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夏商周歷史
夏
http://ke..com/view/6543.htm
商
http://ke..com/view/29302.htm
周
http://ke..com/view/21496.htm
㈡ 夏商周歷史問題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大禹治水,為民造福的故事同學們都不會陌生.那是一個兢兢業業,一心為公的大禹.由於他的德高望重,根據傳統的禪讓制,舜到了晚年,傳位於大禹.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朝.這時的大禹還會是以前的那個大禹嗎請同學們觀看教科書第4頁的插圖,這是已經做了夏國王的大禹.觀察一下他的裝束,神態,你覺得這時的夏禹,他的身份和地位是不是已經發生了某些變化這時的大禹因為自己權勢的強大,已經從部落聯盟首領轉變為夏國王了.他死了以後,並沒有根據原始社會傳統的禪讓制傳位給伯益,而是傳位給自己的兒子啟.就這樣,禪讓制被世襲制所取代.中國社會也由"天下為公"的時代進入到了"家天下"的時代.
夏商時期,最高統治者為王,身邊輔佐自己的重臣往往被賜予"相""卿"等官名,是當時最高的政務官.下面的官員可大致分為事務官(如臣,尹等),武官(師)和史官(如卜,冊,史等)三類.在地方,夏商時期方國林立,周王或商王可封賜方國首領為"侯""伯"等,並對方國擁有一定的支配權力.如周方國的首領文王就曾被商紂王冊封為"西伯",並賜弓矢斧鉞,賜予其征伐的權力.
二,西周的分封制
1,西周實行分封制的時間始於周武王時期.
周武王為什麼要實行分封制周朝建立以後,周武王廣泛推行分封制是出於鞏固統治的需要,目的就是為了對西周境內"王"直轄區域以外的廣大地區進行有效地統治.商周時期統治者直接治理的城邦,也就是所謂的"國"其實很小,因此對於"王"直轄區域以外的廣大地區,周王則因循前代,用分封諸侯的辦法來加強對它們的統治.即所謂的"封邦建國,廣建諸侯,以藩衛宗周."
2,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內容及影響.
分封制的內容主要涉及到作為西周的最高統治者周王與被分封的地方諸侯之間雙方的權利與義務.分封,就是封邦建國的意思.周王把國都附近的地區劃為王畿,由周王直接統治.王畿以外的地區分封諸侯,讓他們建立諸侯國,鎮守疆土,保衛王室.被分封的諸侯,接受周王的冊封和禮器,對周王承擔納貢和朝聘的義務,並隨周王參與出征,祭祀,吊喪慶賀等事項.如果諸侯間發生了爭執或沖突,則由周王進行調結和處理.周王是全國最高統治者,是諸侯們的共同主子,自稱為上天之子,故又稱天子.諸侯是周王的臣屬,必須服從於周王的命令.對於不盡義務或反抗的諸侯,周王有權進行處罰乃至征討.分封制也是一種分級立宗制,不僅僅是周天子分封諸侯,諸侯在其封國內也要進行分封,封其子孫或其他貴族為卿大夫,給予一定的土地;卿大夫在其封地內也要分封,封其後代為士,分給采邑;士以下不再分封.西周實行分封制,加強了周天子對地方的統治,使西周政權在全國范圍內建立起來,加上禮樂制度的制定,協調了貴族中的等級關系,社會得以穩定下來.這些受封的大大小小的諸侯國,分布在天下各地,構織起四通八達的統治網路,形成了對周王室眾星拱月般的政治格局.西周的諸侯國之間或為同宗共祖的宗親,或為彼此通婚的姻親,橫向聯系也比以前密切很多.從強化中央控制能力和促進地方之間的聯系兩方面來看,西周分封制在歷史上是有積極意義的.
3,分封制的結束
分封制中封國是世襲的,諸侯在自己的封國之內享有行政,軍事,經濟等權力,有相對的獨立性.這就使得周王無法對諸侯勢力進行直接地干涉和控制.隨著時間的推移,諸侯間力量的發展與差距越來越大,出現了一些力量強大的諸侯國.西周後期,周王室衰微,禮崩樂壞,逐漸失去了"天下其主"的地位,不僅不能再對諸侯發號施令,反而在政治上,經濟上越來越依賴於強大的諸侯.春秋戰國時期,強大起來的諸侯國開始"挾天子以令諸侯",爭霸中原.社會的發展變化沖擊著舊有的政治制度.周王分封命令諸侯的現象已經成為了過去,分封制逐漸被郡縣製取代,慢慢地退出了歷史的舞台.
