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兩次歷史性飛躍實現了那三個偉大轉變
中國來共產黨在領導源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長期實踐中,實現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兩次歷史性飛躍,產生了兩大理論成果。第一次飛躍的理論成果是毛澤東思想,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於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第二次飛躍的理論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
㈡ 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兩次歷史性飛躍是什麼
一、黨的十三大報告指出,「兩次歷史性飛躍」的主要內容和實踐成果是:
1、第一次飛躍,發生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人經過反復探索,在總結成功和失敗經驗的基礎上,找到了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把革命引向勝利。
2、第二次飛躍,發生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中國共產黨人在總結建國三十多年來正反兩方面經驗的基礎上,在研究國際經驗和世界形勢的基礎上,開始找到一條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道路,開辟了社會主義建設的新階段。
二、黨的十五大報告進一步明確了「兩次歷史性飛躍」的理論成果:
1、第一次飛躍的理論成果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於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它的主要創立者是毛澤東,我們黨把它稱為毛澤東思想。
2、第二次飛躍的理論成果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它的主要創立者是鄧小平,我們黨把它稱為鄧小平理論。這兩大理論成果都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
(2)中國兩大歷史飛躍擴展閱讀: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兩次飛躍,都著重回答了「什麼是馬克思主義、如何對待馬克思主義」這一根本問題。
但是第二次飛躍則在更進一步搞清「什麼是馬克思主義、如何對待馬克思主義」問題之前,先著重回答和解決了「什麼是毛澤東思想、如何對待毛澤東思想」的問題,並把這視為在當時歷史條件下對前一根本問題的具體回答和第二次飛躍的邏輯起點。
突出反對教條主義,反對本本主義,正確認識和對待馬克思主義,是毛澤東思想的一大特色。毛澤東思想的形成過程,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
也是同黨內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把共產國際決議和蘇聯經驗神聖化的錯誤傾向進行不懈斗爭、並深刻總結相關歷史經驗的過程。
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重新提出和回答「什麼是馬克思主義、如何對待馬克思主義」問題時,首先提出和回答的是「什麼是毛澤東思想、如何對待毛澤東思想」的問題。
為此,1981年中共中央通過了《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對什麼是毛澤東思想以及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作出了科學評價,成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二次飛躍的歷史和邏輯起點。
㈢ 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兩次歷史性飛躍形成的兩大理論成果
選A。
中國共產黨在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過程中產生了兩次歷回史性飛躍,形成答了兩大理論成果。(1)毛澤東思想是馬列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所產生的理論成果,是關於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我們黨的富貴精神財富。(2)馬列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第二次歷史性飛躍的理論成果,就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鄧小平理論。鄧小平理論是指導中國人民在改革開放中勝利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正確理論,是我們黨和人民極為珍貴的精神財富。在當代中國,只有鄧小平理論能夠解決社會主義的前途和命運問題。
㈣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兩大飛躍
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的偉大理論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第二次歷史性飛躍的偉大理論成果
黨的十三大報告指出:「馬克思主義與我國實踐的結合,經歷了六十多年。在這個過程中,有兩次歷史性飛躍。第一次飛躍,發生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人經過反復探索,在總結成功和失敗經驗的基礎上,找到了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把革命引向勝利。第二次飛躍,發生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中國共產黨人在總結建國三十多年來正反兩方面經驗的基礎上,在研究國際經驗和世界形勢的基礎上,開始找到一條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道路,開辟了社會主義建設的新階段。」這里明確了「兩次歷史性飛躍」的主要內容和實踐成果。
黨的十四大報告充分肯定了「兩次歷史性飛躍」,並對第二次歷史性飛躍的理論成果——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從9個方面作了深刻闡述,明確指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與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徵相結合的產物,是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全黨全國人民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最可珍貴的精神財富。
黨的十五大報告進一步明確了「兩次歷史性飛躍」的理論成果:「第一次飛躍的理論成果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於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它的主要創立者是毛澤東,我們黨把它稱為毛澤東思想。第二次飛躍的理論成果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它的主要創立者是鄧小平,我們黨把它稱為鄧小平理論。這兩大理論成果都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
隨著實踐創新和理論創新的推進,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堅持改革開放、與時俱進,創立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黨的十六大報告深刻闡述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出它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繼承和發展,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進入新世紀,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順應國內外形勢變化,發揚求真務實、開拓進取精神,提出了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黨的十七大報告對科學發展觀作了深刻闡述。
黨的十七大的一個重大貢獻,是創造性地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個理論體系,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這個理論體系,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凝結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不懈探索實踐的智慧和心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最可寶貴的政治和精神財富,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
總之,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的偉大理論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第二次歷史性飛躍的偉大理論成果。第二次歷史性飛躍還在進行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也在發展中。
㈤ 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兩次歷史性飛躍是什麼不是理論成果
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產生了兩次歷史性飛躍,結出了兩大理論碩果。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發生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其理論成果是毛澤東思想;第二次歷史性飛躍發生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其理論成果是鄧小平理論。
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史看,如何對待馬克思主義的態度問題,始終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首要問題。科學對待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邏輯起點,正確認識中國國情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踐基礎。
(5)中國兩大歷史飛躍擴展閱讀:
馬克思主義同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踐相結合,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史的一個邏輯主線。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最重要的理論品質,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邏輯。
中國共產黨人九十多年的歷史,生動展示了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體現了中國共產黨與時俱進探索規律的科學態度,揭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和歷史邏輯。
西方馬克思主義認為,馬克思主義逐漸不適應歷史運動,並對非馬克思主義獲得的成就加以排斥,因而經常處在不理解工人階級和其他階級的變化發展的經驗的危險之中。為了防止和克服這種危險,西方馬克思主義斷然反對教條主義,主張由每一代來重新發現、重新創造馬克思主義。
在「重新發現」和「重新創造」馬克思主義的過程中,西方馬克思主義的不同趨向和流派,都強調馬克思主義的某個方面,而指責、否定其另一個方面;都把馬克思和恩格斯、列寧對立起來,並按照自己的需要批評恩格斯和列寧闡述的某些原理。
㈥ 中國的兩次飛躍是什麼
中國共產黨在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過程中,實現了兩次歷史性飛躍。
1、第一次飛躍發生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經過反復探索,在總結成功和失敗經驗的基礎上,找到了中國自己的革命道路,創立了毛澤東思想,指導革命取得了歷史性的勝利,在我國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
2、第二次飛躍發生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以鄧小平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總結建國以來正反兩方面經驗的基礎上,在改革開放的嶄新實踐中,開始找到了中國自己的建設道路,創立了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指引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斷勝利前進。
(6)中國兩大歷史飛躍擴展閱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中國共產黨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中創立和發展起來的。
鄧小平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開拓和奠基之作,「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承上啟下的中間環節,是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科學發展觀是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總結我國發展實踐,借鑒國外發展經驗,適應新的發展要求提出來的。
本理論是從我國社會主義經驗,借鑒部分外國資本主義經驗結合而成的新時代符合我國國情發展的體系理論。
社會主義是一個很長的歷史階段,在今後社會主義歷史階段中所形成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也都屬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范疇。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與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載體,是在與時俱進的實踐中破解難題、創立發展的。在新的歷史形勢下,我們要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篇大文章寫得更加壯闊、更加優美,就一定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繼續發揚與時俱進的精神,逢山開路、遇河架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實踐基礎上,始終不渝堅持與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的歷史背景下開創和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都充分融入了和平與發展的時代潮流,充分體現了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深化了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但是,認識都是歷史的、具體的,需要隨著客觀過程的推移和實踐的深化而繼續發展。因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的理論和實踐。
改革開放是新時期最鮮明的特徵。特別是隨著經濟全球化進一步深化,各國利益相互交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國各民族只有以人類文明成果為資源寶庫,廣采博納,以我為主,為我所用,才能不斷發展壯大。
中國共產黨在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探索進程中,以科學態度對待外來文化,包括有分析地借鑒吸收當代思想理論成果,不斷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前進。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也離不開中國。改革開放不僅讓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國,也讓中國更快地走向世界。
參考資料: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網路
㈦ 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踐相結合的兩次歷史性飛躍,產生的兩大理論成果是什麼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復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制體系。
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兩次歷史性飛躍,形成了兩大理論成果。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的理論成果是毛澤東思想。第二次歷史性飛躍的理論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
㈧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兩次歷史性飛躍、兩大理論成果是什麼
第一次偉大革命是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領導全黨全國專人民完成的屬。在這一過程中,中國共產黨人經過反復探索,找到了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
第二次偉大革命是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領導全黨和全國人民進行的。在這一過程中,中國共產黨人開始找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建設實踐相結合的第二次歷史性飛躍。
(8)中國兩大歷史飛躍擴展閱讀: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一言以蔽之,就是將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以及建設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從而得出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道路。
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一開始,是一個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思想的黨。然而,找到馬克思列寧主義這個嶄新的思想武器,並不意味著就能夠自然而然解決中國革命所面臨的問題。
還必須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實現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中國共產黨人對這個問題的認識,經歷一個過程。
㈨ 如何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化兩大歷史性飛躍的時代背景差異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至今已經實現的兩次歷史性飛躍,各有不同的鮮明特色:第一次飛回躍形成了一個答單一的理論形態即毛澤東思想,而第二次則形成一個由多個具體理論形態共同組成、有共同主題的理論體系;兩次飛躍產生的理論成果的基本內容不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切入點、結合點、關聯點、接觸點、交叉點不同,因而關聯詞也不同
雖然兩次飛躍都著重回答了「什麼是馬克思主義、如何對待馬克思主義」這一根本問題,但第二次飛躍則在更進一步搞清這一根本問題之前,先著重回答和解決了「什麼是毛澤東思想、如何對待毛澤東思想」的問題,並把這視為在當時歷史條件下對前一根本問題的具體回答和第二次飛躍的邏輯起點;第一次飛躍側重馬克思主義的民族化、本土化,第二次飛躍則將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三者並提;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分別中國化的情況有所不同。
㈩ 中國三大飛躍說明什麼
中國三大來飛躍說明了中國共產自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而今邁步從頭越,我們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強調:「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
(10)中國兩大歷史飛躍擴展閱讀
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政治保證。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華民族復興偉業就不可能實現。
三次偉大飛躍昭示我們,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本質特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只有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才能在更高水平上實現全黨全社會思想上的統一、政治上的團結、行動上的一致,才能進一步增強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才能真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