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歷史時期森林的變化
全球性資源問題日益凸顯。世界自然保護基金會2002年發表報告《活著的地版球》指出,由於目前權人類對自然資源的利用超出其更新能力到20%,如果各國政府再不進行干預,2030年後人類的整體生活水平將會下降。報告揭示,由於人類的過度消耗,在過去的100多年間地球上的生物種類減少45%,其中淡水生物減少了64%;海洋生物種類減少45%;樹木種類減少25%。資源問題主要表現是:世界森林衰退問題嚴重,據綠色和平組織估計,近100年來,全世界的原始森林有80%遭到破壞;土壤退化問題不容樂觀,土壤退化導致世界人均耕地面積減少,據聯合國統計,1975年至2000年世界人均耕地面積大約減少一半;
❷ 我國發現的最古老的森林,至今有多少年的歷史了
相信去過博物館的人都會看到,有些博物館中是會擺放一些動物化石的,例如,恐龍化石。恐龍化石就是恐龍骨骼石化後的產物,那麼,動物有化石,植物自然也會有化石,像在我國新疆准噶爾盆地塔城地區就經常出現一些古老的植物化石。
而後來,經過科學家的鑒定發現,原來,這些植物化石曾經都屬於同一片森林的,原本也是深埋地下,但因為當地人對土地的開發,從而導致這些植物化石逐漸顯露出來,所以才被人發現。
❸ 如何分析各歷史時期森林資源對中國社會發展的影響
森林指土地面積大於等於0.0667hm2(1畝),郁閉度大於等於0.2,就地生長高度達到2m以上的以樹木為主體的生物群落,包括天然與人工幼林,符合這一標準的竹林,以及特別規定的灌木林,行數在2行以上(含2行)且行距小於等於4m或冠幅投影寬度在10m以上的林帶。
一、森林的作用
森林以其兼具資源與環境的雙重屬性和擁有巨大生物生產能力而成為陸地上極為重要的生態系統。森林不僅能夠提供豐富多彩的可物化的產品,而且能夠營造優美的環境、發揮強大的生態效益,維持著地球上的生態平衡,構成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基本的支撐。森林的作用大體上可以概括如下幾點:
(一)凈化污水:森林使流過的水中的溶解物質含量大大減少,使水中細菌的數量大大減少。
(二)降低雜訊:樹木濃密的枝葉使聲波不定向反射或將聲波吸收, 使雜訊大大降低。
(三)調節氣候:森林對溫度、濕度、風力都有調節作用。大面積的森林能調節大范圍甚至全球的氣候。小面積的林帶也能起到降溫、增濕及凈化空氣的作用。
(四)保持水土:森林樹冠可以滯留降水而避免對地表的直接沖刷,並積蓄雨水。樹木的根系能固定土壤、吸收水分。落葉、枯枝也能吸收相當數量的水分,減少地表徑流,防止水土流失。
(五)保護農田:森林和防護林帶能減輕風、旱、澇等自然災害。林帶可以使風速大大降低,水分揮發量隨之減小,濕度相對增大。
此外,森林還具有維護生態平衡、美化環境、促使人體健康等方面的作用。
二、森林的價值
一棵樹到底值多少錢?印度加爾各答農業大學的一位教授,對一棵樹算了兩筆不同的帳:一棵正常生長50年的樹,按市場上的木材價值計算,那麼最多值300多美元,但是如果按照它的生態效益來計算,其價值就遠不止這些了。據粗略測算,一棵生長50年的樹,每年可以生產出價值31250美元的氧氣和價值2500美元的蛋白質,同時可以減輕大氣污染(價值62500美元),涵養水源(價值31250美元),還可以位鳥類及其他動物提供棲息環境(價值31250美元),等等。講這些價值綜合在一起,一棵樹的價值就不是300美元了,而是20萬美元了。
近年來,不少國家都在著手研究森林的間接效益。自1971起,日本用了3年時間對森林的見解效益進行了測算。日本有森林2500萬公頃,每年能儲存雨水2200萬億噸,防止水土流失57億立方米,棲息鳥類8100萬只,產生氧氣5200萬噸。翌年間接效益總值和人民幣1280億元,相當於日本1972年全年的總預算。芬蘭的森林一年生產木材的價值僅為17億馬克,而森林在環境中的見解效益所產生的價值則為53億馬克。美國森林的間接效益價值為木材價值的9倍。我國雲南省林業調查隊,對全省的森林效益進行過測算,結果是森林的生態效益的總價值占森林總效益價值的94%,直接效益僅佔6%。由此可見,評價森林的作用,不能單純看它能生產多少木材和其他林產品,更重要的是要看她對蓋上生態環境、促進農牧業生產等方面的間接效益。
