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歷史上都有哪些故事在傳唱朋友之間的好交情
這個有好多了,比方說知音之交:俞伯牙精通音律,琴藝高超,在鍾子期病故後,覺得沒有人有能力欣賞自己的琴曲,把自己的琴摔碎,從此不再彈琴了。
俞伯牙和鍾子期的故事流傳了很久。山水優美的音樂依然縈繞在人們的心中。朋友難找,朋友難找的故事已經被人們崇拜了幾代人。世上像俞伯牙與鍾子期一般的知音朋友現在實在是太少了。
Ⅱ 中國古代有哪些知音的故事~
管鮑之交春秋時期,齊國有一對很要好的朋友,一位名叫管仲,另外一位叫鮑叔牙。
管仲年輕的時候,家裡很窮,他還要奉養年邁的母親。鮑叔牙知道了管仲的境況後,想幫幫他。於是,鮑叔牙就邀管仲一起去做生意。雖說是兩人一起合夥做生意,但是,管仲沒有錢,所以,生意的本錢幾乎都是鮑叔牙出資的。當生意賺了錢之後,兩人分紅,每次,管仲拿的都比鮑叔牙多。
對於分紅的事,鮑叔牙的僕人很不解,他問鮑叔牙道:「老爺,這個管仲真是奇怪。每次做生意,他就象徵性地拿那麼點本錢,比老爺您少那麼多,為什麼每次分紅的時候,他卻都要拿得比老爺您還多那麼多啊?」
鮑叔牙對僕人說:「不可以這么說!管仲有他的難處啊。他家裡窮,又要奉養母親,他多拿一點,又有什麼關系呢?」
裴仲邀人賓館,具酒食以進,宿於館中。次日,裴仲到館中探望,將胸中疑義盤問角哀,試他學問如何。角哀百問百答,談論如流。裴仲大喜,入奏庄王,王即時召見,問富國強兵之道。角哀首陳十策,旨切當世之急務。庄王大喜!設御宴以侍之,拜為中大夫,賜黃金百兩,彩緞百匹。
角哀再拜流涕,庄王大驚而問曰:「卿痛哭者何?」角哀將左伯桃脫衣贈糧之事,一一奏知。庄王聞言,為之感傷。諸大臣旨為痛惜。元王曰:「卿欲如何?」角哀曰:「臣乞告假,到彼處安葬伯桃,回來再事大王。」庄王遂贈己死伯桃為中大夫,厚賜葬資,仍差人隨角哀車騎同去。
角哀辭了庄王,徑奔梁山地面,尋舊日枯桑之處。果見伯桃死屍尚在。角哀乃再拜而哭,呼左右喚集鄉中父老,卜地於浦塘之原:前臨大溪,後靠高崖,左右諸峰齊抱,風水甚好。遂以香湯林浴伯桃之屍,穿戴大夫衣冠;置內棺外槨,安葬起墳;四周築牆栽樹;離墳一十步建享堂;塑伯桃儀容;立華表,柱上建牌額;牆側蓋瓦屋,令人看守。造畢,設祭於享堂,哭泣甚切。鄉老從人,無不下淚。祭罷,各自散去。
Ⅲ 中國古代交友的稱謂都有哪些
中國古代交友稱謂
什麼是朋友?古人雲:「同門(師)曰朋,同志曰友。」就是說在一起讀書的叫朋,有共同的理想、志向和報負的叫友。古人有許多稱謂來表達彼此間的關系。
忘形之交:指不拘身份、形跡的知心朋友。
八拜之交:「八拜」本指古代世交子弟見長輩時的禮節,後指好友相約結拜的兄弟姐妹的關系。
點頭之交:指交情不深,僅見面點點頭的朋友,亦稱「一面之交」。
布衣之交:普通老百姓相交的朋友。《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里有:「臣以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況大國乎?」
刎頸之交:那怕砍頭也不變心的朋友。《廉頗藺相如列傳》里有:「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句。「刎頸之交」亦可謂「生死之交」。
莫逆之交:意謂彼此心志相通,情投意合。《莊子·大宗師》:「三人相視而笑,莫逆於心,遂相與為友。」
杵臼之交:杵,舂米的木棒,臼,石臼。指交友不嫌貧賤,亦稱為「杵臼交。」
車笠之交:《太平御覽》引周處《風土記》:「越俗性率朴,意親好合,即脫頭上巾,解要(腰)間五尺刀以與之為交,拜親跪妻,定交友禮。……祝曰:卿雖乘車我戴笠,後日相逢卿當下。」這種朋友,不以貴賤而異,友誼深厚。
忘年之交:年歲差別大,行輩不同而交情深厚的朋友。《南史·何遜傳》:「弱冠,州舉秀才,南鄉范雲其對策,大相稱賞,因結忘年,交。」
總角之交:幼年就相識的朋友。《詩經》中把兒童的發髻稱作「角」,後來人們習慣稱童年時代為「總角」。《晉書·何劭傳》:「劭字敬祖,少與武有總角之好。」
竹馬之交:小時候就相好結交的朋友。竹馬,兒童喜歡騎竹竿當馬,所以將竹馬比做小兒時。《後漢書·郭十及傳》里寫道:「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獐數百,各騎竹馬於道次迎拜。」
Ⅳ 古代的友情故事
1、古代有廉頗與藺相如的故事,戰國時趙國舍人藺相如奉命出使秦國,不辱使命,完璧歸趙,所以被封了上大夫;趙王為表彰藺相如的功勞,封藺相如為上卿。
老將廉頗認為自己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藺相如只不過是一介文弱書生,只有口舌之功卻比他官大,對此心中很是不服,而屢次對人說:「以後讓我見了他,必定會羞辱他。」
藺相如知道此事後以國家大事為重,請病假不上朝,盡量不與他相見。後廉頗得知藺相如此舉完全是以國家大事為重,向藺相如負荊請罪。後兩人合好開始盡心盡力的輔佐趙王治理國家。
2、郭子儀和李光弼就是典型的代表。唐玄宗時,郭子儀和李光弼曾同是朔方節度使安思順的屬下部將,兩個人之間有矛盾,平時互不講話,後來安祿山叛亂,郭子儀升任朔方節度使,統兵抵禦,李光弼就成了郭子儀的部將。
皇帝命令郭子儀率兵出征,李光弼擔心郭子儀會利用手中權力尋機報復。李光弼硬著頭皮對郭子儀說:「我過去得罪你,是我的不是,今後不管怎麼處置我,我無怨言,只希望高抬貴手放過我妻兒。
沒等李光弼說完,郭子儀緊緊抱住李光弼,滿眼流淚地說:國家危急,百姓遭殃,正需要你這樣的人才。此時,怎能計較個人恩怨?』從此,郭李同心,將帥協力,在平息安史叛亂中,戰功卓越著。
3、伯牙善於彈琴,鍾子期善於傾聽。伯牙彈琴的時候,心裡想到高山,鍾子期說:「 好啊!簡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 心裡想到流水,鍾子期又說:「好啊,這琴聲宛如奔騰不息的江河從我心中流過!」不管伯牙彈琴時心裡想到什麼,鍾子期都能准確地道出他的心意。
鍾子期去世後,伯牙認為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知音了,於是,他把自己最心愛的琴摔碎,終生不再彈琴。
4、捨命之交
戰國時有左伯桃與羊角哀兩人相識,結伴去楚國求見楚莊王,途中遇到了大雪天氣,而當時他們穿的衣服都很單薄,帶的糧食也不夠吃。
