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近代史上三例有關安徽的歷史事件和人物
1.安慶保衛戰,太平天國著名戰役。歷史人物:太平天國英王陳玉成、曾國藩;
2.捻軍回起義,1851年答(清咸豐元年)至1868(清同治七年)爆發於黃河、淮河流域,由捻黨轉化而來的農民起義軍的反清戰爭,後被李鴻章鎮壓。歷史人物:張樂行、李鴻章;
3.皖南事變。歷史人物:葉挺、項英。
B. 給我幾個近代安徽的歷史名人(人物,相關歷史事件,主要成就)
李鴻章,太平天國、洋務運動,北洋水師、甲午戰爭、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版仕至武英殿大學士,封肅權毅伯,鎮壓太平天國的主要劊子手之一、洋務運動的主要推行者。
陳獨秀,《新青年》、五四運動、共產黨成立、大革命失敗、組建托派。新文化運動的旗手、cp的第一任總書記。
胡適,白話文運動發起者、 自由主義先驅、低調俱樂部干將。
楊振寧,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
其他知名者還有段祺瑞、馮玉祥、衛立煌、張治中、鄧稼先等,就不一一列舉了。
C. 中國歷史上的十大名將
中國歷史上的十大名將:
1、項羽:他是一位當之無愧的英雄豪傑。在中國歷史上,有無數的英雄人物。但如項羽這樣鐵血柔情的漢子卻很少。萬軍包圍,四面楚歌也打不倒這個鐵骨錚錚的漢子。戰場上的縱橫吟嘯,面對伊人卻柔情刻骨,像項羽這樣的英雄,當之無愧的受後人敬仰。查看更多
2、霍去病:他用兵靈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斷,每戰皆勝,深得武帝信任。與衛青被稱為帝國雙璧。並留下了「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千古名句。他一生四次領兵正式出擊匈奴,都以大勝回師,滅敵十一萬,降敵四萬,開疆拓土,戰功比他的舅舅衛青還要壯觀。對於整部世界軍事史和中國史來說,霍去病是彪炳千秋的傳奇。查看更多
3、衛青:衛青不愧是西漢傑出將領,司馬光評他「有將帥材」「故每出輒有功」,是很恰當的。他的戰略戰術的成就,可以歸納為:善於在沙漠草原組織騎兵集團的進攻戰役;善於發揮騎兵的特長,實行遠程奔襲,捕捉戰機和包圍殲敵。在此之前,漢族名將中沒有人在沙漠草原地帶指揮過規模如此巨大而又獲得成功的戰役。衛青的戰略戰術運用,是極其有創造性的。查看更多
4、班超:班彪、班固、班超是班氏三父子,他們建功立業,青史載殊勛,炎黃子孫銘記於心。班彪,字叔皮,東漢史學家。東漢初任徐令,因病免官。他專力從事史學,以《史記》所記史實,止於漢武帝太初年間,乃收集史料,作《後傳》六十餘篇,為其子班固修《漢書》,奠定了基礎;班彪寫賦、論、書、記、奏,也頗有成就,功名傳千秋。查看更多
5、孫臏:1972年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出土的竹簡《孫臏兵法》,反映了孫臏的軍事思想。認為戰爭有一定的規律;在戰略戰術上貴"勢",即依據一定條件占據主動和優勢;突破前人速戰速決的理論,提出了持久作戰的思想;適應戰國時期經濟的發展,強調攻城;認為只有覆軍殺將方為全勝,開創殲滅戰的理論;對野戰中車壘的運用、陣法的研究和將領的必備條件等均有闡述。查看更多
6、韋睿:梁天監五年(公元506年),魏中山王元英率軍數十萬圍鍾離,韋睿與右衛將軍曹景宗奉命往救,率軍進屯邵陽州。隨即在敵營前,通宵達旦築成營壘,又激戰一整天,數次挫敗魏軍進攻。時值淮水暴漲,他遣將以小船載草,灌上膏油,焚燒敵橋,另遣敢死之士上前搏鬥。在梁軍總攻下,魏軍大敗,溺死、被殺者各10多萬,被擒5萬。韋睿因功進爵為侯,任右衛將軍。
7、周瑜:周瑜,生於公元一七五年,死於公元二一0年,東吳大將。字公瑾,廬江舒(今安徽訪廬江東南)人。出身官宦之家,儀表英俊,聰穎過人,多謀略,人稱周郎。孫策死後與張昭共同輔佐孫權,任大都督。建安十三年(公元二○八年)在諸葛亮的幫助下,吳蜀聯合,火燒赤壁,大破曹軍,名傳華夏。後進取南郡時,被曹仁的伏兵射傷。為人器量狹小,陰狠刻毒,見諸葛亮比自己高明,便處處加以暗算。後被諸葛亮三次激怒,箭瘡發作而死。
8、徐達:徐達(1332~1385) 中國明朝開國軍事統帥。字天德,濠州(今安徽鳳陽)人。元至正十三年(1353),參加農民起義軍,因智勇超群,位在諸將之上。十五年,從朱元璋渡長江,取太平(今安徽當塗),克集慶(今南京)。繼又率部攻佔鎮江(今屬江蘇)等地,為開拓江南基地作出了貢獻,授淮興翼統軍元帥。二十三年秋,在鄱陽湖之戰中,身先諸將,沖鋒陷陣,擊敗陳友諒軍前鋒。
9、郭子儀:郭子儀唐代著名的軍事家。武舉出身,六尺有餘,也就是現在的一米八以上的身材,勇武不凡。安史之亂爆發時任朔方節度使,在河北打敗史思明。後任副元帥率唐軍及回紇等援軍收復洛陽、長安兩京,功居平亂之首,晉為中書令,封汾陽郡王。代宗時,叛將仆固懷恩勾引吐蕃、回紇進犯關中地區,郭子儀正確地採取了結盟回紇,打擊吐蕃的策略,保衛了國家的安寧。郭子儀戎馬一生,屢建奇功,以84歲的高齡才告別沙場。
10、李牧:胡三省注《通鑒》時曾將李牧的被害與趙國的滅亡聯系在一起:「趙之所恃者李牧,而卒殺之,以速其亡。」司馬遷在《史記.趙世家贊》中說趙王遷「其母倡也」,「素無行,信讒,故誅其良將李牧,用郭開」。批判趙王遷而遷怒其母,未必妥當,但他的義憤填膺,與讀者的心是相通的。這種義憤。起著強烈而深刻的教育作用,也是對愛國志士的慰藉。
