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皖南事變留下了哪些謎團
項英一再推遲皖南新四軍部隊北上日期的原因,項英的「三山計劃」。
1、項英一再推遲皖南新四軍部隊北上日期的原因
有的分析是項英在統一戰線問題上受到王明右傾錯誤的嚴重影響,抵制執行中共中央關於新四軍向敵後發展的戰略方針,強調皖南特殊等。
2、項英的「三山計劃」
最後決定繞道的路線時,項英是作了遇到襲擊時堅持在山區和丘陵地帶堅持戰斗的准備的,並且主要是考慮了新四軍各部隊善於在山區地形進行作戰的因素的。
只不過在北上的實際過程中,由於他對蔣介石等的反動本性認識不足,應付突然襲擊的准備不充分,故在皖南事變中遇到襲擊時,還等不到我軍到達廣德、寧國一帶就被圍殲,連他本人也在皖南事變中不幸犧牲。
(1)中國皖南事變歷史真相擴展閱讀:
皖南事變歷史背景
皖南事變是抗戰期間,國民黨頑固派對華中的新四軍軍部所發動的一次突然襲擊,是國民黨第二次反共高潮的頂點。抗戰進入相持階段後,國民黨頑固派加緊製造反共摩擦活動。
1940年10月19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正副參謀總長何應欽、白崇禧發出致八路軍朱德總司令、彭德懷副總司令和新四軍葉挺軍長的「皓電」。
「皓電」對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武裝力量進行了種種攻擊和誣蔑,並要求在大江南北堅持抗戰的八路軍、新四軍於一個月內全部開赴黃河以北,並將50萬八路軍、新四軍合並縮編為10萬人。
與此同時,國民黨當局又密令湯恩伯、李品仙、韓德勤、顧祝同等部准備向新四軍進攻。「皓電」成為第二次反共高潮的起點。
『貳』 介紹下皖南事變的真實情況,嚴禁出自歷史教科書!
1940年10月19日,蔣介石指使何應欽、白崇禧以國民黨政府軍事委員會正、副參謀總長名義致電八路軍朱德、彭德懷和新四軍葉挺、項英,強令將在黃河以南的八路軍、新四軍於1個月內開赴黃河以北。
11月9日,朱德、彭德懷、葉挺、項英復電何應欽、白崇禧,據理駁斥了國民黨的無理要求,但為顧全大局,仍答應將皖南新四軍部隊開赴長江以北。而蔣介石對此不予理睬,仍按原定計劃密令第三戰區顧祝同、上官雲相將江南新四軍立即「解決」。
1941年1月4日,皖南新四軍軍部直屬部隊等9千餘人,在葉挺、項英率領下開始北移。1月6日,當部隊到達皖南涇縣茂林地區時,遭到國民黨7個師約8萬人的突然襲擊。新四軍英勇抗擊,激戰7晝夜,終因眾寡懸殊, 彈盡糧絕,除傅秋濤率2000餘人分散突圍外,少數被俘,大部壯烈犧牲。
軍長葉挺被俘,副軍長項英、參謀長周子昆突圍後遇難,政治部主任袁國平犧牲。這就是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是國民黨第二次反共高潮的高峰。
(2)中國皖南事變歷史真相擴展閱讀:
事件造成的影響:
中共中央提出在政治上取攻勢、在軍事上取守勢,堅決擊退國民黨頑固派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正確方針。周恩來領導南方局在重慶,對國民黨頑固派從政治上和宣傳上進行了猛烈反擊。周恩來為《新華日報》題寫「為江南死國難者誌哀!」「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題詞,對國民黨頑固派進行了有力的聲討。
中共中央軍委還發布重建新四軍軍部,整編全軍,繼續堅持抗戰。共產黨的正義自衛立場,得到了各界人士、民主黨派的同情和支持。國民黨當局在政治上陷於空前孤立的形勢下,不得不收斂其反共活動。1941年2月,蔣介石公開表示「以後再亦決無剿共的軍事」。
第二次反共高潮被打退。國民黨頑固派製造皖南事變,驚醒和教育了對國民黨抱有幻想的人們,孤立了自身。中國共產黨的堅定立場和維護抗戰大局的態度,贏得了多方面同情,擴大了群眾影響,提高了政治地位。
『叄』 皖南事變是什麼
中共黨史上的80件大事(24)
皖南事變
皖南事變發生於1941年1月6日