三、森林的危機
森林的危機主要是由人類引起的。人口的增長,農業用地不斷擴展,大量森林、草場被破壞。掠奪是的開采使得全世界的森林越來越少。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統計,目前地球上每分鍾就由20多公頃的森林被毀掉,1950~1985年,短短的30多年時間,全世界的森林面積就減少了一半。人類活動造成的環境污染也給植物帶來了災難。
四、破壞森林的後果
一個地區的森林覆蓋率若高於30%,而且分布均勻,就能相對有效地調節氣候,減少自然災害。我國的森林覆蓋率僅為12%,分布也不均勻,屬於少林國。目前,世界上的森林正以每年1800萬~2000萬公頃的速度消失,自1950~1980年間,全世界的森林面積減少了一半。破壞森林會產生一系列嚴重的後果。
(一)水土流失
森林被砍伐後,裸露的土地經不起風吹雨打日曬。晴天,由於太陽曝曬,地溫升高,有機物分解為可溶性礦質元素的進程加快;雨天,雨水直接沖測,把肥沃的表土連同礦質元素帶進江河。據估計,我國每年約有50多億噸土壤被沖進江河。
(二)流沙淤積,堵塞水庫河道
黃河水中的含沙量居全球之冠,洪水到來時,水、沙各佔一半。由於流沙淤積,黃河下游有些地方的河床比堤外土地高出12米,甚至比開封市的城牆還高,嚴重威脅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三)環境惡化,災情頻繁
海南省萬寧縣的森林覆蓋率原來高達63%,由於有森林調節,本世紀四、五十年代沒發生過乾旱。後來,人為的破壞使那裡的森林覆蓋率降至9.8%,從此以後,自然災害紛至沓來,從60到70年代,平均每10年就有6年鬧旱災,致使21條河的河水斷流,3/4的農田受旱減產,25個水庫乾涸。特別是森林被毀,使一些珍稀動物失去繁衍基地。那裡的動物就難以生存。我國的海南坡鹿、華南虎、黑冠長臂猿等珍貴動物都由於生境遭到破壞而瀕臨滅絕。
❹ 中國林業出版社的歷史沿革
1949年10月日中央人民政府林墾部成立;
1951年11月5日 中央人民政府決定將林墾部改為林業部;
1956年5月12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決定,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工業部;
1958年2月11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將森林工業部和林業部合並為林業部;
1970年5月1日 農業部、林業部合並,成立農林部;
1979年2月16日 撤銷農林部,成立農業部、林業部;
1998年3月10日九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
林業部改為國務院直屬機構國家林業局。
中國林業出版社1952年籌建,創建於1953年,是中國林業系統唯一一家中央級科技專業出版社。
1998年被國家新聞出版總署評為全國良好出版社。1953年以來,中國林業出版社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以辛勤耕耘、求實奉獻的精神,出版了大量優秀的林業科技圖書。到2013年累計出版林業圖書13000種,涵蓋了林業行業建設與發展的各個領域。圖書種類包括科技理論專著、實用技術圖書、教材、譯著、科普讀物以及辭書、年鑒、手冊、畫冊等。
中國林業出版社還承擔了一批國家重點圖書的出版工作。
例如,《中國的綠色增長》「中國森林生態網路體系工程建設系列著作」出版工程等 。
❺ 地史變遷與森林植物群落演化有什麼區別
