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世界歷史古代科技與思想文化

世界歷史古代科技與思想文化

發布時間:2021-02-04 16:19:53

Ⅰ 概述中國世界在不同時期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科技,文學藝術,國際關系的內容!

古代中國成熟的農耕文明孕育了輝煌燦爛的古代中國的科技文化。至少到16世紀,中國在科技領域所取得的成就仍然領先於世界,以四大發明為代表的中國科技成就對人類文明的演進發揮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在文學藝術領域,中國人通過書法、繪畫、詩歌與古代小說等形式表達了中華民族深邃的思考與豐富的情感,獨具東方神韻,在人類文明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學習古代中國的科技文化,要結合一個時代的背景並注意文明的傳承性,歸納科技文化領域所取得的成就,正確認識歷史地位、時代特徵與世界影響,同時要注意中國科技文明中的局限性。
2、注意把中國傳統文化與世界文明的發展加以比較,體會中國古代文化領先世界的特點。
3、注意本專題的易錯知識點:
(1)宋詞、元散曲和唐詩是相同的文字表現形式。詞是詩的另一種形式。詞起源於唐代。到了宋代,隨著商業的發展,城市的繁榮,市民數量的不斷增加,能夠唱歌的詞更適應市井生活的需要,更受市民歡迎。元散曲是元代興起的新詩體,它是在宋、金俚曲俗謠基礎上經後世文人重新製作而形成的。
(2)元散曲是元代興起的新詩體,屬於詩歌的范疇;元雜劇是一種戲曲,它標志著中國古代戲曲的成熟。
(3)不能說甲骨文是我國最早的文字,只能說是目前已知的最早文字
(4)中國「文人畫」的突出特點不是畫景而是寫意。
二、要點知識:
(一)漢字的起源演變和書畫的發展
1.漢字起源和演變過程。
⑴漢字起源可以追溯到六千多年前,早在新石器時代 時代,陶器上就出現了一些刻畫符號,稱為「文字圖畫」,與後來的成熟文字有一定的淵源關系。
⑵漢字的成熟:距今約3000多年的商代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文字。商周時期鑄在青銅器上的文字「金文」。西周晚期,形成了金文的標准字體——「籀文」。
⑶漢字的統一:秦統一時,秦始皇推行「書同文字」,將統一的「小篆」作為官方規范規則,又以書寫簡便的「隸書」作為新字體,克服了文化交往中的文字障礙,利於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和發展。漢字已形成完整體系,按照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的脈絡演變發展。
2.書法藝術的發展歷程:中國書法藝術的發展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魏晉以前基本上是自發階段,魏晉時期開始進入自覺階段。
⑴秦漢時期的秦小篆和漢隸都具有書法的美感,大多還是實用性文字
⑵魏晉南北朝時期,漢字成為自覺的書法藝術:士人群體的形成,書法成為士人表達自我對意境、神韻、風骨追求的理想形式;筆墨紙張等文具的改進也為書法技巧的創新提供了條件。東晉王羲之創作的《蘭亭序》,有「天下第一行書」的美譽。
⑶隋唐時期,書法藝術達到新高峰:既有張旭 、懷素的草書,也有 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等注重規范法度的楷書,書法理論日趨成熟。
⑷宋明書法的個性化創造:宋代重文,市民階層興起,社會生活豐富多彩,書法藝術出現了各具情態的蘇、黃 、米、蔡四大家。他們追求個性而忽略法度,倡導有意無法。
⑸明代書法隨著社會進一步平民化、世俗化,更加強調個性化創造。
漢字逐漸成為自覺的書法藝術;
⑹特點:在注重書法規范和書法理論的同時,個性化的書法創造成為趨勢。線條自由變化、布局疏密得益,融合繪畫藝術的情景美和書寫的內容融合,成為一種表現士人追求自我理想好個性的獨特的藝術。
3.古代繪畫藝術的發展歷程及特點
⑴新石器時代的繪畫——繪畫藝術的源頭;
⑵戰國秦漢時期,出現帛畫;有《人物龍鳳圖》,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也出土過帛畫。
⑶魏晉時期文人畫的出現: 士族興起,代表人物有顧愷之,代表作是《女史箴圖》,其繪畫理論概括起來就是「 以形寫神 」,注重抓住描繪對象的精神氣質。
⑷唐代繪畫藝術的繁盛:畫家們創製法度,表現了雍容華貴的盛唐氣象。盛唐畫聖吳道子,代表作是《送子天王圖》
⑸宋代文人山水畫的興起:特點:山水畫從起初作為人物畫的襯景 ,發展成為獨立的畫種;畫家的追求從注重寫實,變為更加註重意境。
⑹明清時期的文人畫特點:或繼承宋代宮廷畫風,或沿襲元人山水意趣。由於時代的變化、社會的動盪,出現了一些風格奇特的畫家,如「揚州八怪」。他們的藝術風貌不拘成法。
⑺民間風情—百姓繪畫藝術的發展:宋代描繪市井生活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代表作是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明清時期出現木刻版畫作為小說中的插圖;民間藝術發展:百姓把自己喜聞樂見的東西用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更具有生活上的實用性。
⑻特點:①中國畫在魏晉之後,一方面形成了注重寫實的宮廷和民間繪畫;另一方面出現了非功利、主寫意的文人畫。②文人畫自魏晉開始占據中國書畫主導地位的。在表現形式上,融詩、書、畫、印為一體。③中國畫不求形似,注重個人主觀性情的表現,表現手法靈活、自由,在啟迪民族的自信心、自尊心、獨立自主、不畏強暴等方面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⑼中國繪畫發展的特徵:
①從演變背景看:中國畫的演變深刻反映了各個歷史時期的時代特徵,如隋唐時期繪畫藝術的發展,是隋唐盛世的縮影;宋代繪畫藝術則明顯地反映了商業發達、城市繁榮的時代特徵。
②從畫家角度看:文人畫家增多,畫家的素養越來越高。元明清時期,士大夫的文人畫成就最為突出。
③從繪畫風格看:由於實行開放的對外政策,對外經濟文化交流頻繁,繪畫不斷融入外來風格,如隋唐五代的繪畫藝術就吸取了印度、波斯等外來美術風格
