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歷史上最好的足球運動員是誰
李春信是游戲實況足球8秋風版裡面的人物。
是一個虛擬人物,沒有原型。是作者無聊加進去的。
(下面這位才是真的也是李春信的原形之一)
李惠堂(1905~1979),字光梁,號魯衛,中國著名足球運動員。1905年9月18日出生於香港,祖籍為廣東省梅州五華縣的粵籍客家人。從17歲開始足球生涯,活躍於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亞洲足壇,1928年被亞洲足協評為「亞洲球王」,1976年8月13日,聯邦德國《環球足球雜志》組織世界球王評比活動,李惠堂同來自巴西的貝利、英國的馬修斯、阿根廷的迪斯蒂法諾、匈牙利的普斯卡什一起被評為「世界五大球王」。他不但是戰前罕見的中國職業足球運動員,也是當時公認的中國足球第一人。並帶領港滬兩地足球精英,稱霸於第六、七、八、九、十屆的遠東運動會。1979年7月4日,李惠堂因病逝世,享年74歲。據統計他在各項足球比賽中,共射進1860個球,與巴西的里登雷克、德國球星賓德、球王貝利以及獨狼羅馬里奧是迄今世界上進球逾千個的五大巨星。
上面這位離我們比較遠,還有一位離我們比較近:就是 楊晨!
楊晨,1974年1月17日出生,身高1.85米,體重79公斤,場上位置前鋒。百米成績12秒,12分鍾跑3200米,業余愛好音樂,看書。1998年7月1日以100萬馬克轉會德甲法蘭克福俱樂部,成為中國留洋五大聯賽第一人,身披21號球衣。曾效力北京國安、深圳健力寶。1998-1999德甲賽季進球8個。2008年正式退役,曾任江蘇舜天足球俱樂部領隊兼助理教練。現任貴州人和俱樂部領隊。
·2001年5月13日,2002年韓日世界盃預選賽中國主場對陣印尼。楊晨拼搶積極,在球隊比分落後的情況下,奮不顧身,並在頭部受傷的情況下,繼續負傷上陣,並攻入一球。最終在楊晨的帶領下,球隊5:1大勝印尼,順利從小組出線,為韓日世界盃的最終出線奠定基礎。「楊晨猶如一道閃電劃破中國足球昏暗的夜空」[1] ,此戰之後,楊晨成了萬千中國球迷心中的戰神。
·2001年10月7日,隨著於根偉一腳勁射,中國隊1比0主場擊敗阿曼,提前獲得世界盃決賽圈門票,圓了44年的入世夢想。楊晨作為球隊主力前鋒,與球隊另外13名主力球員一起載入史冊。
·2002,楊晨作為中國隊主力前鋒,參加了2002年韓日世界盃,並在第三場對陣土耳其的比賽中,一腳精彩的射門擊中門柱。雖然沒有幫助球隊實現「進一球」的目標,但這卻是楊晨個人職業生涯的巔峰時刻。
還有鄭智,於大寶等一些人還在服役,不方便評價。等著以後看吧
B. 中國歷史上退役年齡最大的足球運動員是哪個
職業聯賽之後,中國歷史上退役年齡最大的足球運動員當屬孫繼版海。孫繼海,1977年9月30日出權生於遼寧省大連市,1995年5月入選大連隊,且在28日首次參加甲A聯賽。之後效力過水晶宮,曼城,謝菲聯等英國球隊。
回國後在成都天誠,貴州人和,重慶力帆和北京人和效力。2016年12月11日,以39歲年齡退役。創造了中國足球職業聯賽的記錄。
C. 求中國歷史上著名足球運動員的各項資料(位置,身高,特點)
李惠堂(1905年9月18日-1979年7月4日),字光梁,號魯衛,祖籍廣東五華縣的粵籍客家人,梅州八賢之一,身高1.80米,司職前鋒。李惠堂出生於香港,從17歲開始,即活躍於1920年代-1930年代之亞洲足球球壇,不但是戰前少見的中國職業足球球員,也是公認之中國足球球王。並帶領港滬兩地足球菁英,稱霸於第七、第八、第九及第十屆的遠東運動會。1976年在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足球雜志組織的評選活動中,他被評為世界五名球王之一。據統計他在足球比賽中,共射進近2000個球,他和巴西名將里登雷克、德國球星賓德、 球王貝利以及獨狼羅馬里奧是迄今世界上進球逾千個的五大巨星。
