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歷史上幾次大型燒書事件里被燒失傳的書有哪些
秦孝公焚書
公元前359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實行變法。在《韓非子·和氏》中有「商君教秦孝公燔《詩》、《書》而明法令」的記載,由此可見,商鞅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提出焚書的人。但商鞅的「燔《詩》、《書》」主張,實際上並沒有認真執行,因而對古代文化並沒有什麼大的破壞性。
秦始皇焚書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確立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封建行政體制,一些儒生游士針對時政,引證《詩》、《書》和百家語,以古非今。丞相李斯為杜絕諸生「不師今而學古,以非當世,惑亂黔首」、「入則心非,出則巷議」的現象,提出「焚書」的建議。公元前213年,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議,下令除《秦紀》、醫葯、卜筮、種樹之書外,其他如百家語、《詩》、《書》等限期交官府燒毀。這起焚書事件,令大量文化典籍化為灰燼。
梁元帝焚書
梁元帝(508~554)蕭繹,是南朝梁皇帝。公元554年,西魏派常山公於謹、大將軍楊忠率軍5萬南下攻梁。10月,魏軍攻破江陵(今湖北江陵)。這時,梁元帝認為,自己讀書破萬卷,仍免不了亡國,讀書還有何用?於是,他就命舍人高善寶把所有14萬卷圖書聚集在一起燒掉。被俘後,西魏人問他為什麼焚書,他說:「讀書破萬卷,猶有今日,故焚之。」梁元帝受盡百般凌辱後,於12月被西魏所殺,終年46歲。蕭繹焚書是在個人陷入絕望境地而做出的非理智之舉,與秦、清等朝代為愚民而強令焚書有本質的區別,因而後人也往往對其焚書之舉抱以寬容的態度。
乾隆皇帝焚書
清乾隆皇帝即位後,從1773年到1782年,他組織了360多位有名的文人學者,歷時10年,編纂出我國封建時代一部空前絕後的大型叢書——《四庫全書》。《四庫全書》的問世,對於保存中國的古代文化典籍,傳播古代學術文化起了重要作用。但是,乾隆皇帝編書的根本目的在於推行文化專制主義,以鞏固清王朝的統治。開始編書時,他曾兩次提出:對古籍該「毀棄」的應予毀棄,該「刪改」的應予刪改。因此,有些書往往被弄得面目全非。據統計,在編書的10年中,僅浙江省就毀書24次,被毀書籍多達538種,13862部之多;江西巡撫海成,僅在乾隆41年(1776年)就搜繳焚書8000多部。整個乾隆時期,共焚毀各種圖書7l萬卷之多。可見,乾隆朝焚書是中國封建社會規模最大的焚書事件。
Ⅱ 梁元帝蕭繹嗜書如命,為何當上皇帝後卻燒掉140000卷圖書
在中國歷史上,能稱得上帝王文學家族的,僅有兩家。一是號稱「三曹」的曹家,曹操、曹丕和曹植父子三人,是史上著名的建安文學的代表。而另一家就是「四蕭」。由於演義等的原因,使「三曹」的名聲更大,其實在中國文學史上「四蕭」的地位並不比「三曹」低。四蕭就是南北朝時梁朝的開國皇帝梁武帝父子四人,即蕭衍、蕭統、蕭綱和蕭繹。史載他「既長好學,博綜群書,下筆成章,出言為論,才辯敏速,冠絕一時」,絕對是個才高八斗的人物。他不僅天賦極高,而且讀書極為勤奮。他少年時曾因病導致一目失明,但仍嗜書如命,即便在自己不能捧書閱讀時,仍令書童讀給他聽,甚至可以徹夜聽書。才華橫溢的蕭繹不僅讀書多,而且創作頗豐,有400餘卷作品問世。他的詩成就很高,現存119首。其中的邊塞詩,上承古代征戍詩,下開唐代岑參、高適之先河,很有水準;他的閨怨艷情詩,對後來婉約派詩詞有很大影響;他的寫景詠物詩,對唐代近體詩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了不小的影響,有《采蓮賦》《春日》等傳世之作,被後世評價為:「詩筆之麗,罕與為匹」。他的代表作《金樓子》一書,在中國文學史上也有一席之位。蕭繹是「四蕭」之中的佼佼者,文學成就堪稱翹楚,是中國歷史上數百個帝王之中留下著作最豐富者,遠比號稱「十全老人」的乾隆帝博學,他還是唯一進入諸子百家的皇帝。
宇文泰數萬大軍圍困江陵,城破已在眼前!你猜蕭繹此時在干什麼?他這時不是組織軍士抵抗,堅決守城,而是與群臣舉辦了一場講座,講什麼?《老子》。這邊大軍壓境,這邊他卻賣弄學問,氣定神閑地講國學!若是碰上狐性多疑的司馬懿,指不定還認為蕭繹在玩什麼空城計,或許會被嚇走;而偏偏宇文泰是一介武夫,不信這個把戲,裝什麼裝,給我打!於是眨眼城破。蕭繹在城破之際,對著自己的14萬卷藏書,感慨不已:「不想朕讀書萬卷,卻遭今日之禍,讀書何用!」於是一把大火燒光了他傾盡一生心血收藏的14萬卷圖書!
