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左傳》的歷史敘事中有部分虛構,針對這種現象,你是如何看待歷史敘事與虛構之間
《左傳》,相傳為左丘明著,原名為《左氏春秋》,漢代改稱《春秋左內氏傳》,簡稱容《左傳》,是中國古代一部敘事完備的編年體史書,更是先秦散文著作的代表,它標志著我國敘事散文的成熟。漢朝時又名《春秋左氏》、《左氏》。漢朝以後才多稱《左傳》。它與《公羊傳》、《穀梁傳》合稱「春秋三傳」
❷ 左傳的敘事藝術特色是什麼
1、 敘事手法的多樣性
作為編年史,《左傳》的情節結構主要是按時間順序交代事件發生、發展和結果的全過程。共用了29種敘事手法,雖分類略有繁瑣,但可見《左傳》敘事手法的多樣性。
2、敘事的完整性和戲劇性
《左傳》是一部歷史著作,但作者有時就像一個故事講述者,把事件敘述得頗具戲劇性。大量生動的戲劇性情節,使這部作品充滿故事性。不僅如此,《左傳》有的敘事記言,明顯不是對歷史事實的真實記錄,而是出於臆測或虛構。
3、敘事中的道德化、神秘化傾向
《左傳》對事件因果關系的敘述,還常有道德化與神秘化的特點,而且敘述中往往還帶有神秘因素。作者面對既成的歷史事實,根據歷史人物的言行得失,在敘述歷史事件時,加入種種神秘化的傳說故事,來 預示事件的結局,解釋事件的因果關系。
(2)從左傳看中國歷史的敘事態度擴展閱讀:
《左傳》的歷史成就:
一、《左傳》顯示了由單純記史向注重剪裁史料、精於謀篇、善於敷演故事的重要跨越,空前而觸目地增加了敘事的形象性、生動性,從而體現早期史書中文學成分的顯著積累。
二、《左傳》在鋪敘事件過程中,第一次展現了一批有著各自經歷和不同性格的歷史人物,雖非完全著意而為,卻也時有渲染、誇飾之筆,客觀上積累了形象塑造的寶貴經驗,為此後傳記文學、歷史小說涌現提供了難得的啟示、重要的借鑒。
三、《左傳》語言簡潔而准確,生動而富於表現力,注意細致描摹,長於運用比喻,達到了很高成就,常被後代視為某種規范;其特具的文學色彩與文學價值,也是此前記事文字中所罕見的。
四、從總體看,《左傳》思想深邃、文風樸厚,敘事、狀物精彩而富於多樣性,留下了許多久經傳誦的佳作,其中不少業已成為後世人們稱文的典範。清初吳楚材、吳調侯編選歷代堪稱「觀止」的優秀古文,所收《左傳》各篇(節)竟達三十三則之多,可見一斑。
❸ 資治通鑒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左傳是中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史著作,為什麼怎麼看都有矛盾啊……
關鍵在於通史,「通史」可以理解為貫通的歷史,就是一個國家或地區或世界的回從較早文明到答後續某一時點的歷史,它與斷代體不同,往往跨越多個朝代。《資治通鑒》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的通史,從戰國一直敘述到五代十國。而《左傳》只記敘了春秋時期的歷史,屬於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體斷代史。兩者不矛盾。
另外補充下,中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是《春秋》,但是它太過簡略,《左傳》就是給它做詳細解說的。所以《左傳》是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史,用來區別《春秋》。
❹ 《左傳》敘事特點是什麼