左伯桃為了成全朋友,把衣服和糧食全部交給了羊角哀,自己則躲進空樹中自殺。後世於是將友誼深厚的知心朋友叫做「羊左」。
5、莫逆之交
戰國時期,哲學家莊子講到子祀、子興、子犁、子來四人交談說:「誰能以無為頭腦,以有為脊背,以死為屁股,知道死生存亡為一體就可以成為朋友。」四人相視而笑,覺得莫逆於心,就相互結為好朋友。
Ⅳ 中國古代關於友誼的詩
別董大二首(其一)
高適
qiān lǐ huáng yún bái rì xūn
千 里 黃 雲 白 日 曛,
běi fēng chuī yàn xuě fēn fēn
北 風 吹 雁 雪 紛 紛。
mò chóu qián lù wú zhī jǐ
莫 愁 前 路 無 知 己,
tiān xià shéi rén bù shi jūn
天 下 誰 人 不 識 君?
高適(公元702年-公元765年),唐代詩人。字達夫,一字仲武。渤海蓨(tiáo)(今河北景縣)人。曾做過散騎常侍。有《高常侍集》。性格落拓,不拘小節。他半生漂泊,熟悉邊疆生活,邊塞詩寫得慷慨蒼涼,真實而有氣魄。
高適為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與岑參並稱「高岑」。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著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少孤貧,愛交遊,有游俠之風,並以建功立業自期。早年曾游歷長安,後到過薊門、盧龍一帶,尋求進身之路,都沒有成功。在此前後,曾在宋中居住,與李白、杜甫結交。
1.董大:唐玄宗時代著名的藝人董庭蘭,善彈琴,被譽為"古琴王子"。大,表示在兄弟中排行第一。
2.曛:日色昏暗。這里是說天空陰雲密布,太陽黯然無光。
3.知己:知心朋友。
4.識:賞識。
5.君:古代對人的尊稱。這里指董大。
千里的雲似乎變成了黃色,陽光也如同落日的余輝一般。大雪紛紛揚揚地飄落,群雁排著整齊的隊形向南飛去。此去你不要擔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個不知道你董庭蘭啊!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 王勃
城闕(què)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huàn)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qí)路,兒女共沾巾。
譯文一:
古代三秦之地,拱護長安城垣宮闕。
風煙滾滾,能望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與你握手作別時,彼此間心心相印;
你我都是遠離故鄉,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內只要有了知己,不管遠隔在天涯海角,都像在一起。
請別在分手的岐路上,傷心地痛哭;
像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淚落沾衣。
譯文二:
三秦護衛著巍峨的長安,你要奔赴的蜀地,卻是一片風煙迷茫。
離別時,不由得生出無限的感慨,你我都是遠離故土,在仕途上奔走的遊子。
人世間只要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即使遠在天涯,也似在身邊。
不要在分手時徘徊憂傷,像多情的兒女一樣,任淚水打濕衣裳。
譯文三:
雄偉的長安城有輔佐的三秦,
透過那風雲煙霧遙望著五津。
我之所以有依依惜別的情意,
因為都是離家在外做官之人。
只要四海之內有一知己朋友,
縱使遠在天涯也如就在近鄰。
不要因為我們就要離別兩地,
就像普通兒女一樣淚濕衣襟。
譯文四:
(即將告別)由三秦環繞護衛著的都城長安,(透過迷漫的)風煙(似乎能)望見(巴蜀的)五大渡口。(我)同您(此時)都懷有惜別的心情,(因為我們)都是離鄉在外做官的人。(只要)四海之內有著知心朋友,(即使)遠隔萬里(也)如近在咫 [zhí] 尺。
譯文五:
三秦護衛著長安,遙望蜀州,只見風煙迷茫。
我和你在離別時都有惜別的心情,(因為我們)都是出外做官的人。
只要全國各地都有知己朋友,即使遠在天涯也像近鄰。
不必在告別的地方,像普通兒女一樣揮淚告別。
王勃(649-676),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省河津縣一帶) 人,初唐四傑之一。他是著名學者王通的孫子,很小的時候就寫得一手好文辭,有「神童」之稱,可惜不到三十歲就在渡海時落水而死了。他做過幾任小官,卻兩次遭到斥逐和除名,短短的一生是在坎坷中度過的。留傳下來的《王子安集》里,文比較多,詩不足百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要算是他的代表作。這首詩點明送別的地點是長安。他曾幾次到過長安。這首詩有少年進取的精神,沒有消極頹唐的情緒,可能是詩人二十歲以前在長安作朝散郎和任沛王府修撰時所作。少府,是當時對縣尉的通稱。一作「蜀州」,在今四川省崇慶縣。「本文題目應是「送杜少府之任蜀川」686年才改為「蜀州」當時王勃已故10年。 蜀川」,指川西岷江流域一帶。
王勃才華早露,14歲,應舉及第,後來他的才華更是鋒芒畢露,在那時就與,揚,盧,駱並稱為初唐四傑。乾封初(666年)為沛王李賢征為王府侍讀,兩年後因戲為《檄英王雞》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隨即出遊巴蜀。咸亨三年(672年)補虢州參軍,因擅殺官奴當誅,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貶為交趾令。上元二年(675年)或三年(676年),王勃南下探親,渡海溺水,驚悸而死。其詩力求擺脫齊梁的綺靡詩風,文也有名,著名的《滕王閣序》就出自他之手。
《贈汪倫》
lǐ bǎi chéng zhōu jiāng yǜ xíng ,
李 白 乘 舟 將 欲 行,
hū wén àn shàng tà gē shēng .
