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歷史讀書筆記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歷史讀書筆記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發布時間:2021-02-24 12:33:00

⑴ 中國現近代史的讀書筆記,500字左右。

毛澤東為什麼選擇了馬克思 有時候,我們很難說明到底是英雄成就了理論,還是理論成就了英雄。而我們新中國的締造者毛澤東正是因為選擇了馬克思主義才成就了他的豐功偉績,當然馬克思主義也因為被毛澤東選擇才使它在中國蓬勃發展,發揚光大。不過有一點毫無疑問,毛澤東的這個選擇是無比正確的,它拯救了當時經濟落後、民不聊生的舊中國。 落後就要挨打。1840年,海上強國英國首先擊敗中國,中國被迫簽定了不平等條約。從此以後,中國噩夢不斷,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華民族被列強欺凌。因此,先進的中國人也開始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可能是天意弄人,無論是由地主階級中的先進知識 分子發動「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洋務運動,還是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發動的維新變法和辛亥革命均沒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和民不聊生的狀況。這時候,馬克思主義及時出現了!!!一個溺水的人即使遇到一根稻草也會毫不猶豫地把它緊緊抓住,國家也是如此啊,何況馬克思主義理論可不只是「一根稻草」。 馬克思主義絕對不是一根「稻草」,而是一根真正的「救國救民繩」。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思想的科學體系。它的內容涵蓋了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歷史和人類社會發展與自然界的關系等諸多領域和各個方面,是極其深刻和豐富的。馬克思主義涉及的眾多學科門類所形成的知識海洋,無論在當時的舊中國時代,還是現在人類文明繼續發展進步的新時代,都當之無愧地稱得上是博大精深。從它的階級屬性講,它是無產階級爭取自身解放和整個人類解放的科學理論,是關於無產階級斗爭的性質、目的和解放條件的學說。從它的研究對象和主要內容講,它是無產階級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是關於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的普遍規律的學說,是關於資本主義發展和轉變成社會主義以及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發展的普遍規律的學說。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這些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品質吸引著毛澤東和當時中國先進的知識份子。當然,馬克思主義理論在俄國的成功實現更是給毛澤東他們帶來了希望和信心。 毛澤東是一個敢於創新的人,他雖然選擇了馬克思主義,了解到俄國革命的成功,但他並沒有想一般人一樣「依瓢畫葫蘆」,而是不斷地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不斷地實踐,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當時的實際情況聯系在一起。他把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應用於分析中國革命的實際,早在20年代就寫出了《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等馬克思主義著作,特別是1930年寫的《反對本本主義》一文,對於如何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問題提出了獨到的見解。最後,皇天不負苦心人,他終於成功地創造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分店」——毛澤東思想,也憑借這個成功地拯救了中國。如果不是毛澤東力挽狂瀾,把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應用於分析中國革命的實際,馬克思主義會被教條化地理解和機械搬用,而這樣做會嚴重窒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大地上的生機和活力。 至此,我們清晰地明白了馬克思主義理論本身的優秀品質和在俄國的成功實踐,加上當時中國嚴峻的形式,這些是讓毛澤東選擇了馬克思主義來拯救中國的主要原因。毛澤東因為選擇了馬克思主義成就了他的豐功偉績,馬克思主義也因為毛澤東的選擇和努力而中國化,在中國也更加彭勃發展。這個英明睿智的選擇使選擇雙方達到了雙贏,同時也值得我們自豪,深思。

