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歷史文人

中國歷史文人

發布時間:2021-02-24 14:24:24

A. 中國歷史文化名人有哪些

1、老子

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陽,或曰謚伯陽。春秋末期人。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老子存世作品有《道德經》。《道德經》是全球文字出版發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老子思想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其思想核心是樸素的辯證法。在政治上,老子主張無為而治、不言之教。在權術上,老子講究物極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雙修的始祖,講究虛心實腹、不與人爭的修持。

2、孔子

名丘,字仲尼,世稱"聖人",春秋時期魯國人。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私學創辦人。孔子及其弟子的主要言行思想由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在《論語》20篇中。

《論語》各取篇中開頭二字為篇名,是儒家經典"四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之一。

3、屈原

名平,字原,號靈均,戰國末期楚國人。我國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另有波蘭的哥白尼、英國的莎士比亞、義大利的但丁)。

他用楚辭形式寫成了我國第一首長篇政治抒情詩《離騷》,其中的名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千古傳誦。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就是紀念屈原的。

4、孟子

名軻,字子輿,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世稱"亞聖"。主要作品為《孟子》7篇,各篇取開頭幾字為篇名,該書記載了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論,為"四書"之一。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魚我所欲也》即出自《孟子》。

5、墨子

名翟,戰國時期墨家學派的創始人。《墨子》一般認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對墨子言行的輯錄,其中《兼愛》《非攻》等代表了墨子的主要思想。

《公輸》即選自《墨子》。

B. 中國歷史名人有哪些

唐寅(—1523),是我國繪畫史上傑出的畫家、文學家。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初字伯虎,更字子畏,號桃花庵主等。晚年信佛,有六如居士等別號。數中國歷代畫家中,唐寅知名度最高,他的名字婦孺皆知,「唐伯虎點秋香」、「三笑」、在民間廣為流傳,
唐伯虎才氣橫溢,但並不風流,他的詩、書、畫被稱為三絕,在繪畫上,唐寅擅長山水,又工畫人物,尤其是精於仕女,畫風既工整秀麗,叉瀟灑飄逸,被稱為「唐畫」,為後人所推崇。書法源自趙孟頫一體,俊逸秀挺,頗見功夫。此外,他還能作曲,多采民歌形式。如此多才,明代文人中是少見的。唐寅,為「吳門畫派」中的傑出代表,繪畫與沈周、文徵明、仇英齊名,合稱「明四家」。又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切磋詩文,蜚聲吳中,世稱「吳中四才子。」
唐寅早期繪畫,「遠攻李唐」、「近交沈周」。早期拜吳門畫派創始人沈周為師。沈周和周臣都是當時蘇州名畫家,沈以元人畫為宗,周則以南宋院畫為師,這是明代兩大畫派,唐寅雖師周臣,卻有勝藍之譽。 唐寅兼其所長,在南宋風格中融元人筆法,一時突飛猛進,以至超越老師周臣,名聲大振。
唐寅畫得最多也最有成就的是山水畫。唐寅足跡遍名川大山,胸中充滿千山萬壑,這使其詩畫具有吳地詩畫家所無的雄渾之氣,並化渾厚為瀟灑。他的山水畫大多表現雄偉險峻的重山復嶺,樓閣溪橋,四時朝暮的江山勝景,有的描寫亭榭園林,文人逸士優閑的生活。山水人物畫,大幅氣勢磅礴,小幅清雋瀟灑,題材面貌豐富多樣。 由於唐寅作畫很少在畫上註明年份,且他的畫風變化也不很有規律,所以很難推測他作畫的時間,也就難以按照時間來劃分他的畫風變化進程。
唐寅在拜周臣為師後,主要是宗南宋院體,但其畫有時也有與沈、文畫風相近的作品,如《南遊圖》。這是唐寅三十六歲時當琴士楊季靜離開蘇州時贈送給他的。畫上人物、車、驢用筆細勁,如紙上游絲。近景的坡上有三四株雜樹交柯攢影。中景左側山岩前一高士騎驢緩行,後面一童僕拉著車負琴緊隨。剛出岩口,右面兩個推車人,匆匆趕路。山路曲折,溪水波動,頗見旅途之辛苦。整幅畫不著色,山勢平緩。而其中一株樹用胡椒點點葉,與沈、文畫樹葉法神似。
唐寅學南宋院畫風格的代表作之一是《雪山行旅》圖軸。雖畫的是雪景,不宜用很多皴筆,但山石結體仍能看出那南宋院畫立方塊的造型。高山峻嶺中的草堂有兩翁正圍爐驅寒,還有一高土騎著馬由童僕支傘擋雪,行走於瓊山玉樹之間。畫的前景主要是枯樹三株,枝幹是「直」、「斜」、「直」的折法,向上明面微露白色,而暗面特別濃黑,以示雪意。此外《溪山漁隱圖》、《灌木叢筱圖》也是這種風格,特別是《溪山漁隱圖》是一幅長卷,分十個部分,是唐寅作品中難得的佳作。
以南宋院畫風格為主的還有《清溪松蔭圖》、《看泉聽風圖》、《抱琴歸去圖》。這些作品用的皴法基本上是小斧劈,皴筆綿密厚重,有的表現了南宋院畫的某一方面特色。《清溪松蔭圖》是典型的小斧劈作品,這是唐寅學周臣時期的精心之作。畫面上的遠山迎面如巨碑,山頭為密密,逐漸疏淡。山腰用雲勾烘托山之高峻。這幅畫上畫一高士呋坐在松蔭下昂首觀景沉思的樣子。高士身上的線條端莊、靜穆,勢態清高。而其中一松樹穿插在岩壁之間,古藤纏繞山巒,有隨風微揚之勢,用筆老練。
《看泉聽風圖》主體部分是二高士並坐,正觀賞著由岩 洞中流瀉的瀑布。瀑布雖不大,然奔流急瀉,數處飛流騰躍。唐寅把水勢畫得極其生動,這是宋院畫家們繪畫的特點之一。而這幅畫的山勢突兀,用墨勾皴,明暗清晰,這也是南宋院畫特色。樹後山岩的皴筆輕而淡,逐漸消失在雲間。遠山則起走明顯,略見山峰,這種含蓄的表達方式正是馬遠和夏珪作畫的一貫作風。《抱琴歸去圖》也有這些顯著特色。

沈萬三,名富;字件榮,俗稱萬三。萬三者,萬戶之中三秀,所以又稱三秀,作為巨富的別號,元末明初人。

元朝中葉,沈方三的父親沈*由吳興(今浙江省湖州)南潯沈家漾遷徒至周東*(土宅),後又遷至銀子浜。沈萬三在致富後把蘇州作為重要的經商地,他曾支持過平江(蘇州)張士誠的大周政權,張士誠也曾為沈萬三樹碑立傳。明初,朱元璋定都南京,沈萬三助築都城三分之一,朱元璋封了他兩個兒子的官;在南京還建造了"廊廡"一千六百五十四楹,酒樓四座……"。有了舒適的住宅;但不久;沈萬三被朱元璋發配充軍,在雲南度過了他的餘生。

沈萬三在周庄、蘇州、南京、雲南都留下了足跡。沈萬三始終把周庄作為他立業之地;"萬三住宅在蔫西北半里許,即東庄地及銀子浜、倉庫、園亭與住宅互相聯絡"(《周年鎮志》卷二),"萬三家在周庄,破屋猶存"(明·楊循吉〈蘇談》)。盡管他受到張士誠、朱元漳的封賞,但他不願離開這塊寶地。"元,王行字止仲,吳縣人,沈萬三延為西賓,每一文成,沈酬金一鎰"(《周庄鎮志》卷六·雜記),可見,他連自己的子孫都要留在這塊富裕之地,不惜重金加以培養,使沈家久盛不衰。

關於沈萬三發財致富的原因。大致有"墾殖說","分財說"和"通番說"三種。

一、墾殖說。許多史料上都有記載,但真正完善地提出這一說法的是崑山文管會陳兆弘在"明代經濟史學術討論會"上發表自的《明初巨富沈萬三的致富與衰落〉一文。文中重點提出,沈方三從"躬稼起家"繼而"好廣闢田宅,富累金玉",以至"資巨方萬,田產遍於天下。"沈萬三依靠墾殖發富,乃至成為豪富,號稱江南第一。

