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古代歷史上都有哪些比較好的環保思想
①古代思想家認為天地以「生」為道,「生」是宇宙的根本規律,「生」就是「專仁」,「生」就是善:②人屬與天地萬物一體,都屬於一個大生命世界(或者「人與萬物是同類,是平等的」):③大自然(包括人類)是一個生命世界,天地萬物都包含有活潑潑的生命和生意,這種生命和生意是最值得觀賞的;④古代畫家最強調要表現天地萬物的「生機」和「生意」;⑤古代文學作品充滿了對天地間一切生命的愛,表明人與萬物都屬於一個大生命世界,表明人與萬物一體,生死與共,休戚相關。
B. 中國古代歷史的國家順序
中華古代歷史的順序:
先秦時期:夏朝、商朝、周朝、西周、東周、春秋、戰國
秦漢時期:秦朝、西漢、新朝、東漢
三國兩晉南北朝: 三國(曹魏、蜀漢、東吳)、西晉、 (東晉)、五胡十六國)、南北朝
隋唐時期:隋朝、唐朝
五代十國: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吳、前蜀、吳越、楚、閩、南漢、荊南、後蜀、南唐、北漢
宋元時期:北宋、(南宋、遼、金)、元朝
明清時期:明朝、清朝
(2)中國的古代歷史的凈化擴展閱讀:
中國歷史悠久,自黃帝部落的姬軒轅(也稱公孫軒轅)時期算起約有5000年;從三皇五帝算起約有4600年;自夏朝算起約有近4100年;從中國第一次大統一的中央集權制的秦朝算起約有2240年。
中國歷經多次政權演變和朝代更迭,也曾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經濟、文化、科技世界矚目。
中國史前時期炎黃二帝被尊奉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約公元前2070年,中國最早的國家夏朝出現。東周推進了生產力發展和社會變革,思想上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帝國—秦朝,西漢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了大一統的局面。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中國陷入分裂割據局面,五胡亂華期間,異族融於中國趨勢加強,諸多民族在分立政權的沖突中逐漸匯聚。隋唐時期,中央與邊疆少數民族聯系更為密切,經濟繁榮、科技文化高度發展。
宋元時期,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經濟、科技發展到新的高度。明朝鼎盛時期,社會經濟高度發展,明末在江南地區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19世紀中期,鴉片戰爭後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確立了共和政體。袁世凱死後,中國進入軍閥割據混亂時期。
後經國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戰爭以及解放戰爭,終於在1949年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又經1966年到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1978年後中國開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中國經濟快速發展,2011年中國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參考資料:網路-中國歷史