一般來說,1930年代之前,中國足球水平為全亞洲之冠,他居功厥偉。而至今中國興盛之足球風氣實起始他於1929年所提起的「足球即中國國球」的概念。
1950年代,李惠堂退休轉任教練,繼續於香港和台灣兩地從事推廣足球活動。戰後定居於香港的李惠堂,不但讓足球成為香港最風行主流運動外,也經常客居台灣並帶動當地足球風氣。1954年與1960年兩屆亞洲運動會中,他亦以教練身分率領港台兩地聯隊擊敗日本,韓國等強敵獲得冠軍。除此,他晚年協助創建的台灣木蘭女子足球隊亦於1970年代末期與1980年代初期稱霸於亞洲。
1994年9月,廣東省五華縣縣政府將李惠堂祖居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並在房舍內舉辦《球王李惠堂》小型展覽。而該地點,在1990年代中期之後,也成為該縣的最主要旅遊景點。
1923年,自學校畢業的他開始展開職業足球生涯並以稱職的前鋒角色幫助所屬足球隊獲得滬港埠際賽、上海甲級聯賽等賽事冠軍。1925年年初,他加入上海樂華足球隊,為早期的上海職業足球球員。
同年5月,第七屆遠東運動會於菲律賓馬尼拉舉行。在足球項目賽事方面,陣內包含李惠堂諸多足球名將的中華民國足球隊一路挺進決賽。而在稍後的與菲律賓對決中,李惠堂演出帽子戲法的獨進三球;讓中國球隊以五比一懸殊比數獲得該屆冠軍。事實上,以他為隊長的中國球隊亦於稍後的第八,九,十屆獲得該賽事冠軍。這裡面,1934年的遠東運動會的中日足球決賽中,29歲的李惠堂更踢進關鍵一球,使中國球隊以四比三的分數獲得勝利。也因為他優異表現,讓1930年代上海有句流行語說「睇(看)戲要睇梅蘭芳,睇波(球)要睇李惠堂」,自此中國足球球王李惠堂的別號不脛而走。
除了代表中國球隊參與重要比賽外,他對於推廣足球風氣也極為熱心。1929年,他以兼任復旦大學體育教練與中國足球協會主要成員身分提出「足球即國球」的概念。根源於此概念,他在許多場公開演講中,不但指出足球可以促進中國體育風氣,也認為中國人的體型絕對適合於發展足球的這項世界主流運動。
1936年柏林奧運會,李惠堂為隊長身分帶領中國足球隊以亞洲第一的身分進入會內賽,不過在單淘汰預賽中以零比二敗於英格蘭。
1940年-1950年期間,接踵而至的中日戰爭與國共內戰,不但讓中國足球發展停滯不前,也讓李惠堂的足球球員生涯受到嚴重影響。1940年戰事影響,他從上海轉往香港,而1941年日軍占據香港後,李惠堂再避難至廣東。不過於期間,仍積極參與推廣足球活動。1945年二戰結束,李惠堂返回香港球壇。因中國時局仍頗為混亂,李惠堂只能帶領香港南華球隊轉往東南亞比賽,也獲得十連勝的佳績。
1948年,43歲的李惠堂宣告掛靴退休,並在港創立華人足球裁判委員會。此後定居香港的他轉任足球教練,並從事寫作及電台、報刊等媒體的體育評論工作。
李惠堂同時於1965年(亦有一說是1966年)起擔任國際足球聯合會副主席一職,並成為首位擔任該會副主席之華人。
因在將近20年的賽球經歷中,於各項公開賽事進球超過2000球,1976年出版的西德足球雜志,曾將李惠堂評選為20世紀的世界5位「球王」之一,與巴西貝利、英國史丹利·馬菲士、西班牙阿爾弗雷多·迪·斯蒂法諾及匈牙利普斯卡斯齊名。但因為他與台灣的中華民國國民政府關系相當密切,1950年代之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相關文獻,並無太多李惠堂的相關賽事報道或歷史記載。不過總的來說,於1979年去世於香港的他,不但普遍認為是1930年代中國足球風氣的帶領者,也是開啟中國大陸、香港、台灣,甚至亞洲足球運動的主要功臣之一。而這些貢獻也可從他所著《球圃菜根集》、《雜果盤》、《足球裁判》等相關書籍如見一斑.
