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最早種痘預防天花始於中國的哪裡
中國早在宋真宗時代(998~ 1002)即發明了人痘接種法,但此法不安全,有時會引起天花。
1713年,一個叫朱純嘏的醫師在他著《痘疹定論》一書中,記載的一個故事:
宋真宗趙恆在位時,宰相王旦一連生了幾個子女,不幸都死於天花。待到老年他又得了一個兒子,取名王素。王旦擔心這個兒子再遭天花殘害,於是召集許多醫師商議防治痘瘡的方法。有人說,四川峨嵋山有一個「神醫」能接種人痘預防天花,王旦聽後心中大喜。
峨眉山神醫為王素種痘的故事,是目前發現的中國典籍上最早的種痘記載。
『貳』 中國古代對天花及其治療的相關記載
天花是一種古老的,由天花病毒所引起的傳染病。大約在1、2萬年左右的某個時期,天花已出現於地球上。我國的史料表明,認為此病於東漢光武年間(公元25~55年),於南陽擊虜所得,乃呼為「虜瘡」。可見,我國的天花始於漢代,由境外傳入。在葛洪撰的《肘後備急方》中,對天花病情有較詳描述:「比歲有病時行,仍發瘡頭面及身。須臾周匝,狀如火瘡,皆載白漿。隨結隨生,不即治劇者多死,治得差者,瘡瘢紫黑,彌歲方滅,此惡毒之氣」,這一記載是世界上有關天花病的最早記錄。在我國,天花的流行到唐宋時變多,元明以後更為猖獗,但遠較歐洲為輕。歐洲在17至18世紀因天花流行,死亡人數達6千萬。當時人們對天花恐懼驚惶,畏痘似虎,英國史學家馬考萊稱天花為「死神的幫凶」。
明代董正山撰《種痘新書》中記述:「自唐開元(712~756)年間,「江南趙氏始傳鼻苗種痘之法」。清代朱純蝦《痘診定論》中載,相傳宋真宗(998~1022)時丞相王旦之子,因患天花請峨眉山神醫種痘,七日發痘,痘出甚好,十三日發痂。但這兩種說法,尚缺乏有力的證據。1727年俞茂鯤著的《痘科金鏡賦集解》中寫道:「又聞種痘法起於明朝隆慶年間 (1567~1572)寧國府太平縣,姓氏失考,得之異人丹家之傳,由此蔓延天下,至今種花者,寧國人居多」,根據史料此說更為可信。由此看來,我國的人痘接種法,最遲在16世紀或更早一些就已發明了,遠早於英國鄉村醫生琴納(1749~1823)於1798年發明牛痘接種要早得多。17世紀後葉,中國的種痘術相繼傳到俄國(1688)、日本(1744)、朝鮮(1763),後來又從俄國傳至土耳其。康熙26年(1687年),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次年帝俄首先派醫生到北京學習種痘,後傳至土耳其。1716年,英國駐土耳其公使蒙塔古的夫人(1689~1762)在一封信中向英國介紹了她親自觀摩過的人痘接種法。這位公使夫人的弟弟因患天花死去,她本人也因患天花而睫毛脫落,並留下了麻臉。她親自為其3歲兒子種痘,三年後又為她5歲的女兒種痘,此法傳至英國後,深得國王贊許,由此傳到整個歐洲。
早在公元1681年,清政府已對人痘接種予以肯定,並列入政府計劃推廣。這從康熙的《庭訓格言》中可以看出:「國初人多畏出痘,至朕得種痘方,諸子女及爾等子女皆以種痘得無恙。今邊外四十九旗及喀爾喀諸藩,俱命種痘,凡所種皆得善愈。嘗記初種痘時,年老人尚以為怪,朕堅意為之,遂全千百人之生者,豈偶然耶!」1742年清政府正式頒布的醫學網路全書《醫宗金鑒》也詳載了人痘接種法,故而我國天花的流行遠不如歐洲厲害。
