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歷史房屋建築

中國歷史房屋建築

發布時間:2021-02-25 01:02:54

① 中國古代房屋建築的風格有哪些

①莊重嚴肅的紀念型風格。大多體現在禮制祭祀建築、陵墓建築和有特殊涵義回的宗教答建築中。其 特點是群體組合比較簡單,主體形象突出,富有象徵涵義,整個建築的尺度、造型和涵義內容都有一些特殊的規定。例如古代的明堂辟雍、帝王陵墓、大型祭壇,和佛教建築中的金剛寶座、戒壇、大佛閣等。
②雍容華麗的宮室型風格。多體現在宮殿、府邸、衙署和一般佛道寺觀中。其特點是序列組合豐富,主次分明,群體中各個建築的體量大小搭配恰當,符合人的正常審美尺度;單座建築造型比例嚴謹,尺度合宜,裝飾華麗。
③親切宜人的住宅型風格。主要體現在一般住宅中,也包括會館、商店等人們最經常使用的建築。其特點是序列組合與生活密切結合,尺度宜人而不曲折;建築內向,造型簡朴,裝修精緻。
④自由委婉的園林風格。主要體現在私家園林中,也包括一部分皇家園林和山林寺觀。其特點是空間變化豐富,建築的尺度和形式不拘一格,色調淡雅,裝修精緻;更主要的是建築與花木山水相結合,將自然景物融於建築之中。

② 中國古代建築成就簡介

在世界建築體系中,中國古代建築是源遠流長的獨立發展的體系。該體系至遲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時期就已初步形成,其風格優雅,結構靈巧。

中國古代建築的發展大致經歷了原始社會、商周、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遼金元、明清7個時期。直至20世紀,始終保持著自己獨特的結構和布局原則,而且傳播、影響到其他國家。

一、從構造的角度,中國古代建築的特點可以歸納為7項:

①使用木材作為主要建築材料,創造出獨特的木結構形式,以此為骨架,既達到實際功能要求,又創造出優美的建築形體以及相應的建築風格。

②保持構架制原則。以立柱和縱橫梁枋組合成各種形式的梁架,使建築物上部荷載經由梁架、立柱傳遞至基礎。牆壁只起圍護、分隔的作用、不承受荷載。

③創造斗栱結構形式。用縱橫相疊的短木和斗形方木相疊而成的向外挑懸的斗栱,本是立柱和橫梁間的過渡構件,還逐漸發展成為上下層柱網之間或柱網與屋頂梁架之間的整體構造層,這是中國古代木結構構造的巧妙形式。

④實行單體建築標准化。中國古代的宮殿、寺廟、住宅等,往往是由若干單體建築結合配置成組群。無論單體建築規模大小,其外觀輪廓均由階基、屋身、屋頂3部分組成:下面是由磚石砌築的階基,承托著整座房屋。

立在階基上的是屋身,由木製柱額作骨架,其間安裝門窗隔扇;上面是用木結構屋架造成的屋頂,屋面做成柔和雅緻的曲線,四周均伸展出屋身以外,上面覆蓋著青灰瓦或琉璃瓦。單體建築的平面通常都是長方形,在有特殊用途的情況下,也採取方形、八角形、圓形等。

而園林中觀賞用的建築,則可以採取扇形、字形、套環形等平面。屋頂有廡殿頂、歇山頂、卷棚頂、懸山頂、硬山頂、攢尖頂等形式,每種形式又有單檐、重檐之分,進而又可組合成更多的形式。

⑤重視建築組群平面布局。其原則是內向含蓄,多層次,力求均衡對稱。除特定的建築物如城樓、鍾鼓樓等外,單體建築很少露出全部輪廓。每一個建築組群少則有一個庭院,多則有幾個或幾十個庭院,組合多樣,層次豐富,彌補了單體建築定型化的不足。

平面布局取左右對稱的原則,房屋在四周,中心為庭院。組合形式均根據中軸線發展。唯有園林的平面布局,採用自由變化的原則。

⑥靈活安排空間布局。室內間隔採用槅扇、門、罩、屏等便於安裝、拆卸的活動構築物,能任意劃分,隨時改變。

庭院是與室內空間相互為用的統一體,又為建築創造小自然環境准備條件,可栽培樹木花卉,可疊山辟池,可搭涼棚花架,有的還建有走廊,作為室內和室外空間過渡,以增添生活情趣。

⑦運用色彩裝飾手段。木結構建築的樑柱框架,需要在木材表面施加油漆等防腐措施,由此發展成中國特有的建築油飾、彩畫。

常用青、綠、朱等礦物顏料繪成色彩絢麗的圖案,增加建築物的美感。以木材構成的裝修構件,加上著色的浮雕裝飾的平棊貼花和用木條拼鑲成各種菱花格子,是實用兼裝飾的傑作。北魏以後出現的五彩繽紛的琉璃屋頂、牌坊、照壁等,使建築燦爛多彩、晶瑩輝煌。

二、從傳統文化的角度,中國古代建築的特點可以概括為5個方面:

①很少真正的建築學理論。建築學作為一個學科出現是近代的事情。指導建築發展的是抽象的哲學理論、約定俗成的道德規范和具體的政治制度。

②儒家傳統的禮制思想是指導建築創作的主要思想,而以玄學、風水堪輿之說作為補充。

③充滿了中國人現實主義的處世態度。具體表現為不求建築物長久存在,而以滿足現實的功能需求為出發點。建築形式的標准化通用化,使用一種結構類型的建築物可以適應多種使用功能的需求。