《左傳》敘事的總的特徵就是,善於描述錯綜復雜的社會矛盾和歷史事件,運用白描的版手法敘述事件的權始末由來。這種白描手法的基本特徵可以歸納為,遵循嚴格的時空觀念,每一事件的記錄必定以極簡明的文字交代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和參與的人物,敘述事件按照自然時間的順序進行;重視事件發展的全過程,記敘每一事必詳其發生(起因)、發展(沖突)和結局,尤其注重前因後果;描述事件的經過或重大場面,較少渲染和烘托,往往通過記錄其中幾個人物的言行,寫出事情發展的過程,或寫活一個場面。
❺ 對比分析《左傳》和《戰國策》的敘事成就
作為編年史,《左傳》的情節結構主要是按時間順序交代事情發生、發展和結果。但倒敘和預敘手法的運 用,也是其敘事的重要特色。倒敘就是在敘事過程中回顧事件的起因,或者交代與事件有關的背景等。如「宣公三年」先記載了鄭穆公蘭之死,然後回顧了他的出生和命名:其母夢見天使與之蘭,懷孕而生穆公,故名之蘭。《左傳》中還有插敘和補敘,性質作用與倒敘類似。這些敘述,常用一個「初」字領起。預敘即先敘出將要發生的事,或預見事件的結果。《左傳》以第三人稱作為敘事角度,作者以旁觀者的立場敘述事件,發表評論,視角廣闊靈活,幾乎不受任何限制。個別段落中,作者也從事件中人物的角度,來敘述正在發生的事件及場景。如寫鄢陵之戰「楚子等巢車以望晉師」中陣地的情況,完全是通過楚子和伯州犁的對話展示出來的。(成公十六年)
戰國策:
1.人物刻畫生動
-例如蘇秦的故事,生動的刻畫了一個長於論辯、追逐名利的策士,逼真描繪一群勢力庸俗的小人。蘇秦游說秦國失敗後像乞丐樣回到家中,而「妻不下織,嫂不為炊,父母不與言」,後來,他發奮圖強,六國封相,路過家門時,「父母聞之,清宮除道,張樂設飲,郊迎三十里。妻側目而視…嫂蛇行匍匐。」
-前後兩個場面的鮮明對照,充分揭露一切以功名利祿為依歸的炎涼世態,暴露了封建倫理道德的虛偽性。
-而蘇秦的「讀書欲睡」也是為了高官厚祿,客觀上揭露處於統治階級中下層的策士的丑態。
2.善於諷喻
善於通過諷喻的小故事說明一種道理,生動幽默、耐人尋味。例如「鄒忌諷齊王納諫」以鄒忌借其妻、妾、朋友出於不同目的,贊美其「美於徐公」,說明「兼聽則明,偏聽則暗」的道理,勸戒齊王不應偏任宮婦近臣的話,而應廣開言路,鼓勵人民進諫。
3.語言風格獨特
-雄辯的論說,尖刻的諷刺,耐人尋味的幽默,構成獨特的語言風格。
-書中的許多寓言故事如「畫蛇添足」、「狐假虎威」等流傳至今為慣用的成語。
-在記錄策士們的言行時,對其不擇手段追求個人功名富貴、朝秦暮楚的行為,及其在外交上挑撥是非,玩弄手段的種種陰謀,而不加以批判,反以欣賞的態度加以描繪,是不足取的地方。
❻ 《左傳》的敘事特徵
《左傳》敘事,往往很注重完整地敘述事件的過程和因果關系。《左傳》敘事最突出的成就在描寫戰爭。《左傳》的戰爭描寫,全面反映了《左傳》的敘事特點。《左傳》一書,記錄了大大小小幾百次戰爭,城濮之戰、崤之戰、邲之戰、{安革}之戰、鄢陵之戰等大戰的描述歷來被人們贊不絕口,不計其數的小戰役也寫得各具特色,精彩生動。一般說來,《左傳》寫戰爭,不局限於對交戰過程的記敘,而是深入揭示戰爭起因、醞釀過程及其後果。如「僖公二十八年」寫城濮之戰,對大戰爆發的背景和直接起因都有交待,而在行文中,又不斷展示晉 勝楚敗的原因:晉文公伐怨報德,整飭軍紀,遵守諾言,傾聽臣下意見,上下齊心協力。而楚方而是君臣意見分歧,主帥子玉恃兵而驕,一意孤行,盲目進逼晉師。城濮之戰的結果也寫得很全面,不僅寫了晉師大勝,晉文公確立霸主地位,而且還寫了戰爭的餘波:楚子玉戰敗羞愧自殺,晉文公聞之大喜,回國後賞功罰罪,對這次戰役進行總結,然後以君子之言,贊揚晉文公的霸業。至此,敘述圓 滿結束。