C. 中國的古代歷史
一下是秦統一前的:更多的請參考
http://wenku..com/view/071c62284b73f242336c5f64.html
約公元前 夏禹時期 •夏朝開始。禹會諸侯於塗山。
22世紀 以銅為兵。鑄九鼎。畫九州。作禹刑
啟時期 •啟襲禹帝位,有扈氏不服,啟伐之,大戰於甘
•啟會各邦國首領於鈞台
太康時期 •太康無道失國,死後後羿因夏民以代夏政,奪取王位
少康時期 •少康復國
桀時期 •湯伐夏桀,戰於鳴條,夏朝滅亡
約公元前17世紀 商湯時期 •湯盟諸侯於景亳,即天子之位。商朝開始。大城於
•亳氐、羌來朝
太甲時期 •太甲暴虐,伊尹放之於桐宮,自攝行政
盤庚時期 •盤庚遷都於殷
武丁時期 •武丁舉傅說為相,國大治
•不斷向西面
D. 中國古代歷史各種第一!
中國是人類的發祥地之一,我們的祖先曾創造出輝煌燦爛的文化,有許多成就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先將中國古代史上的世界之最作一簡要概括。
1、最早種植水稻和粟
早在距今七千年至五千年的母系氏族公社時期,我國就已經種植水稻和粟。
2、最早發明養蠶和絲織
早在距今約四五千年前的父系氏族公社時期,我國已開始養蠶繅絲,防治技術有新的進步。
3、用漆歷史最悠久
原始社會河姆渡遺址,就出土過紅漆碗。商周漆器製造已達到較高水平。
4、文字的使用、流傳時間最長
我國的漢字至今還是世界上廣泛使用的唯一古老文字。漢字約產生於原始社會末期至奴隸社會早期,到商朝的甲骨文已經成為比較成熟的文字。
5、最長的紀日方法
干支紀日法是商朝歷法的最大成就,它是世界上延續至今的最長的紀日方法。
6、最早記載日食和月食
夏朝的有關史料和商朝的甲骨文中,保留了我國做早的日食和月食記錄。這也是世界現存最早的記錄。
7、最早發明鑄鐵柔化技術
春秋戰國時期,我國人民創造的鑄鐵柔化處理技術,比歐洲早兩千年以上。
8、最早記錄哈雷彗星
《春秋》記載,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於北斗」,這是世界上公認的首次關於哈雷彗星的確切記錄,比歐洲早六百多年。
9、最早確立十九年七閏歷法
春秋時期我國立法已經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統,基本上確立十九年七閏的原則,比西方早一百六十年。
10、最早的天文學著作
戰國時期,楚人甘德和魏人石申各寫一部天文學著作,後人合稱《甘石星經》,其中有豐富的天文記載。
11、最早的耕犁
西漢時,耕犁上安裝了翻土用的犁壁,這比歐洲早一千多年。
12、最早的太陽黑子記錄
《漢書》中《五行志》載:「漢成帝河平元年(公元前28年),三月己未(十八日),日呈黃,有黑氣大如錢,居日中央。」西漢關於太陽黑子的這一紀錄,被世界公認為是有關太陽黑子的最早記錄。
13、最先進的應用數學
約成書於東漢的數學專著《九章算術》,分九章介紹了許多算術命題及其解法,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應用數學,標志著中國古代數學形成了完整的體系。
14、最早測定地震方位的地動儀
東漢科學家張衡發明製造的地動儀,可以遙測到千里以外地震發生的方向,比歐洲人製作地動儀早一千七百多年。
15、最早發明麻醉劑
東漢末年的「神醫」華佗,從植物中提取製作的麻沸散,適用於外科手術,比西方早一千六百多年。
16、最早發明造紙術
西漢前期已經有了紙,甘肅天水放馬灘出土的繪有地圖的紙,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紙。公元105年,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造出價廉易於書寫的紙。且原料易得,人稱「蔡侯紙」。
17、最早精確計算圓周率
魏晉時期的數學家劉微,運用極限理論,提出了計算圓周率的正確方法。南朝祖沖之精確算出圓周率在3.1415926~301415927之間,這比外國要早近一千年。
18、最長最早的運河
隋煬帝於605年至610年,開鑿的以洛陽為中心,北通涿郡(今北京),南達餘杭(今杭州)的大運河,是世界上最早最長的大運河。
19、最大的海船
隋唐時期,中國能製造當時世界上最大海船,通過波斯灣時,必須換小船,因此有「海上霸王」之稱。
20、最早的銀行
隋唐時期的櫃坊,專營貨幣的存放和借貸,是我國最早的銀行雛形,這比歐洲的金融機構要早六七百年。
21、最早發明印刷術
