1950年12月,成立了防空司令部和工程兵司令部。

7、1953年9月9日,成立了鐵道兵領導機關。

8、1956年1月,成立了防化學兵部。至此,人民解放軍陸軍的兵種已基本上得到了完善。

(6)中國軍隊演變歷史擴展閱讀

中國軍隊現有的兵種:

我國主要有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武警部隊六個軍種。

1、陸軍又分:

摩托化步兵、機械化步兵)、裝甲兵(坦克兵)、炮兵、工程兵、通信兵、化學兵(防化兵)、導彈兵(火箭兵)、陸軍防空兵、陸軍航空兵,空降兵等。

還有最常見的就是中國的偵查兵和炮兵,他們都是中國陸軍的核心力量,而偵察兵也就相當於是中國陸軍的眼睛,他們主要就是為了打探敵人消息等等。

2、海軍:

現代海軍的主要兵種有,水面艦艇部隊、潛艇部隊、海軍航空兵、海軍岸防兵、海軍陸戰隊等。

3、空軍:

現代空軍的兵種主要有: 航空兵(包括殲擊航空兵、轟炸航空兵、殲擊轟炸航空兵、偵察航空兵、運輸航空兵)、高射炮兵、地空導彈兵、雷達兵、中滑翔翼特戰部隊等。

有些國家將高射炮兵、地空導彈兵列為防空軍的兵種。空降兵,有的國家作為陸軍的一個兵種,有的國家作為空軍的一個兵種,有的國家則作為獨立的兵種。

4、火箭軍:

中國火箭軍作為原來「第二炮兵」的繼承者,不但擁有原來的戰略導彈部隊,而且還有這眾多先進的戰術常規導彈部隊。後者明顯不擔負國家戰略核威懾的功能,反而是我軍高技術局部戰爭的高精度「殺手鐧」武器,甚至擔負著首波打擊的突擊作用。

5、戰略支援部隊:

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是維護國家安全的新型作戰力量,是我軍新質作戰能力的重要增長點,主要是將戰略性、基礎性、支撐性都很強的各類保障力量進行功能整合後組建而成的。

6、武警部隊:

武警部隊由黨中央、中央軍委集中統一領導,實行統一領導管理與分級指揮相結合的體制。主要由內衛總隊、機動總隊、海警總隊、院校和科研機構等組成,主要擔負執勤、處突、反恐怖、海上維權執法、搶險救援以及防衛作戰等任務。

『柒』 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發展歷程是怎樣的

中國人民解放軍誕生於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義。1927年秋至1928年春,中國共產黨先後發動了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湘南起義和湖北東部等地區的起義。這些地區起義後保留下來的部隊,當時叫中國工農革命軍,1928年5月以後,陸續改稱中國工農紅軍,簡稱「紅軍」。
1937年7月7日爆發抗日戰爭,8月25日紅軍的主力部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簡稱八路軍,9月11日改稱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活動在江西、福建、廣東、湖南、湖北、河南、浙江、安徽八省十四個地區的紅軍游擊隊集中起來,10月2日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
1945年,八路軍總司令朱德批下七道抗日反攻命令,並在其中第四道命令中首次提出「人民解放軍」一詞。中國抗日戰爭勝利後,1945年中共領導下的關內各解放區部隊大批進入東北地區,10月31日和東北抗日聯軍等組成東北人民自治軍,1946年1月14日,東北人民自治軍改稱東北民主聯軍。
1946年中國爆發國共內戰,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解放區各部隊由八路軍、新四軍、東北民主聯軍等陸續改稱人民解放軍。經過數年的國共內戰,打敗了國民政府的軍隊,進軍西藏,統一了中國大陸。
從建國初至建國五十周年為止,中國人民解放軍曾在天安門廣場上進行過共13次閱兵式。
2005年12月31日,解放軍完成體制編制調整改革,裁減員額20萬。總員額下降為230萬,陸軍占總員額的比例下降至歷史最低點。
2006年,解放軍全面啟動非現役公勤人員制度,軍級以上單位的機關和非作戰部隊中由士官和義務兵承擔的炊事、駕駛等部分公勤崗位,逐步使用社會聘用人員。
http://ke..com/view/24050.htm

『捌』 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歷史,各時期的名稱是什麼

1、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

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發動和領導了"八一"南昌起義。起義部隊沿用原國民革命軍番號,編成" 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起義部隊主力在廣東潮汕地區遭到失敗後,余部由朱德、陳毅等率領經江西轉入湖南南部,進行游擊戰爭,這一番號即自行消失。

2、工農革命軍

1927年9月9日,毛澤東發動和領導了湘鄂贛邊界秋收起義,編為"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這是我黨第一次公開打出"工農革命軍"的旗幟,此後各地黨領導的起義武裝大多使用這個名稱。