二、分財說。有人認為,"沈萬三秀之富得之於吳賈人陸氏,陸富甲江左…盡與秀"。(《周庄鎮志》卷六.·雜記),又有人說"元時富人陸道源,皆甲天下……。暮年對其治財者二人,以資產付之","其一即沈萬三秀也,(楊循吉《蘇談》)。總之,沈萬三是得到了吳江汾湖陸氏的資財,才成為江南巨富的。

三、通番說。據《吳江縣志》載,"沈萬三有宅在吳江二十九都周庄,富甲天下,相傳由通番而得"。著名歷史學家吳晗也說:"蘇州沈萬三一豪之所以發財,是由於作海外貿易。"這說明沈萬三是由於把商品運往海外貿易,才一躍而成為巨富的。

事實上,沈萬三之所以成為江南巨富,以上三個因素缺一不可,是密切關聯的。如果說沈萬三"其先世以躬稼起家……大父富,嗣業弗替;嘗身帥其子弟力穡,"說明他有了立業的根本。沈萬三得到了汾湖陸氏巨資,更由於「治財」有方顯示了他出色的"經濟管理"的才能?才有了致富的本錢和關鍵。他有了這樣的巨資後,一方面繼續開闢田宅:另一市面他把周庄作為商品貿易和流通的基地,利用白硯江(東江)西接京杭大運河,東入走瀏河的便利;把江浙一帶的絲綢、陶瓷、糧食和手工業品等運往海外,開始了他大膽地"競以求富為務"的對外貿易活動,使他迅速成為"資巨萬萬,田產遍於天下"的江南第一豪富。沈萬三就是從貿易中賺下的一部分錢,購置田產,另一部分錢作經商的資本。所以說,沈萬三是以墾殖為根本,以分財為經商的資本,大膽通番;而一躍成為巨富。周庄"以村落而辟為鎮,實為沈萬三父子之功。"

沈萬三富得連朱元漳都眼紅;但在遭受朱明王朝三次沉重的打擊後,又很快衰落了。

第一次打擊是在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前後。據《周庄鎮志》記載,"《明史。馬後傳》洪武時,富民沈秀者助築都城三分之一,請稿軍,帝忍日:匹夫稿天下之軍亂民也,宜誅之。後諫日,不祥之民,天將誅之,陛下何誅焉!乃釋秀,戌雲南。"

除沈方三充軍雲南之外,他的第二個女婿餘十舍也被流放潮州。在此之前,沈萬三除築洪武門至水西門城牆外。還以龍角貢獻,並獻有白金二千錠,黃金二百斤,甲土十人。甲馬十匹,建南京廊廡、酒樓等。這次打擊不僅使沈家失去了沈萬三這個當家人;而且富氣也減去了大半,可謂人財兩空。不僅如此,沈萬三當時被捕時,周庄鎮上株連甚多,有盡誅周庄居者之說。幸虧鎮人徐民望不避斧鉞,台御狀至京城:才救下周庄全鎮老小。

第二次打擊是在明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洪武十九年春,"兄至以戶役故,縲*赴秋官時伯熙亦獲戾京師,適與兄同系獄"(《周庄鎮志卷三。冢墓)。這次沈萬三子沈旺的兩個兒子沈至、沈庄(伯熙)又為田賦坐了牢,伯熙當年就死在牢中,後移葬於周庄杏村。這樣,從根本上動搖了沈家的基業。

第三次汀擊是在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奏學文與藍玉通謀,詔捕嚴訊,誅連妻女,及其仇七十二家,"洋武三十一年二月學文坐胡藍黨禍,連萬三曾孫德全六人,並顧氏一門同日凌遲"(《周庄鎮志》卷六·雜記),這次沈萬三女婿顧學文一家及沈家六口,近八十餘人全都被殺頭,沒收田地,可謂是滿門抄斬了。沈萬三苦心經營的巨大家業,急劇地衰落了。"沈萬三家在周庄,破屋猶存,亦不甚宏大",沈家大族遭受如此三次沉重的打擊,只能家破人亡。
就這樣,號稱江南第一豪富的周庄沈萬三,由興盛走向了衰落,但他畢竟是一個值得研究和借鑒的人物,他在周庄的遺跡,也使中外旅遊者及專家學者深感興趣。

C. 中國歷代文人



中國歷代文人名家簡介



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建安文學的代表——「三曹」、田園詩人陶淵明
「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鬼」李賀、多才多藝的王維
善作諷喻詩的白居易、心有靈犀的李商隱、唐宋八大家
古文運動的倡導者韓愈、寫山水游記的高手柳宗元、一代宗師歐陽修
詩畫俱工的蘇軾、壯志未酬的愛國詩人陸游、抒寫英雄之詞的辛棄疾
才華出眾的女詞人李清照、元曲四大家、元代劇壇領袖關漢卿
首開近代詩風的龔自珍、鼓吹新學的梁啟超、「詩界革命」的旗幟黃遵憲

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每到端午佳節,江南一帶都有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這是我國人民
對偉大的政治家和愛國詩人屈原的紀念。
屈原,名平,「原」是他的字,公元前340年出生於楚國一個貴族
家庭。青年時期,為了掌握淵博的知識,他如飢似渴的閱讀了大量有關天
文、地理、歷法、農業、文學、藝術方面的著作。在刻苦學習的同時,還
努力鑽研寫作,二十多歲時,他根據楚國祭神的歌詞改寫的《九歌》,傳
遍了全國 。屈原的學問和才幹 ,博得了楚懷王的賞識,任命他擔任左徒
(比丞相小一些的官職)。
屈原走上從政的道路後,極力主張實施變革,任用賢能,富國強民,
完成統一全中國的大業。但變法剛開始,就遭到以子蘭為首的楚國貴族集
團的仇恨和排擠,他們在楚懷王面前造謠中傷,昏庸的懷王,誤信讒言,
把屈原降職為「三閭大夫」(管理皇族事務,主持宗廟祭祀的閑職)。
屈原雖然降職了,對楚國的命運仍十分關注。當秦國為了破壞六國聯盟,
派特使張儀來楚國游說時,屈原冒死進宮勸說懷王不要上當。當懷王輕信
秦國,要去與秦王會盟時,屈原流著淚進行勸阻,但都遭到子蘭一夥的阻
攔。後來懷王被秦國軟禁,死在咸陽。屈原悲痛之餘,希望剛即位的頃襄
王能變法強國,洗雪楚國的奇恥大辱!但頃襄王比懷王還要昏庸,親秦派
依然得勢,他們唆使頃襄王把屈原趕出朝廷,放逐漢北。秦國攻破楚國郢
都後,楚國瀕臨滅亡,屈原悲痛之餘,投汨羅江而死。
屈原的一生創作了大量的詩篇,有《離騷》、《九歌》、《天問》、
《九章》等25篇。《離騷》是他的代表作,也是我國古典文學中最長的
抒情詩。這是秦軍入侵漢北,屈原隨逃難人群橫渡洞庭湖,順沅水南下流
浪到湘西,最後顛沛來到長沙附近這一段時間里所創作的。當時,屈原眼
看自己祖國就要被秦國吞滅,心裡無比悲憤,但自己再沒有機會在朝廷決
策、興邦救國了,就只好用詩歌來揭露楚懷王的昏庸、秦國的殘暴和賣國
賊的罪行;記錄祖國的災難,人民的痛苦,讓子孫後代永遠記住這血的歷
史教訓。《離騷》表現了詩人為實現崇高理想而進行的熱烈追求和不懈斗
爭,抒發了他深摯的愛國主義感情,並展示了他憎惡奸佞、羞與之為伍的
高潔品格。總之,全篇色彩濃烈,氣勢宏偉,波瀾壯闊,是傑出的浪漫主
義作品。
《九章》是包括九篇詩歌的總題,是屈原兩次放逐中的經歷、處境和
苦悶心情的反映,具有強烈的政治性和抒情色彩。
《天問》是我國文學史上的一篇奇文。它是對自然、社會的現象和事
物所發出的疑問。篇中所提出的一百七十多個問題中,保存了不少神話傳
說和古史資料。
《九歌》是屈原在民間祀神的樂歌的基礎上,為朝廷舉行大規模祀典
所創作的祭歌。它想像豐富,語言精美,充滿浪漫氣息。
屈原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個偉大的愛國詩人。他的作品是我國浪漫主
義詩歌的源頭,是繼《詩經》後我國詩歌史上的另一個高峰。屈原以他愛
祖國、愛人民的高貴品格,光輝燦爛的詩篇,對中華民族的精神文明和文
學傳統的形成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在我國文學發展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建安文學的代表——「三曹」
漢末建安時期,文壇上涌現了大量作家,打破了東漢末年詩壇上的沉
悶局面,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詩歌的高潮。由於他們都共同經歷了漢末離亂
的痛苦生活,所以能自覺繼承漢樂府民歌的優秀傳統,在詩中通過敘述喪
亂及感嘆身世,吐露建功立業的抱負,具有慷慨悲涼、明朗剛健的獨特風
格。人們把這一時期的文學稱為「建安文學」。
「三曹」即漢、魏間詩人曹操與其子曹丕、曹植的合稱。他們政治地
位顯赫,文學成就很高,成為當時文壇領袖,是集中體現「建安風骨」特
點的代表作家。
曹操初封魏王,是漢末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在當時階級矛盾尖銳
的形勢下,他「挾天子以令諸侯」,先後削平割據勢力,統一了北方,是
一個很有膽識的統治者。他「外定武功,內興文學」,在長期的戎馬生涯
中寫下了大量的詩文,是建安文學新局面的開創者。他的詩具有強烈的現
實主義精神,如「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等詩句,被譽為「漢末實錄,為後世所嘆唱」。「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昂揚地表現了老當益壯,奮斗不息的精神,至今
傳誦不絕。他的詩蒼勁雄渾,開一代詩風,鮮明地體現了「 建安風骨」的
特色。
曹丕即魏文帝,曹操次子。他博聞強記,下筆成章,但他文學創作所
反映的內容遠不及曹操豐富、深刻。他的詩多寫男女戀情和遊子思歸的離
愁別恨,纏綿悱惻,深切動人。在語言與表現方法上吸取了樂府的許多長
處。《燕歌行》是他的代表作,是現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詩。
曹植,是曹操第三子,是建安時期最負盛名的作家,古人稱為「建安
之傑」。他的一生以曹丕稱帝分為前後兩期。前期深受曹操寵愛和賞識。
後期由於受曹丕的猜忌和迫害,抑鬱不得志,終於在憤懣和苦悶中死去。
他的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表達了
對這種迫害的控訴。曹植的詩脫胎於樂府民歌,但致力於對語言的加工和
提煉,提高了詩歌創作的藝術技巧,對後世文學特別是五言詩的發展,有
較大影響。他的《洛神賦》最為歷代傳誦。

