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匯兌形式

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匯兌形式

發布時間:2021-02-24 12:10:06

❶ 最早出現的紙幣是什麼哪個朝代出現的

最早的紙幣名為“交子”,出現於宋朝。宋真宗駕崩之後年僅十三歲的宋仁宗即位,由於當時他尚且年幼朝中政務皆由太後劉娥進行決策。就在宋仁宗即位後的第二年,臨朝聽政的劉娥隨即下令在成都地區建立“益州交子務”,主管交子的發行。這交子便是中國以及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等到了宋徽宗時期,朝廷不再發行交子,而是改用“錢引”,不過四川、浙江等地使用的依舊是交子。再往後發展至元朝,中國的紙幣制度已經相對比較完善,反觀歐洲地區當時還未出現紙幣。後來還是馬可波羅到訪中國之後在自己的游記中提到了紙幣,歐洲人才開始逐漸著手發展紙幣。

❷ 我國發現最早的紙幣是在哪個時期

我國發現最早的紙幣是在宋朝時期,叫做「交子」。最早出現於四川地區,發行於北宋前期(年)的成都。最初的交子實際上是一種存款憑證。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現了為不便攜帶巨款的商人經營現金保管業務的「交子鋪戶」。

存款人把現金交付給鋪戶,鋪戶把存款數額填寫在用楮紙製作的紙卷上,再交還存款人,並收取一定保管費。這種臨時填寫存款金額的楮紙券便謂之交子。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交子的使用也越來越廣泛,許多商人聯合成立專營發行和兌換交子的交子鋪,並在各地設分鋪。由於鋪戶恪守信用,隨到隨取,交子逐漸贏得了很高的信譽。商人之間的大額交易,為了避免鑄幣搬運的麻煩,也越來越多的直接用交子來支付貨款。

後來交子鋪戶在經營中發現,只動用部分存款,並不會危及交子信譽,於是他們便開始印刷有統一面額和格式的交子,作為一種新的流通手段向市場發行。正是這一步步的發展,使得「交子」逐漸具備了信用貨幣的特性,成為了真正的紙幣。

(2)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匯兌形式擴展閱讀

紙幣的出現是貨幣史上的一大進步。錢幣界有人認為中國紙幣的起源要追溯到漢武帝時的「白鹿皮幣」和唐代憲宗時的「飛錢」。漢武帝時期因長年與匈奴作戰,國庫空虛,為解決財政困難,在鑄行「三銖錢」和「白金幣」(用銀和錫鑄成的合金幣)的同時,又發行了「白鹿皮幣」。

所謂「白鹿皮幣」,是用宮苑的白鹿皮作為幣材,每張一方尺,周邊彩繪,每張皮幣定值40萬錢。由於其價值遠遠脫離皮幣的自身價值,因此「白鹿皮幣」只是作為王侯之間貢贈之用,並沒有用於流通領域,因此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紙幣,只能說是紙幣的先驅。

「飛錢」出現於唐代中期,當時商人外出經商帶上大量銅錢有諸多不便,便先到官方開具一張憑證,上面記載著地方和錢幣的數目,之後持憑證去異地提款購貨。

此憑證即「飛錢」。「飛錢」實質上只是一種匯兌業務,它本身不介入流通,不行使貨幣的職能,因此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紙幣。北宋時期四川成都的「交子」則是真正紙幣的開始。

❸ 中國古代的銀行最初的形式是什麼

在唐宣宗時期(公元847~858年),蘇州就有「金銀行」出現。北宋嘉佑二年(1057年),蔡襄知福州時,作《專教民十六事》,其中第六條為「銀行軋造吹銀出賣許多告提」,這是「銀行」一詞單獨出現最早的時間。到了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建康(今南京)城內不僅有遠谷市、紗市、鹽市、牛馬市,而且「銀行、花市、雞市、鎮淮橋、新橋、筐橋、清化橋皆市也」。可見,銀行那時在南京就已存在,而且成「市」。到了景定元年(1260年),竟成了一條「銀行街」,其街非常繁華。「大清戶部銀行」是我國最早的官辦銀行,建於光緒三十年,屬即公元1904年。
中國的銀行肇始於1897年。第一家銀行是 李鴻章辦洋務運動的得力助手、鐵路總監盛宣懷創辦的商辦銀行--中國通商銀行,資金500萬兩,股東為封建官僚、買辦及錢庄的資本家。它被允許發行銀元和銀兩兩種鈔票,最高面額為一百元(兩)。這種銀行券,一面為中文,一面為英文。中文一面印有"中國通商銀行鈔票永遠通用"、"認票不認人"字樣;英文的一面則有聘請的英籍經理美倫德的簽字。