1940年10月19日,蔣介石指使何應欽、白崇禧以國民黨政府軍事委員會正、副參謀總長名義致電八路軍朱德、彭德懷和新四軍葉挺、項英,強令將在黃河以南的八路軍、新四軍於1個月內開赴黃河以北。這明顯地暴露了國民黨製造分裂、挑動內戰的險惡用心。11月9日,朱德、彭德懷、葉挺、項英復電何應欽、白崇禧,據理駁斥了國民黨的無理要求,但為顧全大局,仍答應將皖南新四軍部隊開赴長江以北。而蔣介石對此不予理睬,仍按原定計劃密令第三戰區顧祝同、上官雲相將江南新四軍立即「解決」。1941年1月4日,皖南新四軍軍部直屬部隊等9千餘人,在葉挺、項英率領下開始北移。1月6日,當部隊到達皖南涇縣茂林地區時,遭到國民黨7個師約8萬人的突然襲擊。新四軍英勇抗擊,激戰7晝夜,終因眾寡懸殊, 彈盡糧絕,除傅秋濤率2000餘人分散突圍外,少數被俘,大部壯烈犧牲。軍長葉挺被俘,副軍長項英、參謀長周子昆突圍後遇難,政治部主任袁國平犧牲。這就是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是國民黨第二次反共高潮的高峰。事變發生後,蔣介石於1941年1月17日發布命令,宣布新四軍為「叛軍」,取消新四軍番號,下令進攻新四軍江北部隊。中國共產黨對此進行了堅決的回擊,命令重建新四軍軍部,任命陳毅為代理軍長,劉少奇為政治委員。不久,新四軍新軍部在蘇北鹽城正式成立。隨後,新四軍擴編為9萬餘人。同時,毛澤東以中央軍委發言人的名義發表談話,揭露蔣介石發動皖南事變的真相。在一片反對聲中,國民黨蔣介石集團更陷於孤立。1941年3月,蔣介石被迫「保證」決不再有「剿共」的軍事行動。至此,國民黨發動的第二次反共高潮被徹底擊退。(人民網)
周恩來在《新華日報》為「皖南事變」題 千古奇冤,江南一葉, 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肆』 1942年中國歷史背景及皖南事變
1.處於抗戰時期2.民生凋敝3.國共兩黨政治矛盾上升
皖南事變:1941年春發生於皖南,指國民黨軍隊突然對皖南的新四軍發動攻擊,9000多人只突圍了幾百人,政委項毅被殺,軍長葉挺被囚,抗日大局遭到破壞
全收打,求樓主好評
『伍』 皖南事變發生的原因
抗戰期間,國共關系頗多風雨,但兩黨關系發生重大變化,卻是1941年初的事。在此之前版,兩黨縱有磨擦權沖突,仍屬局部問題。而1941年1月皖南事變發生後,雙方劍拔駑張之程度,離全面破裂以至發生大規模內戰,實僅一步之遙。事變最後雖以相互妥協而告收場,但由此而導致的兩黨感情之對立和實際之分立,已無可避免地決定了兩黨關系的最終走向。
皖南事變發生之國內原因:
1、皖南事變是國民黨頑固派推行反動政策的必然結果
2、皖南事變的發生與蘇北新四軍在黃橋戰役中殲滅顧祝同嫡系部隊李守維部有關聯
3、人民革命武裝力量的發展壯大,引起了國民黨頑固派的極度恐慌和敵視,是蔣介石製造皖南事變的內在動因
4、華中及皖南地區的重要戰略地位,是國民黨頑固製造皖南事變的客觀原因
5、華中國民黨軍事力量較強,蔣認為可以輕而易舉地消滅新四軍
蘇美日戰略調整與皖南事變發生之國際背景:
1、中日全面戰爭爆發後的蘇聯對華政策
2、中國抗日戰爭爆發後美國對華政策的演變
3、日本侵華戰略與政略的調整
『陸』 皖南事變是什麼回事
皖南事變發生於1941年1月6日。
1940年10月19日,蔣介石發出「皓電」,限令黃河以南新四軍於一個月內撤到黃河以北,同時密令其數十萬軍隊准備進攻華中新四軍,從而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中共中央在揭露蔣介石罪惡陰謀的同時,為顧全大局,決定將皖南的新四軍撤到長江以北,並連電東南局和軍分會書記項英,乘國民黨軍尚未部署就緒,迅速率部北移,防止遭到突然襲擊。1941年1月4日,項英率新四軍軍部和部隊共9000餘人北移。6日,當進入安徽涇縣茂林地區時,突遭事先埋伏的國民黨軍隊7個師8萬餘人的包圍和襲擊。廣大指戰員經7晝夜浴血奮戰,但終因眾寡懸殊,措施失當,彈盡糧絕,除2000餘人突出重圍外,一部被俘,大部壯烈犧牲。軍長葉挺與對方談判被扣,政治部主任袁國平犧牲,副軍長項英、參謀長周子昆在突圍中被叛徒殺害。17日,蔣介石竟反誣新四軍「叛變」,宣布取消其番號,並聲稱要將葉挺交軍法審判。這就是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周恩來等根據黨中央指示,向國民黨提出嚴正抗議,並在新華日報上刊登親筆題詞:「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針對蔣介石取消新四軍番號的決定,1941年1月20日,中共中央軍委發布重建新四軍軍部的命令,任命陳毅為新四軍代理軍長,張雲逸為副軍長,劉少奇為政治委員,賴傳珠為參謀長,鄧子恢為政治部主任,繼續領導新四軍堅持長江南北敵後抗日斗爭。
