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三大歷史巨變之間的關系
(1)三次巨變復:第一次是辛亥革命制,第二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第三次是改革開放,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而奮斗.三位偉人:孫中山、毛澤東、鄧小平.
(2) 辛亥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大大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實業救國」、「民主共和」成為當時社會的思潮;這個時期作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黃金時代」已得到史學家的確認.②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新中國的誕生;三大改造的完成,實現了對生產資料所有制的變革和國家政權性質、架構和功能性的轉換.「一五」計劃建設的提前完成,為社會主義工業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礎.③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中國實行改革開放,並圍繞經濟建設為中心展開經濟、政治、教育等制度和觀念文化的變革,給一度徘徊的社會主義實踐注入了新的生機,被激活的生產力向國人、向世界展現了中國現代化的巨大發展潛力.
⑵ 中國三次歷史巨變是什麼
(1)三次巨變:第一次是辛亥革命,第二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社會主義制回度的建立,第答三次是改革開放,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而奮斗。三位偉人:孫中山、毛澤東、鄧小平。
(2) 辛亥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大大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實業救國」、「民主共和」成為當時社會的思潮;這個時期作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黃金時代」已得到史學家的確認。②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新中國的誕生;三大改造的完成,實現了對生產資料所有制的變革和國家政權性質、架構和功能性的轉換。「一五」計劃建設的提前完成,為社會主義工業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礎。③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中國實行改革開放,並圍繞經濟建設為中心展開經濟、政治、教育等制度和觀念文化的變革,給一度徘徊的社會主義實踐注入了新的生機,被激活的生產力向國人、向世界展現了中國現代化的巨大發展潛力。
⑶ 20實際中國三大歷史巨變
1.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2.新中國建立:推翻了壓在內中國人容民身上的「三座大山」,中國人民真正成為國家的主人 3.改革開放:中國真正走上振興發展的道路,進入了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時期 此為官方的標准答案,請採納!
⑷ 中國近代史的三次巨變是什麼
辛亥革命
新中國成立
十一屆三中全會
⑸ 中國近代歷史的三大巨變
辛亥革命 孫中山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毛澤東
改革開放 鄧小平
⑹ 中國20世紀的三大巨變是什麼
中國20世紀的三大巨變:
辛亥革命
新中國成立和社會主義建立
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
⑺ 中國近代現代史上3次 歷史巨變是什麼
辛亥革命(民國成立)、結束了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統治。
皇姑屯事件、北洋政府最後一個統帥(張作霖)被炸身亡,導致日本全面對華侵略。
抗日戰爭勝利,結束了二次世界大戰。
⑻ 20世紀的百年中國,經歷了三次巨變,產生了三位偉人。 三次巨變分別指什麼事件
1、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指發生於中國農歷辛亥年(清宣統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專制帝制、建立共和政體的全國性革命。
1911年夏天,湘、鄂、粵、川等省爆發保路運動,運動在四川省尤其激烈。
9月25日,榮縣獨立,成為全中國第一個脫離清王朝的政權。把保路運動推向高潮。
10月10日晚,新軍工程第八營的革命黨人打響了武昌起義的第一槍。漢陽、漢口的革命黨人分別於10月11日夜、10月12日攻佔漢陽和漢口。
起義軍掌控武漢三鎮後,湖北軍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舉為都督,改國號為中華民國。武昌起義勝利後短短兩個月內,湖南、廣東等十五個省紛紛宣布脫離清政府宣布獨立 。
1912年2月12日,清朝發布退位詔書。至此,2132年的帝制歷史告終結。
2、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推翻了壓在人民頭上的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並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新中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
從此,中國結束了一百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真正成為了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為國家的主人。
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
3、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的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中國開始實行的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政策。
改革開放是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兩個基本點之一。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方針、總政策,是強國之路,是黨和國家發展進步的活力源泉。
改革,即對內改革,就是在堅持社會主義制度的前提下,自覺地調整和改革生產關系同生產力、上層建築同經濟基礎之間不相適應的方面和環節,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和各項事業的全面進步,更好地實現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開放,即對外開放,是加快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必然選擇,符合當今時代的特徵和世界發展的大勢,是必須長期堅持的一項基本國策。
(8)中國近代社會三大歷史巨變擴展閱讀