田園詩人陶淵明
田園詩人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一直傳為美談。詩人堅
持高遠的理想和志趣,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成為後世正直文人
的人生目標。
由於家庭和儒家思想的影響,陶淵明少年時代起就對統治階級抱有幻
想,立志為國為民干一番事業。但當時東晉社會,貴族壟斷了高官要職,
出身庶族寒門的人則遭到無理壓制,陶淵明雖有濟世之才,卻一直得不到
重視。他的政治抱負不僅難以施展,而且還要忍受屈辱與一些官場人物周
旋,這使他十分痛苦。加上當時老莊思想和隱居的風氣非常盛行,就產生
愛慕自然、嚮往隱逸的思想。他在41歲時毅然解職歸田, 從此隱居不再做
官在田以後的20年中,他同勞動人民有了廣泛的接觸,還親自參加農業
勞動,這使他的思想感情發生了很大變化,為他創作田園詩提供了重要條
件。
陶淵明流傳下來的詩歌大約有一百二十多首,另外還有散文、辭賦多
篇。其中田園詩是陶詩的重要部分,內容描寫農村生活、田園風光和淳樸
的風俗人情。如四言《時運》、五言《歸園田居》等。這些田園詩抒發了
作者對寧靜、閑逸生活的衷心喜愛,表現了作者淡泊曠達、安貧樂道的品
格。藝術上,他追求詩歌語言樸素明潔,平淡自然,使人感到像是從「胸
中自然流出」,沒有一點斧鑿痕跡,為古典詩歌開辟了田園詩的新境地。
同時,詩人還寫了一些詠懷、詠史的篇章,這些詩通過對自己一生經歷中
的種種感受、體驗和對歷史的緬懷,寄託詩人的社會理想,對黑暗的現實
具有批判意義。與田園詩相比較,這類詩更富於政治性和現實性。陶淵明
的辭賦散文,數量不多,但在思想、藝術上都有獨特的成就。像《桃花源
記》、《歸去來辭》、《五柳先生傳》,直到今天仍是傳誦的名作。

「詩仙」李白
「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
中仙。」這是杜甫《飲中八仙歌》中寫李白的幾句詩,它像一幅素描,把
李白狂放不羈、不阿權貴的性格,生動、形象地表現了出來。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
甘肅省天水縣附近)。出生在中亞的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境內)一個
商人的家庭里。李白5歲那年,突厥人入侵碎葉,舉家東遷,來到蜀中綿
州昌隆縣(今四川江油縣)青蓮鄉定居。他從小聰穎過人,不少書他看一
二遍就印在腦海里。但他貪玩,讀著讀著就不肯用功了。據說有一天,他
看到一個老奶奶把一根胳膊般粗的鐵杵在磨石上用勁地磨,說是要把它磨
成針。李白大吃一驚:「這么粗的鐵棍,何年何月才能磨成針呢?」老奶
奶滿懷信心地說:「只要不停地磨下去,總有一天能磨成針。」這件事使
李白悟出了一個深奧的道理:「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讀書學習不也
是這樣嗎?」從此,他刻苦讀書,學問大有長進。
除向書本學習外,李白還重視向社會學習。他一生出三峽,入湖北,
游洞庭,登廬山,下揚州,走中原,訪東魯,進山西……走遍了祖國的大
多數省份,尋訪名勝古跡,開拓了自己的知識領域,為他的詩篇提供了書
寫不完的素材。
天寶元年(742),唐玄宗召見李白,並讓他當了翰林供奉,專門
在宮廷里寫作詩文。李白本以為他那治理天下的宏偉意願很快可以實現,
但腐敗的朝政使他逐漸清醒地認識到,皇帝根本沒有認真聽取過他的治國
之策,只把他作為「幫閑」文人對待罷了。那些達官顯貴更是把他當作眼
中釘,處處與他作梗。李白極為失望,就主動要求離開朝廷,又開始了漫
游和創作生涯,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萬古傳頌的詩篇。
李白晚年因參加永王李璘的幕府,蒙冤入獄,流放途中遇赦返回。寶
應元年(762)中秋,便一病不起,在瑟瑟寒風中,一代詩仙凄涼地離
開了人間。
李白的詩歌現存九百九十多首,豪邁奔放,別具一格。像著名的組詩
《古風》,批判朝政弊端,感慨有志之士不能展抱負;樂府《行路難》、
《梁甫吟》、《將進酒》等,是抒發懷才不遇的悲憤;《秋登宣城謝朓北
樓》、《望廬山瀑布》、《夢游天姥吟留別》等詩篇,以充滿想像的神奇
之筆描繪祖國的壯麗山河。盡管李白有的詩歌也隱含著人生如夢、縱酒狂
歡的頹喪情緒,但不滿於社會和政治的黑暗,追求心身自由和解放的昂揚
向上的精神是他詩篇的主旋律。
李白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詩人之一,與杜甫並稱「李杜」,對後
代的詩歌創作產生過深遠的影響。