忽 聞 岸 上 踏 歌 聲。
táo huā tán huǐ shēn qiān chǐ ,
桃 花 潭 水 深 千 尺,
bù jí wāng lún sòng wǒ qíng .
不 及 汪 倫 送 我 情。
李白 (701—762年),漢族,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其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他善於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營養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麗絢爛的色彩,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不但與杜甫並稱「李杜」,還被人們稱為「詩仙」。唐代還有一位詩人叫李賀,號「詩鬼」,和李白有得一比。兩人統屬浪漫主義風格,想像奇偉,用詞誇張。但相比而言,李白詩多信筆揮撒,自然天成。李賀則多引用典章故事,刻意雕琢,用盡心機,可謂「嘔心瀝血」。從成就來看,二人不可相提並論。
李白的詩歌今存990多首。有大量的政治抒情詩,充分表現了詩人非凡的抱負,奔放的激情,豪俠的氣概,也集中代表了盛唐詩歌昂揚奮發的典型音調。李白有強烈的自我意識,多次以大鵬自比,如「大鵬一日同風起,博搖直上九萬里」(《上李邕》)。但李白在長安三年失意而歸,使他激昂的政治熱情,再受到現實的沖撞時,便轉化為懷才不遇的悲憤狂歌,從胸中噴涌而出:「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羞逐長安社中兒,赤雞白狗賭梨栗,彈劍作歌奏苦聲,曳裾王門不稱情。」李白還以痛快淋漓的飲酒詩,來排遣懷才不遇的憂愁。《將進酒》:「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與這種豪放奔涌,無所掩抑的感情氣勢相適應,李白的詩歌在藝術手法方面的顯著特點是:想像神奇,變化無端,結構縱橫跳躍,句式長短錯落,形成了雄奇飄逸的風格。詩人終其一生,都在以天真的赤子之心謳歌理想的人生,無論何時何地,總以滿腔熱情去擁抱整個世界,追求充分地行事、立功和享受,對一切美的事物都有敏銳的感受,把握現實而又不滿足於現實,投入生活的急流而又超越苦難的憂患,在高揚亢奮的精神狀態中去實現自身的價值。如果說,理想色彩是盛唐一代詩風的主要特徵,那麼,李白是以更富於展望的理想歌唱走在了時代的前沿。
我乘船將要遠行,忽然聽見岸上踏地為節拍,有人邊走邊唱前來送行。桃花潭水雖然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倫送我的情誼深厚。
Ⅵ 古代中國一對好朋友的故事
管仲和鮑叔牙的故事
管仲和鮑叔牙都是生活在2650多年前春秋時期的齊國人,也都是當時齊國著名的政治家,他倆年輕時就成為了好朋友,後來他們一起經歷了許多的風風雨雨。我小時侯比較喜歡讀春秋戰國這段歷史,司馬遷在《史記》中也重點記述了不少春秋戰國時期的故事,現在許多的成語典故也出自那個時期。
一、管鮑分金
管仲二十來歲時就結識了鮑叔牙,起初二人合夥做點買賣,因為管仲家境貧寒就出資少些,鮑叔牙出資多些。生意做的還不錯,可是有人發現管仲用掙的錢先還了自已欠的一些債,哈哈!這錢還沒入帳就給花了,現在會計上的名詞叫:坐支,而且私自花錢恐怕離貪污公款罪也不遠了。更可氣的是到年底分紅時,鮑叔牙分給他一半的紅利,他也就接受了。
這可把鮑叔牙手下的人氣壞了,有個人對鮑叔牙說,他出資少,平時他開銷又大,年底還照樣和您平分效益,顯然他是個十分貪財的人,要我是管仲的話,我一定不會厚著臉皮接受這些錢的。鮑叔牙斥責他手下道:你們滿腦子里裝的都是錢,就沒發現管仲的家裡十分困難嗎?他比我更需要錢,我和他合夥做生意就是想要幫幫他,我情願這樣做,此事你們以後不要再提了。
二、一起充軍
後來這哥倆又一起充了軍,二人更是相依為命。有一次齊國和鄰國開戰,雙方軍隊展開了一場大撕殺,沖鋒的時侯管仲總是躲在最後,跑得很慢,而退兵的時候,管仲卻跟飛一樣的奔跑。當兵的都恥笑他,說他貪生怕死,領兵的想殺一儆百拿管仲的頭嚇呼那些貪生怕死的士兵。
關鍵時刻又是鮑叔牙站了出來(此時鮑已當上了軍官,不過我想也就是個連長一類的基層幹部吧!)他替管仲辯護道:管仲的為人我是最了解不過了,他家有80多歲的老母親無人照顧,他不能不忍辱含羞地活著以盡孝道。管仲聽了鮑叔牙的這番話,感動的流下了熱淚,他哭訴道:生我的是父母,而了解我管仲的,唯有鮑叔牙啊!