❹ 從清同治時期開始,票號完善的匯兌方式有哪些

從清同治時期開始,經營票號的城鎮比以前增加了。隨著我國電報事業的發展,票號開始經營電報匯兌。至此,我國票匯、信匯、電匯3種匯兌方式,在票號經營過程中已發展完善。

❺ 世界上最早的貨幣叫什麼

紙幣是當今世界各國普遍使用的貨幣形式,而世界上最早出現的紙幣,是中國北宋時期四川成都的「交子」。 中國是世界上使用貨幣較早的國家。根據文獻記載和大量的出土文物考證,我國貨幣的起源至少已有4000年的歷史,從原始貝幣到布幣、刀幣、圜錢、蟻鼻錢以及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流行的方孔錢,中國貨幣文化的發展可謂源遠而流長。到北宋時期,我國出現了紙幣——「交子」。 紙幣的出現是貨幣史上的一大進步。錢幣界有人認為中國紙幣的起源要追溯到漢武帝時的「白鹿皮幣」和唐代憲宗時的「飛錢」。漢武帝時期因長年與匈奴作戰,國庫空虛,為解決財政困難,在鑄行「三銖錢」和「白金幣」(用銀和錫鑄成的合金幣)的同時,又發行了「白鹿皮幣」。所謂「白鹿皮幣」,是用宮苑的白鹿皮作為幣材,每張一方尺,周邊彩繪,每張皮幣定值40萬錢。由於其價值遠遠脫離皮幣的自身價值,因此「白鹿皮幣」只是作為王侯之間貢贈之用,並沒有用於流通領域,因此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紙幣,只能說是紙幣的先驅。「飛錢」出現於唐代中期,當時商人外出經商帶上大量銅錢有諸多不便,便先到官方開具一張憑證,上面記載著地方和錢幣的數目,之後持憑證去異地提款購貨。此憑證即「飛錢」。「飛錢」實質上只是一種匯兌業務,它本身不介入流通,不行使貨幣的職能,因此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紙幣。北宋時期四川成都的「交子」則是真正紙幣的開始。 紙幣出現在北宋並不是偶然的,它是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宋代商品經濟發展較快,商品流通中需要更多的貨幣,而當時銅錢短缺,滿足不了流通中的需要量。當時的四川地區通行鐵錢,鐵錢值低量重,使用極為不便。當時一銅錢抵鐵錢十,每千鐵錢的重量,大錢25斤,中錢13斤。買一匹布需鐵錢兩萬,重約500斤,要用車載。因此客觀上需要輕便的貨幣,這也是紙幣最早出現於四川的主要原因。再者,北宋雖然是一個高度集權的封建專制國家,但全國貨幣並不統一,存在著幾個貨幣區,各自為政,互不通用。當時有13路(宋代的行政單位)專用銅錢,4路專用鐵錢,陝西、河東則銅鐵錢兼用。各個貨幣區又嚴禁貨幣外流,使用紙幣正可防止銅鐵錢外流。此外,宋朝政府經常受遼、夏、金的攻打,軍費和賠款開支很大,也需要發行紙幣來彌補財政赤字。種種原因促成了紙幣——「交子」的產生。 最初的交子由商人自由發行。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現了專為攜帶巨款的商人經營現錢保管業務的「交子鋪戶」。存款人把現金交付給鋪戶,鋪戶把存款人存放現金的數額臨時填寫在用楮紙製作的卷面上,再交還存款人,當存款人提取現金時,每貫付給鋪戶30文錢的利息,即付3%的保管費。這種臨時填寫存款金額的楮紙券便謂之「交子」。這時的「交子」,只是一種存款和取款憑據,而非貨幣。 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交子」的使用也越來越廣泛,許多商人聯合成立專營發行和兌換「交子」的交子鋪,並在各地設交子分鋪。由於交子鋪戶恪受信用,隨到隨取,所印「交子」圖案講究,隱作記號,黑紅間錯,親筆押字,他人難以偽造,所以「交子」贏得了很高的信譽。商人之間的大額交易,為了避免鑄幣搬運的麻煩,直接用隨時可變成現錢的「交子」來支付貨款的事例也日漸增多。正是在反復進行的流通過程中,「交子」逐漸具備了信用貨幣的品格。後來交子鋪戶在經營中發現,只動用部分存款,並不會危及「交子」信譽。於是他們便開始印刷有統一面額和格式的「交子」,作為一種新的流通手段向市場發行。這種「交子」已經是鑄幣的符號,真正成了紙幣。但此時的「交子」尚未取得政府認可,還是民間發行的「私交」。 但並非所有的交子鋪戶都是守法經營,恪守信用的。有一些惟利是圖、貪得無厭的鋪戶,惡意欺詐,在濫發交子之後閉門不出,停止營業;或者挪用存款,經營他項買賣失敗而破產,使所發「交子」無法兌現。這樣,當存款者取錢而不能時,便往往激起事端,引發訴訟。於是,景德年間(1004-1007年),益州知州張泳對交子鋪戶進行整頓,剔除不法之徒,專由十六戶富商經營。至此「交子」的發行始取得政府認可。 宋仁宗天聖元年(1023年),政府設益州交子務,由京朝官一二人擔任監官主持交子發行,並「置抄紙院,以革偽造之弊」,嚴格其印製過程。這便是我國最早由政府正式發行的紙幣——「官交子」。它比美國(1692年)、法國(1716年)等西方國家發行紙幣要早六七百年,因此也是世界上發行最早的紙幣。 「官交子」發行初期,其形制是仿照民間「私交」,加蓋本州州印,只是臨時填寫的金額文字不同,一般是一貫至十貫,並規定了流通的范圍。宋仁宗時,一律改為五貫和十貫兩種。到宋神宗時,又改為一貫和五百文兩種。發行額也有限制,規定分界發行,每界三年(實足二年),以新換舊。首屆交子發行1 256 340貫,備本錢360 000貫(以四川的鐵錢為鈔本),准備金相當於發行量的28%。「交子」的流通范圍也基本上限於在四川境內,後來雖在陝西、河東有所流行,但不久就廢止了。 宋徽宗大觀元年(1107年),宋朝政府改「交子」為「錢引」,改「交子務」為「錢引務」。除四川、福建、浙江、湖廣等地仍沿用「交子」外,其它諸路均改用「錢引」。後四川也於大觀三年(1109年)改交子為錢引。「錢引」與「交子」的最大區別,是它以「緡」為單位。「錢引」的紙張、印刷、圖畫和印鑒都很精良。但「錢引」不置鈔本,不許兌換,隨意增發,因此紙券價值大跌,到南宋嘉定時期,每緡只值現錢一百文。 「交子」的出現,便利了商業往來,彌補了現錢的不足,是我國貨幣史上的一大業績。此外,「交子」作為我國乃至世界上發行最早的紙幣,在印刷史、版畫史上也佔有重要的地位,對研究我國古代紙幣印刷技術有著重要意義。

麻煩採納,謝謝!