⑵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讀書報告怎麼寫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讀書報告(辛亥革命不君主與制制度的終結) ——論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不五權憲法 孫中山先生所處的旪代是民族危機加深,清朝幾乎「破產」以及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 涌動的年代。 首先,20 丐紈初,帝國主義列強對中國的侵略日益擴大。他們在迫使中國簽訂《辛丑 條約》後,加強了對清政府的政治控制,多方擴張在華經濟勢力。1904 年至1905 年,日、 俄兩國為了爭奪在華利益竟然在中國東北進行戰爭。次之,在清朝的最後幾年,各種賦稅丌 斷追加,新稅層出丌窮,官吏中飽私囊,致使民怨沸騰。 第事,1901 年《辛丑條約》的簽訂,標志著以慈禧太後為首的清朝政府已經完全淪為 外國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他們甘當「洋人的朝廷」。雖然清政府後來實施了一系列的變革, 但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延續其反動統治,所以反而激化了矛盾。亊實表明,清政府已經無 法統治了。 最後,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潮迅猛傳播,震撼著中國思想界,開推動民主革命運動的到 來。首先覺醒的是新興知識分子群體。不民主思潮廣泛傳播的同旪,國內外出現許多革命團 體。影響較大的有興中會、華興會、科學補習所和光復會。1905 年8 月20 日,中國同盟 會成立。孫中山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作為政治綱領。中國同 盟會的成立,標志著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進入一個新階段。 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思想最早是發表在同盟會的機關報《民報》中,之後的《中國國 民黨黨綱》和《廸國大綱》中也有闡述三民主義以及五權憲法的相關內容。主要內容如下: 一、三民主義 : (甲) 民族主義:以本國現有民族構成大中華民族,實現民族的國家。 (乙) 民權主義:謀直接民權之實現不完成男女平等之全民政治,人民有一下各 權:選丼權、創制權、復決權以及罷免權。 (丙) 民生主義:防止勞資階層之丌平,求社會經濟之調節,以全民之資歷,廹 發全民之富源,其大要實施如下: 1、國營實業:凡國中大規模之實業屬二全民,有政府經營管理之; 2、平均地權:有國家規定土地法、使用土地法及地價稅法,以謀地權之平均; 3、改革貨幣:革新貨幣制度,以謀國內經濟之進步。 事、五權憲法: (甲)立法權 (乙)司法權 (丙)行政權 (丁)監察權 (戊)考試權 以五權分立為原則,完成民國更進步之憲法。 民族主義包括「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兩項內容。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 府,改變它一貫推行的民族歧視和民族壓迫政策;事是追求獨立,廸立民族獨立的國 家。從這一點上來說,孫中山的思想具有劃旪代的意義,他既看到了外國列強對中國 的肆意侵略和掠奪,也意識到清政府的軟弱和無能,決心推翻無能的清政府。 對二民權主義,西方對三權的集中已非常害怕,孫文卻只怕丌是「萬能政府」。 他認為可以用選丼、罷免、創制、復決四權來防止萬能政府變成獨裁政府。

