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論述中國通信在歷史舞台上的作用

論述中國通信在歷史舞台上的作用

發布時間:2021-02-24 22:59:11

❶ 介紹中國通信歷史的作用

移動通信可以說從無線電通信發明之日就產生了。1897年,·G·馬可尼所完成的無線通信試驗就是在固定站與一艘拖船之間進行的,距離為18海里。

現代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始於本世紀20年代,大致經歷了五個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從本世紀20年代至40年代,為早期發展階段。在這期間,首先在短波幾個頻段上開發出專用移動通信系統,其代表是美國底特律市警察使用的車載無線電系統。該系統工作頻率為2MHz,到40年代提高到30~40MHz,可以認為這個階段是現代移動通信的起步階段,特點是專用系統開發,工作頻率較低。

第二階段從4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在此期間內,公用移動通信業務開始問世。1946年,根據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的計劃,貝爾系統在聖路易斯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公用汽車電話網,稱為「城市系統」。當時使用三個頻道,間隔為120kHz,通信方式為單工,隨後,西德(1950年)、法國(1956年)、英國(1959年)等國相繼研製了公用行動電話系統。美國貝爾實驗室完成了人工交換系統的接續問題。這一階段的特點是從專用移動網向公用移動網過渡,接續方式為人工,網的容量較小。

第三階段從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在此期間,美國推出了改進型行動電話系統(IMTS),使用150MHz和450MHz頻段,採用大區制、中小容量,實現了無線頻道自動選擇並能夠自動接續到公用電話網。德國也推出了具有相同技術水平的B網。可以說,這一階段是移動通信系統改進與完善的階段,其特點是採用大區制、中小容量,使用450MHz頻段,實現了自動選頻與自動接續。

第四階段從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這是移動通信蓬勃發展時期。1978年底,美國貝爾試驗室研製成功先進行動電話系統(AMPS),建成了蜂窩狀移動通信網,大大提高了系統容量。1983年,首次在芝加哥投入商用。同年12月,在華盛頓也開始啟用。之後,服務區域在美國逐漸擴大。到1985年3月已擴展到47個地區,約10萬移動用戶。其它工業化國家也相繼開發出蜂窩式公用移動通信網。日本於1979年推出800MHz汽車電話系統(HAMTS),在東京、神戶等地投入商用。西德於1984年完成C網,頻段為450MHz。英國在1985年開發出全地址通信系統(TACS),首先在倫敦投入使用,以後覆蓋了全國,頻段為900MHz。法國開發出450系統。加拿大推出450MHz行動電話系統MTS。瑞典等北歐四國於1980年開發出NMT-450移動通信網,並投入使用,頻段為450MHz。

這一階段的特點是蜂窩狀移動通信網成為實用系統,並在世界各地迅速發展。移動通信大發展的原因,除了用戶要求迅猛增加這一主要推動力之外,還有幾方面技術進展所提供的條件。首先,微電子技術在這一時期得到長足發展,這使得通信設備的小型化、微型化有了可能性,各種輕便電台被不斷地推出。其次,提出並形成了移動通信新體制。隨著用戶數量增加,大區制所能提供的容量很快飽和,這就必須探索新體制。在這方面最重要的突破是貝爾試驗室在70年代提出的蜂窩網的概念。蜂窩網,即所謂小區制,由於實現了頻率再用,大大提高了系統容量。可以說,蜂窩概念真正解決了公用移動通信系統要求容量大與頻率資源有限的矛盾。第三方面進展是隨著大規模集成電路的發展而出現的微處理器技術日趨成熟以及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發展,從而為大型通信網的管理與控制提供了技術手段。

第五階段從80年代中期開始。這是數字移動通信系統發展和成熟時期。

以AMPS和TACS為代表的第一代蜂窩移動通信網是模擬系統。模擬蜂窩網雖然取得了很大成功,但也暴露了一些問題。例如,頻譜利用率低,移動設備復雜,費用較貴,業務種類受限制以及通話易被竊聽等,最主要的問題是其容量已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移動用戶需求。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是開發新一代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系統。數字無線傳輸的頻譜利用率高,可大大提高系統容量。另外,數字網能提供語音、數據多種業務服務,並與ISDN等兼容。實際上,早在70年代末期,當模擬蜂窩系統還處於開發階段時,一些發達國家就接手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系統的研究。到80年代中期,歐洲首先推出了泛歐數字移動通信網(GSM)的體系。隨後,美國和日本也制定了各自的數字移動通信體制。泛歐網GSM已於1991年7月開始投入商用,預計1995年將覆蓋歐洲主要城市、機場和公路。可以說,在未來十多年內數字蜂窩移動通信將處於一個大發展時期,及有可能成為陸地公用移動通信的主要系統。