❻ 中國貨幣歷史

世紀之交,千年伊始,縱觀貨幣的起源與發展,是伴隨著人類社會歷史的演變進行的,它在記載人類社會經濟活動的同時,已成為研究社會歷史,探索人類文明的重要工具.中華民族歷史悠久,勤勞勇敢,在創造和孕育人類文明的同時,也孕育了璀璨奪目,連貫性強,影響深遠的東方貨幣文化,成為研究世界貨幣演變的重要組成部分.據有關史料和考古研究表明,我國貨幣的起源發展與世界貨幣起源發展基本同步,大體產生於第一次社會大分工之後,發展於奴隸社會殷商時期,形成於後周,統一於秦.就其貨幣本身發展的歷史來看經歷了從實物貨幣時期,金屬貨幣時期,紙幣時期以及現代電子貨幣時期等四個不同階段.其中,我國金屬貨幣白銀的鑄造,紙幣的使用,遠遠早於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
實物貨幣時期是貨幣發展的最初階段,產生於第一次社會大分工及畜牧業與農業分離之後的原始社會後期.據《周易·系辭下》記載,"神農氏作……日中為市,致天下為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這段文字描述了我國實物貨幣初期商品交換過程,交換的形式是以物易物.稱"物物交換",隨著交換的發展,"物物交換"的形式逐漸不能適應.於是,人們選出一種大家都樂意接受的產品作為等價物,這種產品便獲得了貨幣的職能,即稱為"實物貨幣".其對象首先是牲畜,其次是布粟,最後為幣.
金屬貨幣時期在我國使用以物易物.稱為"物物交換".隨著交換的發展"物物交換"的形式逐漸不能適應.於是,人們選出一種大家都樂意接受的產品作為等價物.這種產品便獲得了貨幣的職能,即稱為"實物貨幣".其對象首先是牲畜,其次是布粟,最後是貝幣.
金屬貨幣時期在我國使用大致是在第二次社會大分工即手工業分離出來之後.金屬貨幣在我國的貨幣使用中長期占統治地位,並延續使用了幾千年,呈現出紛繁復雜,幣制多樣的形態,在我國貨幣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金屬鑄幣主要經歷了三個不同階段:
一,仿形貨幣階段.這一時期的貨幣,以金屬鑄造,較之實物貨幣時期雖有幾種固定的幣形,但無標准重量,僅有大小輕重之分,我國殷商至戰國末期為仿形貨幣階段,包括仿貝,仿農具和仿工具"削"的鑄幣,主要有西周布幣,齊,燕刀幣,楚蟻鼻錢以及仿紡輪的圜錢.在貨幣理論研究方面有了初步的成效,其中"子母相權"理論對後世貨幣理論研究影響較大.
二,記重貨幣階段.是金屬貨幣發展逐步走向規范的時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在統一六國之後,將紛繁復雜的仿形貨幣,統一為黃金和半兩方孔圓錢.在這一階段白銀開始鑄幣,並得到了較大推廣,使我國成為世界上最早採用銀制幣的國家.其中,漢五銖錢是我國歷史上使用最久,最成功的記重貨幣,在貨幣理論研究上也由仿形貨幣階段的輕重論進入了記重貨幣階段的名目論和金屬論.
三,記年寶錢貨幣階段.唐開元通寶的使用標志著金屬記年寶錢貨幣階段的開始,即錢上鑄明年號.從有關考古發現來看錢上鑄明年號,並不是從唐朝開始,而且唐朝第一次鑄錢也並不是年號錢,但唐以後的錢幣多是鑄明年號,因此,我國習慣上把唐開元通寶以後的鑄幣,稱為記年寶錢貨幣階段.記年寶錢的產生既是唐朝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對前朝貨幣實踐的總結,唐朝是我國封建王朝發展的鼎盛時期,隨著對外交往交流的增多,這一時期貨幣對我國後世貨幣變化,仍至世界貨幣發展都有重要影響.唐朝經濟的繁榮在貨幣方面表現為:一是經濟的繁榮促進了貨幣信用機構的發展,當時長安已出現了專門經營兌換和匯兌的信用機構,並且出現了類似匯票性質的"飛錢";二是唐朝除了有通行的銅鑄幣外,還有金銀鑄錢,發展了貨幣的金屬實物形態.這一時期最有影響的鑄幣是唐"開元通寶".
