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政治歷史線

中國政治歷史線

發布時間:2021-02-25 15:15:56

1. 中國政治發展歷程有那幾個階段

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專題線索梳理

2. 中國歷史發展的主線是什麼

我回答這么全,可以算正確答案了吧

經濟自從商鞅變法出現地主階級後,就不在進步。小農經濟一直維持到文化大革命結束。

政治是從周,春秋,戰國 分撒的政權到秦末以皇權為中心,百官輔佐的制度。漢代後就出現中央和地方的關系。一直延續到現在。中國古代官制中存在著兩類官職:一類具有實際行政職能,另一類則代表官僚的品位高下。秦漢以降,歷代品位性等級的形態、來源,品位性官職的數量、類別紛繁復雜並且因時而異,其每一細微變化都可以折射出相關政治變遷,解析其中的原因可以顯示出中國古代政治體制的一些重要特點。

軍事,府兵制下的軍戶,採取的是家庭按照府編制起來勞作,但是府兵本身並不從事任何農業操作,類似職業軍隊,所以西魏北周的府兵規模其實並不大,早期一軍只有幾百人。並不是一種出則為兵入則為農的軍屯制度而南朝的軍戶制則基本上不是募兵制,而是強迫國家的一部分人力資源,永久性的參與軍事活動。社會地位又特別低下,當然我們必須看到府兵是在南北朝軍戶制度上,結合了少數民族部落特點才發展起來的。
(我只是簡單講講編制的問題,如果講到戰爭就太多了,可以加我QQ 48942 討論)

民族,中國有一個特色,融合性。而且漢族就是一個大化學分解物質。什麼民族一碰到漢族沒多少年就被同化了,完顏,耶律,忽必烈,順治哪個不是。
這也奠定了漢族的強勢

地理,沒變過,就是知道西漢還沒有上海這塊地方。長江黃河每朝都泛濫,大洪災都是改朝換代的先兆

氣候,不多說了,橫跨北寒帶,亞溫帶,亞熱帶,全球氣候基本都包括了。

3. 簡述中國近現代史主線

有兩條主線

1、西方列強的侵略,中國一步一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中版法戰爭,甲午,八國)權

2、中國人民的抗爭尋求救國救民的道路(從地主階級,農民階級,資產階級,無產階級,每一個都嘗試,最後找到適合中國的革命道路)


(3)中國政治歷史線擴展閱讀

第一次鴉片戰爭

中國近代史起始於1840年鴉片戰爭, 到1919年「五四」運動前夕為止,是中國由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也是中國人民進行反帝反封建斗爭的舊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

1840年鴉片戰爭以前,中國是晚清王朝統治下一個主權獨立的封建國家。

中國現代史分為兩個歷史時期:從「五四」運動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為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又分為四個階段:

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過程中,經歷了北伐戰爭(1924-1927年)又稱國民大革命時期或者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土地革命戰爭(1927-1937年)又稱國共十年對峙或者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

抗日戰爭(1937-1945年)和全國解放戰爭(1945-1949年)又稱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四個歷史階段。

4. 歷史上中國共產黨提出了哪些重要的政治路線

歷史上中國共產黨提出來了很多重要的政治路線,其中一個沿用到至今的就是群眾路線,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5. 中國古代政治史結構圖

如圖非常詳細哦,希望對你有幫助。夏商朝從最開始的禪讓制到王位世襲,西周時期的分封制、宗法制,慢慢發展而出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都有根據歷史線羅列。

6. 中國近現代以來,我們的歷史主線是什麼從經濟、政治、文化角度分析

  1. 經濟上呈現上升,目前處於緩慢上升,或許還有20-30年之後與已經發展國家的規律一專致,呈現微小屬上下波動。

  2. 政治基本穩定,兩局分化嚴重,中央政府必須尋求社會資源的重新分配,以求公平公正。在經濟/科技高速發展的基礎上,必須發展人文教育,沒有完善溫馨的人文環境,盛世不可能達到。