三,西周的宗法制
中國古代的早期國家(夏商周三代),是在原始社會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在原始社會,基本的社會關系就是血緣關系.這種社會結構在國家誕生以後被較為完整地保留了下來.因此夏商周三代是一種部族國家,其政治制度帶有濃厚的部族色彩,形成了以宗法制為核心的政治制度體系.宗法制由原始社會的父系家長制直接演變而來,它是用規定宗族內嫡庶系統的辦法,來確立和鞏固父系家長在本宗族內的地位,以保證王權的穩定.宗法制的核心內容是嫡長子繼承製.即嫡長子繼承父親的宗主地位,庶子進行分封.天子,諸侯,卿大夫的法定繼承人首先是嫡子中的長子,庶子即使比嫡子年長,也不能作為繼承者,即"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宗法制即宗族法規,是一種權力繼承製度,將君位的承傳用嫡長子繼承製的形式確定下來,完善和鞏固分封制,防止貴族之間因為權力的繼承問題發生紛爭.宗法制下的等級尊卑觀念非常嚴格,等級森嚴,尊卑有序,它以血緣關系為紐帶,以君臣關系為綱紀,保證了貴族在政治上的壟斷和特權地位,維護貴族統治集團內部的穩定與團結.世襲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構成了夏商周時期的政治制度的主體,對中國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㈢ 夏商周的歷史特徵有哪些快
處於奴隸社會時期,使用青銅器的器具及武器,又叫青銅器時代。
戰爭中追求戰車(就是馬車,車上三人)的數目,有奴隸軍。
生產力普遍低下,效率不高,文字為甲骨文及金文,祭祀活動頻繁。
大王稱呼,沒有皇帝稱謂,地方領主則是-侯-侯,每年納貢,奉王徵召,遵循宗主大王的號令。
生產上是井田制,奴隸勞作。
疆域上多分布在黃河流域。
㈣ 哪位知曉世界史的信史和半信史是咋劃分的,中國夏商周為半信史時代,世界史呢
中國以「國人暴動」的那一年(公元前841年)為信史時代的開端,之前為半回信史時代。
希臘是以公元答前776年奧林匹克運動會為信史時代的開端。
羅馬是以公元前509年王政時代結束、建立共和國開始為信史時代的開端。
㈤ 夏商周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地位
夏朝
(約公元前 2070至約公元前 1600年)
公元前二十一世紀至公元前十七世紀,是中國第一個王朝——夏王朝時期。標志著中國若干萬年的原始社會基本結束,數千年的階級社會從此開始,它的誕生成為中華文明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夏朝總共傳了十四代,十七個王,延續近五百年。(夏朝的世系年代無定說,此為一家之說)
夏禹治水有功,被禪位為天子,成為夏王朝的建立者。禹即位後,都於陽城(,今河南登峰市),又曾都安邑(今山西安邑)或平陽。他一再會合諸侯,並將中國分為九州(歷來說法不一,有禹貢九州、爾雅九州、周禮九州等分別。一般乃指周禮九州,為揚、荊、豫、青、兗、雍、幽、冀、並),定貢賦的制度。
九黎,三苗的侵擾,是遠古時代的嚴重邊患。「少昊」、「顓頊」的時候,黎、苗等作亂,堯、舜曾征討,至大禹時代才將之平服。從此,長江中游平定,黎、苗不再北侵。這是遠古對抗南方部族的一長期的艱苦戰爭。
禹既治平水患,又征服黎苗,功業甚大,因此得到「大禹」的尊稱。大禹死後,他的兒子繼承父位,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公天下」變成了「家天下」。這是一種政治上的進步。
夏啟即位後,很能繼承大禹的事業,可惜死後,他的兒子「太康」無能,被一位諸侯首領、傳說中東夷部落首領「後羿」所逐。太康死後後羿立太康的之弟「仲康」為夏王,但實權操縱在後羿之手。仲康死後,其子「相」立,後羿被他的臣子「寒浞(zhuó)」所殺,又殺「相」自立。當「相」被殺時「相」的王後「緡(mín)」正在懷孕,逃奔到「有仍」(今山東濟零縣),生「少康」。「少康」長大後,就收聚夏的殘存勢力,滅掉「寒浞」,光復夏王朝。史稱「少康中興」。少康之子「杼(zhù)在位時擁有一支比較強大的武裝,徹底肅清了「寒浞」的勢力,並征伐東夷,使夏王朝發展到了鼎盛。其後的五代六王,社會比較安定,經濟持續發展。夏王朝的統治,東至東海、西連西河、北及燕山,南逾江淮。當時已經能冶煉較好的青銅,生產了不少的青銅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商品交換也有所發展。有了比較進步的陰陽合歷和干支記日的方法。第十五代夏王「孔甲」,好方術鬼神、淫亂,引起諸侯的反叛,夏王朝逐漸衰敗。「孔甲」再三傳到「履癸」(夏桀),是歷史上有名的暴君,他不務修德,奢侈無度,殺人無數,四處用兵,勞民傷財,以致民眾反抗,諸侯叛離,終於被「商湯」所滅。
由於流傳至今有關夏代的史料十分匱乏,所以歷史上是否有夏代存在,曾被許多人懷疑。但是《史記·夏本紀》中記載的夏代世系與該書《殷本紀》中記的商代世系一樣明確,商代世系在安陽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辭中得到證實,因此《史記·夏本紀》中所記的夏代世系被多數學者認為是可信的。
