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歷史上克服困難的事件

中國歷史上克服困難的事件

發布時間:2021-02-26 01:56:48

『壹』 中國名人克服困難的事例

張海迪1955年出生在山東半島文登縣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里。5歲的時候,胸部以下完全失去了知覺,生活不能自理。醫生們一致認為,象這種高位截癱病人,一般很難活過27歲。在死神的威脅下,張海迪意識到自己的生命也許不會長久了,她為沒有更多的時間工作而難過,更加珍惜自己的分分秒秒,用勤奮的學習和工作去延長生命。她在日記中寫到:「我不能碌碌無為地活著,活著就要學習,就要多為群眾做些事情。既然是顆流星,就要把光留給人間,把一切奉獻給人民。」1970年,她隨帶領知識青年下鄉的父母到莘縣尚樓大隊插隊落戶,看到當地群眾缺醫少葯帶來的痛苦,便萌生了學習醫術解除群眾病痛的念頭。她用自己的零用錢買來了醫學書籍、體溫表、聽診器、人體模型和葯物,努力研讀了《針灸學》、《人體解剖學》、《內科學》、《實用兒科學》等書。為了認清內臟,她把小動物的心肺肝腎切開觀察,為了熟悉針灸穴位,她在自己身上畫上了紅紅藍藍的點兒,在自己的身上練針體會針感。功夫不負有心人,她終於掌握了一定的醫術,能夠治療一些常見病和多發病,在十幾年中,為群眾治病達1萬多人次。

後來,她隨父母遷到縣城居住,一度沒有安排工作。她從保爾·柯察金和吳運鐸的事跡中受到鼓舞,從高玉寶寫書的經歷中得到啟示,決定走文學創作的路子,用自己的筆去塑造美好的形象,去啟迪人們的心靈。她讀了許多中外名著,寫日記、讀小說、背詩歌、抄錄華章警句,還在讀書寫作之餘練素描、學寫生、臨摹名畫、學會了識簡譜和五線譜,並能用手風琴、琵琶、吉他等樂器彈奏歌曲。現在她已是山東省文聯的專業創作人員,她的作品《輪椅上的夢》問世,又一次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

認准了目標,不管面前橫隔著多少艱難險阻,都要跨越過去,到達成功的彼岸,這便是張海迪的性格。有一次,一位老同志拿來一瓶進口葯,請她幫助翻譯文字說明,看著這位同志失望地走了,張海迪便決心學習英語,掌握更多的知識。從此,她的牆上、桌上、燈上、鏡子上、乃至手上、胳膊上都寫上了英語單詞,還給自己規定每天晚上不記10個單詞就不睡覺。家裡來了客人,只要會點英語的,都成了她的老師。經過7、8個年頭的努力,她不僅能夠閱讀英文版的報刊和文學作品,還翻譯了英國長篇小說《海邊診所》,當她把這部書的譯稿交給某出版社的總編時,這位年過半百的老同志感動得流下了熱淚,並熱情地為該書寫了序言:《路,在一個癱瘓姑娘的腳下延伸》。

『貳』 古代用智慧戰勝困難的名人故事有哪些

有一次,他跟小夥伴們在後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個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廠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沒頂了。別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嚇得邊哭邊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馬光卻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來,被淹在水裡的小孩也得救了。小小的司馬光遇事沉著冷靜,從小就是一副小大人模樣。這就是流傳至今"司馬光砸缸"的故事。這件偶然的事件使小司馬光出了名,東京和洛陽有人把這件事畫成圖畫,廣泛流傳參考資料:司馬光砸缸中國古代:
1、孔子——父亡家貧,克服困難廣泛學習;周遊列國,克服飢餓、貧寒、鄙夷、軍事威脅等多方困難,推行並進一步完善自己的學說;
2、匡衡——鑿壁偷光,克服家庭貧困帶來的學習困難,成為大學問家;
3、劉備——從無名小卒起步,克服種種艱難險阻,仁義著於天下,終割據一方;
中國當代:
1、毛爺爺——從山中走出,在困難中成長,從求學到起義、反圍剿、長征、抗戰,引領中國;
2、鄧稼先——在一窮二白的新中國組織、領導核武器研究;
3、劉偉——中國達人秀冠軍劉偉,失去雙手,腳彈鋼琴,已經文明中國,即將走向世界;
外國名人:
1、海倫凱勒——
美國盲聾女作家、教育家,一歲半時病喪失了視覺和聽力,憑堅強的毅力戰勝了病殘,學會了講話,用手指「聽話」並掌握了5種文字。24歲時,她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著名的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女子學院。以後她把畢生的精力投入到為世界盲人、聾人謀利益的事業中,自傳作品《我生活的故事》,成文學的經典作品,被翻譯成多種文字廣泛發行。
2、曼德拉——
南非總統,享譽全球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為了推翻南非白人種族主義統治,他進行了長達50年(1944—1994年)艱苦卓絕的斗爭,鐵窗面壁27年(1962—1990年)。最終,從階下囚一躍成為南非第一任黑人總統,為新南非開創了一個民主統一的局面。 南非終身名譽總統。
3、卡耐基——
從一個看到花落都會憂郁得哭泣的孩子,成長為心靈教父,利用大量普通人不斷努力取得成功的故事,通過演講和書喚起無數陷入迷惘者的鬥志,激勵他們取得輝煌的成功。他克服的是心中的憂郁、疑慮、恐懼。