遠東運動會足球賽中國隊戰績
第一屆(1913年馬尼拉)
成績:菲律賓2比1中國
名次:1.菲律賓、2.中國
第二屆(1915年上海)
成績:中國1比0菲律賓中國0比0菲律賓中國1比1菲律賓
名次:1.中國、2.菲律賓
第三屆(1917年東京)
成績:日本2比15菲律賓菲律賓0比3中國日本0比5中國
名次:1.中國、2.菲律賓、3.日本
第四屆(1919年馬尼拉)
成績:菲律賓0比2中國菲律賓2比1中國菲律賓1比2中國
名次:1.中國、2.菲律賓
第五屆(1921年上海)
成績:中國1比0菲律賓中國4比1日本菲律賓3比0日本
名次:1.中國、2.菲律賓、3.日本
第六屆(1923年大阪)
成績:中國3比0菲律賓中國5比1日本日本1比2菲律賓
名次:1.中國、2.菲律賓、3.日本(註:本屆比賽中,19歲的球王李惠堂初露鋒芒。他除了第八屆遠征澳洲未出戰外,參加了第六、七、九、十等四屆遠東運動會足球賽。)第七屆(1925年馬尼拉)
成績:菲律賓1比5中國日本0比2中國菲律賓4比0日本
名次:1.中國、2.菲律賓、3.日本
第八屆(1927年上海)
成績:中國5比1日本中國3比1菲律賓日本2比1菲律賓
名次:1.中國隊、2.日本、3.菲律賓
第九屆(1930年東京)
成績:日本3比3中國菲律賓0比5中國日本7比2菲律賓
名次:1.中國/日本(並列)、3.菲律賓
第十屆(1934年馬尼拉)
成績:中國2比0荷屬東印度群島(今印尼)中國2比0菲律賓中國4比3日本菲律賓3比2荷屬東印度群島日本1比7荷屬東印度群島菲律賓3比4日本
名次:1.中國、2.荷屬東印度群島/菲律賓隊/日本(並列)(註:自本屆後,因菲、日未經我國同意,修改會章,引起異議,遠東運動會自此告終。)
D. 中國歷史最牛B的足球運動員是誰
李惠堂,1976年聯邦德國一家權威性的足球雜志曾組織過一次評選活動,將中國的李惠堂與巴西的貝利、英格蘭的馬修斯、西班牙的斯蒂法諾和匈牙利的普斯卡什並列評為"世界五大球王"。但筆者認為稱李惠堂為"亞洲球王"似乎更合適,因為在亞洲以外的賽事中他並沒有取得過驕人的成績,他的進球含金量不高。
李惠堂,字光梁,號魯衛,1905年出生於香港。其父李浩如,系廣東省五華縣人。李惠堂4歲那年,隨母親回到家鄉五華縣錫坑鄉老樓村居住。在那裡,這個天性喜愛足球的孩子,把家門口的狗洞當成了練習射門的目標。由於家境貧寒,買不起足球,他只好用柚子當球光著腳丫子苦練,上學和放學回家的路上都盤球走路,這不僅磨練了他的意志而且提高了帶球技術。經過幾年的鍛煉,他的身體日見壯實,球技過人。
10歲左右,李惠堂回到香港。 1921年考入足球運動比較普及的皇仁書院,接受了比較系統的足球訓練。
1922年,年僅17歲的李惠堂被選入香港最有名氣的足球勁旅--南華隊,出任主力前鋒。他身高1.82米,速度快,動作敏捷,控球技術尤為出色。球在他的腳下,對方兩三個人圍上去也難以搶走。他的射門技術更是令人叫絕,不管什麼位置、什麼角度,他都能左右開弓,球出如矢,力拔千鈞。他的倒地卧射更是一大絕招。
1922年夏天,李惠堂代表南華隊參加香港甲級足球聯賽,出任左內鋒,因其球藝嫻熟刁鑽,出神入化,常有驚人之舉,香港球迷稱之為"球怪"。
1923年5月,李惠堂第一次代表中國足球隊參加日本大阪舉行的第六屆遠東運動會,中國隊獲冠軍。18歲的李惠堂在4場比賽中初露鋒芒,名聲大振。從此開始了他獻身足球的光榮生涯。
同年8月,李惠堂隨南華遠征澳大利亞,與全澳冠軍新南威爾士隊交鋒。開場僅5分鍾李惠堂就梅開二度,這場比賽他一人獨中三元,轟動了整個澳州。澳州當局專門授予他金質獎章。香港當地報刊以特大號標題,稱李惠堂為"球王",並有"萬人聲里叫球王,碧眼紫髯也頌揚"的詩句。
20年代的上海,足球命運完全操縱在外國人手裡。1925年,年輕的李惠堂懷著強烈的愛國熱忱,與自己青梅竹馬的鄰居廖月英從香港來到上海,決心要與外國球隊較量。
李惠堂在上海期間,正值自己足球技藝的巔峰狀態,由於球藝出眾,22歲即被上海復旦大學足球隊聘為教練。隨後,又參加上海樂華足球隊,戰績顯赫。1926年,李惠堂率樂華足球隊參加上海舉行的"史考托杯"足球賽,以4∶1的懸殊比分大勝蟬聯9屆冠軍的英國獵克斯隊,首開上海華人足球隊擊敗外國球隊的記錄,使李惠堂在綠茵場上的威望大增。洗雪了"東亞病夫"的恥辱,為中國人民出了氣,為中華民族爭了光。
1927年,李惠堂所在的球隊如日中天,相繼榮獲西聯甲組聯賽、首屆高級杯賽和中聯甲組聯賽的冠軍,李惠堂成為大名鼎鼎的"一代球王"。同年,李惠堂率樂華隊在遠征東南亞國家中,屢建奇功,特別是率隊出戰菲律賓,戰績彪炳,載譽而歸。
