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戰爭
鴉片戰爭:中國近代史上一共有兩次鴉片戰爭: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年6月~1842年內8月。容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年10月~1860年10月。兩次鴉片戰爭使舊中國逐步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
抗日戰爭:從1937年7月7日的「盧溝橋事變」開始,由日本帝國入侵中華民國引發的戰爭,主戰場在中國大陸,兩國軍隊鏖戰八年,至1945年9月2日,以中國的勝利而告終。
人民解放戰爭:亦稱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是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援下,為推翻國民黨統治、解放全中國而進行的戰爭,期間共殲滅國民黨軍625萬餘人,摧毀了國民黨各級反動政權,從根本上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在中國的統治。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
還有民國時期戰亂不斷,抗美援朝等等
Ⅱ 中國歷史上最龐大的三場戰役是
發正在古中國的應該是
為第一次同一中國的長平之戰
和維持了漢民族的淝水之戰
赤壁和官渡在三國志上寫的是20餘萬人參戰,按龐大算,算不上
在漢初時和匈奴打的白狼山大戰中參加的有100餘萬人可以算得上大戰
Ⅲ 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幾次戰役都是什麼
近現代的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其後期的三大戰役:遼沈、淮海、平津,應該也過百萬了。還有最後一戰,渡江戰役,即我們大家熟知的「百萬雄師過大江」。
Ⅳ 三國中最重要的三次戰役是
1、官渡之戰:
官渡之戰,經過一年多的對峙,至此以曹操的全面勝利而告結束。曹操以兩萬左右的兵力,出奇制勝,擊破袁軍十萬。這個戰例成為中國歷史上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
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氣,寫下了他軍事生涯最輝煌的一頁。公元202年(建安七年),袁紹因兵敗憂郁而死,曹操乘機徹底擊滅了袁氏軍事集團,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年,曹操又征服烏桓,至此,戰亂多時的北方實現了統一。
後世評價:
官渡之戰是袁曹雙方力量轉變,使當時中國北部由分裂走向統一的一次關鍵性戰役,對於三國歷史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此戰曹軍的勝利不是偶然的,袁曹間的兼並戰爭,雖屬於封建割據勢力之間的爭斗,但它實現了地區統一,客觀上符合人民的願望。
官渡之戰是漢末乃至中國史上有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也是曹操與袁紹爭奪北方霸權的轉折點。官渡一戰之後,曹操終於一反之前對袁紹的劣勢,為自己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曹操在戰事初期處於劣勢,當中全賴三人為曹操扭轉困局——荀彧、荀攸、許攸。
2、赤壁之戰:
東漢末年,孫權、劉備聯軍於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長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帶大破曹操大軍的戰役。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之一,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
標志著中國軍事政治中心不再限於黃河流域。孫劉聯軍最後以火攻大破曹軍,曹操北回,孫、劉各自奪去荊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
影響:
赤壁之戰的失利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時間內統一全國的可能性,而孫劉雙方則藉此勝役開始發展壯大各自勢力,劉備向孫權借荊州後實力迅速壯大,進而謀取益州,孫權屢次親率大軍進攻合肥,數戰不利,損兵折將。
曹操在退回北方後,休養生息五年,平定關中後才大舉南征孫權。此戰形成天下三分的雛型,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
3、夷陵之戰:
孫吳守住了荊州,而蜀漢受到重創,元氣大傷。此戰兩國實力都受到影響,為雙方日後消除矛盾、共同抗魏奠定基礎。
戰役中失利的蜀漢昭烈帝劉備向西敗逃,但是到了益州東部的永安便不再西進。孫權方面雖然獲勝,但是聽到劉備駐扎在離邊境如此之近的地方仍然感到畏懼,遣使議和。
因長期征戰和兵敗而心力交瘁的劉備同意停戰,次年四月逝世,蜀漢軍政大權全部託付於丞相諸葛亮,後者立即遣使與孫吳恢復同盟,共同對抗曹魏。
影響:
夷陵之敗讓新建的蜀漢政權受到沉重的打擊,不僅損失大量士兵與物資,還有多名將領陣亡。而隔年君主劉備的死亡更讓這個建立在他名望之上的國家搖搖欲墜,國內叛亂四起。丞相諸葛亮花了約五年的時間才能重建軍隊與彌平這些叛亂,並讓國力提升到可以對外出兵的地步。
這場戰役之後近四十年的時間內,三國互相之間的疆域基本保持不變,吳蜀重修於好的聯盟再也沒有發生動搖,三國局勢出現穩定的對峙,彝陵之戰也因此被認為是前後三國的分界點之一。
(4)中國歷史上三次重要的戰役是什麼擴展閱讀:
三國時期其他大戰:
1、火燒博望坡
博望坡之戰,發生於漢獻帝建安七年(公元202年),博望坡位於今河南省南陽市方城縣博望鎮。為抵禦劉備的北伐,曹操指派大將夏侯惇、於禁、李典於博望與劉備交戰,劉備在殺傷一定曹軍後退兵。
日後曹操將重心轉移至北方的袁譚與袁尚身上,無暇再顧及荊州的劉備,使其獲得休養生息的機會,而劉表亦不願再北伐曹操,中原南部有了數年的和平。
2、火燒新野
火燒新野出自《三國演義》第四十回 蔡夫人議獻荊州 諸葛亮火燒新野(今河南省南陽市新野縣)。諸葛亮第一把火燒博望坡,夏侯惇大敗,曹操便親自領兵伐新野。劉備放棄了新野,到樊城以避曹軍。 曹操的部將曹仁領的兵到新野,見城門洞開,城中無人,便引軍進城中駐扎。
夜來時分,就被火燒了。這就是「新官上任三把火」的前兩把火。曹仁引眾將突煙冒火,尋路奔走,聞說東門無火,急急奔出東門。
軍士自相踐踏,死者無數。曹仁等方才脫得火厄,背後一聲喊起,趙雲引軍趕來混戰,敗軍各逃性命,誰肯回身廝殺。正奔走間,糜芳引一軍至,又沖殺一陣。曹仁大敗,奪路而走。
3、濮陽之戰
東漢末,曹操收復兗州失地,先下定陶,繼克鉅野,殺死呂布部將李封、薛蘭,接著進攻濮陽。呂布出城迎戰,曹軍許褚、典韋、夏侯惇、夏侯淵、李典、樂進六將共戰呂布,呂布不能支,撥馬回城。後來,劉璋手下的別駕張松在校場還拿這件事譏笑曹操。
Ⅳ 中國古代歷史上三次最重要的以少勝多戰役
多的很啊,像巨鹿之戰,官渡之戰,赤壁之戰…
Ⅵ 中國史上重大戰爭三個
鴉片戰爭:中國近代史上一共有兩次鴉片戰爭: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年6月~1842年回8月。第二次鴉片戰答爭:1856年10月~1860年10月。兩次鴉片戰爭使舊中國逐步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
抗日戰爭:從1937年7月7日的「盧溝橋事變」開始,由日本帝國入侵中華民國引發的戰爭,主戰場在中國大陸,兩國軍隊鏖戰八年,至1945年9月2日,以中國的勝利而告終。
人民解放戰爭:亦稱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是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援下,為推翻國民黨統治、解放全中國而進行的戰爭,期間共殲滅國民黨軍625萬餘人,摧毀了國民黨各級反動政權,從根本上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在中國的統治。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
Ⅶ 中國近代史上對中國影響最深的三次戰役是哪三個
中國近代史上中國影響最深的三次戰役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同時有三個影響最深的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
《南京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與外國簽訂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馬關條約》是繼《南京條約》以來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它給近代中國社會帶來嚴重危害,是帝國主義變中國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一個重要的步驟。
《辛丑條約》是列強加給中國的空前嚴重的不平等條約。列強勒索了巨額賠款,加劇了中國的貧困和經濟衰敗;外國軍隊長期駐扎在中國的戰略要地,嚴重破壞了中國的主權完整和國防安全;設置特殊性質的使館區(租界),以武力為後盾的公使團,開始凌駕於清政府之上,對政府發號施令;改變清政府外交機構的地位,加強了列強向中國勒索、發號施令的權利;嚴厲「懲凶」以及為德公使建立牌坊等,極大地損害了中國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禁止中國人民的反帝斗爭,企圖永遠奴役中國人民。這個條約的訂立,標志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完全形成也標志著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列強在中國的代理人。同時中國的先進分子也開始放棄對清政府所抱有的幻想,以「驅除韃虜」為目標的資產階級革命開始在全國如火如荼的展開。