④從繪畫功能看:繪畫逐漸由純粹的藝術品向商品發展。到宋代,適應商品經濟的發展和民間的需要,繪畫成為商品。
(二)文學成就
1.《詩經》: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奠定了中國古典文學現實主義的基礎,被後世奉為儒家經典,是中國詩歌誕生的源頭。它保存了從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大約500多年的詩歌,共305篇。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風是西周時的民歌,統稱「國風」。雅是宮廷樂曲歌詞,頌是 為宗廟祭祀配以舞曲的歌詞 。以現實主義精神,真實而深刻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以四言為主,多採用重章疊句的句式,語言質朴豐富;
2.楚辭:戰國時期楚國的屈原吸收民間語言的精華,採用楚國方言,創造出的一種新體詩歌,又稱「騷體」。而屈原通過詩歌抒發自己憂國憂民的情感。採用靈活自由的句式,以瑰麗華美、想像奇特著稱,開創了中國古典文學抒情浪漫風格的先河。代表作《離騷》,是中國古代最長的一首抒情詩。
3.漢賦:漢朝政治統一,經濟發展,一種專事鋪陳辭藻、文采華麗的文體——漢賦應運而生。它是吸收先秦《詩經》和楚辭表現手法的帶韻散文。主要代表人物司馬相如。
4.唐詩:中國古代詩歌創作的黃金時期。
⑴盛唐李白(詩仙):詩風飄逸豪放、縱橫開闔,浪漫主義風格的代表。
⑵唐由盛轉衰時,杜甫(詩聖):其詩被譽為「詩史」,詩風凝重渾厚,沉鬱頓挫,現實主義代表。
⑶中唐白居易:作品平易近人、通俗流暢、批判現實敘事詩。
⑷原因:①唐朝統一、經濟繁榮、國力強盛②中外、民族間交流頻繁③繁榮、開放、多元的文化④科舉制度的確立⑤漢代以來五言詩、七言詩的發展
5.宋詞:起源於民間,又稱「長短句」,便於更加靈活自如地表達情感,並可配樂演唱。⑴婉約派——北宋柳永、《雨霖鈴》;兩宋之交的女詞人李清照
⑵豪放派——北宋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6.元曲:
⑴元散曲是元代興起的新詩體,它是宋、金俚曲俗謠基礎上經後世文人重新製作形成的。大量使用白話、方言、襯字,是與音樂、戲曲結合比較緊密的詩歌形式。
⑵興起背景:漢族文人進取無望,心情壓抑,常以此抒發愁悶情懷。
7.明清小說:由宋元話本脫胎而來的章回體裁小說,逐漸成為文學的主流.(原因:工商業城鎮和市民階層的興起)
⑴明代:①「四大奇書」: 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古代第一部長篇歷史小說;施耐庵的《水滸傳》—,英雄傳奇和武俠小說的先河;吳承恩的《西遊記》,神魔小說的典範;蘭陵笑笑生的《金瓶梅》,描摹世態人生、反映社會風尚變遷的世情小說的經典之作。②「三言」、「二拍」:晚明短篇小說集:《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通言》和《初刻拍案驚奇》《續刻拍案驚奇》。明清社會上彌漫著拜金逐利的風氣,傳統的輕商思想開始淡化,商人第一次被作為被歌頌的對象進入文學世界。
⑵清:批判現實主義力作:曹雪芹的《紅樓夢》,網路全書式巨著;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宣洩對現實不滿的「孤憤之書」;吳敬梓的《儒林外史》,長篇諷刺小說的開山之作。
8、說明:偉大的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文明開發最早的古老民族之一。光輝燦爛的中國文學歷史之悠久,種類之繁多,形式之豐盈,都可以與世界上任何一個文學大國的文學相媲美。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收集了公元前11世紀至公元前6世紀的詩歌。它反映社會生活的廣泛性和深刻性,它的賦、比、興的藝術表現手法,更為無數的外國學人所稱道。唐詩、宋詞獨特的表現形式和藝術魅力,使語言的潛能發揮到了極至。它朗朗上口,鏗鏘有力,變化多樣而又嚴整有序。到了元代散曲創作進入繁榮階段。在小說方面,宋代出現了"標志市民文藝樣式"的"宋話本"。唐代傳奇、宋元話本都是短篇,明清小說創立了長篇體裁,元末明初又有兩部長篇小說的偉大傑作問世,那就是施耐庵的《水滸傳》和羅貫中的《三國演義》。這兩部內容博大、氣勢恢宏、人物過百的長篇巨著,享有世界聲譽,開辟了我國小說史的新階段。被評價為剖析封建社會的網路全書的《紅樓夢》,以社會生活的高度概括力和精湛的藝術表現力,把我國古典長篇小說的創作推向高峰。
(三)京劇等劇種的產生和發展
1、古代戲曲的起源:早在原始時代就有一種帶有巫術色彩的儀式活動被稱做「儺」。舉行儺儀時往往載歌載舞,蘊涵著古代戲曲的萌芽。兩宋之際,在浙江溫州一地形成南戲,具備完整的戲曲形式。
2、元雜劇:元雜劇把中國的戲曲藝術推向黃金階段。元雜劇是在宋元時期我國北方形成的一種戲曲。元雜劇將詩詞、歌唱、對白、音樂、舞蹈等多種表演形式結合起來,有完整的故事情節和角色配合,標志著中國古代戲曲的成熟。在文學史上,元雜劇常與唐詩、宋詞相提並論,成為一代文學的代表。關漢卿是元雜劇的奠基人,也是成就最高的偉大戲劇家。
3、崑曲:明中葉到清中期鼎盛,興起於江蘇崑山一帶,流傳甚廣。譽為「百戲之祖」。
4、京劇的形成與發展:
⑴產生、發展的歷程:明清時期,北京作為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戲曲舞台非常活躍。乾隆年間,徽戲劇團「三慶班」等四大徽班入京演出。徽班兼容並蓄、融會貫通,吸取了湖北漢調及崑曲、秦腔、梆子腔等劇種的腔調和表演形式,字韻上也受京城文化的熏陶侵染,更加規范講究。經過不斷融合吸收,在北京形成了新的劇種-京劇。清代同治、光緒年間迎來第一個繁盛期。
⑵特點:京劇以表演歷史故事為主,集古代戲曲藝術之大成,發展出一套近乎完美的藝術程式,從臉譜、服裝、唱腔、動作等方面將角色劃分為生、旦、凈、丑四大行當;表演藝術上發揚象徵虛擬、歌舞並重的傳統;綜合運用唱、念、做、打作為藝術手段;用鑼鼓和京胡、二胡、笛子等管弦控制節奏、渲染氣氛,在「字正腔圓」的唱腔、念白中滲透著詩、詞的文學情韻,亮相和定型則給人以雕塑的美感,在小小的舞台上隨心所欲的展現大千世界。
⑶藝術成就:將獨具特色的中國戲曲推向新的高峰,被譽為「國粹」,在人類文化藝術的殿堂上放射著棋以光彩。
(四)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
表現
成就
地位