D. 誰能大概列舉一些安徽歷史上的名將!越多越好!
三國名將:許褚、夏侯敦、夏侯淵、曹洪、曹仁、周瑜、呂蒙; 孫超群(1906—1967),阜南縣白果鄉人,參加過紅軍長征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將軍。1955年被中共中央軍委授予少將軍銜。同時授予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和一級解放勛章。
聶鶴亭(1905-1971) 1905年10月3日生於安徽阜陽縣聶者村(今屬阜南縣會龍鄉彭庄人)一個破落地主家庭。參加過紅軍長征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國中將。1956年,被中共中央軍委授予中將軍銜,同時授予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
焦玉山(1915—1990),是安徽省阜南縣曹集鎮人,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獲二級八一勛章、叄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方濟寬(1902—1965),字駕鰲,別名普航,輩名承祖,又名金福。安徽省太湖縣北中鎮浮丘村(今沙河鄉三嶺村)人。出身於佃農之家,其家境貧寒,少年時私塾輟學即外出謀生。後在堂兄方駕舟先生指導下去廣州考入黃埔軍官學校,畢業於黃埔第五期。參加過北伐戰爭和抗日戰爭。曾紹山:英勇善戰的大別山人
張震東:華東新四軍抗日虎將
方振武:收復察哈爾的總司令
張治中:兩次上海淞滬抗戰中獨當一面的總指揮官
馮玉祥: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的組建者
皮定鈞:抗日戰場殺出來的解放軍開國中將
戴安瀾:血灑緬甸的200師師長
衛立煌:鏖戰忻口、橫掃滇緬的中國遠征軍司令
孫立人:殲滅日軍最多的中國將領
E. 中國歷史上十大猛將
排名第十:蕭摩訶。他是南北朝時期的陳朝名將,當年抵禦北齊軍時,身邊人不慎被包圍,蕭摩訶單人獨馬,朝天嘶吼一聲便立馬沖進敵陣,所向披靡,最後逼得北齊軍不得不後撤,因此也有「千聞不如一見」的名頭。
排名第九:薛仁貴。他是唐朝初年的名將,也是一代猛將,現已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當年薛仁貴脫帽退萬軍、三箭定天山,還有沖入高惠真二十五萬大軍之中所向無敵,敵盡披靡卻走等著名事跡,將他列入古代十大猛將之一,是最合適不過了。
排名第八:尉遲敬德。隋末唐初名將,也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跟隨李世民多年,不僅平定了王世充、竇建德、劉黑闥、徐圓朗的統一戰爭,還曾一槍將驍將單雄信挑下馬,勇冠三軍。
排名第七:岳飛。南宋抗金名將,他未滿20歲時就能「挽弓三百宋斤、開腰弩八石」,後又有收復襄陽六郡,北伐中原等著名功績,他麾下的岳家軍更是號稱「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打擄」 此等氣節令人佩服至極。
排名第六:冉閔。曾是建節將軍,後又成冉魏政權開國皇帝。他的一生數從征伐,屢立戰功,但現在講歷史幾乎很少有人提冉閔,哪怕他算是英雄,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屠胡令」。但那時候五胡所到之處幾乎寸草不生,他很大程度上挽救了百姓無數。
排名第五:夏魯奇。五代十國時期後唐名將,以驍勇聞名天下,曾在護衛庄宗時獨殺百餘人,還生擒王彥章,平生戰功無數,也是一代猛將。
排名第四:楊再興。南宋抗金名將,曾在郾城大戰中,單騎入敵陣,殺敵數百,可以說是穩坐南宋單騎殺敵第一名。後進兵臨潁,又殺金軍二千餘人,最後不幸中箭而亡。
排名第三:傅友德。明朝開國名將,他曾在鄱陽湖親手擊殺數百敵,又射中敵將,七戰七勝,還單騎斬了李二手下猛將韓乙,一生中西伐巴蜀、北征大漠、南平雲貴,不愧為古代十大猛將排名第三。
排名第二:姚興。宋朝名將,他曾單騎入賊軍,出沒數次,身帶數箭,還殺數百人生擒賊首而回。後來金人以鐵騎進,興麾兵力戰,姚興又手殺數百人。連金人都曾感慨:「有如姚興者十輩,吾屬敢前乎?」
排名第一:項羽。西楚霸王的名頭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了,李晚芳曾評價項羽「羽之神勇,千古無二」,而他的勇猛事跡已經都快被世人說上千百遍了,所以此處就不多加贅述了,而這中國古代十大猛將中「第一」的名頭,他自然是當得起的。
F. 中國古代歷史武將排行榜
中國歷代武將大排行
比的僅是武藝,中華歷代猛男
1.項羽(公元前233~前202年)
「力拔山兮氣蓋世.」「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中華歷史上,家喻戶曉,婦孺皆知,被無數文人墨客贊美的將軍,只有項羽一人。項羽名籍,字羽,秦末重要的反秦將領,下相(今江蘇宿遷)人,祖父項燕是戰國末年楚國的名將,為秦將王翦所殺。項羽幼年學武,力能舉鼎。多次率大兵出征,身先士卒,千軍萬馬中殺得七進七出,如入無人之境,常有敵將聞聲而退。漢五年十二月,楚軍被圍困於垓下,人少食盡。漢軍四面唱起楚歌,軍心大散,被漢軍十面埋伏,死傷大半。與從者八百餘騎突圍,至陰陵迷失道路,復至烏江,敵兵追到。項羽迎天大吼,回身死戰,以一把紫銅彎刀砍殺60多名漢軍大將,數以百記的兵士!奈何漢軍人數眾多,將其團團包圍,項羽見大勢已去,扔掉早已砍斷的彎刀,拔劍自刎於烏江畔,被後世贊譽為「西楚霸王」。
2.呂布(?~公元198年)
呂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人(今內蒙古包頭).東漢末年,三國之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一代驕將.早期從刺史丁原,後滅丁原,投身賊臣董卓,助紂為虐.後又軾殺董卓,自成勢力,最終被曹操於下坯絞殺.其人甚勇,身著西川紅錦百花袍,獸面吞頭連環鎧,座下千里追風赤兔馬,手中無敵鬼神方天戟輪動如風。曾於虎牢關拒十八路諸侯於關外,斬敵軍大將無數,無人可在其馬前走上三個回合!後又隻身迎戰三英(劉備、關羽、張飛。)、六大將(典韋、許褚、夏侯敦、夏侯淵、樂進、李典。),使其威名遠揚,天下喪膽,海內震動!
