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最早有關獅子的記載是在哪裡
獅子是原產於非洲、南美洲、亞洲西部等地的哺乳類動物,生性兇猛,有「獸中王」版之譽。權在我國現有文獻中,沒有發現出產獅子的歷史記述。域外獅子進入中國最早可追溯至西漢時期。公元前138年,漢武帝遣張騫出使西域,開辟了東西方交流的「絲綢之路」,獅子才開始以貢物的形式進入中國本土。
B. 中國古代有記載過獅子嗎
有的。
朝以前的典籍,從未發現有獅子獸類的記載。 中國最早的獅在東漢時期。東漢章帝章和元年(87年)安息國王獻獅子給中國。翌年月氏王獻獅子。中國才有了獅子。 那沒有獅子,為什麼又會有石獅和舞獅呢? 先說石獅: 中國石獅的出現可能早於真獅子。相傳中國最早的石獅為東漢所造,這可能與佛教傳入中國較早有關。傳說釋迦佛出生時,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獅子之吼雲:"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又認為"佛為人中獅子"。又說"釋家以獅子勇敢精進,為文殊菩薩騎者",認為它是高貴尊嚴的"靈獸",有護法辟邪的作用等等。所以獅子被認為是一種威嚴吉祥的動物,民間常用石獅置於門前等處,以求平安 再說舞獅: 舞獅歷史源漢朝。據史記記載,我國古代就有扮獸作戲演出的方式,漢武帝通西域,與各國結邦,招待各國特使來訪時,就以歌舞侍候,演員戴面具扮鳥獸載歌載舞以示歡迎。舞者般都披帶獸皮,比如舞虎者就披著虎皮。 然而,各國嘉賓觀看扮獸行列中,發現這裡面唯獨沒獅子獸皮,因為是當時中國跟本就沒有獅子。後來經過文化交流,真獅子從西亞通過「絲綢之路」來到中國,馴獅舞蹈這種西亞古老雜技節目也首次傳來華夏。帶領真獅表演的人,當時稱為「馴獅郎」,也一並隨同來到中國。 由於當時交通不發達,真獅運到中國寥寥無幾,此種驚險刺激之馴獅舞蹈,只能局限於皇宮內苑舉行,平民百姓無緣觀看,於是乎民間據書籍及傳聞記載,運用其藝術構思,進行塑造與裝飾,製成假獅子,誇張其形象,給人既勇猛又溫馴既威武又充滿活力的感覺。自此之後,便展開了民間舞獅的出現。 又經過以後各朝各代發展。南北朝之後,其它鳥獸舞逐漸被淘汰,只有舞獅流行下來 並發展成南獅和北獅。南獅又稱為瑞獅、醒獅,由於獅頭前額經常繪有「雲頭如意紋」,強調如意吉祥,醒獅乃吉祥之物也。
C. 中國歷史上有獅子嗎啥地方產
沒有原產的,獅來子原產於熱帶草原自。
生活在非洲大陸南北兩端的雄獅鬃毛更加發達,一直延伸到背部和腹部,它們的體型也最大,不過在人類用獵槍對它們的「特殊關懷」下,這兩個亞種都相繼滅絕了。位於印度的亞洲獅體型比非洲兄弟要小,鬃毛也比較短。它們也處在滅亡邊緣。獅過去曾生活在歐洲東南部、中東、印度和非洲大陸。生活在歐洲的獅大約在公元1世紀前後因人類活動而滅絕,生活在亞洲,尤其是印度的獅差點在20世紀初被征服印度的英國殖民者宛如抽風般獵殺殆盡,幸好一向將獅奉為聖獸的印度人最後保住了它們,將它們安置在印度西北古吉拉特邦境內的吉爾國家森林公園內。那裡的獅如今已繁衍了大約300-400頭左右。在生活在西亞的亞洲獅因偷獵而滅絕後,吉爾國家森林已成了亞洲獅最後的棲息地……
