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歷史版圖排行榜
元朝的面積:抄960萬+1207.82萬-45.08萬=2122.74萬平方公里襲
唐(唐高宗時期)的面積:470.57萬+809.47萬-28.85萬=1251.19萬平方公里(唐(唐玄宗時期)的面積:1251.19萬+184.13萬-545.73萬=889.59萬平方公里 )
明朝的面積:960萬+449.19萬-175.81萬=1233.38萬平方公里
清朝的面積:960萬+324.65萬=1284.65萬平方公里
西漢的面積為:354.69萬+311.68萬=666.37萬平方公里
東漢的面積為:666.37萬+33.53萬-45.28萬=654.62萬平方公里
西晉的面積為:654.62萬-39.12萬=615.5萬平方公里
北宋的面積:889.59萬-606.03萬=283.56萬平方公里
秦朝的面積為:960萬-608.61萬+3.30萬平方公里=354.69萬平方公里。
吐蕃:453.88萬平方公里
遼:448.54萬平方公里
㈡ 看版圖學中國歷史有幾張透明插頁
答案C秦時,中國版圖擴張至南方,至此確立了大中國後來的版圖,其後回的朝代所差的只是答北方,南方基本不變,秦始皇統一了中國,統一了文字,統一度量衡,這一事件為中華民族的傳承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秦始皇時期,制定了統一的中央集權制,使權力得到統一,國家不再處於分裂。至漢代,漢武帝採納一代大儒董仲舒建議,獨尊儒術,確立了儒家的統治思想,更加強了中央集權的思想統一,至此,形成統一的中華民族。
㈢ 現在中國的版圖在歷史上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
中國,是屹立在亞歐大陸的東方大國。自從秦朝以來,中國的國力就長期位居世界前列,其疆域面積也是世界最廣的國家之一。在清朝鼎盛時期,中國的疆域面積達到了1300多萬平方公里。後來在近代不斷喪失領土,到今天中國依然有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位居世界第三或者第四。那麼,中國的疆域是如何形成的呢?小編進行了一個簡單的介紹。
一,漢地的統一和鞏固
漢地這個詞,是清朝時期稱呼漢族的聚居區,也就是當時的漢地十八省。今天我們將這一個地區稱為“內地”、“華夏”,其面積大約為400萬平方公里。漢地是中國的核心區域,是古代東亞大陸最集中的農業生產區,因而能夠集中大量的人口。不過在先前時期,漢地地區並沒有得到統一。夏朝就活動在河南、山西一帶;商朝的范圍基本位於黃河中下游;而周朝的土地也基本位於黃河流域。
清朝鼎盛時期,中國擁有領土面積1300多萬平方公里。這個數字維持了100年,到了後期還剩下1100萬平方公里。在清朝末期,清朝成為了中國近代化的最大阻礙,因此推翻清朝勢在必行。然而日本等國卻開始重新拿起“華夷之辨”來大肆宣傳,試圖瓦解中國。孫中山等革命人士初期也受到日本的影響,提出了“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後來,孫中山也意識到這個口號的局限性,因此又提出了“五族共和”。從辛亥革命到北洋軍閥建立,五族共和成為了當時的主流思想。1912年,清帝退位,宣布“仍合滿、漢、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使得中華民國得以合法擁有清朝土地遺產,同時也粉碎了西方企圖分解中國的陰謀。
㈣ 如何利用地圖學好中國歷史
歷史無非時間抄、地點、人物、事件四個方面。用畫圖的方式,對地點和事件有一定的概括,可以讓你形象地理解記憶,然而同一地點在同一歷史時期的大事件中發生的事情可能很多,這就比較難在一張圖上畫清楚了。同時,歷史就是故事,是沿時間發展的。
學習歷史首先是要打好基礎,了解單個的歷史事件。建議你可以根據歷史事件的特點,結合歷史書上的文字,對戰役之類地點不斷轉移的事件,通過地圖或示意圖來理解;無法畫地圖的,還是以時間為主線,列一下事件發生的脈絡比較容易記憶。兩者結合,應該能起到不錯的效果。
另外,我過去的歷史老師教過我們用背誦章節的標題來幫助理清歷史事件的脈絡,也很有幫助。因為書上的標題是對事件的最好濃縮,又是按事件本身的發生順序來編排的。在你理解了一小塊一小塊的事件後,做一下這種串聯工作,會讓你的學習變得系統化、有條理。這是復習時的技巧哦!