3.關羽(公元162年~公元219年)
關羽字雲長,原字長生,河東解良人(今山西運城)。東漢末年隨平原相劉備平定黃巾之亂有功遷別部司馬.征討董卓之時力劈華雄,大戰呂布,人皆驚懼!建安五年,與張遼同為先鋒,助曹操於千軍萬馬中殺敵軍猛將顏良,斬其首還,無可當者.建安二十四年,圍曹仁於樊城,擊敗魏國名將龐德,水淹七軍,擒獲敵軍將領於禁.後被東吳軍設計擊敗,在麥城小道間將其擒獲,關羽誓死不降,而被斬首.關羽手拿八十二斤青龍偃月刀(又名冷艷鉅),坐下赤兔寶馬,威風凜凜,氣宇軒昂.武藝絕倫而忠勇有佳,被後世尊為「武聖人」。自晉朝時為武勇、忠義的象徵,唐朝時被叫做「義勇武安王」,而到元代之後尊為「忠義神武關聖大帝君」。
4.李廣(?~公元前119年)
西漢名將,隴西成紀人。其先祖李信為秦國名將,曾率秦軍追逐燕太子丹直到遼東。公元前166年,匈奴大舉入侵邊關,李廣少年從軍,抗擊匈奴。他作戰英勇,殺敵頗眾,使漢文帝大為贊賞。九年後,漢景帝即位,李廣升為騎郎將,成為景帝身邊的禁偉騎兵將軍。吳王、楚王叛亂時,李廣以驍騎都尉官職跟隨太尉周亞夫出征平叛,在昌邑城下奪得叛軍軍旗,立下顯赫戰功。諸王叛亂平定後,李廣調往上谷、上郡、隴西、雁門、代郡、雲中等西北邊陲做太守,抗擊匈奴的入侵。他飛身奪得敵兵馬匹,射殺追騎無數,終於回到了漢營。從此,李廣在匈奴軍中贏得了「漢之飛將軍」稱號。歸朝後,李廣被漢帝革除軍職,貶為庶人。幾年後,匈奴殺遼西太守,擊敗韓安國將軍。武帝重新起用李廣為右北平太守。匈奴聞「飛將軍」 鎮守右北平,數年不敢來犯。一次,李廣外出打獵,看見草中大石,以為是虎而一箭射去。待他近看時,方知射中的是大石,而那枝箭卻深深地射入了石中。他張弓對石再射,卻始終不能再將箭射入石中了。唐朝詩人王昌齡詩雲:「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叫胡馬度陰山。」
5.張飛(公元168年~公元221年)
字翼德,涿郡人(今河北涿州).其人身高八尺,燕額虎須,豹頭環眼,勢如奔馬.早年與劉備、關羽一道剿平黃巾起義,董卓亂政時於虎牢關前惡戰溫侯呂布!建安六年,曹操追襲劉備至當陽長坂橋,張飛獨自一人拒水斷橋,大喝「身是張翼德也,可來共決死!」敵軍大亂,不戰自退。建安十九年,張飛奪取西川立下大功,領巴西太守,掃虜將軍。建安二十四年,劉備即位漢中王,封張飛為右將軍,假節。次年劉備稱帝,遷飛為車騎將軍,新亭侯。義兄關羽遇害後,張飛痛心欲絕,誓為二哥報仇,每每酒後鞭打士卒,後被手下偏將范疆、張達暗害。張飛一生忠義,為人正直,敬君子而歧小人。且武藝高強,當世間罕逢敵手,外表粗魯但心有智謀。然性情太剛而最終橫死。現在川中亦有張飛廟,為後人時常祭祀這位忠勇意氣的蜀漢名將。
6.馬超(公元176年~公元222年)
字孟起,扶鳳茂陵人(今陝西興平)。蜀漢五虎上將(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之一。身高八尺余,面如冠玉,眼似朗星,虎體狼腰。擅使一條虎頭蘸金槍,英勇無敵!曾於渭橋大戰曹操軍團,連敗曹營大將於禁、曹仁、張頜,與虎衛將軍許褚惡斗100回合,又大敗曹軍,殺得曹操割須棄袍!使曹操不禁感嘆:「馬超不減呂布之勇!」後因遭離間計而被擊敗,投奔漢寧王張魯,奉命救援西川劉璋,與虎將張飛在葭萌關昏天暗地來來往往,日戰到夜,夜戰到明,800餘回合難分勝負!次年被收降,投靠劉備,成為「五虎將」之一。入蜀漢陣營中再顯神威,鎮守巴西抗拒曹操,又守西平關力敵西羌大軍,立下赫赫戰功。馬超乃西漢時伏波將軍馬援之後,西涼太守馬騰之子,有羌人血統,因此在西涼地區被奉為「神威天將軍」!蜀漢章武二年,(公元222年)一代虎將馬超病故,時年官拜驃騎將軍、賜威侯。
7.趙雲(公元169年~公元229年)