《左傳》對事件因果關系的敘述,還常有道德化與神秘化的特點。如作者在總結城濮之戰經驗時雲:「謂晉於是役也,能以德攻。」(僖公二十八年)不僅是城濮之戰,整個《左傳》敘事中,禮、義、德等道德因素,都被作者當作影 響事件成敗的重要原因加以敘述,而且敘述中往往還帶有神秘因素。以《左傳》中常出現的預兆為例,這些預兆大都有道德化傾向:符合禮義要求之事,常有吉兆,而悖於禮義之事,則常有凶兆。這些預兆有時是智者的言論,有時則是占卜、夢境、天象等的神秘暗示。如「僖公十五年」秦晉韓之戰,在「僖公十年」就有 已故晉太子「敝於韓」的預言;「僖公十四年」又有晉卜偃「期年將有大咎,幾亡國」的預言,戰前又有秦卜徒父釋卦之兆,晉惠公不從占卜之失。在這些看似 神秘的預兆之後,是晉惠公違禮、失義、背信之舉。作者面對既成的歷史事實,根據歷史人物的言行得失,在敘述歷史事件時,加入種種神秘化的傳說故事,來 預示事件的結局,解釋事件的因果關系。這反映了春秋時代人們的世界觀和認識水平,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
《左傳》是一部歷史著作,但作者有時就像一個故事講述者,把事件敘述得頗具戲劇性。大量生動的戲劇性情節,使這部作品充滿故事性。不僅如此,《左傳》有的敘事記言,明顯不是對歷史事實的真實記錄,而是出於臆測或虛構。如 「僖公二十四年」記載的介子推母子間的對話,不可能有第三者在旁聽見或記錄,當是作者根據傳聞和揣想虛擬而成。這種寫法,可以看作後代小說家為人物虛擬對話的萌芽。《左傳》中還記述了大量的占卜釋夢和神異傳聞。如「成公十年」 記晉景公之死,情節曲折怪誕,用三個夢構成了互為關連的情節。寫晉侯所夢大厲,畫鬼如生動的令人毛骨悚然;病入膏肓的描寫,極為生動有趣;桑田巫釋夢之語,小臣之夢的印證,更是充滿神秘色彩,彷彿志怪小說。
人物是敘事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左傳》中描寫了各種人物,但《左傳》的寫人還不像紀傳體歷史著作在一個專章中敘述一個人物的生平事跡,也沒有像後世小說那樣塑造人物形象。由於它是編年史,人物的言行事跡大多分散記錄在事件發生的各個年代,很少對某一人物集中描寫,只有把同一人物在不同年代的事 跡聯系起來,才能得到一個完整的人物形象。《左傳》中許多重要政治人物如鄭庄公、晉文公、楚靈王、鄭子產、齊晏嬰等等,都是通過數年行跡的積累來表現的。《左傳》中還有一些人物,並不是反復出現而形成的一個完整形象,而是僅在某一時、某一事中出現,表現的僅僅是其一生中的某一片斷,反映的是其性格中的某一方面。這些形象往往非常生動傳神,能給讀者留下極深刻的印象。如「 晉靈公不君」中,鉏麑、提彌明、靈輒三位武士(宣公二年),齊晉{安革}之戰中代君就俘的逢丑父等(成公二年)。
《左傳》廣泛描寫了各種人物,其中許多人物寫得個性鮮明。《左傳》有些 描寫還展現了人物性格的豐富性和復雜性,表現了人物性格的變化。晉文公是《左傳》中著力歌頌的人物(庄公二十八年至僖公三十二年)。他由一個貴公子成長為政治家,由四處流亡到一代霸主,人物性格有一個曲折的成熟過程。楚靈王是《左傳》中被否定的國君形象(襄公二十六年至昭公十三年),他在即位前的 爭強好勝,野心勃勃,弒王自立,即位後的殘暴,驕奢狂妄等,都顯示出他確實是個昏君。但同時,作者又表現了他寬容納諫,知過能改,不記前怨,風趣等性格特點,並寫了他最後悔恨自己的殘暴,刻畫出一個性格復雜的人物形象。
《左傳》敘事中人物的行動、對話構成了表現人物的主要手段,而絕少對人物進行外貌、心理等主觀靜態描寫。通過人物在重大歷史事件中的言行,人物性格得以展現,形象得以完成。如成公二年的齊晉{安革}之戰,《左傳》這樣描寫戰爭場面,展現戰爭的全貌,表現人物個性:郤克傷於矢,流血及屨,未絕鼓音,曰:「余病矣!」張侯曰:「自始合,而矢貫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輪朱殷,豈敢言病?吾子忍之!」緩曰:「自始合,苟有險,余必下推車,子豈識之?然子病矣。」張侯曰:「師之耳目,在吾旗鼓,進退從之。此車一人殿之,可以集事,若之何其以病,敗君之大事也?擐甲執兵,固即死也。病未及死,吾子勉之。」左並轡,右援桴而鼓,馬逸不能止,師從之。齊師敗績。逐之,三周華不注。
