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盧氏展歷史

中國盧氏展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25 16:22:47

Ⅰ 盧姓的歷史發展

1、源於姜姓,以邑名為氏。春秋時期齊國文公子名高,食采於盧邑(今山東長清縣) ,其後人以盧為氏。
2、源於姬姓,以封邑名稱為氏。東周時期,舅犯助晉文公姬重耳戰勝楚國,因功封邑於昝邑(今河南唐河昝崗),舅犯之子賈季封邑於五鹿(今河南清豐),舅犯後人以盧為氏。
3、以國為氏。春秋時期,有廬子國(今安徽省合肥市),盧氏為廬子國戢黎之後。
4、以官職為氏:
①出自兩周時期官吏若盧令丞,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若盧令丞,為弓箭手統領,主弩射;後逐漸轉為主管監獄的官吏,就是典獄官;秦漢時期隸屬於少府管轄)。若盧令丞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若盧氏,後簡化為單姓盧氏者;
②出自漢朝時期官吏當盧令丞,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當盧令丞,為專職掌管釀酒、煮酒的官吏,隸屬於少府管轄)。當盧令丞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當盧氏,後簡化為單姓盧氏者。
5、以兵器名為氏。歐冶子所鍛越劍,名湛盧。
6、源於改姓而來:
①復姓改單姓盧氏。齊桓公後裔有以封地為盧蒲氏、葛盧氏,後改成單字的盧氏。北魏時期,復姓吐伏盧氏、伏盧氏、盧浦氏、莫蘆氏改為漢字單姓盧氏。
②帝王賜姓為氏。隋煬帝楊廣賜予河間人章仇太翼為單字盧氏;祖籍河北范陽(今河南光山)雷氏家族人氏,被北周皇帝宇文覺改為盧氏;祖籍三原(今陝西三原)閭氏族人閭雲保,被唐高宗李治賜准改姓為盧氏。
③少數民族改姓盧姓。
源於鮮卑族,出自南北朝時期鮮卑拓拔部,屬於漢化改姓為氏。鮮卑族有姓「莫蘆」的,改為姓「蘆」,後去掉草字頭,歸於盧姓。又有少數民族姓「吐伏盧」、「豆盧」或「奚什盧」的,也改為姓盧。
源於西南夷,出自明朝時期西南從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中國西南地區少數民族中有一個從族,為古百越民族一支,在明朝時期有取漢姓為盧氏者。
源於赫哲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居住於黑龍江流域的赫哲族盧如火氏,改漢姓為盧。
源於滿族,屬漢化改姓為氏。滿族泰楚嚕氏和喜瞻氏,在明清時期,有改為盧姓的。 高傒(傒公)。傒公是呂尚十一世裔孫,任齊國正卿,因屢建豐功,受封於盧,其子孫遂以盧為姓。
齊桓公在登位(公元前685年)之初,為了表彰傒公在內政外交兩方面對齊國做出的貢獻,把盧邑(盧邑址在今山東省長清縣偏西南)封給傒公,其子孫以邑為姓。傒公便成為盧姓的得姓始祖。 盧姓主要發源於山東,後逐漸向西、向南播遷。
先秦時期,盧姓活動地區主要在山東、湖北、河北地區。秦漢時期,盧姓在北方地區繁衍。魏晉南北朝之際,盧姓開始大舉南遷。唐末盧姓入閩,宋時入粵。元明清之際,盧姓遍及中國大部分地區。

Ⅱ 盧氏起源

盧氏縣為河南省三門峽市下轄縣。西漢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建縣。

盧氏縣北鄰靈寶,東連洛寧、欒川,南接西峽,西南與陝西省的洛南、丹鳳、商南三縣接壤,縣城距三門峽市區135公里。

盧氏縣幅員面積4004平方公里,轄9鎮10鄉,352個行政村,全縣戶籍人口379627人(2017年)。

盧氏縣位於河南省西部。地理坐標為北緯33°33′-34°23′、東經110°35′-111°22′之間。地處黃河、長江分水嶺南北兩麓,跨崤山、熊耳、伏牛3山,北鄰靈寶市,東連洛寧縣、欒川縣,南接南陽市西峽縣,西和西南與陝西省洛南縣、丹鳳縣、商南縣接壤。縣境東西寬約72公里,南北長約92公里,總面積4004平方公里。


(2)中國盧氏展歷史擴展閱讀:

盧氏縣境內河流分屬黃河、長江兩大水系。熊耳山嶺以北的洛河,西段為近東西向,至龍駒變為北東走向,兩岸支流交互匯入;東北部的杜關河,先由西向東,再北折入靈寶縣;熊耳嶺以南主要有老灌河、淇河,為南東走向,為漢江支流丹江的上游。

盧氏縣地處亞熱帶與暖溫帶的過渡帶,具有大陸性季風氣候的特點。四季分明,春秋較短,冬夏較長。年平均氣溫12-13.4℃,全年≥10℃的積溫4064.1℃,年平均降水量692.9毫米,降水量的地域分布因海拔高低而不均勻。

大抵南部多於北部,西部多於東部,山區多於河川,海拔1000米以下地帶降水偏少。年平均日照時數2118小時,年太陽輻射總量115.85千瓦/平方厘米。

Ⅲ 盧氏的由來及其歷史

1、源於姜姓抄,以邑名為氏。春秋時期齊國文公子名高,食采於盧邑(今山東長清縣) ,其後人以盧為氏。

2、源於姬姓,以封邑名稱為氏。東周時期,舅犯助晉文公姬重耳戰勝楚國,因功封邑於昝邑(今河南唐河昝崗),舅犯之子賈季封邑於五鹿(今河南清豐),舅犯後人以盧為氏。

3、以國為氏。春秋時期,有廬子國(今安徽省合肥市),盧氏為廬子國戢黎之後。

盧姓主要發源於山東,後逐漸向西、向南播遷。先秦時期,盧姓活動地區主要在山東、湖北、河北地區。秦漢時期,盧姓在北方地區繁衍。魏晉南北朝之際,盧姓開始大舉南遷。唐末盧姓入閩,宋時入粵。元明清之際,盧姓遍及中國大部分地區。

(3)中國盧氏展歷史擴展閱讀

「四傑傳芳」為盧、楊、王、駱四姓的共同門楣題辭。典故出自初唐四傑盧照鄰、楊炯、王勃、駱賓王。他們官小而才大、名高而位卑,心中充滿了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郁積著不甘居人下的雄傑之氣,以才子齊名出現於文壇,提倡剛健骨氣。

「初唐四傑」在創作上的不同個性特點。其中,盧照鄰《長安古意》、駱賓王《帝京篇》長於歌行,楊炯《從軍行》、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長於律詩。

Ⅳ 盧氏族譜

盧氏家譜簡介
盧氏家族起源悠久,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家譜出現了混亂,根據歷史的有關例證,收集了大量的材料,特作如下簡介:
盧氏家譜出現於原始社會母系氏族公社後期,隨著母系氏族的分工而出現了。到了東漢兩晉時期。人口的發展逐漸增多,家譜的取名一般只用兩個字,例如:東漢時期的盧植(? -192),西晉的盧循(公元?-441),這兩個人是當時有名的余部(部落)首領。到了隨朝時期,出現了邊詩人盧思道。那麼,根據家譜的原始材料,就只能從隋朝開始,隋朝的盧思道就是盧氏祖孫的開山祖。到了唐朝時代,隨著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頂盛時期)又出現了傑出的作家盧照玲,是唐朝的四位傑出詩人之一,他們在隋唐時期,就可能對盧氏家譜作過研究,並開始啟用。但是,在當時社會混亂,家譜沒有得到很好的傳祖。
隨著歷史的發展,到了中華民國初期乃至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盧家子孫遍及全國各地,經調查,大部分居住於湖南、河南、湖北、福建、江蘇、浙江、四川、雲南聖多,大多數是漢族兄弟,也有極少數民族兄弟。這樣,家譜出現各理其事,有的相同,有的不相同,但大部分是一致的。現側重考察雲南這一家族,因為雲南地處祖國邊陲,在過去社會動亂時,大多數家族都遷往雲南居住,盧氏家族從民國初期適往雲南,來自於福建、河南、江西,統稱江西籍。據有關歷史資料記載,盧氏家譜的字派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從江西、湖建省府柳樹彎大板橋七十二都盧狀間、羅氏的兒子盧從友紅府分止的字派是:思崇有國述,應文光元正,丕紹開宗,另一種說法是:從鋪康河盧家大墳有字派的大吉分止是:長國思崇啟,有換明周述,應文光元正,丕紹開宗。我認為以上兩種說法都有一定道理。但為便於探討今後的家譜,銜接上下關系,也是為了依據上述的說法。應尊重第一種說法更為客觀,這樣,為了使家譜不錯不亂,區分出上下之輩,根據收集的大量原始材料,於公元一九九O年三月十一日在雲南省景東縣花山鄉坡頭村田壩社由田壩村的盧丕文、盧丕安、盧丕壽招集11人會議討論通過了字派。以二十五代為一周轉,望子孫後代遵照執行。
以上若有不妥,望前輩老和盧氏家族的弟兄們給予雅正。
恩崇有國述
應文光元正
丕紹開宗啟
繼澤永德恆
富裕貴春松