字子龍,常山真定人(今河北正定)。蜀漢五虎將之一。身高八尺,容貌甚偉,肌肉強健。早期跟從公孫瓚南征北戰,公孫瓚敗亡後,投靠劉備。趙雲武力過人,忠心耿耿,深得劉備賞識。建安六年,曹操追襲劉備至當陽,劉備軍中大亂,走失了二位夫人,趙雲回身尋找,終於找到劉備之子,此時曹軍已殺到。趙雲保護著小主人沖出重圍,接連斬殺曹營大將幾十名,使敵軍喪膽!從此一戰成名。奪取西川後,趙雲因有功被封撫遠將軍。平定南幫、北伐魏國,趙雲又數次立下戰功,被加封過3次,晉升永昌亭侯。建興五年(公元227年)趙雲隨諸葛亮北伐曹魏,魏大都督曹真派大軍出斜谷,諸葛亮令趙雲、鄧芝二將前去追襲,趙雲失利,回兵後被貶為鎮軍將軍,這也是他戎馬一生中唯一一次敗仗。建興七年(公元229年)趙雲病逝。後主劉禪追其為虎威將軍、賁門中郎、順平侯。
8.廉頗(?~公元前238年)
春秋戰國時趙國名將。公元前306年,秦昭王大舉進犯趙國,趙惠王急調廉頗抗秦。廉頗操刀上陣,接連砍殺數十名敵將,大破秦軍,迫使秦國暫停了對趙國的進攻。幾年後再次帶兵東征西討,擊敗魏國、齊國,接連占奪城池,趙惠王大喜,加封為上卿、大將軍。各諸侯國聞知趙國文有藺相如、武有廉頗,不敢正視趙國。公元前266年,趙惠王卒,藺相如病重,秦國終於找到了機會,開始進犯上黨,圖取趙國。時年80歲的老將廉頗英勇不減當年,60多斤重的古銅刀輪動如飛,帶領兵士奮勇殺敵,將秦軍打得潰不成軍,退出上黨,從此再也不敢對趙國用武。後來,趙孝成王聽信讒言,中了離間之計,把廉頗革職,貶為庶人,任用趙括為將,出兵征秦。秦王聞知廉頗被罷免,小兒趙括為將,不由大喜,便派秦將白起攻趙國於長平。趙括只會紙上談兵,無實戰經驗,導致趙國損失數十萬大軍,從此一蹶不振。廉頗晚年時一直不得志,趙王未再次啟用他,無奈只得又奔了魏國、楚國。公元前238年,一代傑出的老將軍廉頗抑鬱不樂的仙逝於楚國。
9.典韋(?~公元197年)
東漢丞相曹操部下,陳留己吾人(今河南河睢)。擅使一對大鐵戟,重達八十斤,舞動時呼呼生風,無人能近。時牙門前一面大旗將要倒塌,衛士數十人近前也無法把大旗扶正,典韋上前,單手托住大旗,屹立在風中不動,宛如一尊雕像!曹操驚 嘆:「此古之惡來也!」濮陽大戰中,典韋在陣前單挑呂布,戰50餘合不分勝負!後又執大戟沖殺入敵陣,敵方四員大將無法抵擋而敗退下來。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曹操征討張綉,張綉向曹操請降,曹操應允,並擺酒宴邀請眾人。宴席上,典韋持大鐵戟立於曹操身後,眾人均不敢仰視。十餘日後,張綉造反,夜襲曹操營寨,曹操出戰不利,輕騎遁去。典韋在門前奮戰,賊軍不能得入。賊兵於是分散從其它門進營。其時典韋部下兵校尚有十餘人,皆殊死惡戰,無不以一當十。但賊軍前後兼至益多,典韋以長戟左右擊之,一戟擊去,便將賊兵十餘支矛摧斷。後典韋左右死傷者略盡,典韋本身亦被數十創,雙方短兵接戰,賊兵往前搏鬥。典韋便徒手挾著兩人擊殺之,其餘賊眾不敢近前。典韋復前沖突賊眾,又殺數人,然而傷創重發,典韋就此怒目大罵而死。賊軍方才敢於向前,取典韋之頭,互傳而觀,覆軍就看視其軀骸。曹操退住舞陰,聞典韋已死,為之痛哭,招募閑人為其舉喪,親自臨哭,遣其歸葬襄邑,拜其子典滿為郎中。車駕每次經過,常祠以中牢。曹操追思典韋,拜典滿為司馬,引為近侍。曹丕即王位後,以典滿為都尉,賜爵關內侯。
10.李元霸(公元609年~公元631年)
唐王李淵第五子,封爵趙王.隋唐第一條好漢,手使一對混元鎦金鏜,重達百斤!相傳元霸是天上雷震子下凡,武藝之高,隋唐之時無人可望其項背。當時的三員猛將熊闊海、伍雲召、伍天錫圍攻元霸,不十合,被一記重錘擊裂三人手臂,紛紛逃走!後又追殺伍天錫,將其在馬背上分屍!「無敵天寶大將軍」宇文成都與元霸連斗三十回合,感到不支,策馬要逃,被元霸從後趕上,當場撕裂!十八路反王鬧事,被元霸一舉擊潰,從此威名大震,使敵方的戰將聞名色變!後在一次出征中,突然風雷大作,元霸不悅,扔大錘向天示威,結果被雷劈中鎦金鏜,落下擊中頭顱而亡。一代虎將,落得個英年夭折的荒誕結局。