與其它現代技術的發展一樣,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也呈現加快趨勢,目前,當數字蜂窩網剛剛進入實用階段,正方興未艾之時,關於未來移動通信的討論已如火如荼地展開。各種方案紛紛出台,其中最熱門的是所謂個人移動通信網。關於這種系統的概念和結構,各家解釋並未一致。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即未來移動通信系統將提供全球性優質服務,真正實現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向任何人提供通信服務這一移動通信的最高目標。

❷ 中國在歷史舞台的發揮作用

人的解放與發展是改革的基本價值取向,也是30年發展實踐中最為寶貴的改革經驗。回顧和總結改革開放30年的進展,不能忽視人的自身解放與發展。改革開放之前中國是一個計劃經濟體制根深蒂固的國家,這種體制最大的毛病就是束縛人、壓抑人。改革開放30年既是一個經濟體制改革的過程,生產力迅速發展、經濟實力壯大的過程,相應也是人格力量逐步升華的過程。

12月18日,紀念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周年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經過整整30年的發展,中國的改革開放已年屆「而立」,步入成熟期。30年前,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做出了將全黨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這一決策引領中國走向了改革開放的康莊大道,國家和民族的命運也在30年間完成華美「轉身」。

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幕不久後進入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從事理論研究、後在國家發改委經濟研究所任職的常修澤教授,可以說是改革開放30年的親歷者和實踐者。「總結改革開放30年,需要有兩種眼光———世界眼光和歷史眼光。」談及改革開放30年,常修澤總結道。

常修澤認為,「一個就是世界眼光,要站在一個更高的視角來總結改革開放、審視我們的國家。一則,人類走向現代化的路徑是多樣化的,人類文明也是具有多樣性的,中國的發展模式和改革探索就是在豐富世界文明;二則,現在探討經濟問題時已無法就中國談中國,因為中國和世界的聯系是如此的緊密。比如,在當前全球性金融危機的沖擊下,我國『出口導向型』的發展模式就到了需要反思的時刻。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改革開放的路要怎麼走,是需要有世界眼光和國際視角的」。

中國改革開放30年在發展方面值得重視的一個成績,在於中國既順乎世界潮流,又特立獨行,為人類貢獻了一條有中國特點的發展模式。常修澤指出,「中國發展模式」具有五個特點:一是以增進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的公民福祉為核心。二是充分挖掘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和現代市場經濟體制相結合的巨大制度潛力。三是努力發揮勞動力資源豐富、市場廣闊和作為後發國家三大優勢。四是著力實行有中國特色的「四輪推動」,即有中國特色的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和國際化,這也是中國經濟發展模式的四大支撐。五是在更大范圍內推進有中國特色的「五位一體」建設,即有中國特色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

中國原來是一個封閉半封閉的國家,實行開放政策,特別是加入世貿組織以後,對外開放發展迅猛。目前,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三大出口國,外商直接投資居世界第四位,外匯儲備現已超過1.9萬億美元,對外投資大幅增長,30年來我國累計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凈額達1106億美元。「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已與全球開放相聯系,中國也在不斷改革完善經濟運行機制,尋求與國際規則接軌」。

下一步,常修澤認為,「中國需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以開放促進國內產業結構升級和發展方式的轉變。作為一個大國,中國應該比過去更具備全球視野,更加主動吸納和整合全球資源,融入全球化進程之中,積極參與到國際游戲規則的制訂中去」。

「另一個就是要有歷史的眼光」。常修澤認為,中國現代史是從1919年五四運動開始的。過去的90年大體可以分成三個「30年」:第一個「30年」,1919年-1949年,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30年;第二個近「30年」,1949年至1978年底,中國曲折探索30年;第三個「30年」,1978年底至2008年底,中國改革開放30年。「第三個『30年』的體制創新,是人類歷史上從未有過的」。