過了兩年多,管仲的老母病逝,他心中沒了牽掛,這才踏下心來為齊國效命,果然是比誰都作戰英勇,很快就得到了提撥重用。
三、各為其主
後來齊襄公的弟弟公子糾發現管仲是個人才,便要他當了自已的謀士,也就是參謀長一類的官吧。而鮑說牙呢,也偏偏被齊襄公的另一個弟弟公子小白看中,拜其為軍師。兩個好朋友各自輔助一個公子,乾的很賣力氣。可是好景不長,昏庸的齊襄公總是疑心他兩個同父異母的弟弟要篡奪他的王位。就讓手下的人找機會幹掉公子糾和公子小白。這兩個公子聽到了風聲,公子糾帶著管仲就跑到了魯國的姥姥家去了,公子小白也跟著學,他帶著鮑叔牙也跑到了莒國的姥姥家避難去了。
公元前686年的冬天,暴虐的齊襄公被手下的將士殺死,立他的一個弟弟公孫無知為齊國君王,你聽聽這名子——公孫無知,肯定是個笨蛋吧!就這么一個人當了君王沒幾個月,就也被手下大臣給殺掉了,齊國當時是一片混亂。
流亡在莒國的公子小白和寄居在魯國的公子糾得到消息後,都覺得自已繼成王位的機會來了,急忙打點行裝,要回國爭奪王位。
四、陣前對壘
管仲作為公子糾的軍師及時提醒他的主子:公子小白所在的莒國離齊國很近,如果他先我們一步回到齊國,我們就沒戲了,我看還是我先帶一隊人馬去攔截公子小白,讓魯國派大將曹沫帶另一隊人馬護送您回國。公子糾笑答:好主意!
當管仲帶人馬趕到莒國和齊國的交界處,正碰上鮑叔牙帶領一隊莒國人馬護送公子小白飛弛而來。管仲上前攔住去路,他說:你不好好在姥姥家呆著,要幹啥去呀?公子小白說:我回國辦喪事去啊!管仲說:您的哥哥公子糾已經回到齊國操辦此事了,我看您還是返回莒國好好獃著吧!
鮑叔牙雖然和管仲平日有手足之情,但現在是各為其主啊!他瞪著眼睛喝斥管仲:我們公子回國有自已的事情,你管的著嗎?再說你扯的瞎話也瞞不了我鮑叔牙吧?如果公子糾真的回到了齊國,那你幹嘛帶人來攔截我的主公呢?管仲謊言被揭,臉色通紅,一時無言以對。
鮑叔牙不敢耽擱,命令部隊火速前進,管仲見狀急得要命,要是攔不住公子小白,自已還有啥臉面再見公子糾啊,於是他心一橫,搭弓取箭,朝著車上的公子小白用力射去,小白大叫一聲,栽倒在車上,管仲見大功告成,便帶著人馬飛逃而去。
沒想到管仲這一箭恰好射在公子小白的帶鉤上,一點沒傷到人,但他知道管仲的箭法利害,要是再補上一箭他就沒命了,於是他才大叫一聲裝死倒在車里。見管仲跑了,他才長長的出了一口氣,鮑叔牙見公子小白平安無事,大喜!立刻命部隊抄小路向齊都全力疾弛。
五、頑抗到底
管仲自以為射死了公子小白,就不慌不忙地護送公子糾向齊國進發,結果到齊、魯邊界的時侯,一個齊國的使者攔住了他們的車馬,使者說:我奉齊國新君王公子小白之命,前來通知魯國,請你們不必送公子糾回國了。
管仲一聽,才知道自已沒把事情辦好,上了公子小白和鮑叔牙的當。於是一氣之下把齊國使者給殺了,公子糾更是什麼也不顧了,命令大將曹沫摔領僅有的500多魯國士兵去跟齊國拚命。於是齊、魯兩國就開了戰,魯國本來就是個小國,兵馬少,又是到人家齊國門口來打仗,那有不敗的道理呀!辛虧大將曹沫很勇敢,保護公子糾和管仲逃回了魯國。
公子小白在鮑叔牙的幫助下登上了齊國君王的寶座後,稱為齊桓公,後來成為春秋時期五位霸主之首,這是後話暫且不表。只說他上台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清除後患,把他的兄弟公子糾幹掉!於是他命令鮑叔牙領兵30萬去攻打魯國,那時齊國很強大,小小的魯國為了公子糾這么個破外甥被迫應戰,結果連連敗北,魯國君王見頂不住了,就派人和齊國講和,鮑叔牙提出了兩個條件:一是要魯國把公子糾殺了,二是把管仲交給齊國,不然的話絕不退兵。魯庄公沒別的法子,只好照辦。把公子糾的人頭和管仲一起交給了齊國。
六、舉賢重德
鮑叔牙幫公子小白登上王位又幫他殺了公子糾,齊桓公感念他的忠心和所立的大功,要任命他做國相,沒想到鮑叔牙死活不肯接受,他說:以前我幫君王做了些事情,那全是憑我對您的忠心而竭盡全力的,現在您要把國相這么重要的職務交給我,這絕不僅僅憑我的忠心就可以做好的,您該找個比我更有才能的人才行啊!齊桓公說:在我手下的大臣中,還沒發現比你更出眾的人才呢!鮑叔牙說:我舉薦一個人保證能幫您成就一番霸業!齊桓公急忙問他:這個人是誰呢?鮑叔牙笑著說:此人就是我的老友——管仲,我把他從魯國要回來,就是要他幫您的!
齊桓公一聽就火了,他拍案而起!說:這小子拿箭射過我,這一箭之仇我還沒報呢,你反而讓我來重用他?我不把他殺了就不錯了!
鮑叔牙懇切地說:管仲不顧一切地為公子糾賣命,用箭來射殺您,這不正好說明他對他的主子是一個非常講忠義的人嗎?各為其主是起碼的做人准則,他當時那樣做沒什麼不對的,現在要治國了,若論才華,他遠遠超過我鮑叔牙啊!您要成就霸業,非得到管仲的輔左不成。您現在不計前嫌地重用他,他維一的出路就是死心踏地的為您賣命啊!