Ⅲ 中國歷史上焚書最多的皇帝是哪位
乾隆皇帝才是毀書最多的皇帝。
乾隆在編纂《四庫全書》的過程中,也刪了不少書、改了不少書、禁了不少書、毀了不少書。有人據《辦理四庫全書檔案》、《禁書總目》等資料統計,毀書約3000餘種、六七萬部。
Ⅳ 中國歷史上真的有秦始皇嗎他為什麼要燒書
我想,在中國歷史上出沒出現這些歷史人物,我們都沒有見過,靠的是歷史的記載版和口口相傳,雖權然一些人物的事跡可能和歷史的真實有出入,但是通過歷代史書不間斷的記載,這些記載的可信性,是比較大的。
我覺得樓上的那些人也不必如此的刻薄,能夠提問並有勇氣將自己的問題問出來,本身就是對知識的渴求,這無可厚非。
關於秦始皇的問題,我建議你去看《史記·秦始皇本紀》,為什麼燒書,這里也有很詳細的記載。我不知道你能否看的懂文言文,但是我想說,只要你多看幾遍,就一定能夠看懂,沒有問題。
關於三國的人物,我想你可能看過《三國演義》,但這離真實的歷史還是有些距離的,你不妨看看《三國志》,這是正史,中國二十四史之一。
如果你對歷史感興趣,我建議你可以看一些通俗的讀物,有了一定基礎,可以去看看《資治通鑒》。
我的話可能有些倚老賣老的架勢,希望你原諒。
Ⅳ 中國歷史上那些毀掉大半個中華文明的大火,焚毀了哪些典籍
民諺雲,賊偷三次不窮,火燒一次全光。在中國歷史上,發生過很巨大的火災,每一次火災都是一次毀滅性的損失。尤其是那些直接焚毀典籍的大火,幾乎毀掉了大半個中華文明,給文化傳承帶來斷層和巨大的損失。
歷史上有哪些直接焚毀典籍的大火?焚毀的典籍又有哪些?我們一起來梳理下。
1、秦始皇焚書大火、項羽火燒阿房宮:先秦諸子百家大部分著作被焚毀
秦始皇焚書毀滅了先秦的許多典籍,包括各個諸侯國史官記錄的歷史,諸子百家的大部分著作,都被付之一炬。
雖然漢時秦國的典籍留有一部分備份,但後來項羽入咸陽,又放了一把火燒了阿房宮,將秦宮之內收集的那些部分也付之一炬。這樣一來先秦的典籍基本就損失殆盡了。
到了司馬遷寫史記的時候,可用的史書基本只有秦記了。歷史幸好有了司馬遷。
2、梁元帝大火焚書,焚毀華佗醫學典籍,後世醫學損失慘重
梁元帝為了當皇帝一度投靠西魏,後來西魏進攻梁都城江陵,梁元帝知道大勢已去。
書獃子梁元帝這時有了個大徹大悟:認為讀書無用。便將自己收集的包括南朝的那些著作付之一炬,其中包括大量的史書,甚至有華佗的醫學典籍,最有名的是《青囊書》。華佗的醫學典籍這的焚毀,損失堪稱無可估量,如果華佗的醫術能流傳下來,那中國的醫學研究會有更大的發展。
3、南京明故宮自燃事故,南宋到元末大部分歷史記載焚毀
明初,明太祖朱元璋將元朝的典籍都收集到了南京明故宮,這些典籍的數量巨大,包括了從南宋時期到元末的所有史書,還有明實錄,存放在現南京明故宮遺址外的房子里。
南京的天氣歷來以炎熱著稱,加上種種不明原因,書庫發生了自燃,導致了一場大火,一直燒了兩天兩夜,庫房中的大量書籍被燒毀。
4、乾隆焚書,歷史上焚書之最,余萬卷典籍焚毀
清乾隆皇帝即位之後,大興「文字獄」的同時,編纂《四庫全書》。然而,在編撰這部冠絕古今的叢書的同時,編纂書籍的文士依照乾隆的旨意,將收集而來的書籍中那些詆毀清朝的書籍全部挑出焚燒毀滅,有些與時政無關的典籍也未能倖免於難。
據統計,清朝乾隆皇帝所下令焚燒的書籍多達71萬卷,為中國歷史上焚書之最。
Ⅵ 歷史上燒書最多的皇帝是誰
應該是乾隆,借修書之名,毀書。
Ⅶ 歷史上有哪幾次燒書之舉
歷史上規模抄比較大的焚書有四襲次,秦孝公焚書(不太多,沒認真實行),秦始皇焚書(雖然數目比較大,但由於當時書目並不多,所以不是第一),梁元帝焚書(大約14萬冊)和乾隆皇帝焚書(71萬卷),其中最大的應該是乾隆皇帝焚書.
雖然我們都知道他曾經組織過大型叢書<四庫全書>的編纂,但是他的根本目的卻是在於推行文化專制主義,以鞏固清王朝的統治.他曾兩次提出,對古籍該"毀棄"的應該毀棄,該"刪改"的應該刪改,因此,有些書往往被弄的面目全非.據統計,在1773-1782編書的十年裡,僅浙江省就毀書24次,被毀書籍達到538種,13862部.江西巡撫海成,僅在乾隆41年(1776年)就搜繳焚書8000多部.
整個乾隆時期,共焚毀圖書71萬卷之多.正因為焚書不是在一個短的時期內進行的,所以常常被忽略掉.
相比之下,文革破四舊持續時間短多了,而且,那時侯也有很多圖書被妥善的保管著.
Ⅷ 歷史上,哪些皇帝燒書﹖
真是好事,俊美善良妻子放火燒書,好好休息,多麼舒服,注意安全,祝福天下妻子幸福快樂每一天,祝福美女心想事成,萬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