戰國時期的《甘石星經》;書中的《石氏星表》測定了120多個恆星的位置,
前者是我國最早的一部天文學專著;後者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東漢科學家張衡發明了水運渾象儀和地震方位的地動儀。
地球為圓形的見解比西歐人早1000多年。
唐代僧一行創制黃道游儀;世界首次發現恆星位置變動;實測子午線的長度。
最早測量子午線
元代郭守敬製成 「簡儀」,編制了《授時歷》
比歐洲早 300 多年。是我國古代最精密的一部歷法。它比實際時間只差 26 秒。


春秋時期已出現九九乘法表。

東漢時期的《 九章算術 》,總結了周秦到漢代的數學成就,記載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數學運算方法。
標志著古代數學體系的形成。
南朝宋、齊之際的祖沖之將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後第七位數
這一成果領先世界達1000年之久。




編於戰國,成書於西漢的《黃帝內經》
是中國現存較早的一部醫書,奠定了中醫學理論的基礎。
東漢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
論述了「望聞問切」四診療法,成為中醫臨床學的經典,張仲景被稱為「 醫聖」。
東漢名醫華佗的「麻沸散」和五禽戲。
發明了最早的麻醉葯劑,發明了最早的體育保健體操。
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
代表中國古代葯物學的最高成就,總結了16世紀以前的葯物學成就,創立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分類法,體現了 生物進化的思想,推進了世界生物學的發展,被譽為「東方醫學巨典」。




北朝時的賈思勰《齊民要術》

是我國現存的第一部完整的農書,總結了我國北方勞動人民長期積累的生產經驗,介紹了農、林、牧、副、漁業的生產方法,還提出了因地制宜、多種經營和商品生產等寶貴思想。
元代王禎《農書》
重點放在生產工具的改革方面,特別重視用機械代替簡單工具,用水力代替人力和畜力,對提高生產力起了很大作用。
明代徐光啟的《農政全書》
對古今中外農業和農學的利弊得失做出全面的評價和總結,汲取了西方農業科技思想和方法,開展農業科技實驗,體現了科學性、創新性和先進性,達到傳統農業科學的頂峰。徐光啟被譽為「中國近代科學先驅」。
(五)我國古代四大發明及歷史影響。
四大
發明
成就
影響
造紙術
①中國古代最初把文字刻在甲骨、青銅器上,後來更多使用竹木簡和縑帛做書寫材料。②西漢時發明了植物纖維紙,但紙質粗糙,不適於書寫。③東漢時,蔡倫改進造紙術,製成能書寫的 纖維紙。
成為人類文明史上一項重要發明;促進了人類文明的傳播。
印刷術
①雕版印刷術:目前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有明確時間(868年)記載的雕版印刷品是唐朝的《金剛經 》。②活字印刷術:北宋時期,平民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當時是泥活字,後來出現了木活字、金屬活字。
13世紀出現金屬活字。13世紀中期,活字印刷術傳到朝鮮 ,以後又從 西域傳到歐洲。活字印刷術促進了文化的發展,對人類文明的進程產生巨大的影響。
火葯
①唐代,人們在煉丹制葯時發明了火葯。最早關於火葯的記載見於唐初孫思邈的《 丹經 》 。②唐朝末年火葯已用於戰爭。五代和宋朝時,火葯廣泛應用。
14世紀初,火葯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在西方社會產生了巨大震動。火葯把歐洲「騎士階級炸得粉碎」。 這三大發明預告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到來。
指南針
在四大發明中的歷史最為久遠。①發明及應用:戰國時人們發明了指南儀器—— 司南,此後又出現了 指南車、指南魚。②北宋時發明了使用人工磁體的指南針,並應用於航海。
13世紀傳入西歐,為歐洲航海家發現美洲和事先環球航行提供了重要的條件,打開了世界市場,並建立了殖民地。
1、歷史影響:①活字印刷術促進了文化的發展,成為「新教的工具」;指南針傳到歐洲後為歐洲航海家發現美洲和事先環球航行提供了重要的條件,打開了世界市場,並建立了殖民地;火葯把「騎士階級炸得粉碎」。這三大發明預告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到來。造紙術成為人類文明史上一項重大發明。在歐洲資產階級戰勝封建主義,由封建主義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轉變中起了重大的推動作用。②中國古代科技方面的成就,長期領先於世界,對世界文明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推動了世界科技文化的發展。
2、說明問題:中國古代科技偏重實用,忽視理論的研究。因此,中國科技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但實用性強也給中國科技發展強給中國科技發展帶來局限,由於中國科技沒能形成專門化的科學理論,只停留在經驗直觀的階段,缺乏發展的後勁。因而,在進入近代科學後期,便遠遠落後於世界先進水平。
三、綜合提升:
1、古代文學形式的特點有哪些
⑴漢賦:西漢的賦,大多篇幅較長,以恢宏的氣勢,奇麗的景物,誇張的手法,華麗的辭藻,表現出當時宏闊碩大的文化氣度,豪邁勇進的時代精神,豐富多彩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到了東漢,賦的篇幅大多較短,以抒情為主,克服了西漢的賦文辭鋪張、內容空泛的弊病,字句平淺,意境較為清新。
⑵唐詩:高度繁榮,詩人輩出,風格多樣,成就巨大,受社會生活影響大,對後世影響深遠。
⑶宋詞:詞句長短參差,便於抒發感情,反映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銳的社會現實,表達憂國憂民的思想,適合配樂演唱。
⑷元曲:元散曲庄諧雜出,可雅可俗,抒情敘事兼長,更為生動活潑。
⑸明清小說:小說進入蓬勃發展的階段,呈現出空前繁榮的局面。明清小說,不僅數量繁多,體裁多樣,表現手法豐富,而且在反映社會生活的深度和廣度、人物性格的塑造、細節的描繪、語言的運用等各個方面,都大大超過了前代。明清小說充分顯示小說這種文學形式的社會作用和文學價值。
2、中國古代科技長期發展的原因:
①統一是歷史的主流,社會相對穩定,為科學技術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社會環境。
②中國確立封建制度,逐步形成了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功不可沒,封建國家在科技發明中起了相當重要的組織和支持作用,為「農本」思想服務的天文歷法、醫學、數學等受到統治者的重視。科技成就的取得離不開國家的支持。
③中國農業、手工業長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為科技的發展提供了物質條件。
④國內經濟文化交流頻繁,各民族互相學習,共同創建了古代文化,並能不斷吸取外來先進文化提高自己。
⑤中國古代教育的發展、思想感念的進步,為科技的發展奠定了人才基礎。
⑥中國古代科學家積極進取、勤奮鑽研、探索精神是中國古代科技發展的重要因素。
