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歷史上從古至今有哪些兒童觀
中國古代的兒童觀我國抄古代兒童觀是圍繞對人性的認識展開的,主要有三種代表性的觀點。以孟子為代表的性善論認為,人具有基本道德的萌芽,即善端,包括惻隱、羞惡、辭讓、是非之心。兒童的發展就是讓這些本來存在的萌芽能夠生長。孟子主張注重教育內容對兒童的影響,其目的是引發兒童固有的良知、良能。以荀子為代表的性惡論認為,人對物的欲求是人性,而人性是惡的。荀子這種對人性的看法,導致了他注重教育對兒童的改造和外塑功能。由於上述觀點對善惡的肯定與否定過於絕對化,難以解釋現實中人的發展差異復雜多樣的事實,韓愈等又提出了性三等論。韓愈認為,「學而愈明」為上等,「可導而上下」的為中等,而下等品性的人,只有用刑罰來控制他們的行為。
㈡ 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一套幾本
一共14冊 第1冊《神話時代—夏》第2冊 《夏—西周》第3冊 《東周》第4冊 《東周—秦》第5冊 《西漢—新莽》第6冊 《東漢—西晉》第7冊 《西晉—唐》第8冊 《唐—北宋》第9冊 《北宋—南宋》第10冊 《南宋—元》第11冊 《元—明》第12冊 《明—清》第13冊《清》第14冊 《清—現在》附錄:中國歷代大事時間表
本書以近百篇精彩故事、上千幅插畫貫串上古至現代的中國歷史,為兒童描繪一個完整具體的輪廓,以兒童的生活經驗與歷史因果相結合,敘史故事化、新鮮的文字妙喻再加上寫實精美的插畫,足以喚起兒童對歷史的興趣;精彩有趣的故事不僅帶給孩子想像與創造的空間,真實的歷史更給孩子思考與判斷的智慧,是一部讓孩子認識自己、喜歡歷史、見賢思齊的經典巨作。
☆ 鮮活。選配近千張彩圖與珍貴文物照片,經過嚴謹考據,加上寫實技法表現歷史事件與人物裝扮,讓孩子身歷其境,藉以傳達正確的歷史常識,更可豐富孩子的美感經驗。
☆ 生動。以孩子能懂的經驗、語言,講中國歷史上影響後代最深遠的人、事、時、地、物,讓原本抽象難懂的觀念或復雜背景,變得生動活潑、逸趣橫生,給孩子一個清晰的中國正史概念。
☆ 完整。以99個單元、上千幅插畫串連上古至現代的中國歷史,為兒童描繪一個完整具體的輪廓,將中國歷史中原本僵硬的年代、人物、事件,做有生命且系統性的呈現。
☆ 啟發。通過多元化觀點的敘述,啟發孩子以多元角度看歷史,並學會思考歷史,得到有益於己的智慧。
☆ 精緻。設計「說來聽聽」鼓勵讀者發想、發表的專欄,拓展兒童的思考深度與廣度,有系統地統整歷史與生活,達成有效率的學習與思考。針對歷史人物、專有名詞、文物、事件、成語等,特設更深入詳細的介紹與注釋小專欄,增進孩子的歷史深度與知識。並於第14冊書後附中國歷代大事年表,展開整個中國歷史線索即在目前。
㈢ 中國古代對兒童的稱呼
赤子:初生的嬰兒。
襁褓:(音qiǎng bǎo),本意是指包裹嬰兒的被子和帶子,後來指未滿周歲的嬰兒。
孩提:指二三歲的幼兒。
齠齔:(音tiáo chèn)原意指兒童換齒之時,即指七、八歲的兒童。 唐代詩人白居易在《歡兒戲》中寫道:"齠齓七八歲,綺紈三四兒。"
垂髫:(音chuí tiáo)指三四歲至八九歲的兒童。古時兒童不束發,頭發下垂,因以"垂髫"指兒童。
黃口:泛指十歲以下的孩童。
幼學:十歲。
總角:古代未成年的人把頭發紮成髻,語出《詩經》"總角之宴,言笑晏晏",指八九歲至十三歲的少年兒童。
女子:
豆蔻:本是植物名,代指十三四歲的少女。又稱為「豆蔻年華」。
及笄:(音jí jī)亦作"既笄",古代女子滿15歲結發,用笄貫之,所以指女子十五歲。
破瓜:瓜字可以分割成兩個八字,是為十六,指女子十六歲,也可以用碧玉年華。
桃李年華:比喻人的青春年少,代指女子二十歲。
花信:花開之時,指女子到了二十四歲。語出宋朝詩人范成大《元夕後連陰》:「誰能腰鼓催花信,快打揚州百面雷。」
男子:
舞勺之年:原意指男孩子十三歲至十五歲歲應學習勺舞,故代指男子十三歲至十五歲。
舞象之年:指男子十五歲至二十歲,原本是古武舞名,語出《禮記·內則》:"成童,舞象,學射御。」
束發:男子十五歲至二十歲。古代男孩成童時束發為髻,因此作為成童的代稱。
弱冠:古代男子二十歲時要行冠禮,戴上表示已成年的帽子,但由於身體未壯,還比較年少,故稱"弱",因此用以指男子二十歲的年齡。
小孩在十歲以前,人們多用動物、服飾、牙齒等表示年齡。如剛剛出世叫「嬰兒」,也叫「黃口」。這是因為雛鳥的嘴是黃色的,後來就用「黃口」來喻嬰兒。有些地方俗稱小孩為「毛毛」「小毛毛」「小毛頭」或者「齡娃」。這里的「毛毛」指孩子剛生下來時,身上、臉部有很多茸毛;「齡娃」則指從現在開始要計算年齡了。唐代的許碏(que第四聲)在《題南嶽招仙觀壁上》中說:「黃口小兒初學行,唯知日月東西生。」就是將「黃口」的含義引申為幼童或年幼無知的孩童。
㈣ 中國歷史上記載最早的兒童識字課本是什麼
《史籀篇》。
《史籀篇》是蒙學課本。約成書於春秋戰國之交。原書四字一句內,編成韻語,是容教學童識字的課本,這是中國歷史上記載最早的兒童識字課本。
《史籀篇》中出現的文字被稱為「籀文」,是「大篆」的其中一種。大篆是西周晚期普遍採用的字體,相傳為夏朝伯益所創。大篆亦指籀文、遺存石刻石鼓文。
(4)中國歷史兒童擴展閱讀
籀文由來:
籀文是古代秦國使用的文字,是小篆的前身。一種說法則是說「籀」的意思是「誦讀」。唐朝時出土的「石鼓文」據考證是秦襄公時所刻,和《史籀篇》中文字相同,是籀文的代表。
