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兒童預防接種歷史

中國兒童預防接種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25 07:32:17

1. 2015年全國兒童預防接種宣傳日是哪一天幾月幾日 主題是什麼

全國兒童預防接種宣傳日規定是每年4月25日 今年的主題是什麼「預防接種——孩子的權利回,社會的責任答」。

根據宣傳主題,國家衛生計生委疾控局和中國疾控中心共同設計製作了3種宣傳海報。宣傳海報生動形象地展示出,若社會中人人都能為預防接種的偉大事業伸出有力的雙手,群體免疫這一堅強的隱形護罩定能撐起人類健康防病的夢想綠洲,我們的孩子才能在綠洲上健康成長,在藍天下插上夢想的翅膀。

2. 我國疫苗的發展歷史,研究現狀及發展前景

疫苗的歷史

疫苗的歷史

我們是怎樣談論人的?會不會像天文學家看到的那樣只是一點塵埃,無依無靠地在一顆不重要的行星上蠕動?或像化學家所說的是巧妙地擺弄在一起的一堆化學品?或者像在哈姆雷特眼裡看到的那樣,人在理智上是高貴的,在才能上是無限的?或者兼有以上的一切?——羅素《西方的智慧》

自從人類誕生以來,回顧人類走過的歷程,人類總會在不經意間遭受著這樣或那樣的疾病。但是,盡管人類備受各種疾病的煎熬,卻並沒有屈服和退縮,而是在陣陣的疼痛中一次又一次地踏上悲壯的征程。正因為如此,人類才得以生存、延續和發達!

疾病是與生命同在的,但傳染病卻最為直接地、不由分說地威脅著任何人。當傳染病到來,而人類發現自己無知的時候,當人類無法控制疾病蔓延的時候,恐懼就產生了。人類將疾病視為了神靈和鬼魂的力量,視為宿命的安排。疾病的發生也被認為是神要懲罰有罪的人,所以才會降臨。無論是部落還是文明誕生的時代,統治者、政客和巫師利用人們對於疾病的恐懼不斷加強他們的統治。隨著公元400年希臘羅馬文明的沒落和黑暗時代的開始,傳染病、寄生蟲等災難開始威脅著歐洲大陸,人類開始認識到瘟疫流行的根源是人類自身而不是鬼神所致。

18世紀早期,中國人以接種「天花」患者的膿液預防疾病的方法傳入了歐洲。與此同時,英國鄉村醫生琴納也發現接觸牛痘病牛的擠牛奶女工不會患「天花」,於是他改進了接種方法並取得了人體試驗的成功。由此開始,疫苗學與免疫學誕生。

疫苗學是一門復雜的多學科交叉科學,既依賴於理論研究又依賴於經驗。其宗旨不僅在於研究基礎理論,還需要研究如何獲取有實際應用價值的成果。縱觀疫苗學的發展史,它的發展過程大體上分為發展階段、經驗階段和現代階段。其中,現代階段是疫苗的多產時期,研發出許多新的疫苗和新技術,並沿用至今。

奮發時期

19世紀初,牛痘接種成為全球性的防疫工作,特別是在歐洲及北美洲,期間沒有新的疫苗出現。最後25年是奮發圖強的時期,此時具有意義的疫苗學出現。此後,延續四十年後進入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在這段時期,研究的目標主要集中於細菌、醫學應用及有關抗體的實驗免疫學,代表人物有巴斯德、柯霍、馮貝林及愛立克。

巴斯德發現在實驗室培養的條件下,導致禽類發生瘟疫的細菌毒力減弱了,並且由此可以誘導出耐受性和毒性更強的細菌。進一步的研究使得他研製出有效地抵抗炭疽熱、霍亂和狂犬病毒的疫苗。作為獲得諾貝爾獎的第一位醫學家,馮貝林利用白喉及破傷風的可溶性毒素,將其去毒後進行免疫接種,建立了被動免疫治療法,這個方法在抗傳染性疾病治療方法的發展里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然而,該時期影響最深遠的卻是愛立克的發現。

