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航天歷史
1956年10月8日,中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製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錢學森任院長。
1964年7月19日,中國第一枚內載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廣德發射成功,中國空間科學探測邁出了第一步。
1968年4月1日,中國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成立,開始選訓宇航員和進行載人航天醫學工程研究。
1970年4月24日,隨著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1號在酒泉發射成功,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發射衛星的國家。
1975年11月26日,首顆返回式衛星發射成功,3天後順利返回,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衛星返回技術的國家。
1988年9月7日,長征4號運載火箭在太原成功發射了風雲1號A氣象衛星。
1990年4月7日,「長征3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美國研製的「亞洲1號」衛星,中國在國際商業衛星發射服務市場中佔有了一席之地。
1990年7月16日,「長征」2號捆綁式火箭首次在西昌發射成功,為發射載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礎。
1992年,中國載人飛船正式列入國家計劃進行研製,這項工程後來被定名為「神舟」號飛船載人航天工程。
1999年11月20日,中國成功發射第一艘宇宙飛船--「神舟」試驗飛船,飛船返回艙於次日在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地區成功著陸。
2001年1月10日,中國成功發射「神舟」2號試驗飛船,按照預定計劃在太空完成空間科學和技術試驗任務後,於1月16日在內蒙古中部地區准確返回。
2002年3月25日,中國成功發射「神舟」3號試驗飛船,環繞地球飛行了108圈後,於4月1日准確降落在內蒙古中部地區。
2002年12月30日,中國成功發射「神舟」4號飛船。
載人航天工程又稱「921工程」,是黨中央國務院1992年1月做出決策並開始實施的重大工程。1999年月11月成功發射了第一艘無人飛船,隨後又成功發射了3艘無人飛船,2003年10月15日,航天英雄楊利偉乘坐神舟5號飛船勝利完成了我國首次載人飛行,實現了中華民族「飛天」的千年夢想。
2005年10月12~17日,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圓滿完成神舟六號飛行任務,中國載人航天實現了2人5天、航天員直接參與空間科學實驗活動的新跨越,中國成為繼俄羅斯和美國之後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
Ⅱ 中國航天歷史是什麼
中國航天史是從一九五六年二月開始的,當時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一九五六年四月,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航空工業委員會,統一領導中國的航空和火箭事業。聶榮臻任主任,黃克誠、趙爾陸任副主任,航空工業委員會的成立標志著中國的航天事業創業的開始。
中國航天發展有四大里程碑[1]: (1)第一個想到利用火箭飛天的人是聰明的中國人——明朝的萬戶 14世紀末期,明朝的士大夫萬戶把47個自製的火箭綁在椅子上,自己坐在椅子上,雙手舉著大風箏。他最先開始設想利用火箭的推力,飛上天空,然後利用風箏平穩著陸。不幸火箭爆炸,萬戶也為此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2) 東方紅一號——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 1970 年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1 號」成功升空!中國航天發展史上第二個里程碑。 3) 載人航天 2003 年10 月15 日,我國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升空,表明我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成為中國航天事業發展史上的第三個里程碑。 (4) 深空探測-嫦娥奔月 2007年10月24日18時05分,隨著嫦娥一號成功奔月,嫦娥工程順利完成了一期工程。
青銅時代
★里程碑之一 1970年4月24日21時31分,中國「東方紅」一號飛向太空。這是中國發射的第一顆人造衛星。
白銀時代
楊利偉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內
★里程碑之二 1987年8月,中國返回式衛星為法國搭載試驗裝置。這是中國打入世界航天市場的首次嘗試。
黃金時代
★里程碑之三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升空;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號搭載費俊龍,聶海勝兩名航天員升空。2008年9月25日21點10分04秒988毫秒神舟七號搭載翟志剛,景海鵬,劉伯明三名航天員升空。
探月時代
★里程碑之四 2007年10月24日18時05分,搭載著我國首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的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三號塔架點火成功發射。 嫦娥一號
★里程碑之五 2010年10月1日18時59分57秒,嫦娥一號衛星的姐妹星嫦娥二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並獲得了圓滿成功。此次發射目的主要是實現下一步的月球軟著陸進行部分關鍵技術試驗,並對嫦娥二號著陸區進行了高精度成像
Ⅲ 中國航天的歷史