造紙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我國也是最早使用紙幣的國家之一,他的使用最早可追朔到漢代白鹿皮幣和唐"飛錢",北宋(大約公元1000年)時正式發行"交子",元,明時逐步完善並成為經濟交往中的主要貨幣,清時繼續延用,但一度曾被廢止.紙幣的出現和使用是在社會經濟交往過程中自發產生,是對貨幣發展的一次史無前列的變革.800年前,明朝中葉曾來我國進行旅行的世界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無法理解賤價的紙張竟能同昂貴的絲綢同價交換.紙幣雖然改變了商品交換的方式,但由於封建社會和近代統治者只將紙幣發行當作其
聚富斂財的工具,過量發行,導致通貨膨脹加劇,尢其1935年國民黨政府實施的"法幣改革"時發行的法幣,更是將其作為剝削和壓榨人民,擴充軍備,堅持內戰的工具,導致物價上漲,民不燎生.直至1948年12月人民貨幣制度的誕生,紙幣的發行和使用才得以真正意義上的規范和統一,並保持幣值的穩定,從而有力地促進了我國經濟的欣欣向榮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
如果說,上個世紀紙幣的使用是中國開創了貨幣發展史上的一個新紀元,那麼二十世紀初美國人創造的作為現代社會象徵的電子貨幣,同是貨幣發展史上又一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大變革,它的出現不僅改變了人類傳統的支付方式,實現了貨幣從有形階段向無形階段的跨越,而且還改變了人們數千年來衡量財富的標准,並涉及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近十多年來電子貨幣以其便捷,安全,高效等優點,在我國得到了較快發展,並進入人們生產,生活等諸多領域,已得到廣泛應用.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電子貨幣互聯網路的形成,電子貨幣代替傳統意義貨幣已成必然.我們相信21世紀以信用卡為代表的電子貨幣時代已經到來,一卡在手,走遍天下已不是人類的夢想.
回首過去,展望新世紀,中國曾是世界上最早製造和使用貨幣的文明古國之一,並在漫漫的貨幣歷史長河中寫下過無數次中華文明的輝煌,記錄過漢唐時期封建王朝最強盛的一頁.但由於我們處於封建社會晚期的閉關鎖國狀態,以及近代工業的落後,已使我們在科學技術和經濟發展水平上遠遠落後於西方國家,這就要求我們每一位錢幣愛好者,在貨幣研究方面,不能拘泥局限於錢幣本身的形制,大小,輕重,色澤,成份,文字以及鑄造年代,製作技術方面,而要將它提高到社會經濟結構中去,研究貨幣的產生發展變化;並要將對貨幣研究放在其特定的歷史之中,去研究其產生的社會經濟條件,以及政治,軍事,文化中去,借古探今,汲取經驗,認清經濟活動規律,掌握現代科技,為社會主義金融事業和金融體制改革服務,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弘揚我國悠久的貨幣文化.