卻克受傷,解張、鄭丘緩鼓勵他堅持戰斗,當時戰場上緊張激烈的場面,可想而知。三人同仇敵愾,視死如歸的氣概,在對話和行動描寫中,也得到充分表現。
《左傳》在戰爭描寫中還有許多與整個戰局關系不大的事,這些事只是反映了戰爭的一些具體情狀,在戰爭中並不具有重要意義。《左傳》還在復雜的戰爭過程、政治事件中,大量描寫細節。作為歷史著作,這些描寫內容完全可以不寫或略寫,但《左傳》卻大量地描寫了這些瑣事細節,它們在敘事生動和人物刻畫方面具有文學意義,如「宣公二年」的宋鄭大棘之戰,其中狂狡倒戟出鄭人,華元食士忘其御羊斟,華元逃歸後與羊斟的對話,城者之謳等,都非這次戰爭的重要事件,但如果只寫宋鄭戰於大棘,宋師敗績,鄭人獲華元,華元逃歸,則必然使敘事枯燥無味,毫無文學性可言。正是這些次要事件中的細節描寫,才增加了敘事的生動傳神。又如「宣公四年」記鄭公子歸生弒其君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寫了公子宋食指大動,鄭靈公食大夫黿不與公子宋,公子宋怒而染指於鼎等細節,整個事變由食無黿這件小事引起,而公子宋的貪饞好怒,公子歸生的遲疑懦弱、鄭靈公的昏庸可笑都在生活細節的描寫中表現了出來。再如「哀公十六年」記楚 國白公之亂這一政治事件,最後寫葉公子高平叛,沒有著重寫葉公的重大軍政措 施,而就葉公是否該戴頭盔這一細節反復渲染:葉公亦至,及北門,或遇之,曰:「君胡不胄?國人望君如望慈父母焉,盜賊之矢若傷君,是絕民望也,若之何不胄?」乃胄而進。又遇一人曰:「君胡胄?國人望君如望歲焉,日日以幾,若見君面,是得艾也。民知不死,其亦夫有奮心,猶將旌君以徇於國,而又掩面以絕民望,不亦甚乎?」乃免胄而進。突出國人對葉公的愛戴和葉公急於爭取國人的心理。葉公平叛之所以成功,他的可貴之處,都在葉公免胄的細節中表現出來。
❼ 《左傳》的敘事特點是什麼
《左傳》是先秦散文「敘事之最」,標志著我國敘事散文的成熟。該書以《春秋》的記事為綱,增加了大量的歷史事實和傳說,敘述了豐富多彩的歷史事件,描寫了形形色色的歷史人物。把《春秋》中的簡短記事, 展成為完整的敘事散文。
《左傳》在敘述復雜歷史事件時,真實生動,委婉周詳,頭緒清楚,注意伏線,照應,重點突出。其敘事方法,也多種多樣,有正敘、順敘、倒敘、補敘等二十餘種,奇妙無比。
事件敘述按時間的推移進行。順序是最基本的敘事手法,其它敘事手法在進入各自的敘述過程時,也是順敘。
(7)從左傳看中國歷史的敘事態度擴展閱讀:
《左傳》的出現,標志著我國古代史書的編纂步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左傳》為後世所提供的春秋及其以前階段之大量的思想史、經濟史、社會史以及其它學術史的重要資料,是此前或相同時期的任何其它一部史所難以企及和不能比擬的。
它對於公元前八世紀至公元前五世紀一個重要歷史階段大事的可靠記載,填補了空白,有助於後人對中國古代文明進程的全面了解,彌足珍貴。
《左傳》對歷史人物的褒貶,集中體現了對仁、義、禮、德等道德規范的肯定。由於這類道德觀念大體屬於儒學的范疇,而兩漢以後,儒學被定於一尊,此道德觀念逐漸融入正統思想,成為傳統文化之相當重要的評價體系,由是決定了後世史家對於《左傳》的上述道德觀也總是持認同和承襲的態度。
《左傳》雖未完全否認天命鬼神,卻極力強調人事作為,重視民心向背的重大政治作用,反對「困民之主」,都突出地體現了「以民為本」的思想。發軔於春秋戰國(或稍前)的民本思想。
經《尚書》、《左傳》以及《國語》、《孟子》等典籍的推重,不斷得到後世史家的繼承、發揚,形成了貫穿於我國古代史學精神傳統的一條引人注目的紅線,其積極意義已不限於史學此一領域了。
❽ 左傳的敘事特點
《左傳》的敘事特徵