⑦廣大勞動人民的辛勤勞動和創造。
3、中國古代科技特點:
⑴科技內容上應用性強,對事物發展規律的探索不夠;研究方法上主要採用傳統的典籍整理與經驗總結,缺少試驗。
⑵在科技應用上主要服務於封建農業經濟的發展和大型的工程需要,缺乏將科技有效轉化為生產力並成為科技進一步發展的動力意識。
⑶我國古代科技長期領先世界,為世界文明發展做出巨大貢獻,影響深遠。
4、為什麼中國沒有產生近代科學?
①明清時期,資本主義萌芽產生,但封建的自然經濟仍佔主導地位,限制了生產力的發展,不能對科技的發展提出迫切要求和推動力。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固有的分散性和狹隘性是近代科學無法正常產生的經濟根源。
②中國封建統治者實行「重農抑商」政策,不利於科技成果的產生、推廣和應用,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也阻礙了與工商業有關科技的發展。
③明清統治者加強文化專制,禁錮了思想、窒息學術空氣,使知識分子不務實際,脫離了生產、脫離了對自然界的觀察和研究,不利於自然科學的發展。這種文化專制政策是近代科技無法產生的重要原因。
④當西方資本主義興起時,中國封建統治者又採取閉關鎖國政策,阻礙中西文化的正常交流。
⑤教育落後。中國封建教育以儒學為內容,以培養封建官吏為目的,很少涉及生產和科學知識。而在教育上採取的私塾教育,既不利於科學間的相互融合,也不利於培養人才。
總之,當時中國腐朽的封建制度使中國沒能產生與歐洲相似的近代科學。
5、中國古代文化特色與社會背景的關系:
⑴先秦:原始社會,生產力水平低下。
⑵春秋戰國時期:封建制度逐步確立,社會處於大變革時期,思想活躍,出現百家爭鳴的局面,由此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繁榮。
⑶秦漢:秦漢時期,國家統一,生產發展,各民族間政治經濟聯系加強。西漢儒學獨尊,文化由此得到迅速的發展,文學藝術各放異彩。
⑷隋唐:盛唐時期政治統一、經濟繁榮、民族融和、文學藝術全面輝煌,同時社會走向正軌,法度規范成為普遍的社會需要。中唐以後,安史之亂、藩鎮割據,政治黑暗,出現了大量表達人民痛苦、揭露統治階級罪惡的作品。
⑸宋元:宋代重文,商業繁榮,市民階層興起,社會生活豐富多彩。兩宋之際,太平景象被近金人鐵蹄踏破,士人南下,流落異鄉。南宋民族屈辱、山河破碎、民眾痛苦激發了詩人救亡圖存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但朝廷不思進取。元代實行民族分化政策,漢族文人進取無望,心情壓抑。
⑹明清:封建制度漸趨衰落,君主專制達到頂峰,商品經濟繁榮,資本主義萌芽產生,文化專制、八股取士,從而出現了揭露封建制度腐朽黑暗的小說和藝術作品。
6.古代中國科學技術長期以來領先世界的主要原因:
①高度發達的農耕文明既為科技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也對科技發展提出相應的社會需求,成為科技繁榮的推動力。②自公元前221年秦統一中國起,中國形成了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權國家,形成了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強大的封建王朝在科技發明中起了相當重要的組織和支持作用,長期統一的局面為科技發明提供了穩定的社會環境,同時也促進科技在更為廣闊的范圍內互相交流、積極發展。③自秦漢以來,中國以開放的姿態與不同的國家與文明進行廣泛的交流,吸收不同的文化,推動了科技進步。④自孔子時代起,打破教育文化貴族壟斷的局面,中國教育事業得到發展,培養了大批從事科技文化的人才。⑤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是世界上惟一沒有中斷歷史的文明古國,前代科技文化成就為後代科技進步奠定了基礎,為科技成果的繼承創造了條件。
7.明清時期中國科技發展逐漸落後於西方的原因:
①腐朽的封建制度和重農抑商政策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使科技的發展缺乏物質基礎和動力。②封建閉關政策使中國失去了外貿主動權,更隔斷了中外文化的交流。③明代的「八股取士」和清代的文字獄禁錮了知識分子的思想,使中國科技文化的發展失去了創新探究的環境與動力。④古代中國科技的發明創造主要建立在農耕文明基礎上,注重對前人經驗的歸納與總結,缺乏相應的實驗研究方法,不重視對自然規律的探索與研究。⑤長期以來,社會上形成了重視政治倫理、輕視鄙薄技藝的價值觀,從事科技的人員社會地位低下,直接影響著科技創新。歸根結底,古代中國日益腐朽的封建制度導致古代中國科技在16世紀以後走向衰落。
8.四大發明在東西方不同境遇的啟示:
四大發明顯示了古代中國高度發達的創造力,其在西歐由古代社會向近代社會轉型過程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是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演進做出的重要貢獻,是中國成為世界文明古國的重要標志。但四大發明在中國始終未能夠像在西歐一樣促進中國社會的飛躍性的進步。究其原因主要在於:14、15世紀,西歐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已經邁入了近代社會的門坎。反對天主教會與封建統治的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運動促成了對印刷術、造紙術的需求,使得印刷術在社會變革中發揮著巨大作用;在資產階級與封建貴族的斗爭中,因攻佔城堡的需求,促成了對火葯與火葯武器的需求,進而推動了歐洲冶金業與采礦的發展;資本主義的對外擴展、開拓市場的殖民活動,推動了大航海活動,促成了對指南針的需求。總之,資本主義的興起、發展的大背景使四大發明在西歐由古代社會向近代社會轉型過程中發揮了巨大作用。相反,在中國,至明清時期,封建君主專制統治得到高度強化,資本主義發展始終處於萌芽階段。文化領域,八股取士與文字獄使得讀書人僅關心四書五經,科技發明在中國讀書人心目中始終以與功名利祿無關的雕蟲小技連在一起而被輕視。因此,科技發明能否發揮推動社會進步的作用,往往取決於包括社會制度、經濟水平、思想觀念等多種條件的制約。
9.古代中國文學藝術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
每一歷史時期的文學、藝術都是以現實生活為源泉的,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春秋戰國時期,中國社會處於急劇變化與變革的時代,思想領域出現百家爭鳴局面,孔子編訂《詩經》作為德行教化文本,屈原創作《離騷》抒發愛國情懷;秦漢時期,大一統局面形成,漢賦以華麗的辭藻描繪恢宏氣勢的時代;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動盪不安,建安文學一掃浮麗文風,陶淵明的田園詩表達了對黑暗現實的不滿;唐朝的繁盛與科舉制度的最終形成,促成了唐詩的繁榮;唐朝以來,商品經濟與市民階層的發育,使傳奇小說、詞、戲劇、風俗畫等世俗文學藝術得到發展;明清時期封建社會衰落與資本主義萌芽,使得反封建的小說、戲劇走向繁盛。
特別說明:科技的發展與經濟發展的需求、政治環境、政府政策、國內外的交流、歷史的繼續與發展、科學家們的個人努力等因素有關,特別是經濟發展的需求和政治環境的穩定。

