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一汽麵包車歷史

中國一汽麵包車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26 05:30:31

❶ 解放牌汽車發展歷史

1、1956年7月13日,在長春一汽嶄新的總裝線上,裝配出了第一輛解放牌汽車。

2、1956年7月13日,嶄新的總裝線裝配出第一輛解放牌汽車。14日,裝配出第一批12輛解放牌汽車,第一批國產汽車在歡聲笑語和雷鳴般的掌聲中徐徐駛出裝配線。

一汽第一階段生產的解放牌汽車的型號是CA10型。

CA10型是以蘇聯莫斯科斯大林汽車廠(後改為李哈喬夫汽車製造廠)出產的吉斯-150型載重汽車為藍本製造的。空車重3900公斤,裝有90匹馬力、四行程六缸發動機,最大速度為每小時65公里,載重量為4噸,最大功率(KW)為71。

3、一汽通用輕型商用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一汽通用公司」或「公司」)是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與通用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合資經營的企業。

合資雙方自2006年5月31日起就合作事宜進行意向性接觸,並於2009年7月27日正式注冊成立一汽通用公司。公司注冊資本為12億人民幣,雙方各佔50%股份。合資經營期限為30年,合資公司注冊地為吉林省長春市汽車產業開發區。

4、2018年11月30日,一輛白色解放J7駛下一汽解放卡車廠總裝車間生產線,標志著我國自主研發的第700萬輛解放卡車在長春正式下線。根據規劃,解放將實現2020年銷售35萬輛、2023年43萬輛、2025年50萬輛的戰略目標。

(1)中國一汽麵包車歷史擴展閱讀:

解放牌汽車的相關性能:

初期的解放牌汽車有CA10 、CA10B、CA10C等型號,為後橋驅動,6缸直列水冷四沖程汽油發動機,最大功率70千瓦,載重量4噸,可拖帶4.5噸重掛車,最高車速75千米/小時,每百千米耗油29升。以後又生產改進的CA15型(包括CA15K,CA15J等),外形與CA10相似 ,載重量為5噸 ,發動機功率85千瓦 ,最高車速80千米/小時。1956~1986年共生產102萬輛。

1988年進行換代設計,第二代CA14I型車載重量5噸,可拖帶6噸重掛車,最大功率99千瓦,最高車速90千米/小時,每百千米耗油22.5升。該車性能優良,可靠性好,燃料經濟性和動力性均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大修里程比CA10型提高一倍,達20萬千米以上,可改裝成多種變形車。另外,解放牌汽車還有CA34I型自卸車、CA93I型半掛列車等品種。

❷ 中國一汽的歷史

一汽的建設,只用了三年的時間,其速度之快,工程質量之好,被人們稱之為奇跡。一汽的建成,開創了中國汽車工業的歷史。 從1956年開工生產到1978年末,是一汽的成長和發展時期。

❸ 一汽的發展史

一汽的發展歷程:
1953年,一汽奠基興建
1956年建成並投產,開創了中國汽車工業新的歷史專。

從1953年7月15日破土屬動工起,到1956年7月15日第一輛國產解放牌汽車誕生,這是一汽的建廠時期。
從1956年開工生產到1978年末,是一汽的成長和發展時期。

從1979年到1988年末,是一汽「解放」汽車的換型改造時期,又稱第二次創業時期。

從1988年到2001年末,是一汽結構調整時期,又稱為以發展轎車、輕型車為主要標志的第三次創業時期。
2001年12月,一汽召開的第十一次黨代會,宣布一汽第三次創業的歷史使命已經完成;2008年12月30日,世界權威的品牌價值研究機構——世界品牌價值實驗室舉辦的「2008世界品牌價值實驗室年度大獎」評選活動中,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憑借良好的品牌印象和品牌活力,榮登「中國最具競爭力品牌榜單」大獎,贏得廣大消費者普遍贊譽。