《左傳》敘事,往往很注重完整地敘述事件的過程和因果關系。《左傳》敘事最突出的成就在描寫戰爭。《左傳》的戰爭描寫,全面反映了《左傳》的敘事 特點。《左傳》一書,記錄了大大小小幾百次戰爭,城濮之戰、崤之戰、邲之戰、{安革}之戰、鄢陵之戰等大戰的描述歷來被人們贊不絕口,不計其數的小戰役也寫得各具特色,精彩生動。一般說來,《左傳》寫戰爭,不局限於對交戰過程的記敘,而是深入揭示戰爭起因、醞釀過程及其後果。如「僖公二十八年」寫城濮之戰,對大戰爆發的背景和直接起因都有交待,而在行文中,又不斷展示晉 勝楚敗的原因:晉文公伐怨報德,整飭軍紀,遵守諾言,傾聽臣下意見,上下齊心協力。而楚方而是君臣意見分歧,主帥子玉恃兵而驕,一意孤行,盲目進逼晉師。城濮之戰的結果也寫得很全面,不僅寫了晉師大勝,晉文公確立霸主地位,而且還寫了戰爭的餘波:楚子玉戰敗羞愧自殺,晉文公聞之大喜,回國後賞功罰罪,對這次戰役進行總結,然後以君子之言,贊揚晉文公的霸業。至此,敘述圓滿結束。
《左傳》對事件因果關系的敘述,還常有道德化與神秘化的特點。如,作者在總結城濮之戰經驗時雲:「謂晉於是役也,能以德攻。」(僖公二十八年)不僅是城濮之戰,整個《左傳》敘事中,禮、義、德等道德因素,都被作者當作影響事件成敗的重要原因加以敘述,而且敘述中往往還帶有神秘因素。以《左傳》中常出現的預兆為例,這些預兆大都有道德化傾向:符合禮義要求之事,常有吉兆,而悖於禮義之事,則常有凶兆。這些預兆有時是智者的言論,有時則是占卜、夢境、天象等的神秘暗示。如「僖公十五年」秦晉韓之戰,在「僖公十年」就有已故晉太子「敝於韓」的預言;「僖公十四年」又有晉卜偃「期年將有大咎,幾 亡國」的預言,戰前又有秦卜徒父釋卦之兆,晉惠公不從占卜之失。在這些看似神秘的預兆之後,是晉惠公違禮、失義、背信之舉。作者面對既成的歷史事實,根據歷史人物的言行得失,在敘述歷史事件時,加入種種神秘化的傳說故事,來預示事件的結局,解釋事件的因果關系。這反映了春秋時代人們的世界觀和認識水平,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
《左傳》是一部歷史著作,但作者有時就像一個故事講述者,把事件敘述得頗具戲劇性。大量生動的戲劇性情節,使這部作品充滿故事性。不僅如此,《左傳》有的敘事記言,明顯不是對歷史事實的真實記錄,而是出於臆測或虛構。如 「僖公二十四年」記載的介子推母子間的對話,不可能有第三者在旁聽見或記錄, 當是作者根據傳聞和揣想虛擬而成。這種寫法,可以看作後代小說家為人物虛擬對話的萌芽。《左傳》中還記述了大量的占卜釋夢和神異傳聞。如「成公十年」 記晉景公之死,情節曲折怪誕,用三個夢構成了互為關連的情節。寫晉侯所夢大厲,畫鬼如生動的令人毛骨悚然;病入膏肓的描寫,極為生動有趣;桑田巫釋夢之語,小臣之夢的印證,更是充滿神秘色彩,彷彿志怪小說。
人物是敘事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左傳》中描寫了各種人物,但《左傳》的寫人還不像紀傳體歷史著作在一個專章中敘述一個人物的生平事跡,也沒有像後世小說那樣塑造人物形象。由於它是編年史,人物的言行事跡大多分散記錄在事件發生的各個年代,很少對某一人物集中描寫,只有把同一人物在不同年代的事跡聯系起來,才能得到一個完整的人物形象。《左傳》中許多重要政治人物如鄭庄公、晉文公、楚靈王、鄭子產、齊晏嬰等等,都是通過數年行跡的積累來表現的。《左傳》中還有一些人物,並不是反復出現而形成的一個完整形象,而是僅在某一時、某一事中出現,表現的僅僅是其一生中的某一片斷,反映的是其性格中的某一方面。這些形象往往非常生動傳神,能給讀者留下極深刻的印象。如「 晉靈公不君」中,鉏麑、提彌明、靈輒三位武士(宣公二年),齊晉{安革}之戰 中代君就俘的逢丑父等(成公二年)。
2006-7-20 14:03 回復
漢風和雨
2位粉絲
2樓