『叄』 關於克服困難的名人事例

1、《林則徐對聯立志》

林則徐小時候就天資聰慧,兩次機會下,作了兩幅對聯,這兩幅對聯表達了林則徐的遠大志向。林則徐不僅敢於立志,而且讀書刻苦,長大後成就了一番大事業,受到了後世的敬仰。

2、《屈原洞中苦讀》

屈原小時侯不顧長輩的反對,不論刮風下雨,天寒地凍,躲到山洞裡偷讀《詩經》。經過整整三年,他熟讀了《詩經》305篇,從這些民歌民謠中吸收了豐富的營養,終於成為一位偉大詩人

3、《岳飛學藝》

民族英雄岳飛生逢亂世,自幼家貧,在鄉鄰的資助下,拜陝西名師周桐習武學藝,期間,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離失所,萌發了學藝報國的志向,克服了驕傲自滿的情緒。

寒暑冬夏,苦練不綴,在名師周桐的悉心指導下,終於練成了岳家搶,並率領王貴,湯顯等夥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國的愛國洪流中。

4、《貝多芬拼搏成長 》

大作曲家貝多芬小時候由於家庭貧困沒能上學,十七歲時患了傷寒和天花之後,肺病,關節炎,黃熱病,結膜炎等又接踵而至,二十六歲不幸失去了聽覺,愛情上也屢遭挫折,在這種境遇下,貝多芬發誓「要扼住生命的咽喉」。

在與生命的頑強拼搏中,他的意志佔了上風,在樂曲創作事業上,他的生命之火燃燒得越來越旺盛。

5、《張海迪》

1955年秋天在濟南出生。5歲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癱瘓。從那時起,張海迪開始了她獨到的人生。她無法上學,便在在家自學完中學課程。15歲時,海迪跟隨父母,下放(山東)聊城農村,給孩子當起教書先生。她還自學針灸醫術,為鄉親們無償治療。

後來,張海迪自學多門外語,還當過無線電修理工。

『肆』 中國近代歷史上的艱難險阻,具體有哪些事件,其結果如何

近代中國(1840到)經歷哪些苦難?
概括來說:遭受列強不斷的侵略、欺凌,一次次的戰敗、求和、割地、賠款,使有著五千年文明的中國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屈辱。中國也從一個獨立自主的封建社會一步步的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