❼ 中國最早的紙幣出現在哪個朝代

在北宋時期,我國出現了最早的紙幣——「交子」。歷史考證,「交子」最早在成都萬佛寺內印製。

紙幣出現在北宋並不是偶然的,它是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宋代商品經濟發展較快,商品流通中需要更多的貨幣,而當時銅錢短缺,滿足不了流通中的需要量。當時的四川地區通行鐵錢,鐵錢值低量重,使用極為不便。當時一銅錢抵鐵錢十,每千鐵錢的重量,大錢25斤,中錢13斤。買一匹布需鐵錢兩萬,重約500斤,要用車載。

成都是重要的經濟重地,而且,蜀漢通往外界的道路又異常崎嶇難行,因此客觀上需要輕便的貨幣,這也是紙幣最早出現於四川的主要原因。再者,北宋雖然是一個高度集權的封建專制國家,但全國貨幣並不統一,存在著幾個貨幣區,各自為政,互不通用。當時有13路(宋代的行政單位)專用銅錢,4路專用鐵錢,陝西、河東則銅鐵錢兼用。

各個貨幣區又嚴禁貨幣外流,使用紙幣正可防止銅鐵錢外流。此外,宋朝政府經常受遼、夏、金的攻打,軍費和賠款開支很大,也需要發行紙幣來彌補財政赤字。種種原因促成了紙幣——「交子」的產生。

(7)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匯兌形式擴展閱讀:

紙幣是指以銀行存款形式存在的貨幣。人們最初認為,只有金屬貨幣才是貨幣。紙幣、銀行券等價值符號出現後,人們又把它們納入貨幣范圍之內。後來逐漸認識到,銀行存款也具有與紙幣一樣的性質,利用它能夠購買商品,支付勞務。