④標准化的建築個體要通過建築空間的組合來表達個性,建築群體的布置是傳統建築藝術的精髓,處處反映著時間和空間結合的理性思維方式和人與自然的親和關系。

⑤以象徵主義手法表現特定的主題。在園林中表現意境,在宗教建築中表現世界觀,在宮殿建築中表現政治制度。一些裝飾構件與小品,甚至單體建築,都成為一種包含了固定意義的象徵符號。

(2)中國歷史房屋建築擴展閱讀

建築風格

中國自古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這些民族所居住的地域,由於東西南北的自然環境不同與氣候條件的差異,也由於不同地區各自產有不同的建築材料。

所以世代以來,他們便依自然條件與可能提供的材料,按照各自生產和生活的不同需要與習慣,創造了互不相同的建築,並在長期發展中形成各自的建築做法與建築風格。

在北方黃土地區,古代人們利用黃土的特性,或用土坯,或夯土築牆,以此築成房屋,或構築成窯洞作為住居。後來又用黃土燒制磚瓦,用以蓋房既方便又耐久。

在南方,氣候潮濕多雨,人們便以竹木為建築材料構築房屋居住。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地處亞熱帶,常用竹木搭成桿欄式建築。而青藏高原,少雨乾旱,晝夜溫差大,則多砌築厚牆式平頂碉房。蒙古族地區,依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習慣而搭制帳篷式住房(蒙古包),這種房屋易於拆架遷移。

西部伊斯蘭教建築則喜歡採用尖拱形建築。總之,古代各族人民,因依自然條件與當地可能提供的建築材料,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與需要,各自構築了不同民族風格的建築,共同豐富了中國古代建築的內容,共同為發展中華民族的古代建築做出了各自的貢獻。

③ 中國有哪些古代建築

喬家大院

故宮

頤和園

少林寺

黃鶴樓

天安門

中南海

樂山大佛
應縣木塔),大雁塔,小雁塔(木塔在中國古建中地位非凡)高頤墓闕,佛光寺大殿
(一)殿堂

中國古代建築群中的主體建築,包括殿和堂兩類建築形式,其中殿為宮室、禮制和宗教建築所專用。堂、殿之稱均出現於周代。「堂」字出現較早,原意是相對內室而言,指建築物前部對外敞開的部分。堂的左右有序、有夾,室的兩旁有房、有廂。這樣的一組建築又統稱為堂,泛指天子、諸侯、大夫、士的居處建築。「殿」字出現較晚,原意是後部高起的物貌;用於建築物,表示其形體高大,地位顯著。自漢代以後,堂一般是指衙署和第宅中的主要建築,但宮殿、寺觀中的次要建築也可稱堂,如南北朝宮殿中的「東西堂」、佛寺中的講堂、齋堂等。殿和堂都可分為台階、屋身、屋頂三個基本部分。其中台階和屋頂形成了中國建築最明顯的外觀特徵。因受封建等級制度的制約,殿和堂在形式、構造上都有區別。殿和堂在台階做法上的區別出現較早:堂只有階;殿不僅有階,還有陛,即除了本身的台基之外,下面還有一個高大的檯子作為底座,由長長的陛級聯繫上下。殿一般位於宮室、廟宇、皇家園林等建築群的中心或主要軸線上,其平面多為矩形,也有方形、圓形、工字形等。殿的空間和構件的尺度往往較大,裝修做法比較講究。堂一般作為府邸、衙署、宅院、園林中的主體建築,其平面形式多樣,體量比較適中,結構做法和裝飾材料等也比較簡潔,且往往表現出更多的地方特徵。

(二)樓閣

中國古代建築中的多層建築物。樓與閣在早期是有區別的。樓是指重屋,閣是指下部架空、底層高懸的建築。閣一般平面近方形,兩層,有平坐,在建築組群中可居主要位置,如佛寺中有以閣為主體的,獨樂寺觀音閣即為一例。樓則多狹而修曲,在建築組群中常居於次要位置,如佛寺中的藏經樓,王府中的後樓、廂樓等,處於建築組群的最後一列或左右廂位置。後世樓閣二字互通,無嚴格區分, 古代樓閣有多種建築形式和用途。城樓在戰國時期即已出現。漢代城樓已高達三層。闕樓、市樓、望樓等都是漢代應用較多的樓閣形式。漢代皇帝崇信神仙方術之說,認為建造高峻樓閣可以會仙人。佛教傳入中國後,大量修建的佛塔建築也是一種樓閣。北魏洛陽永寧寺木塔,高「四十餘丈」,百里之外,即可遙見。建於遼代的山西應縣佛宮寺釋迦塔高67.31米,仍是中國現存最高的古代木構建築。可以登高望遠的風景游覽建築往往也用樓閣為名,如黃鶴樓、滕王閣等。中國古代樓閣多為木結構,有多種構架形式。以方木相交疊壘成井欄形狀所構成的高樓,稱井□式;將單層建築逐層重疊而構成整座建築的,稱重屋式。唐宋以來,在層間增設平台結構層,其內檐形成暗層和樓面,其外檐挑出成為挑台,這種形式宋代稱為平坐。各層上下柱之間不相通,構造交接方式較復雜。明清以來的樓閣構架,將各層木柱相續成為通長的柱材,與梁枋交搭成為整體框架,稱之為通柱式。此外,尚有其他變異的樓閣構架形式。