夏代年表
禹、啟、太康、仲康、相、少康、予、槐、芒、泄、不降、扃、廑、孔甲、皋、發、癸(桀)
公元前2070——前1600年
商前期年表
湯、太丁、外丙、中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中丁、外壬、河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陽甲、盤庚(遷殷前) 公元前1600——前1300年
商後期年表
盤庚(遷殷後) 公元前1300年
小辛 | 在位50年
小乙前1251年
武丁 前1250年——前1192年
在位59年
祖庚前1191年
祖甲|
廩辛 | 在位44年
康丁 前1148年
武乙前1147年——前1113年
在位35年
文丁 前1112年——前1102年
在位11年
帝乙 前1101年——前1076年
在位26年
帝辛(紂) 前1075年——前1046年
在位30年
西周年表:
武王 公元前1046年——前1043年
在位4年
成王 前1042年——前1021年
在位22年
康王 前1020年——前996年 在位25年
昭王 前995年——前977年 在位19年
穆王 前976年——前922年 在位55年
(共王當年改元)
共王 前922年——前900年
在位23年
懿王 前899年——前892年 在位8年
孝王 前892年——前886年 在位6年
夷王 前885年——前878年 在位8年
厲王 前877年——前841年
在位37年
(共和當年改元)
共和 前841年——前828年 在位14年
宣王 前827年——前782年
在位46年
幽王 前781年——前771年 在位11年春秋戰國時期,是奴隸社會的瓦解時期,也是帝制社會的形成時期。東周(前770年—前256年),商朝之後的周朝首都從鎬京東遷至雒邑(今河南省洛陽市),歷史上稱東遷
以後的周王朝為東周,之前周朝國都在鎬京之時稱為西周。東周又分為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兩個時期。因此這一時期也稱為春秋戰國時期。春秋五霸是指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 秦穆公和楚莊王。另一種說法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㈥ 想了解下中國歷史時期,比如夏商周春秋戰國三國晉南北朝等時期世界格局是什麼樣的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0217/11/453653_15992830.shtml
中國/世界歷史年代對照表
抱歉我只會干這個
中國/世界歷史年代對照表
(2008-11-22 23:13:42)
大約三百萬年前 地球上出現人類
約5000-7000年前河姆渡 半坡母系氏族公社
約4000-5000年前大汶口文化中晚期 父系氏族公社
公元前3113年瑪雅在中美定居(瑪雅的最後一個紀元開始於公元前3113年)
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形成統一的奴隸制國家
公元前2700-2500年埃及興建金字塔
公元前3000年左右兩河流域出現奴隸制城市國家
公元前3000年代中期 印度河流域哈拉帕文化
約4000多年前 傳說中的炎帝、黃帝、堯、舜、禹時期
夏 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2070年 禹傳予啟,夏朝建立
公元前2600年 埃及古王國第四王朝時期門 考拉夫婦立像
公元前2500年埃及獅身人面像石雕,也稱為《斯芬克司像》。
公元前2100年左右埃及奴隸河貧民大起義
公元前1600年 商湯滅夏,商朝建立(商代:公元前1600 年到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1300年 商王盤庚遷都殷
公元前1894年 古巴比 倫王國建立
約公元前1792年-1750年古巴比倫制漢謨拉比法典石雕 「漢謨拉比法典」是世界上所發現的最早的成文的法律。
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滅商,西周開始
(西周 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
公元前841年 國人暴動
公元前771年 犬戎攻入鎬京,西周結束
春秋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遷都洛邑,東周開始
公元前11世紀末以色列民族進入王國時期
公元前1000年左右努比亞建立奴隸制國家
老子(約公元前580~約前500年)
孔子(公元前552年-公元前479年)
大約公元前600年,恆河平原上已建立起許多城鎮。北印度分為16個小國,最後統一為 「摩揭陀」天國
公元前594年 雅典的梭倫改革
公元前586年新巴比倫攻陷猶大國首都耶路撒冷
公元前六世紀,居魯士統一波斯佛教在印度產生
公元前539年 波斯佔領巴比倫
公元前538年猶大遺民重回耶路撒冷
公元前525年 波斯滅埃及
公元前509年 羅馬成立貴族專政的奴隸制共和國