盧紹科撰
公元一九九二年一月一日於昆明

Ⅳ 盧氏最早起源於哪裡

盧氏最早起源於盧邑(今山東長清縣)。
源於姜姓,以邑名為氏。春秋時期齊國內文公子名高,食采於盧邑(容今山東長清縣)
,其後人以盧為氏。
盧姓主要發源於山東,後逐漸向西、向南播遷。
先秦時期,盧姓活動地區主要在山東、湖北、河北地區。秦漢時期,盧姓在北方地區繁衍。魏晉南北朝之際,盧姓開始大舉南遷。唐末盧姓入閩,宋時入粵。元明清之際,盧姓遍及中國大部分地區。

Ⅵ 誰知道清遠盧氏家族的發展史

一,來源有四 1、出自姜姓,為炎帝(傳說中上古姜姓部族首領。因居於姜水流域而得氏。由姜姓發展出來的四支胞族--四岳,他們與姬姓周族結成聯盟,最後終於打敗了商紂王,滅了商朝)神農氏之後裔。西周時,有炎帝的後裔姜姓,字子牙的,因輔佐周武王興周滅商有功,被周公(周武王之弟)封於齊,有太公之稱,俗稱姜太公,名尚。春秋初期,齊太公之後,即齊文公之子名高,高之孫傒任齊國正卿,因迎立齊桓公公子小白有功,被賜以祖名為氏,因此名為高傒,並將高傒封在了盧,其後裔有以盧為氏。 2、出自復姓改單姓盧氏。據《通志。氏族略》所載,以"盧蒲"為姓的一支,出自姜姓,是傳自"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那位齊桓公,到後來,紛紛改了單字的盧氏。南北朝時,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有代北(今內蒙古中部和山西北端)復姓吐伏盧氏、伏盧氏、盧浦氏、莫蘆氏改為漢字單姓盧氏。 3、出自他姓賜盧氏。隋煬帝時,河間人章仇(復姓)太翼,善天文,賜姓盧氏。 4、出自他姓改盧姓。如范陽有雷氏,以盧氏為著,又以雷、盧音相近,所以在後周初改姓盧氏。北宋初,後周忠臣盧琰,為保柴榮血脈,將其子柴熙誨收在膝下,取名為盧璇。還有,唐時,三原(今屬陝西)有閭氏,訛為盧氏。
二、遷徙分布 盧氏的發源地有多處,而以地為氏立姓最早的是在今天的山東省長清縣的西南地。秦時,齊國的盧邑也很出名。自田氏代齊,盧氏便散居燕秦之間,其後盧姓主要在河北省境涿郡(治今北京西南)一帶繁衍,其中以涿郡的范陽最為旺盛。至漢時,又有盧綰,原從山東遷入江蘇豐縣,其後裔世居涿郡。同時,有盧氏已遷至寧夏固原與甘肅平涼間地。此外,戰國後期,盧蒲氏改為單姓盧氏後,繁衍於今河北大興縣一帶,以後屬涿郡。至三國魏時,涿郡改為范陽郡,盧氏便以范陽稱,俗稱"范陽盧氏"。之後,范陽盧氏歷代顯赫,一舉成為"四海大姓"之一,世稱"崔盧王謝",其社會地位高於皇族。魏晉南北朝之際,盧姓開始大舉南遷。西晉末年因"永嘉之亂",盧氏大族有隨晉室南遷;又有一支盧氏遷居東北,後成為遼西盧氏大族。唐代,盧姓在北方的繁衍區域更廣,其中以河南繁衍最為著稱,南遷主要繁衍於江西、江蘇、四川、福建等地。盧姓於唐末入閩,宋時入粵。元明清之際,盧姓遍及全國大部分地區。但盧姓仍以居北方居多,故歷代盧姓名人也多出自北方,尤以河北最為突出。可見,歷史上盧氏是我國。一個比較典型的北方大姓。
三、郡望堂號 1、堂號 "專經堂":東漢盧植,少年時和鄭玄一塊兒拜馬融為師。馬融在講壇上設絳紗帳,帳後設女樂,在帳前講書。盧植只專心聽講,幾年從沒看女樂一眼。 2、郡望 范陽郡:三國魏時改涿郡置郡,治所在涿縣(今河北涿縣)。西晉改為國,北魏復改為郡。 河南郡:漢高帝時改秦三川郡置郡,治所在雒陽(今河南洛陽市東北)。 河間郡:漢高帝始置郡,治所在樂城(今河北獻縣東南)。
四、歷史名人 盧 芳:東漢曾被封為代王,他在新莽末年,自稱為武帝曾孫劉文伯,聯合三水地區羌、胡貴族起兵,後被匈奴單於立為帝。公元40年投降東漢,被封為代王。盧芳是盧氏唯一稱帝的人。 盧照鄰:唐朝詩人。被譽為"初唐四傑"之一,所作詩多憂苦憤激之詞,以《長安古意》最為有名。 盧 鏜:明朝大將。在浙東參與水陸十餘戰,斬敵千餘,成為抗倭名將,名僅次於戚繼光、俞大猷。 盧文紹:清朝古籍校勘家。他校正《呂氏春秋》、《白虎通》等古籍三十八種,糾正錯誤多處。著有《群書拾補》。 盧 摯:元代文學家。詩文與劉因、姚遂齊名,世稱"劉盧"、"姚盧"。 盧賢拔:曾被太平天國封為丞相、鎮國侯。太平天國早期文獻、奏章制度多由他撰定草創;歷任北洋軍師長。 唐代有盧氏宰相8人:盧冏、盧承慶、盧翰、盧邁、盧慎、盧杞.
【盧氏家譜 60輩】
2003年4月17日 農歷3月16日