11.黃忠(公元145年~公元220年)
字漢升,南陽人(今河南南陽)。早年被荊州牧劉表任命為中郎將,和劉表的侄子劉磐一同防守長沙攸縣。[208年],曹操南征,平定荊州,臨時任命黃忠為裨將軍,仍然在原地駐守,歸長沙太守韓玄統領。次年,劉備平定荊南諸郡,令關羽攻打長沙郡關羽連斬韓玄手下大將,勢不可當!當時年過六旬的老將黃忠請命,要戰關羽,韓玄應允。關羽與黃忠在長沙城下惡斗百多回合不分勝負,老將軍反而越戰越勇!後韓玄被殺,黃忠被迫投降劉備。212年,劉備攻佔西川,老將黃忠攻打雒城,計奪天盪山連立戰功。公元219年,黃忠於定軍山攻打魏國大將夏侯淵。夏侯淵的部隊十分精銳,黃忠指揮部隊,一往無前,金鼓振天,歡聲動谷,一戰就斬殺了夏侯淵,於是淵軍大敗。此戰後,黃忠被升為征西將軍。劉備立為漢中王後,封黃忠為五虎大將,關內侯。次年,年已75歲的老將軍黃忠與世長辭。
12.許褚(?~公元225年)
字仲康,沛國譙(今安徽亳縣)人。三國時魏國名將。身材魁梧、勇猛過人,綽號「虎痴」,掌管曹軍精銳的虎衛軍。在曹操宛城戰張綉時,因屢建戰功,賜關內侯。馬超於潼關阻擊曹操之時,連敗曹軍大將於禁、曹仁、張頜,銳不可當!許褚向曹操請命要戰馬超,曹操雖感有險,但還是答應了他。馬超與許褚刀來槍往殺了百多回合未分出高下,許褚一怒之下,脫光上衣,輪起大刀同馬超血搏!後來馬超回到營中嘆說:「從未見如許褚般拚命惡戰之將,真乃虎痴也!」漢中之戰,許褚負責押運糧草,卻貪杯誤事。張飛來劫糧草,許褚上前迎戰,卻因酒醉不敵被擊傷落馬,從此落下病根。曹操病逝,許褚痛哭,傷勢惡化,終於一病不起,在榻上躺了5年後悄然逝去。魏文帝曹丕追封為壯侯、虎衛將軍。
13.張遼(公元169年~公元224年)
字文遠,雁門馬邑人(今山西朔縣)。三國時魏國名將。東漢末年呂布屬下第一大將,曾數次與關羽交手,與其結下友誼。濮陽之戰,與曹操手下猛將許褚雙刀並舉,銀光閃爍,交馬三百多回合輸贏難分!曹操深喜,遂不忍力拚。白門樓之後,呂布被絞殺,關羽勸張遼投降,遼降曹操。曹操大喜,封其為中郎將、關內侯。公元202年,曹操與袁尚戰,尚敗,逃往漠北。張遼追襲袁尚,路遇匈奴大兵阻擋去路。遼單刀匹馬沖入陣中,斬下匈奴可汗蹋頓單於首級而還,敵陣莫能當者!官渡一戰,遼連斬敵軍猛將,三十回合擊敗袁紹手下王牌虎將張頜,敵軍喪膽!赤壁兵敗,遼力保曹操逃生,一路敗呂蒙、戰張飛、退甘寧,闖出虎口。曹操加封為前將軍、順亭侯。公元216年,孫權派大軍進犯合肥,曹操譴張遼前往征討。遼用計襲破孫權後軍,又帶領八百兵士沖殺孫權十萬大軍!遼殺入敵陣,自呼其名,砍殺兵士數十人,擊斃十多員大將,直沖向孫權麾蓋。身後兵卒被困於陣中,大喊:「將軍棄我乎?」遼又奮力殺回,救出兵卒而出,無御之者!合肥一戰,張遼樹立威名,江南之地但聞張遼之名,小兒不敢夜啼。黃初四年(公元224年)曹丕派張遼等大將出兵海陵,時張遼得疾。孫權對手下說:「張遼雖病,不可當也!」深夜張遼卒於軍中,魏軍悄退。魏文帝曹丕失聲痛苦,追其為驃騎大將軍、晉陽侯。並表彰合肥之功:步卒八百,破敵十萬,自古用兵,未之有也!
14.斛律光(公元515年~公元572年)
北齊名將。字明月,朔州(今山西朔縣)人,高車族。出身將門。初任都督,善騎射,號稱「落雕都督」。後拜大將軍、太傅、右丞相、左丞相。他驍勇善戰,在與北周近20年的爭戰中,多次指揮作戰,均獲勝利。北齊天統五年(569)十二月,周軍圍攻宜陽(今河南宜陽西北),斷齊軍糧道。武平元年(570)正月,他率步騎3萬破宜陽周軍,再通糧運;周軍復攻,他領軍迎戰,又獲勝利俘北周開府儀同三司宇文英等。二年,率眾於平隴(今山西稷山西)等地築壘,迎戰北周驃騎大將軍韋孝寬所率步騎萬人,大破之,俘斬千計。他治軍嚴明,身先士卒,不營私利,為部下所敬重。三年,北齊後主高緯聽信讒言,將其誘殺。斛律光一生勇猛,曾多次「表演」馬上擒將的絕活,南北朝時無人可在其馬前走上三個回合!