獅子原來分布於除了熱帶雨林地區以外的非洲各地一起南亞和中近東地區,現在除了印度的吉爾以外亞洲其它地方的獅子均已經消失,北非也不再有野生的獅子,目前獅子主要分布於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草原上,因此現在基本可以算是非洲的特產。
D. 中國古代有獅子嗎
沒有的。
獅子原來分布於除了熱帶雨林地區以外的非洲各地、南亞和中近東地區,現在除了印度的吉爾以外亞洲其它地方的獅子均已經消失,北非也不再有野生的獅子,目前獅子主要分布於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草原上,因此現在基本可以算是非洲的特產。
過去除寒帶、亞寒帶外,獅子在所有的生態環境中都有,今天它們的生存環境大大地縮小了。它們比較喜歡草原,棲息於熱帶稀樹草原和草地,也可能在灌木、旱林和半沙漠中出現。
(4)中國歷史上的獅子擴展閱讀;
獅子的冷知識
1、並不是所有的雄獅都長有鬃毛。在我們的印象中,雌獅體型相對較小,沒有鬃毛,而雄獅體型較大,頭上長著濃密的鬃毛,但生活在肯亞和坦尚尼亞的查沃獅是唯一一種雄獅也沒有鬃毛的獅子。
2、獅子不僅存在於非洲,亞洲也有獅子。在印度的吉爾森林國家公園,現在生活著300多隻亞洲獅。這300多隻亞洲獅全是13隻獅子的後代——在1907年,亞洲獅一度被人們獵殺得只剩下13隻,後來人們把這13隻獅子全部捉住並人工飼養,後來又放入吉爾吉爾森林國家公園。
3、只有克魯格獅中才能產生白獅。白獅是一種外表雪白的獅子,類似於白虎是孟加拉虎的白色變種,所有的白獅都是克魯格獅的白色變種。另外,白獅和白虎還可以生下罕見的白色獅虎獸。
E. 中國古代有獅子
沒有。獅子的故鄉在非洲、印度、南美等地。不過獅子的形象卻早為我們祖先熟知:從宋清兩代搜集的周代銅器的精繪印本中,已有獅子的立體形象。
據說獅子是從西域傳來的。相傳東漢年間,獅子被作為禮物送給中國的皇帝。隨著佛教的傳入中國,被佛教推崇的獅子在人們心目中成了高貴尊嚴的靈獸,中國很快從印度等地學到了石獅子的雕刻藝術,並且出現陳列墓前的現象。
如四川雅安縣高頤墓前的石獅子,就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石獅子,是東漢時期的遺物。所以獅子在中國更多地是作為一種神話中的動物出現的,和麒麟一起成為中國的靈獸。唐代高僧慧琳說:「狻猊即獅子也,出西域。」
獅子形象始於漢朝,獅子不是中國所有的物種,據說獅子是從西域傳過來的。相傳東漢漢章帝時,西域大月氏國把一頭金毛獅子作為禮物進貢給中國的皇帝。後來獅子隨著佛教的傳入,而成為一種賦予了神力的靈獸。
在中國的文化中,獅子更多地是作為一種神話中的動物,而不是現實生活中的動物,和麒麟一起成為中國的靈獸。唐代高僧慧琳說:「狻猊即獅子也,出西域。」
不知從何時起,獅子就成為了看守門戶的吉祥物了,並且逐漸和中國文化相融合。獅子的造型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特徵,漢唐時通常強悍威猛。