⑶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怎麼劃重點!筆記

第一單元侵略與反抗(1-5課)
一、主要的侵華戰爭
1、鴉片戰爭(道光帝時)時間:1840-1842年
背景:鴉片輸入目的――英為了改變中英貿易中的不利地位
禁煙運動――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則徐虎門銷煙
結果:1841年英軍佔領香港島,1842年簽訂《南京條約》
影響: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2、第二次鴉片戰爭(咸豐帝時)時間:1856-1860年
罪行:1860年10月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
結果:與英、法分別簽訂《北京條約》。俄國割去15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3、甲午中日戰爭(光緒帝時)時間:1894-1895年
背景:1894年日本出兵佔領漢城
經過:1894年在朝鮮開戰,鄧世昌在黃海之戰中犧牲
罪行:日軍在旅順進行大屠殺;1895年日軍佔領威海衛,北洋海軍全軍覆沒。
結果:1895年李鴻章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
台灣愛國志士徐驤、劉永福打擊日軍,反對割台
影響: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
4、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光緒帝時)時間:1900-1901年
背景:義和團運動的發展威脅帝國主義在華權益
經過:1900年英俄德美日法意奧八國聯軍從天津攻入北京
結果:1901年清與英俄德美日法意奧、比利時、荷蘭、西班牙11國簽訂《辛丑條約》
影響:給中國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負擔,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從此,清政府完全成為在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二、簽訂的主要條約
條約名稱 簽訂時間 戰爭、簽訂雙方 內容 影響
《南京條約》 1842年 鴉片戰爭、中英 割香港島給英國;賠款2100萬元;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英商進出口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 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馬關條約》 1895年 甲午中日戰爭 清政府割遼東半島、台灣、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軍費白銀二億兩;允許日本在中國開設工廠;增闢通商口岸。 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
《辛丑條約》 1901年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英、俄、德、美、日、法、意、奧、比利時、荷蘭、西班牙11個國家 清政府賠償白銀4.5億兩,以海關等稅收做擔保;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清政府拆毀大沽炮台,允許帝國主義國家派兵駐扎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居住。 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三、中國人民反封建反侵略的斗爭(農民階級)
1、太平天國運動(反帝反封)1851-1864年
1851年洪秀全發動金田起義,建號太平天國,起義軍稱太平軍。1853年3月佔領南京改名天京,定為都城,影響達18個省,動搖了清政府的統治,因此,遭到了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
重要戰役:李秀成在青浦大勝洋槍隊;浙江寧波戰斗中擊斃洋槍隊的頭目華爾,這是中國人民抗擊外國侵略的典型事例。
2、義和團運動(反帝愛國)1898-1900年
1898在山東興起;1900年與八國聯軍在廊坊交戰,表現了中國人民英勇無畏的斗爭精神,最終遭到中外反對勢力的聯合絞殺。
四、左宗棠收復新疆
經過:1876年,左宗棠率清軍分三路進疆,僅半年時間就收復了北疆;1878年,收復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全部領土;19世紀80年代通過外交努力,中、俄兩國簽訂條約,收回伊犁;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設立行省。
意義:左宗棠收復新疆,鞏固了中國的西北邊疆。捍衛了中國的領土及主權
第二單元近代化的探索(6-9課)
一、洋務運動(封建統治階級的自救運動)
時間: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
代表人物:中央是奕欣,地方有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
內容:1、洋務派以「自強」為口號,採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創辦了安慶內軍械所(曾國藩)、江南製造總局(曾國藩和李鴻章)、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軍事工業。
2、洋務運動後期,又以「求富」為口號,開辦一些民用工業。主要有李鴻章在上海創辦的輪船招商局、張之洞創辦的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等。
3、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籌建了南海、北洋、福建三支海軍。
4、興辦新式學堂。1862年成立的京師同文館是洋務派創辦的第一所新式學堂。
評價:進步性(積極作用)-1、引進了西方的科學技術,創辦了近代企業,培養了一批科技價人才,對中國的資本主義的發展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2、啟動了中國社會的近代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國經濟勢力的擴張。
局限性(消極作用)-沒從根本上觸動封建制度,因而成效不大,沒使中國富強起來。
二、戊戌變法(資產階級的改革)
興起:1895年康有為、梁啟超「公車上書」
「百日維新」:1898年6月-9月開始變法
9月慈禧太後發動政變,變法反敗,譚嗣同被殺
意義:既是一聲救亡圖存的政治變革,又是一次思想啟蒙運動,有利於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
教訓:資產階級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行不通。
三、辛亥革命(資產階級的革命)
簡介:1、1894年,孫中山在檀香山組織了興中會。
2、1905年,孫中山在日本東京建立了統一的革命組織中國同盟會,孫中山被選舉為總理。它的成立,大大的推動了全國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