㈤ 關於中國歷史版圖
朝鮮半島尤其自己獨立的發展歷程,雖然受中國古代的影響非常深刻,但在其半島上自古以來就有自己的國家。中國在漢代時曾經在半島北部設立了四郡(樂浪郡,朝鮮江陵的臨屯郡,朝鮮安邊的玄菟郡,朝鮮漢城的真番郡),統治其達四百年;魏晉南北朝時期喪失了對半島的管轄;隋唐時期朝鮮半島的國家開始發展起來,最後新羅統一了朝鮮半島,又和中央王朝恢復了朝貢關系;五代十國和遼宋夏金元時期由於戰爭頻繁,只有貿易來往;元,明清時期朝鮮半島的高麗及朝鮮王朝都和中央王朝有朝貢關系,即通常說的藩屬關系;自1894年中日甲午海戰以後,朝鮮真正實現獨立,中國的政治影響退出了。
縱觀朝鮮與中國的關系主要是宗藩關系,中國直接統治的不過是一部分地區,而且時間不是很長,這種關系和越南,琉球,緬甸等國家一樣!所以現在人家更是獨立的國家。
西伯利亞只是在元朝時的統治范圍。蒙古帝國的建立,第一次在理論上完全佔有了整個西伯利亞。西伯利亞首次成為一個國家的內地。而且活動范圍也大了。當時派漢人郭守敬制訂歷法時的北海觀測點,就在西伯利亞深處。元朝的嶺北行省和遼陽行省的北部,理論上已到了白海(北冰洋)邊。蒙古帝國瓦解後,其各個汗國和其他游牧民族國家存在於西伯利亞。在西方有西西伯利亞汗國、喀山汗國等;中亞有帖木爾汗國;東方有瓦喇等。它們有的仍在侵略和威脅其他民族,有的在自相殘殺,有的只求自保。中國明朝時,在黑龍江入海口處的永寧寺立有石碑,見證了這是中國領土,估計其東北部領土已深入東北亞的楚科奇半島附近。但隨後後金的興起徹底結束了漢民族對西伯利亞地區的統治歷史。十七世紀,俄國從西方擴張,並吞了眾多小國,擴張到西伯利亞東部;女真族征服了蒙古本部,擁有了西伯利亞南部,建立了清朝。俄國和清朝這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國家在西伯利亞沖突了。通過戰爭和《尼布楚條約》,劃分了西伯利亞的勢力范圍。俄國一直向東擴張到西伯利亞最東端,甚至擁有了阿拉斯加,後因「消化」不了而賣給美國。之後,雖然日本想爭奪西伯利亞,但西伯利亞一直穩穩地掌握在俄國手中。在蘇德戰爭中,西伯利亞應該是蘇俄心理上的支柱和事實上的大後方。
所以西伯利亞古代有一段時間屬於中國領土,最後由於多種原因,成了俄國的領土。 總結起來,現在的朝鮮半島和西伯利亞都分別屬於朝鮮,韓國及俄羅斯的領土。 不知我的回答是否合適啊
㈥ 想把歷史學的特別好,看哪本歷史地圖冊比較好,(世界史和中國史)
你好!
想把歷史學好,看歷史地圖作用不大!從本質上說,學歷史是讓人記住過去,展望未來,吸取教訓,所謂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從考試的角度說,要記住知識點!你看圖只是對地理有幫助!