元朝時,身軀瘦長而有力,明清時,較為溫順。清代,獅子的雕刻已基本定型,《揚州畫舫錄》(1795年作)中規定:「獅子分頭、臉、胯、綉帶、鈴鐺、旋螺紋、滾鑿綉珠、出鑿崽子。」
F. 請問中國歷史上有野生獅子嗎
獅子的原產地不在中國
G. 中國古代有獅子嗎
我國古代沒有獅子這種動物,它伴隨佛教傳入中國。
當然,確實有外國通過絲綢之路向中國專進貢過獅屬子,漢代曾有西域的國家向中國進貢過獅子,但是中國是沒有原產的獅子的。
產獅子的地方離我國最近也只有印度了,但在很早時間就已被「隔離」,不允許獅子越過其他國境,因此我國從古代起根本就沒出現過有獅子,獅子的「祖籍」只出現在印度以西的中東地區和非洲大陸。
獅子生活壞境:
獅子是典型的熱帶草原動物,主要分布在非洲的熱帶草原區,而我國的氣候類型主要是季風氣候,溫帶草原氣候和大陸性氣候,所以在我國是沒有野生的獅子的。
生活在熱帶稀樹草原和草地,也出現於灌木和旱林。肉食,常以伏擊方式捕殺其他溫血動物。分布於非洲草原、亞洲印度。在野外獅子活10到14年,圈養下更長壽,一般達二十餘年。
獅子起源於約12.4萬年前的非洲東部和南部,大約2.1萬年前,獅子才開始走出非洲,最遠抵達亞洲的印度等地。從分支來看,現代獅子主要分為非洲東部、南部的一支和非洲中部、西部及印度的一支。後者目前已處於瀕危狀態,這意味著獅子面臨著基因多樣性減損一半的風險。
H. 中國古代有沒有獅子
中國本土上是沒有獅子,從古代到現在。產獅子的地方離我國最近也只有印度了,但在很早時間就已被「隔離」,不允許獅子越過其他國境,因此我國從古代起根本就沒出現過有獅子,獅子的「祖籍」只出現在印度以西的中東地區和非洲大陸。
至於我國的舞獅,也是從西域傳入的,獅子是文殊菩薩的坐騎,隨著佛教傳入中國,舞獅子的活動也傳入中國。獅子是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後,和孔雀等一同帶回的貢品。 而獅舞的技藝卻是引自西涼的「假面戲」,也有人認為舞獅是五世紀時產生於軍隊,後來傳入民間的。兩種說法都各有依據,今天已很難判斷其是非。不過,唐代時舞獅已成為盛行於宮廷、軍旅、民間的一項活動。 唐段安節《樂府雜尋》中說:「戲有五方獅子,高丈余,各衣五色,每一獅子,有十二人,戴紅抹額,衣畫衣,執紅拂子,謂之獅子郎,舞太平樂曲。」詩人白居易《西涼伎》詩中對此有生動的描繪:「西涼伎,西涼伎,假面胡人假獅子。刻木為頭絲作尾,金鍍眼睛銀帖齒。奮迅毛衣擺雙耳,如從流沙來萬里。」詩中描述的是當時舞獅的情景。
舞獅有著悠久的歷史,它是中國與西域之間文化交流的產物。早在一千九百年前,波斯通過了絲綢之路同中國進行了雙方的商業貿易,同時也促進了兩國之間的文化交流。波斯使者還把獅子等動物運到中國,當時中國中原地帶不產獅子,但隨著接下來的古代中國與西亞、印度等國之間進行友好交往,更多的獅子來到了中國境內。 獅子體型威武,被譽為百獸之王,而中國一般不受獅患所害,因此民間對獅子有了親切感,把它當成威勇與吉祥的象徵,並希望用獅子威猛的形象驅魔趕邪,造成獅形以鎮壓或以示威武。 中國社會歷來以農為本,配合節氣變更與農事生活、各種節日或迎神喜典應運而生,在這些節慶中,人們為了所求生活平安詳寧,以神或瑞獸來驅鬼娛神演變下來,這種形式便漸漸具有娛樂民間的意義。隨著人們對獅子的喜愛,就不滿足於立門墩、屋檐、石欄、印章、年畫上靜止的獅子藝術形象,他們要讓獅子活起來,於是他們便創造了模擬獅子行為的舞蹈,再加以改進和發展成為中華民族的一門獨特藝術。 民間舞獅活動雖然由來已久,但這門藝術起源卻是眾說紛紜。行家遍翻群書,追根到底也只能從各種記載中悟出一些頭緒,這又包括種種的傳說。