3、孫中山在機關刊物《民報》發刊詞中,把同盟會的革命綱領闡發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合稱「三民主義」。三民主義是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
武昌起義:1911年10月10日,其後各省紛紛獨立,後稱為「辛亥革命」
中華民國成立: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就職,定都南京。1912年2月12日宣統帝下詔退位。1912年3月袁世凱在北京就職,建立起北洋軍閥統治
辛亥革命意義:性質-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評價:成就-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失敗-辛亥革命的果實被北洋軍閥首領袁世凱竊取了,沒改變中國社會性質和人民的悲慘境遇。
四、新文化運動(無產階級)
簡介:1915年興起,代表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旗幟「民主和科學」;《新青年》雜志是主要陣地;後期李大釗宣傳馬克思主義。
基本內容:提倡民主,反對獨裁專制;提倡科學,反對迷信盲從;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意義:性質-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前期是宣傳資產階級文化,後期具有無產階級性質。
進步性-它啟發著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
不足-新文化運動中有對東西文化絕對否定或絕對肯定的偏向,這一直影響到後來。
第三單元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10-13課)
一、五四運動(無產階級)
簡介:1919年5月4日,以北京學生為主,6月以後以上海的無產階級為主。口號「外爭主權、內除國賊」、取消「二十一條」、「還我青島,誓死力爭」。
意義:性質-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
革命階段劃分-1840至五四是舊民主主義革命(資產階級領導)
五四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無產階級領導)
二、共產黨成立
會議名稱 時間 地點 內容 意義
中共一大 1921年7月 上海 1大會確定建黨,制定了黨的綱領。2確定黨成立後的中心任務,3選舉出黨的中央領導機構和總書記。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闢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
中共二大 1922年 上海 民主革命綱領:反帝反封
國民黨一大 1924年 廣州 國民革命的開始,標志國共第一次合作。
三、北伐戰爭
1、黃埔軍校的建立
時間:1924年5月地點:廣州的黃埔,中國國民黨陸軍學校
蔣介石任校長,周恩來任政治部主任
意義:培養了大量軍事政治人才,為建立國民革命軍奠定了基礎
2、北伐進軍(1926-1927)
目的:推翻北洋軍閥統治,統一全國對象: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
經過:蔣介石任總司令,湖南、湖北是主要戰場。葉挺獨立團:賀勝橋戰役、汀泗橋戰役,人稱「鐵軍」;1927年國民政府從廣州遷到武漢;蔣介石(「四一二」政變)、汪精衛背叛革命,國民革命失敗,第一次國共合作失敗
3、南京國民政府成立:1927,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
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南昌起義: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等領導了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
2、八七會議:1927年8月7日,在漢口召開會議,通過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總方針,並決定在秋收時節發動武裝起義。
3、秋收起義:1927年9月,毛澤東領導了湘贛邊秋收起義,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意義: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斗爭,創建人民軍隊、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開始。
4、三灣改編樹立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
5、1928年4月,朱德與毛澤東在井岡山會師,組建了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朱德任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
6、瑞金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的首都。中央革命根據地,就是贛南閩西根據地。
五、長征
原因:博古等人的錯誤領導導致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利,被迫進行戰略轉移。
紅軍長征路線圖:1934年10月從江西福建交界處的中央革命根據地出發-突破湘江四道封鎖線-強渡烏江-占遵義-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搶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撟-爬雪山-過草地-1935年10月到到達陝北吳起鎮-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紅一、紅二、紅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師,標志長征勝利結束。
意義: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消滅紅軍的企圖,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幹力量,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
六、遵義會議
時間:1935年1月
內容:解決博古等到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的錯誤,取消了博古在軍事上的指揮權,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主張。
意義: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⑷ 學習《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的體會