籀文是周朝晚期使用的文字,為顯示國威,於是將原本的鍾鼎文的文字,繁化而成為籀文,詳見《史籀篇》。唐朝時出土的「石鼓文」據考證是周宣王打獵時所刻,推測和《史籀篇》中文字相似,是已知的最接近籀文的代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史籀篇
㈤ 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內容簡介
簡介:《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套裝共4冊)》對我國五千年的文明史作了系統介紹。在世界東方的一片遼闊的土地上,屹立著一個偉大的文明古國。她是誰?她就是我們親愛的祖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我們的祖國有著悠久的歷史,五千年文明博大精深,源遠流長。
該書還精選了許多副精美圖片,可謂多種視覺要素有機結合,立體再現一幅多姿多彩、波瀾壯闊的歷史長卷。歷史是一面鏡子,它鮮活、真切、有血有肉,讓它成為親切的叮嚀,讓孩子們重溫先人的世界。
第一冊:創世
第二冊:先秦
第二冊: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
第四冊:宋元明清第四冊近現代
01、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原始時代(引子)
02、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原始時代(盤古和女媧的神話)
03、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原始時代(半真半假的上古「三皇」)
04、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原始時代(中國的「亞當」和「夏娃」)
05、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原始時代(汾河邊的小哥倆)
06、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原始時代(愛美的山頂洞姑娘)
07、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原始時代(一萬年前的弓箭手)
08、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原始時代(媽媽當家的黃金時代)
09、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原始時代(爸爸當了一把手)
10、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原始時代(四千年前的三次「世界大戰」)
11、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原始時代(神秘的顓頊)
12、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原始時代(帝堯的時代)
13、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原始時代(堯舜禪讓的傳說)
14、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原始時代(大禹治水的故事)
15、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夏、商(引子)
16、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夏、商(「家天下」的揭幕式)
17、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夏、商(撲朔迷離的第一王朝)
18、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夏、商(漂漂亮亮的壞國王)
19、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夏、商(仁慈的「大巫師」商湯)
20、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夏、商(甲骨文記錄的歷史篇章)
21、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夏、商(暴君商紂王的下場)
22、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夏、商(謎樣的三星堆)
23、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夏、商(文明歷史幾多長)
24、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西周春秋戰國(引子)
25、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西周春秋戰國(封建制度的設計師)