❹ 長春一汽的歷史

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原第一汽車製造廠),1953年7月15日破土動工,中國汽車工業從專這里起步。50年來屬,第一汽車肩負中國汽車工業發展重任,經歷了建廠創業、產品換型和工廠改造、上輕型車和轎車三次大規模發展階段,產品生產由單一卡車向輕型車和轎車方面發展。1991年,與德國大眾汽車公司合資建立15萬輛轎車基地;2002年,與天津汽車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聯合重組,與日本豐田汽車公司實現合作。目前,產品結構已形成以轎車為主的新格局。
第一汽車擁有全資子公司30家,控股子公司17家,其中包括一汽解放汽車有限公司、富奧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等全資子公司和一汽轎車股份有限公司、天津一汽夏利股份有限公司、一汽四環股份有限公司等上市公司及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天津一汽豐田汽車有限公司等中外合資企業。在東北、華北和膠東、西南、華東形成布局合理的生產基地,以及在國內汽車行業具有產品開發和工藝材料開發領先水平的技術中心

❺ 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的一汽歷程

1953年,在黨中央的親切關懷下,在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援下,在蘇聯人民的友好幫助下,一汽奠基興建,1956年建成並投產,開創了中國汽車工業新的歷史。一汽經過五十多年的發展建設,企業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生產單一的中型卡車,發展成為中、重、輕、微、轎、客多品種、寬系列、全方位的產品系列格局;產量從當初設計年產3萬輛生產能力,發展成為百萬量級企業;企業結構基本實現了從工廠體制向公司體制的轉變;資本結構實現了從國有獨資向多元化經營的轉變;經營市場實現了從單一國內市場經營向國內、國外兩個市場經營的轉變。逐步形成了東北、華北、西南三大基地,形成了立足東北、輻射全國、面向海外的開放式發展格局,已成為中國最大的汽車企業集團之一。
面向未來,一汽將堅持用戶第一,尊重員工價值,保障股東利益,促進社會和諧,努力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自主一汽、實力一汽、和諧一汽」,為推動中國汽車工業又好又快發展,實現人·車·社會和諧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從1953年7月15日破土動工起,到1956年7月15日第一輛國產解放牌汽車誕生,這是一汽的建廠時期。
在建廠之前,做了三年准備工作。1950年初,毛主席和周總理在莫斯科同蘇聯簽訂的協議中,就把建設汽車廠作為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蘇聯援建的首批重點項目;同年4月,重工業部成立了汽車工業籌備組,開始了緊張的籌建工作;1953年6月黨中央專門為力爭三年建設長春汽車廠發了指示;毛主席親自為一汽奠基題詞,並把一汽生產的汽車命名為「解放」。在建廠期間,蘇聯為中國提供了全套的產品設計和工廠設計圖紙資料、80%以上的生產設備和整套的工藝裝備,派遣了一批專家來廠指導工廠建設和生產准備,為一汽培訓了實習生,充分體現了蘇聯人民對中國人民的友誼和援助。
在建廠時期,全國各地為一汽輸送了優秀的幹部和技術工人,培訓了大批的青工;每天都有大量物資源源不斷運到汽車廠;以建築五師、機電安裝公司為代表的兩萬多名建設隊伍,成為一汽建設工地的主力軍。一汽的建成,凝結著全國人民的心血和汗水。
一汽的建設,只用了三年的時間,其速度之快,工程質量之好,被人們稱之為奇跡。一汽的建成,開創了中國汽車工業的歷史。 從1956年開工生產到1978年末,是一汽的成長和發展時期。
在這個時期,一汽有過乘「東風」展「紅旗」製造國產轎車等創舉,也遇到兩次大的干擾和挫折:第一次是1958年至1960年的三年大躍進期間,有過急於求成、忽視科學態度所犯的錯誤,造成設備失修、質量下降,企業管理嚴重削弱;經過1960年冬季開始的三年整頓,企業的生產秩序和管理逐步恢復正常,1965年和1966年,成為開工生產以來最興旺的時期,被國家表揚為全國大慶式先進企業。第二次干擾是1966年下半年開始的「十年動亂」,廣大職工對左的錯誤有抵制、有斗爭。1972年,貫徹周總理批示,狠抓產品質量,取得了明顯成效;1975年,貫徹鄧小平指示,初步進行了企業整頓。