(三)亭

中國傳統建築中周圍開敞的小型點式建築,供人停留、觀覽,也用於典儀,俗稱亭子,出現於南北朝的中後期。「亭」又指古代基層行政機構,兼設有旅舍形式 亭一般設置在可供停息、觀眺的形勝之地,如山岡、水邊、城頭、橋上以及園林中。還有專門用途的亭,如碑亭、井亭、宰牲亭、鍾亭等。亭的平面形式除方形、矩形、圓形、多邊形外,還有十字、連環、梅花、扇形等多種形式。亭的屋頂有攢尖、歇山、錐形及其他形式復合體。大型的亭可築重檐,或四面加抱廈。陵墓、宗廟中的碑亭、井亭可做得很莊重,如明長陵的碑亭。大型的亭可以做得雄偉壯觀,如北京景山的萬春亭。小型的亭可以做得輕巧雅緻,如杭州三潭印月的三角亭。亭的不同形式,可以產生不同的藝術效果。構造作法,亭的結構以木構為最多,也有用磚石砌造的。亭多做攢尖頂和圓錐形頂。四角攢尖頂在漢代已出現,八角攢尖頂和圓錐形頂在唐代明器中已有發現。宋《營造法式》中所載「亭榭斗尖」,是類似傘架的結構。這種做法可以從清代南方的園林中見到。明清以後,方亭多用抹角梁,多角攢尖亭多用扒梁,逐層疊起。矩形亭的構造則基本與房屋建築相同。

(四)廊

中國古代建築中有頂的通道,包括迴廊和游廊,基本功能為遮陽、防雨和供人小憩。廊是形成中國古代建築外形特點的重要組成部分。殿堂檐下的廊,作為室內外的過渡空間,是構成建築物造型上虛實變化和韻律感的重要手段。圍合庭院的迴廊,對庭院空間的格局、體量的美化起重要作用,並能造成莊重、活潑、開敞、深沉、閉塞、連通等不同效果。園林中的游廊則主要起著劃分景區、造成多種多樣的空間變化、增加景深、引導最佳觀賞路線等作用。在廊的細部常配有幾何紋樣的欄桿、坐凳、鵝項椅(又稱美人靠或吳王靠)、掛落、彩畫;隔牆上常飾以什錦燈窗、漏窗、月洞門、瓶門等各種裝飾性建築構件。

(五)台榭

中國古代將地面上的夯土高墩稱為台,台上的木構房屋稱為榭,兩者合稱為台榭。最早的台榭只是在夯土台上建造的有柱無壁、規模不大的敞廳,供眺望、宴飲、行射之用。有時具有防潮和防禦的功能。台榭的遺址頗多,著名的有春秋晉都新田遺址、戰國燕下都遺址、邯鄲趙國故城遺址、秦咸陽宮遺址等,都保留了巨大的階梯狀夯土台。榭還指四面敞開的較大的房屋。唐以後又將臨水的或建在水中的建築物稱為水榭,但已是完全不同於台榭的另一類型建築。

(六)廟

中國古代的祭祀建築。形制要求嚴肅整齊,大致可分為三類:
1、祭祀祖先的廟。中國古代帝王諸侯等奉祀祖先的建築稱宗廟。帝王的宗廟稱太廟,廟制歷代不同。太廟是等級最高的建築。貴族、顯宦、世家大族奉祀祖先的建築稱家廟或宗祠。仿照太廟方位,設於宅第東側,規模不一。有的宗祠附設義學、義倉、戲樓,功能超出祭祀范圍。
2、奉祀聖賢的廟。最著名的是奉祀孔丘的孔廟,又稱文廟。孔丘被奉為儒家之祖,漢以後歷代帝王多崇奉儒學。山東曲阜孔廟規模最大。奉祀三國時代名將關羽的廟稱關帝廟,又稱武廟。有的地方建三義廟,合祀劉備、關羽、張飛。許多地方還奉祀名臣、先賢、義士、節烈,如四川成都和河南南陽奉祀三國著名政治家諸葛亮的「武侯祠」;浙江杭州和河南湯陰奉祀南宋民族英雄岳飛的「岳王廟」和「岳飛廟」。
3、祭祀山川、神靈的廟。中國從古代起就崇拜天、地、山、川等自然物並設廟奉祀,如後土廟。最著名的是奉祀五嶽——泰山、華山、衡山、恆山、嵩山的神廟,其中泰山的岱廟規模最大。還有大量源於各種宗教和民間習俗的祭祀建築,如城隍廟、土地廟、龍王廟、財神廟等。

(七)壇

中國古代主要用於祭祀天、地、社稷等活動的台型建築。北京城內外的天壇、地壇、日壇、月壇、祈谷壇、社稷壇等。壇既是祭祀建築的主體,也是整組建築群的總稱。壇的形式多以陰陽五行等學說為依據。例如天壇、地壇的主體建築分別採用圓形和方形,來源於天圓地方之說。天壇所用石料的件數和尺寸都採用奇數,是採用古人以天為陽性和以奇數代表陽性的說法。祈年殿有三重檐分別覆以三種顏色的琉璃瓦:上檐青色象徵青天,中檐黃色象徵土地,下檐綠色象徵萬物。至乾隆十六年改為三層均藍色,以合專以祭天之意。