我的回答你還滿意嗎~~
㈦ 中國歷史上最大的版圖是多少
如果你當元復朝也是中國的制話,那就是元朝版圖最大,官方數據在2000萬平方公里左右,但也有學者經考證後提出元朝極盛時期控制的版圖面積超過3000萬平方公里。
但個人並不把元朝當成中國歷史上的朝代,因為當時統治中國的蒙古人,漢化程度很低,上層社會懂漢語的鳳毛菱角,說的都是蒙古語,整一個外國家族在統治中原,而且元朝實行種族歧視,漢人和南人地位很低,在蒙古征戰的過程中,殺掉和餓死的中國人數以億計,我把元朝看成是中國的第一次亡國,文化斷層。而如今,外蒙古也獨立了,成吉思汗的墓地也在其國境內。
而漢朝疆域有多種不同說話,最大的據說有2560萬,這些都無從考證了。至於唐朝最大疆域也有1600多萬,但在清朝以前所說的版圖、疆域之類的只相當於勢力范圍,年年都變,沒有固定界限。
近代版圖還是清朝奠定的,通過中俄《尼布楚條約》明確劃分了中俄兩國東西邊界,從法律上確立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屬於中國領土,清政府同意把貝加爾湖以東的尼布楚之地劃歸俄國,版圖面積約1300萬。
㈧ 中國歷史,版圖最大的是那個朝代
在中國歷史上,版圖最大的要數元朝,因為在元朝忽必烈那個時期中國的版圖可以延伸到西亞。甚至到波斯國,所以說呢,中國的版圖最大的就是元朝。其實這個時代是令中國人最驕傲的時代,現在是永遠不會有了。
㈨ 如何運用歷史地圖學好歷史
歷史地圖是幫助同學們學好歷史知識的重要輔助材料。那麼,我們怎樣才能充分利用歷史地圖來學好歷史知識呢?
下面以《太平天國形勢示意圖》(見《中國近代現代史》上冊第22頁)為例,給大家講一下學習歷史地圖的一些方法。
一、看圖例。在圖的右下角出現的火把、箭頭、橢圓等即為圖例內容。弄清圖例是學好地圖的前提條件。只有弄清了圖例,才能有針對性地去看圖、識圖、析圖。如上圖,只有找出了太平軍從金田到南京的進軍路線,才能清楚太平軍進軍南京時主要經過了哪些地區,才能對太平軍北上經過的千難萬險有一個較為直觀的了解;另外,通過找出圖上出現的幾條不同的路線,你才會清晰地看到定都南京後,太平軍又開展了北伐、西征等重大軍事行動,從而對太平天國形成軍事上的全盛局面有了一個更加直觀的認識;通過圖上顯示的兩種不同的活動地區,你就會直接感受到農民起義者從拜上帝教直接活動的狹小范圍,發展到鼎盛時期控制長江中下游的大部分地區,發展形勢迅猛由此可見一斑。
二、聯教材。我們看歷史地圖是帶有一定的目的的,即讀圖是為了輔助對教材正文內容的學習,所以聯系教材是讀圖中很關鍵的一步。只有聯系教材內容,我們在讀圖時,才能知道圖上的哪些地點、線路是需要掌握的重點,也就是需要側重記憶的內容。如上圖中出現的金田、永安、安慶、湖口、天京、揚州,是教材中的重點內容,所以也應該成為我們學習地圖時關注的重點內容,它們的位置,我們一定要搞清、記准。
三、挖隱性。隱性知識,即隱藏在圖中,而沒有在教材中直接表述出來的內容。通過讀上圖可知:太平軍西征的起點是天京,最西到達長沙;太平軍北伐的起點不是天京,而是揚州,最北到達過天津附近,最終失敗地點是馮官屯;在1855年太平天國運動興起之時,黃河曾有過一次改道,由原來的在黃海入海變為在渤海入海。
四、析緣由。有人問,為什麼在1862年清政府「借師助剿」,英法侵略軍會幫助清政府而進攻太平天國呢?回答這個問題,如能結合以上地圖及教材內容即可得到一個滿意的答案。我們知道,經過第二次鴉片戰爭,清政府又被迫開放了11個通商口岸,英法的侵略權益進一步擴大了;從圖上可知其中的漢口、九江、南京、鎮江四地則處於太平天國主要活動地區;而太平天國的外交政策是主張同外國自由通商,交流文化,平等往來,但不準外國干涉中國內政。綜合以上三點內容可知:在太平天國控制的地區,英法侵略者是得不到不平等條約規定的侵略權益的,所以,為了保護已有的和為了獲得更多的侵略權益,英法對太平天國的作戰是不可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