老實說,像我這種對歷史不太感興趣的人來說,學起來確實有點暈,不過,對你的人生觀神馬的,都是很好的洗禮!!!

⑸ 在線急求《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讀後感!

近現代史學習心得
剛剛開始上《中國近現代史》課時,我心裡充滿了疑惑:這段歷史我們初中學過兩遍,高中學過一遍,現在來到了大學,怎麼還要學啊?而且內容都是雷同的,都是從鴉片戰爭講到至今,沒什麼翻新嘛!
雖然嘴上沒說,但心裡卻覺得學校如此的安排純粹是多餘。老師好象看出了我們的心思,他說:「別看你們歷史學過好幾遍,但我現在問你們幾個問題,你們當中不一定有人能回答得上來。鴉片戰爭是哪年爆發的?辛亥革命是哪年爆發的?這些問題算是簡單的吧。誰能告訴我?」不出所料,聽到這個問題後,全班同學都做低頭苦思冥想狀,半天都給不出回答。
老師的這個問題讓我意識到,雖然我們學的次數不少,但都沒怎麼用心。就算有些時候很用心,但等應付過考試後,就棄置不管了。現在腦子里的歷史事件已所剩無幾,跟當初沒學過的一樣。這樣的學習是沒有效果的,也沒有意義。所以,從這個角度上說,學校安排我們再學一遍是合理的。他要我們記住:落後就要挨打!引申到我們身上就是:不求上進就會被淘汰!
這次學習,我暗下決心,一定要好好學!多了解些中國近現代史,做個合格的炎黃子孫。
「落後就要挨打。」在我看來,這個道理貫穿著整個歷史。回顧過去,無論是鴉片戰爭還是日寇侵華,無一不在印證著:昔日的中國因為懦弱而受盡欺凌。雖然我們現在已經變得強大,也也逐步得到了世界的認可,摘掉了「東亞病夫」的帽子,但卻不能輕易忘記這些災難深重的屈辱史,在這段時間里,大大小小的帝國主義國家爭相侵略我們,中國被迫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有幾百個,中國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戰爭中一次又一次被打敗。這段不堪回首的歷史是以號稱當時的首號資本主義強國的英國在1840年發動的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為起點的,戰敗後,清政府還被迫簽訂了中國近代史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從此,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此後又簽訂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英《虎門條約》、中美《望廈條約》、中法《黃埔條約》等中國近代史上的第一批不平等條約,被迫割地、賠款、開放通商口岸、和外國協定關稅,外國取得了在中國的領事裁判權和在通商口岸傳教等特權。這些條約給中國人民帶來野蠻和屈辱。
後來,英法在1856年又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清政府在抵抗失敗後被迫和英法俄美四國簽訂了《天津條約》。此後又陸續有英法俄的《北京條約》、1885年中法的《中法新約》、1894年中日的《馬關條約》、1900年八國聯軍的《辛丑條約》等等。
一系列的侵華戰爭和大批的不平等條約,把中國推向災難屈辱的深淵,造成了近代中國的貧窮和落後,加重了人民的負擔,嚴重的破壞了中國的主權完整和領土完整,因此我們要牢記中國近代屈辱的歷史,銘記落後就要挨打的歷史教訓。
如果沒有這些侵略戰爭,我想,中國的現狀可能要好得多。大批的不平等條約不知道讓我們中國人倒退了多少年。但是值得肯定的是,中國建國以後的發展十分迅速,我們幾十年裡就完成了別的國家要幾百年才能完成的任務。就像我們從製造出第一輛「解放」牌汽車到爆炸第一顆原子彈,只用了七年的時間,但美國卻要花去200年。雖然我們現在和美國、英國等國還有一些差距,但要考慮到兩國不同的歷史背景。
其實,中國的歷史,也是一部不屈不撓的抗爭史。在西方列強野蠻侵略中國的同時,偉大的中華民族和不屈的華夏子孫,進行了一系列的抗爭,有來自社會底層,也有來自清政府內部,有的是有組織的,有的是群眾自發的。像林則徐、關天培、左寶貴、丁汝昌等批愛國將領的涌現,鼓舞了人民的鬥志;廣州三元里民眾的自發的抗英斗爭,顯示了中國人民的反抗精神;太平天國運動和義和團運動,給帝國主義主義勢力造成沉重的打擊,社會各階層的團結一致,讓人民看到了希望。
最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為維護國家主權,1919年爆發了五四愛國運動,波及全國,工人階級登上了政治舞台。五四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創造了條件。
所以,不必去盲目崇拜美國、日本,我們應該崇拜我們中國人自己。
還記得,小時侯,我學會的第一首歌是《社會主義好》,歌詞的最後那一句「全國人民大團結,掀起了社會主義建設高潮」。相信所有的中國人也都聽過《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些膾炙人口的歌曲並不是憑空編造的,它們的存在是有依據的。
提到中國,又會忍不住想到讓我們全體中國人自豪的「紅軍長征」。長征的年代已離我們遠去,但「長征精神」卻代代相傳,就像是保存精神火種一樣。
長征途中許多膾炙人口的英雄故事常常在我們的心中盪漾,那種不屈不撓,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的永雄氣概,那種互幫互助、親密團結的合作精神,那種嚴守紀律、全心為人民服務的崇高品質,都無時無刻不在激勵著我們前進。但在無數的光環下,還有許許多多同樣出色的戰士,他們或許沒有令人們為之稱贊的英勇事跡,但「長征精神」在他們身上,同樣是熠熠生輝。
在這里敘述一個長征故事——「一隻印著『謝』字的干糧袋」:
這是發生在紅軍過草地途中的一個感人故事。有一位普通的紅軍叫做謝益先,過草地時,他分到了四斤干糧。在行軍過程中,戰士們看到了餓慌了的母子三人,小謝就瞞著隊友,把自己的干糧袋給了他們,而他自己每天就吃些野菜、涼水充飢,最終,因體力不支,就這樣走了。直到那母子三人來還這一隻印著「謝」字的干糧袋時,部隊的同志才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看了這個故事,心中感到無比沉重!謝益先明明知道,在茫茫草地上,哪怕是一小袋糧食,都是救命的「寶貝」,意味著一個人的生命!但是,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他還是毅然把自己的糧食給了那位母親;每天,自己在飢餓中煎熬,也不願連累隊友;甚至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他還在詢問那母子三人的情況,在得知「他們很好」的回答後,嘴角才帶著微笑,離開了人世……他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情誼,對戰友的深厚情誼,都深深地震撼了我,讓我看到了那世世代代都令我們銘記在心中的「長征精神」。
二萬五千里,在中國的土地上走了一圈,也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心頭走了一圈。我們紅軍歷盡艱難,突破重圍,翻雪山,過草地,渡赤水,還要飛奪瀘定橋。從 1934年秋開始到1936年10月,這段歷程在中國的歷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為勝利樹立起了一座無與倫比的里程碑。
長征,對於我們新世紀的一代,或許已經太遙遠了。我們未曾經歷過這樣的艱難困苦、這樣的驚心動魄,但這段歷史,還是帶給我們無數的深思。種種永垂不朽的「長征精神」,值得我們去揣摩,去學習。當然,在新世紀,在我們學生中,這些「長征精神」,需要在學習中發揚,在校園中發揚,在做人處事中發揚,在一點一滴的成長道路上發揚,在為祖國的建設中發揚。我們要將這些精神融入到自己的血液中,讓這些瑰寶,成為生命中的一部分,使自己成為一個合格的接班者。
歷史,給我的帶來震撼的不僅僅是長征,還有辛亥革命,百萬雄師過長江,五四運動等等。在此就不一一敘述它們給我帶來的是如何的感受了。
知史可以明得失。我們現在面對的問題大多可以從歷史上找到經驗或教訓,這對於我們今後的為人處世是非常有意義的。 學史使人明智,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的。以史為鏡,可知興替矣。
(可能字數有點多,你自己裁一點掉吧)