「詩聖」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世稱杜少陵,誕生在河南鞏縣城
外瑤灣村。他畢生酷愛詩歌創作,被後人譽為自有詩人以來最偉大的「詩
聖」。
杜甫年輕時就抱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治世雄心。20歲
那年,杜甫南遊江浙,飽覽名勝,憑吊遺跡,觀賞壯麗的江山,增長了實
際知識,為以後文學創作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和生活基礎。
杜甫雖有治世的雄心和博學的才幹,但他的仕途卻很不得志。他想通
過科舉考試,得到一個官職,一直未能如願。他出入權貴門下,希望得到
引薦,結果也處處碰壁,生活逐漸陷入困境,過著「賣葯都市,寄食朋友」
的生活。
政治上的失意,生活上的貧困,使他有機會接近下層勞動人民,聽到
他們的呼聲,從而了解了人間的黑暗,成為一個現實主義的大詩人。他寫
出了《麗人行》、《兵車行》等大膽揭露封建王朝腐朽,反映人民生活疾
苦的詩篇。《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代表了詩人這個時期創作的最
高成就。當時詩人剛好從京城回奉先探親。在長安街上,凍死的老人使他
慘不忍睹;路過驪山時,華清宮里笙歌聲聲,深深刺痛他的心。想不到一
進家門 ,他的心愛的小兒子已經餓死床上 。於是詩人滿腔悲憤地寫下了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樣的千古名句。
後來在別人的推薦下,杜甫做過參軍的小官,但不到一年就爆發了安
史之亂,杜甫又開始了流亡和逃難生活。動亂的社會和不平凡的經歷,進
一步把杜甫的詩歌創作推向現實主義創作的高峰 。 這期間他先後寫下了
《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和《新婚別》、《垂老別》、《無
家別》等稱之為「三吏」「三別」的不朽詩篇。苦難的生活使杜甫熟悉了
人民,寫下了許多對勞動人民有深厚感情的作品。《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又呈吳郎》等,寄寓著詩人對勞動人民和貧寒知識分子的深厚同情。
杜甫的晚年,生活越來越艱難,身體越來越衰弱,但他始終沒有放棄
自己的詩歌創作,相反,越是貧病交困,詩作越多。在成都,他一度被任
命為工部員外郎,在此期間,以驚人的毅力寫了四百三十多首詩,佔了他
全部詩作的十分之二。在他生命彌留之際,他還僵卧在破船上寫出了長詩
《風疾舟中伏枕書懷》,念念不忘國家的災難。這首詩寫出不久,這位被
後人譽為「詩聖」的大詩人就在湘江上游的一隻破船上去世了。
杜甫的思想主要受儒家的影響,「窮年憂黎民」、「濟時肯殺身」是
他一貫的精神。他的詩現存一千四百多首,內容極為廣泛深刻,多方面地
反映了唐代中期社會的急劇變化,被人們稱為「史詩」。

「詩鬼」李賀
宋代以來,不少學者、詩人常用「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來形容唐朝
兩位著名詩人。長吉是李賀的字,「鬼才」,並非只說他喜歡寫神仙鬼魅
的題材,而主要是指他的詩想像豐富奇特,意境新穎詭異,富於浪漫主義
色彩。可見,李賀詩歌在唐朝詩壇上佔有獨特的位置。
李賀(790-816)是唐朝宗室的後裔,但早已沒落破敗,家境
貧困。他才華出眾,少年時就獲詩名,但一生只作了一個職掌祭祀的九品
小官,鬱郁不得志,窮困潦倒,死時年僅27歲。
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又是中唐到晚唐詩風轉變期的一個代表
者。他所寫的詩大多是慨嘆生不逢時和內心苦悶,抒發對理想、抱負的追
求;對當時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和人民所受的殘酷剝削都有所反映。他喜
歡在神話故事、鬼魅世界裡馳騁,以其大膽、詭異的想像力,構造出波譎
雲詭、迷離惝恍的藝術境界,抒發好景不長、時光易逝的感傷情緒。他的
《蘇小小墓》詩寫到:「幽蘭露,如啼眼。無物結同心,煙花不堪剪。草
如茵,松如蓋,風為裳,水為珮。油壁車,夕相待。冷翠燭,勞光彩。西
陵下,風吹雨。」把楚辭《山鬼》的意境和南齊妓女蘇小小的傳說結合起
來,創造了荒誕迷離、艷麗凄清的幽靈世界。
李賀的作態度極為嚴肅、認真,甚至到了嘔心瀝血的程度。傳說他每
次出門,跟隨的書僮身上總背一隻錦囊,他邊走邊吟詩,每得佳句就寫下
來放進囊中,歸來時再補足成篇。他的詩歌繼承《楚辭》和樂府民歌的傳
統而有所創新,在詩歌的形式、意境、比喻、語言等方面不落前人窠臼,
在中唐詩壇上獨樹一幟。優秀作品有《李憑箜篌引》、《雁門太守行》、
《金銅仙人辭漢歌》、《老夫采玉歌》等。名句有「天若有情天亦老」、
「黑雲壓城城欲摧」、「桃花亂落如紅雨」等,為後世所傳頌。

多才多藝的王維
被蘇軾稱贊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唐代大詩人王維,不但
詩歌創作卓有成就,還善於繪畫,精通音律,是中國文學史上一個多才多
藝的詩人。
王維(701?-761)早年生活比較順利,但安史之亂把他寧靜
的生活打破了,他被安祿山抓獲,並被迫任偽職。叛亂平息後,他一度被
貶官,最後又升為尚書右丞,所以後人稱他「王右丞」。
王維的思想,以張九齡罷相為界限,可分為前後兩期。前期具有一定
的嚮往開明政治的熱情,對當時社會上一些不合理現象曾經表現過不滿,
所以前期寫過一些具有現實意義的作品。例如,《濟上四賢詠》、《老將
行》、《觀獵》、《使至塞上》、《少年行》等作品,風格雄渾,氣象開
闊,充滿建功立業的思想與批判現實的精神。後期由於叛亂中受牽連,政
治上遭挫折,就日趨消沉,在佛教和山水中尋找寄託,詩歌格調也顯得比
較低沉、冷漠。
王維的詩,保留下來的有四百多首,最能代表他的創作特色的是描繪
山水田園及歌詠隱居生活的詩篇。這些詩藝術成就很高。王維是盛唐山水
田園詩派的代表作家。《渭川田家》、《終南山》、《山居秋暝》等都是
膾炙人口的作品。
王維的田園山水詩歌善於捕捉景物的形象特徵,並熔詩歌、繪畫、音
樂於一爐,構成獨到的意境。特別是他的《使至塞上》,全篇氣勢磅礴,
其中「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兩句 ,寫景尤為壯麗 。《出塞行》的
「暮雲空磧時驅馬,秋日平原好射鵰」氣勢也很開闊。蘇軾說:「味摩詰
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的確說出了王維山水詩最突
出的藝術特色。
王維的繪畫也極見功力,山水、花鳥、人物樣樣精通,特別拿手的是
山水畫。明代董其昌推尊他為山水畫「南宗」鼻祖,並說「文人之畫,自
王右丞始」。

善作諷喻詩的白居易
詩聖杜甫之後,唐代詩壇上又出現了一位傑出的現實主義詩人——白
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自號香山居士。少年時期家境貧
寒,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他從小刻苦學習,十幾歲就能寫出很好的詩,
他的《賦得古原草送別》曾得到當時大詩人顧況的好評,從此進入仕途。
社會現實和個人聞見,使詩人立志要「為民請命」。他針對當時社會存在
的問題,寫成《策林》75篇,向朝廷提出了改革意見;同時又利用詩歌
的特點來配合斗爭。《秦中吟》和《新樂府》等一批諷喻詩,就是這個時
期寫出來的。這些詩像弩箭射向黑暗的現實,刺痛了權貴們的心。
有一次,藩鎮李師道派人刺殺宰相武元衡,白居易首先上書皇帝,要
求嚴厲懲治殺人兇手,權貴們則抓住這件事,大做文章,指責白居易越級
奏事,干預朝政,在皇帝面前造謠中傷,最後白居易被貶為江州司馬。白
居易自己也很清楚,他得罪的真正原因是那些「為民請命」的意見和諷喻
詩,所以他自己說:「始得名於文章,終得罪於文章。」白居易以後又歷
任忠州、杭州、蘇州等地刺史,做了許多有益於當地人民的好事。如在杭
州任刺史期間,發動人民,築堤浚井,治理西湖,深得人民擁戴。今天西
湖上的白堤,據說就是以他的姓命名的。
白居易一生留下了詩作近三千篇,還提出了一整套詩歌理論。主張詩
歌創作必須來源於現實生活,反映社會,批判現實,大膽揭發封建政治的
黑暗現象。所作《秦中吟》、《新樂府》等譴責宦官和藩鎮互相勾結,危
害人民和國家的罪行;所作《觀刈麥》、《賣炭翁》、《紅線毯》等表達
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所作長篇敘事詩《長恨歌》、《琵琶
行》是流傳千古的名作。白居易的詩歌一直以平易通俗著稱,詩歌大都深
入淺出,表現形式上採用直言其事的方法,敘事完整,情節生動,刻劃人
物神態維妙維肖,連一些不識字的老人、兒童都能聽懂。