中國各階級或階層進行了哪些抗爭和探索,結果如何?
1、抗爭——壓迫愈深,反抗愈烈,中國人民為反抗國內外反動勢力,改變屈辱地位,進行了長期不屈不撓的斗爭,近代前期的抗爭包括:虎門銷煙、三元里人民抗英、中法戰爭、甲午中日戰爭中愛國軍民的抵抗、太平天國運動、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二次革命、護國運動、護法運動
2、探索——先進的中國人為了謀求國家獨立和社會進步,探索各種道路,這是一個長期的極其復雜的艱苦歷程。主要包括地主階級抵抗派、洋務派、農民階級、資產階級維新派、革命派、民族資產階級的激進派的救國活動。
3、結果,只有無產階級領導的革命成功了。
一、近代前期愛國官兵的英勇斗爭
1、1839年林則徐虎門銷煙,標志著近代中國人民反侵略斗爭的開始。
┏林則徐——廣州——嚴加防守
▕ 關天培——虎門 ┓
2、在鴉片戰爭中:▕ 葛雲飛——定海 ┣ 英勇抗敵,壯烈犧牲
┗陳化成——吳淞 ┛
3、邊疆地區新危機時——左宗棠收復除伊犁以外的整個新疆
4、中法戰爭中┏劉銘傳——在台灣地區擊退法國侵略者
┗馮子材——鎮南關大捷
┏左寶貴——平壤——戰死沙場
5、甲午中日戰爭期間┃鄧世昌——黃海——英勇戰斗,與艦同沉
┃徐邦道——遼東戰役率部英勇抵抗
┗丁汝昌——威海衛——寧死不降,自殺殉國

二、農民階級的抗爭
┏1841年,廣州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爭
┫1851——1864年,反封建,反侵略的農民運動——太平天國運動
┗1899——1900年,反帝愛國的農民運動——義和團運動

三、資產階級維新派,革命派及激進民主主義的探索
1、資產階級維新派的政治探索——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維新變法運動戊戌變法
2、資產階級革命派的政治探索——由下而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辛亥革命
3、資產階級激進派的探索——一場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新文化運動
四、地主階級的探索
1、鴉片戰爭時期地主階級抵抗派的探索
2、19世紀60—90年代,地主階級洋務派的探索
五、無產階級的探索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馬列主義指導下,中國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