愛立克發現了染料以及其他化學成分和細胞結構間存在特異的親和性。基於此原理,他研製出了世界上首個人工合成的化學葯物,即606復合物,該葯物可用於治療梅毒。同時,愛立克發展出特殊量化抗體的方法,使得馮貝林的被動免疫真正可以實用。他認為細胞側鏈與化學物質以及與其他蛋白質存在特殊的互補性(此後被稱為特殊受體——配體結合作用),他的觀點使得我們對免疫專一性、細胞化學和葯物特殊治療方法有了更深的了解。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人類發現了體液免疫現象。活的或者滅活疫苗的效價(在血清反應中,抗原抗體結合出現明顯可見反應的最大的抗體或抗原制劑的稀釋度稱為效價。)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除了上面提到的疫苗,傷寒熱、志賀氏細菌性痢疾、結核、白喉、破傷風和百日咳疫苗被成功制備。

20世紀30年代到50年代期間,橫跨了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個巨大變遷的時代,成為了疫苗發展到多產時期的過渡期。此時期的一個大突破為古得派斯德於1931年證明病毒可在受精的雞胚胎里生長,由此泰勒製造出安全且有效的抗黃熱病的雞組織疫苗17D,並且疫苗在熱帶國家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在此期間,許多疫苗的研究都是出於軍事目的。美國華特瑞陸軍研究院的希爾曼等研究人員在雞胚的卵黃中培育出了斑疹傷寒疫苗。這項成果投入使用後,生產出大量的疫苗,挽救了許多二戰期間的傷病員,使他們獲得了重生。此外,他們還研製出流行性感冒疫苗,通過持續流動離心對疫苗進行純化,開創了純化病毒疫苗的先河。

在流行性感冒期間,希爾曼還發現了腺病毒。他通過同事,從一個死亡的新兵身上獲得了一段新鮮的氣管樣本,將氣管的內皮組織進行體外培養後,獲得了氣管纖毛上皮細胞。並通過對某些地區患者的咽試子培養,從中分離出了三株新的病毒即腺病毒,腺病毒疫苗在1956年一個大型臨床試驗中被證明有效性達98%。滅活的腺病毒疫苗於1958年取得上市許可證,被用於給小兒接種。恩德斯於1946年發現脊髓灰質炎病毒可在胚胎組織細胞中繁殖,開啟了在細胞中培養病毒的大道。

多產時期

20世紀50年代以後,進入了疫苗發展的現代時期,這個時期是疫苗的多產時期,但是1985年後,新疫苗的開發與取得許可證的案例急速減少,少數疫苗直到1980~1990年才得到許可證。

這個時期的疫苗分為,全細菌疫苗、半細菌疫苗、病毒重組亞單位疫苗、體外培養的活病毒疫苗以及滅活病毒疫苗。細菌疫苗主要集中於次單元莢膜多糖制劑,然而減毒的全細菌疫苗也有極大的進展。

最早在1946年就出現了肺炎雙球菌的全細胞疫苗,並獲得了生產許可證。可是,隨後不久,因為磺胺類及其他抗生素而使它的應用中斷了。盡管抗生素在減少細菌感染中取得了顯著效果,但是葯物並沒有完全阻止病人的死亡。於是,在澳大利亞奧斯催恩博士的堅持下,肺炎球菌疫苗的研究重新上馬。14價和23價的肺炎球菌疫苗分別在1977年和1984年獲得生產許可證。

多糖疫苗特別是嗜血B型桿菌疫苗在小兒的體內不會產生免疫性。然而,動物試驗表明多糖及蛋白質結合會激發T細胞,使得剛出生的小動物可以產生免疫性,於是打開了希爾曼等研究人員以及許多生物制劑公司發展出高度有效結合疫苗的大門,幾種非常有效地結合性嗜血桿菌疫苗獲得許可證,並且這項技術被用於改進腦膜炎球菌及肺炎球菌疫苗的免疫力。