  3. 文化確實認真執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政策,使社會發展趨於平衡。

7. 中國各個朝代的政治史

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經歷了初創、確立、改革、發展和完善的過程,對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制封建國家的鞏固和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其中的地方行政制度、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和選官制度對中國歷史的影響更為深遠。
地方行政制度:主要包括周朝的分封制、秦朝的郡縣制、金朝的猛安謀克制、遼朝的蕃漢分治制度、元朝的行省制度、明朝的僧官制度、後金和清政權的八旗制度、明清的土司制度和「改土歸流」。
認識:我國的地方行政制度,自秦朝實施郡縣制度以來,逐漸發展和完善。這一制度,組織系統龐大,結構嚴密.在征發徭役、兵役,徵收田賦和租稅,以及管理地方的治安秩序和鞏固邊疆等方面發揮了良好的作用。地方行政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既加強了中央集權,鞏固了封建統治,也有利於社會的穩定和經濟的發展。猛安謀克制以及蕃漢分治等我國少數民族政權所實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僧官制度和土司制度等治理少數民族地區的行政制度,不但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我國的地方行政制度,加強了中央集權,也對我國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起了重要的歷史作用。
2.君主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與演變:秦朝建立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西漢時得到鞏固,隋唐時完善,北宋時加強,元朝時發展,明清時期皇權得到進一步強化。
認識:發展趨勢:一是不斷調整、改革中央行政結構,削弱相權,以加強皇權。明太祖廢丞相,使中央行政權分屬六部,基本上解決了皇權與相權的矛盾.進一步強化了君主專制局面。二是不斷調整、改革地方行政結構,加強中央對地方,特別是對邊疆地區的嚴密管轄。宋太祖加強中央集權基本上消除了地方割據勢力的條件,中央與地方的矛盾緩和,在元明清三朝,再沒有出現過國家大分裂。三是對人們思想的控制日益加強,明朝的八股取士制度和清朝的文字獄就是典型的表現。
積極作用:①有利於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鞏固和發展,有利於維護國家的統一和領土的完整。②能有效地組織人力、物力和財力進行大規模的經濟建設和生產活動,有利於社會經濟的發展。③在統一的社會環境下,有利於民族大融合,有利於各地區經濟、文化的交流、發展和提高,使我國古代人民創造了領先於
世界的古代文明。
消極影響:①君權專制易形成暴政統治和導致腐敗現象的山現,成為阻礙歷史發展的因素。②在思想方面獨尊一家,箝制了人們的思想,出現了萬馬齊喑的可悲局面。③在明清時期,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和發展。概括地說,在封建社會前期,其積極作用是主要的。封建社會後期,其消極作用逐漸增大,尤其是明清時期,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進一步強化,束縛了社會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其危害尤為嚴重。評價這一歷史現象時,應該將其放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進行分析,不能一概而論。如:即使是明清時期,這一制度在維護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反擊外來侵略方面仍然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3.選官制度:主要包括漢朝的察舉制、魏晉時期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至清末的科舉制度。
認識:漢代選官以「鄉舉里選」為依據,體現的是尊重鄉里輿論對士人德才評判的權威性。但是,輿論評價一旦與仕途沉浮相聯系,就容易被某些有權勢、有影響的人物或社會集團所控制、所利用。曹操審時度勢,提出了「惟才是舉」的用人原則,這既是對處於亂世求賢的需要,也是對漢代「選舉失實」的刻意糾正。在漢末軍閥混戰的沖擊之下,鄉里組織遭到破壞,「鄉舉里選」的傳統做法難以為繼。在此情況下,三國時的魏制定和推行了「九品中正制」。起初,這一制度是致力於解決朝廷選官和鄉里清議的統一問題,是對漢代選官傳統的延續,也是對曹操用人政策的繼承。但到魏晉之交,因大小中正官均被各個州郡的「著姓士族」所壟斷,他們在評定晶級時,偏袒士族人物,九晶的劃分,已經背離丫「不計門第」的原則。此後整個兩晉南北朝時期,九品中正制——直是保護士族世襲政治特權的官僚選拔制度。南北朝時期的士族制度,只是按照門第高低分配權力,不能滿足數量眾多的出身低微的地主的要求,而門第高的士族腐敗,因而加劇了當時的政治腐敗和地方割據分裂的傾向,說明士族制度已經腐朽。同時封建經濟有所發展,尤其是均田制實行後,中小地主勢力增長,非常渴望進入統治階層。隋唐時期,實現了國家的統一,為革新政治、鞏固統治、加強中央集權,在選官上實行了科舉制。由於一般農家子弟生活貧困,能讀書應試者可謂風毛麟角,能夠參加科舉考試的絕大多數是庶族地主。因此,科舉制度實際上是一種代表地主階級利益的選官制度。
科舉制度的積極意義:剝奪了士族地主的政治特權,削弱了地方豪強士族的勢力,使封建官吏的選拔和任用權收歸中央,有利於消除地方和中央在選官方面的腐敗,改變了自秦漢以來以薦舉為主的官吏選拔制度,是歷史的一大進步。通過科舉考試,向整個地主階級開放仕途,有利於籠絡人才,緩和了矛盾,擴大了統治階級的基礎。科舉制度把讀書、考試和做官緊密聯系起來,從而提高了官員的文化素質,大大加強了中央集權,有利於政局的穩定,推動了教育和科技文化的發展。
科舉制度的消極影響:明清時專重「四書」「五經」,以八股文取士,禁錮了士人的思想,極大地束縛了知識分子的創造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科技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是中國近代落後於西方的文化因素。其
種種弊端是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極端強化的產物。
4.古代政治制度的發展線索及其階段性特徵西周重視國家的制度建設,包括宗法制、分封制、井田制、官制在內的「周禮」體系得以確立。這是一個神權下降、王權強化、人文精神崛起的時代。戰國的變法運動,破壞了貴族等級社會,造就了一系列新的制度。君主集權制、官僚制、郡縣制等紛紛出現,對此後的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秦朝確立了以皇帝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制政體,郡縣制在全國范圍推廣。西漢王朝繼承了秦朝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而在地方實施「郡國並行」制,對地方官員的監察力度加強,至漢武帝時期州刺史的設立,標志著監察制度更加嚴密。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前期兩大鼎盛時期之間的過渡階段。這一時期的許多制度,表現出承前啟後的過渡性。如選官用人制度,自察舉制經由「九品中正」制向科舉制過渡;中央中樞機構,自「三公九卿」制向「三省六部」制轉變;軍事制度,出現於北朝的府兵制,發展成為隋唐府兵制的基礎;賦稅制度,
曹魏的租調制是隋唐租庸調制的濫觴;土地制度,從曹魏的「屯田」、西晉的「占田」發展到北魏的「均田」,為隋唐均田制所直接繼承。這些發展中的重要制度,不僅在魏晉南北朝時支撐著國家機器的運轉,而且為隋唐盛世的出現提供了制度保證。
隋唐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政治制度繼秦漢以後又一次大的發展時期,其確立的基本框架,一直影響到我國封建社會的後期。隋朝統治者採取強化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措施,如確立三省六部制,提高政府部門行政效能;改革地方機構,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建立科舉制,擴大地主階級政權的基礎。唐朝在此基礎上進——步完善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政治,成為中國封建社會前所未有的鼎盛時期。
五代、遼、宋、夏、金、元時期是中國由統一的封建王朝走向分裂並再度走向統一的時期。在這一時期,邊疆地區進一步開發,民族融合空前加強;中央集權制度進一步加強。元朝統治者在地方設置行中書省,後來發展成為行政區域的名稱,初步奠定了明清乃至當代省區的規模。元政府在澎湖島設立巡檢司,管轄澎湖和台灣;中央的宜政院直接統轄西藏地區,西藏正式成為元朝的行政區。元朝加強了中央與地方、中原與邊疆的聯系,鞏固和發展了多民族的統一國家。
明清(鴉片戰爭以前)是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進一步發展和封建制度的衰落時期。明初對專制政權進行·了全面強化,皇權具有絕對權威,成為明朝政治制度的特色。清朝軍機處是總攬軍國大計的中樞機構,軍機處的設立,既減少了皇帝處理國家政務的環節,又提高了皇帝處理政務的效率和保密性·,是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進一步加強的體現。理藩院的設置,空前地加強了中央政府對邊疆各民族的管轄。我國的疆域得以最後確定。對西藏宗教領袖的冊封制度、金瓶掣簽制度,駐藏大臣制度等加強了對西藏地區的管轄,並為後代所效仿。