1。德 2。玫 3。邦 4。守 5。廷
6。可 7。化 8。煥 9。信 10。乾
11。永 12。兆 13。振 14。興 15。廣
16。向 17。仁 18。克 19。玉 20。慶
21。紹 22。名 23。士 24。恩 25。傳
26。忠 27。厚 28。增 29。文 30。秀
31。孝 32。廉 33。續 34。禎 35。祥
36。篤 37。敬 38。安 39。樂 40。泰
41。繁 42。茂 43。昌 44。盛 45。平
46。賀 47。賢 48。存 49。義 50。謙
51。升 52。雲 53。建 54。大 55。業
56。長 57。學 58。喜 59。庭60。志

Ⅶ 百家姓里盧氏有哪些故事歷史

盧姓,中華姓氏之一,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姜姓、姬姓版以及少數民族改姓等權。春秋時期的高傒為盧姓始祖。
盧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67位。至2010年,按人口來排行,盧姓在中國大陸為第42位,在台灣地區為第39位。中國盧姓總人口約650萬,約占漢族人口的0.47%,以廣東、河北、廣西三地居多,三省區盧姓約佔中國漢族盧姓人員的48%。

Ⅷ 姓盧的歷史是

盧 一、來源有四 1、出自姜姓,為炎帝(傳說中上古姜姓部族首領。因居於姜水流域而得氏。由姜姓發展出來的四支胞族--四岳,他們與姬姓周族結成聯盟,最後終於打敗了商紂王,滅了商朝)神農氏之後裔。 2、出自復姓改單姓盧氏。據《通志。氏族略》所載,以"盧蒲"為姓的一支,出自姜姓,是傳自"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那位齊桓公,到後來,紛紛改了單字的盧氏。南北朝時,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有代北(今內蒙古中部和山西北端)復姓吐伏盧氏、伏盧氏、盧浦氏、莫蘆氏改為漢字單姓盧氏。 3、出自他姓賜盧氏。隋煬帝時,河間人章仇(復姓)太翼,善天文,賜姓盧氏。 4、出自他姓改盧姓。如范陽有雷氏,以盧氏為著,又以雷、盧音相近,所以在後周初改姓盧氏。還有,唐時,三原(今屬陝西)有閭氏,訛為盧氏。 二、遷徙分布 盧氏的發源地有多處,而以地為氏立姓最早的是在今天的山東省長清縣的西南地。秦時,齊國的盧邑也很出名。自田氏代齊,盧氏便散居燕秦之間,其後盧姓主要在河北省境涿郡(治今北京西南)一帶繁衍,其中以涿郡的范陽最為旺盛。至漢時,又有盧綰,原從山東遷入江蘇豐縣,其後裔世居涿郡。同時,有盧氏已遷至寧夏固原與甘肅平涼間地。此外,戰國後期,盧蒲氏改為單姓盧氏後,繁衍於今河北大興縣一帶,以後屬涿郡。至三國魏時,涿郡改為范陽郡,盧氏便以范陽稱,俗稱"范陽盧氏"。之後,范陽盧氏歷代顯赫,一舉成為"四海大姓"之一,世稱"崔盧王謝",其社會地位高於皇族。魏晉南北朝之際,盧姓開始大舉南遷。