(八)塔

供奉或收藏佛舍利(佛骨)、佛像、佛經、僧人遺體等的高聳型點式建築,又稱「佛塔」、「寶塔」。塔起源於印度,也常稱為「佛圖」、「浮屠」、「浮圖」等。塔是中國古代建築中數量極大、形式最為多樣的一種建築類型。
塔一般由地宮、塔基、塔身、塔頂和塔剎組成。地宮藏舍利,位於塔基正中地面以下。塔基包括基台和基座。塔剎在塔頂之上,通常由須彌座、仰蓮、覆缽、相輪和寶珠組成;也有在相輪之上加寶蓋、圓光、仰月和寶珠的塔剎。
塔的種類眾多,中國現存塔2000多座。按性質分,有供膜拜的藏佛物的佛塔和高僧墓塔;按所用材料可分為木塔、磚塔、石塔、金屬塔、陶塔等;按結構和造型可分為樓閣式塔、密檐塔、單層塔、剌嘛塔和其他特殊形制的塔。樓閣式塔著名的有西安慈恩寺塔、興教寺玄奘塔、蘇州雲岩寺塔等。密檐塔著名的有登封嵩岳寺塔、西安薦福寺塔、大理崇聖寺千尋塔等。單層塔著名的有歷城神通寺四門塔、北京雲居寺石塔群、登封會善寺凈藏禪師塔等。剌嘛塔塔身塗白色,俗稱「白塔」。著名的有北京妙應寺白塔、山西五台縣塔院寺白塔等。金剛寶座塔著名的有北京正覺寺金剛寶座塔。

(九)影壁

建在院落的大門內或大門外,與大門相對作屏障用的牆壁,又稱照壁、照牆。影壁能在大門內或大門外形成一個與街巷既連通又有限隔的過渡空間。明清時代影壁從形式上分有一字形、八字形等。北京大型住宅大門外兩側多用八字牆,與街對面的八字形影壁相對,在門前形成一個略寬於街道的空間;門內用一字形影壁,與左右的牆和屏門組成一方形小院,成為從街巷進入住宅的兩個過渡。南方住宅影壁多建在門外。農村住宅影壁還有用夯土或土坯砌築的,上加瓦頂。宮殿、寺廟的影壁多用琉璃鑲砌。明清宮殿、寺廟、衙署和第宅均有影壁,著名的山西省大同九龍壁就是明太祖朱元璋之子朱桂的代王府前的琉璃影壁。北京北海和紫禁城中的九龍壁也很有名。

(十)坊表

中國古代具有表彰、紀念、導向或標志作用的建築物,包括牌坊、華表等。牌坊 又稱牌樓,是一種只有單排立柱,起劃分或控制空間作用的建築。在單排立柱上加額枋等構件而不加屋頂的稱為牌坊,上施屋頂的稱為牌樓,這種屋頂俗稱為「樓」,立柱上端高出屋頂的稱為「沖天牌樓」。牌樓建立於離宮、苑囿、寺觀、陵墓等大型建築組群的入口處時,形制的級別較高。沖天牌樓則多建立在城鎮街衢的沖要處,如大路起點、十字路口、橋的兩端以及商店的門面。前者成為建築組群的前奏,造成庄嚴、肅穆、深邃的氣氛,對主體建築起陪襯作用;後者則可以起豐富街景、標志位置的作用。江南有些城鎮中有跨街一連建造多座牌坊的,多為「旌表功名」或「表彰節孝」。在山林風景區也多在山道上建牌坊,既是寺觀的前奏,又是山路進程的標志。
華表為成對的立柱,起標志或紀念性作用。漢代稱桓表。元代以前,華表主要為木製,上插十字形木板,頂上立白鶴,多設於路口、橋頭和衙署前。明以後華表多為石制,下有須彌座;石柱上端用一雕雲紋石板,稱雲板;柱頂上原立鶴改用蹲獸,俗稱「朝天吼」。華表四周圍以石欄。華表和欄桿上遍施精美浮雕。明清時的華表主要立在宮殿、陵墓前,個別有立在橋頭的,如北京盧溝橋頭。明永樂年間所建北京天安門前和十三陵碑亭四周的華表是現存的典型。

④ 中國古代住宅

民宅是歷史上最早出現的建築類型。民宅建築景觀的形成和發展主要受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的影響。北方的大院建築氣勢威嚴、高大華貴、粗獷中不失細膩,平面而又立體的表現形式,彰顯出四平八穩的姿態,處處是以禮為本的建築特色。如:

北京四合院 山西喬家大院 山西平遙古城 山西平遙王家大院 山西平遙曹家大院 山西平遙渠家大院 山西臨汾丁村民宅 山西榆次常家大院 陝西黨家村 天津石家大院鮮族古居 蒙古包 陝北窯洞 丁村民居
北京四合院

在北京城大大小小的胡同中,坐落著許多由東、南、西、北四面房屋圍合起來的院落式住宅,這就是四合院。北京有各種規模的四合院,但不論大小,都是由一個個四面房屋圍合的庭院組成的。最簡單的四合院只有一個院子,比較復雜的有兩三個院子,富貴人家居住的深宅大院,通常是由好幾座四合院並列組成的。四合院的大門一般開在東南角或西北角,院中的北房是正房,正房建在磚石砌成的台基上,比其他房屋的規模大,是院主人的住室。院子的兩邊建有東西廂房,是晚輩們居住的地方。在正房和廂房之間建有走廊,可以供人行走和休息。四合院的「四」字,表示的是東南西北四面;「合」是圍在一起的意思。也就是說,四合院是由四面的房屋或圍牆圈成的。裡面的建築布局,在封建宗法禮教的支配下,按著南北中軸線對稱地布置房屋和院落。四合院是個統稱,由於建築面積的大小以及方位的不同,從空間組合來講有大四合院、小四合院、三合院之分。四合院中除大門與外界向通之外,一般都不對外開窗戶,即使開窗戶也只有南房為了採光,在南牆上離地很高的地方開小窗。因此,只要關上大門,四合院內便形成一個封閉式的小環境。住在四合院里的人不常與周圍的鄰居來往。在小院里,一家人過著日子,與世無爭。可以說,四合院是在歷史的洪流中,在動盪的社會風雲里,北京人所尋覓到的一個安詳恬靜的安樂窩。一代代的北京人就在這數也數不清的大大小小的四合院中度過了漫長的歲月。