15.太史慈(公元166年~公元206年)
字子義,東萊黃縣人(今山東龍口)。東漢末年,幫助北海太守孔融平定賊亂,張弓搭箭開射,賊兵無不應聲而倒,遂掃除了賊亂。公元193年,揚州刺史劉繇招募勇士,太史慈應招入軍。時年,孫策平定江東,與劉繇展開撕殺。太史慈為先鋒與孫策對壘,兩頭老虎在馬背上槍來槍往連斗二百餘回合,互相暗自稱奇。太史慈見久戰不下,調轉馬頭准備使回馬槍,不料被孫策識破,二人互相執住兵器,雙雙落馬,又展開肉搏,太史慈扯下孫策的鋼盔,孫策拔出太史慈背上的戟。直到天黑,也未分出勝負!歸附孫策後,在一次討伐賊寇的戰役中,一箭射去,將一名戰將的手臂貫穿,活活釘死在城門上!魏國大將張遼初次進犯合肥,太史慈出馬箬戰,與張遼戰五十回合槍法不亂。張遼見取勝不易,便施展計謀,詐敗,引慈入城,慈方入城便猛然醒悟,但為時已晚,城上亂箭齊發,慈身中六箭而退。當晚於營寨長嘆:「丈夫在世,應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今壯志未酬,奈何死乎!」言畢氣絕。享年四十一歲。
16.孫策(公元175年~公元200年)
字伯符,吳郡富春人(今浙江富陽)。少年時跟隨父親孫堅南征北戰,殺伐天下,積累了許多戰斗經驗。荊州逆襲戰孫堅陣亡,年僅17歲的孫策立誓要掃平東南,為父報仇,從此更加勤於練武。後來,向袁術借兵,開始大業,在戰場上孫策身先士卒,奮勇殺敵,沖鋒在前,連續攻下三十餘城。揚州刺史劉繇與孫策為敵,派出大將太史慈與戰孫策,二人惡斗一番,不分輸贏而散。隨後劉繇親自帶兵來攻,派出兩員上將出陣。孫策毫無畏懼,催馬上前,只一合,便把一將抓下馬來,挾在腋下,另一員大將上前攻擊,孫策大吼一聲,那員將恐懼而落馬,當場摔死。孫策回馬,被挾住的戰將已然氣絕!從此,孫策便贏得了「小霸王」之美譽。後來,孫策外出巡遊,遭人暗算而受重傷,臨終前將大業託付於其弟孫權。時年,孫策只有二十六歲。
17.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17年)
西漢王朝名將.河東郡平陽縣(今山西臨汾)人,是大將軍衛青的外甥,善騎射。17歲即為漢武帝侍中,同年隨衛青出征匈奴,任嫖姚校尉,率領800精騎長驅數百里,突襲匈奴後方,斬殺匈奴兵2028人,俘獲匈奴的相國和當戶,並殺死匈奴單於的祖父和季父,勇冠全軍,被封為冠軍候。元狩二年(前121年)春,漢武帝任命霍去病為驃騎將軍,率騎兵一萬出隴西,進擊匈奴右賢王部。他6天連破匈奴五個王國。接著越過焉支山一千多里,與匈奴鏖戰於皋蘭山下,殲敵近9000人,殺匈奴盧候王和折蘭王,俘虜渾邪王子及相國、都尉多人。元狩四年(前119年)春,漢武帝命衛青、霍去病各率騎兵5萬分別出定襄和代郡,深入漠北,尋殲匈奴主力。霍去病率軍北進兩千多里,越過離侯山,渡過弓閭河,與匈奴左賢王部接戰,殲敵70400人,俘虜匈奴屯頭王、韓王等3人及將軍、相國、當戶、都尉等83人,乘勝追殺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境內),在狼居胥山舉行了祭天封禮,在姑衍山舉行了祭地禪禮,兵鋒一直逼至瀚海(今貝加爾湖)。經此一戰,「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霍去病因功授大司馬,威望超過了衛青許多衛青部將紛紛轉投霍去病。元狩六年(前117年),霍去病在長安病逝,年僅23歲。漢武帝特命陪葬茂陵,把他的墓冢建成巍峨的祁連山形狀,墓前陳列「馬踏匈奴」等大型原雕石刻,以表彰他遠征匈奴的豐功偉績,並謚予他景桓侯的封號。出葬之日,命歸降的匈奴將士身著黑衣黑甲,在長安至茂陵的道路兩旁列成幾十里軍陣,為霍去病送葬。
18.冉閔(?~公元352年)
東晉末冉魏政權的君主,死後被其對手鎰為「魏武悼天王」,一個武,一個天王,入木三分地體現了胡人對其深深的畏懼之心。作為五胡亂晉時北方漢族的精神支柱,冉閔的威猛至今還在一些地方流傳,亂華之六胡經其征戰廝殺只剩其四,為漢文化在北方的延續流傳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外族人亦公認冉閔為中華猛將之列。「閔左操雙刃矛,右執鉤戟」,騎赤龍,一生死於其手下的敵軍以萬計,死於其政權,軍隊下的胡人更是以十萬計,曾創造過以弱擊強九戰九勝的戰例,帳下軍士皆勇冠三軍,竟與楚霸王之八千江東子弟不相上下,僅被難一役便"斬燕將數十,殺燕騎三百餘",勇烈可見一斑,只是由於戰馬被殺,步戰力盡被擒,面對胡主責難,尤自怒斥:「天下大亂,爾曹夷 狄禽獸之類猶稱帝,況我中土英雄,何為不得稱帝邪!」被殺之後,天降三日大雪,又大旱,燕主疑懼,封其為「武悼天王」這才作罷。
19.徐晃(?~公元227年)
字公明,河東楊郡人(今山西洪洞)。東漢末參加剿滅黃巾軍的戰斗,有功升騎都尉。董卓亡後,李傕、郭汜之亂又起,徐晃一路為漢獻帝保駕,斬敵將數十員,平安回到都城,因有功又升車騎將軍、都亭侯。皈依曹操後,屢立戰功,下坯城白門樓上絞殺呂布、徐州大破劉備。袁紹派大將文丑進駐延津,曹操譴徐晃前往解圍。徐晃立馬陣前,單手執大斧,箬文丑出戰,文丑暗懼。兩將交馬,六十回合勝負不分,徐晃拖斧回馬,文丑在後叫罵而追,冷不防被徐晃回身一斧砍於馬下!敵軍大亂,不戰自退。官渡之戰,徐晃截獲敵方輜重糧草,並斧劈敵將,立下大功,被加封鎮遠將軍。207年,徐晃隨曹操北征烏桓,大敗敵軍,又拜為橫野將軍。212年,徐晃隨曹操征討張魯,因功升為平寇將軍。216年,關羽圍曹仁於樊城,曹操派遣徐晃征討關羽,解救曹仁。當時關羽威震海內,無人敢敵,而徐晃執大斧立於門旗下叫陣,與關羽展開一場血搏,直殺得驚天動地鬼神號!後竟然將關羽擊退!從此天下聞徐晃之名無不膽寒。226年,吳國乘機派左將軍諸葛瑾等攻襄陽,徐晃與司馬懿擊敗諸葛瑾。徐晃因功增食邑200戶,前後共計3100戶。後晃得病,魏明帝親自派人為他找尋葯方。次年,晃卒,謚曰壯侯,子徐蓋繼嗣。