齊桓公是個很有肚量的人,為了齊國的利益,他還是聽了鮑叔牙的勸說,斷然棄忘前嫌,拜了管仲為國相。
七、成就霸業
管仲很感激好友鮑叔牙,更對齊桓公的大度和睿智所折服,決心鞠躬盡瘁、竭盡全力報效齊桓公,他積極改革內政,發展經濟,重新給農民劃分土地,由於他從小經商,也很重視和其它國家通商和發展手工業。他還對國家常設的軍隊實行嚴格的訓練和管理,使之成為戰鬥力很強的一支軍隊。由於管仲的改革,齊國在幾年內就興盛起來,獲得了「九合諸候,一匡天下「的地位,成就了齊桓公的霸業。
有趣的是,有一次齊桓公和管仲探討下任國相的問題,齊桓公問:假如你要是死了,誰接任你的國相為好呢?管仲說出了一個人名,齊桓公又問:那麼第二人選呢?管仲就又說了一個人的名字,齊桓公又問:那麼第三人選呢?管仲就又說出了一個人名。齊桓公很不高興的再次問:那麼第四人選呢?管仲說:那就是鮑叔牙了!齊桓公說:我真的很奇怪,鮑叔牙對你那麼好,聽說以前你們一起做生意,他也老讓著你,你上了公子糾的賊船,還射過我一箭,要不是鮑叔牙說情,我早就把你殺了,後來鮑叔牙又在我面前積極推薦你為國相,怎麼現在請你推薦下任國相的人選時,你竟然把鮑叔牙放在第四人選的位置上呢?你對得起人家鮑叔牙嗎?管仲說:我們現在是在談論誰做下任國相最合適的問題,您並沒有問誰是我最感激、最要好的朋友呀!我們的私交很好,但國家利益高於一切嘛!
Ⅶ 中國歷史上反映朋友之間的友誼的故事有______,______(伯牙和鍾子期的故事除外)!
雞黍之交--元伯巨卿
範式,字巨卿,山陽金鄉(今山東金鄉縣)人。一名范汜。他和汝南人張劭是朋友,張劭字元伯,兩人同時在太學(朝廷最高學府)學習。後來範式要回到鄉里,他對張劭說:「二年後我還回來,將經過你家拜見你父母,見見小孩。」於是兩人約定日期。後來約定的日期就要到了,張劭把事情詳細地告訴了母親,請母親准備酒菜等待範式。張劭的母親說:「分別了兩年,雖然約定了日期,但是遠隔千里,你怎麼就確信無疑呢?」張劭說:「範式是個守信的人,肯定不會違約。」母親說:「如果是這樣,我為你釀酒。」到了約定的日期範式果然到了。拜見張劭的母親,范、張二人對飲,盡歡之而去。 後來張劭得了病,非常嚴重,同郡人郅君章、殷子征日夜探視他。張劭臨終時,嘆息說:「遺憾的是沒有見到我的生死之交。」殷子征說:「我和郅君章,都盡心和你交友,如果我們稱不得上是你的生死之交,誰還能算的上?」張劭說:「你們兩人,是我的生之交;山陽的范巨卿,是我的死之交。」張劭不久就病死了。 範式忽然夢見了張劭,帶著黑色的帽子,穿著袍子,倉促的叫他:「巨卿,我在某天死去,在某天埋葬,永遠回到黃泉之下。你沒有忘記我,怎麼能不來?」範式恍然睡醒,悲嘆落淚,於是穿著喪友的喪服,去趕張劭埋葬的那天,騎著馬趕去。還沒有到達那邊已經發喪了。到了墳穴,將要落下棺材,但是靈柩不肯進去。張劭的母親撫摸著棺材說:「張劭啊,難道你還有願望?」於是停下來埋葬。沒一會,就看見白車白馬,號哭而來。張劭的母親看到說:「這一定是范巨卿。」範式到了之後,弔唁說:「走了元伯,死生異路,從此永別。」參加葬禮的上千人,都為之落淚。範式親自拉著牽引靈柩的大繩,靈柩於是才前進了。範式於是住在墳墓旁便,為他種植了墳樹,然後才離開。
管鮑之交--管仲鮑叔牙
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管仲傳》:「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典故 從前,齊國有一對很要好的朋友,一個叫管仲,另外一個叫鮑叔牙。 年輕的時候,管仲家裡很窮,又要奉養母親,鮑叔牙知道了,就找管仲一起投資做生意。做生意的時候,因為管仲沒有錢,所以本錢幾乎都是鮑叔牙拿出來投資的,可是,當賺了錢以後,管仲卻拿的比鮑叔牙還多,鮑叔牙的僕人看了就說:「這個管仲真奇怪,本錢拿的比我們主人少,分錢的時候卻拿的比我們主人還多!」鮑叔牙卻對僕人說:「不可以這么說!管仲家裡窮又要奉養母親,多拿一點沒有關系的。」有一次,管仲和鮑叔牙一起去打仗,每次進攻的時候,管仲都躲在最後面,大家就罵管仲說:「管仲是一個貪生怕死的人!」鮑叔牙馬上替管仲說話:「你們誤會管仲了,他不是怕死,他得留著他的命去照顧老母親呀!」管仲聽到之後說:「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人可是鮑叔牙呀!」後來,齊國的國王死掉了,大王子諸當上了國王,諸每天吃喝玩樂不做事,鮑叔牙預感齊國一定會發生內亂,就帶著小王子小白逃到莒國,管仲則帶著小王子糾逃到魯國。 不久之後,大王子諸被人殺死,齊國真的發生了內亂,管仲想殺掉小白,讓糾能順利當上國王,可惜管仲在暗算小白的時候,把箭射偏了,小白沒死,後來,鮑叔牙和小白比管仲和糾還早回到齊國,小白就當上了齊國的國王。 小白當上國王以後,決定封鮑叔牙為宰相,鮑叔牙卻對小白說:「管仲各方面都比我強,應該請他來當宰相才對呀!」小白一聽:「管仲要殺我,他是我的仇人,你居然叫我請他來當宰相!」鮑叔牙卻說:「這不能怪他,他是為了幫他的主人糾才這么做的呀!」小白聽了鮑叔牙的話,請管仲回來當宰相,而管仲也真的幫小白把齊國治理的非常好呢! 後來,大家在稱贊朋友之間有很好的友誼時,就會說他們是「管鮑之交」。
Ⅷ 中國古代有哪些有名的好朋友
中國古代十大知音排行榜
http://www.80.hk/bbs/viewthread.php?tid=1321
一曲古流水,千載以下,牽動人們多少情思。相傳先秦時期的琴師俞伯牙在荒山野嶺彈琴,樵夫鍾子期竟能領會他琴中蘊含的真意:「巍巍乎志在高山;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驚喜地感嘆說「善哉,子之心而與吾心同」,鍾子期去世後,伯牙失去了知音,摔琴絕弦,終身不再操琴。知音這個詞語從此成為對能賞識自己的知己的代稱。中國古代文化浩如煙海,在中華歷史長河中出現了許許多多傑出的文化人物,其中不乏相互知音者,這里,我們就將列出中國古代十大知音排行榜,在莫逆之交的情誼和同聲共氣的知遇中,去品味一下中國古代文化人的才情與友情。
