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新中國外交政策發展歷程
1、20世紀50年代:「一邊倒」。鑒於新中國屬於東方社會主義陣營,為新中國在保障人專民革命勝利成果、保衛和屬平、維護獨立與主權的斗爭,選擇加入蘇聯社會主義陣營。
2、20世紀70年代:「新局面」。中美關系的緩和,中日關系的發展,打破了從20世紀50年代起美國孤立遏制中國所形成的外交僵局,打開我國外交的新局面。
3、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和平與發展。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中國積極發展與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關系,開始踐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方針。
(1)新中國外交相關的歷史簡答題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外交上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作為分析國際形勢、制定對外政策的指針。
並從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堅持獨立自主和愛國主義與國際主義相結合的原則。它十分珍惜自己的獨立和主權。
也大力支持被壓迫國家爭取和維護獨立主權的斗爭和為發展民族經濟所作的努力。在尖銳復雜的國際斗爭中,中華人民共和國始終不渝地反對帝國主義、殖民主義、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維護世界和平,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同世界各國開展友好合作,謀求共同發展和繁榮。
B. 新中國外交從建國至今大致經歷三個歷史階段分別舉出中國外交上的大事
五六十年代:1、13個社會主義國家有我國建交
蘇聯,波蘭,捷克,蒙古,朝鮮,專越南,南斯拉夫屬,匈牙利等
2、《中蘇友好條約》的簽定
3、中蘇關系惡化
4、中法建交 中瑞建交
5、萬隆會議的召開
6、中國參加日內瓦會議
7、與第三世界國家的外交
70年代:
1、中國回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
2、中美建交,尼克松訪華
3、中日關系正常化
4、外交的黃金時代
5、鄧小平訪美
6、香港問題解決
改革開放後
1、中蘇關系緩和
2、澳門問題解決
3、蘇聯解體與東歐巨變
4、世界多極政治形成
5、聯合國千年首腦會議
6、亞太經合政治會議在上海召開
7、香港澳門回歸
C. 新中國外交的重大歷史事件
1、五六十年代
新中國在建國的第一年裡,就同蘇聯等17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1949年10月2日,蘇聯第一個宣布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並與我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中蘇兩國於1950年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
1953年周恩來接見印度代表團時,首次提出按照互相尊重領土主權、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惠、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處理兩國關系的原則。1955年,周恩來參加萬隆會議,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
1954年,4月至7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次以五大國之一的身份,參加日內瓦會議。
2、七十年代
1971年7月,尼克松總統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秘密訪問中國。1972年2月,尼克松總統訪問中國,雙方在上海簽署《中美聯合公報》,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屆聯合國大會以壓倒對數通過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尼亞等二十三國提案,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恢復中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席位。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3、改革開放後
2001年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及相關會議在中國上海舉行。同年,中、俄、哈、吉、塔五國加上烏茲別克六國元首,在上海簽署了《「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宣言》。
另外2001年,中國申奧成功,還是2001年,中國加入WTO。
(3)新中國外交相關的歷史簡答題擴展閱讀:
中國的古代外交
在古代,中國認為自己是文明世界的中心,中國的皇帝是這個文明世界的領導者,有「得中原者得天下」的說法。以中原為世界的中心,中國視周邊地區為東夷、南蠻、西戎和北狄,認為中國以外之人為未開化之人,中國以外之地稱為「化外之地」。
中國因為其文化影響力,在其周圍一直存在著一個「中華文化圈」,其傳統范圍一般包括朝鮮半島、日本、越南和東南亞地區。另外,周邊國家歷代向中國朝貢,這種制度到了清朝達到最成熟的地步。
歷史上尼泊爾、朝鮮、琉球、安南(越南)、蘇祿(菲律賓)、緬甸、南掌(寮國)、暹羅(泰國)是中國皇帝冊封的八個屬國及朝貢國。朝鮮、越南(舊稱安南)、琉球國是朝貢國的典型。
中國的地理環境比較封閉,北邊是大漠,西邊是高山,東南是大海,限制了古代中國和其他國家的交往。在古代中國歷史上,北方游牧民族一直是很大的威脅。戰國期間中國就開始在北方修築長城抵禦匈奴的攻擊。
漢初對匈奴以防禦為主,典型的政策是和親。漢武帝時,漢朝從戰略防禦轉為戰略進攻,並且一度將匈奴趕到漠北。
但漢武帝身故後的國庫空虛,使得漢朝政府又改為和親政策,以保政治平安和經濟繁榮穩定,其間最著名的就是昭君出塞事件,據說漢元帝當時因驚為天人還捨不得將其嫁給匈奴單於呼韓邪。
自西漢的張騫出使西域,中國和中亞的交流就非常頻繁,中亞的汗血馬深受漢朝皇帝青睞,同時中亞的一些作物如苜蓿等也被引進到中土。
2000多年前的中國就以絲綢之路和中亞、歐洲相互交流商品,出口絲綢和茶葉等商品。從漢朝開始,朝鮮半島和日本就和中國有貿易往來和交流。自東漢起,印度的佛教文化開始傳播到中國,並最終在中國紮根,還經由中國傳到了朝鮮半島和日本。
D. 新中國外交的演變
1,1949-1960,是所謂「一邊倒」時期,就是加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集團,和以美國為首內的西方集團全方位對抗容;