26、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西周春秋戰國(落湯雞國王)
27、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西周春秋戰國(穆天子的「西遊記」)
28、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西周春秋戰國(趕走國王的「共和」時代)
29、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西周春秋戰國(烽火戲諸侯)
30、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西周春秋戰國(捲起被子搬家的國王)
31、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西周春秋戰國(「春秋五霸」走馬燈)
32、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西周春秋戰國(伍子胥過昭關)
33、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西周春秋戰國(越王勾踐卧薪嘗膽)
34、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西周春秋戰國(萬世師表孔夫子)
35、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西周春秋戰國(老子和《道德經》)
36、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西周春秋戰國(兩個改革家的命運)
37、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西周春秋戰國(西門豹治巫婆)
38、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西周春秋戰國(馬陵道恩仇記)
39、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西周春秋戰國(兩個鬥嘴的大說客)
40、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西周春秋戰國(完璧歸趙與將相和)
41、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西周春秋戰國(囤積國王的大投機商)
42、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西周春秋戰國(荊軻刺秦王)
43、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西周春秋戰國(諸子百家異彩紛呈的時代)
44、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秦、西漢(引子)
45、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秦、西漢(千古一帝秦始皇)
46、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秦、西漢(徐福傳奇)
47、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秦、西漢(指鹿為馬的陰謀家)
48、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秦、西漢(大澤鄉的燎原烈火)
49、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秦、西漢(楚漢相爭的故事)
50、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秦、西漢(呂後和漢文帝)
(5)中國歷史兒童擴展閱讀:
作者簡介: 劉興詩,男,1931年5月8日(農歷3月21日)出生於湖北省武漢市江漢區,籍貫四川省德陽市,地質學教授,史前考古學研究員,果樹古生態環境學研究員,知名科普作家。曾任成都理工大學學科專業建設高級顧問。
1945年開始發表第一篇作品,1952年開始科普創作。劉興詩被譽為中國科幻小說鼻祖之一。截至2013年7月,在境內外共出版232本書,獲獎144次。
其中,美術片《我的朋友小海豚》獲1982年義大利第12屆吉福尼國際兒童電影節最佳榮譽獎,義大利共和國總統銀質獎章;童話《偷夢的妖精》獲1989年海峽兩岸第一屆中華兒童文學創作獎;《講給孩子的中國大自然》系列獲得了國家級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等,列入北大人物的北大文壇中。
㈥ 經典中國兒童故事有哪些
經典兒童故事(一):狼來了
從前,有個放羊娃,每天都去山上放羊。
一天,他覺得十分無聊,就想了個捉弄大家尋開心的主意。他向著山下正在種田的農夫們大聲喊:"狼來了!狼來了!救命啊!"農夫們聽到喊聲急忙拿著鋤頭和鐮刀往山上跑,他們邊跑邊喊:"不要怕,孩子,我們來幫你打惡狼!"