劉禹錫,字夢得,早年與柳宗元交住密切,人稱「劉柳」,後來與白居易交誼深厚,並稱「劉白」。
白居易,與劉禹錫同歲。
寶歷二年,任和州刺史的劉禹錫返回洛陽,白居易也正好從蘇州回洛陽,兩人在揚州相逢,白居易即席賦詩一首贈劉禹錫,對劉禹錫被不幸貶職表示了深深的同情和慰藉,劉禹錫也回贈了著名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其中「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兩句白居易聽後稱之為「神妙」之句。
白居易曾寫《春詞》,劉禹錫也曾原韻相和,並有「蜻蜓飛上玉搔頭」的名句。開成二年,白居易和劉禹錫都在洛陽任職,兩人心心相印惺惺相惜,白居易的詩《與夢得沽酒閑飲且約後期》,感慨二人以67歲高齡把酒論詩,展望重陽佳節兩人能再「一醉一陶然」。白居易還有《贈夢得》詩說「為我盡一杯,與君發三願:一願世清平,二願身強健,三願臨老頭,數與君相見。」劉禹錫71歲逝世,白居易寫了《哭劉尚書夢得二首》,詩中說「四海齊名白與劉,百年交分兩綢繆。同貧同病退閑日,一死一生臨老頭。」
白居易對劉禹錫的詩非常推崇,稱他為「詩豪」。白居易寫過《憶江南》詞三首,劉禹錫也和了兩首,劉禹錫在《白太守行》詩中稱贊白居易政績斐然,離任時「蘇州十萬戶,盡作嬰兒啼」。
親情指數:9
才華指數:劉禹錫9 白居易9.5
綜合指數:9.2
列中國古代十大知音第一位
作者: 李可先 2007-3-16 01:05 回復此發言
--------------------------------------------------------------------------------
2 回復:中國古代十大知音排行榜
李清照,中國文學史上傑出的女作家。
趙明誠,字德甫,李清照之夫。
說起古代文壇志同道合的朋友很多,但如果說到志同道合的夫婦,人們第一個想到的便是李清照和趙明誠。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是學者,母親也很有文學修養,自幼在良好藝術氛圍里成長起來的李清照有著過人的文學造詣,趙明誠身為宰相之子但毫無紈絝習氣,精通考古等藝術門類,是名滿天下的金石學家,李清照十八歲時與二十一歲的趙明誠成婚,是一對志趣相投的愛侶,他們日常生活中的賞心樂事在於學問方面的共同研究,趙明誠編著的《金石錄》,便是由兩人長期共同搜集整理古籍器皿精心考證而完成的,李清照在後記里敘述了編書的情形,同時也描寫了他們夫婦的情趣高雅的生活,他們常會進行些促進彼此技藝的小競賽,比如,指著一堆史書說出某一件事出在某書某頁甚至某行,誰說錯了必須要煮茶獻奉,賭書比賽中勝的往往會開懷大笑反而把茶杯傾翻在了懷中,這別具風趣的閨中樂事,是歷代稱頌的佳話。李清照趙明誠攜手游賞相從賦詩,在創作上也相互砥礪,毫無疑問地,這樣的生活氛圍對李清照在詞學上取得突出成就有非常大的幫助。趙明誠亡故後,李清照留下了許多情真意切的詩詞,終生追念著和趙明誠一起度過的二十九年美滿知心的生活。在那個封建社會包辦婚姻的時代里,這樣意氣相投的知心愛侶的確是珍貴的。
親情指數:10
才華指數:李清照10 趙明誠7
綜合指數:9
列中國古代十大知音第二位
作者: 李可先 2007-3-16 01:05 回復此發言
--------------------------------------------------------------------------------
3 回復:中國古代十大知音排行榜
納蘭性德,字容若,原名成德,滿洲最傑出的詩人,清代第一詞人。
顧貞觀,字華峰,號梁汾,江蘇人。
康熙十五年,顧貞觀四十歲,容若二十二歲,容若為相國長子,顧貞觀一介寒儒,但容若一向扶困濟貧古道熱腸對境遇坎坷的落迫才士一腔真誠平等結納,與顧貞觀更是志趣相投相見恨晚,慷慨揮灑寫下傳誦不衰的《金縷曲·贈梁汾》,「德也狂生耳。偶然間、緇塵京國,烏衣門第。……青眼高歌俱未老,向樽前、拭盡英雄淚。……然諾重,君須記。」詞中率真地表露了對榮華利祿的冷眼蔑視、對黑暗現實的清醒認識的和對高尚情操的執著追求,同時披肝瀝膽地表達了對朋友生死不渝的真摯友情。他們相互傾慕彼此的才華和品格,文學見解和創作上也十分契合,二人的「性情說」是清初詞壇上的重要文學主張,他們二人作品風格也相似,一樣真純清新,容若的《飲水詞》和顧貞觀的《彈指詞》被視為當時的詞壇雙璧,名揚海內外。在腐朽的官場里容若更是不顧自身安危保護著摯友,貞觀的好友詩人吳兆騫曾被清初冤案牽累流放塞外二十多年,容若得知此事後,毅然挺身而出用他的智慧和真誠歷盡艱難營救了吳兆騫回京,不僅維護了正義,也為摯友貞觀完成了極力想實現但無力實現的心願,一時傳為美談。有生之年,容若以生命的高尚和心地的純潔印證了他與顧貞觀的知音深情,而顧貞觀也同樣傾注全部真誠珍惜這份友情,成為容若生平第一知己,容若英年早逝,貞觀撰寫了那篇感人肺腑的祭文,筆端吐露的是無盡的哀思,還有對容若價值的最深刻理解。
親情指數:9.5
才華指數:納蘭性德9 顧貞觀8
綜合指數:8.8
列中國古代十大知音第三位
作者: 李可先 2007-3-16 01:05 回復此發言
--------------------------------------------------------------------------------
4 回復:中國古代十大知音排行榜
李白,唐代大詩人,世稱詩仙。
杜甫,比李白小十一歲,晚去世八年,唐代大詩人,世稱詩聖。