窯洞

中國黃河中上游一帶,是世界聞名的黃土高原。生活在黃土高原上的人們,利用那裡又深又厚、立體性能極好的黃土層,建造了一種獨特的住宅——窯洞。窯洞又分為土窯、石窯、磚窯等幾種。土窯是靠著山坡挖成的黃土窯洞,這種窯洞冬暖夏涼,保溫隔音效果最好。石窯和磚窯是先用石塊或磚砌成拱形洞,然後在上面蓋上厚厚的黃土,又堅固又美觀。由於建造窯洞不需要鋼材、水泥,所以造價比較低。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窯洞的建造不斷改進,黃土高原上冬暖夏涼的窯洞越來越舒適美觀了。

⑤ 中國古代建築有哪些

中國古代建築
(一)殿堂

中國古代建築群中的主體建築,包括殿和堂兩類建築形式,其中殿為宮室、禮制和宗教建築所專用。堂、殿之稱均出現於周代。「堂」字出現較早,原意是相對內室而言,指建築物前部對外敞開的部分。堂的左右有序、有夾,室的兩旁有房、有廂。這樣的一組建築又統稱為堂,泛指天子、諸侯、大夫、士的居處建築。「殿」字出現較晚,原意是後部高起的物貌;用於建築物,表示其形體高大,地位顯著。自漢代以後,堂一般是指衙署和第宅中的主要建築,但宮殿、寺觀中的次要建築也可稱堂,如南北朝宮殿中的「東西堂」、佛寺中的講堂、齋堂等。殿和堂都可分為台階、屋身、屋頂三個基本部分。其中台階和屋頂形成了中國建築最明顯的外觀特徵。因受封建等級制度的制約,殿和堂在形式、構造上都有區別。殿和堂在台階做法上的區別出現較早:堂只有階;殿不僅有階,還有陛,即除了本身的台基之外,下面還有一個高大的檯子作為底座,由長長的陛級聯繫上下。殿一般位於宮室、廟宇、皇家園林等建築群的中心或主要軸線上,其平面多為矩形,也有方形、圓形、工字形等。殿的空間和構件的尺度往往較大,裝修做法比較講究。堂一般作為府邸、衙署、宅院、園林中的主體建築,其平面形式多樣,體量比較適中,結構做法和裝飾材料等也比較簡潔,且往往表現出更多的地方特徵。

(二)樓閣

中國古代建築中的多層建築物。樓與閣在早期是有區別的。樓是指重屋,閣是指下部架空、底層高懸的建築。閣一般平面近方形,兩層,有平坐,在建築組群中可居主要位置,如佛寺中有以閣為主體的,獨樂寺觀音閣即為一例。樓則多狹而修曲,在建築組群中常居於次要位置,如佛寺中的藏經樓,王府中的後樓、廂樓等,處於建築組群的最後一列或左右廂位置。後世樓閣二字互通,無嚴格區分, 古代樓閣有多種建築形式和用途。城樓在戰國時期即已出現。漢代城樓已高達三層。闕樓、市樓、望樓等都是漢代應用較多的樓閣形式。漢代皇帝崇信神仙方術之說,認為建造高峻樓閣可以會仙人。佛教傳入中國後,大量修建的佛塔建築也是一種樓閣。北魏洛陽永寧寺木塔,高「四十餘丈」,百里之外,即可遙見。建於遼代的山西應縣佛宮寺釋迦塔高67.31米,仍是中國現存最高的古代木構建築。可以登高望遠的風景游覽建築往往也用樓閣為名,如黃鶴樓、滕王閣等。中國古代樓閣多為木結構,有多種構架形式。以方木相交疊壘成井欄形狀所構成的高樓,稱井□式;將單層建築逐層重疊而構成整座建築的,稱重屋式。唐宋以來,在層間增設平台結構層,其內檐形成暗層和樓面,其外檐挑出成為挑台,這種形式宋代稱為平坐。各層上下柱之間不相通,構造交接方式較復雜。明清以來的樓閣構架,將各層木柱相續成為通長的柱材,與梁枋交搭成為整體框架,稱之為通柱式。此外,尚有其他變異的樓閣構架形式。