病毒性疫苗在此期間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抗脊髓灰質炎疫苗被開發製造出來。滅活的流行性脊髓灰質炎疫苗的突破,來自恩德斯發現脊髓灰質炎病毒可在非神經組織細胞培養中繁殖的研究。至今活疫苗仍然保留微量的神經毒性,但極少引起疫苗接種者或與它接觸的人患上脊髓灰質炎。盡管如此,活性脊髓灰質炎疫苗仍然是預防脊髓灰質炎及根除全球性脊髓灰質炎病毒的典範。

但是,在病毒性疫苗發展的過程中,小兒活病毒疫苗的研究與發展面臨了許多障礙,其中的障礙主要為如何發展製造出大量不同代數並且具有商業品質的合格疫苗。盡管雞卵黃被作為生產麻疹疫苗的細胞原始培養液,但是雞卵黃中常見的鳥類白血病病毒污染曾一度困擾著研究人員。直至後來,抗白血病的雞培育成功,才從根本上解決了這一問題。

此外,原始的麻疹病毒疫苗對兒童有特別強的毒性,需要和麻疹抗體同時給葯,才能解決這個難題。科學家通過減毒處理迅速地研製出麻疹和風疹疫苗。聯合疫苗在各方面都表現出很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聯合應用兩價和三價的麻疹、腮腺炎和風疹疫苗的技術很快就問世了。三聯疫苗一直應用到今天,成為了兒童免疫接種的主要產品。水痘疫苗、甲型肝炎病毒疫苗和乙型肝炎病毒疫苗的研製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

世界上第一個獲得許可證的抗癌症疫苗也在這個期間產生。馬瑞克氏病是一種發生在雞神經及內臟中的淋巴瘤。伯麥斯特與其同事培育的火雞皰疹病毒顯示可對抗馬瑞克皰疹病毒,而不會引起雞生病,希爾曼實驗室於1971年發展出馬瑞克疫苗並獲得許可證,而且在1975年發展出純化乾燥的病毒疫苗,經過長時間及復雜的研究證明它對雞能產生保護性效價並且十分安全,人類吃免疫過的雞也不受影響,因此疫苗獲得了美國農業部頒發的證書。

未來日子

當代的疫苗學,尤其是病毒疫苗非常復雜,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於病毒的亞單位。除了萊姆疫苗和乙型肝炎疫苗以外,其他的重組疫苗還沒有經過注冊。所有現存的和滅活的病毒及細菌性疫苗仍然需要繼續探索研究。

社會的發展使得很多新的傳染病出現,未來渴望新的疫苗可以預防如結核病,瘧疾,丙型肝炎及艾滋病等20多種疾病。從1985年以來,新疫苗的發展一直都是結果貧瘠,但又好像帶來了希望,總體成功的不多,疫苗真正的發展需要很多理論的成熟。

科學家對細胞調控和體液影響因子機制在免疫反應中重要性的認識,開啟了疫苗研究的全新時代,這個時代比過去任何事物都更加值得我們憧憬。新疫苗的研製依賴於適當的抗原和抗原決定簇的鑒定。更重要的是,疫苗的研製必須依賴於機體通過什麼將抗原呈遞於免疫系統以及如何呈遞於免疫系統。呈遞什麼對於疫苗如艾滋病的疫苗來說,將是主要問題,發現和鑒定抗原和抗原決定簇將加快疫苗研製的進程。

而對於機體如何呈遞抗原的研究,隨著重組乙肝疫苗的技術突破,已經充滿了新的和令人激動的可能性。分子基因學將以它為中心,進行真核細胞表達的不斷進化。轉染樹突狀細胞抗原的內在表達和呈遞為抗感染疫苗的發展以及持續感染和癌症的治療創造了很大機會。轉基因植物對於需要價格低廉且簡單易施疫苗的發展中國家來說,提供了一個新的研究方向。合成化學的發展,使得線性成串的合成物或多個抗原和抗原決定簇的聯合在未來也許會扮演重要的角色。20世紀的知識平台為21世紀疫苗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支持,我們對疫苗的未來應該持有樂觀的態度,相信該實現的一定會實現。-