1977、1978兩年,進行了平反冤假錯案、落實黨的政策、恢復性整頓、重建大慶式企業等工作,使各項經濟指標又恢復到「文革」前的最好水平。這個階段,盡管遇到許多干擾和挫折,但各方面的工作仍有一定的發展。在汽車品種上從一個基本型增加到三個。在生產能力上,從3萬輛設計能力,提高到6萬輛的水平。
在這個時期里,一汽出汽車,出人才,為全國汽車工業和機械工業的發展培養輸送了一大批幹部和技術骨幹;完成了包建二汽的任務;還承擔了一些援外項目。 從1979年到1988年末,是一汽「解放」汽車的換型改造時期,又稱第二次創業時期。
在這個時期中,一汽自1980年末到1983年7月,用了近三年的時間,完成了「解放」第二代產品CA141汽車的設計、試制、實驗和定型。從1983年7月開始生產准備,又用了三年時間,到1987年1月1日勝利轉產,轉產當年就實現了質量、產量雙達標,通過了國家的工程驗收。在這個時期,還開展了學習日本先進技術和管理方式、建設性企業整頓等活動,為換型改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在換型改造中,一汽充分利用國家給予的利潤遞增包干政策,採取以老養新的辦法,自籌換型改造資金;抓住對外開放的有利時機,堅持開放型的自主技術改造;用同時工程、網路技術的方法組織龐大的換型改造工作,完成了不亞於建設一個新廠的工程量。不僅甩掉了「解放」車「三十年一貫制」的帽子,使老企業煥發出青春的活力,而且培育了職工奮勇拼搏、開拓進取的創業意識,闖出了一條老企業自主換型改造的路子。
在換型改造的同時,1984年與1987年,在企業改革與發展上,先後兩次得到中央領導同志的支持,延長利潤遞增包干期限,擴大了產品自銷權、外貿外經權和規劃自主權;抓住了上輕型車、上中重型卡車以及上轎車的機遇,並同步進行了大量的擴建、新建的前期工作。
在這個時期,成立了解放汽車工業聯營公司。汽車研究所、第九設計院的加盟,加強了一汽技術後方的能力;吉、長四廠緊密聯營模式,為一汽加快建設輕型車和轎車生產基地創造了有利條件。 從1988年到2001年末,是一汽結構調整時期,又稱為以發展轎車、輕型車為主要標志的第三次創業時期。
在這個時期,通過建設一汽轎車、一汽-大眾兩個現代化轎車生產基地,以及兼並、重組、改造輕型車生產企業,產品結構調整取得重大突破,中、重、輕、轎並舉的局面已經形成,轎車和輕型車產銷量的比重已經接近50%,重型車已經超過了中型車的產銷量。通過不斷深化企業改革,基本實現了由傳統的工廠向集團公司體制的轉變,以及由單一的國有資產向多元化資產結構的轉變。通過對外合作和開拓國外市場,建立了一汽-大眾等一批中外合資企業,產品出口到70多個國家和地區,初步實現了從單一的國內市場向國內、國外兩個市場轉變。
在這個時期,開展了持續多年的質量總體戰、整頓內部經濟秩序、推行精益生產方式、集中采購、強化營銷管理等活動,有序地解決了一些國家宏觀調控期間困擾企業發展的經濟難題,並為1999年下半年全國汽車市場復甦,做了充分准備。還通過「801」、「901」人才工程,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年輕幹部,為一汽贏得未來奠定了領導人才基礎。
這個時期是生產大發展的一個時期,2001年與1988年相比產量增長5.1倍,銷售收入增長22.8倍,職工收入也有很大提高。在全國500家最大企業的排名中,一汽始終處於前10位。 2001年12月,一汽召開的第十一次黨代會,宣布一汽第三次創業的歷史使命已經完成;提出了「十五」計劃時期實現汽車產銷量、銷售收入、利潤、員工收入「四個翻一番」的目標;2002年,一汽把「四個翻一番」目標進一步延伸和發展,提出了適應入世要求「建設新一汽」的構想,確立了要在五年或更長的一段時間,實現「規模百萬化、管理數字化、經營國際化」的「三化」目標。從此,一汽進入了建設「三化」新的發展時期,實際上這個時期的許多工作在上世紀末就開始了。2008年12月30日,世界權威的品牌價值研究機構——世界品牌價值實驗室舉辦的「2008世界品牌價值實驗室年度大獎」評選活動中,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憑借良好的品牌印象和品牌活力,榮登「中國最具競爭力品牌榜單」大獎,贏得廣大消費者普遍贊譽。