Ⅱ 初3歷史上冊古代思想文化與科技1 裡面的議一議

無事可以

Ⅲ 求「世界古代史」和「古代科技與思想文化」兩張手抄報(急!)

這兩個題目太大了,而且有重復的范疇。 給你個建議,可以去找一些低年級的課本,裡面一些很簡略的繼續可以借鑒的說……

Ⅳ 歷史必修三第一單元中國古代的思想與科技的筆記

三.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
1.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
概念:百家爭鳴及諸子百家 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
①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奠定了中國傳統文化體系的基礎。其中諸子百家最主要的有道家、儒家、法家、和墨家,而孕育了我國傳統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則是儒家思想,道家學說構成了2000多年中國傳統思想的哲學基礎。百家爭鳴的根本原因是社會大變革。
②孔子創立的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其中包含了民本思想;他所說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對當今建立和諧社會具有現實意義。
③孟子將孔子的「仁」發展為「仁政,進一步提出「民貴君輕」的思想,被稱為「亞聖」。
④荀子也提出「君舟民水」的著名觀點,他另一個命題「制天命而用之」具有唯物主義的思想,他是戰國時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2.漢代儒學成為正統思想
概念:黃老之學 董仲舒的新儒學體系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漢初黃老之學佔主導地位。漢武帝時,董仲舒發展儒學,形成新儒學體系。他的「天人感應」和「春秋大一統」的思想以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有利於漢代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加強和國家統一的鞏固,得到漢武帝的全面肯定和採納。從此儒學確立了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主導地位。
3.宋明理學
概念:三教合一 程朱理學 朱熹及「格物致知」 陸王心學 王守仁的「致良知
①理學是儒學在宋明時期的新發展,其兩大流派是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它們都以「理」和「天理」為核心;但求「理」的方法上,前者主張「格物致知」,後者主張「發明本心」「致良知」;他們的本質意圖都是維護封建統治秩序。
②南宋的朱熹是僅次於孔孟的儒學思想家,他的學術思想對我國封建社會後期影響很大。
4.明清之際的儒學思想
概念:批判性特點 李贄 黃宗羲 顧炎武 王夫之
①商品經濟的發展和封建制度的日益衰落,是明清之際思想批判產生的根本原因。
②明朝思想家李贄將矛頭直指封建禮教和整個正統思想,追求個性解放,是反封建思想的先驅。
③明末清初三大進步思想家中,譴責君主是「天下之大害」、主張「工商皆本」的是黃宗羲;「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是對顧炎武思想的歸納,他和王夫之都主張「經世致用」。
四.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學藝術
1.科技成就
概念:天文歷法、數學、農學、醫學的突出成就 四大發明及其傳播和影響
①天文:戰國的天文學著作《甘石星經》中的《石氏星表》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星表。唐代僧一行主持實測僧一行長度,是世界歷史上的第一次。元代郭守敬設計「簡儀」,比歐洲同類儀器早300多年;他編訂的《授時歷》是中國古代最精密的一部歷法。
②數學: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十進位值制記數法的國家。東漢的《九章算術》,標志著我國古代以計算為中心的數學體系形成。南北朝時期的數學家祖沖之將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後第七數,這一成果在世界上領先了1000年。
③農學:北朝賈思勰的《齊民要術》是中國現存的第一部完整的農書。明朝的徐光啟被譽為「中國近代科學先驅」,他的《農政全書》體現了農書的科學性、創新性和先進性。
④醫學:戰國編撰、西漢成書的《黃帝內經》奠定了我國中醫學理論的基礎。東漢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奠定中醫臨床治療學的理論基礎。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是我國古代葯物學的最高成就。
⑤四大發明主要經阿拉伯人傳入西方,其中活字印刷傳入歐洲推動了歐洲文藝復興運動和宗教改革;指南針運用於航海,為地理大發現和世界市場的開拓提供了條件。
2.漢字的起源演變和書畫的發展
概念:漢字的起源和演變 魏晉、隋唐、宋元明清的書畫
①漢字演變的基本脈絡經歷了由商周的甲骨文到金文、篆書、隸書、楷書的過程。
②中國自古「書畫同源」,自覺的書法藝術和真正意義上的中國畫都從魏晉時期開始出現,當時著名的書法家是東晉的王羲之,他的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東晉的顧愷之是中國畫史上第一位有作品可考的畫家。
③唐代是楷書的盛世,代表人物有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草書是諸書體中藝術性最強的一種,在唐朝的傑出代表是「顛張狂素」」。唐代還是中國繪畫史上的鼎盛時期,盛唐畫風的代表人物是「畫聖」吳道子。此外隋唐時期,敦厚莫高窟壁畫盛極一時。
④宋代文人山水畫發展為獨立的畫種,而風俗畫是當時畫壇的最大亮點,其最具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的作品是北宋張擇端創作的《清明上河圖》。元明清時期,士大夫的文人畫成就最為突出。
3.文學成就
概念:《詩經》和楚辭 漢賦 唐詩 宋詞 元曲 明清小說
①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奠定了中國古典文學現實主義的優良傳統。「楚辭」的主要作者是屈原。唐朝的繁榮、開放和文化多元是唐詩繁榮的重要條件。宋詞的兩大流派是婉約派和豪放派。元曲由散曲和元雜劇合稱而得名。
②明清小說由唐代的傳奇、宋元的話本發展而來,商品經濟的發展和市民階層的崛起、擴大是小說繁榮的原因;以「三言」「二拍」為代表,第一次把商人作為歌頌的對象加以描寫;中國古代諷刺小說的豐碑是清前期的《儒林外史》。
4.京劇等劇種的產生和發展
概念:元代雜劇 崑曲 京劇的崛起
①中國古代戲曲成熟的標志是元雜劇,「元曲四大家」中最著名的是關漢卿。明朝時形成的崑曲在200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為「人類口頭遺產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稱號,是全人類寶貴的文化遺產。
②京劇是乾隆年間徽班進京和道光年間「徽漢合流」的產物。同光年間,京劇走向成熟,迎來第一個繁盛期,涌現出「同光十三絕」;後來成為全國流行的最大劇種。

Ⅳ 十七至十八世界歷史近代思想文化

啟蒙運動

啟蒙運動(法文:Siècle des Lumières,英文:The Enlightenment,德文:die Aufklärung),通常是指在17世紀至世紀法國大革命之前的一個新思維不斷涌現的時代,與理性主義等一起構成一個較長的文化運動時期。這個時期的啟蒙運動,覆蓋了各個知識領域,如自然科學、哲學、倫理學、政治學、經濟學、歷史學、文學、教育學等等。啟蒙運動同時為美國獨立戰爭與法國大革命提供了框架,並且導致了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興起,與音樂史上的巴洛克時期以及藝術史上的新古典主義時期是同一時期。

背景
十八世紀的法國仍然是一個君主政體的國家,專制和天主教會控制著國家的社會生活和人民的思想,農村在封建領主和教會的盤剝下已是滿目瘡痍,宮廷貴族揮霍無度、國庫空虛。天主教會與專制王權相互勾結,推行文化專制主義和蒙昧主義,瘋狂殘害不同信仰者和有進步思想的人們。與專制制度嚴重衰敗景象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新興進步力量的壯大,他們強烈要求沖破舊制度在政治、經濟、思想方面的束縛。
在文藝復興運動的推動下,自然科學取得很大進展。科學家們揭示了許多自然界的奧秘,天主教會的很多說教不攻自破,人們有了更多的自信。人們要求擺脫專制統治和天主教會壓迫的願望日益強烈,首先在思想領域展開了反對專制統治和天主教會思想束縛的斗爭,由此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空前的思想解放運動,歷史上稱之為啟蒙運動。

性質
啟蒙運動是發生在17、18世紀歐洲的一場反封建、反教會的思想文化解放運動,它為革命作了思想准備和輿論宣傳,是繼文藝復興運動之後歐洲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運動。
法語中,「啟蒙」的本意是「光明」。當時先進的思想家認為,迄今為止,人們處於黑暗之中,應該用理性之光碟機散黑暗,把人們引向光明。他們著書立說,積極地批判專制主義和宗教愚昧和特權主義,宣傳自由、平等和民主。