心有靈犀的李商隱
在晚唐詩人中,詩歌成就藝術最高、最為人傳誦的,是擅長寫作愛情
詩的李商隱。
李商隱(813-858)仕途不得志,一生過著幕僚生活。坎坷的
政治生活對李商隱的詩歌創作影響很大。在流傳下來的六百多首詩歌中,
直接觸及政治的佔了相當比重。他的政治詩往往選擇歷史上的封建帝王荒
淫誤國作為主題,諷喻現實政治。《長安城樓》就是這類詩的代表作。
李商隱的作品中,最為人傳誦的,還是他的愛情詩。這類詩或名《無
題》,或者取篇中兩字為題,以婉轉的情思,精麗的詞藻,和美的聲調,
抒發纏綿悱惻的愛情和相思相戀的痛苦。像「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
一點通」、「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春蠶到死絲方盡,
蠟炬成灰淚始干」等等,就是這類無題詩的精妙佳句。深情綿邈,典雅華
麗,屬對工整,形象鮮明,是他的詩歌藝術風格的顯著特徵。
李商隱的詩歌,特別是他的愛情詩,對後代有很大的影響。唐宋婉約
派詞人及元明清一些寫愛情題材的戲曲作家,都曾向他學習。

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是我國唐、宋兩代八個著名散文家的合稱,他們是唐
代的韓愈、柳宗元,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和曾鞏。
最初將這八個作家的散文作品編選在一起刊行的是明初朱後的《八先
生文集》,後唐順之在《文編》一書中也選錄了這八個唐宋作家的作品。
明朝中葉古文家茅坤在前者的基礎上加以整理和編選,取名《唐宋八大家
文鈔》,共160卷。「唐宋八大家」從此得名。
提倡唐宋八大家的作品和文風,這在明中葉是有深刻的政治背景的。
以明代「前七子」、「後七子」為代表的復古派壟斷文壇,倡言「文必秦
漢,詩必盛唐」,在散文創作中拋棄了唐宋以來文學發展的既成傳統,走
上復古的道路。影響所及,致使一些文人學者在散文創作中一味以模擬秦
漢古人為能事,其作品成為毫無靈魂的假古董。作為前後七子的反對派而
出現的,有王慎中、唐順之、茅坤、歸有光等,他們強調唐宋作家的散文
作品是學習和繼承秦漢古文優秀傳統的典範,應該加以提倡,並著手編選
和刊行唐宋作家的散文選集。
由於這八位作家的文學觀點比較接近,都主張實用,反對駢體,他們
的散文創作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因而「唐宋八大家」一經提出,便為後
人普遍接受,成為文學史上的專有名詞。

古文運動的倡導者韓愈
韓愈(768-824)是中唐文壇的一位大作家。他一生在政治、
哲學、文學方面都有建樹,而文學的成就最大。他對中國古代文學最突出
的貢獻是倡導了唐代的古文運動。
韓愈倡導的古文運動,主要目的是為了繼承先秦兩漢的散文精神,並
與六朝以來的華而不實的駢文相對立。他強調文章內容的重要性,提倡文
章要言之有物。主張對古文應「師其意不師其辭」,做到「辭必己出」,
「文從字順」。在韓愈的努力提倡下,古文運動發生了廣泛的影響,許多
人向韓愈請教,他因之團結了一批知名古文家如樊宗師、李翱、皇甫湜、
李漢、沈亞之等,共同努力,抵制了流俗非議,銳意進取。以後又得到了
柳宗元的大力支持,古文影響更大,並逐漸壓倒了駢文,成為文壇的主要
風尚。
韓愈的散文氣勢充沛,縱橫開合,奇譬巧喻,形象鮮明,具有多種多
樣的藝術特色。他的論說文《原道》、《師說》、《論佛骨表》、《進學
解》,贈序《送孟東野序》、《送高閑上人序》,和敘述文《張中丞傳後
敘》,墓誌銘《 柳子厚墓誌銘 》,祭文《祭十二郎文》,以及傳奇小說
《毛穎傳》等,都是公認的名篇,對後代散文創作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
韓愈的詩也有獨創的成就。他的詩吸取了杜甫詩中某些新特點,把散
文篇章結構運用於詩歌寫作;把少量的議論成分引進詩歌中,創造出「以
議論為詩」、「以賦為詩」的獨特風格,但是也帶來以文為詩、講才學、
發議論、追求險怪的不良風氣。韓愈的代表詩作有《山石》、《聽穎師彈
琴》、《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等。

D. 中國歷史名人有哪些

1、孔子(前551-前479),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中國的「千古聖人」。孔子是中國歷史最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中國文化的標志式人物,是中國人兩千年來行為規范的制定者。他的思想和學說是古代社會長期的意識形態和官方哲學。在古代,小孩進學堂第一個拜的就是孔子。

2、秦始皇(前259-前210),中國歷史上一位叱吒風雲的秦朝開國皇帝,實質也是中國的開國皇帝。「百代都行秦政法」,他創立皇帝制度,並完成了中國一系列的統一,「廢分封,設郡縣,修驛道」,使中國進入了中央集權帝制的時代,這對中國和世界的歷史均產生了深遠而重大的影響,被譽為「千古一帝」。

3、老子(約前571-前471),中國歷史最偉大的哲學家,世界著名的文化名人,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的發展具有深刻影響。中國歷代統治階級奉行「內用黃老,外示儒術」政治理念。道教在其學說的影響下產生。老子所著的《道德經》和《易經》、《論語》被認為是對中國人影響最深遠的三部思想巨著。

4、蔡倫(61?-121)。如果紙是他一個人發明的,他的影響力將在人類歷史中排名第一!「紙」大大的促進了世界科學文化的傳播和交流,深刻地影響著人類歷史的進程。鑒於紙在文化傳承和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蔡倫作為紙的主要發明者之一,將彪炳史冊!可以說,蔡倫是有史以來最佳發明家!

5、漢武帝(前156年-前87),他是使中國漢民族和漢人王朝確立及壯大的劃時代巨人!他構建文明體系,為中國獨尊儒術兩千年奠下基礎,影響力可謂至深之極。漢武帝實質是漢人的第一大民族英雄,他開創了中國封建王朝第一個發展高峰。漢武帝是中國第一個使用年號的皇帝,並確定以正月為歲首。