一、19世紀列強發動的侵華戰爭及其影響
從1840—1900年的助年間,資本主義列強先後對中國發動過五次大規模的侵略戰爭,即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通過這些戰爭,列強迫使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嚴重地損害了中國的領土完整和國家主權,使中國從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逐漸變成了半殖民地國家。
1.鴉片戰爭
18世紀60年代後,隨著工業革命的進行,英國的生產力得到極大發展;1825年爆發了第一次生產過剩危機。由於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結構和清政府實行的「閉關政策」,英國的對華商品輸出受到了嚴重阻礙,出現了大量逆差。當林則徐領導的虎門銷煙發生後,英國便以「英國人的生命財產」受到侵害為借口發動了鴉片戰爭。
經過鴉片戰爭,中國的國門被打開,開始淪為列強的半殖民地。中英《南京條約)及其附件中所規定的五口通商、協定關稅、自由貿易、片面最惠國待遇等條款,為英國等西方列強的對華經濟擴張開了綠燈。不過,這一時期中國的開放還僅限於東南沿海地區。
2.第二次鴉片戰爭
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大門,英國夥同法國於1856—1860年進行了第二次鴉片戰爭。並於戰爭期間和戰爭結束後迫使清政府與之訂立了《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通過這兩個條約,漢口、牛庄、天津等內地和北方城市被開放成為商埠;條約還規定外國軍艦和商船可以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外國人可以到內地游歷、經商、傳教。這樣,列強的在華利益進一步擴張,從東南沿海地區深入到內地和北方地區。俄國趁火打劫,利用第二次鴉片戰爭大肆侵吞中國北方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3.甲午中日戰爭
日本在明治維新以後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同時也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1894—1895年,發動了侵略朝鮮和中國的甲午戰爭。甲午戰爭以中國戰敗告終,清政府被迫於1895午4月與日本訂立了《馬關條約》。
《馬關條約》加速了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過程,給中國近代社會造成了極其嚴重的惡果。日本割佔中國台灣省等地,嚴重破壞了中國的領土、主權的完整,刺激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巨額賠款加劇了清政府的財政危機,清政府被迫以犧牲主權為代價舉借外債,致使中國的內政外交進一步為列強所控制;允許外資在中國投資設廠,使帝國主義對華資本輸出合法化;而日本則利用巨額戰爭賠款瘋狂擴充軍備,使自己擠進帝國主義列強的行列,迅速成為遠東地區的侵略戰爭策源地。
4.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900年,帝國主義列強借口鎮壓義和團的「排外運動」,發動了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並迫使清政府與之訂立《辛丑條約》。《辛丑條約》是一個空前嚴重的不平等條約,它使得中國的各項主權進一步遭到嚴重破壞,使得帝國主義列強在華勢力極大地加強,清政府徹底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
《辛丑條約》所規定的「庚子賠款」,本息合計白銀 9.8億兩,加上各地地方性賠款2000多萬兩,總數超過白銀10億兩,這是對中國人民的殘酷經濟掠奪;它關於懲辦「首禍」和禁止中國人加入或成立反帝組織的規定,體現了對中國的嚴厲政治奴役;它關於在北京設 立單獨的使館區、由各國派兵保護及拆毀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許各國駐扎軍隊的規定,是對中國實行的野蠻軍事控制。
二、19世紀中國各種力量對列強侵略的反應
1.清政府的腐敗與對敵決策的失誤
清末反侵略的戰爭中,清政府在和與戰的決策上往往舉棋不定,徘徊於妥協與抵抗之間。決策的屢屢失誤,是導致戰爭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
開戰前依賴列強的調停,戰、守准備不充分;戰爭中「避戰自保」,屢失戰機,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敗和戰爭決策高層的無能與軟弱。1894年在戰爭一觸即發的情況下,把持軍事、外交大權的李鴻章沒有在軍事上積極備戰,而是寄希望於各國的「調停」。甲午戰爭中,慈禧太後為她60歲生日的「萬壽慶典」,始終抱定對日妥協的和平方針。李鴻章為保存其實力極力奉行避戰求和的政策,採取消極抵抗的戰略方針,結果處處被動。
清軍中雖然有一批如關天培式的民族英雄,但大都缺乏鬥志,許多將領貪生怕死,甚至聞風而逃。
2.民眾的自發斗爭
外國勢力的侵略和清政府的妥協,激起了中國人民的自發斗爭。重要的斗爭主要有1841年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爭、1895年台灣人民的反割台斗爭和1900年的義和團運動。
1841年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爭,是近代中國人民最早的自發反抗外國侵略的英勇斗爭。在1895年的反割台斗爭中,台灣各族人民組成了義軍,誓與台灣共存亡。義軍和留在台灣的部分清軍公推劉永福為領袖,領導台灣軍民共同抗擊日軍。
1898年,義和團運動首先在山東興起。隨著形勢的發展,義和拳改名義和團,樹起了「扶清滅洋」的大旗。慈禧太後發現義和團難以很快「剿滅」,就改用「招撫」的辦法,企圖控制利用。1900年春,義和團在清政府的默許下,涌人北京和天津。義和團在抗擊八國聯 軍的斗爭中作出了重要的貢獻。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慈禧太後在西逃途中命令清軍「鏟除」義和團。在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下,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失敗了。
3.有識之士的自強運動
林則徐在領導禁煙斗爭的同時,搜集和研究外國情況,組織人編譯出《各國律例》和《四洲志》,成為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礎上,編成了《海國圖志》一書,系統地介紹了南洋、歐美各國的歷史、地理等情況。在這部書里,他提出了著名的「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
1860年的「內憂外患」的形勢極大地震撼了清朝統治者和士紳階層。為實現「自強」的目的,洋務振創辦了一批新式軍事工業和新式學堂,並派遣學生留學,編練新式海陸軍。19世紀70年代起,為解決軍事工業的資金、燃料和交通運輸等困難,洋務派還打著「求 富」的口號,創辦了一批民用工業。1895年甲午戰爭中國的戰敗,宣告了洋務運動的破產。
19世紀70年代後,在「求富」的口號下,洋務派提出了利用本國經濟力量與外國資本主義競爭的「商戰」主張。隨著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商戰」主張逐漸成為當時影響較大的反侵略主張。馬建忠和鄭觀應等是早期資產階級維新派的代表。
三、20世紀日本侵華史
1.20世紀初期日本的侵華活動
1901年至1919年,處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和期間的列強雖沒有發動大規模的侵華戰爭,但並沒有停止其他形式的侵略擴張。
1904—1905年,日本在中國的土地上發動了日俄戰爭,將侵略勢力擴張到中國東北。1905年日俄戰爭後,日本取代了俄國在中國東北南都的殖民地位。1914年,日本借口對德宣戰,出兵中國山東,奪取德國租借的青島,強占膠濟鐵路沿線。1915年,日本以支持袁世凱稱帝為誘餌,使佔領山東成為事實,公然向中國政府提出了旨在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由於中國人民的激烈反抗和列強之間的矛盾斗爭,「二十一條」沒有實施,但由此加強了日本在我國東北地區的侵略權益,尤其是在華的經濟利益。袁世凱死後,日本支持皖系和奉系軍閥打內戰,造成了分裂割據的局面;並仇視中國革命,破壞中國的統一事業。
2.20世紀三四十年代日本發動的大規模侵華戰爭
受1929年世界經濟危機的影響,日本渴望從對外侵略中尋找出路。1931年挑起了「九一八事變」。 1932年,日本侵略者將東北佔領地改名為「滿洲國」, 扶植被推翻的清朝廢帝溥儀為傀儡。從此,中國東北地區淪為日本帝國主義的殖民地。日本侵佔中國東北以後,開始擴大勢力,加快對華侵略的步伐。1932年發動一•二八事變、1935年發動華北事變,到1936年,華北的許多地方已經成為日本侵略者的勢力范圍。
1936年「二二六」兵變後,受軍部控制的廣田宏毅上台組閣,建立了軍事法西斯專政。1936年,廣田內閣召開會議,通過了《基本國策》,制定了「確保帝國在東亞大陸之地位」和「向南方海洋發展」的侵略方針,為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和太平洋戰爭定下了基調。
1937年「盧溝橋事變」發生,這是日本帝國主義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的信號,也是全國抗日戰爭的開始。戰爭初期,日軍由於裝備精良,准備充分,很快攻佔了華北五省和上海、南京等地。但日本的侵華戰爭遭到了中國人民的頑強抵抗,日本侵略軍陷入了長期戰爭 的泥潭之中。戰爭期間,日軍屠殺中國人民,製造了南京大屠殺慘案,掠奪中國的資源,進行奴化教育,實行殖民統治。