戰國(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356年 商鞅開始變法
莊子(約公元前369-286年)
屈原 (約前340-前278年) 楚國的詩人,作「楚辭」
公元前490年,馬拉松戰役
公元前480年,波斯攻希臘,斯巴達國王列奧尼達率300斯巴達勇士死守直至全部陣亡。
公元前450 年米隆創作雕塑《擲鐵餅者》
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22 古希臘 亞里斯多
公元前330年 馬其頓帝國亞歷山大大帝滅波斯
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4-3世紀,瑪雅人已應用了「0」這個數學概念
公元前3世紀 摩揭陀國統一印度大部分地區
公元前221年 秦統一,秦始皇確立郡縣制,統一貨幣、度量衡和文字
公元前214年開始築秦長城
公元前209年 陳勝、吳廣起義爆發
公元前207年 巨鹿之戰
公元前206年 劉邦攻入咸陽,秦亡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楚漢之爭
西漢(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
公元前202年 西漢建立
公元前185-前160年 漢 馬王堆
公元前138年 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287年阿基米德出生在義大利,發現杠桿原理、「阿基米德原理」。
公元前264~前146年古代羅馬與迦太基之間的3次戰爭(布匿戰)
公元234年薩珊伊朗滅貴霜帝國
公元前150年亞力山德羅斯創作維納斯
公元前150年羅馬人征服希臘帝國
公元前一世紀,塞克人在伊朗東部和印度西部建立了一系列王國
公元前73-71年 斯巴達克起義
公元前27年 屋大維建立羅馬的元首制,共和國轉為帝國
公元8年 王莽奪取西漢政權,改國號新
25年 東漢建立,東漢(25年到220年)
73年 班超出使西域
公元前後朝鮮半島出現高句麗奴隸制國家
公元初 東非阿克蘇姆奴隸制國家興起
公元一世紀 基督教產生
105年 蔡倫改進造紙術
132年 張衡發明地動儀
166年 大秦王安敦派使臣到中國
184年 張角領導黃巾起義
200年 官渡之戰
208年 赤避之戰
三國(220年到280年)
220年 魏國建立
221年 蜀國建立
222年 吳國建立
230年 吳派衛溫等率軍隊到台灣
263年 魏滅蜀
265年 西晉建立,魏亡
西晉(265年到316年)
280年 東晉滅吳
公元2世紀末-3世紀末,羅馬奴隸制爆發全面危機奴隸大起義,經濟幾乎遭到毀滅性的打擊,特別是帝國西部,人口銳減,農業停滯,商業凋敝。各路軍閥混戰,帝國權力名存實亡,史稱三世紀危機。
公元三世紀日本大和奴隸制國家興起
316年 匈奴攻佔長安,西晉結束
317年 東晉建立(317年到420年)
383年 淝水之戰
313年基督教在羅馬取得合法地位
四世紀 北非發生「阿哥尼斯特」運動
378年西哥特人在阿德里亞堡擊敗羅馬軍隊
395年羅馬分裂為東西兩部
420年 南朝宋建立-南北朝(420年到589年)
494年年到 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
410年西哥特人一度佔領羅馬
476年 西羅馬帝國滅亡,西歐奴隸制度崩潰
隋(581年到618)
581年 隋朝建立
589年 隋統一南北方
六世紀初法蘭克王國建立
玄奘(602年-664年)
605年 開始開通大運河
611年 隋末農民起義開始,山東長白山農民起義爆發
唐(618年到907年)
618年 唐朝建立,隋朝滅亡
627年-649年 貞觀之治
約公元600-1680年復活節島的巨石雕像
622年 穆罕默德從麥加出走麥地拉,伊斯蘭教紀元
646年日本大化改新
676年 新羅統一朝鮮
713年-741年 開元盛世
李白(701-762)
755年-763年 安史之亂
八世紀中葉 阿拉伯帝國形成
875年-884年 唐末農民戰爭
九世紀早期英吉利王國形成
843年查里曼帝國分裂,法蘭西、德意志、義大利雛形產生
九世紀 封建制度在西歐確立
五代(907年到960年)
907年 後梁建立,唐亡,五代開始
916年 阿保機建立契丹國
北宋(960年到1127年)
960年 北宋建立
962年神聖羅馬帝國建立
1101年8月24日(北宋建中靖國元年)蘇軾卒
1005年 宋、遼澶淵之盟
1038年 元昊建立西夏
11世紀中期 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
1069年 王安石開始變法
1054年基督教會分裂
1066年 法國諾曼底公爵征服英國
十一世紀中葉 迦納王國全盛時期
岳飛(1103-1142),南宋軍事家,民族英雄
1115年 阿骨打建立金
1125年 金滅遼
南宋(1127年到1276年)
1127年 金滅北宋,南宋開始
文天祥(1236—1283),
1140年 宋、金郾城大戰
1192年 日本幕府政治建立
1206年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權
元(1271年到1368年)
關漢卿(1240?-1310?)