(責編 王彩霞)

疫苗的歷程

肺炎球菌疫苗

1946年

六價疫苗取得許可證,但是被抗細菌制劑取代。

1964~1968年

有效化學治療方法無法防止死亡,重新進行疫苗研究。

1977年

14價疫苗獲得許可證。

1984年

23價疫苗獲得許可證。

嗜血桿菌疫苗

1985年

較大的兒童使用多糖疫苗獲得許可證,多糖疫苗在較小兒童免疫性不足。

1987~1990年

不同的嗜血桿菌結合疫苗獲得許可證。

1992年

對所有多糖疫苗進行廣泛地研究。

1998年

史克美佔公司獲得新型次單元萊姆疫苗的許可證。

麻疹疫苗

雞胚細胞培養。 減少反應,與免疫球蛋白同時使用。

進一步減毒(無球蛋白)。 由培養液中去除雞白血病病毒,研發實驗性無白血病雞群。???? 高度有效性和安全性疫苗產生。

腮腺炎疫苗

雞胚細胞培養。無神經毒性的Jerry Lynn病毒株 高效價和無反應的疫苗生成。

德國麻疹疫苗

發現在鴨細胞中繁殖。

快速及可靠的減毒作用。

不會對容易感染的成年接觸者傳播。

兩價和三價配方

可接受的效價和反應生成性。

臨床試驗極為成功。

主要的小兒免疫原。

水痘疫苗

1981年KMcC病毒株制出。應用減毒程序時,病毒無法達到可接受的反應性與免疫生成性間的平衡點。由OKA病毒株取代。

疫苗的種類

1、死疫苗:用物理或化學的方法將病原微生物殺死制備而成的制劑,稱為死疫苗。

種類:傷寒、霍亂、百日咳、流腦、乙腦、斑疹傷寒及鉤體等疫苗。

特點:免疫作用弱,必須多次注射,並且量要大。但易保存。

2.活疫苗:用人工變異或從自然界篩選獲得的減毒或無毒的活的病原微生物製成的制劑,稱為活疫苗,又稱減毒活疫苗。

種類:卡介苗、麻疹、脊髓灰質炎疫苗、風疹等疫苗。

特點:免疫作用強,接種量小,一般只需接種一次。但穩定性差,不易保存。

3.亞單位疫苗:提取病原微生物中能刺激機體產生保護性免疫的抗原成分制備而成的疫苗。如乙型肝炎血源性疫苗,是分離純化乙型肝炎病毒小球形顆粒HbsAg而製成的。

4.合成疫苗:將能誘導機體產生保護性免疫的人工合成的抗原肽結合於載體上,再加入佐劑而製成的疫苗。需要首先獲得有效成分的氨基酸序列。

特點:一旦合成可大量生產,且無血源性傳染的可能性。

5.基因工程疫苗:將病原微生物中編碼誘導保護性免疫的抗原基因(目的基因)與載體重組後導入宿主細胞,目的基因的表達產生大量相應抗原,由此制備的疫苗稱為基因疫苗。如乙肝基因疫苗。

6.類毒素:細菌外毒素經0.3%~0.4%甲醛處理後,使其失去毒性,保留抗原性,即成類毒素。

種類:白喉、破傷風類毒素等

3. 我國從哪年開始在全國范圍內普及兒童計劃免疫工作

70年代中期,我國制定了《全國計劃免疫工作條例》,為普及兒童免疫納入國家衛生計劃,並於1985年開始在全國范圍內普及兒童計劃免疫工作。這項工作的開展,有效地降低了相應傳染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