我們今天所見到的包括森林在內的植被分布,只是植被分布史上的一個小片段。古生態學及植物地理學等學科的研究發現,自後古生代森林形成以來,森林植被及其分布格局始終處於動態變化之中,特別是距今一萬兩千年來,植被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植被的歷史變遷有時是突然發生的,更多的則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步進行著的。無論是哪一種變化都是氣候與地史變遷的集中反映,同時提示我們隨著環境的演變,將來的森林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
靜態地看,森林分布則是森林植物區系對特定地區環境條件的綜合反應,是二者長期相互適應的結果。也就是說,某一地帶的森林類型或植被類型是與環境,主要是與氣候密切相關的。氣候條件對植被發生直接的影響,並通過土壤發生間接影響。土壤與植被的關系相當密切,可以把它們看做統一體,它們的性質依賴於氣候、母岩對土壤發生影響,而植物區系則對植被發生作用。
森林群落的演化與演替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演化」指的是森林植物群落的歷史進化過程。現有一切森林植物群落類型都是自然界長期歷史進化發展的產物,是在長期的演化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森林分布是地理歷史變遷與森林植物群落演化的結果。
森林植物群落的演化,一般通過吸收式演化和分化式演化兩種途徑實現。所謂吸收式演化途徑實際上是新群落型在各個加入者的接觸點上的形成過程。該過程從加入的新群落中獲得的森林植物種及其復合體,在形成新群落的時候,由於擴大了對改變了的生態環境的適應性而獲得進一步演化的新動力。幾個不同森林植物群落的接觸,往往造成在演化上年輕的群落出現。分化式演化途徑與吸收式演化途徑相反,是一個群落型分化成幾個衍生群落類型的過程。通常都是一個包含多個優勢喬木種的非常復雜的大群聚,分化成幾個由一個或少數幾個喬木種占優勢的群叢。
兩種演化過程經常結合在一起。多優勢種的原始植被類型以及它們的分化產物,都受到周圍植被類型的影響,後者在一定程度上都起著加入者的作用。
森林植物群落演化的推動力主要來自於地質變遷和氣候變化。
現代森林的祖先是希列亞群落,最早出現在大約3.45億年前的石炭紀,以裸子植物和古羊齒植物為主構成。二疊紀結束時,海底擴張,原始古大陸開始分離,亞歐大陸南緣形成古地中海,巨大的造山運動發生,氣候也發生了從溫暖到寒冷的劇烈變化,古羊齒植物滅絕,只保留了裸子植物,並在大約2.25億年前的三疊紀時期形成了大面積的古針葉林。此後,從侏羅紀到白堊紀,地球表面的氣候持續變暖,被子植物迅速發展,並以其高度的可塑性及多樣的生活型形成垂直分化復雜的多層結構的森林植物群落。它們就是現代森林植物群落的主要組成者。
從白堊紀到新生代第三紀,地球上又一次出現大規模的造山運動,現代的最大山系都是在這個時期形成的。地球上的氣候也進一步發生改變,表現為熱帶和亞熱帶氣候范圍不斷擴張。植被帶也相應地發生著變化。地球上出現了兩個外貌不同的植被帶:一個是溫暖潮濕氣候條件下的常綠林帶,另一個是雨量適中並有季節交替的氣候條件下的落葉林帶。
大約200~300萬年前,第四紀冰川運動開始。冰川時進時退。進時氣候變冷,退時氣候轉暖。喜溫森林的樹種組成受到明顯影響,出現了大量的針葉樹種和狹葉樹種,寒溫帶針葉林就是在這個時期形成的。典型的闊葉樹種退向南方,並在森林帶的南緣形成森林草原。受第四紀冰川運動的影響,第三紀早期形成的典型森林樹種從歐洲大陸銷聲匿跡,在少數受冰川影響較小的地區作為孑遺樹種留存下來,使這些地區,包括我國西南山地、日本、東南亞、墨西哥北部及美國東南和西南的部分地區的森林植物群落具有溫帶、熱帶和亞熱帶過渡的特點。
❻ 中國有史以來森林覆蓋率的變化反映了什麼問題
森林覆蓋復率是反映森林資源的豐富製程度和生態平衡狀況的重要指標。
中國20.36%
中國的東部季風區的原始植被都是森林,森林的總面積也是非常大的,但是現在中國的森林覆蓋率大約不到13%,這就說明在中國歷史上森林是受到了嚴重的破壞,只剩下了應有的幾分之一。而最近的統計數字表明,中國最近幾年的森林覆蓋率變化不大,這表面上看似乎是最近的森林破壞並不嚴重,但是如果再考慮森林質量的變化,中我國的森林有很多是低質量的森林,不是當地的頂級植被,從這點考慮,還是存在破壞因素。