3、中國工農紅軍

1928年4月下旬,南昌起義的余部和湘南起義的農民軍,轉戰到井岡山,同毛澤東領導的部隊會師,5月4日,合編為"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1928 年5月25日,黨中央規定各地工農革命軍一律改稱"中國工農紅軍"。

4、八路軍、新四軍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根據中共中央同國民黨政府達成的協議,主力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簡稱八路軍);在江西、福建、浙江、廣東、湖南、湖北、河南、安徽8省13個地區堅持斗爭的紅軍和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

5、中國人民解放軍

1946年6月下旬,抗日戰爭結束後,內戰全面爆發,八路軍和新四軍的番號取消,我軍正式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這一名稱一直沿用至今。

(8)中國軍隊演變歷史擴展閱讀

1946年6月全面內戰爆發、解放戰爭進入戰略防禦階段後,人民解放軍的稱謂重新提出,並且出現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提法。

9月12日,《解放日報》社論中,再次提出「人民解放軍」的稱謂。隨後,新華社和毛澤東發表的文章中,也多次公開出現人民解放軍的提法。10月3日,《解放日報》在《為實現一月停戰協定及政協決議而斗爭》的社論中,第一次提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稱謂。

從1944年至1947年上半年,人民解放軍的稱謂經歷了一個提出——中斷——再提出的過程。這一現象的出現,不僅是一個名稱的改變、是一個單純叫什麼的問題,而是具有深刻的社會歷史背景。

首先,為了適應由抗日民族解放戰爭到國內解放戰爭的新形勢和新任務的需要。在抗日戰爭戰略反攻階段、中國軍民即將取得最後勝利和國共兩黨兩軍矛盾突出時,開始提出和使用解放軍稱謂。

當國共兩黨兩軍關系緩和、重慶談判開始後,人民軍隊則中斷了解放軍的稱謂。在國共兩黨和談關系破裂、全面內戰爆發後,人民解放軍的稱謂再次出現,並且逐步趨向統一。

其次,是由新的軍事戰略轉變所決定的。從抗日戰爭的戰略反攻階段到解放戰爭的戰略防禦階段,人民軍隊實行了由游擊戰為主到以正規戰為主的新的軍事戰略轉變。隨著作戰對象和作戰形式的變化,必然會引起軍隊組織形式和名稱的變化。

再次,是人民軍隊正規化建設的必然要求。隨著各戰略區野戰兵團的迅速組建和擴大,部隊正規化建設的趨勢不斷加強,集中性和統一性的要求逐步提高。

這不僅在指揮關系和編制體制方面反映出來,而且在稱謂的規范和統一問題上也得以體現。從加以多種前提的解放軍,逐步統一為人民解放軍和中國人民解放軍。

為了奪取全國革命的偉大勝利,中共中央政治局於1948年9月8日至13日,召開了擴大會議,提出要建設500萬人民解放軍。

根據中共中央政治局這次會議的精神,中共中央和中共中央軍委於11月1日作出《關於統一全軍組織及部隊番號的規定》,指出:人民解放軍分為野戰部隊、地方部隊和游擊部隊三類。

野戰部隊的「野戰軍現時分為四個,以地名區分,即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北野戰軍,中原野戰軍,華東野戰軍,東北野戰軍」;各步兵兵團、軍、師、團,各騎兵師、團,各炮兵師、團等,一律冠以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稱謂。

作為地方部隊建制的軍區,其「第一級軍區(即大軍區),現有五個,以地名區分,即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北軍區,中原軍區,華東軍區,東北軍區,華北軍區」;「第二級軍區,現有三個,亦以地名區分,即中國人民解放軍晉綏軍區,豫皖蘇軍區,冀熱遼軍區」。

游擊部隊,則依情況需要和可能由各地軍事機關自行組織。隨後,全軍進行了統一整編。從此,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稱謂一直沿用至今。

『玖』 中國軍隊的發展史

以下是中國來人民解放自軍(包括以「中國人民志願軍」名義)參加的戰爭、戰役及事件。

1946年—1949年:國共內戰(1948年1月前,包括東北民主聯軍)。
1951年—1953年:{zh-cn:朝鮮戰爭;zh-tw:韓戰;zh-hk:韓戰}(「抗美援朝」)。(為表示中國不是跟美國宣戰,支援朝鮮的部隊稱為中國人民志願軍,並使用了完全不同的番號。)
1954年—1955年:第一次台灣海峽危機。
1958年:{zh-cn:金門炮戰;zh-tw:八二三炮戰(第二次台灣海峽危機)。
1962年:中印戰爭。
1969年—1978年:中蘇邊界沖突(大陸稱「珍寶島保衛戰」)。
1974年:西沙之戰(交戰方為南越)。
1979年:中越戰爭(「對越自衛還擊戰」,交戰方為越南)。
1988年:南沙之戰(交戰方為越南)。
1995年—1996年:台灣海峽導彈危機(第三次台灣海峽危機)。
2001年:中美撞機事件。

閱讀全文

與中國軍隊演變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