馬致遠(1250年-1321)
1271年 忽必烈定國號元
1276年 元滅南宋
十三世紀衣索比亞封建國家興起
義大利詩人但丁(1265—1321年),著《神曲》
明(1368年到1644年)
1368年 明朝建立
十四世紀 馬里王國全盛時期,義大利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十四至十六世紀歐洲文藝復興運動
14-15世紀歐洲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14世紀末朝鮮王朝建立
14-16世紀歐洲文藝復興運動
1337年 英法百年戰爭開始
1358年 法國農民起義
1381年 英國瓦特。泰勒起義
1405年-1433年 鄭和七次下西洋
祝允明(1460—1527)
唐伯虎(1470-1524)
文徵明(1470~1559年)
徐禎卿(1479-1511年)
1453年 東羅馬帝國滅亡,英法百年戰爭結束
十五世紀 桑海興起
十五世紀晚期 英法中央集權國家形成,圈地運動開始
達·芬奇(1452-1519)深沉、含蓄、富有理智、充滿智慧
米開朗琪羅(1472一1564) 博大、雄偉、富有激情
拉斐爾 (1483—1520)優雅、秀逸、和諧、高度的完美
1480年 俄羅斯擺脫蒙古控制
1487年 迪亞士到達好望角
1492年 哥倫布初次航行到美洲
1497-1498年 達加馬開辟西歐到印度的新航路
16世紀中期 戚繼光抗日倭
1553年 葡萄牙攫取澳門居住權
1501-1504年米開朗基羅創作大衛
公元1517年馬丁-路德發動宗教改革
16世紀早期印度莫卧兒帝國建立
1519-1522年麥哲倫船隊環航地球
1520-1570西歐宗教改革
十六世紀葡萄牙和西班牙殖民者在亞、美強占殖民地
1524-1525 德意志農民起義
1532年,法國拉伯雷(1547-1616)《巨人傳》第一部出版,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偉大作家,
蒙田(1533-1592),法國文藝復興後重要的人文主義作家,著《隨筆集》。
1588年英國海軍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
1592-1598年 朝鮮軍民抗擊日本侵略的衛國戰爭
1566-1581尼德蘭革命
1590年,伽利略在比薩斜塔公開作落體實驗
1616年 努爾哈赤建立後金
1628年 明末農民戰爭爆發
清(1636年到1911年)
1636年 後金改國號為清
1644年 李自成建立大順政權,農民軍攻佔北京,明亡
1662年 鄭成功收復台灣
1673年 三藩叛亂開始
1684年 清朝設置台灣府
1689年 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
鄭板橋(1693-1765)
1600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建立
十七世紀初法國殖民者開始在北美拓殖
1607年 英國殖民者開始在北美拓殖
1613年,伽利略在羅馬發表了《論太陽黑子》。
1616英國 莎士比亞 卒(1564年生)
1616西班牙塞萬提斯卒(1547年生)著《堂吉訶德》
1632年沙俄在西伯利亞修建侵略擴張的基地—雅庫次克
1640年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
1649年 英國王查理一世被處死
1660年 英國斯圖亞特王朝復辟
1687年發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常稱《原理》),提出萬有引力定律和運動定律,並說明如何利用這些定律來准確預測行星繞日的運動。
1688年英國政變(光榮革命),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統治確立
1689年 中俄簽定「尼布楚條約 」
1689俄國彼得一世(1672-1725)開始改革
17世紀初期荷蘭侵入印度尼西亞,法,英,荷開始在北美掠奪殖民地;英法成為販賣奴隸的主要國家
17世紀初期德川幕府開始統治日本
17世紀後半期法國路易十四開始改革
17世紀後半期牛頓力學體系確立
曹雪芹(1715~1763?)清代小說家,著《紅樓夢》。
1771年 土爾扈特部重返祖國
十八世紀中期英國打敗法國,成為最強大的殖民國家
十八世紀 罪惡的奴隸貿易達到最猖獗的地步
十八世紀六十年代 英國工業革命開始
十八世紀 啟蒙運動提出一整套哲學理論,政治綱領和社會改革方案,要求建立一個以"理性"為基礎的社會
伏爾泰(1694~1778)法國啟蒙運動思想家。
盧梭1712-1778,著《愛彌兒》、《懺悔錄》等
康德(1724-1804),啟蒙運動時期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德國古典哲學創始人
18世紀中期普魯士腓特烈二世改革
18世紀60年代英國工業革命開始
黑格爾(1770—1831)德國哲學家
1773-1775 俄國普加喬夫起義
1775-1783 北美獨立戰爭
18世紀中後期奧地利特雷西亞女皇和約瑟夫改革
1776年7月4日 北美大陸會議發表「獨立宣言」,宣布美利堅合眾國獨立
1785年詹姆士。瓦特改良蒸汽機作為紡紗機的動力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法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
1792年8月 巴黎人民起義推翻法國君主政體, 1792年9月國民公會宣布成立法蘭西共和國—法蘭西第一共和國