相傳漢章帝時,西域大月氏國向漢朝進貢了一頭金毛雄獅子,使者揚言朝野,若有人能馴服此獅,便繼續向漢朝進貢,否則斷絕邦交。在大月氏使者走後,漢章帝先後選了三人馴獅,均未成功。後來金毛雄獅狂性發作,被宮人亂棒打死,宮人為逃避章帝降罪,於是將獅皮拔下,由宮人兄弟倆裝扮成金毛獅子,一人逗引起舞,此舉不但騙過了大月氏使臣,連章帝也信以為真,此事後來傳出漢宮,老百姓認為舞獅子是為國爭光、吉祥的象徵。於是仿造獅子,表演獅子舞。舞獅從此流行。 北魏起源說: 舞獅作為表演藝術,相信成形於一千五百年前的北魏時代,當時北部匈奴侵擾作亂。他們特製木雕石頭多具,用金絲麻縫成獅身,派善舞者到魏進貢,意圖舞獅時進行刺魏帝,幸被忠臣識破,使他們知難而退。後因魏帝喜愛舞獅,命令仿製,務實得以流傳後世。楊炫之《洛陽伽藍記》記述當時洛陽長秋寺佛像出行時,有「辟邪獅子,引導其前」的話。 唐代起源說: 在碑使中有關於唐明皇游月殿,獅子舞使由唐明皇游月殿後一覺醒來而有醒獅舞,這故事說當唐明皇游月殿時,在階前出現一隻五彩繽紛、闊口大鼻的獨角獸對著唐明皇沒有惡意,且在階前滾球,姿態威武。唐明皇醒後要重睹這一現象,他要近臣照他夢境中的瑞獸模仿出來,同時由樂部配以雄壯的鑼鼓編舞娛賓。自此之後,舞獅便流入民間。唐《立部伎》中的《太平樂》也稱《五方獅子舞》。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就有詩雲:「假面胡人假獅子,刻木為頭絲作尾。金鍍眼睛銀貼齒,奮迅毛衣擺雙耳」(《西涼伎》)。可見唐代已有獅子舞。 有關舞獅子的記載,最早見於《漢書·樂志》,其中提到「象人」,照三國時魏國人孟康的解釋,「象人」就是扮演魚、蝦、獅子的藝人。由此可見,至遲三國時已有舞獅子了。 南北朝時,民間也流行舞獅子。 到了唐朝,舞獅子已發展為上百人集體表演的大型歌舞,還作為燕樂舞蹈在宮廷表演,稱為「太平樂」,又叫「五方舞獅子」。當時的舞獅子,還流傳到了日本。日本的一幅「信西古樂圖」中,就畫有古代的日本奏樂舞的場面,與唐代的相似,只是規模小得多。唐代以後,舞獅子在民間廣為流傳。 宋代的《東京夢錄》記載說,有的佛寺在節日開獅子會,僧人坐在獅子上做法事、講經以招來遊人。 明人張岱在《陶庵夢憶》中,介紹了浙江燈節時,大街小巷,鑼鼓聲聲,處處有人圍簇觀看舞獅子的盛況......太多了,總之可以明確地告訴你:中國本土境內至今是沒有產生獅子的!
I. 中國歷史上有本土的野生獅子嘛
LZ您好
我國沒有野復生獅子制。
但是西亞一帶有,帕提亞,薩珊波斯的旗幟就直接就畫了獅子上去呢。
石獅子最早出現於我國就是東漢章帝的時候。彼時帕提亞(當然也可能是貴霜)就進貢了一隻雄性的獅子作為禮物。
然後隨著佛教和雕刻技術傳入,龍九子之一,喜歡煙火,雕刻於爐上的狻猊就從接近龍的形態,變成了接近獅子的形態【這個形態定型是唐朝前時候,這也與隋唐前期崇佛不無關系】
唐宋交際,石獅子守門才開始逐漸傳開的!