20.英布(?~公元前195年)
又名黥布,因其曾受過秦法"黥刑"而得名,楚九江王,漢淮南王,與韓信,彭越並稱"漢初三大名將"。是當時僅次於西楚霸王的第二號狠角色,當時號稱"勇悍" 的什麼樊噲啊,夏侯嬰呀什麼的碰到他基本上是一戰而定,壓根非對手。打得劉邦幾次丟盔卸甲,所謂"傷得越痛,愛得越深",也使他下了本錢拉攏英布,一旦得手,如獲至寶,可惜的是英布自投漢以後幾無建樹,還不如呆在楚那邊風光。巨鹿之戰,引數千楚兵為先鋒擊三十萬秦軍,無往不勝,悍通顯於諸候,為最終擊潰秦軍主力立下頭功,後奉項羽令坑殺二十萬秦軍於新安,擊漢之役,引軍破三秦天險涵谷關,驍勇異常,項羽大封諸候,布為九江王,殺楚懷王。劉邦殺韓信,彭越,英布懼誅而反,擊漢楚王部,敗之,破漢荊王部,盡收其地,兵,糖,又與漢軍主力相持與甄,劉邦見其悍勇不敢應戰,固守城池,留下一對千古妙對:「何故而反?」劉邦問曰。「欲為帝耳!」英布微笑而答。
21.夏侯敦(?~公元220年)
字元讓,沛國譙人(今安徽亳縣),東漢丞相曹操的堂弟。年14歲時從師學武,有人辱罵其師,敦大怒,殺之,逃於外方。董卓禍亂漢宮時跟隨堂兄曹操開始了殺伐天下的雄圖大業,董卓死後,又數次助曹操殺伐呂布、袁術,曾單獨與呂布征戰!一次征討呂布的戰役中,夏侯敦被暗處射來的箭矢射中左眼,敦大叫一聲,拔出箭來,吞入口內,策馬回戰,殺死敵方勇將無數。從此,夏侯敦贏得了「啖睛將軍」的稱號。官渡之戰,夏侯敦身先士卒,於深夜沖破袁紹營寨,斬殺數名敵勇將,截獲糧草二千斛。204年,曹操攻破鄴城,夏侯敦被提升為伏波將軍,兼任河南尹,被授予可以隨機應變處理事務,不受規章限制的權利。219年,曹操部隊駐扎在摩陂,經常邀請夏侯敦一起乘車外出,顯得格外親近,並允許他自由出入自己的卧室,別的將領都得不到這種待遇。後來,夏侯敦被升為前將軍,統領諸軍返回壽春,改屯於召陵。次年曹操病逝,敦嚎啕大哭,加上傷勢和勞累,積蓄成疾,卧床不起。曹丕即位,夏侯敦被升為大將軍,幾個月後去世,被謚為忠侯,兒子夏侯充繼嗣。夏侯敦雖在軍隊,還經常請老師來授課學習。他性格清凈簡朴,有多餘的錢財就分給別人,費用不夠時就向官府借貸,從不購置私人產業。
22.哲別(?~公元1224年)
蒙古帝國第一猛將,原名只兒豁阿歹。初臣服蒙古泰赤烏部,後投降成吉思汗。賜名哲別(蒙古語,箭之意)。又譯者別。哲別驍勇善戰,他的射術堪稱古今無雙,經常射擊飛動中的碗以練習,且百發百中。一次戰斗中,伸手抓過敵軍射來的已斷了頭的箭,搭上弓射去,一箭穿透敵方主將心窩!這還不算,當時成吉思汗的小女兒因想觀賞哲別箭法,竟在自己頭頂放了一隻沙斯特(蒙古語,老鼠。)要求哲別射擊,這可嚇壞了眾將,但哲別面帶微笑,搭上箭,瞄準小公主頭頂看了很久,只聽得見「嗖--」一聲響,小公主摸摸了頭頂,老鼠不見了,而自己並無絲毫感覺箭曾碰到頭發!因哲別的射術不在漢時老將黃忠之下,而被漢人稱為「蒙古的後羿」。哲別不光箭法高超,刀法也是非常了得,他曾拜漢軍大將為師,學習刀法,但很快便超越了師父。在東伐金國、南戰大宋、西征花剌子模、波斯、阿拉伯帝國的戰爭中,哲別輪動蒙古彎刀,左右砍殺,如入無人之境!近距離者無法逃生,遠距離者別想生還!當時,整個亞洲大陸只要一聽到神箭手哲別的大名,都為之顫動!敵人們竟也毫不吝嗇的送他「神箭無敵大將軍」的美譽。1223年,在阿里吉河(今烏克蘭日丹諾夫市北)戰役中擊潰斡羅思諸國王公與欽察汗的聯軍,進掠斡羅思南境,又轉攻也的里河(今伏爾加河的突厥名,又譯亦的勒)上的不里阿耳國,然後東返蒙古。病卒在歸途。他死後,成吉思汗深痛之,令舉行國葬,整個大蒙古國為之哭泣。
23.馬援(公元前14年~公元49年)
字文淵,扶鳳茂陵(今陝西興平)人,三國虎將馬超的祖輩。曾在王莽、隗囂等人手下任職,建武四年(28年),為隗囂送書於劉秀,被劉秀禮遇。隗囂叛漢,馬援助劉秀平定隗囂,又率軍平定涼州。先後任過隴西太守、虎賁中郎將、伏波將軍等。在進擊西北羌人、北方匈奴、烏桓、南方蠻夷及交趾等戰爭中建立威名。後來南方蠻夷五溪向東漢王朝示威,佔領城池。年已62歲的老將馬援向光武帝請命要去平定南夷。漢光武帝瞧了瞧馬援,見他的鬍子都白了,說:「將軍老了,還是別去吧!」 可是馬援不服老,就在殿前穿上鎧甲,跨上戰馬,雄赳赳地來回跑了一轉。漢光武帝不禁贊嘆說:「好硬朗的老人家!」就派他帶領馬武等將前往征討,可是由於不適應南方氣候,有好些兵士中暑死去,馬援自己也得了病。這時就有人向光武帝進讒,誣陷馬援,這時老將馬援已然病亡,可還是沒有逃脫被削去爵位的悲慘命運。過了很久,才被翻了案,重新給馬援家屬及其後人俸祿。光武帝晏駕前耳邊一直回響著老將馬援的豪言壯語:「為將者應百戰當先,死於疆場,馬革裹屍而還。此足平生之幸也!」
24.岳飛(公元1103年~公元1142年)
字鵬舉,相州湯陽(今河南湯陽)人。宋朝著名將領。岳飛出身雇農家庭,家境貧寒。少時沉默寡言,有志氣,而且「生有神力」,未成年時,就能拉得開三百斤的勁弓,並能引發八石(約合一千斤)的腰弩。初隨湯陽槍手陳廣學「主技」,無所不精。後隨同鄉人周侗學騎射,攻讀《孫子兵法》,是一位文武雙全的少年,深受鄉人贊賞。1126年金兵大舉入侵中原,岳飛再次投軍,開始了他抗擊金軍,保家為國的戎馬生涯。傳說岳飛臨走時,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了「精忠報國」四個大字,這成為岳飛終生遵奉的信條。岳飛在戰場上表現英勇非凡,手中銀靛槍宛如一條銀色巨龍在陣中閃爍輝煌,槍起處大將小卒無不應聲而倒!隨即