1793年5月-6月 巴黎人民起義推翻吉倫特派政權
1793年6月-1794年7月 法國雅各賓派專政
1794年7月法國熱月反革命政變,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結束
1799年11月9日 拿破崙發動熱月政變
林則徐(1785-1850)
洪秀全 (1814~1864)
1839年 林則徐虎門銷煙
1840年-1842年 鴉片戰爭
1842年 中英《南京條約》簽訂
19世紀四五十年代 中國無產階級產生
1804年元旦海地宣布獨立
1804年 拿破崙稱帝,法蘭西第一帝國開始
十九世紀早期 聖西門、傅立葉和歐文宣傳空想社會主義
1810-1826拉丁美洲反對西班牙殖民統治的獨立運動
1815維也納體系的確立
馬克思(1818—1883),
1830法國七月革命
1831,1834法國里昂工人起義
19世紀30年代法拉第證明了電磁感應現象
1836-1848英國憲章運動
1844德意志西西里工人起義
1848.2《共產黨宣言》發表
1848-1849 1848年歐洲革命
1851年 金田起義、太平天國建立
1856年-1860年 第二次鴉片戰爭
1858年 《愛琿條約》《天津條約》的簽訂
19世紀六七十年代 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產生
1860年 《北京條約》的簽訂
19世紀60到90年代 洋務運動
1864年 天京陷落、太平天國運動失敗
1883年-1885年 中法戰爭
1894年-1895年 甲午中日戰爭
1895年 中日《馬關條約》簽訂
19世紀90年代 帝國主義在中國強占「租借地」劃分「勢力范圍」
1898年 戊戌變法
1853-1856克里米亞戰爭
1857-1859印度民族大起義
19世紀中期達爾文創立生物進化論學說
1861年,維克多'雨果完成「悲慘世界」創作
1861俄國農奴制改革
1861-1865美國內戰
1864第一國際成立
1868日本明治維新開始
1870-1871普法戰爭
19世紀70年代初義大利統一最終完成
1871德意志統一最終完成
1871.3-5巴黎公社
19世紀70年代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
1881-1899蘇丹馬赫迪反英大起義
1882德意奧三國同盟形成
19世紀80年代法國最終確立了對越南的統治
1889第二國際建立
19世紀末20世紀初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完成向帝國主義過渡
1900年 義和團運動高潮,八國聯軍侵略中國
1901年 《辛丑條約》簽訂
1905年 中國同盟會成立
1911年 黃花崗起義、保路運動、武昌起義
四、 近代史
民國(1912年到1949年)
1912年 中華民國建立
1913年 二次革命
1915年 新文化運動、護國運動開始
1916年 袁世凱恢復帝制失敗
1919年 五四運動爆發
1921年 中國共產黨成立
1923年 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
1925年 五卅慘案、五卅反帝運動爆發
1926年 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
1927年 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南昌起義
1928年 井岡山會師
1931年 九·一八事變
1934年 紅軍長征開始
1936年 西安事變
1937年 盧溝橋事變,日軍南京大屠殺
1940年 百團大戰
1941年 皖南事變
1947年 發動「反飢餓、反內戰、反迫害」的愛國運動
20世紀初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形成
20世紀初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
1903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
1905-1908印度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漲
1907英法俄協約的最後形成
1910日本正式吞並朝鮮
1910-1917墨西哥資產階級革命
1914-1918第一次世界大戰
(20世紀初到20世紀90年代)
1917.11.7(俄歷10月25日)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
1918.11德國十一月革命爆發
1918-1922印度民族解放運動高漲
1919-1922土耳其凱末爾革命
1919.3.1朝鮮三一運動
1919.3匈牙利蘇維埃共和國建立
共產國際建立
1919.1-6巴黎和會
1921.11-1922。2華盛頓會議
1922.10墨索里尼在義大利上台
1922.12蘇聯成立
1925.10洛迦諾會議
1929-1933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
1931.9.18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九一八事變
1933.1希特勒在德國上台
1933.3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實行新政
1935共產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