(三)亭

中國傳統建築中周圍開敞的小型點式建築,供人停留、觀覽,也用於典儀,俗稱亭子,出現於南北朝的中後期。「亭」又指古代基層行政機構,兼設有旅舍形式 亭一般設置在可供停息、觀眺的形勝之地,如山岡、水邊、城頭、橋上以及園林中。還有專門用途的亭,如碑亭、井亭、宰牲亭、鍾亭等。亭的平面形式除方形、矩形、圓形、多邊形外,還有十字、連環、梅花、扇形等多種形式。亭的屋頂有攢尖、歇山、錐形及其他形式復合體。大型的亭可築重檐,或四面加抱廈。陵墓、宗廟中的碑亭、井亭可做得很莊重,如明長陵的碑亭。大型的亭可以做得雄偉壯觀,如北京景山的萬春亭。小型的亭可以做得輕巧雅緻,如杭州三潭印月的三角亭。亭的不同形式,可以產生不同的藝術效果。構造作法,亭的結構以木構為最多,也有用磚石砌造的。亭多做攢尖頂和圓錐形頂。四角攢尖頂在漢代已出現,八角攢尖頂和圓錐形頂在唐代明器中已有發現。宋《營造法式》中所載「亭榭斗尖」,是類似傘架的結構。這種做法可以從清代南方的園林中見到。明清以後,方亭多用抹角梁,多角攢尖亭多用扒梁,逐層疊起。矩形亭的構造則基本與房屋建築相同。

(四)廊

中國古代建築中有頂的通道,包括迴廊和游廊,基本功能為遮陽、防雨和供人小憩。廊是形成中國古代建築外形特點的重要組成部分。殿堂檐下的廊,作為室內外的過渡空間,是構成建築物造型上虛實變化和韻律感的重要手段。圍合庭院的迴廊,對庭院空間的格局、體量的美化起重要作用,並能造成莊重、活潑、開敞、深沉、閉塞、連通等不同效果。園林中的游廊則主要起著劃分景區、造成多種多樣的空間變化、增加景深、引導最佳觀賞路線等作用。在廊的細部常配有幾何紋樣的欄桿、坐凳、鵝項椅(又稱美人靠或吳王靠)、掛落、彩畫;隔牆上常飾以什錦燈窗、漏窗、月洞門、瓶門等各種裝飾性建築構件。

(五)台榭

中國古代將地面上的夯土高墩稱為台,台上的木構房屋稱為榭,兩者合稱為台榭。最早的台榭只是在夯土台上建造的有柱無壁、規模不大的敞廳,供眺望、宴飲、行射之用。有時具有防潮和防禦的功能。台榭的遺址頗多,著名的有春秋晉都新田遺址、戰國燕下都遺址、邯鄲趙國故城遺址、秦咸陽宮遺址等,都保留了巨大的階梯狀夯土台。榭還指四面敞開的較大的房屋。唐以後又將臨水的或建在水中的建築物稱為水榭,但已是完全不同於台榭的另一類型建築。

(六)廟

中國古代的祭祀建築。形制要求嚴肅整齊,大致可分為三類:
1、祭祀祖先的廟。中國古代帝王諸侯等奉祀祖先的建築稱宗廟。帝王的宗廟稱太廟,廟制歷代不同。太廟是等級最高的建築。貴族、顯宦、世家大族奉祀祖先的建築稱家廟或宗祠。仿照太廟方位,設於宅第東側,規模不一。有的宗祠附設義學、義倉、戲樓,功能超出祭祀范圍。
2、奉祀聖賢的廟。最著名的是奉祀孔丘的孔廟,又稱文廟。孔丘被奉為儒家之祖,漢以後歷代帝王多崇奉儒學。山東曲阜孔廟規模最大。奉祀三國時代名將關羽的廟稱關帝廟,又稱武廟。有的地方建三義廟,合祀劉備、關羽、張飛。許多地方還奉祀名臣、先賢、義士、節烈,如四川成都和河南南陽奉祀三國著名政治家諸葛亮的「武侯祠」;浙江杭州和河南湯陰奉祀南宋民族英雄岳飛的「岳王廟」和「岳飛廟」。
3、祭祀山川、神靈的廟。中國從古代起就崇拜天、地、山、川等自然物並設廟奉祀,如後土廟。最著名的是奉祀五嶽——泰山、華山、衡山、恆山、嵩山的神廟,其中泰山的岱廟規模最大。還有大量源於各種宗教和民間習俗的祭祀建築,如城隍廟、土地廟、龍王廟、財神廟等。

(七)壇

中國古代主要用於祭祀天、地、社稷等活動的台型建築。北京城內外的天壇、地壇、日壇、月壇、祈谷壇、社稷壇等。壇既是祭祀建築的主體,也是整組建築群的總稱。壇的形式多以陰陽五行等學說為依據。例如天壇、地壇的主體建築分別採用圓形和方形,來源於天圓地方之說。天壇所用石料的件數和尺寸都採用奇數,是採用古人以天為陽性和以奇數代表陽性的說法。祈年殿有三重檐分別覆以三種顏色的琉璃瓦:上檐青色象徵青天,中檐黃色象徵土地,下檐綠色象徵萬物。至乾隆十六年改為三層均藍色,以合專以祭天之意。

(八)塔

供奉或收藏佛舍利(佛骨)、佛像、佛經、僧人遺體等的高聳型點式建築,又稱「佛塔」、「寶塔」。塔起源於印度,也常稱為「佛圖」、「浮屠」、「浮圖」等。塔是中國古代建築中數量極大、形式最為多樣的一種建築類型。
塔一般由地宮、塔基、塔身、塔頂和塔剎組成。地宮藏舍利,位於塔基正中地面以下。塔基包括基台和基座。塔剎在塔頂之上,通常由須彌座、仰蓮、覆缽、相輪和寶珠組成;也有在相輪之上加寶蓋、圓光、仰月和寶珠的塔剎。
塔的種類眾多,中國現存塔2000多座。按性質分,有供膜拜的藏佛物的佛塔和高僧墓塔;按所用材料可分為木塔、磚塔、石塔、金屬塔、陶塔等;按結構和造型可分為樓閣式塔、密檐塔、單層塔、剌嘛塔和其他特殊形制的塔。樓閣式塔著名的有西安慈恩寺塔、興教寺玄奘塔、蘇州雲岩寺塔等。密檐塔著名的有登封嵩岳寺塔、西安薦福寺塔、大理崇聖寺千尋塔等。單層塔著名的有歷城神通寺四門塔、北京雲居寺石塔群、登封會善寺凈藏禪師塔等。剌嘛塔塔身塗白色,俗稱「白塔」。著名的有北京妙應寺白塔、山西五台縣塔院寺白塔等。金剛寶座塔著名的有北京正覺寺金剛寶座塔。