並且,銀行存款與金屬貨幣和紙幣等之間存在著頻繁的對等轉化。金屬貨幣、紙幣等存入銀行,即為銀行存款,從銀行取出即為金屬貨幣、紙幣等貨幣。金屬貨幣、紙幣等與銀行存款的這種轉化,不是貨幣與非貨幣的轉化,而是兩種不同貨幣形式之間的轉化。

紙制的貨幣。一般由國家銀行或由政府授權的銀行發行。我國紙幣源於北宋之「交子」,演變沿襲至今。宋王應麟《困學紀聞·評文》:「按范淳父為《郭子皋志》,言交子雲:紙幣之設,本與錢相權。元祐間已有此語矣。」

《二刻拍案驚奇》卷三六:「看官,你道住持偌大家私,況且金銀體重,豈是一車載得盡的?不知宋時盡行官鈔,又叫得紙幣,又叫得官會子,一貫止是一張紙,就有十萬貫,止是十萬張紙,甚是輕便。」郁達夫《紙幣的跳躍》:「文朴輕輕地把她的手捏了捏緊往外推了一推,她也順勢把手鬆了松,兩張簇新的紙幣就撲答的掉落在他的被面之上。」

參考資料:

網路-紙幣

❽ 判斷題:從貨幣發展的歷史看,最早的貨幣形式是鑄幣.

貨幣,只有一般等價物,才能稱作是貨幣。貨幣本身也是商品。
貨幣首先是商品經濟的產版物
貨幣形權式,自古以來只有那些貴重金屬,金銀之類的才可以充當貨幣
後來宋朝出現的交子,也就是古代的紙幣,只是作為貨幣符號,它的出現,是商品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表明商品的經濟的初步繁榮
至於為什麼,自然是金屬貨幣攜帶不方便,紙幣卻很輕便,所以後者就應運而生
這和後來早期銀行(即錢庄)的出現,是一個道理,因為銀行,有匯兌業務,能夠實現貨通天下,匯通天下,非常方便又安全,當然這也是商品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
希望對你有幫助

❾ 最早的鈔票是誰發明的

「鈔票之父」張詠 你每天都會接觸錢幣,但你知道世界上最早的鈔票是誰發明的嗎?他就是北宋名臣張詠。 張詠的脾氣很怪,他喜歡意氣用事,和人斗氣,不過他很正直,有時做得雖然過分,也能贏得贊譽。
他在湖北做縣令的時候,發現一個管錢的小吏,偷了一枚錢藏在頭巾里帶出庫房,於是令打板子作為懲戒,小吏不滿,嚷道:「我不過是偷了一文錢,你竟因此打我,但你能夠殺我嗎?」這種「激將法」對張詠倒是管用,張詠寫了四句判詞:一日一錢,千日一千;繩鋸木斷,水滴石穿。隨即拔劍殺掉了他。成語「水滴石穿」由此而來。 張詠不僅喜歡和人斗氣,還喜歡和物斗氣,他性子很急,還是他在四川任職時,有一次吃餛飩,頭巾上的帶子幾次掉到碗里,他竟遷怒於頭巾,把頭巾丟到餛飩碗里,大叫道:「你自己吃個夠吧,老子不吃了!」 他有時很幽默。在澶淵之盟中大出風頭的寇準做宰相,張詠批評他說:「寇公奇才,惜學術不足爾。」
後來兩人相遇,寇準大設酒筵,並向他請教:「何以教准?」張詠想了一會兒,道:「《霍光傳》不可不讀。」寇準不明白他的用意,回去忙取《霍光傳》來看,讀到「不學無術」四字時,恍然大悟,哈哈大笑說:「張公原來在說我不學無術。」 一直納悶,連吃餛飩都那麼性急的一個人,為什麼會有發明鈔票這樣高明的超前玩意,在他治理四川時,創立了「交子」制度,一張鈔票抵一千文銅錢,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其實,這也不難想通,也許正是張詠性急,才使得他發明了鈔票。你想想,金銀銅錢又笨又重,遇上一個急性子的人,他恨不得一下子都帶走,如果是換成了一張張紙,攜帶起來多方便啊。 但如今,很少有人知道鈔票的發明者是一千多年前的張詠。不過,倫敦的英格蘭銀行倒沒有忘掉紀念這段金融歷史。在銀行中央的一個天井裡,種著一棵在英國少見的中國桑樹。因為張詠發明的「交子」原材料就是桑樹葉。