G. 安徽歷史
安徽是中國史前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擁有淮河文化、廬州文化、皖江文化、徽文化四大文化圈。 安徽與江蘇、上海、浙江共同構成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為國際6大世界級城市群之一。
安徽的歷史沿革
夏商周安徽分屬不同的部落(揚越、百濮)和諸侯國。西周出現了吳國、六國、舒國3個諸侯國。
東周出現了越國、楚國、吳國、蕭國、桐國5個諸侯國。春秋期間(前770年-476年),分屬宋國、楚國、蔡國、徐國。秦代實行郡縣制,境內長江以南屬會稽郡、九江郡,以北分屬泗水郡、碭郡、陳郡。
秦末至楚漢相爭期間,增置鄣郡、衡山郡、廬江郡,並為九江、西楚、衡山等諸侯國分領。西漢,安徽先後分屬為淮南國、廬江國、衡山國、六安國、荊國、淮陽國、梁國。東漢,省境長江以南屬揚州,以北屬徐州、豫州。
三國鼎立期間,分屬孫吳、曹魏二國。東晉時期,淮北地區分屬「五胡十六國」中的劉漢、後趙、前燕、前秦、後秦、後燕等國,常守舊制,仍為徐、豫(含東豫)2個州分領。
南北朝時期,宋、齊、梁、陳均先後收復過淮北地區,領有江南地區,並長期以江淮地區為南北紛爭的戰場。陳朝後期則以長江為限,江淮及以北地區分屬北齊、北周。南朝後期,安徽長江以北先後分屬北朝的北魏、東魏、北齊、北周。
隋唐隋統一中國後,境內分置廬江、譙郡、汝陰、淮南、鍾離、戈陽、同安、宣城、新安、歷陽。唐分中國為十道,安徽分屬河南道、淮南道、江南東道。
五代十國時期,淮北地區先後分屬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南方(含江淮、江南地區)先後分屬吳國和南唐國。宋元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分屬江南東路、京西北路、京東西路、淮南西路、淮南東路5個路。宋室南渡,宋金對峙,金人據有淮北,南宋據有淮南、江南。
元代實行行省制,安徽先後分屬江浙行省、河南江北行省、江淮行省。明朝,屬南直隸,安徽分屬廬州府(合肥)、鳳陽府、安慶府、太平府、池州府、寧國府、徽州府、徐州府、滁州府、和州府、廣德府。鳳陽府為明朝的陪都明中都。
清初滅南明,廢南京,以南京原轄區域改設江南省。康熙六年(1667年),分江南省為江蘇(含上海)、安徽二省,安徽省(巡撫衙門駐安慶)轄廬州府(今合肥)、安慶府、徽州府、寧國府、池州府、太平府、鳳陽府、徐州府、廣德府、和州府、滁州府。這是安徽建省之始,取安慶、徽州二府的首字而得名,簡稱「皖」。
太平天國在安徽境內佔領區建政是採取省、郡(州)、縣三級管理體制,改清代的府為郡。
(7)安徽中國歷史武將集團擴展閱讀:
安徽古代著名人物:
1、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安徽鳳陽人,漢族,生於濠州鍾離(明朝建立後改為鳳陽),字國瑞,原名重八,後取名興宗,參加郭子興軍改為現名朱元璋。政治家,戰略家,軍事統帥,明朝開國皇帝。
2、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 ),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
3、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廬江舒縣(今安徽省合肥市舒縣)人。東漢末年名將,洛陽令周異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
4、管仲(約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謚敬,春秋時期法家代表人物,潁上人(今安徽潁上),周穆王的後代。是中國古代著名的經濟學家、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被譽為「法家先驅」、「聖人之師」、「華夏文明的保護者」、「華夏第一相「。
5、華佗(約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字元化,一名旉,沛國譙縣人,東漢末年著名的醫學家。
華佗與董奉、張仲景並稱為「建安三神醫」。少時曾在外游學,行醫足跡遍及安徽、河南、山東、江蘇等地,鑽研醫術而不求仕途。他醫術全面,尤其擅長外科,精於手術。並精通內、婦、兒、針灸各科。晚年因遭曹操懷疑,下獄被拷問致死。
華佗被後人稱為「外科聖手」、「外科鼻祖」。被後人多用神醫華佗稱呼他,又以「華佗再世」、「元化重生」稱譽有傑出醫術的醫師。
H. 中國安徽古代有名將嗎
有,不多復。曹操相當於今天制安徽亳州人,明太祖朱元璋相當於今天鳳陽人,他們身邊有些將領就是安徽人。安徽各朝名將有這些:
西漢英布
三國魏夏侯淵夏侯惇曹仁
三國吳周瑜魯肅
北宋方臘(起義領袖)
明徐達常遇春戚繼光
I. 中國歷史上出武將最多的省市
湖南跟湖北,湖北黃岡出了一百多位將軍,湖南光共和國元帥都有好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