❻ 中國的汽車歷史

中國汽車工業走過了半個世紀的發展之路,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但「中國汽車工業50年」究竟從何時何地發端,卻是「證」出多門,各執一詞。
1999年底,在中國汽車協會召開的「四屆二次理事和常務理事會」上,協會負責人曾明確指出:「中國汽車工業經過50年的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的發展,已經為迎接入世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無疑,這里所指的「50」年,是從新中國建國之初算起的。然而,在去年7月該協會公開發出的徵集「中國汽車工業五十周年紀念活動總體方案」的通知中,卻又出現了「2003年是中國汽車工業五十周年」的新提法。這一提法倒是與吉林省和長春市人民政府於2002年9月28日聯合發出的「中國汽車工業五十周年慶祝活動邀請函」中提到的「2003年7月15日是中國汽車工業五十周年」 相吻合,只不過前者立足的是全國汽車行業,後者立足的卻是一方經濟,並且把「新中國民族汽車工業搖籃」的桂冠,戴到了「長春市」的頭上,理由是「中國最大汽車生產基地就坐落在這里」。需要聲明的是,我在這里無意評判孰是孰非,只是覺得把 「長春市」和「一汽」等同起來的提法不夠妥當,至少混淆了地方與企業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還有一篇頗具官方色彩的題為《中國汽車工業五十年》的文章,把中國汽車工業50年的范圍,圈定在1949年至1998年,並將其劃分為「創建」、「成長」和「全面發展」三個階段。這個「50」年既未提及新中國成立之前就已存在的中國汽車工業的「萌芽」(如長安汽車集團的前身),也不認同「長春市」或「一汽」是中國汽車工業的「搖籃」。若以此種劃分作為圈定中國汽車工業50年的底線的話,那麼,近4年來中國汽車工業的迅猛發展則應該被視為「騰飛階段」,而這樣一來,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史也就不是五十年了。
總之,無論是把「中國汽車工業50年」圈定在哪一年哪一地都無關宏旨,重要的是在即將開鑼的各式各樣的慶祝或紀念活動中,如何堅持用科學的態度來面對歷史。單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在其去年下發的通知中所倡導的「生動真實地再現歷史,客觀冷靜地審視中國汽車工業同世界的距離,探索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道路」等原則要求,倒是充分地體現這一點。
用科學的態度面對歷史,就要充分尊重歷史所具有的客觀性,既要看到其進步的一面,又要看到其落後與不足的一面。因為,無論宏觀還是微觀,所有的歷史都是一部無法改寫的大書,最簡單的理由就是「歷史是在不可倒流的時光中已經發生過的事實」。
歷史的長河總是在不斷地奔湧向前。同樣,人類文明的進程也總是在不斷的進步與發展之中,而科學技術的發展則是推動人類歷史前進的一個重要標志,尊重歷史自然也就包括了對於科學嚴肅性和純潔性的尊重。例如,中國的造紙術、印刷術、火葯和指南針這四大發明,雖然至今還在被子孫後代們引以為豪,但究其對人類文明的推動和發展,其威力之大和用途之廣卻是咱老祖宗所始料不及的。如果僅把目光停留在「發明權」上,就未免太有些小家子氣了。客觀說,西方人把中國人發明的火葯拿去造了快槍快炮,回過頭來還用其打過中國人,這從民族自尊心上來講的確是讓人受不了的,但單就火葯製造技術的豐富與發展來說,那些把中國的四大發明拿去並使之發揚光大了的西方科學家和製造商們,在推動人類文明進程方面的功績卻與我們的老祖宗是有著同樣值得稱頌的功績的,不僅火葯如此,活字印刷術、造紙術亦同樣如此。無數史實證明,任何發明創造,只有融入到人類集體的智慧結晶之後,才能得到充分的豐富與發展,成為人類的共同財富。