啟蒙運動歷史貢獻
在啟蒙運動中,一批先進的、新興的思想家前赴後繼,口誅筆伐:
(1)對專制制度及其精神堡壘——天主教會展開猛烈抨擊;
(2)對未來的社會藍圖進行展望和描繪;
(3)這場持續近一個世紀的思想解放運動,開啟了民智,為歐美革命作了思想上和理論上的准備;
(4)這場運動傳播到世界成為強大社會思潮,為民族解放斗爭做了貢獻。

啟蒙運動思想精髓
啟蒙運動的倡導者將自己視為大無畏的文化先鋒,並且認為啟蒙運動是以引導世界走出充滿著傳統教義、非理性、盲目信念以及專制為目的的一個時期(這一時期通常被稱為黑暗時期)。這個時代的文化批評家、宗教懷疑派、政治改革派皆是啟蒙先鋒,但他們只是鬆散、非正式、完全無組織的聯合。而當時的啟蒙知識的中心是巴黎,法語則是共享語言。

啟蒙運動發展歷程
啟蒙運動發生在十八世紀的歐洲,最初產生在英國。而後發展到法國、德國與俄國,此外,荷蘭、比利時等國也有波及。法國是啟蒙運動的中心,法國的啟蒙運動與其他國家相比,聲勢最大,戰斗性最強,影響最深遠,堪稱為西歐各國啟蒙運動的典範。法國啟蒙運動的領袖是伏爾泰。他的思想對18世紀的歐洲產生了巨大影響,所以,後來的人曾這樣說:「18世紀是伏爾泰的世紀。」
啟蒙思想家伏爾泰和盧梭都具有統一歐洲的思想,這一思想最終得以實現的事件是1993年《馬約》生效,歐盟建立。

影響
對西方社會的影響
1、為人民取得統治地位做了思想和理論的准備。
2、為法國大革命爆發,推翻專制王朝,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備。
3、啟迪了人們的思想,動搖了專制統治。
4、激勵了中日等亞洲國家仁人志士為改造舊社會而斗爭。
5、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
6、促進近代科技進步。
7、極大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斗爭。
對中國近代的影響
啟蒙運動首先為法國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備。啟蒙運動所宣傳的天賦人權、三權分立、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的思想,推動了革命和改革;也對19世紀以後的亞洲國家有很大影響,如鼓勵了近代中國和日本的一批仁人志士為改造社會而斗爭。
戊戌變法受啟蒙運動影響最大的君主立憲制。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出現一批啟蒙學者,他們翻譯歐洲啟蒙思想家的名著,介紹他們的思想,對中國的思想界、學術界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後,嚴復把T.H.赫胥黎的《天演論》、孟德斯鳩的《法意》(今譯《法的精神》)、亞當·斯密的《國富論》、H.斯賓塞的《群學肄言》,以及J.S.米爾(舊譯穆勒)的《群己權界論》和《穆勒名學》等7部著作譯成中文出版。辛亥革命後南京國民政府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基本思想精神是天賦人權、三權分立、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的思想,顯然其基本思想精神是源於啟蒙運動。