李惠堂球風正派,腳下功夫深。一次,他在與英國海軍球隊比賽時,球剛過中線,就拔腳怒射,球竟穿過好幾個英國選手的人叢像精確制導的導彈一樣鑽進網窩。還有一次與西人聯隊對陣,他一人從後場盤球,接連晃過四五個前來阻截的對手,一直把球帶到對方禁區,從容起腳,把球攻入門里。這種球藝堪與馬休斯、貝利和馬拉多納相媲美。
李惠堂為國家隊做出了突出的貢獻。1923年入選中國隊,分別於1923、1925、1930、1934年參加了第六屆、第七屆、第九屆和第十屆遠東運動會足球賽,4次都為中國隊奪得冠軍。
李惠堂1931年返回香港,加入南華足球隊並擔任隊長。1931年,國際奧委會承認"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為國際奧委會會員,使我國體育健兒有機會與其他國家的足球運動員進行切磋、交流。
由於當時的國民黨政府財力困難,1936年為參加柏林奧運會足球賽,李惠堂和足球隊只能自籌資金,提前兩個多月出發,靠沿途比賽的門票收入作為參加奧運會的費用。李惠堂和隊友沿途進行了27場比賽,取得了23勝4平的戰績。他們省吃儉用,一路風塵趕到柏林。但由於一路征戰,球員已疲憊不堪,到奧運會比賽時,以0比2負於英格蘭隊,首輪即遭淘汰。
1939年,李惠堂隨香港南華隊遠征南洋,在和馬來西亞檳城聯軍隊的首戰中,南華隊以11∶0大勝。在這場比賽當中,35歲的李惠堂雄姿依舊,頻頻帶球過人開弓勁射,獨入7球。一次,在和一支外國隊的比賽中,李惠堂一記強有力的勁射,正中"洋將"守門員懷中。守門員收腹不及,頓時倒跪在地。
香港淪陷後,李惠堂不願做亡國奴,於1941年以借到澳門比賽之機,輾轉回到內地。他與家鄉人組建了五華足球隊。在家門口貼上了一幅對聯:"認認真真抗戰,隨隨便便過年。"
1942年,李惠堂到梅縣與強民隊對壘,結果以1∶3"禮讓"強民。第二年,李惠堂邀請香港甲組高手,以"航建隊"名義,與強民隊比賽。通過這兩次比賽,對"足球之鄉"梅縣的足球運動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爾後,李惠堂到桂林組織廣東足球隊,參加所謂四省"元首杯"足球賽。他先後在重慶、成都、自貢等地作表演賽和義賽,籌集款項,救濟戰孤、難民,支持抗日救國。
1947年,李惠堂已經45歲,他在香港參加埠際賽(滬港杯賽的前身),他射出的一個點球被撲中,這場比賽是他的"掛靴之戰"。
1948年李惠堂作為教練率中國足球隊參加第十四屆奧運會足球賽,同年獲國際足聯國際裁判證書,成為中國第一位獲得國際裁判資格的人。1954、1955年率中國台北隊奪得第二屆、第三屆亞運會足球賽冠軍。
1954年李惠堂當選為亞洲足球聯合會秘書長。1965年,他當選為國際足聯副主席,成為在國際足聯獲得最高職務的中國人。
1966年李惠堂擔任亞洲足球協會和世界足球協會的副會長,在世界足壇享有很高的威望。1976年在聯邦德國足球雜志組織的評選活動中,他被評為世界五大球王之一。
E. 中國歷史上有過世界級足球運動員嗎
李惠堂
李惠堂(1905~1979),字光梁,號魯衛,中國著名足球運動員。1905年9月18日出生於香港,內祖籍為廣東省梅州五華縣容的粵籍客家人。從17歲開始足球生涯,活躍於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亞洲足壇,被球迷和香港媒體親切的評為"亞洲球王"。
1976年8月13日,聯邦德國《環球足球雜志》組織世界球王評比活動,李惠堂同來自巴西的貝利、德國的貝肯鮑爾、阿根廷的迪斯蒂法諾、匈牙利的普斯卡什一起被評為"世界五大球王"。他不但是戰前罕見的中國職業足球運動員,也是當時公認的中國足球第一人。並帶領港滬兩地足球精英,稱霸於第六、七、八、九、十屆的遠東運動會。
1979年7月4日,李惠堂因病逝世,享年74歲。據統計他在各項足球比賽中,共射進1860個球,與巴西的里登雷克、德國球星蓋德穆勒、球王貝利以及獨狼羅馬里奧是迄今世界上進球逾千個的五大巨星。
F. 中國足球歷史上最優秀的32名球員
第十位鄭智
鄭智被外界譽為中國國內最好的足球運動員,他的身體素質好、技術全面、經驗豐富、防守進攻能力都很強,在場上後衛和中場乃至前鋒位置都有他發揮的空間,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全能戰士,球場多面手!