E. 中國古代文人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陬邑(現山東曲阜東南)人。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論語》是一部記錄孔子言行的著作,為孔門弟子編寫,是儒家思想的經典之作。南宋朱熹把這部書和《孟子》《大學》《中庸》合稱「四書」。相傳,《詩經》為孔子刪定。《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記錄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約500年的詩歌約305篇,分為「風」「雅」「頌」三部分,形式以四言為主,手法多用「賦」「比」「興」,它也稱《詩》或《詩三百》。《詩經》為我國現實主義詩歌創作的源頭。它與《書》《禮》《易》《春秋》合為儒家「五經」。
左丘明,春秋時期魯國史官。相傳《國語》《左傳》為其所撰。《國語》是我國最早的國別體史書。以記西周末年和春秋時期周、魯等國貴族的言論為主。《左傳》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備的編年體史書,按照魯國國君的世系紀年,記載了我國自公元前722年以後250多年的許多史料。也稱《春秋左氏傳》,又名《左氏春秋》,與《公羊傳》《穀梁傳》合稱為《春秋三傳》。
屈原(約前340-前278),名平,戰國時楚國人,我國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騷體詩」(積極浪漫主義)創始人。著有《離騷》《九歌》《九章》等二十五篇,收在西漢劉向編的《楚辭》里。代表作《離騷》是我國古代最長的政治抒情詩。
列子,戰國前期鄭人,名寇,又名禦寇。《列子》相傳是列子所作,原書已亡佚,現在流傳的本子是東晉張湛輯注的,內容駁雜,其中保存了一些先秦優秀的寓言和神話傳說。
墨子(約前476-前390),名翟,相傳為戰國時期宋國人,墨家的創始人,主張兼愛、非攻、尚賢、節用。《墨子》為墨家經典之作。
孟軻(約前372-前289),字子輿,戰國時鄒人,儒學大師,有「亞聖」之稱。《孟子》是一部記錄孟子言行的書,由孟軻及其弟子編成。孟子的主要主張是仁政、民貴、君輕。
莊周(約前369-前286),戰國宋人,古代著名思想家,道家學派代表人之一。《莊子》為他和其弟子所作,文學性強,多寓言,道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荀子(約前313-前238),名況,戰國時趙國人,著名思想家。主張「法後王」「性惡論」。《荀子》為荀子和其弟子所作,是先秦儒家重要作品。
韓非(?-公元前233),戰國末期韓國的公子,喜歡研究刑名法術,是戰國時代著名的思想家,先秦法家學說的集大成者。《韓非子》為法家重要著作。
呂不韋(?-前235),戰國時秦相。《呂氏春秋》相傳是呂不韋召集門客編撰的,一名《呂覽》,是先秦雜家的代表作。
司馬遷(約前145-約前87),字子長,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和思想家。著作《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它包括12本紀(帝王傳記)、30世家(諸侯傳記)、70列傳(著名人物傳記)、10表、8書,共130篇。它與《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合稱「四史」。魯迅稱贊《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賈誼(前200-前168),世稱賈生,西漢文學家,政論家。代表作《過秦論》《論積貯疏》。
班固(32-92),東漢史學家、文學家。《漢書》是班固在其父班彪所著《史記後傳》的基礎上,歷時二十餘年修成的。全書一百二十卷,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字孟德,沛國譙郡(今安徽亳縣)人,東漢末期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與其子曹丕、曹植合稱「三曹」,為建安文學的代表作家。他的詩以慷慨悲壯見稱。魯迅稱他是「一個改造文章的祖師」。
《搜神記》是魏晉志怪小說的代表作,原作散失,有干寶輯錄本。干寶,字令升,東晉蔡(今河南新蔡)人。
陳壽(233-297),字承祚,西晉史學家。著作《三國志》是一部國別體紀傳斷代史。
王羲之(321-379),東晉書法家,有「書聖」之稱。代表作《蘭亭集序》。
陶淵明(365-427),東晉著名詩人。一名潛,字元亮,私謚靖節,自號五柳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代表作有《桃花源記》《歸去來兮辭》《五柳先生傳》《歸園田居》等。
范曄(398-445)南北朝時南朝宋的史學家。字蔚宗,順陽(今河南淅川東南)人。《後漢書》紀、傳的作者。
劉義慶(403-444),南朝小說家。著有我國第一部筆記體小說《世說新語》,又名《世說》《世說新書》。
劉勰(約465-約532),南朝梁代文藝理論家,著作《文心雕龍》是我國第一部文藝理論專著。
酈道元,北魏地理學家。著有富有文學價值的地理志《水經注》。
鍾嶸,南朝梁文學批評家。著作《詩品》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理論專著。
王勃(650-675),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市)人。唐初詩人,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一起,被稱為「初唐四傑」。代表作有《滕王閣序》等。
王維(701-761),字摩詰,唐代田園詩人,與孟浩然並稱「王孟」。作品有《王右丞集》,蘇軾稱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偉大詩人,有「詩仙」之稱。藝術上具有浪漫主義風格。著有《李太白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鞏縣(今河南鞏縣)人。唐代著名詩人。有「詩聖」之稱。詩作有「詩史」美稱,其詩具有現實主義風格。著有《杜少陵集》。
岑參(約715-770),唐邊塞詩代表詩人。與高適並稱「高岑」。
韓愈(768-824),字退之,世稱韓昌黎,唐代河陽(今河南孟縣)人,唐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與柳宗元倡導古文運動,列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他的著作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有《劉夢得文集》。被時人稱為「詩豪」。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號香山居士。太原人。唐代著名詩人。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著有《白氏長慶集》。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東解(今山西運城縣)人,唐代文學家。著有《柳河東集》。他是中國第一個把寓言正式寫成獨立的文學作品的作家,開拓了我國古代寓言文學發展的新階段。
杜牧(803-852),字牧之,號杜樊川,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散文家。與李商隱齊名,有「小李杜」之稱。著有《樊川文集》。代表作《阿房宮賦》《泊秦淮》等。
李朝威,其作品《柳毅傳》是唐傳奇名作。
李商隱(約813-858),字義山,唐代詩人。有《李義山詩集》。
羅隱(833-909),晚唐文學家。詩歌、雜文在晚唐獨樹一幟,魯迅對其評價很高。
李煜(937-978),南唐後主,世稱「李後主」。以清麗精煉的語言,抒寫復雜的思想感情,使詞成為抒情言志的新體詩,對後世詞壇影響極大。著有《南唐二主詞》(包括其父李璟的詞)。
柳永(約987-約1053),原名三變,字耆卿,世稱「柳屯田」「柳郎中」。北宋婉約派著名詞人。有《樂章集》。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謚號文正,北宋文學家。著有《範文正公集》。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謚號文忠,北宋吉州永豐(今江西永豐)人。北宋文壇領袖。著有《歐陽文忠公集》。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陝州夏縣(今山西夏縣)人,北宋政治家、史學家。主編《資治通鑒》。《資治通鑒》是我國最大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62年間的史實。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號半山;因封荊國公,世稱王荊公。宋撫州臨川(今江西撫州)人。宋朝著名的政治革新家、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臨川先生文集》。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學家。與其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是豪放詞派的代表人物。著有《東坡全集》。
秦觀(1049-1100),字少游,宋朝詞人。以文學受知於蘇軾,他與黃庭堅、張耒、晁補之並稱「蘇門四學士」。
李清照(1084-1155),號易安居士,宋朝濟南人。著名的女詞人。有《漱玉詞》傳世。其詞婉約清新,被稱為「易安體」。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自號放翁。越州山陰人。南宋著名詩人,平生作詩近萬首。有《渭南文集》《劍南詩稿》等傳世。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婺源人,南宋理學家。主張「文以載道」,用形象的詩歌來闡說抽象的理學和人生哲學。
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宋朝歷城(今山東濟南)人。著名的愛國詞人,詞風以豪放為主,詞與蘇軾並稱「蘇辛」。有《稼軒長短句》。
姜夔(約1155-約1221),字堯章,號白石道人,宋朝詞人。與周邦彥並稱「周姜」,兩人都精於音律,自創新調,是格律詞派的代表。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號文山,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有《文山先生全集》。
關漢卿,號已齋叟,元代偉大的戲劇家。他與馬致遠、白樸、鄭光祖合為元曲四大家。代表作有《竇娥冤》《望江亭》《救風塵》等。
王實甫,元戲曲作家。著作《西廂記》是元代劇本中最長的一部,在元雜劇中有「天下奪魁」的藝術成就。
馬致遠(1250-1323),號東籬,元代著名戲曲家和散曲作家。代表作《漢宮秋》《天凈沙•秋思》。
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說家。《水滸傳》是第一部描寫農民斗爭的長篇章回小說,它與《三國演義》《紅樓夢》《西遊記》合稱我國四大古典長篇小說。
羅貫中(約1330-約1400),名本,號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說家。《三國演義》是我國第一部長篇歷史章回小說。