(九)影壁

建在院落的大門內或大門外,與大門相對作屏障用的牆壁,又稱照壁、照牆。影壁能在大門內或大門外形成一個與街巷既連通又有限隔的過渡空間。明清時代影壁從形式上分有一字形、八字形等。北京大型住宅大門外兩側多用八字牆,與街對面的八字形影壁相對,在門前形成一個略寬於街道的空間;門內用一字形影壁,與左右的牆和屏門組成一方形小院,成為從街巷進入住宅的兩個過渡。南方住宅影壁多建在門外。農村住宅影壁還有用夯土或土坯砌築的,上加瓦頂。宮殿、寺廟的影壁多用琉璃鑲砌。明清宮殿、寺廟、衙署和第宅均有影壁,著名的山西省大同九龍壁就是明太祖朱元璋之子朱桂的代王府前的琉璃影壁。北京北海和紫禁城中的九龍壁也很有名。

(十)坊表

中國古代具有表彰、紀念、導向或標志作用的建築物,包括牌坊、華表等。牌坊 又稱牌樓,是一種只有單排立柱,起劃分或控制空間作用的建築。在單排立柱上加額枋等構件而不加屋頂的稱為牌坊,上施屋頂的稱為牌樓,這種屋頂俗稱為「樓」,立柱上端高出屋頂的稱為「沖天牌樓」。牌樓建立於離宮、苑囿、寺觀、陵墓等大型建築組群的入口處時,形制的級別較高。沖天牌樓則多建立在城鎮街衢的沖要處,如大路起點、十字路口、橋的兩端以及商店的門面。前者成為建築組群的前奏,造成庄嚴、肅穆、深邃的氣氛,對主體建築起陪襯作用;後者則可以起豐富街景、標志位置的作用。江南有些城鎮中有跨街一連建造多座牌坊的,多為「旌表功名」或「表彰節孝」。在山林風景區也多在山道上建牌坊,既是寺觀的前奏,又是山路進程的標志。
華表為成對的立柱,起標志或紀念性作用。漢代稱桓表。元代以前,華表主要為木製,上插十字形木板,頂上立白鶴,多設於路口、橋頭和衙署前。明以後華表多為石制,下有須彌座;石柱上端用一雕雲紋石板,稱雲板;柱頂上原立鶴改用蹲獸,俗稱「朝天吼」。華表四周圍以石欄。華表和欄桿上遍施精美浮雕。明清時的華表主要立在宮殿、陵墓前,個別有立在橋頭的,如北京盧溝橋頭。明永樂年間所建北京天安門前和十三陵碑亭四周的華表是現存的典型。

⑥ 中國古代各個朝代建築的特點

1)開成時期:原始社會―漢代;特點:中國木結構建築技術已日漸完善。人們掌握了夯土技術,燒制了磚瓦,建造了石建築。

2)發展時期:魏晉南北朝;特點:磚瓦的產量、質量及木構架技術都有所提高。大量興建佛教建築。

3)成熟時期:隋唐時期;特點:磚的應用更加廣泛,琉璃的燒制更加進步,建築構件的比例逐步趨向定型化。

4)大轉變時期:宋朝;特點:宋朝建築的規格一般比唐朝小,但比唐朝更為秀麗,絢爛而富於變化,出現了各種復雜形式的殿閣樓台。

5)發展時期:元朝;特點:興建大量藏傳佛教寺廟及伊斯蘭教禮拜寺。藏傳佛教和伊斯蘭教的建築藝術影響到全國。

6)高峰時期:明清時期;特點:磚的生產大量增加,琉璃瓦的數量及質量都超過過去任何朝代。官式建築已經高度標准化、定型化。

(6)中國歷史房屋建築擴展閱讀

到了唐代,建築有了統一的規劃,建築歸"禮部"管,有了等級制度的劃分。唐朝時期的建築,一律採用朱紅與白色的組合,產生了鮮艷悅目、簡潔明快的色彩美。

黃色成為皇室特用的色彩,皇宮寺院用用黃、紅色調,紅、青、藍等為王府官宦之色,民舍只能用黑、灰、白等色。可以說,唐代是用色彩來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

唐代建築氣勢雄大,造型質朴,體態遒勁。這一時期的建築,磚的應用更加廣泛,琉璃的燒制更加進步,建築構件的比列逐步趨向定型化。

唐代是中國歷史上建築發展的鼎盛時期,保留至今較為完整的有五台山的南禪寺正殿和佛光寺正殿,還有許多沒能保存住而被記錄在壁畫當中。此外,舍利塔遍布各地,粗大挺拔、風格朴實的建築構件和剛勁富麗之美,使大唐的裝飾藝術具有奪人的風采。