用科學的態度面對歷史,不僅要客觀公正,而且要敢於面對歷史的真實,尤其在紀念或慶祝「中國汽車工業五十年」的時候,這一點十分重要。因為,回顧歷史的最終目的是為了面向未來。據有關史料顯示,在1949年至1965年的14年中,中國汽車工業「創建」之初並非是「白手起家」,而是在「前蘇聯援助中國建設一批重點工業項目中列入建設一座現代化的載貨汽車工廠」的背景下誕生的,其中所指的「一座現代化的載貨汽車工廠」,就是後來被人們簡稱為「一汽」的中國第一汽車製造廠,也就是今天一汽集團的前身。如果按「自主知識產權」的定義對其重新解讀的話,一汽的「國」字型大小品牌里至少是要打些折扣的,因為在「前蘇聯援助」的這句話里,至少包含了人家曾經出過的圖紙和專家,而「自主知識產權」的一個基本定義卻是不容置疑的「獨創性」。另外,在這14年裡,雖然「國家對汽車工業共投資11億元,形成一大四小5個汽車製造廠,年生產能力近6萬輛、9個車型品種。全國民用汽車保有量近29萬輛,其中:國產汽車17萬輛(一汽累計生產15萬輛)」,中國汽車工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但其發展速度卻是相當緩慢的,全國14年生產的汽車總量,還不如當今一個中等規模的汽車廠家的年生產量,如此緩慢的速度,當然值不得為其敲鑼打鼓了。
用科學的態度面對歷史,不僅要敢於面對真實的歷史,而且要善於「聞過則喜」,勇於把「落後」的歷史當作未來「進步」的一面鏡子。如果明明是「短兒」卻偏要護著,甚至用「以偏概全」的不恰當方式來誇大成績,恐怕就會有阿Q遮蓋頭上疥瘡的嫌疑了。
史料證實,從1966年至1980年的12年中,也就是被人稱之為「成長階段」里,中國陸續興建了一批「幾乎全部仿製國產車型」的汽車廠,其中「解放牌車型20多家,北京130車型20多家,躍進車型近20家,北京越野車近10家;改裝車生產廠點近200家」。這些廠家共生產大、中、輕型客車13400輛。全國累計生產各類汽車163.9萬輛。
12年對於一個剛剛出生的嬰兒來說,正是其從嗷嗷待哺到完成性別特徵的迅速成長時期,而中國汽車工業的這個「成長階段」卻只能以「保有量」的方式統計出累計生產各類汽車169萬輛,其中148萬輛還是載貨汽車。若按平均年產量來算,每年也不過就13萬輛左右。與此同時,世界汽車工業在這一時期卻進入了迅猛發展階段,那些數字不說也罷。需要看清的是,中國汽車工業的「成長階段」依舊是在蝸行之中,離「先進」的頭銜遠得很。
再看1981年至1998年的又一個17年,由於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在這短短的17年間,中國汽車工業就完成了「汽車老產品(解放、躍進、黃河車型等)的升級換代,結束了30年一貫制的歷史」,「汽車、摩托車車型品種、質量和生產能力大幅增長,全國生產的各類汽車累計為1452萬輛」。
顯然,這個階段比前兩個時期的發展快了許多,但真正值得大書特書的卻是近4年來的迅猛發展和巨大變化。據統計,從1999年至2002年,中國汽車的產銷量分別從1998年的163萬輛和160萬輛,躍升到2002年的320萬輛和322萬輛,幾乎翻了一番。年平均增長率分別為18.4 %和19.1%;私人汽車保有量2001年達到770.78萬輛,比1998年增長82%;其中私人客車保有量2001年達到470萬輛,比1998年增長103.7%。摩托車產量則連續4年超過千萬輛,年出口超過20%,成為世界第一大摩托車生產國。難怪中汽協一位負責人感慨地把這4年稱之為「是我國汽車工業快速健康發展的4年;也是我國汽車工業的社會環境、政策環境和市場環境深刻變化的4年。」
事實也是如此,在並不太短的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史中,真正稱得上「快速健康發展」的時期,就在這4年裡,而導致其「健康發展」的根本原因則在於「我國汽車工業的社會環境、政策環境和市場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健康是相對於不健康而言的,很顯然,相對於近4年來的健康發展,中國汽車工業此前所走過的路應該說是一條不健康或至少是不怎麼健康的路。在回顧與總結中國汽車工業半個世紀的發展史時,必須充分地認識到這一點,因為它直接關系著中國的汽車工業能否健康地走向未來。歷史是不能改寫的,但未來卻可以濃墨重彩地描繪。用科學的態度面對歷史,同樣需要用科學的態度去面對未來。
如今,中國不僅加入了WTO,而且正在加快與世界全面接軌的步伐。在這個重要的歷史關頭,只有實事求是地面對歷史,才能腳踏實地的面對未來,從而也才能虛心地吸納全球經濟一體化所帶給我們的科學成果和現代理念,信心百倍地去鍛造我們的光榮與夢想。在黨的十六大方針指引下,中國人民正在離小康社會越來越近,中國的汽車市場正在成為世界上最大和最具發展潛力的競技舞台。可以肯定地說,中國汽車工業不僅正在迎來了一個有史以來的最好的發展時期,而且必將在崛起之時成為各國的汽車製造商們的一個強大而友善的競爭對手。