農夫們氣喘吁吁地趕到山上一看,連狼的影子也沒有!放羊娃哈哈大笑:"真有意思,你們上當了!"農夫們生氣地走了。第二天,放羊娃故伎重演,善良的農夫們又沖上來幫他打狼,可還是沒有見到狼的影子。
放羊娃笑得直不起腰:"哈哈!你們又上當了!哈哈!"大夥兒對放羊娃一面再再而三地說謊十分生氣,從此再也不相信他的話了。過了幾天,狼真的來了,一下子闖進了羊群。放羊娃害怕極了,拚命地向農夫們喊:"狼來了!狼來了!快救命呀!狼真的來了!"
農夫們聽到他的喊聲,以為他又在說謊,大家都不理睬他,沒有人去幫他,結果放羊娃的許多羊都被狼咬死了。
說明說謊是一種不好的行為,它即不尊重別人,也會失去別人對自己的信任。我們應該培養誠懇待人的良好品質。
經典兒童故事(二):三個和尚
山上有座小廟,廟里有個小和尚。他每天挑水、念經、敲木魚,給觀音菩 薩案桌上的凈水瓶添水,夜裡不讓老鼠來偷東西,生活過得安穩自在。
不久,來了個長和尚。他一到廟里,就 把半缸水喝光了。小和尚叫他去挑水,長和尚心想一個人去挑水太吃虧了
,便要小和尚和他一起去抬水,但兩個人一次只能抬一隻水桶,怪麻煩的。他們都斤斤計較,而且要求水桶必須放在扁擔的中央,不可以走太快,也不可以走太慢,誰都想占誰的便宜。不過,雖然吵吵鬧鬧,但他們總算每天還是有水喝,有飯吃。
後來,又來了個胖 和尚。他也想喝水,但缸里沒水。小和尚和長和尚叫他自己去挑,胖和尚挑來一擔水,立刻獨自喝光了。
從此誰也不挑水,三個和尚就沒水喝。大家各念各的經,各敲各的木魚,觀音菩薩面前的凈水瓶也沒人添水,花草枯萎了。夜裡老鼠出來偷東西,誰也不管。結果老鼠猖獗,打翻燭台,燃起大火。三個和尚這才一起奮力救火 ,大火撲滅了,他們也覺醒了。
從此三個和尚齊心協力,水自然就更多了 。
經典兒童故事(三):小馬過河
小馬和他的媽媽住在綠草茵茵的十分美麗的小河邊。除了媽媽過河給河對岸的村子送糧 食的時候,他總是跟隨在媽媽的身邊寸步不離。 他過的很快樂,時光飛快地過去了。
有一天,媽媽把小馬叫到身邊說:"小馬,你已經長大了,可以幫媽媽做事了。今天你 把這袋糧食送到河對岸的村子裡去吧。" 小馬非常高興地答應了。
他馱著糧食飛快地來到了小河邊。可是河上沒有橋,只能自己 淌過去。可又不知道河水有多深呢?猶豫中的小馬一抬頭,看見了正在不遠處吃草的牛伯
伯。小馬趕緊跑過去問到:"牛伯伯,您知道那河裡的水深不深呀?" 牛伯伯挺起他那高大的身體笑著說:"不深,不深。才到我的小腿。"小馬高興地跑回
河邊准備淌過河去。
他剛一邁腿,忽然聽見一個聲音說:"小馬,小馬別下去,這河可深
啦。"小馬低頭一看,原來是小松鼠。小松鼠翹著她的漂亮的尾巴,睜者圓圓的眼睛,很認 真地說:
"前兩天我的一個夥伴不小心掉進了河裡,河水就把他捲走了。"小馬一聽沒主意了。 牛伯伯說河水淺,小松鼠說河水深,這可怎麼辦呀?只好回去問媽媽。
馬媽媽老遠地就看見小馬低著頭馱著糧食又回來了。心想他一定是遇到困難了,就迎過
去問小馬。小馬哭著把牛伯伯和小松鼠的話告訴了媽媽。媽媽安慰小馬說:"沒關系,咱們 一起去看看吧。"
小馬和媽媽又一次來到河邊,媽媽這回讓小馬自己去試探一下河水有多深。小馬小心地 試探著,一步一步地淌過了河。
噢,他明白了,河水既沒有牛伯伯說的那麼淺,也沒有小松 鼠說的那麼深。只有自己親自試過才知道。 小馬深情地向媽媽望了一眼,心裡說:"謝謝你了,好媽媽。" 然後他轉頭向村子跑去。
經典兒童故事(四):猴子撈月
一群猴子在森林中各自玩耍時,藍猴抬頭看到了又圓又亮的月亮,夢想擁有它,於是吹了一聲口哨把大夥召來,它們採用接竹竿的形式摘起月亮來,無奈竹竿接再長,月亮仍高高在上。黃猴看到井水中月亮的倒影時,也興奮地吹起口哨召來大夥。