西晉末年因"永嘉之亂",盧氏大族有隨晉室南遷;又有一支盧氏遷居東北,後成為遼西盧氏大族。唐代,盧姓在北方的繁衍區域更廣,其中以河南繁衍最為著稱,南遷主要繁衍於江西、江蘇、四川、福建等地。盧姓於唐末入閩,宋時入粵。元明清之際,盧姓遍及全國大部分地區。但盧姓仍以居北方居多,故歷代盧姓名人也多出自北方,尤以河北最為突出。可見,歷史上盧氏是我國一個比較典型的北方大姓。 三、郡望堂號 1、堂號 "專經堂":東漢盧植,少年時和鄭玄一塊兒拜馬融為師。馬融在講壇上設絳紗帳,帳後設女樂,在帳前講書。盧植只專心聽講,幾年從沒看女樂一眼。 2、郡望 范陽郡:三國魏時改涿郡置郡,治所在涿縣(今河北涿縣)。西晉改為國,北魏復改為郡。 河南郡:漢高帝時改秦三川郡置郡,治所在雒陽(今河南洛陽市東北)。 河間郡:漢高帝始置郡,治所在樂城(今河北獻縣東南)。 四、歷史名人 盧芳:東漢曾被封為代王,他在新莽末年,自稱為武帝曾孫劉文伯,聯合三水地區羌、胡貴族起兵,後被匈奴單於立為帝。公元40年投降東漢,被封為代王。盧芳是盧氏唯一稱帝的人。 盧照鄰:唐朝詩人。被譽為"初唐四傑"之一,所作詩多憂苦憤激之詞,以《長安古意》最為有名。 盧鏜:明朝大將。在浙東參與水陸十餘戰,斬敵千餘,成為抗倭名將,名僅次於戚繼光、俞大猷。 盧文紹:清朝古籍校勘家。他校正《呂氏春秋》、《白虎通》等古籍三十八種,糾正錯誤多處。著有《群書拾補》。 盧摯:元代文學家。詩文與劉因、姚遂齊名,世稱"劉盧"、"姚盧"。 盧賢拔:曾被太平天國封為丞相、鎮國侯。太平天國早期文獻、奏章制度多由他撰定草創;歷任北洋軍師長。 唐代有盧氏宰相8人:盧冏、盧承慶、盧翰、盧邁、盧慎、盧杞.

Ⅸ 盧姓的來歷,急!!!

姜子牙第十一世裔孫高傒(約公元前740年)出任齊國正卿,逢齊國內亂,因迎立公版子小白(齊桓權公)有功,成就齊國霸業,受封得盧邑(今山東長清西南)為采邑,「盧」字的來歷就源於其祖居地「盧方」,以顯不忘先祖。公元前404年田和篡奪齊國君位,禍及高傒子孫,於是逃往唐邑為中心的北燕地區。唐邑址在今河北省唐縣內,秦代在范水北岸建范陽故城(址在今河北省定興縣南20公里的固城鎮),後改姓為「盧」以紀念封地,故盧氏之正式肇姓,至今約有2300多年歷史。
秦博士盧敖,子孫家於涿水(今拒馬河)之上,遂為范陽涿人」。盧敖是有明確文字記載並明確籍貫的盧姓第一人,是盧氏開基祖。
秦朝末年,盧敖裔孫盧綰隨漢高祖起兵反秦,因功受封為燕王,封國也在涿郡一帶。至三國時期,涿郡更名為范陽郡,郡治涿縣(今涿州市)。因此,涿郡盧氏又稱范陽盧氏。盧氏盡管還有其他來源,但在發展中只有范陽盧氏一枝獨秀。所以天下出現了「言盧必稱范陽」的傾向。一些出身於旁門別支的盧姓人也敬認范陽盧姓人的祖先為祖先。所以,現今近千萬的盧氏均為范陽盧氏,且都有家譜。
據有關研究說盧姓有十餘源出,所以也是多源姓。但多數人以高傒後裔之盧為正宗。

閱讀全文

與中國盧氏展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