❼ 森林公安的歷史沿革
1948年,隨著東北、內蒙古地區的解放,國家就在當時的林業局成立了林業公安機構。隨著解放戰爭的進行,國民黨政權開始節節敗退,一些匪、特、反、壞分子把莽莽林海視為避風港,紛紛潛逃到廣袤的林區,林區社會治安面臨嚴峻形勢。誕生不久的林業公安民警肩負起了防特、清匪、防盜、防火、防治安災害事故的光榮使命。「一人一馬一桿槍,防奸反特打豺狼」,成為當時林業公安鮮為人知的斗爭生活的真實寫照。1953年3月,東北人民政府發出在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東部林業森工局建立林業公安的通知。60年代初華北、西北、華東、華南、西南林區也相繼建立了林業公安分局和派出所。「文革」期間,林業公安機關和地方政法一樣,被撤銷、削弱。70年代初期,大面積國有林區相繼恢復了林業公安機關。1979年1月15日,國務院發布的《關於保護森林、制止濫砍濫伐的布告》「建立林區派出所,保護森林,維護林區社會治安。」1979年2月23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試行)》。各省、自治區革命委員會,應當根據實際需要,在重點林區設立公安局、派出所,配備森林警察,加強治安,保護森林。1980年12月1日,林業部、公安部、司法部、最高人民檢察院聯合發出了《關於在重點林區建立與健全林業公安、檢察、法院組織機構的通知》建國以來,國家雖然根據林區的特點,先後在重點林區建立了公安保衛機構,未建立林業公安局的 ,要把林業公安、檢察、法院三機關同時建立起來。林業公安局、林區檢察院和森林法院行使縣級公檢法機關職權。在自然保護區和上述林區重點國營林場、水運處、森鐵處,可根據實際需要,建立林業公安派出所。在自然保護區,已建有林業公安局、處的仍保留。在上述地區的重點國營林場,可根據實際需要,建立林業公安派出所。建立與健全林業公檢法組織機構所需的人員,根據中組部(79)組通字第44號文件精神,均列入林業編制。1984年5月3日,經國務院同意,勞動人事部下發了《關於林業公安體制問題的通知》(勞人編[1984]70號)林業公安機關列入國家公安機關序列;林業部設立林業公安局,列入公安部序列,各級地方林業公安機關列入地方公安機關序列,實行林業主管部門和公安機關雙重領導。林業部公安局列為公安部第十六局,1984年11月林業部公安局正式成立。1985年10月,林業部、公安部在昆明聯合召開,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公安廳(局)長,林業(農業)廳(局)長參加的全國林業公安工作會議,並於次年1月發出《全國林業工作紀要》,《紀要》明確了林業公安機關的性質、任務,並正式確立了林業公安的「雙重領導」體制。1986年11月,公安部政治部和林業部公安局又在成都聯合召開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公安廳(局)政治部主任、森林公安處(局)長參加的林業公安政治工作會議,1987年5月公安部和林業部批發了《林業公安政治工作會議紀要》。1987年5月1日,公安機關人民警察開始佩帶臂章、警號。1989年3月5日,公安部發出《關於印發公安部「三定」方案的通知》。為便於工作,公安部各局、司重新編排序號為林業部公安局為十六局。1992年09月18日,公安部下發《關於林業公安機構人民警察評定授予警銜有關事項的通知》(公通字 (1992) 116 號)1994年01月30日,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林業部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方案的通知》(國辦發[1994]21號)。1994年4月3日,國務院批轉公安部《關於企業事業單位公安機構體制改革意見的通知》(國發[1994]19號)。