過去30年的歷程,常修澤分成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1978年12月到1984年10月,就是從十一屆三中全會到十二屆三中全會;第二階段,十二屆三中全會作出《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到1992年鄧小平的「南巡講話」以及十四大;第三階段,1992年鄧小平的「南巡講話」以及十四大到2002年十六大;第四階段,2002年之後到現在,今後還要延續一段時間。

「總結改革開放30年的經驗教訓,按照三條線來審視這四個階段:一是生產力的解放和發展,核心是中國的富強;二是生產關系的解放和發展,即制度的變遷;三是人的解放和發展,就是如何實現民主和自由。通過這三條線,可以把這30年串聯為生產力、生產關系以及人的解放和發展的統一的過程」。

常修澤在其最近出版的學術著作《人本體制論———中國人的發展及體制安排研究》中,突出強調了人的解放與發展。他指出:「人的解放與發展是改革的基本價值取向,也是30年發展實踐中最為寶貴的改革經驗。回顧和總結改革開放30年的進展,不能忽視人的自身解放與發展。改革開放之前中國是一個計劃經濟體制根深蒂固的國家,這種體制最大的毛病就是束縛人、壓抑人。改革開放30年既是一個經濟體制改革的過程,生產力迅速發展、經濟實力壯大的過程,相應也是人格力量逐步升華的過程。」

10年前,在總結改革開放20年的時候,常修澤就指出了獨立的人格力量已初見端倪。他強調,現在,還需要從這個角度進一步總結經驗。例如,農村聯產承包責任制的變革,對農民「人的主體性」的釋放和促進;各類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現代企業制度的創建和相應新型勞動關系的確立,對職工和管理者「人的主體性」的釋放和促進;伴隨新技術革命而展開的改革,對知識階層「人的主體性」的釋放和促進;在市場經濟基礎上的新經濟組織的興起,產生的新社會階層「人的主體性」的釋放和促進等。

以在北京召開紀念三中全會30周年大會為標志,中國改革的第一個30年這一頁已經掀過,中國的改革即將進入下一個30年的新階段。常修澤認為,下一個30年,歷史賦予中國的責任,應該是類似奧運「五環式」的改革,包括經濟改革、政治改革、社會改革、文化改革、環境制度改革,環環相扣,共進共榮。「完成這一任務,恐怕還需要二三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最近中共十七屆三中全會通過了《關於農村改革發展的若干問題的重要決定》,在常修澤看來,中國的改革開放30年是在農村點的火,小崗村包產到戶點燃了這場燎原之火。常修澤認為,不能把決定僅僅局限在農村改革和發展的領域中來審視,而應用大歷史觀的視角來看待。這將是中國改革未來30年的又一次「點火儀式」。改革依然任重而道遠,需要繼續探索。

❸ 通信的發展歷史

1、世紀中葉以後,隨著電報、電話的發有,電磁波的發現,人類通信領域產生了根本性的巨大變革,實現了利用金屬導線來傳遞信息,甚至通過電磁波來進行無線通信,使神話中的「順風耳」、「千里眼」變成了現實。

從此,人類的信息傳遞可以脫離常規的視聽覺方式,用電信號作為新的載體,同此帶來了一系列鐵技術革新,開始了人類通信的新時代。

2、1837年,美國人塞繆樂.莫樂斯(Samuel Morse)成功地研製出世界上第一台電磁式電報機。他利用自己設計的電碼,可將信息轉換成一串或長或短的電脈沖傳向目的地,再轉換為原來的信息。

1844年5月24日,莫樂斯在國會大廈聯邦最高法院會議廳進行了「用莫爾斯電碼」發出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份電報,從而實現了長途電報通信。

3、1864年,英國物理學家麥克斯韋(J.c.Maxwel)建立了一套電磁理論,預言了電磁波的存在,說明了電磁波與光具有相同的性質,兩者都是以光速傳播的。

4、1875年,蘇格蘭青年亞歷山大.貝爾(A.G.Bell)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電話機。並於1876年申請了發明專利。1878年在相距300公里的波士頓和紐約之間進行了首次長途電話實驗,並獲得了成功,後來就成立了著名的貝爾電話公司。

5、1888年,德國青年物理學家海因里斯.赫茲(H.R.Hertz)用電波環進行了一系列實驗,發現了電磁波的存在,他用實驗證明了麥克斯韋的電磁理論。這個實驗轟動了整個科學界,成為近代科學技術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導致了無線電的誕生和電子技術的發展。