❼ 中國一汽五六十年代發展迅速,裕隆汽車是什麼時候發展的

中國汽來車產業作為世界汽車產業重自要的組成部分,未來十年是中國汽車產業的黃金期,汽車產業已經完成了從小到達的過程,正在逐步實現由弱到強的巨大跨越,全球汽車工業將向中國和一些新興經濟體系進一步轉移,這對中國汽車工業來說,仍是非常難得的歷史機遇。

❽ 一汽的發展史是什麼

一汽的發展歷程:
1953年,一汽奠基興建
1956年建成並投產,開創了中國汽車工業新回的歷史。

從1953年7月15日破土動答工起,到1956年7月15日第一輛國產解放牌汽車誕生,這是一汽的建廠時期。
從1956年開工生產到1978年末,是一汽的成長和發展時期。

從1979年到1988年末,是一汽「解放」汽車的換型改造時期,又稱第二次創業時期。

從1988年到2001年末,是一汽結構調整時期,又稱為以發展轎車、輕型車為主要標志的第三次創業時期。
2001年12月,一汽召開的第十一次黨代會,宣布一汽第三次創業的歷史使命已經完成;2008年12月30日,世界權威的品牌價值研究機構——世界品牌價值實驗室舉辦的「2008世界品牌價值實驗室年度大獎」評選活動中,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憑借良好的品牌印象和品牌活力,榮登「中國最具競爭力品牌榜單」大獎,贏得廣大消費者普遍贊譽。

❾ 幾米的車是中麵包

你好,如果不超過四米二的長度都算是中麵包。

擴展知識:
麵包車 [1] 是指前後沒有突出的發動機倉和行李倉,就像一個麵包一樣的車輛統稱。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中國大陸從日本進口了一些「工具車」,是以前中國大陸沒有的車型,大家覺得很象當時市面上的麵包,再加上前後沒有突出的倉體,就像縮小的巴士一樣,「Minibus」的讀音也近似於「麵包」,就被取了個「麵包車」的外號,逐漸「工具車」的叫法都被取代了,那時中國大陸地區的麵包車遠沒有今天這么式樣豐富多彩,大都是一個長方體的形狀。主要車型一般都是中國製造,像金杯、中順、長安、哈飛、昌河、五菱等。

中文名
麵包車 [1]
外文名
Minibus
特 點
外形以長方體為主,空間更大
種 類
6~8座,9~12座,13座以上,商務等
品牌代表
金杯、中順、長安、哈飛等
燃料種類
汽油、柴油、CNG等
用 途
搬運貨物

基本內容
英文:minibus、van;
特點
外形:以長方體為主,和轎車不同,沒有突出的行李倉和發動機倉。
內部:座椅更多,空間更大。
車門:3~5門,駕駛座和副駕駛座各一門,後部車倉多數1-2個側拉門,少數無側拉門。尾部行李倉有1門。
運載:和轎車相比,可以載更多乘客及貨物。

麵包車

種類

麵包車 [1] 的分類方法較多,通常以功能和座位數分類。
6~8座型(微客)
這是最為常見的麵包車,用於一般載客或運貨,只需要C1駕駛證即可駕駛。
座位分布:駕駛座、副駕駛座及4~6個乘員座位(乘員座位組合可能為前2後2,前2後3或前3後3)。
9~12座型(輕客)
交通法規要求學生接送車必須是9座及以上車輛,所以它被常常當作學生接送車、旅行車或商務車,此種麵包車需要B1駕駛證方可駕駛。
座位分布:駕駛座、副駕駛座及7~10個乘員座位(乘員座位分3排,組合為2,2,3或3,3,3或3,3,4等)。
13座以上型(中型客車)
這種車比較特殊,因為其作用已經有些接近客車了。用於運送較多乘客或貨物。此外,它還可以改裝成房車。對於想買房車但經濟條件並不特別寬裕的家庭來講,改裝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座位分布:駕駛座、副駕駛座及11個以上乘員座位(乘員座位有多種組合,至少4排)。
商務型
商務麵包車可以說是整合了麵包車和商務車的兩種車型的特點,但在外觀和使用上還是更偏重於麵包車。與傳統麵包車相比較商務麵包車看起來更正式化、商業化。