1840年爆發的鴉片戰爭使中國由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轉折點,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在此後的近一百年間,以1919年五四運動為界標,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前期為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後期為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但都屬於資產階級革命的范疇。
在整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中國的社會性質決定了中國社會主要矛盾、革命對象和任務性質。
在近代史上中國社會主要矛盾有兩個:外國資本主義與中華民族之間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之間的矛盾,而前者為最主要矛盾。
但兩大主要矛盾在歷史的進程中,呈現出錯綜復雜關系和起伏狀態。
兩大主要矛盾規定了近代中國的歷史主題就是要推翻外國資本—帝國主義,擺脫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和壓迫,爭取民族解放,國家富強,社會進步和人民幸福,或者說,近代中國的根本任務就是要徹底反帝反封建和實現國家近代化,改變中國近代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
⑼ 近代中國的三次歷史巨變
一,第一次鴉片戰爭,打開中國國門。
二,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結束兩千多年封建專制,建立第一個民主共和國
三,改革開放
⑽ 中國近代史上的三次巨變
1.辛亥革命
是指發生於中國農歷辛亥年(清宣統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專制帝制、建立共和政體的全國性革命。
狹義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農歷八月十九)夜武昌起義爆發,至1912年元旦孫中山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前後這一段時間中國所發生的革命事件。
廣義上辛亥革命指自十九世紀末(一般從1894年興中會成立開始,但也有學者認為從1905年中國同盟會成立算起)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清朝統治在中國出現的連場革命運動。
辛亥革命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體,結束君主專制制度。傳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響力推動了中國社會變革。
2.新中國成立
1949年10月1日下午2時,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選舉產生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在勤政殿舉行第一次會議。
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副主席朱德、劉少奇、宋慶齡、李濟深、張瀾、高崗,以及周恩來等56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委員宣布就職。
會議一致決議,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接受《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為施政方針,向各國政府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為中國唯一合法政府,願與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領土主權原則的任何外國政府建立外交關系。
新中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從此,中國結束了一百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真正成為了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為國家的主人。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
3.改革開放
是1978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中國開始實行的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政策。中國的對內改革先從農村開始,1978年11月,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實行「分田到戶,自負盈虧」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大包干),拉開了中國對內改革的大幕。在城市,國營企業的自主經營權得到了明顯改善。
改革開放是鄧小平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一項根本方針。改革,包括經濟體制改革,即把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改革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改革,包括發展民主,加強法制,實現政企分開、精簡機構,完善民主監督制度,維護安定團結。
開放,主要指對外開放,在廣泛意義上還包括對內開放。改革開放是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基本點之一,是中國走向富強的必經之路。對中國的經濟發展有著巨大影響。
(10)中國近代社會三大歷史巨變擴展閱讀:
1840年爆發的鴉片戰爭為中國由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轉折點,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在此後的近一百年間,以1919年五四運動為界標,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前期為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後期為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但都屬於資產階級革命的范疇。
在整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中國的社會性質決定了中國社會主要矛盾、革命對象和任務性質。
在近代史上中國社會主要矛盾有兩個:外國資本主義與中華民族之間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之間的矛盾,而前者為最主要矛盾。
但兩大主要矛盾在歷史的進程中,呈現出錯綜復雜關系和起伏狀態。
兩大主要矛盾規定了近代中國的歷史主題就是要推翻外國資本—帝國主義,擺脫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和壓迫,爭取民族解放,國家富強,社會進步和人民幸福,或者說,近代中國的根本任務就是要徹底反帝反封建和實現國家近代化,改變中國近代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