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五千年歷史為什麼能傳承下來
歷代王朝以漢族建立的為多,即使是少數民族建立的,也尊奉中華文化。
自身的特性:兼收並蓄。
一貫的小農經濟,所以與之相適應的文化,變化不多。
2. 為什麼說中國有五千年歷史文化
這個只是傳統的說法,事實中華文明不止五千年,一般來說這個五千年是從大禹治水那時算起的.大禹治水的時間根據目前的考證應在公元前2200多年.也就是距今4200多時.不過五千年文明之說早已有之,以當時的學術水平自然不能考證得很清楚,因此只能大概地說五千年了為什麼說中國有5000年的歷史
最近,夏商周斷代工程己經取得突破性成就。專家己公布了《夏商周年表》,確定夏代始年約為公元前2070年。黃帝事夏一千年左右。這樣算來,從黃帶至今已有五千年的歷史。
一般講文明史,是以城、青銅和文字為標志的。考古工作者已在河南淮陽發現了一座屬於黃帝時代的古城遺址-平糧台古城遺址,在這里發現了標志文明的青銅和文字。就文字而言,通常把甲骨文看做是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估計距今三千年左右。1986年,考古工作者在陝西發現了黃帝時代的骨刻文字,專家認為這才是中國最古老的文字。科學家還發現山東大波口文化中晚期?quot;陶文"與商朝的甲骨文有一脈相承的跡象,估計 "陶文"距今約五千年。1993年5月,考古工作者在山東的一座古城遺址中又發現了一種與甲骨文差別較大的"陶文"。"陶文"是刻在陶片上的,有11個宇,分五行排列。第一行3宇,其餘各行皆2字,文字大小均勻,筆劃纖細。陶文距今也接近五千年。專家們還發現了河圖和洛書。河圖刻有一到十個自然數排列圖形,洛書刻有一到九個自然數排列圖形。這些圖形是刻在距今約五六千年的龜甲上,人稱 "河洛文化"。有人稱這是中華文化的源泉。
1979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南城頭山遺址發現了距今六千多年的古城和祭壇。距今約七千年的河姆渡遺址的文明程度也有力地證實中國的文明史在五千年以上。
3. 為什麼說中國有五千年的歷史
中國歷史的長度沒有統一定論,因為根據不同的計算方法,有著不同的長度。從中內國第一次使用文字容,並成為信史的商朝算起約有3,500年;自擁有二重證據法證明的夏朝算起約有4,200年;從孔子所說的、有著三皇五帝的傳說時代算起約有4,600年;從盤古、上帝、女媧等目前還不確定的神話時代算起約有五千年(這也是在一般中國人的認知中、中國歷史傳統意義上的長度);
4. 中國為什麼稱為五千年歷史
我國古代史書上的記載,可推算的確切紀年,是從西周的共和時期開始(公元前841年)。之前的歷史紀年,早先只能做大致的推測。
中國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一直都說是“上下五千年”。這個五千多年,是從“炎黃”時代算起的。這是一個大致的估計,透過各種史料中的有關朝代留存年代的只言片語而推算出來的。而周以前的歷史記載,最初,並沒有相應的考古文物,尤其是帶有那個時期文字的文物予以佐證。所以,對這個“五千年”的結論,學界,尤其是西方史學界並不認同。
不能證實,雖然不能確定史書上的記載為真,但也不能證明一定是假的、不存在的。相反,從已經發現的商周時期的文物上,基本都證明了史書文獻對相關史實記載的真實性。
所以,我們既要抱著科學的態度,對古代史書文獻中記載小心求證;但也無需妄自菲薄,否認一切。
5. 為什麼說中國有五千年文化歷史從何算得五千年
中國歷史的長度沒有統一定論,因為根據不同的計算方法,有著不同的長度。從中版國第一次使用權文字,並成為信史的商朝算起約有3,500年;自擁有二重證據法證明的夏朝算起約有4,200年;從孔子所說的、有著三皇五帝的傳說時代算起約有4,600年;從盤古、上帝、女媧等目前還不確定的神話時代算起約有五千年(這也是在一般中國人的認知中、中國歷史傳統意義上的長度);從標志著人類文明萌芽的新石器時代磁山文化算起約有10,000年;而從人類開始脫離原始生活的舊石器時代藍田猿人文化算起約有80萬年的歷史。
6. 為什麼說中國歷史有五千年
從中國的抄發展歷史來看的,時間上襲來看,其實這是短的,這個只是傳統的說法,事實中華文明不止五千年,一般來說這個五千年是從大禹治水那時算起的.大禹治水的時間根據目前的考證應在公元前2200多年.也就是距今4200多時.不過五千年文明之說早已有之,以當時的學術水平自然不能考證得很清楚,因此只能大概地說五千年了為什麼說中國有5000年的歷史。 其實應該有更長的,大概6000年!