李杜詩篇萬口傳,李白與杜甫齊名,號稱李杜,代表了唐詩的最高成就,李白杜甫的交情也尤為深厚,二人中年時在洛陽相見,結為知交,此後長期分別幾乎沒有機會重逢,但兩人的友情卻歷久彌珍,杜甫懷念親友的詩中,以懷念李白的最為突出,從與李白分手直到晚年,寫下了不少追念或談到李白的詩,表現了他對李白的推崇和情誼,字里行間充滿作為知己對李白最深的理解和認知,杜甫在詩中說「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還有諸如「昔年有狂客,爾號『謫仙人』。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這樣字字千鈞的評價更是成為文學史上對李白詩風的定論。唐肅宗年間李白被流放夜郎,杜甫對李白的生死存亡魂縈夢系,寫下《夢李白》兩首,流傳千古,「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懸掛叮嚀,一往情深。這首詩完全是深切思念和默契友情凝結而成,被譽為「筆筆神來」,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的同時,也將李杜的友情深深印在了後世文人的心中,贏得了「千秋萬歲名」。
親情指數:6
才華指數:李白10 杜甫10
綜合指數:8.7
列中國古代十大知音第四位
作者: 李可先 2007-3-16 01:06 回復此發言
--------------------------------------------------------------------------------
5 回復:中國古代十大知音排行榜
蘇軾,北宋文壇第一人,詩文俱佳,同時又是著名的書法家。
黃庭堅,字山谷,比蘇軾小八歲,早年出自蘇東坡門下,為蘇門四學士之一,但與蘇軾交情深厚,文才與蘇東坡齊名,同時書法成就與也相並列。
兩人在京城為官時經常詩酒唱和,其樂融融。蘇軾寫了《送楊孟容》詩,自稱仿效黃庭堅,黃庭堅用原韻和詩一首,在詩的末尾幽默地開起了玩笑,說自己的才華不及蘇軾,如果自己的小兒子能到蘇家當女婿實在是件幸事。黃庭堅老家盛產雙井名茶,他得到後馬上分送給蘇東坡,並寫詩相贈。蘇東坡作畫黃庭堅也有題畫詩贈送,蘇軾病逝後黃庭堅十分懷念,寫有悼念蘇軾的詩。蘇軾黃庭堅都名列於宋代書法四大家,又都情性放達,熟不拘禮,互為戲言成為文壇韻事,蘇軾書法字體肥厚飽滿,黃庭堅取笑為「石壓蛤蟆」,蘇軾聽後反唇相譏戲稱黃庭堅書法中字體的長撇大捺為「樹掛死蛇」。蘇軾的《寒食貼》為天下行書第三,而《寒食貼》的後序就是黃庭堅寫的。
親情指數:6.8
才華指數:蘇軾10 黃庭堅9
綜合指數:8.6
列中國古代十大知音第五位
作者: 李可先 2007-3-16 01:06 回復此發言
--------------------------------------------------------------------------------
6 回復:中國古代十大知音排行榜
韓愈,唐宋八大家之首,文才出眾,倡導古文運動,詩文風格險怪,自成一體。
孟郊,字東野,性情狂放耿直,與韓愈交情深厚。
孟郊一生窮困潦倒,早年曾經在嵩山游學,學成後游歷京城為韓愈所賞識,兩人詩風也是一致的。孟郊四十歲後進入仕途,到江蘇任職,韓愈作詩相送,有「物不平則鳴」的名句,把孟郊列在陳子昂、元結、李白、杜甫等大名家之後,可見對孟郊詩的偏愛,孟郊也將自己與韓愈相提並論「詩骨聳東野,詩濤涌退之」。兩人唱和的詩為數不少,孟郊的孩子不幸夭折,韓愈寫詩安慰他,充分表達了對孟郊的理解和關心,孟郊有許多詩都表示對韓愈知遇之情的感激與敬意。孟郊亡故後,韓愈為他撰寫了墓誌銘。
親情指數:8.5
才華指數:韓愈9.5 孟郊7.5
綜合指數:8.5
列中國古代十大知音第六位
作者: 李可先 2007-3-16 01:06 回復此發言
--------------------------------------------------------------------------------
7 回復:中國古代十大知音排行榜
辛棄疾,南宋愛國詞人,字稼軒。
陳亮,字同甫,世稱龍川先生。
辛棄疾和陳亮相交於風雨飄搖的南宋孝宗年間,都是力主北伐收復山河的積極倡導者,並且都上書主張抗金救國,相同的愛國主義情操是二人友誼的基石,同樣文武全才,同樣才氣橫溢。
淳熙十五年,陳亮與辛棄疾共商抗金大計,兩人攜手同游鵝湖,詩酒唱和了十幾天時間,意猶未盡,又相約拜訪朱熹,因為沒有遇上朱熹陳亮告辭回家,辛棄疾第二天又想念老朋友,馬上起程一路追趕,最後因為雪深泥滑不能前行才作罷。兩人先後為此用《金縷曲》詞牌相互酬唱,一連唱和了五首之多。兩人在詞中歷數了彼此的深厚友誼,對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不思進取的現狀深懷感慨,對侫臣當道苟且偷安非常憤恨,表達了「男兒到死心如鐵」立志恢復神州的雄心,盪漾著深厚的愛國主義精神,千古傳揚。陳亮的詞不僅題材、感情基調和大體的風格與辛棄疾相似,寫作技法也很相似。
親情指數:8
才華指數:辛棄疾9 陳亮8
綜合指數:8.3
列中國古代十大知音第七位
作者: 李可先 2007-3-16 01:06 回復此發言
--------------------------------------------------------------------------------
8 回復:中國古代十大知音排行榜
皎然,唐代第一詩僧,世居湖州,著有詩歌評論集《詩式》。
陸羽,字鴻漸,湖北竟陵人,《茶經》作者,民間尊為茶聖。
安史之亂後陸羽避難來到湖州,結識皎然,開始了一段長達50年的僧俗忘年友誼,陸羽在皎然的引見下,結交了江南名士劉長卿、顏真卿、李冶、張志和等人,並幫助陸羽完成了《茶經》的寫作和各地茶葉的考察工作。大歷四年,皎然為陸羽建成苕溪草堂,親自遠赴蘇南把陸羽請回湖州,並以詩相贈「欲賞芳菲不待辰,忘情人訪有情人。西林豈是無清景,只為忘情不記春。」大歷十年,陸羽移居顏真卿為他新建的青塘別業,皎然再次造訪,寫下五律《尋鴻漸不遇詩》。建中年間,陸羽遠赴江西上饒開山種茶,皎然想念陸羽,不顧自己已70高齡,親自到上饒邀請,陸羽也隨皎然重回湖州,不久後皎然圓寂。後來陸羽病逝,也葬在杼山,坆塋與皎然的磚塔隔山相望。
親情指數:10
才華指數:皎然8 陸羽6
綜合指數:8