藍猴搔搔腦袋再生一計,大夥又一個接一個倒掛金鉤撈起月亮來,可是月亮果然被撈進葫蘆瓢里時,它們又為誰擁有它打起架來,結果,葫蘆瓢落地,月亮「碎」成一片,真應了「水中撈月一場空」。
經典兒童故事(五):掩耳盜鈴
小偷找來一把大錘子,拚命朝鍾砸去,咣的一聲巨響,把他嚇了一大跳。小偷著慌,心想這下糟了,這鍾聲不就等於是告訴人們我正在這里偷鍾嗎?他心裡一急,身子一下子撲到了鍾上,張開雙臂想捂住鍾聲,可鍾聲又怎麼捂得住呢!鍾聲依然悠悠地傳向遠方。
他越聽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雙手,使勁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鍾聲變小了,聽不見了!」小偷高興起來,「妙極了!把耳朵捂住不就聽不進鍾聲了嗎!」他立刻找來兩個布團,把耳朵塞住,心想,這下誰也聽不見鍾聲了。於是就放手砸起鍾來,一下一下,鍾聲響亮地傳到很遠的地方。人們聽到鍾聲蜂擁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㈦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有名的兒童
中國歷史上有很多流傳千古的有名兒童,他們大多天賦異稟,迥越倫萃,「識洞於未萌,智表於先見,心計足以成務,口辨足以解紛」(《冊府元龜·總錄部·幼敏》),小小年紀就表現出不亞於成年人的機智成熟,堪稱少年天才。除了我們所熟知的四歲能讓梨的孔融、五六歲會稱象的曹沖、六歲通音律的蔡文姬、七八歲破瓮救友的司馬光、有詠絮之才的謝道韞、七歲詠鵝的駱賓王等,以下這幾位也可列入有名兒童之中:
3.才驚韓愈的李賀
唐代詩人李賀,字長吉,有鬼才、詩鬼之稱,與李白、李商隱並稱唐代「三李」,留有名篇《雁門太守行》、《李憑箜篌引》等。《新唐書》記載,公元796年李賀七歲時便名動京城,文學家韓愈、皇甫湜造訪家中一探究竟,李賀援筆輒就寫成一篇《高軒過》,韓愈和皇甫湜二人大吃一驚,沒想到如此有文采,自此李賀名揚京洛。李賀15歲便與李益齊名,譽滿京華。公元813年李賀因病英年早逝,時年27歲。
㈧ 有看過陳衛平的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書么
有的,《說給兒童的中國歷史》是一套適合10歲以下孩子閱讀的歷史書,選出了自盤古開天闢地到清朝末年,影響中國歷史的傑出人物,包括文學家、藝術家、冒險家、發明家、教育家……用說故事的方式講述這些歷史人物的精彩事跡,為孩子構建一個完整清晰的中國歷史輪廓。書中配套的有聲故事運用聲音的力量,在孩子熟悉文字元號之前,讓歷史提前走進他們的生活。
作者陳衛平曾經編寫了《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寫給兒童的世界歷史》,出版後獲得巨大的反響,意料之外的是,有更多的家長提出了他們的心聲與期望,希望孩子在更小的時候就能開始接觸歷史。
因此,作者策劃了《說給兒童的中國歷史》這一全新作品,重點考慮了怎樣將歷史人物和事件通過最有效、最能吸引孩子的方式傳達給他們。在孩子讀歷史、聽歷史的過程中,營造出「身臨其境」的氛圍和「模擬體驗」的感受,同時激發孩子對歷史的多元化思考。
(8)中國歷史兒童擴展閱讀
陳衛平 台灣政治大學哲學系畢業,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作品有《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寫給兒童的世界歷史》《寫給兒童的中國地理》《寫給兒童的人文小網路》《誰需要國王呢?》等。