總而言之,獅子及其形象,可以明確不是我國本土的東西!但他其實是佛教(重點)本土化的一個縮影。
J. 在古代中國本土有獅子嗎
獅子產於非洲和西亞。據楊憲益先生《譯余偶拾·民間保存的唐<西涼伎>》說:「我國民間季節風俗里的舞假獅子,我們要記得,是由印度傳過來的。印度今日民間賽會里還有舞獅子。我國本沒有獅子,關於獅子的一切知識原來都是由印度來的。就連獅子的名稱原來也是譯音。錫蘭島原來梵名為僧伽羅(simhala),意為獅子國,大食人又名其島為sielediba或sirandib。中文的『獅子』恐怕不是根據梵文,而是根據大食人讀音轉譯的,這是因為古代南海的大食人為中印文化間的媒介之故。」從中國的古代文獻里,也常常看到西域國家向中國獻獅子的記載,表明中國本土不產獅子。
司馬彪《續漢書》中說:「條支國出獅子、犀牛。章帝章和元年(87),安息國遣使獻獅子。」
楊炫之《洛陽伽藍記》中說:「永橋南道東有白象、獅子二坊……獅子者,波斯國胡王所獻也,為逆賊萬俟丑奴所獲,留於寇中。永安末(530),丑奴破,始達京師。」
李肇《唐國史補》中說:「開元末(約741),西國獻獅子。至長安西道中,系於驛樹,樹近井,獅子哮吼,若不自安。俄頃風雷大至,果有龍出井而去。」
由上述幾例可以見出,西域國家常向中國獻獅子。如果中國也產獅子,則不必勞他國遠途運來。《唐國史補》所載之事,說明古代中國人心目中的獅子,不同於尋常野獸,而具有某種靈性。這就難怪唐初虞世南在《獅子賦》中,把獅子稱為「絕域之神獸」了。
獻到中國來的獅子,主要是供皇家觀賞。這種獅子,是經過人工馴化的。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在他的《游記》里,寫到韃靼的皇帝身邊,有十分馴良的獅子。《馬可波羅游記》第十五章說,皇帝在新年伊始時照例要接受王公貴族們的禮物,然後,皇帝請客人入席:
席散後,由樂師和梨園子弟表演節目,招待眾位賓客……在這時刻,有一頭獅子,被帶到皇帝陛下跟前,十分馴良,可以叫它躺在皇帝的腳下。文娛節目完畢後,大家才各自散去。
看起來,這頭獅子非常溫順,也能夠表演節目,並且是諸多節目中的壓軸戲。另外,《馬可波羅游記》第十八章以濃筆重彩描繪了皇家豢養的獅子捕獵和生活的情景,顯然,這些獅子實際上組成了皇家的馬戲團:
大汗養著許多獵鹿用的豹和山貓,還有許多獅子,較巴比倫的獅子還要大。它的皮毛光澤,顏色美麗——兩側有條紋,間以黑、白、紅三種顏色。這種獅子善於襲取野豬、野牛、驢、熊、鹿、獐和其他供游獵娛樂用的走獸。獅子放出籠去追逐野獸,它那種兇猛的氣勢和捕獲目的物的敏捷靈快,使人看了贊嘆不絕。皇帝陛下為了這個目的,特意將獅子關在籠子里用車運至行獵地點。獅子旁邊關著一隻小狗,它們相處慣了,獅子不會對它加以傷害。獅子一見獵物,動作敏捷,追撲之勢極為兇猛,人們很難對它約束和控制,必須用籠關住。最妥當的方法是,牽引著它們逆風前進,使獵物無法嗅到它們的氣味,否則獵物會立刻逃得無影無蹤,這就失去了行獵取樂的機會了。
明、清兩代中國皇家用於觀賞的獅子,仍由西方國家進貢。
田藝蘅《留青日札》卷二十九中說:「成化戊戌(1478)西夷貢獅子,家大夫在京師蟲蟻房曾見之。至嘉靖四十二年(1563)又貢,內兄張子文時為陝西布政使,親見之。」
毛奇齡有《詔觀西洋國所進獅子,因獲遍閱虎圈諸獸,敬制長句紀事》詩,其中有「康熙戊午十七載,神武聲名播遠海」之句。按康熙戊午為公元1678年,這一年也有「西洋國」進獻獅子。
這些獅子都是能夠表演的。《留青日札》中說,明代「西夷貢獅子」時,馴獸員也一起來華,獅子被鐵索縛在樁上,「夷人與之狎習戲舞」。從「狎習戲舞」四字,也可以知道明清的獅戲同羅馬斗獸場時代的斗獅是完全不同了。
石獅子是人們比較熟悉的一種裝飾。現在,常有飯店、酒樓用石獅子作仿古的文化符號,可過去只有五品(中國古代以品數表示官的階級大小。五品官相當於現省級以下、縣級以上的地方行政官員。)以上的官員才能在門口立威嚴的石獅子。石獅子頭上的發卷數,還可以讓人進一步認定主人的官爵品級,皇帝的石獅有13排卷發,親王有12排,其他官員依爵位遞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