中國航天史是從1956年二月開始的,當時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1956年四月,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航空工業委員會,統一領導中國的航空和火箭事業。聶榮臻任主任,黃克誠、趙爾陸任副主任,航空工業委員會的成立標志著中國的航天事業創業的開始。
中國航天發展有四大里程碑:
(1)第一個想到利用火箭飛天的人——明朝的萬戶
14世紀末期,明朝的士大夫萬戶把47個自製的火箭綁在椅子上,自己坐在椅子上,雙手舉著大風箏。他最先開始設想利用火箭的推力,飛上天空,然後利用風箏平穩著陸。不幸火箭爆炸,萬戶也為此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但他的行為卻鼓舞和震撼了人們的內心。促使人們更努力的去鑽研。
(2)東方紅一號——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
1970 年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1 號」成功升空!成為了中國航天發展史上第二個里程碑。
(3) 載人航天
2003 年10 月15 日,中國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升空,表明中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成為中國航天事業發展史上的第三個里程碑。
(4)深空探測-嫦娥奔月
2007年10月24日18時05分,隨著嫦娥一號成功奔月,嫦娥工程順利完成了一期工程。
此後,神舟九號與天宮一號相繼發射,並成功對接。
2016年9月15日22時04分09秒,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
Ⅳ 中國衛星發展史
1、1956年10月8日,中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製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錢學森任院長。
2、1964年7月19日,中國第一枚內載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廣德發射成功,中國空間科學探測邁出了第一步。
3、1968年4月1日,中國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成立,開始選訓宇航員和進行載人航天醫學工程研究。
4、1970年4月24日,隨著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1號在酒泉發射成功,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發射衛星的國家。
5、1975年11月26日,首顆返回式衛星發射成功,3天後順利返回,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衛星返回技術的國家。
6、1988年9月7日,長征4號運載火箭在太原成功發射了風雲1號A氣象衛星。
7、1990年4月7日,「長征3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美國研製的「亞洲1號」衛星,中國在國際商業衛星發射服務市場中佔有了一席之地。
8、1990年7月16日,「長征」2號捆綁式火箭首次在西昌發射成功,為發射載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礎。
9、1992年,中國載人飛船正式列入國家計劃進行研製,這項工程後來被定名為「神舟」號飛船載人航天工程。
10、1999年11月20日,中國成功發射第一艘宇宙飛船--「神舟」試驗飛船,飛船返回艙於次日在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地區成功著陸。
11、2001年1月10日,中國成功發射「神舟」2號試驗飛船,按照預定計劃在太空完成空間科學和技術試驗任務後,於1月16日在內蒙古中部地區准確返回。
12、2002年3月25日,中國成功發射「神舟」3號試驗飛船,環繞地球飛行了108圈後,於4月1日准確降落在內蒙古中部地區。
13、2002年12月30日,中國成功發射「神舟」4號飛船。
載人航天工程又稱「921工程」,是黨中央國務院1992年1月做出決策並開始實施的重大工程。1999年月11月成功發射了第一艘無人飛船,隨後又成功發射了3艘無人飛船,2003年10月15日,航天英雄楊利偉乘坐神舟5號飛船勝利完成了我國首次載人飛行,實現了中華民族「飛天」的千年夢想。
14、2005年10月12~17日,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圓滿完成神舟六號飛行任務,中國載人航天實現了2人5天、航天員直接參與空間科學實驗活動的新跨越,中國成為繼俄羅斯和美國之後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
(4)中國航天衛星歷史擴展閱讀:
東方紅一號衛星是1970年4月24日中國自行研製並成功發射的第一顆人造衛星。
它的任務是進行衛星技術試驗,探測電離層和大氣密度。衛星自重173千克,採用自旋姿態穩定方式,初始軌道參數為近地點439公里,遠地點2384公里,傾角68.5度,運行周期114分鍾。衛星外為直徑約1米的近似球體的多面體,它以20.009兆赫頻率播放《東方紅》樂曲。
東方紅一號衛星是中國於1970年4月24日發射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按時間先後順序,中國是繼蘇、美、法、日之後,世界上第五個用自製火箭發射國產衛星的國家。
參考資料:網路-中國衛星
Ⅳ 中國航天發展史和成績
中國航天簡稱CASC,全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的一家公司,詳見「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航天事業起始於1956年。中國發展航天事業的宗旨是:探索外太空,擴展對地球和宇宙的認識;和平利用外太空,促進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造福全人類;滿足經濟建設、科技發展、國家安全和社會進步等方面的需求,提高全民科學素質,維護國家權益,增強綜合國力。中國發展航天事業貫徹國家科技事業發展的指導方針,即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