1998年4月29日,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通過了《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的決定》。依照國家有關規定在林區設立的森林公安機關,負責維護轄區社會治安秩序,保護轄區內的森林資源,並可以依照本法規定,在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授權的范圍內,代行本法第三十九條、第四十二條、第四十三條、第四十四條規定的行政處罰權。自1998年7月1日,依照新《森林法》規定,林業公安機構統一更名為「森林公安」。 1998年6月23日,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國家林業局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國辦發[1998]81號)明確了森林公安機關的主要職責。2000年10月1日,全體人民警察穿著「99式」警服。2003年12月18日,國家林業局、公安部發布《關於加強森林公安隊伍建設的意見》(林安字[2003]234號)。「森林公安是國家林業部門和公安機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具有武裝性質的兼有刑事執法和行政執法職能的專門保護森林及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生態安全、維護林區社會治安秩序的重要力量。2005年7月28日,國務院辦公廳頒布《關於解決森林公安及林業檢法編制和經費問題的通知》(國辦發〔2005〕42號)。將森林公安編制統一納入政法專項編制序列,將森林公安經費列入各級財政預算,森林公安管理體制改革按照本著政企分開、政事分開的原則逐步完成。
❽ 森林的演化歷史
現代森林的形成和復發展,經歷了一制個漫長的演化過程,一般分為3個階段:
蕨類古裸子植物階段
在晚古生代的石炭紀和二疊紀,由蕨類植物的喬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組成大面積的濱海和內陸沼澤森林。其中鱗木和封印木高可達20~40米,徑1~3米,是石炭紀重要的造煤植物。熱帶地區有孑遺的樹蕨。
裸子植物階段
中生代的晚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為裸子植物的全盛時期。蘇鐵、本內蘇鐵、銀杏和松柏類形成地球陸地上大面積的裸子植物林和針葉林。
被子植物階段
在中生代的晚白堊紀及新生代的第三紀,被子植物的喬木、灌木、草本相繼大量出現,遍及地球陸地,形成各種類型的森林,為最優勢、最穩定的植物群落。
❾ 1949年的中國森林覆蓋率是多少
為啥打死你都不信49年的8%森林覆蓋率?話說得這么絕對,難道你有什麼回依據么?你更相答信50%這個數字,新疆沙漠、西藏高山大部分地區是不會有什麼森林的,蒙古是草原,黃土高原那時候就叫黃土高坡所以不會有森林,這50%要放到剩下的地方……我的天,這種森林覆蓋率那還叫什麼1949年,叫石炭紀好了,歷史上最大的成煤期。
你去問問民國出生的老人,他們小時候的山坡上有沒有大片的樹林?四萬萬人,家家戶戶都生活做飯,你以為是燒的蜂窩煤還是液化氣呢?家家戶戶都需要蓋房子,難道除了木頭以外有鋼筋給你做梁?死了人也要埋,那時候可都是用棺槨土葬。
以上一切都需要從砍樹開始,一個處於發展晚期的農業社會文明,其本質就決定了它不可能擁有大片的森林(秦修咸陽宮,就砍光了四川的樹木,咸陽宮的規模不會超過一個近代中等城市的規模,而當時中國才多少人,民國又有多少人)。工業化早期的森林覆蓋率會比農業社會晚期更低一些,但一旦建立起了一個體系,工業社會對森林是沒有那麼大的破壞慾望的。幾年來中國的森林增長率,相信正常人都可以用自己的眼睛親眼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