其主要內容為「四苗防六病」,即對七周歲及以下兒童進行卡介苗、脊髓灰質炎三價糖丸疫苗、百白破三聯疫苗和麻疹疫苗的基礎免疫以及及時加強免疫接種,使兒童獲得對結核、脊髓灰質炎、百日咳、白喉、破傷風和麻疹的免疫。

1992年衛生部又將乙型肝炎疫苗納入計劃免疫范疇。隨著科技進步,計劃免疫將不斷擴大其內容。

(3)中國兒童預防接種歷史擴展閱讀:

一、方案

1、出生24小時內,接種卡介苗和第一針乙肝疫苗。

2、1個月月齡,接種第二針乙肝疫苗。

3、2個月月齡,接種(服)第一次脊髓灰質炎疫苗。

4、3個月月齡,接種第二次脊髓灰質炎疫苗和第一次百白破疫苗。

5、4個月月齡,接種第三次脊髓灰質炎疫苗和第二次百白破疫苗。

6、5個月月齡,接種第三次百白破。

7、6個月月齡,接種第三針乙肝疫苗。

8、8個月月齡,接種麻疹疫苗。

9、1.5~2歲,進行百白破加強接種。

10、4歲,復服脊髓灰質炎疫苗。

11、7歲,復種卡介苗、麻疹疫苗、乙肝疫苗,加強接種白破二聯疫苗。

二、注意事項『

1、接種的途徑及劑量不同的疫苗的接種途徑、接種對象年齡及接種劑量有所不同。如果接種途徑及劑量不當,不僅影響免疫效果,而且還會加重接種反應,甚至造成接種事故。因此在接種前應詳細閱讀疫苗使用說明書。

2、疫苗禁忌證WHO規定具有以下情況者作為常規免疫的禁忌證:

⑴免疫缺陷、惡性疾病(腫瘤、白血病)及應用放射治療或抗代謝葯而使免疫功能受到抑制者,不能使用活疫苗;

⑵接種對象正在患有發熱或明顯全身不適的急性疾病,應推遲接種;

⑶以往接種疫苗有嚴重的不良反應者,不應繼續接種;

⑷有神經系統疾病的患兒,如癲癇、嬰兒痙攣等,不應接種含有百日咳抗原的疫苗。

3、預防接種反應

生物製品對人體來說是一種異物,接種後可引起有益的免疫反應,但也可產生有害機體的不良反應或變態反應。主要有以下副反應:

⑴一般反應

接種24小時內在接種局部出現紅、腫、熱、痛等炎性反應,有時可能同時伴有發熱、頭暈、惡心、腹瀉等全身反應。這些一般屬正常免疫反應,不需任何處理,1~2天內可消失。

⑵異常反應

少數人在接種後出現並發症,如暈厥、過敏性休克、變態反應性腦脊髓膜炎、過敏性皮炎、血管性水腫等。這些反應雖然發生率很低,但其後果很嚴重,如不及時搶救,可危及生命。

⑶偶合病

與預防接種無關,只是因為在時間上的巧合而被誤認為由疫苗接種引起。

4. 兒童預防接種宣傳日的歷屆主題

1990年第4屆主題:使全國免疫接種率達到85%以上
1991年第5屆主題:兒童的權利與機會——免疫、消滅脊髓灰質炎
1992年第6屆主題:消滅脊髓灰質炎,開展乙型肝炎疫苗接種,保護兒童健康
1993年第7屆主題:社會參與——消滅脊髓灰質炎
1994年第8屆主題:1995年——全國消滅脊髓灰質炎
1995年第9屆主題:無脊髓灰質炎世界
1996年第10屆主題:普及兒童免疫,向孩子們獻出一片愛心
1997年第11屆主題:讓每一個未免疫的兒童得到免疫
1998年第12屆主題:免疫——孩子健康與家庭幸福
1999年第13屆主題:乙肝——健康的大敵,疫苗——預防的武器
2000年第14屆主題:免疫——關注流動人口中的兒童
2001年第15屆主題:保持無脊髓灰質炎狀態
2002年第16屆主題:為了孩子健康注射乙肝疫苗
2003年第17屆主題:乙肝疫苗--獻給新生命的愛
2004年第18屆主題:免疫接種,預防乙肝
2005年第19屆主題:實施免疫規劃,保護兒童健康
2006年第20屆主題:同樣的權利,同樣的健康—關注流動兒童預防接種
2007年第21屆主題:讓每個兒童都能按時接種疫苗是各級政府的責任
2008年第22屆主題:預防接種,健康的保障
2009年第23屆主題:及時接種疫苗,人人享有健康
2010年第24屆主題:消除麻疹,控制乙肝,你我共參與
2011年第25屆主題:接種疫苗,寶寶健康
2012年第26屆主題:接種疫苗,家庭責任
2013年第27屆主題:寶寶健康——從接種疫苗開始
2014年第28屆主題:接種疫苗,保障健康

5. 疫苗的起源

母冰
中國古代人民在長期與疾病斗爭的過程中,觀察到有些患過傳染病而康復的人,一般不再患同樣的疾病,於是他們用物理方法(如搗碎、研磨)處理發病個體的組織臟器製成最原始的疫苗。
早在公元4世紀初,東晉葛洪所著《肘後方》中,就有關於防治狂犬病的記載,其中「治卒有猘犬凡所咬毒方」有雲:「仍殺所咬犬,取腦敷之,後不復發。」殺掉咬人的狂犬,以其腦漿敷於被咬處,體現了「以毒攻毒」的思維方式。
在這種思維方式的指導下,我們的祖先發明了人痘接種術來對抗天花病毒的侵襲。據傳,11世紀中國就有接種人痘獲得成功的例子,17世紀逐漸普及。早期人痘接種,使用的都是人身上自然發出的天花的痂,人們把它叫「時苗」。由於「時苗」毒性很大,不能百分之百保證被接種者的生命安全,「苗順者十無一死,苗凶者十之八存」。因此,後來人們又發明了「熟苗」接種之法。所謂「熟苗」指的是以接種發出來的痘作為種苗,經過「養苗」「選煉」,連續種七代後,火毒汰盡,用來給健康人種就非常安全了。《種痘新書》記載:「種痘者八九千人,其莫救者二三十耳。」法國哲學家伏爾泰這樣高度贊揚人痘接種:「我聽說100年來,中國人一直就有這樣的習慣;這是被認為全世界最聰明、最講禮貌的一個民族的偉大先例和榜樣。」
18世紀初,預防天花的人痘接種法被引入歐洲。英國醫生愛德華?詹納在此基礎上發明並推廣了牛痘接種疫苗法。

6. 試述兒童預防接種

根據我國衛生部抄規定,嬰兒必襲須在1歲內完成卡介苗、脊髓灰質炎三價混合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劑、麻疹減毒活疫苗和乙肝病毒疫苗5種疫苗接種的基礎免疫。