1980年,天花病這個肆虐全球,奪去無數生命的烈性傳染病,在地球上消滅了。中國古代醫家對防治天花的功績,為全人類作出的卓越貢獻,是不可磨滅的。
『叄』 中國歷史上有沒有被天花感染過
當然有啊,解放前就有很多感染天花而死去的,後來我們都開始打疫苗,胳膊上有個小圓花的那種。
『肆』 關於預防天花的最早記載是什麼
早在上古時期,人類就飽受天花危害。1世紀時,天花傳到了我國,幾千年來人們受回盡天花的折答磨。因此,我國古代醫家就是創造了預防天花病的「人痘接種法」。清代張琰《種痘新書》記載:「自唐開元年間,江南趙氏始傳鼻苗種痘之法」。這是預防天花的最早記載。據清代朱純嘏《痘疹定論》記載:相傳宋真宗的丞相王旦,原本兒女滿堂,可均死於天花。後來老丞相又得一個兒子,取名王素,活潑可愛,天資聰穎,是丞相的命根子。丞相擔心他再遭厄運,染上天花,便請來峨眉山道醫為其種痘。小王素種痘後7日發熱,痘出甚好13日結痂。並且再未患天花,活了六七十年。
『伍』 天花消滅的歷史
到目前為止,對天花還沒有確定有效的治療方法。感染天花的病人通常是以支持療法進行治療,例如靜脈注射電解質、營養品或以葯物控制高燒或疼痛,同時也會以抗生素來預防感染天花病毒後隨之而來的細菌感染問題。
採用接種的方法來預防天花由來已久。中國歷史上的名醫孫思邈用取自天花口瘡中的膿液敷著在皮膚上來預防天花。到明代以後,人痘接種法盛行起來。1796年,英國鄉村醫生愛德華·詹納發現了一種危險性更小的接種方法。他成功地給一個8歲的男孩注射了牛痘。現在的天花疫苗也不是用人的天花病毒,而是用牛痘病毒做的,牛痘病毒與天花病毒的抗原絕大部分相同,而對人體不會致病。
1979年10月26日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在肯亞首都內羅畢宣布,全世界已經消滅了天花病,並且為此舉行了慶祝儀式。
世界衛生組織的檢查人員在最近兩年裡,對最後一批尚未宣布消滅天花病的東非四國——肯亞、衣索比亞、索馬里和吉布地進行了調查,發現這四個國家確實已經消滅了這種疾病,於是發布了這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消息。
天花病是世界上嚴重危害人們的傳染性疾病之一。幾千年來,使千百萬人死亡或毀容。一百八十年前,英國發明了預防天花病的牛痘疫苗。天花病患者的死亡率仍高達三分之一。後來,發達國家逐步控制了這種疾病,但非洲農村仍有流行。自一九六七年開始進行最後一次大規模消滅天花的活動。現在,天花病的病毒只保留在以下兩個實驗室中,以供研究之用。
美國亞特蘭大的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
俄羅斯Koltsovo的國家病毒和生物技術中心
被史學家甚至稱為「人類史上最大的種族屠殺」事件不是靠槍炮實現的,而是天花。15世紀末,歐洲人踏上美洲大陸時,這里居住著2000-3000萬原住民,約100年後,原住民人口剩下不到100萬人。
研究者指出,歐洲殖民者把天花患者用過的毯子送給了印第安人。隨後,瘟疫肆虐,由歐洲傳來的腮腺炎、麻疹、霍亂、淋病和黃熱病等病也接踵而至。
18世紀70年代,英國醫生愛德華·琴納發現了牛痘,人類終於能夠抵禦天花病毒。