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號石公,明代公安(今湖北公安)人。與其兄宗道(字伯修)、弟中道(字小修),都以文學見長,時號「三袁」,被稱為「公安派」,其中以袁宏道的成就最高。曾為文反對復古,主張「獨抒性靈,不拘格套。」著有《袁中郎全集》。
吳承恩(約1500-約1582),明代小說家。《西遊記》是長篇神話小說,也是浪漫主義的傑作。
歸有光(1507-1571),人稱震川先生,明代著名古文家、散文家。後人把他和唐順之、茅坤等人並稱為「唐宋派」。代表作《項脊軒志》。有《震川文集》。
湯顯祖(1550-1616),明代雜劇家。《牡丹亭》是一部寫杜麗娘和柳夢梅愛情故事的雜劇,它與《紫釵記》《邯鄲記》《南柯記》合稱「臨川四夢」。
馮夢龍(1574-1646),明代文學家。編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合稱「三言」。
張溥(1602-1641),明代文學家,復社領袖。著有《七錄齋集》。
黃宗羲(1610-約1695),明清之際思想家、史學家。著有《明夷待訪錄》《南雷文定前集》等。
李漁(1611-約1680),字笠鴻,號笠翁。清戲曲理論家。著有《李笠翁一家言》。
夏完淳(1631-1647),原名復,字存古,號小隱。松江華亭(金上海松江)人。南明詩人、抗清將領。有《夏完淳集》。
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清代山東淄川(今山東淄博)人。著有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
方苞(1668-1749),字靈皋,號望溪,清安徽桐城人。他與劉大魁、姚鼐合稱「桐城三祖」,為桐城派代表作家。
彭端淑(1699-1779),清代四川人。著有《白鶴堂文集》。
吳敬梓(1701-1754),清代小說家。《儒林外史》為批判科舉制度和封建禮教的諷刺小說。
李汝珍(約1763-約1830),清小說家。長篇小說《鏡花緣》通過敘述唐敖等游歷海外的見聞和唐閨臣等100個才女的故事,批男尊女卑,贊女子才能。
洪升 ,清戲劇家。戲劇《長生殿》,以安史之亂為背景,寫唐明皇、楊貴妃的故事。
孔尚任,清戲曲家。戲劇《桃花扇》,借寫侯方域與秦淮名妓李香君的愛情故事,寫南明王朝興亡的歷史。
曹雪芹(?—1763》名沾,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圃、芹溪,我國古代偉大的小說家。《紅樓夢》(又名《石頭記》)是中國古典小說發展的高峰。《紅樓夢》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為背景,以賈寶玉、林黛玉的愛情悲劇為主要線索,並通過賈家榮寧二府由盛到衰的過程,深刻地揭示了封建制度必然崩潰滅亡的歷史趨勢。
袁枚(1716—1798)字子才,號簡齋,隨園主人。著有《小倉山房文集》。主張性靈說,認為詩應抒寫胸臆,辭貴自然,強調獨創。
趙翼(1727-1814),字雲崧,號甌北,清代著名詩人、學者。主張文學的獨創性,反對摹擬。有《甌北集》。
龔自珍(1792—1841)字瑟人,清思想家,文學家。近代文學的開山作家。著有《龔自珍全集》。
劉鶚(1857-1909),字鐵雲,筆名洪都百煉生,清末丹徒(今江蘇丹徒)人。代表作《老殘游記》與李寶嘉的《官場現形記》、吳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和曾樸的《孽海花》合稱為晚清「四大譴責小說」。
梁啟超(1873—1929)近代資產階級改良主義者,學者,戊戌維新運動的領袖之一。著有《飲冰室合集》。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國無產階級革命文學的主將。「魯迅」是他在1918年發表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是所用的筆名。主要作品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散文集《野草》《朝花夕拾》,雜文集《墳》《南腔北調集》《且介亭雜文》《華蓋集續編》《准風月談》等等。
周建人(1888-1984),浙江紹興人,魯迅的胞弟。生物學家。著有《生物進化淺說》,譯有達爾文的《物種起源》。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開貞,號尚武,四川樂山人。我國傑出的作家、詩人、戲劇家、歷史學家和古文字家。曾與成仿吾、郁達夫等組織著名的文學社團——「創造社」。他的第一部詩集《女神》是我國新詩運動的奠基石。有歷史劇《屈原》《棠棣之花》《蔡文姬》《高漸離》《孔雀膽》《南冠草》等等。
周瘦鵑(1894-1968),現代作家,翻譯家。
葉聖陶(1894-1988),江蘇蘇州人,原名葉紹鈞,字聖陶。作家、教育家、編輯家。長篇小說《倪煥之》是他的代表作。他還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最早寫童話的作家。有童話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鴻,字雁冰,浙江桐鄉人。現代傑出作家,「五四」新文學運動的先驅者之一。曾與鄭振鐸、王統照等在北京發起成立我國第一個新文學團體——「文學研究會」,主辦刊物《小說月報》,提倡為人生而藝術(文學反映人生、關心人民疾苦)。長篇小說《子夜》《腐蝕》和短篇小說《林家鋪子》是他的代表作。他的小說《春蠶》《秋收》《殘冬》合稱為「農村三部曲」。
徐志摩(1896-1931),筆名雲中鶴、南湖,浙江海寧人。詩人、學者。新月社的主要發起人和主要成員之一。詩集有《志摩的詩》《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等,名篇有《再別康橋》《沙揚娜拉》《在病中》等。
郁達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陽人。現代著名作家。「左聯」發起人之一。代表作小說《沉淪》。還有著名小說《春風沉醉的晚上》《薄奠》《遲桂花》等。
朱光潛(1897-1986),現代美學家、文藝理論家。筆名孟實、孟石,安徽桐城人。代表作有《文藝心理學》《詩論》《談美書簡》等。主編的《西方美學史》是我國第一部系統論述西方美學歷史的著作。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蘇揚州人,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代表作有詩和散文合集《蹤跡》,散文集《背影》《歐游雜記》和《松堂游記》等。
老舍(1899-1966),作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人。1950年獲「人民藝術家」稱號。代表作有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戲劇《茶館》等。
聞一多(1899-1946),湖北浠水人,詩人,學者。新月詩派代表人物,提出詩歌的「三美」(建築美、音樂美、繪畫美)理論。代表作有《紅燭》《死水》等。
冰心(1900-1999),原名謝婉瑩,福建長樂人,現代作家。五四時期開始文學創作,影響很大。代表作有詩集《繁星》《春水》,散文小說集《超人》《往事》和通訊集《寄小讀者》等。
沈從文(1902-1988),原名沈岳煥,湖南鳳凰人,現代作家。代表作品有散文集《湘行散記》、中篇小說《邊城》和長篇小說《長河》等。
夏衍,原名沈端先,浙江杭州人。主要作品有劇本《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細菌》、報告文學《包身工》等。
丁玲,原名蔣冰之,湖南臨澧人,現代作家。長篇小說《太陽照在桑乾河上》獲斯大林文學獎。
周立波,湖南益陽人,現代作家。代表作有長篇小說《暴風驟雨》(獲斯大林文學獎)《山鄉巨變》,短篇小說《湘江一夜》等。
趙樹理,山西人。「山葯蛋」派代表作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說《小二黑結婚》、中篇小說《李有才板話》等。
巴金,原名李堯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代表作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愛情三部曲《霧》《雨》《電》等。
曹禺,原名萬家寶,現代著名劇作家。代表作有話劇《雷雨》《日出》《北京人》,歷史劇《王昭君》等。
馮至(1905-1993),原名馮承植,河北涿州市人,詩人,學者。代表詩集有《昨日之歌》《十四行集》等。
艾青,原名蔣海澄,浙江金華人。著名詩人,有詩集《黎明的通知》,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
錢鍾書(1910-1998),現代文學研究家、作家。字默存,號槐聚,曾用筆名中書君。江蘇無錫人。著名的有學術著作《談藝錄》《管錐編》,散文集《寫在人生邊上》,短篇小說《人•獸•鬼》,長篇小說《圍城》等。
何其芳(1912-1977),四川萬縣人,詩人,文學評論家。代表詩集有《預言》《夜歌和白天的歌》。
孫犁,原名孫樹勛,河北人。現代小說家、散文家。其小說充滿了詩情畫意,有「詩體小說」之稱,是荷花澱派的創始人。《白洋淀紀事》是他最負盛名和最能代表其創作風格的一部作品集。
楊朔,原名楊毓晉,山東蓬萊人,現代小說家、散文家。有長篇小說《三千里江山》、散文集《海市》。其散文《荔枝蜜》《海市》《茶花賦》《香山紅葉》均為名作。
魏巍,現代小說家、散文家。代表作有長篇小說《東方》、通訊集《誰是最可愛的人》等。
峻青,原名孫俊卿,當代作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說集《黎明的河邊》。
賀敬之,山東人,著名詩人、劇作家。作品有大型歌劇《白毛女》(與人合作,獲斯大林文學獎),詩作《回延安》《雷鋒之歌》等。
張愛玲(1920-1995),現代女作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集《傳奇》,散文集《流言》。代表作有敘說「家史性」的小說《沉香屑:第一爐香》《傾城之戀》《金鎖記》。
汪曾祺(1920-1998),江蘇高郵人,當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說《受戒》《大淖記事》等。
余秋雨,當代著名作家、學者。代表作有散文集《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山居筆記》等。
史鐵生,北京人,當代作家。作品有《我的遙遠的清平灣》《插隊的故事》《夏日的玫瑰》《合歡樹》等。《我與地壇》是他的散文代表作。
卞德培(1926-2001),上海人,科普作家。1998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行星命名委員會將1994年4月發現的6742號小行星命名為「卞德培星」。
高曉聲(1928-1999),當代作家。以陳奐生為主人公的系列小說是他的優秀作品之一,它包括幾個短篇:《「漏斗戶」主》《陳奐生上城》《陳奐生轉業》《陳奐生包產》等等。
舒婷(1952- ),福建人,當代詩人。是著名朦朧詩派代表。有詩集《雙桅船》《會唱歌的鳶尾花》《舒婷顧城抒情詩選》,散文集《心煙》等。
梁小斌(1954- ),山東蒙城人。當代詩人。朦朧詩派的主要成員。代表作《中國,我的鑰匙丟了》《雪白的牆》。著有詩集《少女軍鼓隊》。
韓東(1961- ),江蘇南京人,是「新生代」詩派舉足輕重的潮頭人物。組詩《山》在《青春》上獲獎以後,年僅19歲的他成了頗有名氣的校園詩人。有詩集《白色的石頭》等。
海子(1964-1989),原名查海生,安徽安慶人,新生代代表詩人。著作有《河流》《傳說》《但是水水》《土地》等詩和詩劇。