(3)論述中國通信在歷史舞台上的作用擴展閱讀

1、互聯移動跨時空:移動通信能力飛速發展,全國實現聯網

移動通信能力飛速發展。在1988年到1997年的十年間,我國經歷了移動通信發展的第一個高峰期間移動交換機容量從不到3萬戶猛增到2585.7萬戶,10年間增長861倍。

我國選用900MHz頻段的TACS系統主要引進了摩托羅拉(A網)和愛立信(B網)的交換機、基站、控制系統等設備,1995年底,A網覆蓋的21個省市和B網覆蓋的15個省市實現自動漫遊,形成真正的全國聯網。

1994年,由電子部聯合鐵道部、電力部及廣電部組建成立中國聯通。1998年,中國電信從當時的郵電部脫離組建。1999年,網通成立。

2、布局重組謀生態:「動感地帶」推向全國,電信業重組拉開帷幕

2001年,中國移動廣東分公司在廣州和深圳兩地召開品牌推介會,「動感地帶」作為新品牌進行試驗推行。2003年,中國移動正式將「動感地帶」品牌推向全國,它成為中國移動通信史上第一個客戶品牌。

2006年8月,紐約證券交易所收市,中國移動段價以33.42美元收盤,總市值達到1325.8億美元,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電信運營公司。2007年,中國移動成功收購Paktel。

2004年1月,村通工程面向全國推行。截至2007年,六家基礎電信企業共為3759個無電話行政村新開通電話,全國行政村通電話比重達99.5%,29個省區市實現了所有行政村通電話。2007年5月,政府繼續在全國啟動自然村的村通工程,形成了行政村和自然村兩方面工程並進的局面。

2007年3月,中國移動正式啟動超過200億元的TD—SCDMA網路建設招標,多家中外企業組成的四大陣營競爭激烈。

2008年5月,電信業重組拉開帷幕。隨後,工信部等聯合發布《關於深化電信體制改革的通告》。通告稱,鼓勵中國電信收購中國聯通CDMA網,中國聯通與中國網通合並,中國衛通的基礎電信業務並入中國電信,中國鐵通並入中國移動。這次改革重組完成後發放3G牌照。

專家稱,電信重組在於打破壟斷,隨著通信技術的發展,移動替代固話趨勢明顯。重組後,三家運營商都擁有全業務能力,形成充分的競爭格局。

3、代際宏圖標准中:通信業增長率高,5G將帶動通信產業下一輪發展

不久前召開的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中,工信部明確了2018年多項重點工作。其中涉及強化信息通信市場監管方面,工信部相關文件透露,計劃開展VoLTE號碼攜帶技術試驗,研究制定號碼攜帶全國推廣方案。

工信部數據顯示,初步核算,2017年電信業務總量達到27557億元(按照2015年不變單價計算),比上年增長76.4%,增幅同比提高42.5個百分點;電信業務收入12620億元,比上年增長6.4%,增速同比提高1個百分點。

2018年1-2月,電信業務總量完成6853億元,同比增長117%;電信業務收入完成2168億元,同比增長4.9%。

近年來,我國通信產業發展迅速,主要經營指標向好,5G將成為下一個發展契機。2017年8月,國務院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擴大和升級信息消費持續釋放內需潛力的指導意見》,指出「加快第五代移動通信(5G)標准研究、技術試驗和產業推進,力爭2020年啟動商用」。

由於5G應用前景廣泛,5G戰略制高點爭奪戰已風起雲涌。

❹ 結合史料,論述唐朝在中國歷史上的作用

唐朝國力強大,隨著開疆擴土,對周邊國家影響極大,「遣唐使」往來絡繹不絕,「絲內綢之路」、「海上絲容綢之路」空前興旺發達,極大促進與世界上經濟、文化交流大發展,使中國在國際上地位、威望大增。現在遍布世界各地、以盛世大唐命名之的「唐城」、「唐人街」,可以為證。