發展進程
1956年國務院總理周恩來主持制定中國12年科學發展規劃,把噴氣推進和火箭技術列為國家的重點發展項目。在國務院副總理聶榮臻的領導下,於1956年 10月8日建立了中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究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根據1957年中蘇兩國政府簽訂的新技術協定,1960年前,蘇聯曾對中國建立火箭導彈研究、試驗機構和仿製蘇制導彈提供援助。之後,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即開始獨立研製各類導彈和火箭。
1958年8月,國務院科學規劃委員會根據同年5月毛澤東主席的提議把發射人造衛星列入科學發展規劃。中國科學院成立了「中國科學院 581組」和上海機電設計院,以開展空間物理研究和探空火箭研製工作。此後,中國科學院成立星際航行委員會,開展了航天技術的規劃工作和學術活動,著手建設空間環境模擬試驗室,研究人造衛星跟蹤測量技術。
1965年1月,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決定在國防部第五研究院的基礎上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七機械工業部,統一管理火箭導彈的研究、設計、試制、生產和基本建設。
1965年8月,中共中央批准《關於發展我國人造衛星工作的規劃方案建議》,決定由中國科學院、第七機械工業部、第四機械工業部分別負責衛星本體、運載火箭和地面觀測、跟蹤、遙控系統的研製工作。同年12月,中國科學院成立衛星設計院,開始進行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方案設計和各系統的研製。
1968年2月20日,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成立,把分散在各部門的衛星研究、設計、試制、試驗機構統一組織起來,加速了各類人造衛星的研製工作。
1970年5月,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劃歸第七機械工業部領導。
1982年5月,第七機械工業部改名為航天工業部。與此同時,航天器發射場、航天測控中心和觀測台、站陸續建成和完善,形成了完整的航天工程體系。
1970年中國研製成功第一枚運載火箭和發射自己的第一顆人造衛星後,開始發射小型科學衛星。
1975年研製成功兩種大推力運載火箭,並開始發射返回型遙感衛星(又稱科學探測和技術試驗衛星)。
1981年 9月20日成功地用一枚火箭發射三顆空間物理探測衛星。
1984年4月,中國第一顆地球靜止軌道的試驗通信衛星發射成功。
Ⅵ 中國航天的發展歷程
1956年10月8日,中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製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錢學森任院長。
1964年7月19日,中國第一枚內載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廣德發射成功,中國空間科學探測邁出了第一步。
1968年4月1日,中國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成立,開始選訓宇航員和進行載人航天醫學工程研究。
1970年4月24日,隨著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1號在酒泉發射成功,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發射衛星的國家。
1975年11月26日,首顆返回式衛星發射成功,3天後順利返回,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衛星返回技術的國家。
1988年9月7日,長征4號運載火箭在太原成功發射了風雲1號a氣象衛星。
1990年4月7日,「長征3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美國研製的「亞洲1號」衛星,中國在國際商業衛星發射服務市場中佔有了一席之地。
1990年7月16日,「長征」2號捆綁式火箭首次在西昌發射成功,為發射載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礎。
1992年,中國載人飛船正式列入國家計劃進行研製,這項工程後來被定名為「神舟」號飛船載人航天工程。
1999年11月20日,中國成功發射第一艘宇宙飛船--「神舟」試驗飛船,飛船返回艙於次日在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地區成功著陸。
2001年1月10日,中國成功發射「神舟」2號試驗飛船,按照預定計劃在太空完成空間科學和技術試驗任務後,於1月16日在內蒙古中部地區准確返回。
2002年3月25日,中國成功發射「神舟」3號試驗飛船,環繞地球飛行了108圈後,於4月1日准確降落在內蒙古中部地區。
2002年12月30日,中國成功發射「神舟」4號飛船。
載人航天工程又稱「921工程」,是黨中央國務院1992年1月做出決策並開始實施的重大工程。1999年月11月成功發射了第一艘無人飛船,隨後又成功發射了3艘無人飛船,2003年10月15日,航天英雄楊利偉乘坐神舟5號飛船勝利完成了我國首次載人飛行,實現了中華民族「飛天」的千年夢想。
2005年10月12~17日,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圓滿完成神舟六號飛行任務,中國載人航天實現了2人5天、航天員直接參與空間科學實驗活動的新跨越,中國成為繼俄羅斯和美國之後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
Ⅶ 中國衛星發射歷史
一、我國從1970年4月24日,自行研製並成功發射的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衛星。它的任務是進行衛星技術試驗,探測電離層和大氣密度。我國成為繼蘇、美、法、日之後,世界上第五個用自製火箭發射國產衛星的國家。