階段性特徵掃描
一、1840~1894年近代列強侵華特徵

列強通過不平等條約,攫取了中國大量的「條約權利」,並監督清政府履行這些所謂的「條約義務」。在表面上「中外和好」的局勢下,進一步對中國進行經濟掠奪和文化滲透。列強還侵佔了中國大片領土,英國迫使清政府割讓了香港島和九龍司。俄國侵佔中國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列強利用不平等條約向中國傾銷商品,商品輸出成為這一時期列強對華經濟侵略的主要方式。清政府在《南京條約》中開放了東南沿海五口,在(天津條約)《北京條約》中增開11處通商口岸。中外貿易的巨大變化,表明中國的市場已經與世界資本主義市場聯系在一起。列強憑借不平等條約和低關稅,僱用大批買辦,在中國建立起一整套產品推銷網、原料收購網和金融控制網,逐步控制了中國市場。

二、1894~1901年近代列強侵華特徵

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進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列強侵華的形式發生了變化:在經濟上,由原來的商品輸出為主到由資本輸出為主;在政治上,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在軍事上,列強趨向聯合,發動了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美國「門戶開放」政策的提出,標志著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帝國主義共同宰割中國的同盟。

三、1901~1945年近代列強侵華特徵

列強放棄了瓜分中國的計劃,採取「以華治華」的方針。甲午中日戰後,帝國主義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日本和德國的崛起和後來居上,打亂了老牌帝國主義侵華的格局,使列強之間的斗爭更加激烈。日本成為侵略中國最凶惡的敵人。日俄在中國東北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並最終引發—場在中國領土上進行的日俄戰爭。帝國主義列強在侵華問題上雖有矛盾和斗爭,但在最大限度地侵略中國、維護他們共同利益這方面卻是一致的。

隨著日本獨霸中國的野心日益膨脹,終於在1931年發動了九一八事變,1937年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是要排除其他列強而獨霸中國,把中國變成它的殖民地。

四、1945~1949年近代列強侵華特徵

從抗日戰爭到新中國建立,美國採取扶蔣反共的對華政策,繼續以蔣介石為其代理人,逐漸形成獨佔中國的局面。新中國的成立,打碎了帝國主義侵華的陰謀。
規律性知識拓展
一、列強侵華戰爭的發動與世界經濟的發展密切相關