Ⅵ 中國古代科技文化史及其現實意義的分析發言稿

一、主要內容
中國古代科技文化史的主要內容包括:科學技術、哲學思想、宗教、史學、文學藝術、教育、體育等方面。
二、基礎知識
(一)科學技術
1.四大發明
造紙術:西漢時,勞動人民發明了造紙術,開始用絲絮和麻纖維造紙,甘肅天水放馬灘出土的繪有地圖的紙,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紙。東漢宦官蔡倫於105年改進了造紙術,製成植物纖維紙,人稱「蔡侯紙」。這種紙原料易得,造價低廉,是書寫材料的一次偉大革命。4世紀起,造紙術傳到朝鮮、越南、日本,8世紀傳到中亞,又經阿拉伯傳到非洲、歐洲。造紙術的發明和改進,有利於人類文化事業的發展。
印刷術:隋唐時期已發明雕版印刷術,現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868年我國印製的《金剛經》卷子。北宋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比歐洲早400年。元朝又出現錫活字、木活字,後又用銅活字、鉛活字。活字印刷術發明後,向東傳到朝鮮、日本,向西傳到埃及和歐洲。印刷術的發明和改進改變了當時歐洲只有僧倡才能讀書和接受高等教育的狀況,促進了文化的傳播和發展。
指南針:戰國時,人們用磁石製造出指示方向的司南,後來人們又用磁針製成指南針;北宋時,指南針普遍應用於航海事業。13世紀時,指南針傳人阿拉伯和歐洲。指南針應用於航海,對世界經濟文化的交流發展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同時,它也為歐洲航海家發現美洲和實現環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條件。
火葯:火葯是我國古代煉丹家發明的。唐朝中期的書籍里,已記載了製成火葯的方法;唐末,火葯開始用於軍事;北宋廣泛使用火葯和火葯武器;南宋時發明了「突火槍」,管形火器的出現,開創了人類作戰的新階段。13世紀(元朝)時,火葯和火器經由阿拉伯人傳到歐洲。
2.醫學
夏商周:對疾病進行了分類,並使用石鐮等醫療工具。
戰國:名醫扁鵲被奉為「脈學之宗」,採用望、聞、問、切四診法診斷疾病;四診法成為我國中醫的傳統的診斷法;《黃帝內經》問世。
西漢:編訂了戰國問世的《黃帝內經》,奠定了我國醫學的理論基礎。
東漢:《神農本草經》是中國第一部完整的葯物學著作。張仲景著的《傷寒雜病論》是後世中醫的重要經典,後人稱他為「醫聖」。華佗擅長外科手術,被譽為「神醫」,製成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採用全身麻醉方法,比西方早一千六百多年。
唐朝:唐太宗時,辦了分科較細的醫學校,比西方早200年;唐高宗時編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國家編定和頒布的葯典,比歐洲早800年;孫思邈著《千金方》,被後人稱為「葯王」;吐蕃名醫元丹貢布編著的《四部醫典》,在國內外有重要影響。
明朝:李時珍著的《本草綱目》,全面總結16世紀以前的中國醫葯學,被譽為「東方醫葯巨典」。
3.數學
西周:西周初年商高講過勾股定理的特例「勾三股四弦五」。
春秋:發明九九乘法表;公元前1世紀以前編寫的《周髀算經》,記錄了我國古代早期的一些數學成果。
東漢:出現數學專著《九章算術》,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應用數學,它的出現標志著中國古代數學形成了完整的體系。
魏晉南北朝:魏晉時數學家劉徽運用極限理論,提出計算圓周率的正確方法;南朝何承天推算圓周率數值是3.1428,祖沖之把圓周率的數值准確到小數點以後的七位數字,這一成果比外國早近一千年。他所寫的數學專著《綴術》到唐朝時被定為學校課本,並為《九章算術》作注。
4.天文歷法
夏朝:歷法《夏小正》,載有一年中各個月份的物候、天象、氣象和農事情況。
商朝:沿用夏歷,並實行干支紀日法,干支紀日法是世界上延續時間最長的紀日方法;商朝甲骨文中保留了我國最早的日食、月食記錄。
春秋:留下世界上公認的哈雷彗星的最早紀錄,比歐洲早六百多年。歷法已經形成自己的固定系統,基本確立了十九年七閏的原則,比歐洲早一百六十多年。
戰國:《甘石星經》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學著作;一年中的季節都已測定。
西漢:武帝時制訂「太初歷」。公元前28年西漢關於太陽黑子的記錄是世界上最早的太陽黑子的記錄。
東漢:張衡對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學解釋,創制了渾天儀和地動儀,比歐洲出現的第一台地動儀早一千七百多年。
隋朝:天文學家劉焯編制的《皇極歷》,創立計算日月運行的新方法,是當時最先進的歷法。
唐朝:天文學家僧一行在《皇極歷》的基礎上制訂的《大衍歷》,比較准確地反映了太陽運行的規律,系統周密,表明中國古代歷法體系的成熟。僧一行還是世界上用科學方法測量子午線長度的創始人。
北宋:沈括創制「十二氣歷」,比英國編訂出類似的歷法早八百多年,這種制度更加簡便,有利於農事安排。
元朝:設立太史局編制新歷法。天文學家郭守敬製造了十多種天文儀器,推算一年為365.2425天,編成了《授時歷》。《授時歷》一年的周期與現行公歷基本相同,但問世比現行公歷早300年。
5.農學及其他科技著作
北朝: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是現存最早、最完整的農書。
北宋:沈括的《夢溪筆談》,是我國科學發展史上的珍貴遺產。英國學者李約瑟稱沈括是「中國科學史中最卓越的人物」,稱《夢溪筆談》是「中國科學史的里程碑」。
明朝:徐光啟的《農政全書》,建立了一個比較完整的農學體系;宋應星的《天工開物》,被國外稱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網路全書」。
6.建築
隋唐:隋朝著名建築師宇文愷主持修建了大興城和東京洛陽城,唐在此基礎上,擴建為長安城。其設計合理,規模宏大,體現了當時城市建築的高超技術;隋朝李春設計建造的趙州橋,在世界橋梁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北宋:李誡編寫的《營造法式》,對建築材料、結構、樣式等都有詳細說明,是我國當時城市建築史上的傑出著作。
金代:盧溝橋以其堅固實用、美麗壯觀而聞名中外。
元朝:元大都建築宏偉,城內有完整的排水系統。
明清:明成祖在元大都的基礎上營建北京城,布局體現了皇權。著名木工蒯祥主持北京宮殿、園林、寺廟、陵寢的設計營造。
(二)思想、宗教、史學
1. 哲學思想
春秋:孔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其思想核心是「仁」。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思想,被封建統治者所利用,成為維護封建制度和統治人民的精神工具;傑出的軍事指揮家孫子(孫武)所著的《孫子兵法》是一部聞名世界的兵書。
戰國:墨家學派,代表人物墨子,魯國人,代表作是《墨子》。儒家學派,代表人物孟子,鄒國人,代表作是《孟子》,提出「民貴君輕」思想;苟子(荀況),趙國人,代表作是《荀子》,主張「制天命而用之」,具有進步性。道家學派,代表人物莊子(莊周),宋國人,代表作是《莊子》。法家學派,代表人物韓非子,韓國人,代表作是《韓非子》。兵家,代表人物孫臏,齊國人,代表作是《孫臏兵法》。
西漢:董仲舒建立新儒學,其核心是「天人感應」、「君權神授」。
東漢:唯物論者王充,著有《論衡》,深刻批判神學,從無神論出發,反對厚葬,提倡薄葬。
南朝:無神論者范縝,著有《神滅論》,提出精神和形體是統一的,形亡而神滅的觀點,是對我國樸素唯物主義思想的重大發展。
唐朝:儒學大師韓愈從維護封建統治出發,用儒家的「天命論」和「封建綱常」來反對佛道的觀點。唯物論思想家柳宗元和劉禹錫都反對韓愈的「天命論」。
宋朝:主要哲學思想是理學,理學發展的集大成者是朱熹,提出「存天理,滅人慾」,實際是為封建等級秩序辯護。
明清:有四位著名的進步思想家,他們是李贄、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李贄的思想在一定意義上反映了資本主義萌芽時代的要求,帶有民主性色彩;黃宗羲,提倡「法治」反對「人治」,對晚清民主思潮的興起有一定影響。顧炎武,反對君主專制政治;王夫之提出政治上要「趨時更新」。
2.宗教
佛教起源於古印度,西漢末年傳人我國中原地區。東漢明帝派使者到西域求佛法,請來了兩位高僧,並為兩位高僧建了白馬寺以供傳教,於是佛教在我國逐漸傳播開來。三國兩晉南北朝時,佛教空前盛行。南朝梁武帝在各地廣建佛寺。隋唐時,佛經廣泛傳播於民間。隋文帝和武則天時,在全國廣建廟宇,大造佛像。