唐代盛行直欞窗,窗欞上的紋樣有龜錦紋及花紋繁密的球紋等。室內壁面上往往會有壁畫,天花板形式很簡潔。這時候的彩畫構圖已初步使用"暈",它對以對暈、退暈為基本原則的宋代彩畫有一定的啟蒙作用。

在使用花紋方面,除蓮瓣以外,窄長花邊上常用卷草構成帶狀花紋,或在卷草紋內雜以人物。這些花紋不但構圖飽滿,線條也流暢挺秀,還常用半團窠及整個團窠相間排列,以及回紋、連珠紋、流蘇紋、火焰紋及飛仙等富麗豐滿的裝飾圖案。

⑦ 中國古代建築有哪些代表作

1、世界上最大的宮殿——故宮

2、世界屋脊的明珠——布達拉宮

3、慈禧版太後的寢宮——頤和園

4、道教宮殿權式建築——永樂宮

5、中國第一座皇家陵園——秦始皇陵

6、唐陵中的傑作——乾陵

7、天下第一橋——趙州橋

8、天下絕景——黃鶴樓

9、江南名樓——岳陽樓

10、中國第一塔——嵩岳寺塔

⑧ 中國歷史建築

縱觀中國復建築歷史,5000年人類文明築制起無數瑰寶,並為後人稱道;然改革開放至今,建築市場空前繁榮,所得廣廈何止萬千,但映入我們眼簾的多為求高、求大、求洋、求怪之作,鮮有精品。究其原因,乃浮躁的心態及模糊的建築文化觀念使然。
2010年舉辦第一屆「中國十大醜陋建築評選」最終名單出爐。
具體名單如下:北京盤古大觀、沈陽方圓大廈、安徽阜陽市潁泉區政府辦公樓、重慶忠縣黃金鎮政府辦公樓、邯鄲元寶亭、四川宜賓五糧液酒瓶樓、河北燕郊北京天子大酒店、濰坊市民文化藝術中心、江蘇阜寧天鵝港灣酒店、深圳大中華國際交易廣場。
醜陋建築產生的惡果,一是造成人力、物力、財力的巨大浪費,二是造成極其惡劣的視覺污染,三是為「以怪比怪」不良風氣的滋生創造了土壤。

⑨ 中國古代出名建築有哪些

⒈有巢氏——中國第一名建築師與他的「原始屋」
知識鏈接 人類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房屋
議論一 「中國為什麼沒有金字塔」及木、石之爭
⒉周公、彌牟——中國第一對都城規劃師與建造師搭檔
知識鏈接 西方第一位官方建築師——伊姆霍特普
⒊魯班——中國民間匠師(建築師)的總代表
知識鏈接 西方建築師始祖——代達羅斯
⒋秦始皇、蒙恬——中央集權國家建築文化的開創者
知識鏈接 路易十四的「太陽王」宮殿
⒌蕭何、楊城延、劉徹——西漢建築風格的奠基者
知識鏈接 羅馬帝國的公共建築
哈德良別墅
6.曹操、拓跋(元)宏、穆亮、李沖
——曹魏鄴城和北魏洛陽城的規劃(建造)者
知識鏈接 君土坦丁堡的規劃與建設
⒎綦母懷文、郭安興——中國佛塔建造技術的先驅者
⒏劉伶、陶淵明——魏晉文人對建築的影響
⒐宇文愷——中國第一次「文藝復興」的建築師
⒑閻立德、梁孝仁——唐代「豪勁」風格的興起及其衰落
⒒王維、白居易——唐代文人以及民間匠師的建築功績
⒓張擇端——《清明上河圖》與北宋汴京
⒔王禹偁、蘇軾、蘇舜欽——北宋文人建築師和民間匠師
⒕喻皓、李誡——宋代兩位傑出的建築理論家
⒖遼代無名匠人存世的著名建築
⒗朱熹、張浩、賀承珍——新「三國」(南宋、金、西夏)建築師的創造
⒘劉秉忠、郭守敬、也墨迭兒——生態城市元大都的規劃師和建築師
⒙阿尼哥、張留孫、阿老丁——元代「跨文化」建築的締造者
⒚朱棣、蒯祥、吳中、阮安——明都城和宮殿的建造師
⒛三羅喇嘛、班丹藏布、郭瑾——明代「御敕」宗教建築
21.盧溶、計成、張漣——明代民宅和私家園林的設計師
22.梁九、雷發達(樣式雷)——為清廷服務的職業建築師
23.李漁、戈裕良、姚承祖、黎巨川——清代的民間建築師與園林師

⑩ 有關於中國歷史建築

從陝西半坡遺址發掘的方形或圓形淺穴式房屋發展到現在,已有六、七千年的回歷史。修建在崇山峻嶺之答上、蜿蜒萬里的長城, 北京天壇是人類建築史上的奇跡;建於隋代的河北趙縣的安濟橋,在科學技術同藝術的完美結合上,早已走在世界橋梁科學的前列;現存的高達67.1米的山西應縣佛宮寺木塔,是世界現存最高的木結構建築;北京明、清兩代的故宮,則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建築精美、保存完整的大規模建築群。至於我國的古典園林,它的獨特的藝術風格,使它成為中國文化遺產中的一顆明珠。這一系列現存的技術高超、藝術精湛、風格獨特的建築,在世界建築史上自成系統,獨樹一幟,是我國古代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象一部部石刻的史書,讓我們重溫著祖國的歷史文化,激發起我們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信心,同時它也是一種可供人觀賞的藝術,給人以美的享受。

閱讀全文

與中國歷史房屋建築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