工業革命首先在英國發生,隨後擴展到法、美等國。從1840年起,中、日等國被迫開放通商口岸,成為西方國家商品市場和工業原料的供應地。東方亞洲國家從屬於西方國家的格局形成。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進行,帝國主義國家為了進一步擴大各自控制的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並為本國剩餘資本尋找投資場所,形成了瓜分世界的殖民主義狂潮。日本成為資本主義國家後,開始了對朝鮮和中國的侵略,成為亞洲惟一的帝國主義國家。

1929~1933年的世界性經濟危機,加劇了日本的階級矛盾和統治危機。日本法西斯在壟斷資產階級的支持下,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企圖把中國變成它的殖民地。

二、對外封閉造成了中國的落後

西方資本主義工業社會的確立,勢必要將東方封建主義的農業社會卷進世界政治經濟的新體系。面對西方的挑戰,清朝統治者在長期的閉關鎖國狀態下昧於世界形勢的發展變化,作出了無力的回應。統治者一是採取閉關鎖國的政策和措施,這種限制對外交往和貿易的閉關政策一直延續到鴉片戰爭前。二是以「天朝上國」的自我中心觀自居,,形成了閉關鎖國心態,對世界形勢的發展變化茫然無知。到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清政府才逐漸走向開放,但阻礙重重。在有限開放中學習西方,國力雖漸漸增強,但與列強相比仍然是相差很遠。

三、近代中國社會轉型中兩種矛盾的發展趨勢

1840年以後中國社會的發展,呈現出兩種相互矛盾的趨勢:從遭受列強侵略的角度說是向下沉淪,從接受資本主義先進文化的角度采說是取得了進步。鴉片戰爭前,中國經濟上自給自足,政治上君主專制。資本主義列強既是強盜,又是「先生」,侵略中國的同時,也給中國帶來了先進的資本主義文化。其中包括近代的科技、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和民主自由價值觀。19世紀60年代以後,中國有了自己的近代工業、鐵路、輪船和電信以及近代的海軍和陸軍,並開始了向近代政治體制的轉化。

四,民族團結與統—是民族獨立的根本保證

抗日戰爭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偉大的民族解放戰爭。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是近百年來帝國主義對中國侵略的頂峰。在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面前,已經覺醒起來的中國人民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領導下,精誠團結,取得了抗戰的全面勝利。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國近現代史上重要的轉折點,對中國歷史的發展有著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由於時代、領導者和國際環境的變化,抗日戰爭同以前的反侵略戰爭相比有很大的不同,最顯著的區別就是這場反侵略戰爭是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領導下進行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是中國人民抗戰勝利的根本的政治保證,對國共兩黨政治力量的消長和抗戰後中國的前途都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與第—次國共合作的革命統一戰線以及國外的反法西斯陣線相比,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有著自己明顯的特點:廣泛的民族性,是真正的中華民族的大聯合;以國共第二次合作 為基礎,兩黨之間的聯合與斗爭貫穿於抗日戰爭的全過程;是國共兩黨有政權、有軍隊的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是世界反法西斯斗爭的組成部分,得到廣泛的國際援助;經過抗日斗爭,中國的國際地位大大提高,成為世界四強和聯合國創始國之一。

『伍』 中華歷史上克服重重困難的例子

赤壁中的孫劉聯軍,其實劉備本人就是一部奮斗史!
還有楚漢之爭的劉邦,韓信,都是忍辱負重過來的。
嗯,咱們中國一路從清朝到現在,哪個不是克服重重困難,孫中山可能不熟,那就說長征吧!太有名了。

『陸』 克服困難取得成功的故事

一、陳平忍辱苦讀書

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

隨著大嫂的變本加厲,終於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後,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為美談。終有一老著,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後,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

二、林則徐對聯立志

林則徐小時候就天資聰慧,兩次機會下,作了兩幅對聯,這兩幅對聯表達了林則徐的遠大志向。林則徐不僅敢於立志,而且讀書刻苦,長大後成就了一番大事業,受到了後世的敬仰。

三、文天祥少年正氣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時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幫助下才有機會讀書。一次,文天祥被有錢的同學誤會是小偷,他據理力爭,不許別人踐踏自己的尊嚴,終於證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過這件事,更加樹立了文天祥金榜題名的志向。

四、葉天士拜師謙學

葉天士自恃醫術高明,看不起同行薛雪。有一次,葉天士的母親病了,他束手無策,多虧薛雪不計前嫌,治好了他母親的病。從此,葉天士明白了天外有天,人上有人的道理。於是他尋訪天下名醫,虛心求教,終於成了真正的江南第一名醫。