列中國古代十大知音第八位
作者: 李可先 2007-3-16 01:06 回復此發言
--------------------------------------------------------------------------------
9 回復:中國古代十大知音排行榜
王維,唐代大詩人,精通音律書畫,27歲時因為侫臣李林甫執政,他隱居終南山,在藍田建輞川別墅,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
裴迪,比王維小15歲,青年時期與王維一起居住在終南山,互相唱和,他們兩人的《輞川集》五言絕句,被後人所推崇,在藝術造詣上幾乎超凡入聖了。
王維的贈裴迪的詩《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膾炙人口,尤其是「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一句,大文學家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借香菱之口給予了高度的評價。由於志趣相同,裴迪的詩風格意境都與王維十分相近,王維的名作《竹里館》寫道「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裴迪的同名詩中寫道「來過竹里館,日與道相親,出入唯山鳥,幽深無世人。」另外,王維的《辛夷塢》和《漆園》,裴迪都有同題目同體裁的詩。
親情指數:7
才華指數:王維9 裴迪7.5
綜合指數:7.8
列中國古代十大知音第九位
作者: 李可先 2007-3-16 01:07 回復此發言
--------------------------------------------------------------------------------
10 回復:中國古代十大知音排行榜
歐陽修,北宋文學家,「八大家」之一。
梅堯臣,又稱梅宛陵。
兩人的交往從詩文革新運動開始,歐陽修是詩文革新領袖,而梅堯臣是積極擁護者,歐陽修《六一詩話》中對梅堯臣的文學主張十分贊同。慶歷元年梅堯臣到湖州擔負稅監,歐陽修專門設宴餞行,梅堯臣寫了《醉中留別》詩相贈。不久後,歐陽修被貶,梅堯臣也專門寄詩勸慰好友。兩人在飄浮塵世的聚散離合中總是相互掛念著,梅堯臣曾采了家中的銀杏不辭千里寄給歐陽修,歐陽修睹物思人,作詩《梅聖俞寄銀杏》以答謝,詩中說「鵝毛贈千里,所重以其人。物*以人貴人賢棄而論」。拳拳之意,盡在詩中。歐陽修還有詩稱贊梅堯臣的詩如吃橄欖,越品越有厚味。
親情指數:7
才華指數:歐陽修8.5 梅堯臣7.5
綜合指數:7.7
列中國古代十大知音第十位
Ⅸ 中國歷史典故..關於一個交到好的朋友而成功的故事..在線等..急..越多越好..
管仲交鮑叔牙而被齊桓公重用
贏異人交呂不韋而成秦王(這個有點被利用的感覺)
這個想不出了,想到了再加吧
Ⅹ 古代歷史都有哪些好朋友,他們的故事
-----捨命之交,八拜之交之一,來自於「羊左」的典故。說的是戰國時有左伯桃與羊角哀兩人相識,結伴去求見楚元王,途中遇到了大雪天氣,而當時他們穿的衣服都很單薄,帶的糧食也不夠吃。左伯桃為了成全朋友,把衣服和糧食全部交給了羊角哀,自己則躲進空樹中自殺。後世於是將友誼深厚的知心朋友叫做「羊左」。
------管鮑之交這個成語,起源於管仲和鮑叔牙之間深厚友誼的故事,最初見於《列子·力命》,「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此世稱管鮑善交也。」管仲和鮑叔牙之間深厚的友情,已成為中國代代流傳的佳話。在中國,人們常常用「管鮑之交「,來形容自己與好朋友之間彼此信任的關系。
------「雞黍之交」出自《後漢書·獨行列傳》,說的是:範式字巨卿山陽金鄉人。少年時在太學讀書,與汝南人張劭為友。劭字元伯。二人讀書後,同歸鄉里。範式對張劭說:「我兩年後回來,那時我將要去府上拜見尊親,再看看令郎令嬡。」與此同時兩人還約定了拜見的日期。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不覺間約定的日期將至。張劭把這件事稟告了母親,請母親准備飯食以迎接摯友的到來。母親說:「分別了兩年這么長的時間,你與他又相隔千里,你怎麼能那麼相信那約定的時間呀?」張劭說:「巨卿是守信的人,必定不會違背。」母親說:「要是果真如此,我要為你們釀酒。」到了約定的這一天,範式真得如期而至。他升堂拜飲,盡歡才散。
----莫逆之交,彼此志同道合,交誼深厚。典出《莊子·大宗師》。原文記述:「子祀、子興、子梨、子來四人相語曰:『孰能以無為首,以生為脊,以死為尻(kāo,屁股),孰知生死存亡一體者,吾與之友矣。』四人相視而笑,莫逆於心,遂相為友。」[1]
-----「刎頸之交」,割脖子。「交」,交情,友誼。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
-----膠漆之交,陳重和雷義,是東漢年間豫章郡(今江西南昌)兩位品德高尚、舍己為人的君子。兩人為至交密友,當時人們稱頌道:「膠漆自謂堅,不如雷與陳。」事見《後漢書·獨行列傳》。後以「陳雷膠漆」比喻彼此友情極為深厚。元無名氏《鯁直張千替殺妻》楔子:「咱便似陳雷膠漆,你兄弟至死呵不相離。」
-----知音之交,伯牙子期: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於泰山之陰,卒逢暴雨,止於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鍾子期輒窮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嘆曰:「善哉!善哉!子之聽夫志,想像猶吾心也。吾於何逃聲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