隋文帝時,「敕廢像遺經,悉令雕撰,此即印書之始」。隋唐時期已有了雕版印製的佛經日歷和書籍。唐朝於868年印製的《金剛經》,是世界上現存最早、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11世紀中葉,北宋平民,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比歐洲人早四個多世紀。
22、最早發明火葯及應用於軍事
唐朝中期的書籍里,已有製成的火葯的配方。唐朝末年,火葯開始用於軍事,火箭是最早的火葯武器,南宋時發明了管形火器「突火槍「,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原始步槍,開創了人類作戰史的新階段。
23、最早測量子午線長度和最早發現恆星移動
唐朝傑出的天文學家僧一行是世界上用科學方法實測地球子午線長度的創始人,比外國約早了九十年。僧一行還創造了一架黃道游儀,用來觀測日、月、五星的位置和運動情況。一行通過觀察,發現了恆星位置移動的現象。這比英國天文學家哈雷在1718年提出恆星自行的觀點早了將近一千年。
24、最早的由國家頒行的葯典
唐高宗時編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國家頒行的葯典。
25、最古老的古拱橋
隋朝工匠李春設計建造的趙州橋,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石拱橋。
26、最大的藝術寶庫
敦煌莫高窟是世界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有一千多個洞窟,裡麵塑造了神態各異的佛像,繪制了金壁輝煌的壁畫。其中,隋唐時期的洞窟佔十分之六七。
27、最早發明指南針和應用於航海
戰國時期,人們利用磁石指南比的特性,製成指南工具—司南。司南經過不斷改造,到宋代製成指南針,並最早應用於航海。
指南針在宋代航海交通上已普遍使用。13世紀,指南針傳入阿拉伯和歐洲各國。指南針用於航海,對世界經濟文化的交流和發展超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同時,它也為歐洲航海發現美洲和實現環球航行,提出了重要條件。
29、最早確定年周期
郭守敬是元朝傑出的天文學家,他主持編定的《授時幣》,一年的周期與現行公歷基本相同,但此現行公歷早了300年。
30、最早的遠洋航行
明朝鄭和從1405年到1433年,先後七次航海,訪問亞非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地區。其規模之大,歷時之久,航程之遠,在世界航海史上也是空前的。他比歐洲航海家的遠洋航行早半個多世紀。
31、最早記述石灰岩溶蝕地貌
明朝地理學家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記》,書中對石灰溶蝕地貌的觀察和記述,早於歐洲約兩個世紀。
最中論述腳氣病
唐朝醫學孫思邈在?《千金方》里記載有用含有多量維生素乙的杏仁、吳茱萸、蜀椒、穀皮等治療和預防腳氣病,這在當時是十分先進的。比歐洲人第一次論述腳氣病幾乎早一千年。
最早使用紙幣
北宋創印「交子」,這是我國使用紙幣的開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最早發現地磁偏角
北宋科科學家沈括發現了磁針所指向正南稍偏東的現象,這是關於地磁偏角的最早記錄,比歐洲早400多年。
E. 中國的古代輝煌歷史
中國是世界文明最早的發源地之一,傳說在公元前4600多年前便有國家體制的出現(目前最早的考古證據顯示中國最晚至公元前3700年前出現國家體制),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有三千年之久。
中國人習慣上說中國有「五千年文明史」(「文明」一詞有歧義),但在以史料為依據的歷史科學上,至今中國只有三千多年信史被世界公認。現今確認中華文明的發祥地在黃河流域東部。
約在公元前5世紀中原一帶的華夏部落逐步進入封建社會。公元前2世紀左右中國已經成為一個統一的多民族集權帝制國家,並擁有豐富的文化典籍。
到公元1世紀左右時,中國已經成為當時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之一。在歷史上,中國有著幾段輝煌時期,包括漢朝、隋唐、明朝。
中國在公元13世紀達到頂峰,成為當時世界上最繁榮的文化及貿易中心。以指南針、造紙術、印刷術、火 葯及鍾表為首的眾多發明對世界的歷史與科技發展有重要貢獻,並擁有發達的農業及手工業。
(5)中國的古代歷史的凈化擴展閱讀
古代成就:
1、二十五史:
《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晉書》,