二、從1974年到1996年,中國共發射了17顆返回式遙感衛星,有16顆按計劃正常返回地面。它們當中最長的在太空飛行15天,送回的大量遙感資料已廣泛應用於國民經濟各個領域和國防現代化建設中,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巨大。返回式衛星上良好的微重力環境,為開展空間生命科學、材料科學等微量力科學研究提供了有利條件。
三、在21世紀初的幾年間,中國先後發射了返回式衛星3號、4號及實踐8號衛星。雖然它們都是在返回式衛星2號的衛星平台基礎上進行升級設計,但無論在衛星功能上、軌道控制精度上、還是返回控制計算等整體性能方面都有較大的改進和提高。並且使衛星的飛行時間大大延長。
四、北京時間2015年9月20日7時01分,中國新一代運載火箭的「首發箭」——長征六號運載火箭搭載20顆技術試驗小衛星從這里奔向蒼穹。長征六號運載火箭的成功發射,不僅創造了我國歷史上「一箭多星」的新紀錄,也填補了我國多星載荷快速入軌發射能力的持久空白。中國,從「航天大國」向「航天強國」又邁出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步。
Ⅷ 中國航天發展史
中國航天發展史
要中國航天事業自1956年創建以來,經歷了艱苦創業、配套發展、改革振興和走向世界等幾個重要時期,迄今已達到了相當規模和水平:形成了完整配套的研究、設計、生產和試驗體系;建立了能發射各類衛星和載人飛船的航天器發射中心和由國內各地面站、遠程跟蹤測量船組成的測控網;建立了多種衛星應用系統,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建立了具有一定水平的空間科學研究系統,取得了多項創新成果;培育了一支素質好、技術水平高的航天科技隊伍。
空間技術
1. 人造地球衛星。中國於1970年4月24日成功地研製並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獨立自主研製和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截至2000年10月,中國共研製並發射了47顆不同類型的人造地球衛星,飛行成功率達90%以上。目前,中國已初步形成了四個衛星系列——返回式遙感衛星系列、「東方紅」通信廣播衛星系列、「風雲」氣象衛星系列和「實踐」科學探測與技術試驗衛星系列,「資源」地球資源衛星系列也即將形成。中國是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衛星回收技術的國家,衛星回收成功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中國是世界上第五個獨立研製和發射地球靜止軌道通信衛星的國家。中國的氣象衛星、地球資源衛星主要技術指標已達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期的國際水平。近幾年來,中國研製並發射的6顆通信、地球資源和氣象衛星投入使用後,工作穩定,性能良好,產生了很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運載火箭 。
中國獨立自主地研製了12種不同型號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適用於發射近地軌道、地球靜止軌道和太陽同步軌道衛星。「長征」系列運載火箭近地軌道最大運載能力達到9200千克,地球同步轉移軌道最大運載能力達到5100千克,基本能夠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自1985年中國政府正式宣布將「長征」系列運載火箭投入國際商業發射市場以來,已將27顆外國製造的衛星成功地送入太空,在國際商業衛星發射服務市場中佔有了一席之地。迄今,「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共實施了63次發射;1996年10月至2000年10月,「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已連續21次發射成功。
3.航天器發射場。
中國已建成酒泉、西昌、太原三個航天器發射場,並圓滿完成了各種運載火箭的飛行試驗和各類人造衛星、試驗飛船的發射任務。中國航天器發射場既可完成國內發射任務,又具有完成為國際商業發射服務和開展其他國際航天合作的能力。
4. 航天測控。
中國已建成完整的航天測控網,包括陸地測控站和海上測控船,圓滿完成了從近地軌道衛星到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從衛星到試驗飛船的航天測控任務。中國航天測控網已具備國際聯網共享測控資源的能力,測控技術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載人航天
中國於1992年開始實施載人飛船航天工程,研製了載人飛船和高可靠運載火箭,開展了航天醫學和空間生命科學的工程研究,選拔了預備航天員,研製了一批空間遙感和空間科學試驗裝置。1999年11月20日至21日,中國成功地發射並回收了第一艘「神舟」號無人試驗飛船,標志著中國已突破了載人飛船的基本技術,在載人航天領域邁出了重要步伐。
參考資料:
1.人造地球衛星。中國於1970年4月24日成功地研製並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獨立自主研製和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截至2000年10月,中國共研製並發射了47顆不同類型的人造地球衛星,飛行成功率達90%以上。目前,中國已初步形成了四個衛星系列——返回式遙感衛星系列、「東方紅」通信廣播衛星系列、「風雲」氣象衛星系列和「實踐」科學探測與技術試驗衛星系列,「資源」地球資源衛星系列也即將形成。中國是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衛星回收技術的國家,衛星回收成功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中國是世界上第五個獨立研製和發射地球靜止軌道通信衛星的國家。中國的氣象衛星、地球資源衛星主要技術指標已達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期的國際水平。近幾年來,中國研製並發射的6顆通信、地球資源和氣象衛星投入使用後,工作穩定,性能良好,產生了很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