2,1961-1971,是全面出擊時期,中國自己提出的是反對帝(即美帝),修(即蘇修),反(即世界各國反動派),也是空前孤立的時期;
3,1972-1979,是「反霸一條線」時期,就是和西方一定程度和解,全面對付蘇聯,力圖建成中美歐日圍堵蘇聯的「一條線」。
4,1980-1989,和平外交時期,主要立足於為改革開放為標志的經濟建設爭取和平的外交環境,對蘇解凍,對西方淡化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差異,努力建立普通國家間的關系;
5,1990-至今,一面應對作為一超的美國,一邊四處尋找盟友,抵消來自美國的壓力,鼓吹和促成所謂多極時代的到來。
E. 求歷史新中國外交知識點
主要有:1949年10月2日,蘇聯第一個宣布承認中華人民共合國,並與我國正式建交,1950年簽訂了《專中蘇屬友好同盟互助條約》。
1953年底,我國政府同印度就兩國在西藏地區的關系問題進行談判,並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1955年周恩來出席萬隆會議,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
1971年4月,「乒乓外交」 。
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訪華。
1972年2月,尼克松訪華,並在上海簽署中美《聯合公報》。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前提:美國承認只有一個中國,台灣 是中國的一部分。)
1971年,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中日正式建交。
2001年,中國在上海承辦亞太經合組織會議。(簡稱APEC。)
2001年11月,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F. 簡述新中國建國以來外交取得的成就和原因。
1953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1954日內瓦會議首次以大國身分參加國際會議
1955萬隆會議
求同存內異方針
1971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容
1972尼克松訪華在上海簽訂中美聯合公報
1972中日建交恢復正常關系
1979中美正式建交
中國國際地位提高
綜合國力增強
第三世界崛起
.新成就:開展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亞太經合組織上海合作論壇
G. 簡潔的告訴我新中國外交成就。歷史作業,,不要很多很復雜,要簡單明白,,
新中國建立初期:
1949與蘇聯建交
1950締結《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
1953提出和平共處回五項原則
1954日內瓦會議答
1955萬隆會議
70年代外交關系突破:
1971重返聯合國
1972中美建交
1978中日建交
新時期的外交:
1.新時期外交政策的調整
2.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
3.推進新型區域合作
H. 新中國外交史
新中國外交史總結
1、建國以前的外交政策:
A、七屆二中全會:首次提出革命勝利後的外交政策(同時注意首次提出工業化)
B、《共同綱領》:擁護世界和平與合作,反對侵略和戰爭(首次以憲法形式提出)
C、建國當天:毛澤東宣告:願與平等待我之國家建交。
2、建國初期的外交
A、國際關系的特點: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大陣營對立;美國對華「三政策」。
B、外交政策:
「另起爐灶」(不承認國民政府舊的屈辱外交關系,建立新的平等外交關系)
——使中國改變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國際交往中獨立自主。
「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先清除帝國主義在華勢力,再考慮與之建立外交關系)
——為鞏固中國的獨立和主權、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關系奠定了基礎。
「一邊倒」(堅定地站在社會主義陣營一邊。與兩大陣營對立的形勢有關)
團結世界各國人民(包括半殖半封國家、資本主義國家的人民)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53年為解決中印、中緬關系而提出,標志外交政策成熟)。
C、外交成就:
建國第一年與17個國家建交(第一個國家是蘇聯)
日內瓦會議(1954,新中國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國的地位參加的國際會議)
亞非會議(1955,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第一次沒有殖民國家參加)
3、50年代中——60年代末的外交
A、外交環境的惡化:中美繼續敵對;中蘇關系惡化。
B、外交政策:「一大片」(發展與亞非拉國家的友好關系)。
4、70年代中國外交的重大發展
A、中美關系正常化:1971年基辛格秘密訪華,成為最出人意料的外交新聞。
1972年尼克松訪華,發表《中美聯合公報》,兩國關系開始正常化。
B、中國加入聯合國:1971年加入,並獲得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席位(因國際地位提高)。
C、中日關系正常化:1972年田中角榮訪華,兩國關系正常化。
D、同中國建交熱潮:打破了美國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打開了我國外交的新局面。
E、外交政策:毛澤東劃分「三個世界」,在外交上支持第三世界。
5、新時期的外交政策
A、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維護世界和平。
B、不結盟政策(是獨立自主原則的具體表現)。
C、重視和第三世界發展關系(建國以來一直延續著重視亞非拉國家的傳統政策)。
D、積極開展與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關系。
E、堅持長期實行對外開放的政策(經濟政策)。
I. 簡述新中國外交方針及5內容和建國初外交所取得的成就
五項原則內容是:相互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版平等互利、和平共處權。
成就:毛澤東明確提出了新中國外交「一邊倒」的方針,站在社會主義陣營一邊。中國積極和社會主義陣營國家、第三世界國家及中立國家建交,建國初期和蘇聯、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匈牙利、波蘭、朝鮮、蒙古、阿爾巴尼亞、越南、印度、印尼、瑞典、丹麥、緬甸、瑞士、芬蘭、巴基斯坦、挪威、南斯拉夫、阿富汗、尼泊爾、埃及、敘利亞、葉門、斯里蘭卡、柬埔寨、伊拉克、摩洛哥、幾內亞、蘇丹等國家建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