五、李清照少女填詞

宋代女詩人李清照才思敏捷,一生留下了許多千古絕唱。她個性爽直、自由、不羈一格,從小就表現出過人的文學天賦。這個故事講述的就是她觸景生情,即興填詞的故事。

『柒』 名人克服困難的故事

蓋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底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

『捌』 中國古代有哪些是經歷了重大挫折或災難卻使歷史進步的事件的

中國古代經歷的重大挫折或者災難性進步的歷史事件,重大挫折比如說像之前發生過的洪水之類的,還是挺多的。

『玖』 哪些歷史名人遇到困難並且克服 求事例簡介三個謝謝!

無知者無畏

有些事情,在不清楚它到底有多難時,我們往往能夠做得更好,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無知者無畏。
1796年的一天,德國哥廷根大學,一個19歲的很有數學天賦的青年吃完晚飯,開始做導師單獨布置給他的每天例行的三道數學題。
像往常一樣,前兩道題目在兩個小時內順利地完成了。第三道題寫在一張小紙條上,是要求只用圓規和一把沒有刻度的直尺做出正17邊形。青年做著做著,感到越來越吃力。
困難激起了青年的鬥志:我一定要把它做出來!他拿起圓規和直尺,在紙上畫著,嘗試著用一些超常規的思路去解這道題。終於,當窗口露出一絲曙光時,青年長舒了一口氣,他終於做出了這道難題!
作業交給導師後,導師當即驚呆了。他用顫抖的聲音對青年說:「這真是你自己做出來的?你知不知道,你解開了一道有2000多年歷史的數學懸案?阿基米德沒有解出來,牛頓也沒有解出來,你竟然一個晚上就解出來了!你真是天才!我最近正在研究這道難題,昨天給你布置題目時,不小心把寫有這個題目的小紙條夾在了給你的題目里。」
多年以後,這個青年回憶起這一幕時,總是說:「如果有人告訴我,這是一道有2000多年歷史的數學難題,我不可能在一個晚上解決它。」
這個青年就是數學王子高斯。

不肯放棄的林肯

堅持到底的最佳實例可能就是亞伯拉罕·林肯。如果你想知道有誰從末放棄,那就不必再尋尋覓覓了!
生下來就一貧如洗的林肯,終其一生都在面對挫敗,八次競選八次落敗,兩次經商失敗,甚至還精神崩潰過一次。好多次,他本可以放棄,但他並沒有如此,也正因為他沒有放棄,才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以下是林肯進駐白宮前的簡歷:
1816年,家人被趕出了居住的地方,他必須工作以撫養他們;1818年,母親去世;1831年,經商失敗;1832年,競選州議員但落選了;1832年,工作也丟了,想就讀法學院,但進不去;1833年,向朋友借錢經商,但年底就破產了,接下來他花了十六年,才把債還清;1834年,再次競選州議員,贏了!
1835年,訂婚後即將結婚時,末婚妻卻死了,因此他的心也碎了;1836年,精神完全崩潰,卧病在床六個月;1838年,爭取成為州議員的發言人,沒有成功;1840年,爭取成為選舉人了,失敗了;1843年,參加國會大選落選了;1846年,再次參加國會大選這次當選了!前往華盛頓特區,表現可圈可點;1848年,尋求國會議員連任失敗了!
1849年,想在自己的州內擔任土地局長的工作,被拒絕了!1854年,競選美國參議員,落選了;1856年,在共和黨的全國代表大會上爭取副總統的提名,得票不到一百張;1858年,再度競選美國參議員一一再度落敗;1860年,當選美國總統。