❺ 中國在國際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

中國在國際舞台上的地位絕對是不能輕視的.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國際地位進一步提高,作用不斷擴大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實力顯著增長,對外經濟交往和國際貿易發展迅猛,隨著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戰略軍事實力也不斷增強,現代條件下的防衛作戰能力大大增強。我國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也是核心大國之一。尤其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和我國現行的內外政策得到全國人民的衷心擁護,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緊密團結。這一切使得我國在國際舞台上的地位不斷提高。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國際舞台上的作用不斷擴大。表現在:(1)中國是一個社會主義大國,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推動著人類進步事業的前進與發展。(2)中國是第三世界中的大國,對第三世界有著重大影響。(3)中國一貫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穩定國際局勢,抑制戰爭力量,維護世界和平中有舉足輕重的作用。(4)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和實踐,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輝煌成就,對世界經濟政治生活,特別是對發展中國家產生了多方面的深遠的影響。(5)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資源豐富,戰略地位十分重要。(6)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唯一的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在聯合國中正確地利用自己在聯合國的影響和否決權,力爭使聯合國擺脫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控制,為世界和平發展做出重要貢獻。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斷言,在未來的多極格局中中國必將成為獨立一極。現在,無論是在地區問題上,還是在世界問題上,我國都在發揮著自己力所能及的作用,這也是任何國家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國是維護世界和平和地區穩定的堅定力量
維護世界和平是鄧小平為新時期中國的外交工作確立的一項重要目標和任務。中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是維護世界和平和地區穩定的堅定力量,中國的發展是世界制約戰爭力量的發展,中國的壯大是世界維護和平力量的壯大。因為:(1)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維護世界和平和穩定發展,是我國處理對外關系的總原則和總目標。(2)中華民族是酷愛和平的。近代以來100多年的時間里,中國人民飽嘗殖民主義、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苦果,十分珍惜世界的和平和地區穩定。中國一直堅定不移地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對霸權、主持正義、倡導和平,已經成為世界公認的和平與穩定的重要力量,贏得了世界人民的尊重。(3)中國現在正處於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時期,需要一個和平的國際環境和周邊的安定,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保持周邊穩定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
從經濟上那更不用說了,中國是一個經濟大國的,現在不是很多國家都在中國投資,這個可以說明很多問題.

❻ 論述中國共產黨。在中國近代史的作用

領導抄曾經遠遠落後於世界的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前進潮流,中華民族迎來了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中國的發展和進步是全方位的,其中具有決定性、根本性意義的,主要有政治、經濟、文化、社會4個方面。領導中國人民走過了波瀾壯闊而又艱難曲折的奮斗歷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業績,使中國發生了滄桑巨變,對世界產生了重大影響。全面認識黨的歷史貢獻及其重要意義,有助於科學總結歷史經驗、揭示歷史發展規律,更好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領導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

❼ 論述中國在國際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

絕對是不能輕視的.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國際地位進一步提高,作用不斷擴大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實力顯著增長,對外經濟交往和國際貿易發展迅猛,隨著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戰略軍事實力也不斷增強,現代條件下的防衛作戰能力大大增強。我國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也是核心大國之一。尤其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和我國現行的內外政策得到全國人民的衷心擁護,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緊密團結。這一切使得我國在國際舞台上的地位不斷提高。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國際舞台上的作用不斷擴大。表現在:(1)中國是一個社會主義大國,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推動著人類進步事業的前進與發展。(2)中國是第三世界中的大國,對第三世界有著重大影響。(3)中國一貫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穩定國際局勢,抑制戰爭力量,維護世界和平中有舉足輕重的作用。(4)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和實踐,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輝煌成就,對世界經濟政治生活,特別是對發展中國家產生了多方面的深遠的影響。(5)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資源豐富,戰略地位十分重要。(6)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唯一的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在聯合國中正確地利用自己在聯合國的影響和否決權,力爭使聯合國擺脫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控制,為世界和平發展做出重要貢獻。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斷言,在未來的多極格局中中國必將成為獨立一極。現在,無論是在地區問題上,還是在世界問題上,我國都在發揮著自己力所能及的作用,這也是任何國家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國是維護世界和平和地區穩定的堅定力量
維護世界和平是鄧小平為新時期中國的外交工作確立的一項重要目標和任務。中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是維護世界和平和地區穩定的堅定力量,中國的發展是世界制約戰爭力量的發展,中國的壯大是世界維護和平力量的壯大。因為:(1)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維護世界和平和穩定發展,是我國處理對外關系的總原則和總目標。(2)中華民族是酷愛和平的。近代以來100多年的時間里,中國人民飽嘗殖民主義、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苦果,十分珍惜世界的和平和地區穩定。中國一直堅定不移地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對霸權、主持正義、倡導和平,已經成為世界公認的和平與穩定的重要力量,贏得了世界人民的尊重。(3)中國現在正處於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時期,需要一個和平的國際環境和周邊的安定,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保持周邊穩定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
從經濟上那更不用說了,中國是一個經濟大國的,現在不是很多國家都在中國投資,這個可以說明很多問題.