《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
《北齊書》、《周書》、《隋書》、《南史》、《北史》,
《舊唐書》、《新唐書》、《舊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
《遼史》、《金史》、《元史》、《明史》、《清史稿》。
2、歷史朝代歌:
唐堯虞舜夏商周,春秋戰國亂悠悠。秦漢三國晉統一,南朝北朝是對頭。
隋唐五代又十國,宋元明清帝王休。夏商周秦西東漢,三國兩晉南北朝。
隋唐五代和十國,遼宋夏金元明清。夏商和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
一統秦兩漢,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後沿,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後,王朝至此完。
F. 中國古代歷史表
中國是人類重要的發源地之一。早在約八百萬年以前,在雲南的開遠、祿豐等地已經生活著古猿。此後,經過漫長時間的進化,產生了不同時期的原始人、氏族部落,如元謀人、藍田人、北京人、山頂洞人及半坡人等等,同時經歷了原始人群、母系社會和父系社會幾個階段。
中國又是一個有著輝煌文明的古老國度。從步入文明的門檻之日起,中國先後經歷了夏朝、商朝、西周、春秋、戰國、秦朝、西漢、東漢、三國、西晉、東晉十六國、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宋遼夏金、元朝、明朝和清朝等等歷史時期。
歷代統治者,以其各自的政績在歷史舞台上演出了內容不同的劇目,或名垂青史,或遺臭萬年。其中在夏、商、西周和春秋時代,經歷了奴隸社會發展的全部過程。從戰國開始,封建社會孕育形成,秦朝則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大一統封建帝國。此後,兩漢王朝是封建社會迅速成長的階段,唐、宋時期經歷了封建社會最輝煌的時代,至明、清兩代,封建社會盛極而衰,並最終步入多災多難的近代社會。
在數千年的古代歷史上,中華民族以不屈不撓的頑強意志和勇於探索的聰明才智,譜寫了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創造了同期世界歷史上極其燦爛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萬里長城、大運河、明清故宮以及多姿多彩的各種出土文物,無不反映出大膽、高超的生產技術;同時在思想文化、科學技術領域產生了無數傑出的人物,創造出無比博大、深厚的業績;而包括指南針、造紙術、火葯和印刷術這「四大發明」在內的無數科技成就,更使全人類受益非淺。
G. 中國從古代到近代的歷史年代尺,盡可能詳細
中國歷史大事年表
一 、原始社會(約170萬年前到約公元前21世紀)
約170萬年前 元謀人生活在雲南元謀一帶
約70-20萬年前 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帶
約1.8萬年前 山頂洞人開始氏族公社的生活
約0.5-0.7萬年前 河姆渡、半坡母系氏族公社
約0.4-0.5萬年前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
約4000多年前 傳說中的炎帝、黃帝、堯、舜、禹時期
二、 奴隸社會(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夏 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2070年 禹傳予啟,夏朝建立,定都陽城 (今河南登封)
商 公元前1600 年到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1600年 商湯滅夏,商朝建立 ,定都於亳(今天河南安陽)。
公元前1300年 商王盤庚遷都殷(今河南鄭州)
西周 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
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滅商,西周開始 ,定都鎬京(今陝西西安)
公元前841年 國人暴?動
公元前771年 犬戎攻入鎬京,西周結束
春秋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遷都洛邑(今河南洛陽),東周開始