上帝的備份

2002年1月的一個晚上,對日本著名鋼琴家館野泉來講,是有生以來最痛苦難過的一天。他正在彈奏鋼琴時,突發腦溢血,一頭栽在地上,從此右半身癱瘓。還好並沒有危及生命,最初的幾個月,館野泉倒是比較樂觀的,他認為自己恢復一段時間以後就可以重登舞台了,他那神奇靈巧的右手將可以再次把愛德華?格里格和讓?西貝柳斯的音樂彈出別樣的浪漫。
可惜事與願違,將近一年的時間,他的右手都無法動彈,對一個鋼琴家來講,失去右手,幾乎就意味著從此失去了音樂的演奏能力,這讓館野泉沮喪不已,心情越來越失落。他的芬蘭妻子瑪麗亞有一天悄悄對館野泉說:「何不試試你的左手?」左手?館野泉愣了一下,就像有的人是左撇子一樣,音樂界也有為數不多的一些曲子是專為左手演奏者譜寫的。
架不住妻子的勸說,他答應嘗試一下。結果,拿出英國作曲家弗蘭克?布里奇為一位在一戰中失去右手的朋友譜寫的曲子,館野泉開始彈奏起來,完全沉浸在音樂中,忘記自己是用單手演奏。
從此,館野泉就開始用自己的左手演奏,不過,許多左手樂譜都很短,不適合音樂廳演奏。館野泉請幾個老朋友幫忙,包括音樂系學生,也積極參與,創作了約30首適合左手演奏的曲目。
他又重新回到舞台,每年舉辦幾十場演奏會,樂曲都是作曲家為他的左手量身定做。每次演奏,他坐在與鋼琴等長的特製凳子上,以便左手覆蓋整個鋼琴鍵盤。他已拍攝了好幾部紀錄片,甚至還跟日本皇後美智子共同彈奏過一曲二重奏。
2006年,在他中風四年後的一次演唱會上,完全沉浸在音樂魅力中的他突然用右手碰了一下鍵盤——他已經忘記了他是一個右半身癱瘓的病人。突然,他的右手真的能敲擊鍵盤,伴隨左手把一曲曲子彈完了,雖然有些生澀,但奇跡真的發生了。
館野泉後來在一場音樂會上說:「我用右手彈奏時,有一種春天樹葉發芽的感覺。」這時,舞台下坐在觀眾席上的他的妻子瑪麗亞,這位和他相濡以沫四十年的芬蘭妻子流下了激動的淚水。就是她告訴館野泉:上帝都有備份。右手不能動了,還有左手;右半身癱瘓了,左半身還是健康的,只是失去了一半而已。
真的,不管是生活的挫折還是肢體的殘缺,我們失去的並不是全部;這世界沒有什麼東西能讓你完全絕望,只要你能夠去找到自己的備份,人生的另一扇門就會為你恢復重啟。

殘疾人的驕傲——海倫·凱勒

美國盲聾女作家、教育家海倫·凱勒一歲半時因病喪失了視覺和聽力,這對於一般人來說是不可想像、不可忍受的痛苦。然而海倫並沒有向命運屈服。在老師的教育、幫助下,她憑堅強的毅力戰勝了病殘,學會了講話,用手指「聽話」並掌握了5種文字。24歲時,她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著名的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女子學院。以後她把畢生的精力投入到為世界盲人、聾人謀利益的事業中,曾受到許多國家政府、人民的贊譽和嘉獎。1959年,聯合國曾發起「海倫·凱勒」運動。她寫的自傳作品《我生活的故事》,成為英語文學的經典作品,被翻譯成多種文字廣泛發行。

霍金的故事

科學家霍金小時候的學習能力似乎並不強,他很晚才學會閱讀,上學後在班級里的成績從來沒有進過前10名,而且因為作業總是「很不整潔」,老師們覺得他已經「無可救葯」了,同學們也把他當成了嘲弄的對象。在霍金12歲時,他班上有兩個男孩子用一袋糖果打賭,說他永遠不能成材,同學們還帶有諷刺意味地給他起了個外號叫「愛因斯坦」。誰知,20多年後,當年毫不出眾的小男孩真的成了物理界一位大師級人物。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原來,隨著年齡漸長,小霍金對萬事萬物如何運行開始感興趣起來,他經常把東西拆散以追根究底,但在把它們恢復組裝回去時,他卻束手無策,不過,他的父母並沒有因此而責罰他,他的父親甚至給他擔任起數學和物理學「教練」。在十三四歲時,霍金發現自己對物理學方面的研究非常有興趣,雖然中學物理學太容易太淺顯,顯得特別枯燥,但他認為這是最基礎的科學,有望解決人們從何處來和為何在這里的問題。從此,霍金開始了真正的科學探索。

閱讀全文

與中國歷史上克服困難的事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