道教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它來源於戰國時期道家思想和神仙方術。東漢時道教在我國民間興起,唐朝皇帝以道教尊奉的教主老子李耳的後代自居。道教在當時有著特殊地位,從長安、洛陽到名山幽谷,到處有道教蹤跡。隋唐時期,從西亞傳來的祆教、景教、摩尼教、伊斯蘭教,都受到尊重。
3.史學方面
春秋:孔子根據魯國的歷史編成《春秋》,是現存完備而系統的最早史學著作。
西漢:司馬遷寫的《史記》,是我國古代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成為我國歷史編寫史書的典範。
東漢:史學家班固,用紀傳體寫成我國第二部斷代史《漢書》。
北宋:史學家司馬光主編的《資治通鑒》,敘述從戰國到五代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是我國古代著名的編年體通史。
(三)文學、藝術
1.文學方面
春秋:《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共305篇,又稱《詩三百》,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
戰國:屈原創造出新的詩歌體裁楚辭,是古代詩歌的大解放。
兩漢:以漢賦和樂府詩最為突出,漢斌代表作有西漢司馬相如的《子虛賦》《上林賦》;東漢班固的《兩都斌》,張衡的《二京賦》。樂府詩,由民歌加工而成,形式樸素,是文學寶庫中的明珠。名篇有《孔雀東南飛》、《十五從軍征》、《陌上桑》。
魏晉南北朝:文學具有承上啟下的特點。建安時期,有內容充實,風格蒼涼的建安文學。代表作有曹操的《蒿里行》、王粲的《七哀詩》、蔡文姬的《悲憤詩》;有內容清新自然、風格朴實恬淡的田園詩。代表作有東晉陶潛的《歸園田居》、《歸去來辭》。北朝時期北方民歌成就最高的是鮮卑族的《敕勒歌》和敘事詩《木蘭辭》,南方民歌有《採桑度》。
唐朝:唐詩構成文學史上的巔峰。初唐時期的陳子昂,是唐詩革新的先驅;盛唐「詩仙」李白贊美祖國的大好河山;「詩聖」杜甫是安史之亂前後大動盪時代的一面鏡子,他的詩被稱為「詩史」;中唐自居易被譽為「人民的詩人」;晚唐詩人「小李杜」李商隱和杜牧的詠史詩感人至深。
兩宋:成就主要是「詞」,有豪放派蘇軾(北宋)、辛棄疾(南宋);婉約派柳永(北宋)、李清照(兩宋之交)。
元朝:成就主要是「元曲」,元曲是元雜劇和散曲的合稱。關漢卿是元朝最優秀的劇作家,代表作有《竇娥冤》。
明清時期:成就主要是小說,明朝有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施耐庵的《水滸傳》和吳承恩的《西遊記》。清朝有曹雪芹的《紅樓夢》、吳敬梓的《儒林外史》、蒲松齡的《聊齋志異》。
2. 藝術方面
(1)繪畫
春秋戰國:長沙楚國出土的《婦女鳳鳥圖》和《御龍圖》,是我國現存的最古老的帛畫。四川成都出土的嵌錯賞功宴樂銅壺,壺身刻畫著宴樂、採桑、狩獵、攻戰等多種場面,畫面形象生動,表現出精湛的藝術技巧。
西漢: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精美帛畫,是漢代藝術的珍品。漢代的畫像石、畫像磚,藝術性強,是了解當時人們物質生產與精神生活的珍貴資料。
三國:曹不興是我國佛像畫的始祖。
東晉:顧愷之擅長畫人物,代表作有《女史箴圖》、《洛神賦圖》。
隋朝:畫家展子虔善畫山水、車馬,畫技精湛,承前啟後,人稱「唐畫之祖」。
唐朝:傑出畫家有閻立本、吳道子;著名書法家有顏真卿、柳公權。
宋朝: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描繪北宋東京汴河一帶沿岸風光和繁華景象,是我國美術史上的不朽作品。
(2)雕塑
秦朝:秦始皇兵馬俑、秦磚。
兩漢:漢瓦當,東漢成都的說唱俑和洛陽的雜技俑。
魏晉以後:因佛教廣泛傳播,在一些地方修造了石窟,如山西大同的雲岡石窟、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等。
隋唐:敦煌莫高窟,又稱千佛洞,是世界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藝術寶庫。
(3)音樂
春秋戰國:湖北隨州曾侯乙墓出土的全套青銅編鍾和其他樂器,說明了音樂的發展。
隋唐:受西域和周邊鄰國的影響,樂曲風格多樣,著名的有《秦王破陣樂》。
(4)書法
東漢末:書法逐漸成為一種藝術,著名學者蔡邕是當時有名的書法家。
三國:曹魏的鍾繇,開始把字體由隸書轉化為楷書,是漢字書法的一種進步。
東晉:有「書聖」王羲之,代表作有《蘭亭序》、《黃庭經》,與其子王獻之合稱「二王」。
唐朝:盛唐顏真卿創立「顏體」,代表作有《顏氏家廟碑》;中晚唐之際的柳公權創立「柳體」,代表作有《神策軍碑》;草書大家有「草聖」張旭和懷素,懷素有《自敘帖》。
宋朝: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台稱「宋四家」。
(四)教育、體育
1.教育
春秋:孔子主張「有教無類」,興辦私學,廣收門徒,突破了官府對文化教育的壟斷。
西漢:漢武帝在長安辦學,還在天下郡國設立學校,初建地方教育系統。
唐朝:唐朝學校制度完備,達到當時世界先進水平。中央有國子學、太學、地方有州學、縣學、鄉學等。專業教育開始確立,有算術、天文、醫學等專業學校。安史之亂後,私人辦學增多。
宋朝:宋代學校制度比較完備。私人講學的書院在北宋興起。
明朝:科舉制度規章嚴格。科舉為三年一試,科舉考試分為鄉試、會試和殿試三級。中央官學初名為國子學,後改稱國子監。在地方設有府、州、縣學。各級學校的教育體現出君主專制的強烈色彩。明中期以後,書院比較興盛。東林書院以其評議朝政的活動而著名。
清朝:清朝前期的科舉和學校,基本承襲明代制度,在教育上進一步加強思想控制和文化專制。清代書院逐漸成為官辦學校。
2.體育
春秋戰國:產生蹴鞠(古代的足球)活動。
秦漢:蹴鞠、角抵、擊劍、鞦韆等活動流行。
隋唐:我國古代體育發展到空前興盛的時代,摔跤、拔河、鞦韆、圍棋等廣泛流行。最盛行的活動是馬球和足球,唐朝時,馬球、足球、圍棋等活動傳到了日本。
三、規律和認識
(一)科技文化發展的原因
經濟的發展,為科學技術的進步提供了物質基礎;由經濟決定的政治狀況,為科技文化的發展提供了相應的社會環境;統治階級重視教育事業的發展,培養了大批從事科技文化事業的人才;統冶者實行開明的對外政策,有利於我國科技文化的正常發展;統治者對外來宗教採取「兼容並包」,促進了我國文化的豐富多彩;國家統一和民族融合,加強了各民族各地區的文化交流與發展;前代科技文化成就,為後代科技文化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
(二)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我國古代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科技發明的大量產生,促進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推動著人類社會前進。數學、天文歷法成就和古代農書的編輯,促進了農業生產發展;造紙術的發明,火葯和火器製作的出現,火葯爆破法、采礦技術、金屬冶煉技術、造船技術等的應用,促進了手工業和商品經濟發展;指南針用於航海,促進了對外貿易的發展和對外交往范圍的擴大,促進了各國航海事業的發展,為歐洲航海家發現新大陸和環球航行提供了條件。但另一方面,科技能否轉化為生產力,還取決於當時的社會條件,包括社會制度、經濟水平、人的觀念等。明清時,已是中國封建社會晚期,封建上層建築嚴重地阻礙著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當然不能給科技發明的運用開創廣闊天地,也就不能產生超越這個社會水平的近代科技發明。
(三)教育方面
l. 孔子的「私學」,使學在官府發展到私人講學,反映了奴隸制教育形式崩潰及新教育形式的萌芽。
2.從漢武帝至隋唐、宋元明清,官辦的中央到地方的教育體制經歷了建立、完善、衰敗的發展過程。漢武帝儒家教育加強了中央集權,唐代教育和科舉擴大了封建統治基礎,明清教育則具有強烈的君主專制色彩。
3.封建教育與科技發展的關系。教育的發展,知識的傳播必然為科技進步創造條件。但在中國封建社會,由於中國封建教育是以培養封建官吏,適應封建統治需要為目的,即所謂的「學而優則仕」。所以,這對科技進步作用是極為有限的,甚至於封建社會晚期教育與學風對科技進步起了反作用~

閱讀全文

與世界歷史古代科技與思想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