長期擔任著中國男足和廣州恆大的隊長和精神領袖的他,帶領廣州恆大實現了中超7連冠、兩奪亞冠冠軍,還曾兩獲中國足球先生。
他是最近10年中國最成功的職業球員,他在英超、蘇超都留下身影。作為一名運動員36歲,依然在球場上奔跑一整場,雖然帶領國家隊的成績不佳,但中國足球無論如何都會記住這個名字。
第九位劉愛玲
在中國足球的歷史上,女足運動員一般都很少受到待見,球迷給予的關注度也非常之少,則劉愛玲作為當時中國女足較為優秀的球員,曾被亞足聯評選為最佳運動員,是世界盃上的女足明星隊員。作為中國女足曾經的10號,她的作用跟孫雯同等重要。
有人說,身高只有1.62米的劉愛玲就是天才球員和實力福將,她代表北京隊參加的全國比賽,全部獲得冠軍。代表國家隊參加的六屆亞洲杯和三屆亞洲運動員,以碾壓之勢,全部獲得冠軍。她代表中國隊參加的國際比賽多達130餘場,進球80餘個。
第八位孫繼海
2002年10月26日,中國球員孫繼海代表曼城在對伯明翰的比賽中取得進球,成為了第一位在英超完成破門的中國球員。在效力於曼城的6個賽季里,他為俱樂部出場超過130場。那段歲月里,孫繼海不僅代表了中國,甚至代表了全體東亞球員。
如今,孫繼海效力過的的曼城,已不僅僅是英超豪門,更是歐洲豪門,而對於曼城中國球迷同樣有自豪的記憶,雖然那時候的曼城跟現在的曼城是兩回事。由於在曼城取得的成功,孫繼海還被當時的曼城球迷親切地稱為「中國太陽」。英超賽場中那個1V3回防飛鏟解圍必進之球的經典時刻,永遠留存了球迷的記憶中。
孫繼海是在英超聯賽中一支球隊中效力時間最長的和第一位在英超賽場首發的亞洲球員,130場的英超出場紀錄和優異表現,也讓他入選了英超名人堂。
第七位容志行
容志行是過去三十五年來傑出運動員之一,中國隊在當年打的是速度加技術流,而容志行是當時的代表人物。容志行之所以是中國十大足球運動員,關鍵還是體現在意志品質上。
中國體育界唯一用個人名字命名的精神「志行風格」。容志行馳騁綠茵18年,代表廣東隊和國家隊參加過百餘場國際比賽,屢建戰功。尤其可貴的是在球場上受侵犯不計較,獲榮譽不驕矜,他在比賽中所表現出來的高尚的體育道德,被譽為「志行風格」,成為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為中國各行各業所發揚光大。
第六位賈秀全
對於現在的很多球迷而言,賈秀全這上名字似乎是一個遙遠的標志,而目前作為一名國內本土教練的他,則更為球迷們所熟知,在他球員生涯期間,曾經1983、1984、1986年獲得甲級聯賽金球獎。
賈秀全曾是亞洲杯最佳運動員、最佳射手,他是登陸日本足球聯賽的中國第一人。賈秀全大半生的時間都獻給了足球,而今作為教練,他更是本土教練排名的第一位。
第五位范志毅
1998年,范志毅加盟當時身處英甲(現在的英冠)的水晶宮隊。在水晶宮的表現有目共睹,所以他牢牢占據著球隊主力的位置。2000年,范志毅因連續當選俱樂部9月份、10月份和11月份的「月度最佳球員」,而被評選為「水晶宮隊年度最佳球員」,甚至水晶宮的隊長袖標也一度戴在了范大將軍的臂膀上。後來范志毅輾轉到鄧迪和加迪夫城,並打進了中國球員在蘇超聯賽歷史上的首粒進球。
曾任國足和上海申花隊長的他,在2001年獲得亞洲足球先生這一榮譽,在上個世紀的90年代中期,范志毅是國內所有球員中收入最高的。
第四位張宏根
張宏根打入中國隊世界盃賽歷史第一粒球,是第一名登上外國郵票的中國運動員,更是五十年代的中國足球頭號巨星。
1994年任大連萬達隊的主教練,更是率隊奪取首屆全國甲級隊A組聯賽冠軍,並獲得中國職業聯賽第一個「最佳教練員」稱號。他是中國足球運動員的傳奇,只可惜,老人家已於2003年仙逝。
第三位孫雯
與劉愛玲相同,孫雯也是中國女足歷史上最為著名的球員,那段曾被無數球迷念叨的改編版京東大鼓也凸顯了孫雯當時的影響力,讓當時的孫雯深入民心。
如果只用六個字形容孫雯,那麼這六個字則足以說明孫雯的成就:世界足球小姐,孫雯還曾入選過亞洲足球名人堂。
女足在世界上的地位不如男足,但如果男足真能出現一位孫雯這樣的球員,那麼中國男足該能走多遠呢?