⑹ 中國近代史綱要筆記整理

1、清朝唯一盛世時期是康乾盛世。

2、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資本主義的發展突出表現在工業革命的爆發上。

3、所謂的殖民地是指商品傾銷市場、廉價勞動力、廉價原料的供應地和自由投資市場。

4、列強對中國的侵略主要有軍事侵略、政治控制、經濟掠奪、文化滲透。

5、1840年,英國發動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國戰敗。1856年,英法國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發動了著名的「火燒圓明園」;1900年,八國聯軍發動侵華戰爭並簽訂《辛丑條約》。

6、中國割讓香港島給英國是在中英《南京條約》中規定的。

7、割佔中國最多的帝國是俄國,賠款最多的是《辛丑條約》。

8、1894年日本發動甲午戰爭後簽訂的《馬關條約》允許日本在中國設廠,各國開始大規模的對華進行資本輸出。

9、中國革命的主力軍是農民階級。中國民族資產的特性是革命性、軟弱性或妥協性。

10、中國第一次大規模的反侵略武裝斗爭是廣州三元里人民斗爭。

11、鴉片戰爭戰死虎門的將領是關天培,鎮南關大捷的指揮大將是馮子材,甲午中日戰爭中戰死的愛國將領有鄧世昌、林永升、丁汝昌、劉步蟾。

12、要求中國實行門戶開放政策的是美國,列強不能滅亡和瓜分中國的根本原因是中國人民進行了不屈的反侵略斗爭。

13、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林則徐,他編寫了《四洲志》,魏源的《海國圖志》是在綜合了世界各國歷史,地理及對外政策後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嚴復翻譯了《天演論》。

14、簡述中國封建社會的基本特點:

在經濟上,封建土地所有制佔主導地位;在政治上,實行高度中央集權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為核心;

在社會結構上,是族權和政權相結合的封建宗法等級制度;中國封建社會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

15、說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的原因:

第一次鴉片戰爭以中國失敗而告終,主權獨立受到侵犯,領土完整遭到破壞,中國逐漸淪入國家主權受制於外國列強的半殖民地社會;鴉片戰爭後,隨著五口通商和西方商品在中國的傾銷,促使中國傳統的封建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開始解體。

16、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特點:

資本帝國主義成為支配中國的決定性力量;中國封建勢力成為外國列強壓迫、奴役中國人民的社會基礎和統治支柱;

封建剝削制度封建地主的徒弟所有制在廣大地區保持著;中國資本主義沒有成為中國社會經濟的主體;近代中國各地區經濟、政治和文化和發展是及不平衡的;人民毫無政治權利和生活的極端貧困化。

17、簡述社會階級關系的變動:

舊的封建統治階級——地主階級繼續擁有大量的土地;舊的被統治階級——農民階級仍是近代中國社會人數最多的被剝削階級;中國資產階級分為官僚買辦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兩部分。

18、中國工人階級為何具有無產階級的特點:

深受帝國主義,封建勢力和資產階級三重壓迫和剝削,革命性最強;人數雖少,但相對集中,便於形成革命的力量和傳播先進的思想;同農民天然的聯系,便於結成工農聯盟;因此中國工人階級是近代中國社會中最先進、最革命、最有力量的階級。

⑺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讀書筆記

第五題的答案:中國人民為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與「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兩大歷史任務而斗爭的歷史,即在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基礎上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這就是中國近現代歷史的主題。 近現代以來中國歷史主線共有四條:(一)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反對外來侵略、爭取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以及擴大國際參與、步入世界民族之林的歷史進程(二)近現代以來中國人民求強求富,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實現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三)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爭取和實現人民民主的歷史進程。(四)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向西方尋找真理、選擇馬克思主義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當代發展的歷史進程 歷史證明,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主題通過四條歷史主線得到體現。 給你全部題的網址: http://..com/question/28193258.html 給你所有題的網址: http://..com/question/28193258.html 祝你學習進步

⑻ 跪求《中國近代史綱要》讀書筆記!!!!!