❿ 請問中國古代的匯兌事業起源於什麼時候的什麼標志

金融市場的初步形成以及匯兌事業的產生是唐代金融業發展的主要標志。
商周(約公元前16世紀~前771) 中國是產生貨幣較早的國家,在商代和西周時期就有了金屬鑄幣。從考古發掘和文獻記載的資料看,商、西周時期人們在交換過程中主要使用實物貨幣和金屬稱量貨幣。當時的實物貨幣有貝殼、龜甲、糧食、布匹等,金屬稱量貨幣主要是銅。
春秋戰國(前770~前476) 貨幣流通的范圍更加廣泛,人們逐漸普遍地使用青銅鑄幣。由於當時各地經濟發展不平衡和文化的差異,以及政治上的分裂割據,各諸侯國使用不同的貨幣。例如秦國的銅錢鑄成方孔圓形,幣文為「半兩」,鑄幣權由國家掌握。此外,黃金和布也是法定的貨幣。戰國末年,秦國制定的<金布律>是中國最早有關貨幣的法令。
秦漢(前221~公元220)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並把秦的貨幣制度推行到全國各地。秦亡後,漢承秦制。為使貨幣重量更適於交換,西漢政府將銅錢的重量由「半兩」(十二銖)改為「五銖」。從此五銖錢制度一直延用至隋代(581~618)。
南北朝(420~589) 這一時期,信用事業有所發展。中國古代的信用起源於原始社會末期,最初的借款對象是實物。以後隨著貨幣的產生和發展,貨幣借貸行為越來越多。在封建社會初期,放款者主要是官府、貴族以及大地主等,而借款者往往有著不同程度的人身依附關系,逃債非常困難。因此這一時期的借貸主要是信用放款,而且利息通常較高。戰國時期,放款取息已是非常普通的事情。秦漢時還出現了專門靠放債取利的人,稱「子錢家」。有些子錢家資本相當雄厚,甚至政府有時為籌措軍費也要向他們借款。到了南北朝時期,出現了兼辦信用業務的機構──寺院。當時佛教盛行,寺院遍布各地。僧尼在政治、經濟上都享有不少特權。寺院不僅從事宗教活動,而且經營大量土地,兼營放款業務。除了傳統的信用放款外,還出現了典當業,即抵押放款。
唐(618~907) 法定貨幣有銅錢和絹帛兩種。絹帛以「匹」為單位,多用於大額的交易。唐代廢五銖錢,銅錢不再以重量為名,而改稱「通寶」、「元寶」,發展為比量名錢體系更高一級的鑄幣形式。
唐代貨幣經濟有較大發展。但在流通領域中,鑄幣短缺一直是突出問題。因各地禁銅錢出境且銅錢較重,商人攜帶極不方便。唐憲宗時產生了「飛錢」,即商人在京師賣出貨物後,把貨款交付給諸道進奏院及諸軍、諸使、富家,並從其處取得票券,回到地方後憑票取款。這種飛錢又稱「便換」,是中國最早的匯兌方式。
隨著商業的繁榮,對外貿易的發達,在唐京城長安的西市形成了中國最早的金融市場。西市是長安最繁華的市場,面積約1平方公里,遍布各種店鋪和作坊,其中有許多商鋪經營信用業務,如櫃坊、寄附鋪收受存款,保管財物;金銀店兼營兌換以及生金銀的買賣;質庫經營抵押放款。金融市場的初步形成以及匯兌事業的產生是唐代金融業發展的主要標志。
宋(960~1279) 貨幣經濟的發展在貨幣形態上表現為白銀的貨幣性加強和紙幣的出現。漢代以前貴金屬金、銀都曾為貨幣,秦漢時期黃金是法定貨幣。漢代以後,由於貨幣經濟一度衰退,貴金屬失去法定貨幣的地位。唐末出現貴金屬復入流通的趨勢。宋代貴金屬白銀逐漸被人們廣泛使用,絹帛一類的實物貨幣則逐漸失去其貨幣資格。紙幣最早出現於10世紀末的四川,當時稱作「交子」,開始時是由民間的富商發行,1023年後政府壟斷了交子的發行權。