三、 封建社會(公元前475年到公元1840年)
戰國(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356年 商鞅開始變法
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21年 秦統一,定都咸陽,秦始皇確立郡縣制,統一貨幣、度量衡和文字
公元前209年 陳勝、吳廣起義爆發
公元前207年 巨鹿之戰
公元前206年 劉邦攻入咸陽,秦亡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楚漢之爭
西漢(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
公元前202年 西漢建立,定都長安(今陝西西安)
公元前138年 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8年 王莽奪取西漢政權,改國號新
東漢(25年到220年)
25年 東漢建立 ,定都洛陽(今河南洛陽)
73年 班超出使西域
105年 蔡倫改進造紙術
132年 張衡發明地動儀
166年 大秦王安敦派使臣到中國
184年 張角領導黃巾起義
200年 官渡之戰
208年 赤壁之戰
三國(220年到280年)
220年 曹丕建立魏國 ,定都洛陽
221年 劉備建立蜀國 ,定都成都
22?2年 孫權建立吳國 ,定都建業(今南京)
230年 吳派衛溫等率軍隊到台灣
263年 魏滅蜀
265年 司馬炎建立西晉,魏亡,定都洛陽
西晉(265年到316年)
280年 西晉滅吳
316年 匈奴攻佔長安,西晉結束
東晉(317年到420年)
317年 司馬睿建立東晉,定都建康(今南京)
383年 淝水之戰
南北朝(420年到589年)
420年 劉裕建立南朝宋,定都建康(今南京)
439年,拓跋珪建立北朝,北朝建都在平成即今天山西大同
494年年到 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
隋(581年到618)
581年 楊堅建立隋朝,定都長安(今西安)
589年 隋統一南北方
605年 開始開通大運河
611年 隋末農民起義開始,山東長白山農民起義爆發
唐(618年到907年)
618年 李淵建立唐朝,隋朝滅亡
627年-649年 貞觀之治
713年-741年 開元盛世
755年-763年 安史之亂
875年-884年 唐末農民戰爭
五代(907年到960年)
907年 朱全忠(朱溫)建立後梁,唐亡,五代開始
916年 耶律阿保機建立契丹國
北宋(960年到1127年)
960年 趙匡胤建立北宋
1005年 宋、遼澶淵之盟
1038年 元昊建立西夏
11世紀中期 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
1069年 王安石開始變法
1115年 完顏阿骨打建立金
1125年 金滅遼
南宋(1127年到1276年)
1127年 金滅北宋,趙構建立南宋,定都臨安(今杭州)
1140年 宋、金郾城大戰
1206年 成吉思汗(孛兒只斤鐵木真)建立蒙古政權
元(1271年到1368年)
1271年 忽必烈定國號元,定都大都
1276年 元滅南宋
明(1368年到1644年)
1368年 朱元璋建立明朝,元朝結束,定都應天府(今南京),號京師
1405年-1433年 鄭和七次下西洋
1421年,明成祖朱棣遷都至順天府(今北?京),而應天府改稱為南京。
16世紀中期 戚繼光抗?日倭
1553年 葡萄牙攫取澳門居住權
1616年 努爾哈赤建立後金
1628年 明末農民戰爭爆發
清(1636年到1911年)
1636年 皇太極建立清朝,改國號為清,清朝最初建都於赫圖阿拉(今遼寧新賓),1621年遷都遼陽,1625年遷都沈陽(改稱「盛京」),1644年定都北?京,以盛京為陪都。
1644年 李自成建立大順政權,農民軍攻佔北?京,明亡
1662年 鄭成功收?復台灣
1673年 三藩叛亂開始
1684年 清朝設置台灣府
1689年 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
1771年 土爾扈特部重返祖國
1839年 林則徐虎門銷煙
1840年-1842年 鴉片戰爭
1842年 中英《南京條約》簽訂
19世紀四五十年代 中國無產階級產生
1851年 金田起義、太平天國建立
1853年3月太平軍攻佔南京,改名「天京」並定都在此
1856年-1860年 第二次鴉片戰爭
1858年 《愛琿條約》《天津條約》的簽訂