陳衛平此前憑借《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14冊)在大陸童書界佔有重要一席,這本書不僅榮獲第10屆文津圖書獎,還多年雄踞當當童書暢銷榜首位,至今銷量近千萬冊。
而《說給兒童的中國歷史》是他專門為10歲以下兒童創作的歷史作品,與《說給兒童的世界歷史》《說給兒童的偉人故事》一起,算得上是其所在的台灣小魯文化的壓箱底之寶,在台灣已經暢銷近30年。
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說給兒童的中國歷史》,陳衛平說,這是一部用文字和聲音共同表達的給孩子的歷史。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說給兒童的中國歷史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作家網-陳衛平:歷史應成為真正的生命學問
㈨ 中國古代對兒童的稱呼是什麼
總角:幼年的兒童,頭發上綰成小髻髻。《禮記·內則》「拂髻,總角。」鄭玄注版:「總角,收發結權之。」後來就稱兒童的幼年時代為「總角」。陶潛《榮木》詩序:「總角聞道,白者無成。」這里的「白首」代稱老年。
垂髫:也指兒童幼年。古時兒童未成年時,不戴帽子,頭發下垂,所以「垂髫」代稱兒童的幼年。陶潛《桃花源記》:「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這里的「黃發」也代稱老年。豆蔻:是指女孩的年齡段(十三四歲),文學作品中的豆蔻:詩文中常用以比喻少女。為十三四歲的少女,一如豆蔻的含苞待放,這個比喻十分確切生動。
及笄:古時稱女子年在十五為「及笄」,也稱「笄年」。笄是簪子,及笄,就是到了可以插簪子的年齡了,《儀禮·土昏禮》:「女子許嫁,笄而醴之,稱字。」《禮記·內則》:「女子許嫁,……十有五年而笄。」則又指出嫁的年齡。《聊齋志異·胭脂》:「東昌卞氏,業牛醫者,有女,小字胭脂,……以故及笄未字。」
弱冠:古代男子20歲行冠禮。所以主以「弱冠」代稱20歲,弱是年少,冠是戴成年人的帽子,還要舉行大禮。左思《詠友》詩:「弱冠弄柔翰,舊犖觀群書。」
㈩ 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和中國上下五千年是不是內容差不多
讓我深切地感受到蘇赫姆林斯基說地一句話非常正確「讓學生變聰明的辦法,不版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權而是閱讀、閱讀、在閱讀。」讀了《上下五千年》讓我感受到中國從古至今的興衰坎坷。這本書不僅局限於歷史,而是廣泛涉及到哲學、軍事、藝術、甚至是教育等領域。讓每個時代、朝代、國家的故事都呈現在我們面前。讀了《上下五千年》我對這本書的評價是:它的特點就是選取的全是在一個朝代或是一個時代中,具有劃時代意義或是特別典型的事件或有紀念意義的事情來描寫。因此,在輕松的閱讀中,縱覽了中華山下五千年的歷史故事。這本書的另一個特點是,作者不是以正史的觀點來敘述,而是加入了一些老百姓的觀點與見解。讓讀者從不同方位、角度來思考與了解,這一特點打破了傳統的史書。讀了《上下五千年》即讓我了解了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又讓我學會了許多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