宋代錢幣的鑄行量大大超過唐代,但在貨幣流通領域中卻出現混亂和地區割據的局面。宋代鑄幣的種類很多,面值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當十數種;幣材可分為銅錢、鐵錢、夾錫錢。北宋(960~1127)時期西北和東北地區的少數民族政權西夏、遼也鑄造自己的貨幣。中原地區的宋王朝則有些地方使用銅錢,有些地方流通鐵錢,還有些地方兼行銅鐵錢。南宋(1127~1279)時占據中原北部的金國也鑄造發行自己的貨幣。
元(1271~1368) 結束了宋代貨幣流通分散混亂的局面,貨幣又趨統一。元代的貨幣以紙幣為主,最初的紙幣是可用白銀兌現的信用兌換券,後逐漸發展為不兌現紙幣。元代紙幣不再以宋代「緡」、「文」等銅錢的單位為價值尺度,而以白銀為價值尺度。元代的紙幣制度已相當完善。1287年,元政府頒行的<至元寶鈔通行條劃>是中國最早、最完備的幣制條例。
宋元時期的信用事業較之以前並沒有過多的發展,在社會上廣泛流行的仍是傳統的高利貸信用。民間的信用機構主要是當鋪。當鋪在宋時稱"解庫"、「質庫」,寺廟經營的稱"長生庫", 元代時稱"解典庫"或"解庫"。元代當鋪除抵押放款外,有時還經營信用放款。除了私入開當鋪外,官方也開始建立經營典當業的機構。如金政府曾設質典庫,又稱「流泉」,元政府設立公典,稱「廣惠庫」。宋代以後,貨幣種類增多,因而兌換業發展。當時經營兌換業的有「金銀鋪」、「銀鋪」。宋代的「交引鋪」除經營各種兌換外,還買賣各種鈔引。匯兌業務隨著紙幣的流行而逐漸衰落。
明清(1368~1911) 明代貨幣有紙幣、銅錢和白銀。明前期主要用紙幣,明中葉以後白銀成為主要貨幣。清代(1616~1911)銀、錢兼行。銅錢仿照明朝的制錢制度,由國家統一鑄造發行,銀錠則許民間自由鑄造,因此各地的鑄銀在重量、成色上有不少差異,種類繁多。
明清時期,金融業有顯著發展,尤其是典當業日趨發達,當鋪遍布各地。據統計,1644年全國有當鋪兩萬多家,1744年時北京有當鋪六七百家。有的當鋪資本額高達數萬兩或十幾萬兩。經營典當業的主要是商人,此外還有地主、官僚,甚至政府也投資設當鋪,稱為「官當」。當鋪的業務除放款外,還接受存款,兼營兌換等。
明清時期還出現錢庄、銀號、票號等新的金融機構。錢庄起源於明中葉,最初規模較小,主要從事兌換業。明末,錢庄逐漸發展成為從事經營接近近代金融業務的機構,除兌換銅錢、金銀外,還兼營放款、存款等業務。銀號最早出現於清初,經營業務與錢庄類似。錢庄、銀號還發行錢票和銀票,可以用來兌換銅錢和白銀。隨著錢庄、銀號在全國普遍設立,清乾隆年間以後,銀錢票的流通非常廣泛。
清代乾隆、嘉慶年間出現經營匯兌業務的票號,因經營者主要是山西人,又稱「山西票莊」,起初只為商人辦理匯款,後又兼辦政府和官吏的公款匯兌和存、放款業務。
除了民間自辦的各種機構外,清政府也設立了官方的金融機構「官銀錢號」,從事各項金融業務。

與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匯兌形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