8. 中國政治大事件

1949年中國抄政治大事件

1、1月1日——北平市人民政府成立,葉劍英任市長,徐冰任副市長。

2、2月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北平舉行了盛大入城式。整個入城式從上午10時開始至下午4時結束。

3、3月5日至3月13日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在西柏坡召開。

4、4月4日——第三野戰軍副司令粟裕、參謀長張震到達江蘇省泰州白馬廟鄉,建立渡江戰役指揮部,接受國民黨起義投誠艦艇,組建一支海軍部隊。

5、4月23日——解放軍佔領南京。南京解放。同日,鎮江、無錫、安慶解放。

6、6月15日——新政治協商會議在北京召開,籌備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

7、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在北京天安門舉行開國大典。

9. 中國歷史線

約公元前2070年,中國最早的國家夏朝出現。東周推進了生產力發展和社會變革,思想上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帝國—秦朝,西漢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了大一統的局面。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中國陷入分裂割據局面,五胡亂華期間,異族融於中國趨勢加強,諸多民族在分立政權的沖突中逐漸匯聚。隋唐時期,中央與邊疆少數民族聯系更為密切,經濟繁榮、科技文化高度發展。宋元時期,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經濟、科技發展到新的高度。明朝鼎盛時期,社會經濟高度發展,明末在江南地區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19世紀中期,鴉片戰爭後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確立了共和政體。袁世凱死後,中國進入軍閥割據混亂時期。後經國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戰爭以及解放戰爭,終於在1949年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

(9)中國政治歷史線擴展閱讀

中國歷史朝代:

夏、商朝、西周、東周、春秋戰國、秦朝、西漢、東漢、三國(分魏、蜀、吳)、西晉、東晉、南北朝[分南朝(宋、齊、梁、陳)和北朝(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國)]、隋朝、唐代、五代、十國、北宋、南宋、元、明、清。

中國歷史悠久,朝代更是零星紛繁。每朝的創建者要首辦的事就是確立國號,即朝代名稱,簡稱朝名。

朝代名稱大致有五個來由:

1、由部族、部落聯盟的名稱而來;

2、來自創建者原有卦號、爵位;

3、源於創建者原始政權統治的區域;

4、源於宗族關系;

5、寓意吉祥。

閱讀全文

與中國政治歷史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