望採納。
Ⅷ 抗日戰爭中著名的三次戰役是什麼它們在歷史上有什麼意義
1、平型關大捷(也叫平型關伏擊戰)
是指1937年9月25日,抗日戰爭中八路軍115師在平型關附近伏擊日本軍隊並取得抗日首勝的戰斗。平型關戰斗中115師共殲滅日軍1000餘人。擊斃日軍中佐二人。
意義:這次勝利打破了日本軍隊不可戰勝的神話,振奮了全國人心,加強了全國人民抗戰必勝的信念。同時通過此次戰斗,八路軍進一步明確了開展"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戰"才是唯一正確的戰略方針。
2、台兒庄大捷,(又稱台兒庄戰役、魯南會戰或血戰台兒庄。)
從1938年3月16日開始至4月15日結束。戰役由滕縣戰斗、臨沂附近戰斗、台兒庄戰斗和日軍的潰退,中國軍隊的追擊作戰等部分組成。在歷時1個月的激戰中,中國軍隊約29萬人參戰,日軍參戰人數約5萬人。中方傷亡約5萬餘人,斃傷日軍約2萬餘人(日軍自報傷亡11984人 )。
意義:它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堅定了全國軍民堅持抗戰的信心。這次戰役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氣,改變了國際視聽,消滅了日本侵略者的威風,殲滅了日軍大量有生力量。
3、百團大戰
1940年8月20日至12月15日間發動的以破壞華北日軍佔領的交通線、礦山為目的的破襲作戰。。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八路軍、新四軍與日軍在中國華北地區發生的一次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戰役。八路軍的晉察冀軍區、第一二九、第一二零師在總部統一指揮下,發動了以破襲正太鐵路(石家莊至太原)為重點的戰役。戰役發起第3天,八路軍參戰部隊已達105個團,故中方稱此為「百團大戰」。百團大戰紀念碑現在山西省陽泉市獅腦山。
意義:百團大戰是抗戰時期中國工農紅軍主動出擊日軍的一次最大規模的戰役,它打出了敵後抗日軍民的聲威,振奮了全國人民爭取抗戰勝利的信心,在戰略上有力地支持了國民黨正面戰場。
Ⅸ 對中國影響最深的三次戰役是哪三個
中國抗戰史上最偉大的三次戰役 台兒庄戰役 重創日軍 平型關大捷 抗日首勝 松滬會戰 粉碎日軍3個月滅亡中國的幻想
中國歷史上的三大戰役是:長平之戰、官渡之戰和淝水之戰。 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是解放戰爭中的三大戰役
中國近代史上中國影響最深的三次戰役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同時有三個影響最深的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
《南京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與外國簽訂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馬關條約》是繼《南京條約》以來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它給近代中國社會帶來嚴重危害,是帝國主義變中國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一個重要的步驟。
《辛丑條約》是列強加給中國的空前嚴重的不平等條約。列強勒索了巨額賠款,加劇了中國的貧困和經濟衰敗;外國軍隊長期駐扎在中國的戰略要地,嚴重破壞了中國的主權完整和國防安全;設置特殊性質的使館區(租界),以武力為後盾的公使團,開始凌駕於清政府之上,對政府發號施令;改變清政府外交機構的地位,加強了列強向中國勒索、發號施令的權利;嚴厲「懲凶」以及為德公使建立牌坊等,極大地損害了中國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禁止中國人民的反帝斗爭,企圖永遠奴役中國人民。這個條約的訂立,標志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完全形成也標志著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列強在中國的代理人。同時中國的先進分子也開始放棄對清政府所抱有的幻想,以「驅除韃虜」為目標的資產階級革命開始在全國如火如荼的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