剛出生卡介苗,乙肝疫苗(第1次)。

1個月:乙肝疫苗(第2次)。

2個月:脊髓灰質炎糖丸(第一次)。

3個月:脊髓灰質炎糖丸(第2次),百白破(第1次)。

4個月:脊髓灰質炎糖丸(第3次),百白破(第2次)。

5個月:百白破(第3次)。

6個月:乙肝疫苗(第3次)。

8個月:麻疹疫苗。

1.5~2歲:百白破(復種)。

6~18個月:接種乙腦疫苗2針。

3歲:乙腦疫苗(復種)。

4歲:脊髓灰質炎糖丸(復種)。

6~7歲:麻疹疫苗(復種),百白破(復種),乙腦疫苗(復種)。

為了方便記憶,中公醫考的專家給大家總結了一個口訣:出生乙肝卡介苗,二月脊灰炎正好,三四五月百白破,八月麻疹歲乙腦。

7. 中國五六十年代有計劃免疫嗎是從七十年代開始的嗎

一、實施免疫規劃工作歷程
建國以來,我區兒童預防接種工作取得了迅猛發展,為保障兒童和青少年健康成長發揮了巨大作用。概括起來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實行突擊預防接種時期(1950-1977年)。主要是利用每年冬春季節,採用突擊性接種的方式,開展疫苗的預防接種工作,並初步形成兒童計劃免疫的概念。
第二階段是開展兒童計劃免疫時期(1978-1999年)。從1978年開始在全區開展兒童計劃免疫工作,即按照規定的免疫程序對適齡兒童及時、有效地開展預防接種。相繼將卡介苗、脊髓灰質炎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納入我區兒童計劃免疫程序。通過加強計劃免疫工作的組織領導,加強隊伍建設,完善相關管理制度和技術規范,逐步建立了區、鄉、村三級計劃免疫服務體系。1982年在全區開展以鄉鎮為單位按月(或旬)預防接種門診工作,1986年起全面推行兒童計劃免疫保償制;初步奠定我區預防接種工作模式。
90年代,我區計劃免疫工作快速發展。全區在以鄉鎮為單位集中接種的基礎上,於1991年組織開展鄉(鎮、街道)衛生院預防接種規范化門診建設;1992年起將乙肝疫苗納入計劃免疫管理;1998年開始加強流動兒童計劃免疫管理;1999年開始實行預防接種前告知制度。這一時期,全區不斷加強計劃免疫專業隊伍建設,以消滅脊髓灰質炎為中心,以創建規范化門診為基礎,狠抓預防接種副反應防範體系建設,強化基礎管理,完善服務體系,提高免疫服務和預防接種質量。相繼實現了世界衛生組織和國家規定的以省、以縣、以鄉為單位兒童免疫接種率達到85%的目標,疫苗針對傳染病發病降至歷史較低水平。
第三階段是實施免疫規劃時期(2000年至今)。主要是在鞏固計劃免疫工作成果的基礎上,強化免疫規劃工作管理,努力實現控制與消除疫苗針對傳染病,全區建立了比較完善的免疫規劃管理和預防接種服務體系,健全了一系列預防接種管理制度。2000年通過世界衛生組織和衛生部論證,實現了消滅脊髓灰質炎目標;2002年推進我區預防接種規范化門診建設;2002年12月1日起,將新生兒乙肝疫苗納入兒童免疫程序;2004年開展中國免疫規劃監測系統管理。2005年以來,根據國務院頒布的《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將適齡兒童常規疫苗全部納入國家免疫規劃,實行免費接種;2006年制定並實施《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規劃(2006—2010年)》和《消除麻疹行動計劃(2006—2012年)》;同時,在全區組織實施農民健康工程,將兒童預防接種納入農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這一時期,推廣預防接種信息化和檔案化管理,落實免疫預防工作各項制度,全面建立預防接種副反應監測報告系統,開展基層預防接種單位和人員資質認定,更新冷鏈系統設施和裝備。

8. 中國兒童免疫接種計劃是什麼

11苗防13病,

9. 新中國的預防接種經歷三個不同發展時期

根據疾病預防控制規劃,按照國家和省級規定的免疫程序,由合格的接種單位和接種人員給適宜的接種對象進行接種疫苗,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達到預防和控制針對傳染病發生和流行的目的。
季節性
有些疫苗的接種時間與當地發病季節有關,比如流腦、乙腦、流感在南方和北方有明顯的流行病學的差異。根據疫苗接種後一般一個月左右就可以有足夠的抗體產生,所以接種時間往往定在可能流行的前 1 ~ 2 個月。
作用
只有嚴格按照合理程序實施接種,才能充分發揮疫苗的免疫效果,才能使寶寶獲得和維持高度免疫水平,逐漸建立完善的免疫屏障,有效控制相應傳染病的流行。

閱讀全文

與中國兒童預防接種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