1935-1936衣索比亞抗擊義大利侵略的民族解放運動
1936-1939西班牙反對法西斯的民族革命戰爭
1937.7.7中國全面抗日戰爭的開始
1938.9慕尼黑會議
1939.8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1939.9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1940.6法國投降
1940秋不列顛之戰
1940.9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簽訂
1941.6蘇德戰爭爆發
1941.12太平洋戰爭爆發
1941秋大西洋憲章
1942初《聯合國家宣言》形成反法西斯同盟
1942莫斯科保衛戰
1942.6中途島戰役
1942.7-1943。2斯大林格勒戰役
1943.12.1中美英發表《開羅宣言》
1943.11-12蘇美英舉行德黑蘭會議
1944.6美英軍隊在諾曼底登陸,歐洲第二戰場開辟
1945.2蘇美英舉行雅爾塔會議
1945.5.8德國簽訂無條件投降書
1945.9.2蘇美英舉行波茨坦會議日本簽訂無條件投降書
20世紀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開始
1945.10聯合國建立
1947美國提出杜魯門主義
印巴分治,印度,巴基斯坦獨立
1948以色列建立,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
美國開始實施馬歇爾計劃
現代史
1949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950年 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 徹底廢除封建剝削制度
1953年 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
1954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誕生
1966年 文化大革命開始
1976年 四五運動,文化大革命結束
1978年 改革開放
1992年 鄧小平講話,加快改革開放
1997年 香港回歸
1999年 澳門回歸
1949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建立
1949.10.1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
1950-1953美國侵略朝鮮戰爭
20世紀50年代初-70年代初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史上的黃金時期
1954《關於恢復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內瓦協議》簽字
1955亞非國家召開的萬隆會議
華沙條約組織成立
1956波蘭波茲南事件,匈牙利事件
第二次中東戰爭(蘇伊士運河戰爭)
1959古巴革命取得勝利
1960非洲有17個國家獨立,這一年被成為「非洲獨立年」
20世紀60年代初不結盟運動形成
20世紀60年代初-1973美國侵略越南的戰爭
20世紀60年代中期七十七國集團產生
20世紀六七十年代亞洲出現經濟發展迅速的國家和地區
1967歐洲共同體成立
1968蘇聯出兵佔領捷克斯洛伐克
1971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地位得到恢復
1972.2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上海公報發表
1973美國在《關於在越南結束戰爭,恢復和平的協議》上簽字
第四次中東戰爭
1979中美建交
20世紀80年代末東歐劇變
1991蘇聯解體
1992北美自由貿易區形成
1993歐洲聯盟建立
㈦ 夏商周時代特點
一、農業
介紹農業生產發展的表現及生產工具的水平。
①農作物品種:「五穀」的種植回,解釋答「五穀」及「五穀」的幾種說法,表明我們日常常見的幾種糧食作物在商周時期都已種植。甲骨文和《詩經》也有記載,舉例。
②耕作技術:使用的大部分是木石工具,少量青銅工具;用奴隸和庶民集體耕作;懂得施用糞肥,草木灰和綠肥等。展示材料介紹《詩經》中關於西周農業豐收的記載。總結:農業是夏、商、西周三代的主要經濟部門,是奴隸制王朝統治的經濟基礎。
二、手工業
青銅製造業
我國夏、商、西周時期,青銅工藝在世界上獨樹一幟,青銅鑄造是商和西周手工業的主
要部門,由此夏、商、周三代被稱為我國的「青銅時代」。
㈧ 夏商周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
中國歷史被分成上古時期,夏商周,封建,近代(自清末太平天國始)。
上古時內期因無文容字實物及文物證實故在歷史界被理解成為神話(尤其是西方歷史界)。
中國自進入夏代以來多有考古實物挖掘,事實證實了歷史的存在。使我國可證實的歷史往前推進了數千年,5000年文明已經可證實4000多年了!
中國進入夏以後即進入了家天下的時代,物資開始有所積累,私有化普遍實行,社會生產力大大提升,並在周代創造了東方的文化根源,成為歷史上文化的頂峰。
㈨ 夏商時期我國歷史發展的特點
夏商周時期歷史發展特徵:
1、除了東周時期已初步具備封建社會的屬性之外,夏商周三朝都是奴隸制社會。
2、夏商周所經歷的時間都比較長。夏朝,前2207~前1766,共歷441年;商朝,前1765~前1122,共歷643年;周朝,前1121~前 249,共歷872年。