19世紀六七十年代 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產生
1860年 《北?京條約》的簽訂
19世紀60到90年代 洋務運動
1864年 天京陷落、太平天國運動失敗
1883年-1885年 中法戰爭
1894年-1895年 甲午中日戰爭
1895年 中日《馬關條約》簽訂
19世紀90年代 帝國主義在中國強占「租借地」劃分「勢力范圍」
1898年 戊戌變法
1900年 義和團運動高潮,八國聯軍侵略中國
1901年 《辛丑條約》簽訂
1905年 中國同盟會成立
1911年 黃花崗起義、保路運動、武昌起義
四、 近代史
民國(1912年到1949年)
1912年 中華民國建立,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定都南京
1913年 二次革?命
1915年 新文化運動、護國運動開始
1916年 袁世凱恢復帝制失敗
1919年 五四運動爆發
1921年 中國共產黨成立
1923年 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
1925年 五卅慘案、五卅反帝運動爆發
1926年 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
1927年 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南昌起義
1928年 井岡山會師
1931年 九?·一八事?變
1934年 紅軍長征開始
1936年 西安事?變
1937年 盧溝橋事?變,日軍南京大屠?殺
1940年 百團大戰
1941年 皖南事?變
1947年 發動「反飢餓、反內戰、反迫害」的愛國運動
五、 現代史
1949年 毛澤?東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定都北?京
1950年 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 徹底廢除封建剝削制度
1953年 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
1954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誕生
1966年 文化大革?命開始
1976年 四五運動,文化大革?命結束
1978年 改革開放
1992年 鄧小平講話,加快改革開放
1997年 香港回歸
1999年 澳門回歸
H. 中國古代歷史文化
特點之一:中國傳統文化在數千年文明演進過程中,沒有出現斷層。
孔夫子的學說,一直影響中國歷史2000多年。孔孟傳統、老莊精神,以及後來的佛學思想,彼此促進,相互借鑒,常演常新,一脈相傳。這種情況在人類文明史上是非常罕見的,在四大文明古國中亦是獨一無二。四大文明古國中的其他三家都曾出現文化斷層,一些古老文化傳統在民族文化的沖擊下,幾乎散滅已盡。在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文化以外,古希臘、古羅馬文化屬於比較年輕的一代;但其文化傳統同樣受到過致命的沖擊,以致中世紀的幾百年,歐洲人都看不到的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的著作。中國古代文化,雖晚於古埃及等國家,但其歷史水平並不遜於任何一個民族,而且一脈相承,其文化傳統得到比較完美的保存,這不能不說是中國歷史文化的一個奇跡。
特點之二: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沒有出現歷史性的分裂結局。
所謂沒有出現分裂結局,並非不曾有過分裂。中國自夏、商、周以來,歷代王朝更替,也曾出現過非常復雜的局面。西周統一,東周混亂,戰國分裂;秦漢統一,魏晉南北朝分裂;隋唐統一,五代十國分裂;宋、遼、金、夏總在統一與分裂之間;宋元政權更迭,出現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居於統治地位的全國性政權;明統一,但很快衰落;清兵入關,出現第二個由少數民族占據主導地位的全國性政權。中國歷史,可謂戰亂不斷,分裂不斷;但戰而又治,分而又合。從中國歷史發展的總趨向看,中國歷史上的統一時間不但遠遠長於分裂時間,而且統一是主流,統一合乎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也合乎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