1月22日,毛澤東發表談話,指出皖南事變是國民黨醞釀已久的全國性反共突然事變的開端,揭露蔣日勾結,蓄謀滅共和打擊人民軍隊的罪行,號召全國人民起來斗爭,並提出了取消1月17日的反動命令、懲辦皖南事變禍首、恢復葉挺自由、交還新四軍全部人槍、廢止國民黨一黨專政、實行民主政治等12條解決皖南事變的根本辦法。以周恩來為書記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慶向國民黨當局提出嚴重抗議,利用一切公開場合和機會,向社會各界和駐重慶的美、英、蘇等國外交、軍事人員與記者等揭露了皖南事變的真相。中國共產黨的正義立場,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各民主黨派、海外華僑及國際輿論的廣泛同情和支持。經過共產黨的堅決斗爭,終於打退了國民黨頑固派發動的第二次反共高潮。
『柒』 國軍戰史資料里 是怎麼描述皖南事變的
國民黨蔣介石集團利用其執政地位,揮舞政令、軍令大棒。
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蔣介石集團利用其執政地位,揮舞政令、軍令大棒,秘密調集重兵,於1941年1月,在安徽省涇縣茂林以東山區,對奉命北移的新四軍部隊進行大舉圍攻,殘殺抗日有功將士,造成震驚中外的重大事變。
駐皖南地區的新四軍軍部及直屬部隊共9000餘人,奉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之命向長江以北轉移途中,遭到國民黨軍第3戰區第32集團軍上官雲相部8萬餘人圍攻,除2000餘人突圍外,其餘全部覆沒,軍長葉挺在與國民黨軍談判時被扣,副軍長項英、副參謀長周子昆被叛變分子殺害,政治部主任袁國平犧牲。
(7)中國皖南事變歷史真相擴展閱讀:
皖南事變的相關情況:
1、1937年夏,日本軍國主義者發動的全面侵華戰爭,危及到整個中華民族的生存,終於把國民黨和共產黨兩個老對手帶到了守土抗戰的同一條船上,國共兩黨分別調整了各自的政策,達成統一合作協議,共渡劫難。
2、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國民黨軍在正面戰場節節阻敵,八路軍和新四軍則迅速開赴敵後作戰,配合正面戰場。
3、在1939年1月國民黨五屆五中全會上,確立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方針,決定成立專門的「防共委員會」。
『捌』 皖南事變的簡介
皖南事變又稱為新四軍事件,此間的「皖南」即指事變發生地區——安徽南部,而新四軍則是指共產黨轄下;分別由葉挺和項英擔任正副軍長袁國平擔任政治部主任的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
該事變發生於民國30年(1941年)1月4日-1月14日,是抗日戰爭時期中華民國轄下的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部隊與新四軍之間的一次數萬人規模的中等沖突事件。
事件中,新四軍所屬軍部兵力與皖南部隊遭到了嚴重的損失。范力沛認為,此事件起因為此前黃橋事件,是國民政府對黃橋事件的報復行動。
(8)中國皖南事變歷史真相擴展閱讀:
當時擔任新四軍秘書長的李一氓,晚年總結出新四軍十一條失敗原因:「出動太遲,假如能提早四五天,結果也不會如此之難堪;估計敵人太低,估計自己太高,以為四十師不堪一擊;在地形選擇上當把自己放在高山上,放在深谷中毫無作用;
戰斗准備不足,非戰斗員太多,行裝太多;行軍過久,行軍力不強,敵人是每天一百里路,我們僅四十里路;使用兵力不恰當,兵力分散,假如全軍作一路攻擊,不會感到兵力不足與彼此脫節;
缺乏大兵團作戰經驗,過去三年,戰斗都是團為單位,這次六個團一齊打,毫無協同作戰可言;因過去子彈多,不注意節省彈葯,到後來有槍無彈;參謀長工作差,周子昆只能管後方勤務與教育工作,對作戰部署與指導毫無把握;
項指揮大兵團作戰之經驗與能力差;戰時工作全無計劃,對連指導員只要求單純的鼓動工作,缺乏整個戰役的組織工作。」
『玖』 晥南事變怎麼回事