優勢

麵包車價格低廉,種類較多,且經濟實用,在很多行業中都能廣泛應用。在現代社會,麵包車作為汽車大家族中重要的一員,一定能在全社會推廣、普及。

品牌代表

1、長安
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長安汽車或重慶長安, 為中國長安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核心整車企業,1996年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A股代碼000625,B股代碼200625。其悠久的歷史可追溯到洋務運動時期,起源於1862年的上海洋炮局,曾開創了中國近代工業的先河。伴隨中國改革開放大潮,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長安正式進入汽車領域。1996年注冊並成為極具競爭力的上市公司。
2、金杯
公司是華晨汽車集團金杯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所屬的全資卡車生產企業,於1958年建廠,具有悠久的發展歷史。2002年由原沈陽汽車製造廠重組為沈陽金杯車輛製造有限公司。公司於1959年生產了我國第一輛2.5噸「巨龍」牌載貨汽車。八十年代中期引進日本三菱公司產品和製造技術,生產SY1041系列載貨汽車。2005年以來公司積50年汽車設計與製造經驗,在日本三菱駕駛室和五十鈴底盤製造技術的基礎上,結合中國卡車發展,不斷創新,研發出金杯「金星」、「領騏」、「領馳」、「金運」等系列卡車,同時生產廂式車、工程自卸車、特種車、SUV、皮卡等產品。 公司堅持「以質量為根本,精益求精;以服務贏信譽,顧客滿意;以品牌鑄金杯,創新發展」的質量方針 ,建立和完善了質量保證體系,先後通過了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QS9000質量體系認證、GJB9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和產品一致性「CCC」認證。
3、五菱
2002年11月18日正式掛牌成立的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是由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通用汽車(中國)公司、柳州五菱汽車有限責任公司三方共同組建的大型中外合資汽車公司。上汽通用五菱擁有柳州、青島兩大生產製造基地,全面實施通用汽車公司的全球製造管理體系,形成了商用車和乘用車兩大系列,以及微、小型車用發動機的生產格局。上汽通用五菱全面實施商用車產品「平台百萬化、平台差異化、平台的乘用化以及國際化」的三大平台戰略,鞏固微型商用車傳統主力市場競爭優勢。自主設計開發的微型商用車「五菱之光」,是中國微車歷史上市場成長最快、國內銷量最大的單一平台車型;自主開發的全新大微客 「五菱榮光」,是國內銷量增速最快的車型,成為微車未來發展的代表性產品;2010年9月,緊湊型商務車「五菱宏光」成功上市開創了新的細分市場,並榮獲央視2010年度經濟型乘用車獎項。
4、昌河
江西昌河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是根據原中國航空工業總公司航空資字[1999]268號文、中國航空工業第二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航二集團」)航空資(1999)108號文及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國經貿企改(1999)1095號文件批准,由昌河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昌飛集團公司」)聯合合肥昌河汽車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合昌公司」)、哈爾濱東安汽車動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安公司」)、中國民用飛機開發公司(以下簡稱「民機公司」)、中國航空工業供銷總公司(以下簡稱「中航供銷公司」)、安徽江南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南公司」)等五家企業,共同發起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5、鄭州日產俊風
鄭州日產汽車有限公司成立於1993年5月,是日產自動車株式會社在中國的商務車生產基地。公司本部設在鄭州市,生產工廠位於中牟和鄭州。

鄭州日產俊風
鄭州日產俊風是鄭州日產依託自身先進的輕型商用車製造、生產、管理與營銷體系優勢,結合市場和消費者對於微客車型的需求,推出的一款黃金排量、黃金油耗、黃金空間完美平衡的黃金標准大微客。共分為兩種車型:俊風舒適型和俊風標准型。

閱讀全文

與中國一汽麵包車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