《左傳》廣泛描寫了各種人物,其中許多人物寫得個性鮮明。《左傳》有些描寫還展現了人物性格的豐富性和復雜性,表現了人物性格的變化。晉文公是《 左傳》中著力歌頌的人物(庄公二十八年至僖公三十二年)。他由一個貴公子成長為政治家,由四處流亡到一代霸主,人物性格有一個曲折的成熟過程。楚靈王是《左傳》中被否定的國君形象(襄公二十六年至昭公十三年),他在即位前的爭強好勝,野心勃勃,弒王自立,即位後的殘暴,驕奢狂妄等,都顯示出他確實是個昏君。但同時,作者又表現了他寬容納諫,知過能改,不記前怨,風趣等性格特點,並寫了他最後悔恨自己的殘暴,刻畫出一個性格復雜的人物形象。
《左傳》敘事中人物的行動、對話構成了表現人物的主要手段,而絕少對人物進行外貌、心理等主觀靜態描寫。通過人物在重大歷史事件中的言行,人物性 格得以展現,形象得以完成。如成公二年的齊晉{安革}之戰,《左傳》這樣描寫戰爭場面,展現戰爭的全貌,表現人物個性:
郤克傷於矢,流血及屨,未絕鼓音,曰:「余病矣!」張侯曰:「自始合,而矢貫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輪朱殷,豈敢言病?吾子忍之!」緩曰:「自始合,苟有險,余必下推車,子豈識之?然子病矣。」張侯曰:「師之耳目,在吾旗鼓,進退從之。此車一人殿之,可以集事,若之何其以病,敗君之大事也?擐甲執兵,固即死也。病未及死,吾子勉之。」左並轡,右援桴而鼓,馬逸不能止,師從之。齊師敗績。逐之,三周華不注。
卻克受傷,解張、鄭丘緩鼓勵他堅持戰斗,當時戰場上緊張激烈的場面,可想而知。三人同仇敵愾,視死如歸的氣概,在對話和行動描寫中,也得到充分表現。
《左傳》在戰爭描寫中還有許多與整個戰局關系不大的事,這些事只是反映了戰爭的一些具體情狀,在戰爭中並不具有重要意義。《左傳》還在復雜的戰爭 過程、政治事件中,大量描寫細節。作為歷史著作,這些描寫內容完全可以不寫或略寫,但《左傳》卻大量地描寫了這些瑣事細節,它們在敘事生動和人物刻畫方面具有文學意義,如「宣公二年」的宋鄭大棘之戰,其中狂狡倒戟出鄭人,華元食士忘其御羊斟,華元逃歸後與羊斟的對話,城者之謳等,都非這次戰爭的重要事件,但如果只寫宋鄭戰於大棘,宋師敗績,鄭人獲華元,華元逃歸,則必然使敘事枯燥無味,毫無文學性可言。正是這些次要事件中的細節描寫,才增加了敘事的生動傳神。又如「宣公四年」記鄭公子歸生弒其君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寫了公子宋食指大動,鄭靈公食大夫黿不與公子宋,公子宋怒而染指於鼎等細節,整個事變由食無黿這件小事引起,而公子宋的貪饞好怒,公子歸生的遲疑懦弱、鄭靈公的昏庸可笑都在生活細節的描寫中表現了出來。再如「哀公十六年」記楚國白公之亂這一政治事件,最後寫葉公子高平叛,沒有著重寫葉公的重大軍政措施,而就葉公是否該戴頭盔這一細節反復渲染:
葉公亦至,及北門,或遇之,曰:「君胡不胄?國人望君如望慈父母焉,盜賊之矢若傷君,是絕民望也,若之何不胄?」乃胄而進。又遇一人曰:「君胡胄?國人望君如望歲焉,日日以幾,若見君面,是得艾也。民知不死,其亦夫有奮心,猶將旌君以徇於國,而又掩面以絕民望,不亦甚乎?」乃免胄而進。
突出國人對葉公的愛戴和葉公急於爭取國人的心理。葉公平叛之所以成功,他的可貴之處,都在葉公免胄的細節中表現出來。
❾ 如何看待在左傳歷史敘事有虛構
《公羊傳抄.閔公元年》:「《春秋》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
於是開創了歷史允許隱瞞之先河。
但也不能因此在主觀上走向歷史虛無主義,因為大部分歷史還是真實可信的。
虛構只是一部分,我們的心態要中庸一些,不要什麼都信,也不要全盤否定。
細讀《左傳》,能夠使我們領悟許多國家興亡的道理,所以它還是非常有價值的一部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