此病在隨後300年間多次在歐洲卷土重來,後世學者估計,共有多達2億人死於這場瘟疫。
『陸』 歷史上天花流行的絕跡真的歸功於疫苗嗎
天花嚴重地危害人類的生存,而且歷時那麼久,但是,多少年來,人類一直沒有找到預防天花版的權好辦法。直到18世紀末,英國醫生琴納發現了種牛痘預防天花的辦法。種牛痘在世界上推廣以後,得天花的人就慢慢減少了。
從1977年10月26日以後的2年中,再沒有發現一個新的天花病人了。自此,天花絕跡。
由此可見,天花絕跡歸功於牛痘疫苗。
『柒』 史上最早採用用牛痘防治天花的國家是中國還是英國
明朝末年,在民間已經有醫者發現牛痘防治天花
到康熙年間,全國基本穩定,牛痘防治的技術才被引入宮中,成為防治天花的主要手段
『捌』 我國古代(特別是明清時代)民間防治天花的習俗有哪些
清代,特別是入主北京後,相當一段時間,天花流行及其死亡率之高,令最高統治集團談虎色變。的確,他們的皇子皇孫夭折者多因天花泛濫。但由於事涉江山社稷,官方忌諱,鮮為外人所知。尤其是順治帝,終生「避痘」,但還是因天花而死亡,對清廷之震憾尤烈。
順治病天花危重之際,繼位人選突現。順治生有8皇子,患過天花夭折者4名,患天花倖免於死者1名,其他不明。在順治患天花之前與母後商立皇太子時,出現了分岐。順治帝長期以來一直看好次子福全,而母後孝庄皇太後則傾向於立三子玄燁為太子。順治與母後意向分岐,加之順治還年輕,立太子事並不急迫。順治18年(1661)順治突患天花,病情危急,立太子事成為急中之急,但順治與母後的意見依然如故。此刻,只好求助於第三者,這位第三者是誰?他就是當時在宮中當差的西洋傳教士,德國的天文學家——湯若望(Johann Adam Schall Von Bell 1591-1666),字道未,1619年抵澳門,1622年入北京,1644年投歸清廷,以精確預測1644年9月1日日食,得朝廷重用,由欽天監監正,升太常寺卿,光祿大夫。並深得順治與孝庄皇太後寵信。他們長期保持著親密的關系。順治帝曾尊稱湯若望為「瑪法」(滿語,即爺爺)。
具有醫學知識的湯若望,被請作就此發表意見時,湯若望理智的提出:玄燁已患過天花,已有了對天花的終身免疫力,立玄燁為皇太子,比較安全。這一意見很快就幫助順治帝下定了決心,這就是順治死於天花,於1661年玄燁得以繼位的故事。
也可以說,是患過天花,幫助臉上布有麻點的康熙登上了龍位,但康熙並不輕松,他對天花卻心存餘悸,或者說他對天花這種病,在思想上有著很大的壓力。
因為,有許多往事構成了對他的壓力,當康熙剛剛降臨人間時,依照滿族舊俗,他即被乳母撫養,與父皇,母後難得有見面溫存的機會。特別因康熙幼年「未經出痘,令保母護視於紫禁城外,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歡,此朕六十年未抱廉之處」(《清至祖實錄》卷290)。這種因避痘度過的凄涼無助的時令,令年近古稀的康熙,仍然記憶猶新,難以釋懷。
康熙是順治庶妃(孝康章皇後)於1654年所生,孝康不但未因生子而得到順治的寵幸,反而逐漸遭到冷遇。康熙嬰幼時雖然移出紫禁城進行嚴格的避痘以預防天花,但兩歲時仍然患了上天花。幸得痘疹醫生之治療與乳母的悉心照料,才得從天花的魔掌中掙脫,但在臉上卻留下天花的點點痕跡,這就是從所周知的麻子。
康熙患過天花,經過治癒而康復,從此回到了紫禁城,深得祖母孝庄皇太後的疼愛,逐漸長大的玄燁,對上述種種遭遇,仍然難以釋懷,甚至繼位作了皇上,更是時時為天花之危害而尋求防治的良策。他的良策經過了繼承與發揚的歷程:
首先,他根據傳統十分重視隔離預防,康熙十年(1671)諭理藩院,規定外藩王來朝,必須認真查明是否患過天花,以確定是否接見。對此,康熙十分警惕。
第二,康熙十六年(1677)巡幸塞北,發現一個很好的避暑地,決定在此建立一個避暑避痘的行宮。之後,即規定凡未出過痘的蒙、藏、回、維等貴族覲見皇帝,可於每年7月到熱河圍場秋狩,同時覲見皇上,以免天花之傳染。
第三,康熙經過查訪,十七年(1678),皇太子患天花,有位後選知縣傅為格,待奉調治有功,陞官武昌通判,後因其善種痘術被召入宮。《康熙起居注》(1680):「武昌通判傅為格善為小兒種痘,曩皇太子喜事,令診視痊癒。今宮中小阿哥等欲種痘,已令往取」。從此,在皇宮確立了種痘預防天花的制度。
第四,清宮為皇子種痘逐步形成十分繁瑣的研究,有些規定是很有意義的,如年齡2-4歲,時機在每年春、秋兩季,痘苗選用水苗法等。有些講究則富有神秘色彩,如首先要求欽天監按「八字」查好種痘良辰吉時,奏請皇上、皇後、皇太後等;然後設立一個封閉的種痘護理場所,為了避光接種了痘的皇子被置於用黑、紅兩色氈子圍堵的密室,由四名痘疹科御醫晝夜值班觀察,10多位太監侍候,在密室還專門設堂供奉天仙娘娘,痘疹娘娘、眼光娘娘、痘兒哥哥、葯王、葯聖、城隍、土地等諸神,以保佑平安。當然,規定御醫每天三次診脈觀察,並記錄脈案,則是一項很好的制度。
第五,康熙堅持為皇子接種人痘以預防天花,並將該法向蒙古與全國推廣,甚至向人類推廣,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在回憶這段歷史與成功經驗時強調:「國初人多畏出痘,至朕得種痘方,諸子女爾等子女,皆以種痘得無恙,今邊外四十九旗,及喀爾喀諸蕃,俱命種痘,凡所種皆得善愈。嘗記,初種痘時,年老人尚以為怪,朕堅意為之,遂全此千萬人之生者,豈偶然耶。」
第六,康熙二十七年(1688),俄羅斯請求派醫師來中國學習人痘接種技術,俞正燮《癸巳存稿》(1713):「康熙時,俄羅斯遣人到中國學痘醫,由撤納衙門移會理蕃院衙內,在京城肄業」。
第七,康熙五十六年(1717),中國人痘接種術被傳至土耳其,英國在中國傳教醫師德貞(Dudgeon John Hobson 1837-1901)在《中西聞見錄》:「自康熙五十六年有英國欽使曾駐土耳其國京,有國醫種天花於其使之夫人,嗣後英使夫人(Mary Wovtley Montague)遂傳其術於本國。於是其法倡行於歐洲。」
第八,公元1724年,在京西洋傳教干殷弘緒在寫給歐洲教友的信中盛贊:康熙皇帝派人在蒙古推種痘的事情,由於效果很好,被派去的御醫回來時,帶了許多病家表示感激而贈送的馬匹與皮毛。
康熙在位的61年間,為了解決天花對皇室的嚴重威脅,賞試了很多的防治措施,並終於通過向全國調查研究,找到了人痘接種以預防天花的先進技術,他堅信這一技術,不顧皇家老一輩的懷疑與反對,堅意用予皇室子女,取得成功,並使之逐步推廣到全國,包括少數民族地區,引來俄羅斯,土耳其乃至歐、非、美各洲,功蓋千秋。正因為如此,他很得意的將此事之經驗寫進《庭訓格言》。
『玖』 中國從哪個朝代開始採用採用接種牛痘的方法阻止天花的傳播