這一點和世界上許多國家又有很大區別,首先就和西方基督教傳統不一樣。古羅馬也是大帝國,但壽命不長;先是一分為二,後來二分為多;以致不但民族差異日益擴大,語言差異也日見明顯。直到中世紀下半葉,歐洲才真正出現走向統一的曙光,但直到今天,歐洲的一些地區還在發生民族戰亂。實際上西方自古羅馬分裂以來,就不曾統一過。中東也是如此,甚至非洲、拉丁美洲都有與之類似的現象。雖然造成的原因或許截然相反,但分裂的事實,則無須爭議。
特點之三:中國既是一個宗教寬容的歷史古國,但又從來不是一個宗教性國家。
中國歷史文化的主導性因素,自然是儒家文化。但儒家文化不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唯一代表,盡管在所有文化流派中它的影響最大。從它產生的那天起,就不是孤立出現的文化現象。諸子百家,它為一家。以後因為社會需要,儒學被捧到獨尊的地位,但獨尊並非獨有。即使奉行"廢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漢武帝時代,它依然不是獨有的。例如,儒學慎言鬼神之事,漢武帝本人卻頗有些相信神仙。東漢時代,佛學東來,道教初興;魏晉時代,玄學又起;於是儒、道、佛同生共在的文化現象成為盛唐文化的基本特色。
中國人自古對宗教不持絕對化立場。既允許無神論的存在,也允許有神論的存在,還允許各種宗教組織存在。但有一個條件,任何宗教都不能以傷害中央政權、妨害國家政務作為存在的前提;否則,必予以打擊或取締。當然,中國歷史漫長,宗教間的沖突,也曾有過,對宗教的迫害也曾有過。但從歷史發展的宏觀態勢分析,"三武一宗"滅佛事件及其影響畢竟是暫時的,而佛教等宗教的發展卻是長久的。中國文化本性寬容,唯其如此,在中國歷史上才從來不曾有過因為宗教問題而發生的全國性大戰亂。反倒在戰爭極其殘酷、國家多災多難的歷史關頭,宗教活動起過某種緩沖和保護作用。例如佛教之於北朝,道教之於元代,都有安定社會、減少殺戳的意義存在。
中國宗教活動論其主要影響,不是表現在政治方面,而是表現在思想文化方面。唯其如此,才使得中國傳統文化內涵更豐富,也更具生命活力。相對於中國而言,整個歐洲乃至整個地中海周邊國家,幾乎總在宗教信仰、民族興衰和國家利益之間發生沖突;而這種沖突,往往導致更深的民族仇恨,或者直接引發地區性甚至世界性戰亂。可以這樣說,西方國家自古羅馬以來,它的所有戰爭、戰亂都和宗教信仰有關,也和民族沖突有關,又和國家利益特別是領土糾紛與經濟利益有關,因為西方宗教信仰有強烈的排它性。而在中國歷史宗教觀念中,更主張求同存異,各自發展。
特點之四:中華民族歷史雖然有過多次民族沖突,但沖突的結果,不是走向分裂,而是走向和睦。
中國歷史上重大民族沖突,至少發生過三次:一次是始於東晉十六國時期的所謂"五胡亂華";一次是宋、遼、金、夏直至元代的民族戰亂;一次是清王朝入主中原。這三次大的民族性沖突,各有自己的特點。但其結果,則毫無例外地走向民族和睦,有的則形成具有深遠歷史意義的民族大融合。所謂"五胡亂華",華又何曾亂?或者更確切地說,是亂在一時,和在長久;亂在取治,治後繁榮。因為如此,才使得中國盛唐的興旺發達獲得了更廣泛的民族基礎和更良好的文化基礎。哲人所言"唐人有胡氣",就包含了對唐文化這種品性的肯定與稱贊。宋元時代也曾發生各個民族間的猛烈戰爭,然而終於統一於元,穩固於明,其結果,同樣達到民族的和解。清人入關,始則與民族壓迫有直接聯系,繼而出現民族間的侵擾和大戰,也曾出現過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屠城慘案,但那結果不是從此開始沒完沒了的民族沖突,而是清王朝終於接受儒家文化,同時也為儒家文化的歷史發展作出了自己的一份貢獻。
特點之五:中國文化傳統最仇恨別人的入侵,也不喜歡向外擴張。
中國自古以來就不是一個以對外侵略和擴張為特色的國家。中國真正遠征其他國家或與境內其他政權發生大規模戰爭,大約只有漢武帝北伐匈奴這樣一段歷史,但那不是因為漢武帝對匈奴的土地產生了要求,而是為了保衛大漢帝國的安全與安寧。這不是說,中國歷史上就沒有過中央政權對少數民族政權或其他周邊國家的侵略和傷害。比如唐太宗就侵略過朝鮮。但公正地講,入侵他人的情況在中國歷史上並不處於主流地位,而且在國內也大不得人心,所以唐太宗固然英才天縱,一旦兵發異域,照樣取辱而還。
中國傳統文化的這五大特色,是中國文化的驕傲所在,因為中國文化有這些特點和優點,它才為人類文化保留下最完整的一份古文化遺產,也為人類的民族文化培養出一個獨特的模式,它以自己獨特的文化魅力,對東方文化產生巨大影響,對整個人類文化也作出巨大貢獻,而且,未來還將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