第二位郝海東
在時任國足主帥米盧看來,郝海東的個人能力當時已經達到了世界前鋒前五名的水平,他的前三步啟動速度比羅納爾多還快。
作為中國隊鋒線曾經「第一殺手」,他具有靈活的腳下技術,出色的彈跳和瞬間爆發力,豐富的大賽經驗。他是中國隊的精神領袖,更是戰術核心。他是打入世界盃的那一屆的主力前鋒,在中國男足國家隊的歷史進球排名第一。
第一位李惠堂
1976年聯邦德國一家權威性的足球雜志曾組織過一次評選活動,將中國的李惠堂與巴西的貝利、英格蘭的馬修斯、西班牙的斯蒂法諾和匈牙利的普斯卡什並列評為"世界五大球王"。
作為中國足壇歷史上最為著名的球王,李惠堂獲得過包括「亞洲球王」在內的50多個榮譽稱號和120多枚獎章。他曾4次代表國家隊參加遠東運動會並獲足球冠軍。1966年他擔任亞洲足球協會和世界足球協會的副會長,在世界足壇享有很高的威望。1976年在德意聯邦共和國足球雜志組織的評選活動中,他被評為世界五大球王之一。
據統計他在足球比賽中,共射進近2000個球,他和巴西名將里登雷克、德國球星賓德以及球王貝利是迄今世界上進球逾千個的四大巨星。
G. 中國歷史上出過好的足球運動員是誰
李惠堂,1976年聯邦德國一家權威性的足球雜志曾組織過一次評選活動,將中國的李惠堂與巴西的貝利、英格蘭的馬修斯、西班牙的斯蒂法諾和匈牙利的普斯卡什並列評為"世界五大球王"。但筆者認為稱李惠堂為"亞洲球王"似乎更合適,因為在亞洲以外的賽事中他並沒有取得過驕人的成績,他的進球含金量不高。
李惠堂,字光梁,號魯衛,1905年出生於香港。其父李浩如,系廣東省五華縣人。李惠堂4歲那年,隨母親回到家鄉五華縣錫坑鄉老樓村居住。在那裡,這個天性喜愛足球的孩子,把家門口的狗洞當成了練習射門的目標。由於家境貧寒,買不起足球,他只好用柚子當球光著腳丫子苦練,上學和放學回家的路上都盤球走路,這不僅磨練了他的意志而且提高了帶球技術。經過幾年的鍛煉,他的身體日見壯實,球技過人。
10歲左右,李惠堂回到香港。 1921年考入足球運動比較普及的皇仁書院,接受了比較系統的足球訓練。
1922年,年僅17歲的李惠堂被選入香港最有名氣的足球勁旅--南華隊,出任主力前鋒。他身高1.82米,速度快,動作敏捷,控球技術尤為出色。球在他的腳下,對方兩三個人圍上去也難以搶走。他的射門技術更是令人叫絕,不管什麼位置、什麼角度,他都能左右開弓,球出如矢,力拔千鈞。他的倒地卧射更是一大絕招。
1922年夏天,李惠堂代表南華隊參加香港甲級足球聯賽,出任左內鋒,因其球藝嫻熟刁鑽,出神入化,常有驚人之舉,香港球迷稱之為"球怪"。
1923年5月,李惠堂第一次代表中國足球隊參加日本大阪舉行的第六屆遠東運動會,中國隊獲冠軍。18歲的李惠堂在4場比賽中初露鋒芒,名聲大振。從此開始了他獻身足球的光榮生涯。
同年8月,李惠堂隨南華遠征澳大利亞,與全澳冠軍新南威爾士隊交鋒。開場僅5分鍾李惠堂就梅開二度,這場比賽他一人獨中三元,轟動了整個澳州。澳州當局專門授予他金質獎章。香港當地報刊以特大號標題,稱李惠堂為"球王",並有"萬人聲里叫球王,碧眼紫髯也頌揚"的詩句。
20年代的上海,足球命運完全操縱在外國人手裡。1925年,年輕的李惠堂懷著強烈的愛國熱忱,與自己青梅竹馬的鄰居廖月英從香港來到上海,決心要與外國球隊較量。
李惠堂在上海期間,正值自己足球技藝的巔峰狀態,由於球藝出眾,22歲即被上海復旦大學足球隊聘為教練。隨後,又參加上海樂華足球隊,戰績顯赫。1926年,李惠堂率樂華足球隊參加上海舉行的"史考托杯"足球賽,以4∶1的懸殊比分大勝蟬聯9屆冠軍的英國獵克斯隊,首開上海華人足球隊擊敗外國球隊的記錄,使李惠堂在綠茵場上的威望大增。洗雪了"東亞病夫"的恥辱,為中國人民出了氣,為中華民族爭了光。
1927年,李惠堂所在的球隊如日中天,相繼榮獲西聯甲組聯賽、首屆高級杯賽和中聯甲組聯賽的冠軍,李惠堂成為大名鼎鼎的"一代球王"。同年,李惠堂率樂華隊在遠征東南亞國家中,屢建奇功,特別是率隊出戰菲律賓,戰績彪炳,載譽而歸。