F. 大家覺得誰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文人

十大文人,但是只是按照時間順序排列,而不是排名,因為文無第一。我是從如下幾個方面來選擇的:個人魅力,專業水平,影響力,歷史意義等。
1. 屈原,楚文化的奠基人,個人詩歌創作的第一人,代表作長篇抒情敘事詩《離騷》。屈原所處的時期大約是在戰國中後期的楚懷王在位的時間。那個時候是中原文化占據主導地位,楚國一度被視為化外之邦。屈原的出現打破了這個局面,他在楚文化的基礎上創立的騷賦體,以及一系列的辭賦組成了楚辭。從此,中華大地上出現了南北詩詞《詩經》與《楚辭》的交相輝映的格局。

2. 司馬遷,開創紀傳體散文式的歷史記敘方式,影響了後世的無數文人,是歷史傳說傳奇故事的源泉。甚至可以說是中華民族集體記憶的來源。史記在故事性,學術性,文學性三個方面皆是登峰造極,堪為後世楷模。司馬遷本人也是堅韌不屈的正能量的代言人。

3.陶淵明,中國第一隱逸詩人,山水田園派的巔峰人物,是無數落魄學子的精神依託。其實,若在藝術成就上來講,陶淵明可能比不上本榜單上的其他人,之所以排列在此,主要是因為他是漢代之後直到隋唐四百年間文脈集體低潮期的唯一高峰人物,因為有他,中華文脈不至於斷層四百年。

4.李白。絕代詩仙,劍術高手,唐朝第一才子,也是有史以來的中華第一才子,沒有之一。其地位,其成就,其人格,每一個中國人都是耳熟能詳,鐫刻在心,可以說只要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唐詩,就有李白。即便是杜甫,也讓他三分。

5.杜甫。一位憂國憂民的老人家,用他那無與倫比而感人至深的筆法,描繪出了底層人民的辛酸疾苦,也包括他自己。其律詩無人能敵,即使是李白。絕頂的人物都是孤獨的,幸好,李白有杜甫,杜甫也有李白。在他們認識之後,相攜相游,談詩論道,在山山水水中留下無數詩篇,兩位最偉大的靈魂的碰撞時刻,也許是文學史上最美妙的相遇。

6.歐陽修。他是一位承上啟下者,集前人之大成,開宋代之先鋒。他官居高位,詩詞文俱佳,教學也優,尤其是帶出了蘇軾,蘇轍,曾鞏這樣位列唐宋八大家之列的超卓人物。可以說,宋代文風之盛,歐陽修居首功。

7. 蘇軾。他是一位好朋友,好兄弟,好丈夫,好同事,好領導,好哥們,好情人,他又是一位絕頂詞人,詩人,畫家,醫生,瑜伽高手,水利工程師,慈善家,美食家,哲學家,也許上天派他來,就是為了給其他人樹立一個理想標桿,好為後世芸芸眾生來拿他做榜樣。他總是覺得人人都是好的,善的,對每個人都敞開心懷。即使是那些蠅營狗苟的小人害了他,他依然不記恨,轉眼就忘了。他的一生可以說至真至善至美。歷史學家都說,宋朝是中國歷史上最羸弱的朝代,但是蘇軾卻使之變成了最有溫度最有情懷的朝代。

8. 關漢卿。元朝戲劇的出現,填補了中國文學的一段空白,而關漢卿是其中的巔峰人物。我對他了解不多,就不多做評論。但是其中國戲曲之王的稱號,足以使他位列十大文人。

9. 曹雪芹。由沒落走出來的藝術家,享受了榮華富貴,也看盡了人間丑惡,一切的一切不過是一場春秋大夢,夢醒時,都是空。紅樓夢,說實話,我沒看完,多次想看都是堅持到了第五回就看不下去了,所以對其本身無法評價。但是,從其影響力和地位,勿用我多說,絕對的頂尖。若是評選世界歷史上的十大小說,肯定有紅樓夢。

10.魯迅。在中國社會新舊交替的大時代中誕生的一代文學領袖。其實,若單純論文學地位,應該是比不上上面八位的(陶淵明除外),不過那也是因為魯迅後來著重於雜文的創作,而導致文學創作稍顯薄弱。初中時,就看了魯迅全集,除了看得懂《故事新編》以外,其他都是懵懵懂懂。且魯迅的文章又是中學語文老師折磨我們的殺手鐧。即便如此,也擋不住我喜愛魯迅。因為,從他的雜文里,分明感受有一種力量,可以沖破一切,有一個形象,可以蔑視一切。即使鮮血淋漓,也要奮勇前行。

除了以上十位,其實還有一些人也具備十大的水平,比如莊子,其恣意汪洋的文風,幾千年前到現在一直激盪在民族的血液里。比如,孟子,其雄辯之詞,也是鏗鏘有力。比如,司馬相如,韓柳等。但是因為種種原因而沒有入選。忽然想到,若是選女文人的話,李清照一定是第一的。

G. 中國歷史文人有多可怕

很可怕,比如孔子(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人,祖籍宋國栗邑,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

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倡導仁、義、禮、智、信。他曾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前後達十三年,晚年修訂《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

相傳孔子曾問禮於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後,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儒家經典《論語》。


一、屈原。楚文化奠基人、詩歌創作第一人,代表作《離騷》。在中原文化占據主體地位時期,出國被當做化外之邦,屈原打破了這個局面。當時南方的《楚辭》與北方《詩經》交相輝映。

二、司馬遷。魯迅稱《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故事性、文學性、藝術性都登峰造極,司馬遷本人品格也是千古楷模。

三、陶淵明。中國第一隱士,山水田園派創始人,無數落魄者的精神寄託。就文學成就來說可能不算高,但他是漢朝至隋唐四百年間唯一高峰人物。

閱讀全文

與中國歷史文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