天花病毒在自然界已不存在,只有美國和俄羅斯的實驗室還保存著樣本。大家知道,發明牛痘預防天花的是英國的琴納,但史學界有一種流行的看法:「預防天花」的發明權並非英國人,而是屬於中國人。
據傳天花3000多年前起源於印度或埃及,從古埃及法老拉米西斯五世等人的木乃伊上,就有天花留下的疤痕。公元前6世紀,印度發現天花流行,她像一個可怕的惡魔,危害人類達數千年之久。為什麼科爾特斯率領300名西班牙殖民者能夠征服國力鼎盛、有2500萬人口、驍勇善戰的阿茲台克帝國(現墨西哥)?靠的秘密武器就是天花。有記載,在17、18世紀,天花是西方最嚴重的傳染病,大約60%的人口受到威脅,1/4的感染者會死亡,大多數倖存者會失明或留下疤痕,在歷史上的影響僅次於鼠疫。
天花在中國流行,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1世紀。戰爭中,天花由俘虜從印度經越南帶到中國,所以天花在中國古代也稱「擄瘡」。晉代葛洪在其著作《肘後備急方》中,第一次描述了天花的症狀和流行情況。
中國北宋丞相王旦(975—1017)的長子死於天花,王丞相急切地期望他家裡的人再也不被傳染上這種病,特從全國各地請來醫生、巫醫和術士,試圖發現某種治療和預防的方法。從四川峨眉山來了一位道姑,她選取毒性減弱了的輕型人痘痘苗,通過鼻腔的粘膜使健康人「接種」而獲取了對天花的免疫能力,可謂是為現代免疫學的濫觴。
從歷史看,唐宋以後,天花在中國流行逐漸增多,明代以後流行范圍更廣。1661年正月初六子夜,清朝皇宮養心殿里傳來陣陣嚎哭聲——年僅24歲的順治皇帝駕崩!這一直被認為是清廷的一大謎案,近年來的研究認為:他死於天花。在清朝的皇帝中直接死於天花的還有同治,順治皇帝的死因之所以在當時不予記載,表明「出痘」在當時是一件令人恐怖、談之色變的事。康熙和咸豐雖然僥幸從天花的魔掌中搶回性命,臉上卻留下了永久的麻子,因此,康熙登基主政後,意識到天花對大清王朝的威脅,在總結前人防痘經驗的基礎上,1682年頒發聖旨,要求各地開展種痘,有效控制天花的流行。
可以說,中國開創了人類天花預防之先河。俄羅斯是最早派留學生來中國學習種人痘的國家。1744年,杭州人李仁山去日本九州長崎,把種痘法傳授到日本,其後,又傳到朝鮮及歐洲等地,為阻止天花的傳播起到了一定的預防作用,但由於受當時科技和文化的限制,也很容易引起嚴重的副作用乃至死亡。我國對天花治療比較有價值的記錄有,明末俞昌的《醫學法律》(1643),它對人痘接種法做了生動的記述,而清初張琰《種痘新書》(1741)則描述了進一步減弱天花病毒毒性的「藏苗法」以保證接種的安全。
1798年,英國鄉村醫生琴納在「人痘」的基礎上發明了牛痘,他通過一種牛身上類似天花的疾病為替代品,盡管當時有人擔心種牛痘會不會「長出牛角」,但很快被公認為是人類防治天花的最好方法。據說,當時英法交戰,法國皇帝拿破崙就曾下令所有士兵必須接種牛痘,遺憾的是種痘在很長時間並沒有得到大力推廣,在牛痘發明150年後,世界上每年仍然有約5000萬人得天花,直到1967年,世界衛生組織發起了消滅天花運動。1977年非洲索馬里最後流行天花之後,1980年5月8日,第三屆世界衛生組織大會庄嚴宣布,人類終於消滅了曾嚴重威脅人類健康和生命的天花。如今,天花已成為第一種、也是至今惟一一種被人類消滅的傳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