李惠堂球風正派,腳下功夫深。一次,他在與英國海軍球隊比賽時,球剛過中線,就拔腳怒射,球竟穿過好幾個英國選手的人叢像精確制導的導彈一樣鑽進網窩。還有一次與西人聯隊對陣,他一人從後場盤球,接連晃過四五個前來阻截的對手,一直把球帶到對方禁區,從容起腳,把球攻入門里。這種球藝堪與馬休斯、貝利和馬拉多納相媲美。
李惠堂為國家隊做出了突出的貢獻。1923年入選中國隊,分別於1923、1925、1930、1934年參加了第六屆、第七屆、第九屆和第十屆遠東運動會足球賽,4次都為中國隊奪得冠軍。
李惠堂1931年返回香港,加入南華足球隊並擔任隊長。1931年,國際奧委會承認"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為國際奧委會會員,使我國體育健兒有機會與其他國家的足球運動員進行切磋、交流。
由於當時的國民黨政府財力困難,1936年為參加柏林奧運會足球賽,李惠堂和足球隊只能自籌資金,提前兩個多月出發,靠沿途比賽的門票收入作為參加奧運會的費用。李惠堂和隊友沿途進行了27場比賽,取得了23勝4平的戰績。他們省吃儉用,一路風塵趕到柏林。但由於一路征戰,球員已疲憊不堪,到奧運會比賽時,以0比2負於英格蘭隊,首輪即遭淘汰。
1939年,李惠堂隨香港南華隊遠征南洋,在和馬來西亞檳城聯軍隊的首戰中,南華隊以11∶0大勝。在這場比賽當中,35歲的李惠堂雄姿依舊,頻頻帶球過人開弓勁射,獨入7球。一次,在和一支外國隊的比賽中,李惠堂一記強有力的勁射,正中"洋將"守門員懷中。守門員收腹不及,頓時倒跪在地。
香港淪陷後,李惠堂不願做亡國奴,於1941年以借到澳門比賽之機,輾轉回到內地。他與家鄉人組建了五華足球隊。在家門口貼上了一幅對聯:"認認真真抗戰,隨隨便便過年。"
1942年,李惠堂到梅縣與強民隊對壘,結果以1∶3"禮讓"強民。第二年,李惠堂邀請香港甲組高手,以"航建隊"名義,與強民隊比賽。通過這兩次比賽,對"足球之鄉"梅縣的足球運動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爾後,李惠堂到桂林組織廣東足球隊,參加所謂四省"元首杯"足球賽。他先後在重慶、成都、自貢等地作表演賽和義賽,籌集款項,救濟戰孤、難民,支持抗日救國。
1947年,李惠堂已經45歲,他在香港參加埠際賽(滬港杯賽的前身),他射出的一個點球被撲中,這場比賽是他的"掛靴之戰"。
1948年李惠堂作為教練率中國足球隊參加第十四屆奧運會足球賽,同年獲國際足聯國際裁判證書,成為中國第一位獲得國際裁判資格的人。1954、1955年率中國台北隊奪得第二屆、第三屆亞運會足球賽冠軍。
1954年李惠堂當選為亞洲足球聯合會秘書長。1965年,他當選為國際足聯副主席,成為在國際足聯獲得最高職務的中國人。
1966年李惠堂擔任亞洲足球協會和世界足球協會的副會長,在世界足壇享有很高的威望。1976年在聯邦德國足球雜志組織的評選活動中,他被評為世界五大球王之一。
1979年7月李惠堂因病在香港去世,享年74歲。
H.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球員(世界公認的)
李惠堂
1976年聯邦德國一家權威性的足球雜志曾組織過一次評選活動,將中國的李惠堂與巴西的貝利、英格蘭的馬修斯、西班牙的斯蒂法諾和匈牙利的普斯卡什並列評為"世界五大球王"。但筆者認為稱李惠堂為"亞洲球王"似乎更合適,因為在亞洲以外的賽事中他並沒有取得過驕人的成績,他的進球含金量不高。
李惠堂,字光梁,號魯衛,1905年出生於香港。其父李浩如,系廣東省五華縣人。李惠堂4歲那年,隨母親回到家鄉五華縣錫坑鄉老樓村居住。在那裡,這個天性喜愛足球的孩子,把家門口的狗洞當成了練習射門的目標。由於家境貧寒,買不起足球,他只好用柚子當球光著腳丫子苦練,上學和放學回家的路上都盤球走路,這不僅磨練了他的意志而且提高了帶球技術。經過幾年的鍛煉,他的身體日見壯實,球技過人。