3、夏商周三個朝代的政治體制都是分封制。從夏朝初期,一直到西周末期,諸侯管理者王朝的地方政治經濟,而中央王朝主要還是以接受諸侯供奉及稅賦。到了東周,中央的勢力急劇衰落,造成了諸侯分爭的局面。但是到了秦滅周為止,諸侯之間的紛爭還從來沒有敢與中央分庭抗禮的地步。
4、國家重禮,等級森嚴。即使權傾一時,也不敢枉自到篡權,取代中央的地步。所以權臣亂國的現象很少見。
5、三個朝代均有遷都的歷史,並且都是因為原都城因為少數民族的侵擾或者土地的匱乏而導致的遷都。
(9)夏商周時期的世界歷史地位擴展閱讀:
夏商周時代的歷史特徵
一、農業
1、農作物品種:「五穀」的種植,解釋「五穀」及「五穀」的幾種說法,表明我們日常常見的幾種糧食作物在商周時期都已種植。甲骨文和《詩經》也有記載,舉例。
2、耕作技術:使用的大部分是木石工具,少量青銅工具;用奴隸和庶民集體耕作;懂得施用糞肥,草木灰和綠肥等。展示材料介紹《詩經》中關於西周農業豐收的記載。總結:農業是夏、商、西周三代的主要經濟部門,是奴隸制王朝統治的經濟基礎。
二、手工業
青銅製造業我國夏、商、西周時期,青銅工藝在世界上獨樹一幟,青銅鑄造是商和西周手工業的主要部門,由此夏、商、周三代被稱為我國的「青銅時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夏商周(朝代簡稱)
㈩ 求夏商周歷史重要的人物有哪些
1、夏桀
桀(?―公元前1600年),姒姓,夏後氏,名癸,一名履癸,謚號桀,史稱夏桀,帝發之子,夏朝最後一位君主,是歷史上有名的暴君。
在位52年(夏商周斷代工程中預測為公元前1652年—公元前1600年),都於斟鄩(今河南洛陽)。桀文武雙全,但荒淫無度,暴虐無道。商湯在名相伊尹謀劃下,起兵伐桀。
湯先攻滅桀的黨羽豕韋、顧國,擊敗昆吾國,然後直逼夏朝重鎮鳴條(今河南封丘東,一說山西運城西)。後被湯追上俘獲,放逐於南巢,夏朝覆亡。數年後死於南巢。
2、商湯
商湯(約公元前1670年—公元前1587年),即成湯,子姓,名履,古書中說:「湯有七名」。,河南商丘人,湯是契的第十四代孫,主癸之子,商朝開國君主。
商湯原是夏朝方國商國的君主,在伊尹、仲虺等人的輔助下陸續滅掉鄰近的葛國(今河南寧陵)以及夏朝的方國韋(今河南滑縣,即後來大彭)、顧(今河南范縣)、昆吾(今河南許昌)等。
十一征而無敵於天下,成為當時的強國,而後作《湯誓》,與桀大戰於鳴條(今河南封丘東),最終滅夏。經過三千諸侯大會,湯被推舉為天子,定都亳,定國號為「商」,成為商朝的開國君主。
3、姜子牙
姜子牙(約前1156年—約前1017年),亦作姜尚,中國著名歷史人物,商末周初人。姜姓,呂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單呼牙,別號飛熊。
因其先祖輔佐大禹平水土有功被封於呂,故以呂為氏,也稱呂尚。相傳姜子牙72歲時在渭水之濱的磻溪垂釣,遇到了求賢若渴的周文王,被封為「太師」(武官名),稱「太公望」。
俗稱太公,被周武王尊為「師尚父」。姜子牙輔佐武王伐紂建立了周朝,是齊國的締造者,周文王傾商,武王克紂的首席智囊、最高軍事統帥與西周的開國元勛,齊文化的創始人。
亦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影響久遠的傑出的韜略家、軍事家與政治家。歷代典籍都公認他的歷史地位,儒、法、兵、縱橫等諸子百家皆追他為本家人物,被尊為「百家宗師」。
4、周公
周公,姬姓,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發的弟弟,曾兩次輔佐周武王東伐紂王,並製作禮樂。因其采邑在周,爵為上公,故稱周公。
周公是西周初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為「元聖」和儒學先驅。周公攝政七年,提出了各方面的帶根本性典章制度,完善了宗法制度、分封制、嫡長子繼承法和井田制。
周公七年歸政成王,正式確立了周王朝的嫡長子繼承製,這些制度的最大特色是以宗法血緣為紐帶,把家族和國家融合在一起,把政治和倫理融合在一起。
這一制度的形成對中國封建社會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為周族八百年的統治奠定了基礎。賈誼評價周公:孔子之前,黃帝之後,於中國有大關系者,周公一人而已。
5、齊桓公
齊桓公(?~前643年10月7日),姜姓,呂氏,名小白,春秋五霸之首,上古五霸之一,與晉文公並稱「齊桓晉文」,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時齊國第十五位國君。
齊桓公是姜太公呂尚的第十二代孫,齊僖公第三子、齊襄公之幼弟,其母為衛國人 。在齊僖公長子齊襄公和僖公侄子公孫無知相繼死於齊國內亂後,公子小白與公子糾爭位,成功後即國君位。
齊桓公任管仲為相,推行改革,實行軍政合一和兵民合一的制度,使齊國逐漸強盛。齊桓公於前681年在北杏同宋、陳、蔡、邾四國諸侯會見,是為平定宋國的動亂。
後宋國違背盟約,齊桓公便以周天子的名義率幾國諸侯伐宋,迫使宋國求和,此即為「九合諸侯」的第一次。
前679年,各諸侯與齊桓公在鄄(juàn)地盟會,齊桓公從此成為天下諸侯的霸主。此外,齊桓公還滅了譚、遂、鄣等小國。
當時中原華夏諸侯苦於戎狄等游牧部落的攻擊,於是齊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九合諸侯,北擊山戎,南伐楚國,成為中原第一個霸主,受到周天子賞賜。
齊桓公晚年昏庸,在管仲去世後任用易牙、豎刁等小人,最終於公元前643年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