我們那都是自己老老實實抄的,考試開卷但不允許帶書,只准帶筆記,還必須是手寫的

⑼ 《近現代史綱要》讀後感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讀後感

實話,我是很喜歡歷史的。「讀史可以明智」,這句話一點也不假。我們可以從歷史中獲取經驗教訓,從而對我們的情況做出准確的判斷和正確的決定。毛澤東、鄧小平等老一輩革命家十分重視歷史的學習。但剛剛開始上《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時,我心裡充滿了疑惑:這段歷史我們初中、高中學過兩遍,高中現在來到了大學,怎麼還要學啊?而且內容都是雷同的,都是從鴉片戰爭講到至今,沒什麼翻新嘛!雖然嘴上沒說,但心裡卻覺得學校如此的安排純粹是多餘。
然而,當我很不情願的翻開課本慢慢品讀時,我發現了與高中歷史課的區別:大學的歷史課更注重對某一個歷史事件發生的原因和歷史影響,而不特別關注事件的發生過程;而且對歷史事件分析的更有條理、深度,使我深刻的理解了中國近現代史。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主要講授中國近代以來抵禦外來侵略、爭取民族獨立、推翻反動統治、實現人民解放的歷史,幫助學生了解國史、國情,深刻領會歷史和人民是怎樣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為了民族的生存和解放,為了祖國的獨立和富強,從鴉片戰爭起,中經太平天國運動、中法戰爭、中日戰爭、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五四運動、五卅運動、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直到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的壓迫和統治,為創建社會主義的新中國,進行了艱苦卓絕的、可歌可泣的斗爭。可以說,一部中國近現代史,同時也就是一部中國近代和現代的愛國運動史。
這段不堪回首的歷史是以號稱當時的首號資本主義強國的英國在1840年發動的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為起點的,戰敗後,清政府還被迫簽訂了中國近代史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從此,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此後又簽訂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英《虎門條約》、中美《望廈條約》、中法《黃埔條約》等中國近代史上的第一批不平等條約,被迫割地、賠款、開放通商口岸、和外國協定關稅,外國取得了在中國的領事裁判權和在通商口岸傳教等特權。這些條約給中國人民帶來野蠻和屈辱。
後來,英法在1856年又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清政府在抵抗失敗後被迫和英法俄美四國簽訂了《天津條約》。此後又陸續有英法俄的《北京條約》、1885年中法的《中法新約》、1894年中日的《馬關條約》、1900年八國聯軍的《辛丑條約》等等。
一系列的侵華戰爭和大批的不平等條約,把中國推向災難屈辱的深淵,造成了近代中國的貧窮和落後,加重了人民的負擔,嚴重的破壞了中國的主權完整和領土完整。 然而,造成這一切的原因是什麼?我們又從中獲取了什麼歷史教訓?
腐朽無能的清政府、愚昧無知的中國人民、盲目自大的天朝上國、閉關鎖國的對外政策,使中國終於嘗到了自己釀下的苦果。從中我們可知:閉門造車是行不通的,盲目自大是愚蠢的,因此我們要牢記中國近代屈辱的歷史,銘記落後就要挨打的歷史教訓。
其實,中國的歷史,也是一部不屈不撓的抗爭史。在西方列強野蠻侵略中國的同時,偉大的中華民族和不屈的華夏子孫,進行了一系列的抗爭,有來自社會底層,也有來自清政府內部,有的是有組織的,有的是群眾自發的。像林則徐、關天培、左寶貴、丁汝昌等批愛國將領的涌現,鼓舞了人民的鬥志;廣州三元里民眾的自發的抗英斗爭,顯示了中國人民的反抗精神;太平天國運動和義和團運動,給帝國主義主義勢力造成沉重的打擊,社會各階層的團結一致,讓人民看到了希望。
最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為維護國家主權,1919年爆發了五四愛國運動,波及全國,工人階級登上了政治舞台。五四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創造了條件。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一件開天闢地的大事。在此之前,無數的仁人志士拋頭顱、撒熱血,為的是什麼?不就是一條振興中華的道路嗎?而這條道路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道路。
還記得,小時侯,我學會的第一首歌是《社會主義好》,歌詞的最後那一句「全國人民大團結,掀起了社會主義建設高潮」。相信所有的中國人也都聽過《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些膾炙人口的歌曲並不是憑空編造的,它們的存在是有依據的。
提到中國,又會忍不住想到讓我們全體中國人自豪的「紅軍長征」。長征的年代已離我們遠去,但「長征精神」卻代代相傳,就像是保存精神火種一樣。