10歲左右,李惠堂回到香港。 1921年考入足球運動比較普及的皇仁書院,接受了比較系統的足球訓練。
1922年,年僅17歲的李惠堂被選入香港最有名氣的足球勁旅--南華隊,出任主力前鋒。他身高1.82米,速度快,動作敏捷,控球技術尤為出色。球在他的腳下,對方兩三個人圍上去也難以搶走。他的射門技術更是令人叫絕,不管什麼位置、什麼角度,他都能左右開弓,球出如矢,力拔千鈞。他的倒地卧射更是一大絕招。
1922年夏天,李惠堂代表南華隊參加香港甲級足球聯賽,出任左內鋒,因其球藝嫻熟刁鑽,出神入化,常有驚人之舉,香港球迷稱之為"球怪"。
1923年5月,李惠堂第一次代表中國足球隊參加日本大阪舉行的第六屆遠東運動會,中國隊獲冠軍。18歲的李惠堂在4場比賽中初露鋒芒,名聲大振。從此開始了他獻身足球的光榮生涯。
同年8月,李惠堂隨南華遠征澳大利亞,與全澳冠軍新南威爾士隊交鋒。開場僅5分鍾李惠堂就梅開二度,這場比賽他一人獨中三元,轟動了整個澳州。澳州當局專門授予他金質獎章。香港當地報刊以特大號標題,稱李惠堂為"球王",並有"萬人聲里叫球王,碧眼紫髯也頌揚"的詩句。
20年代的上海,足球命運完全操縱在外國人手裡。1925年,年輕的李惠堂懷著強烈的愛國熱忱,與自己青梅竹馬的鄰居廖月英從香港來到上海,決心要與外國球隊較量。
李惠堂在上海期間,正值自己足球技藝的巔峰狀態,由於球藝出眾,22歲即被上海復旦大學足球隊聘為教練。隨後,又參加上海樂華足球隊,戰績顯赫。1926年,李惠堂率樂華足球隊參加上海舉行的"史考托杯"足球賽,以4∶1的懸殊比分大勝蟬聯9屆冠軍的英國獵克斯隊,首開上海華人足球隊擊敗外國球隊的記錄,使李惠堂在綠茵場上的威望大增。洗雪了"東亞病夫"的恥辱,為中國人民出了氣,為中華民族爭了光。
1927年,李惠堂所在的球隊如日中天,相繼榮獲西聯甲組聯賽、首屆高級杯賽和中聯甲組聯賽的冠軍,李惠堂成為大名鼎鼎的"一代球王"。同年,李惠堂率樂華隊在遠征東南亞國家中,屢建奇功,特別是率隊出戰菲律賓,戰績彪炳,載譽而歸。
20世紀20年代,在我國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看戲要看梅蘭芳,看球要看李惠堂。"在舊中國,一位足球明星能夠和京劇大師梅蘭芳的名字相提並論,確實超乎尋常。可見他以頑強的拼搏,高超的球藝,贏得了人們的尊敬與喜愛。
李惠堂球風正派,腳下功夫深。一次,他在與英國海軍球隊比賽時,球剛過中線,就拔腳怒射,球竟穿過好幾個英國選手的人叢像精確制導的導彈一樣鑽進網窩。還有一次與西人聯隊對陣,他一人從後場盤球,接連晃過四五個前來阻截的對手,一直把球帶到對方禁區,從容起腳,把球攻入門里。這種球藝堪與馬休斯、貝利和馬拉多納相媲美。
李惠堂為國家隊做出了突出的貢獻。1923年入選中國隊,分別於1923、1925、1930、1934年參加了第六屆、第七屆、第九屆和第十屆遠東運動會足球賽,4次都為中國隊奪得冠軍。
李惠堂1931年返回香港,加入南華足球隊並擔任隊長。1931年,國際奧委會承認"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為國際奧委會會員,使我國體育健兒有機會與其他國家的足球運動員進行切磋、交流。
由於當時的國民黨政府財力困難,1936年為參加柏林奧運會足球賽,李惠堂和足球隊只能自籌資金,提前兩個多月出發,靠沿途比賽的門票收入作為參加奧運會的費用。李惠堂和隊友沿途進行了27場比賽,取得了23勝4平的戰績。他們省吃儉用,一路風靖系槳亓幀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