1940年10月19日,蔣介石指使何應欽、白崇禧以國民黨政府軍事委員會正、副參謀總長名義致電八路軍內朱德、容彭德懷和新四軍葉挺、項英,強令將在黃河以南的八路軍、新四軍於1個月內開赴黃河以北。11月9日,朱德、彭德懷、葉挺、項英復電何應欽、白崇禧,據理駁斥了國民黨的無理要求,但為顧全大局,仍答應將皖南新四軍部隊開赴長江以北。而蔣介石對此不予理睬,仍按原定計劃密令第三戰區顧祝同、上官雲相將江南新四軍立即「解決」。 [1]
1941年1月4日,皖南新四軍軍部直屬部隊等9千餘人,在葉挺、項英率領下開始北移。1月6日,當部隊到達皖南涇縣茂林地區時,遭到國民黨7個師約8萬人的突然襲擊。新四軍英勇抗擊,激戰7晝夜,終因眾寡懸殊, 彈盡糧絕,除傅秋濤率2000餘人分散突圍外,少數被俘,大部壯烈犧牲。軍長葉挺被俘,副軍長項英、參謀長周子昆突圍後遇難,政治部主任袁國平犧牲。這就是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是國民黨第二次反共高潮的高峰
『拾』 皖南事變真相是什麼,是「千古奇冤,江南一葉
皖南事變是抗戰期間,國民黨頑固派對華中的新四軍軍部所發動的一次突然襲擊,是國民黨第二次反共高潮的頂點。抗戰進入相持階段後,國民黨頑固派加緊製造反共磨擦活動。1940年10月19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正副參謀總長何應欽、白崇禧發出致八路軍朱德總司令、彭德懷副總司令和新四軍葉挺軍長的「皓電」。「皓電」對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武裝力量進行了種種攻擊和誣蔑,並要求在大江南北堅持抗戰的八路軍、新四軍於一個月內全部開赴黃河以北,並將50萬八路軍、新四軍合並縮編為10萬人。與此同時,國民黨當局又密令湯恩伯、李品仙、韓德勤、顧祝同等部准備向新四軍進攻。「皓電」成為第二次反共高潮的起點。
事件過程
中共中央對形勢發展的前途以及影響它的各種力量作出冷靜的分析,提出打退國民黨頑固派進攻的正確方針。要求江北部隊暫時免調;對皖南方面,決定讓步,答應北移。11月9日,中共中央以朱德、彭德懷、葉挺、項英名義復電何應欽、白崇禧(即「佳電」),據實駁斥「皓電」的反共誣蔑和無理要求;同時表示,新四軍駐皖南部隊將開赴長江以北。12月8日,何應欽、白崇禧再電朱、彭、葉、項(即「齊電」),要求迅即將黃河以南八路軍、新四軍全部調赴黃河以北。12月9日,蔣介石發布命令:長江以南的新四軍於12月31日前開到長江以北地區;黃河以南的八路軍、新四軍於1941年1月30日前開到黃河以北地區。12月10日,他又密令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第三十二集團軍總司令上官雲相等,調兵圍殲新四軍部隊。
1941年1月4日,奉命北移的新四軍軍部及其所屬皖南部隊9000餘人,從雲嶺駐地出發繞道北上。6日在安徽涇縣茂林地區,突遭國民黨軍隊七個師8萬餘人的包圍襲擊。新四軍部隊英勇奮戰七晝夜,終因寡不敵眾,彈盡糧絕,除約2000餘人突出重圍外,一部被打散,大部壯烈犧牲或被俘。軍長葉挺在和國民黨談判時被扣押,政治部主任袁國平犧牲,副軍長項英、參謀長周子昆在突圍中被叛徒殺害。1月17日,蔣介石反誣新四軍「叛變」,宣布取消新四軍番號,聲稱將把葉挺交付「軍法審判」。這就是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這一事變是國民黨頑固派發動的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最高峰。
中共中央提出在政治上取攻勢、在軍事上取守勢,堅決擊退國民黨頑固派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正確方針。周恩來領導南方局在重慶,對國民黨頑固派從政治上和宣傳上進行了猛烈反擊。周恩來為《新華日報》題寫「為江南死國難者誌哀!」「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題詞,對國民黨頑固派進行了有力的聲討。中共中央軍委還發布重建新四軍軍部,整編全軍,繼續堅持抗戰。共產黨的正義自衛立場,得到了各界人士、民主黨派的同情和支持。國民黨當局在政治上陷於空前孤立的形勢下,不得不收斂其反共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