長征途中許多膾炙人口的英雄故事常常在我們的心中盪漾,那種不屈不撓,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的永雄氣概,那種互幫互助、親密團結的合作精神,那種嚴守紀律、全心為人民服務的崇高品質,都無時無刻不在激勵著我們前進。但在無數的光環下,還有許許多多同樣出色的戰士,他們或許沒有令人們為之稱贊的英勇事跡,但「長征精神」在他們身上,同樣是熠熠生輝。
在這里敘述一個長征故事——「一隻印著『謝』字的干糧袋」:
這是發生在紅軍過草地途中的一個感人故事。有一位普通的紅軍叫做謝益先,過草地時,他分到了四斤干糧。在行軍過程中,戰士們看到了餓慌了的母子三人,小謝就瞞著隊友,把自己的干糧袋給了他們,而他自己每天就吃些野菜、涼水充飢,最終,因體力不支,就這樣走了。直到那母子三人來還這一隻印著「謝」字的干糧袋時,部隊的同志才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看了這個故事,心中感到無比沉重!謝益先明明知道,在茫茫草地上,哪怕是一小袋糧食,都是救命的「寶貝」,意味著一個人的生命!但是,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他還是毅然把自己的糧食給了那位母親;每天,自己在飢餓中煎熬,也不願連累隊友;甚至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他還在詢問那母子三人的情況,在得知「他們很好」的回答後,嘴角才帶著微笑,離開了人世……他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情誼,對戰友的深厚情誼,都深深地震撼了我,讓我看到了那世世代代都令我們銘記在心中的「長征精神」。
二萬五千里,在中國的土地上走了一圈,也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心頭走了一圈。我們紅軍歷盡艱難,突破重圍,翻雪山,過草地,渡赤水,還要飛奪瀘定橋。從 1934年秋開始到1936年10月,這段歷程在中國的歷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為勝利樹立起了一座無與倫比的里程碑。
長征,對於我們新世紀的一代,或許已經太遙遠了。我們未曾經歷過這樣的艱難困苦、這樣的驚心動魄,但這段歷史,還是帶給我們無數的深思。種種永垂不朽的「長征精神」,值得我們去揣摩,去學習。當然,在新世紀,在我們學生中,這些「長征精神」,需要在學習中發揚,在校園中發揚,在做人處事中發揚,在一點一滴的成長道路上發揚,在為祖國的建設中發揚。我們要將這些精神融入到自己的血液中,讓這些瑰寶,成為生命中的一部分,使自己成為一個合格的接班者。
歷史向我們提出了這樣嚴肅的問題:「中國的出路何在?怎樣才能救中國?」書中用大量的史實雄辯地說明:「農民革命不能建立一種代替舊秩序的新制度;中國資產階級革命也不能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統治」。從鴉片戰爭到新中國的歷史所做出的結論是:「只有無產階級領導,革命才能勝利;只有建立社會主義制度,才能救中國!」這使我們進一步認識到,一個真正的愛國者,應當是社會主義制度和黨的領導的擁護者。
知史可以明得失。我們現在面對的問題大多可以從歷史上找到經驗或教訓,這對於我們今後的為人處世是非常有意義的。 學史使人明智,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的。以史為鏡,可知興替矣。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質規定了在《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中要突出弘揚民族精神和愛國主義,強化大學生對民族的歷史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等德育內容。作為當代大學生的我們更應該努力學習,發揚新時期的長征精神。
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強大精神力量,對一個民族來說,歷史發展的精神動力首先來自民族精神。愛國主義作為民族精神的核心和精髓,它是「由於千百年來各自的祖國彼此隔離而形成的一種極其深厚的感情」。愛國主義在今天就是熱愛社會主義的祖國,並且投身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中去。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當代大學生應繼承和發揚愛國主義的優良傳統,弘揚中華民族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自覺地將現在的學習和工作同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聯系在一起,積極投身於正在發生深刻變化的現實生活中去,為正在進行的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更加輝煌的貢獻。
拿破崙曾說:「獅子睡著了,蒼蠅都敢落到它的臉上叫幾聲;中國一旦被驚醒,世界會為之震動」。近代中國所經歷的苦難使中國人民逐漸覺醒起來,特別是抗日戰爭勝利之後,中國人民的民族凝聚力達到了一個高峰。抗日戰爭的勝利,新中國的成立,改革開放取得的巨大成就,新世紀新中國國際地位的變化,標志著中國這頭睡著的「雄獅」終於醒過來了!

閱讀全文

與歷史讀書筆記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