❽ 中國資產階級在中國歷史舞台上的作用和地位

民族資產階級,是半殖民半封建社會下,自身的經濟發展與外國資本主義沒有太多聯系,資本相較於官僚資產階級或買辦資產階級勢力較弱的一類資產階級團體。

產生背景
制約中國資本主義自身發展的自然經濟,在鴉片戰爭中被外國資本主義的商品輸出逐步瓦解。擴大了商品及勞動力市場。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客觀條件及可能。
中國社會自身也在醞釀著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這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主觀動力。
19世紀60-70年代中國正在開展洋務運動,民用工業的大量贏利刺激了地主與商人們開展機器生產的慾望。
誕生與發展
19世紀60-70年代,中國的部分地主或商人開始引入大機器生產方式,以契約工人作為勞動力,投資與近代企業。這樣的企業具有基本的資本主義生產特徵,分散於上海廣東天津等沿海地區,有別於洋務派開辦的民用企業,這便是最早的民族資產階級。
馬關條約簽訂後,清政府為了解決財政危機,擴大稅源,遂放寬民間設廠的限制,民主資本主義迅速發展。
中華民國建立後,南京臨時政府頒布法令,獎勵實業發展。由於沒有了封建專制的阻礙,恰逢第一次世界大戰,資本主力列強無暇東顧,加上民族資產階級自身地位的提高,中國民族資本主義迎來了短暫的春天。
1949年,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中國共產黨認為:民族資本主義既有剝削工人階級剝削剩餘價值的一面;又有維護憲法(當時的憲法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願意接受社會主義改造的一面,將民族資產階級納入愛國統一戰線中,為團結社會階級,發展社會主義生產力發揮應有的貢獻。

❾ 一道歷史題:說一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國際舞台上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實力顯著增長,對外經濟交往和國際貿易發展迅猛,隨著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戰略軍事實力也不斷增強,現代條件下的防衛作戰能力大大增強。我國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也是核心大國之一。尤其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和我國現行的內外政策得到全國人民的衷心擁護,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緊密團結。這一切使得我國在國際舞台上的地位不斷提高。
改革開放以來。
中國在國際舞台上的作用不斷擴大。表現在:
(1)中國是一個社會主義大國,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推動著人類進步事業的前進與發展。(2)中國是第三世界中的大國,對第三世界有著重大影響。
(3)中國一貫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穩定國際局勢,抑制戰爭力量,維護世界和平中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4)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和實踐,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輝煌成就,對世界經濟政治生活,特別是對發展中國家產生了多方面的深遠的影響。
(5)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資源豐富,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6)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唯一的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在聯合國中正確地利用自己在聯合國的影響和否決權,力爭使聯合國擺脫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控制,為世界和平發展做出重要貢獻。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斷言,在未來的多極格局中中國必將成為獨立一極。現在,無論是在地區問題上,還是在世界問題上,我國都在發揮著自己力所能及的作用,這也是任何國家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國是維護世界和平和地區穩定的堅定力量
維護世界和平是鄧小平為新時期中國的外交工作確立的一項重要目標和任務。中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是維護世界和平和地區穩定的堅定力量,中國的發展是世界制約戰爭力量的發展,中國的壯大是世界維護和平力量的壯大。因為:
(1)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維護世界和平和穩定發展,是我國處理對外關系的總原則和總目標。
(2)中華民族是酷愛和平的。近代以來100多年的時間里,中國人民飽嘗殖民主義、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苦果,十分珍惜世界的和平和地區穩定。中國一直堅定不移地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對霸權、主持正義、倡導和平,已經成為世界公認的和平與穩定的重要力量,贏得了世界人民的尊重。
(3)中國現在正處於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時期,需要一個和平的國際環境和周邊的安定,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保持周邊穩定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

❿ 論述軍事通信在現代戰爭中的作用和地位

好緊張呢…馬上就考試了大題都不會…

閱讀全文

與論述中國通信在歷史舞台上的作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