採納哦
7. 中國為什麼稱為五千年歷史呢
司馬遷的《史記》記載,中華文明肇始於五帝,五帝為黃帝、顓頊(音專須)、帝嚳(音酷)、堯、舜。黃帝即位據說是在公元前2698年,相傳歷法元年始於黃帝登基之日起算起,從黃帝登基開始算起,至今已有4717年了。這也就是華夏五千年的由來吧。
我國古代史書上的記載,可推算的確切紀年,是從西周的共和時期開始(公元前841年)。之前的歷史紀年,早先只能做大致的推測。從公元前2698年到公元前841年年,1800多年的歷史,是缺失確切的紀年的。
要驗證一個古代文明的存在,必須要有物質上的表明其存在的證據。現在發現的古老文明幾乎都是其遺跡被發現之後,才被確定的。
商朝的確認
商朝(約公元前1600年—約公元前1046年)。事實上就在近代,商朝的地位還和夏朝一樣,被認為是傳說中的存在。但是一樣東西的發現,讓這個古老的王朝重新出現在人們的眼前。這個東西就是甲骨文。
甲骨文的發現純屬偶然。清朝末年的1899年,北京的國子監祭酒王懿榮在買到的一種叫做的「龍骨」的葯材上發現許多奇特的符號,經研究,他認為那是比漢代的文字更古老的文字。他非常開心,開始收集這些「龍骨」。
到1917年的時候,在甲骨學認字方面得到了比較大的突破,比如著名的學者王國維認出了很多商王朝國王的名字。他把這些名字串起來以後,發現跟司馬遷《史記》所說的商王朝國王的序列是一樣的,這就更加證明它是商王朝的文字了。
雙槐樹遺址發掘現場
8. 中國五千年歷史從何而來
中國五千年歷史,是始於夏代的始年為公元前2070年,至今為五千年。
其中夏代的始年為公元前2070年,商代的始年為公元前1600年,盤庚遷殷為公元前1300年,周代始年為公元前1046年。專家們對中華文明起源和早期發展的過程進行了梗概式描述。
距今5800年前後,黃河、長江中下游以及西遼河等區域出現了文明起源跡象;距今5300年以來,中華大地各地區陸續進入了文明階段;距今3800年前後,中原地區形成了更為成熟的文明形態,並向四方輻射文化影響力,成為中華文明總進程的核心與引領者。
一、中國五千年歷史是由「夏商周斷代工程」與「中華文明起源與早期發展綜合研究」(簡稱「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共同證源的。
1、夏商周斷代工程是中國的一項文化工程,是一個以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相結合的方法來研究中國歷史上夏、商、周三個歷史時期的年代學的科學研究項目,是一個多學科交叉聯合攻關的系統工程。
1996年啟動,是國家「九五」科技攻關重點項目。該工程將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的研究手段和研究成果相結合,設置9個課題44個專題,組織來自歷史學、考古學、文獻學、古文字學、歷史地理學、天文學和測年技術學等領域的170名科學家進行聯合攻關,旨在研究和排定中國夏商周時期的確切年代,為研究中國五千年文明史創造條件。
夏商周斷代工程是一個以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相結合的方法來研究中國歷史上夏、商、周三個歷史時期的年代學的科學研究項目,是一個多學科交叉聯合攻關的系統工程。該工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九五計劃」中的一項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該工程正式啟動於1996年5月16日,2000年9月15日結題。
2、中華文明起源與早期發展綜合研究」(簡稱「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是繼國家「九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夏商周斷代工程」之後,又一項由國家支持的多學科結合、研究中國歷史與古代文化的重大科研項目。
該項目首先進行了為期三年(2001—2003年)的預研究。在預研究的基礎上,2004年夏季,國家「十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正式啟動。
該項目發布最新成果:在距今5000年前,我國已進入文明階段,出現了國家,進入「古國時代」。
(8)中國為什麼能有五千年歷史擴展閱讀:
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古代文明的起源和早期發展,在相當長的時間里,既缺乏資料,也缺乏系統的認識。因此,中華文明雖然具有悠久的歷史,但真正有文獻記載年代的「信史」卻開始於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見於《史記·十二諸侯年表》)。在此之前,中國的歷史只能是傳說和半信史,時間脈絡十分模糊。
但由於夏商周斷代工程缺乏有力的考古實證,公布《夏商周年表》以後,引發了不少商榷批評的聲音。為了彌補這個缺憾,2001年開始啟動旨在揭示中華民族5000年文明起源與早期發展的重大科研項目「中華文明探源工程」。
經過十幾年之後,5月28日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聞發布會上透露,截至目前探源工程已取得重大進展,以考古資料實證了中華大地5000年文明。
當「上下五千年」不再成為「傳說」,國人的激動之情,溢於言表。「考古實證中華文明有5000年」的消息,在朋友圈呈刷屏之勢。
「上下五千年」不再成為「傳說」,是回歸歷史的真實。中華文明的起源和早期發展是一段沒有被文字直接記載下來的歷史,隨著「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重大進展,我們已經可以成功實現對這段歷史進行描述,從而填補了歷史上這一關鍵時段的空白。
中華文明的起源和早期發展也是世界人類文明起源和早期發展的組成部分,因此,這還填補了世界文明史上的空白。
「上下五千年」不再成為「傳說」,是對「西方中心論」的有力駁斥。西方中心論,是隨著中華文明近代的落伍、西方文藝復興後產生工業革命殖民全球的產物。西方中心論是一種從西方的角度來看整個世界的一個隱含的信念,自覺或下意識感覺到歐洲對於世界的優越感,是對文明文化和歷史的誤解。
認為西方文化優於、高於非西方文化;或者認為人類的歷史圍繞西方文化展開;或者認為西方文化特徵、價值或理想帶有某種普遍性,從而代表非西方未來發展方向……這些都帶有西方中心論的色彩。
對中華文明在人類文明史中的歷史地位進行正確的定論,關繫到中華民族的精神原動力,進而關繫到人類文明的根本走向這樣的大問題。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用豐富的證據和科學的研究揭示出中華文明獨立起源的客觀事實,使「中華文明西來說」等謬論不攻自破。
「上下五千年」不再成為「傳說」,更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對於公眾而言,歷史的價值與魅力就在於其和現實之間的密切關聯。
經過幾十年高速發展之後的中國,深感於精神家園建設之迫切與重要。任何個人或民族,都不可能與過去割裂。從民族的歷史和文明源頭汲取營養,無疑是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重要支撐和最佳選擇。
探源工程實證了中華文明「多元一體、兼容並蓄、綿延不斷」的總體特徵。這既揭示了中華文明生生不息的秘密,更對於堅定文化自信、思考中華民族的未來,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